第一篇:自考劳动法资料 (选择题)
1.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发源于A
A.19世纪上半叶
B.19世纪下半叶
C 20世纪末D,:20世纪初
2.中国成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会员国的时问是A
A.1919年
B.1918年
c.1900年
D.1920年 3.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是C
A,《劳动法实施细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C.劳动关系
D.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B 4.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主体意志是
A.劳动者的意志
B.当事人的共同意志
c国家意志
D.用人单位的意志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是B
A.劳动法律关系客体
B.劳动法律关系对象
C.劳动法律关系内容D.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6.下列不屈于劳动合同法定条款的是
l【
D 】
A劳动合同期限
B.合同终止条件
C.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D.试用期 7.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在7日内将合同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送主体为
【
A
A,用人单位
B.工会
c,职工大会
D.企业法人代表
8.未成年工体检和登记的费用,依法应当由
【 C
】
A.未成年人自己承担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承担
c用人单位承担D.未成年人和用人单位分担 9.职工福利费用的承担主体是
【
D 】
A.劳动保障部门
B、民政部门
c.劳动者个人
D.用人单位
10.下列关于工伤保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
A.工伤保险实行社会统筹
B.工伤保险实行无过错补偿原则
c.工伤保险待遇较医疗保险优厚
D.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共同负担
11.建立工会组织的国有企业向工会拨交的工会经费为
【
B I
A.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3%
B.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
c.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l%D.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4%
12.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组成人员中
【
A 】
A.必须有公司职工代表
8.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
c.监事会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
D.董事会中可以有公司职工代表
13.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诉讼时效为
【
C 】
A,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不得超过10日
B.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不得超过5日
C.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不得超过15日
D.收到裁决书之日起不得超过60日 14.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职业介绍实行
【
A 】
】
A.行政许可证制度
8,市场准入制度
C.焙训制度
D.优胜劣汰制度
15失业保险基金不能用于
【
D l
A.失业保险金
B.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费用
c.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费
D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所需的经费
16.下列不属于我国对职工的法定奖励形式的是
【
A 】
A.发奖金
8.晋级
c.通令嘉奖
D.记大功
17.按照《未成年人特殊保护规定》的规定,招用未成年工不实行
【
D 】
A.未成年工健康检查制度
B.未成年工登记表
c.未成年工登记证
D.毕业证制度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处理劳动争议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
D 】
A.着重调解,及时处理原则
8.当事人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
c.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原则
D.公开、公正原则
19.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包括
【
B】
A.企业代表
B.职工代表
c.企业工会代表
D.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20.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法律文书送达制度,不采用
【 D
】
A.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
8留置送达
c.委托送达
D.转交送达
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有
【
C 】
A.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
B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
c.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而发生的关系
D.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合同而发生的关系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采
取的处理方式是
【 B 】
A.终止劳动合同
B.解除劳动合同
C.变更劳动合同
D.续订劳动合同
3.1944年6月在美国费城召开
7.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同意。所需条件是
【A 】
A.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l0年以上
B.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5年以上
c.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8年以上
D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以上
8.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单位除应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的数额为
【 B 】
A.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l00%
B.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以上100%以下
c.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60%以上80%以下D.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75%
9.集体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时,经双方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协商中止期限最长不超过【 A 】
A.60天
B.50天
c.15天D.30天
10.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
【
A 】
A.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8.不低于l2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c.不低于8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D.不低于9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1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以下标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报酬【 B
】
A.支付不低于工资l00%的工资报酬
8.支付不低于工资l50%的工资报酬
C.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D.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12.我国关于最低工资制度最早规定于
【
A 】
A《企业最低工资规定》
B.《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规定》
C.《劳动法》
D.《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13.支付工资时,用人单位必须书面记载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数额、时问、领取者的姓名以及签
字,并
‘
【
A 】
A.保存2年以上
B.保存3年以上
C.保存4年P/上D.保存5年以上
14.1995年国务院修订了《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重新发布了标准工作时间,规
定职工每日工作B小时,每周工作
L A 】
A.40小时
8.44小时
c.36小时D.46小时
15.下列人员中,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是
L
A J
A,推销人员
B.厨师
C.锅炉工D.医务人员
16.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
【
A 】
A.拒绝执行
B.提出批评
C.控告D检举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实施时间为
【
A J
A 2002年11月1日
B.2002年7月1日
C.2002年10月1日D.2002年9月20日
18.我国劳动法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I A J
A.
B.可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c.可以不参加社会保险,不缴纳社会保险费
D.是否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视情况而定
11.i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
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 A
】
A.12个月
B.24个月
c.18个月D.10个月
12.劳动者个人无须缴纳
【
A 】
A.工伤保险费
8.医疗保险费
c.养老保险费D.失业保险费
13.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
讨
【
A 】
A.1,小、时
8.2小时
c.3小时D.4小时
14.女职工生育享受的产假不少于
【
B 】
A 60天
B.90天
C.45天D.120天
15我国最新的工会法颁布于
【
D 】
A.2001年10月1日
B.1999年10月1日
C.2001年lo月14日D.2001年lo月27日 1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国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任由【B
】
A.用人单位代表担任
B.同级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
C.职工代表担任D.工会代表担任
17.我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应当自当事人申请调解之
日起特定时间内结束,否则视为调解不成。这一时间为
【 A
】
A.30日
B.60日
C.35日D.45日
18.我国劳动法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
【 A
】
A.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协调处理
8.仲裁解决
C.诉讼解决D.调解解决
19.根据劳动法及相关规定,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原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招
用单位应承担
【 A 】
A.连带赔偿责任
B.行政责任
C.刑事责任D.民事责任
20.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
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
【
C 】
A.行政责任
B.纪律责任
c.民事赔偿责任
D.刑事责任
A.1661年
B-2702年 c.1902年D·1883午
2.能引起劳动珐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劳动法律事实包括
【 C
】
A.合法行为
B·行为
c.行为和事件
D.事件
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允许未满l6周岁的少年儿童做童工,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
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对其
【
C 】
A.行政处分
B.罚款
C.批评教育D,拘留 4.劳动者解除劳动台同,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劳动法规定应当提前
【
B 】
A.25天
B.30天
C.‘60天
D·10天
5.集体合同签订以后,应当由用人单位一方将集体合同一式三份及说明报劳动行政部门审
查,这一行为应当在集体台同签订以后
i A。
A 1天内完成8.6天内完成 c.5天雨完成D 4天内完成
6.根据劳动法规定,最低工资具体标准应当由
L B 】
A.国务院统一规定
8.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c.工会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规定D各市人民政府规定
7.实行综合计算工肘工作制的企业职工,工作日正好是周休息目的,支付工资的标强是
【 A 1
A.正常工作工资的l00%
B.正常工作工资的l50%
c.正常工作工资的200%D.正常工作工资的300%
8,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春节法定放假时间为
I
B l
A.1天
B.3天
G.6夭D.5天
9.我国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的工资报酬
【
A 】
A.不低于工资的150%
B.不低于工资的咖%
c.不低于工资的100%D.不低于工资的300%
1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我国最低就业年龄为
【
B l
A.14周岁
8.16周岁
c.18周岁
D.17周岁
11.我国职业(技术)学校主要培训
‘ B,A.中级技术工人
B初级技术工人
c.高级技师D.工程师
12、根据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职工患职业病或因工受伤,需要停止工作治疗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l A 】
A.12个月
B.8个月
C.10个月 D.9个月
13.按照国家规定,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建立统筹基金和划人个人账户两部
分,划入个人账户的比铡一般为、Al
A.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
B.用人单位缴费的50%左右
C.用人单位缴费的40%左右
D,用人单位缴费的35%左右 14.下列不属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是
【
D 】
A.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8.省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c.行业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D.市级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15.瓶中国成立后,我国
C用人单位不承担赔偿责任
n先由劳动者赔偿,不足部分由用人单位承担
6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年以上,劳动者有权要求续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A】
A.10
8.5
C.15 D 8 7.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
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
【
D 】
A.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70%
B.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
C.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90%
D.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8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探亲时间为
【
B 】
A.15天
B.20天
C.30天
D.25天
9未成年人必须持特定证件上岗,这种证件是
【
A 】
A.未成年工登记证
8.毕业证
C.结业证D.健康证
10.根据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我国新的社会保险体制实行国家设立社会保险基金,并
【 C 】
A.在部分范围内将保险费改由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共同负担
B.全部保险费改由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共同负担
c.在适当范围内将保险费改由国家、企业、职工三方共同负担
D.全部保险费改由职工自己承担
11.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
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其中职工缴费率一般为
【 A
】
A.本人工资的2%
B.本人工资的4%
c.本人工资的5%D本人工资的3%
12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在法定期限内向当地劳动行政
部门提出工伤报告,这一法定期限为
【
D 】
A.16日
B.18日
C.15日
D.30日
13.下列不属于我国现行社会保险项目的是
l
B 】
A.失业保险
B.住房公积金
C生育保险
n工伤保险
14.工会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对涉及职工利益的 重大问题
【
A 】
A.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B.可以听取工会意见
C.必须听取职工意见
n不用听取工会意见
15.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发生劳动争议,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在特定时间内向劳
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这一时间为
【
A 】
A.60日
B.90日
C 75日
D.30日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的是
【 B
】
A.企业开除其职工
B.职工甲因购买本公司商品与公司发生争议
C.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
D.某公司在与甲签订劳动合同时确定工资为1000元/月,后违约只给800 j己/月
17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由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并
【
A 】
A.处以罚款
B.吊销其执照
c.处以拘留处分
D.补偿当事人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之间区别的是
【
D】
A.性质不同
B.直接目的不同
c.实现手段不同
D.最终目的不同
19.下列用人单位中即使履行审批手续也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是
【
A 】
A.印刷单位
B.特种工艺单位
c.文艺单位
D.体育单位
20.企业经济性裁员时,以下人员可以裁减的有
【
D 】
A.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或者部分劳动能力的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c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 D.在企业连续工作l0年以上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公布于t
B 】
A.1990年
B.1951年
c.1961年
D.1953年
2.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于
【
D 1
A.1900年
B.1906年
C.1918年D.1919年
3.从事矿山、井下以及在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种、岗位工作的农民工,实行定期轮换制度,劳动合同期限最多不超过
【
D l
A.5年
B.I0年
c.15年D,8年
4.下列不属于无效的劳动合同是
【
C 1
A.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B.乘人之危变更的劳动合同
C.约定报酬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的劳动合同
D.用人单位免除自己法定责任的劳动合同 5.工会的义务不包括
【 A 】
A.开展计划生育宣传
B.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
c.协助企业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D.组织开展文体活动
6.按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国际劳动节法定放假时间为
【
C 】
A.3天
B.7天
c.1天D.5天
7.我国劳动法规定,未成年工是指
【
B 】
A.未满l8周岁的劳动者
8.满l6周岁未满l8周岁的劳动者
c.未满l7周岁的劳动者D.未满l4周岁的劳动者
8.劳动法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
D.社会承受能力和科技水平相适应 9.《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l0年以上
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
A 】
A.24个月
B.18个月
c.36个月D.12个月
10.国家规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均由再就业
服务中心缴纳,缴纳基数为
【
B 1
A.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90%
B.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60%
c.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50%D.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70% 11.《国营企业辞退违纪职工暂行规定》颁布于
【
C 】
A.1987年
B.1988年
c.1986年
D.1990年
12.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是
【
A 】
A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8工会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C.劳动者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D.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13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强令劳动者违章冒险作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
责任人依法追究
【
A】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经济责任
14.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劳动监督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或者打击报复举报
人员的,处以
【
A】
A.1万元以下罚款
8.5万元以下罚款
C.3万元以下罚款D.5千元以下罚款
15.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由用人单
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其中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
B 】
A.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3%
B.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6%
c.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5%
n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4%
16我国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国家规定的【
B 】
A.
A.《苏俄劳动法》
8.《苏俄劳动法典》
c.《劳动立法纲要》D.《劳动法案》 2未成年工是指
【 B 】
A.年满14未满l6周岁的劳动者
8.年满16未满l8周岁的劳动者
c.年满17未满l8周岁的劳动者D.年满15未满l8周岁的劳动者 3.女职工产前休假
【 A 】
A.15天
B.45天
c.30天D.10天
4.按我国现行规定,养老保险的待遇项目不包括
【
C 】
A.退休金和退职生活费
8.医疗待遇和死亡待遇与在职职工相同
c.退休金与退休前标准工资一样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待遇 5..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职工每周工作40小时,每日
【 A
】
A.工作8小时
8.工作6小时
c.工作7小时
D.工作7.5小时 6.最低工资不包括
【 A 】
A.加班加点工资
B.基本工资
c.奖金D.津贴
7.按我国法律规定,新年(元旦)法定放假时间为
【 B
】
A.3天
B l天
.
C.5天D.6天
8.我国劳动法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不少于
【
A 】
A 90天
B.100天
C 60天
D.30天
9.我国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对象为
【
A 】
A初中毕业生
B.高中毕业生
c.一般社会青年D.在职工人
10.因工残废依劳动能力丧失程度不同,分为十级,其中
【 B
】
A.9至l0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8.1至4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c.5至8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D.7至8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11《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城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应缴纳的失业保险费为
【
A 】
A.本人工资的l%
B.本人工资的3%
C.本人工资的5%D.本人工资的2%
12.按照国家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有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最高支付限额原则
上控制在【
C 】
A.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倍左右
B.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3倍左右
c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D.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左右
13.国家规定,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为
【
D 】
A.退休金的5%
B.退休金的1%
c退休金的2%
D不缴纳
14.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属于全国劳动模范或劳动英雄称号的,应经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
部、委推荐,由
【 D 】
A.中央人民政府授予
B.国家主席授予
c.全国人大授予
D.国务院授予 15.集体企业的权力机构为
【
B 】
A.股东大会
B.职工(代表)大会
c.董事会
D.监事会
16.工会法和劳动法规定,企业辞退、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当的,有权
【
A 】
A.提出意见.
8.不予辞退
c.予以纠正D.反对意见
1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必须经过
【 A
l
A.仲裁
B.行政复议
c.协商D.调解
18.国家各级行政区域内主管劳动工作的机关是
【 A
】
A.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工会D.安全生产监督局
19.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规定,侵害其合法权益的,由
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处以罚款;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
C 】
A.经济责任
B.刑事责任
c.赔偿责任D.行政责任
20.劳动法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造成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承
担
I B 】
A.经济责任
B.赔偿责任
C.行政责任D.刑事责任
1.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多不得超过
【
B 】
A.3个月
B.6个月
C 9个月D.1年
2.集体劳动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在接到集体合同文本后特定时
间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这一特定时间为
【
A l
A.15天
B.20天
C.10天D.一个月
3.集体协商职工~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在特定时间内除个人严重过失
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这一时间为
【
B 】
A.6年
B.5年
C.7年D.8年
4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以下标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报酬【 C
A.支付不低于工资l00%的工资报酬
8.支付不低于工资l50%的工资报酬
C.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D.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5.最低工资的立法出现在19世纪末,皂
【 A
l
A.新西兰l894年制定的《产业仲裁法》
B.美国《公平劳动标准法》
C.英国《行业委员会法》
D.国际劳动组织《制订最低工资确定办法公约》
6.按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国庆节法定放假时间为
【
C 】
A.7天
B.5天
C 3天D.2天
7.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探亲时间为
【
A 】
A每4年一次
B.每3年一次
C.每2年一次D.每5年一次
8.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颁布于
【 B
】
A.1998年12月10日
B.1998年l2月14日
C.1998年12月1日D.1997年l2月14日
9.按照国家规定,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有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
在【
A 】
A.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i
B.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左右
C.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5%左右D.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左右 10.国务院《企业职工奖惩条例》颁布于
【
A 】
A.1982年
B.1986年
C.1987年D.1999年 11工会属于
【 A l
A.群众组织
B.国家机关
C.民主党派D.政府部门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是
【
D J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8.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D.法律关系的生效
13.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在特定时
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时间为
【
C 】
A.30日
B.45日
C.15日
D.60日
14.职工因工死亡,其可获得的工亡保险待遇不包括
【 A
】
A.全部丧葬费
B.丧葬补助金
C.供养亲属抚恤金
D.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15.公休日是指
【 C 】
九一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
B.两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
C.工作满一个工作周以后的休息时间
D.国家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活动的休息时间
16下列伤亡事故中要求报告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是
f
A 】
A.重大死亡事故
B.死亡事故
C.特大伤亡事故D.重伤事故
17.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是
【
A l
A.培养后备中级技术工人
B。培养后备高级技术工人
C.培养后备初级技术工人
D.培养技术理论人才 18.国务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颁布于
【
A 】
A 1988年
B.1989年
C.1990年D.1987年
19.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的期限为从组成仲裁庭之目起
【
B】
A.45日
B.60日
C.90日D.120日
20.用人单位对发生的急性中毒或伤亡事故隐瞒、拖延不报或谎报的,以及故意破坏或伪造现
场的,应责令政正,并可
L A J
A.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
8.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C.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D.处以5千元以下罚款
1.下列规范性文件中,不属于广义劳动法范畴的是
【
B 】
A.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章
8省级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发布的规定
c.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D.经济特区政府制定的规章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是
【 D
】
A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B.劳动者主体利益平衡原则
c.劳动权利义务相统一原则D.平等协商原则 3国际劳动立法的重要依据是
L A J
A.《国际劳动宪章》
B.《联合国宪章》
C《伯尔尼公约》D.《国际劳工组织章程草案》
4.有关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正确说法是
【 B
】
A可以由他人代理
B.必须由劳动者本人实现
C由劳动合同确定D经单位同意可以由他人代理 5.我国目前劳动就业制度模式为
L B J
A.行政配置型劳动就业制度模式
8市场导向型劳动就业制度模式
c.计划经济型劳动就业制度模式D.流动就业型劳动就业制度模式
6赵某是某纺织公司员工,由于怀孕,不能胜任原工作。公司以此为借口与赵某解除劳动合 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公司应经工会同意才能解除合同
B.公司不能与赵某解除合同
C.公司能与赵某解除合同
D公司应安排赵某从事其他工作,如仍不能胜任,才可解除合同 7.我国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基本方针为
【
A 】
A.安全
c.300元以下罚款D.200元以下罚款
13.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依据是
【
D 】
A.单方意思表示的合法行为
8.侵权行为
c.双方意思表示的违法行为D.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
14.用人单位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
【
B 】
A.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8.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
c.有足够的注册资金D.有固定的组织机构
15.具体承担各类人员的技能鉴定的机构为
【
D 】
A.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B.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C.县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D.职业技能鉴定站或所
16.从法人的分类角度看,中华全国总工会属于
【
C 】
A.机关法人
B.事业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企业法人
17.我国批准《确定准许儿童在海上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的时间是
【
D 】
A.1986年
B.1988年
C.1992年D.1984年
18职业介绍机构工作人员实行
【
D 】
A.职业介绍行政许可制度
B.录用备案制度
C.录用登记制度
D.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9.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境外就业中介实行
【
A 】
A.行政许可制度
B.备用金制度
C.职业资格制度D.市场准人制度
20.下列情况中,在录用职工时可以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的是
【
B 】
A.用人单位认为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
B.法律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
C.地方政府规定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认为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 1下列选项中,存在劳动关系的是
【 B
】
A领取养老保险金
B.领取矿山井下津贴
C领取丧葬费
D领取失业保险金
2.下列各项劳动法律中,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是
【
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D.《工伤保险条例》
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法律关系的前提是
【 A
】
A.同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8.同用人单位发生劳务关系
C.同用人单位发生工作关系D.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4.下列情况中,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
D 】
A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
B.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C.职工患职业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
D.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5.张某与某药店签订了为期6个月的劳动合同,并约定了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
、【 A 】
A.1个月
B.15天
C.20天D 2个月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中“三同时”内容的是
【
D 】
A.我国境内一切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
B.我国境内一切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C我国境内一切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我国境内一切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报废 7.下列作业中,法律规定女职工和未成年工都不得从事的是
【
A 】
A.矿山井下作业
B.高处作业
C、有毒作业D.
A.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8.劳动法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c.劳动法是民商法的组成部分
D.劳动法是经济法的组成部分
1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法的具体原则区别的是
【
D 】
A.前者在效力层次上比后者高
B.前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后者仅适用于劳动法的某个方面
C.前者是劳动法法典和其他单行劳动法规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后者必须符合前者
D.前者为劳动法明确规定,而后者则没有
20.未成年人必须持特定证件上岗,这种证件是
【
A 】
A.未成年工登记证
8.毕业证
C.结业证
D.健康证
第二篇:劳动法选择题
1、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题的会议是:(1980年柏林会议)。
2、国际劳工组织于(1919年6月)正式成立。
3、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费城宣言)。
4、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5、北洋政府于1923年公布了(暂行工厂规则)。
7、国际劳工组织的特点是三方性原则,参与国际劳工大会需有(A:政府、C:雇主、D:劳工)三方代表参加。
8、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C:制定和通过国际劳工公约、D:制定和通过国际劳工建议书)。
9、公约和建议书的主要区别为(A:公约需被会员国批准、C:建议书不需被会员国批准,只作为制定法律的参考)。
10、初期劳动法的特点是(A:多数是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B:适用范围很小、D:一般缺少监督条款,责任条款)。
11、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劳动)。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
13、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14、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提供(工作能力)。
15、以下说法错误的有(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旧法规长期闲置而无效)。
16、从工人运动的角度,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A: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B: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D: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17、区别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并由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因素有(A: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条件、B: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C:这些关系是劳动关系附带产生的关系)。
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存在管理和被管理关系、B:劳动关系双方在维护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C: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各自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D:劳动关系发生在直接的劳动过程中)。
19、在劳动关系中,劳动使用者提供(C:工作条件、D:生产条件)。
20、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特别是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劳动关系呈现为(B:多元化、D:复杂性)。
21、监督劳动法执行过程中,除劳动管理机关外,还可能要对相关的劳动法制进行监管的机关有(B:经济管理机关、C:卫生管理机关、D:金融管理机构)。
22、与劳动法相邻的法律部门最密接的是(D:社会保障法)。
23、我国劳动法采用(A:内地为成文法,香港地区既有成文法又有判例法)。
24、劳动管理法的主要内容是(B:劳动管理机构的设置、D:劳动管理机构的职权)。
25、以下哪些社会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A:社会救济、B:行政机关在执行行政职务时发生的各项社会关系、C:军人优抚)。
26、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B:《合同法》)。
27、《劳动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C:一日半)。
28、集体谈判起始于(D:18世纪中叶)。
29、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C:16周岁)的未成年人。30、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A:健康检查)。
31、劳动者所享有的福利包括社会福利和(D:集体福利)。
32、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一方可以直接向(C: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3、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劳动法》中的“拒绝作业权”就是一种罢工权)。
34、《劳动法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A:元旦、B:春节、C:国际劳动节、D:国庆节、E: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35、劳动者的集体权利主要包括(A:结社权、C:集体谈判权、D:罢工权、E:参与权)。
36、在我国,《劳动法》和《工会法》均确认了(B:集体合同、D:集体协商)。
37、由于劳动法基本原则具有(C:抽象性、E:概括性)。,因而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在缺乏具体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劳动法基本原色对某些劳动关系做出解释,从而解决实际存在的而法律又未明文规定的实际问题。
38、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之间的关系是(A:前者在效力层次上比后者高、B:劳动法基本原则是在劳动法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劳动法法典和其他单行劳动法规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C:劳动法的具体原则仅适用于劳动法的某个方面、E:劳动法的具体原则必须符合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9、劳动者权益包括(A:财产权益、B:人身权益、C:法定权益、D:约定权益、E:其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益)。4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C: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D: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41、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袖手社会保险待遇(A:退休、B:患病、负伤、C: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D:失业、E:生育)。
42、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43、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A:用人单位)。
44、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C:16周岁)。
45、(D:18周岁)以上的我国公民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46、(A:10周岁)以下的人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47、按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划分,劳动法律关系可分为(B:本单位劳动法律关系、C:兼职单位劳动法律关系)。
4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劳动关系是一种社会物质关系、D:劳动关系是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有共同劳动存在就会有劳动关系的存在、E:劳动关系是以劳动为内容的,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时不具有国家强制力)。
4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行为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B:行为是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C:事件是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E:行为和事件都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50、按照行为人所处的地位和实践行为的目的,性质和职责划分,行为可以分为(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行政管理行为、C:劳动仲裁行为、D:劳动司法行为)。
51、以下哪些法律事实会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A: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B:劳动者死亡、D:劳动合同期限届满、E: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
52、劳动法律关系,是由以下哪些基本要素构成的(A:劳动法律关系主体、B:劳动法律关系客体、C:劳动法律关系内容)。
53、1900年,世界上最早的劳动合同法诞生在(B:比利时)。
5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D:书面劳动合同)。
55、我国《劳动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B: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延续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56、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是(A:用人单位)。
57、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法定条款是(D:试用期条款)。
58、以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中,不属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是(A: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单方面拒绝续约)。
59、《劳动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在非过错性辞退劳动者时,须提前(B: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60、根据《劳动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在特殊情况下有权
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劳动法》第26条规定的情形有(D: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
61、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之日起,(B:6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本单位被裁减的人员。
62、依据1995年5月10日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用人单位因违反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加付应得工资收入(B:25%)的赔偿费用。
63、下列有关劳动合同法律特征的论述中,正确的有(A:劳动合同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B:劳动合同内容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统一性和对应性、C:劳动合同属于双务合同、D:劳动合同属于有偿合同)。
64、按照用人方式的不同,劳动合同可以分为(C:录用合同、D:聘用合同、E:借用合同)。
65、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导致老同合同无效的情形有(A:劳动者未达到法定就业年龄、B: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合法、C:订立劳动合同的程序不合法、E:用人单位采用胁迫手段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
66、下列无效劳动合同中,不属于全部无效的合同有(C:劳动合同中的工资标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或低于集体合同中规定的标准、E:劳动合同中规定劳动者自行决定是否参加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
67、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法定条款包括(A:劳动合同期限、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C:劳动纪律和工作内容、D:合同终止的条件、E: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68、当事人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有(C:实际履行原则、D:全面履行原则、E:合作履行原则)。
69、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致使劳动合同自行终止的情形包括(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B: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C: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或者被撤销的、D:劳动者退休、退职的、E: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的)。70、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者有下列情况之一出现时,有权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须征得他人的意见,也不必履行特别的程序。这些情形具体包括(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B: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C: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E: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1、除《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和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外,根据《劳动法》第2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B: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C: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D: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E: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72、根据《劳动法》第32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A:在试用期内的、B: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C: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73、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在集体协商中,职工民主推举的谈判代表,须得到(D: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
74、为防止集体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D:5年)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75、世界上最早出现集体协议的国家是(A:英国)。
76、依照《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应当由(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进行审查。
77、根据《集体合同规定》,在集体合同期限内,由于签订集体合同的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致使集体合同难以履行时,集体合同任何一方均可提出变更或解除集体合同的要求。签订集体合同的一方就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变更提出商谈时另一方应给予答复,并在(C:7日)内双方进行协商。
78、根据我国《劳动法》第35条的规定,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及于(D:企业全体职工,包括没有参加工会的职工)。
79、目前在我国现阶段,能够作为集体协商谈判主体的有(A:用人单位工会代表、B:用人单位职工代表、C: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代表)。
80、根据《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集体协商代表所应当承担的义务包括(A: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B:保守企业商业秘密、C:不得采取过激、威胁、收买、欺骗等行为、D:应当了解和掌握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E:应当接受本方人烟对集体协商有关问题的质询)。
81、下列叙述中,属于集体合同的法律特征的有(A:集体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即一方为工会,另一方为用人单位、C:集体合同的订立有严格的程序和形式要求、D:集体合同是特殊的双务合同、E:集体合同具有本单位劳动基准法的效能)。
82、按照集体合同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集体合同划分为(A:企业集体合同、B:行业(产业)集体合同、C:区域集体合同、E:国家集体合同)。
83、根据《劳动法》第33条和《集体合同规定》第6条的规定,劳动集体合同应当包括的条款有(A:劳动报酬与工作时间、C:休息休假与保险福利、C:劳动安全与卫生、D: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协商程序、E:双方履行集体合同的权利和义务)。84、《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要求,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备用金的数额不得低于(A:50万)。85、下岗职工要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与原用人单位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籍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协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C:3年)。
86、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B:3年)内可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
87、下列论述中,符合劳动就业的法律特征的有(A:劳动就业的主体必须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C: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D:劳动就业必须是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E:劳动就业必须时劳动者能够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88、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劳动部的规定,下岗职工的特征主要有(A: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而下岗、C: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D: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
89、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国务院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A:对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要简化工商登记手续,3年内可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B:对中小企业、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就业实体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适销对路、符合贷款条件,有关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要积极给予贷款支持。C: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达到规定的比例的,可在3年内减征或者免征所得税。D: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E: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取得的营业收入,个人自其持下岗证明在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备案之日起,个体工商户或者下岗职工人数占企业总人数60%以上的企业自其领取税务登记之日起,3年免征营业税。)。
90、按照计时工资的形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包括(D:劳动成果的多少)。9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劳动者工资范畴的劳动收入是(A:加班加点工作额外获得的劳动收入)。
92、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C:企业的经营者)。
93、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条件下,由(B:所在用人单位)支付的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劳动报酬。
94、在19实际率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D:新西兰)。95、最低工资率发布实施之后,如确定最低工资率的各项因素发生变化,或本地区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累计变动较大时,应当适当调整,但每年最多调整(A:1次)。
96、在下列情形中,仍然适用最低工资的情形是(D:劳动者回家乡探亲期间)。
97、根据世界各国通行惯例和我国《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劳动者只有在法定劳动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才有权享受最低工资保障。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最低工资保障范围的是(C:经企业批准请事假期间的劳动者)。
98、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实行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工时制度形式是(D:不定时工时制)。
99、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工资形式具体包括(A:计件工资、B:计时工资、C:奖金、D:津贴)。
100、我国相关的劳动法规规定,属于计时工资制度包含的形式有(B:月工资制、D:日工资制、E:小时工资制)。
10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3条的规定,劳动者不属于工资范围的劳动收入包括(A:丧葬抚恤救济费、B:计划生育补贴、C:劳动保护费用、D:稿费、讲课废和翻译费E: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
102、随着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目前试行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主要有(A:工资指导线制度、B:工资集体协商制度、C: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D:人工成本预测预警制度E: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度)。
103、根据最低工资的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原则具体包括(A:协调原则、B:根本生活保障原则、C:民主协商原则、D:分级管理原则、E:经济效率原则)。
104、最低工资的构成通常应当包含的部分有(A:维持劳动者本人最低生活的费用、B:劳动者平均赡养人的最低生活费、C: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标准和专业知识水平所支出的必要费用)。105、根据我国有关劳动法的规定,适用最低工资制度的主体包括(B:乡镇企业的职工、D:家庭雇工)。
106、在最低工资的计算过程中,下列哪些收入不得作为职工的最低工资进行计算(C:加班加点工资、D: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E: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老对保险、福利待遇)。
107、根据《劳动法》和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履行下列国家或社会义务时,由用人单位照发工资(A: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B:出任人民法庭证明人、C:《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D:出席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大会、E:当选代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
108、我国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D:40)小时的工时制度。
109、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D:40)小时。
110、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每月要求劳动者加班时间的时间不得超过(B:36)小时。
111、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的具体长度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而定,但最短不得少于(A:半小时)。
112、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不属于全体人民共同的法定休息节日的是(B:解放军建军节)。
113、根据《劳动法》以及其他有关规定,不予休假的几年节日是(D:教师节)。
114、反工作满(A:1年)的固定职工,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工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规定的探望配偶的待遇。115、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凡劳动者连续工作(A: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116、用人单位在工作日内安排职工延长劳动时间的,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C:150%)的工资报酬。
117、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缩短工时制在现阶段的主要适用范围包括(A从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和过渡紧张的体力劳动职工、B:从事夜班工作的职工、C:哺乳未满12个月婴儿的女职工、E:16岁至18岁的未成年劳动者)。
118、根据劳动部《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办法》的规定,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有(B:出租
汽车司机、C:企业高级管理人员、D:外勤人员、E:推销人员)。119、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属于全体人民共同的法定休息日有(A:国庆节、B:春节、D:国际劳动节、E:元旦)。
120、我国的《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规都对职工的加班加点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不受这些限制要求职工进行加班。这些特殊情况包括:(C: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它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D: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鼓掌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E: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
121、以下关于职工加班时间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B: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C:劳动者每月加班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D:用人单位要延长工作时间必须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E:如果符合劳动法第42条的规定,则延长工作时间不受上述各项的限制)。
122、以下关于劳动者加班报酬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C: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D: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123、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应当执行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工时制度形式包括(A:标准工时制、B:计件工时制、C:缩短工时制、D:综合工时制)。
124、劳动法规定,对未成年劳动者和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必须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检查所需的费用由(B:用人单位)负担。
125、国际上最早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规范是(A: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126、矿山是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劳动场所,我国已经形成了以(C:《矿山安全法》)为基础的一整套矿山企业安全技术法律规范。
127、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所在地劳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报告,最迟不得超过(B:24小时)。
128、如果劳动者未经培训即上岗从事特种行业工作而发生事故的,事故责任由(C:用人单位)承担。
129、劳动者在职业安全卫生法律制度中所享有的权利包括(A:获得各项保护条件和待遇的权利、C:监督权、D:拒绝权)。130、我国现行的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主要包括(A:对相关企业安全生产资格的认证、B:对相关工作人员资格的认证、C:对特殊产品的安全认证)。
131、属于国家要求必须进行特殊安全认证的设备和产品的有(A:压力容器安全认证、B:漏电保护器安全认证、C:劳动防护用品安全质量认证、E: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认证)。
132、根据1991年5月10日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及1991年7月25日对《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有关问题的解释,伤亡事故分为(A:轻伤事故、B:重伤事故、C:死亡事故、E:重大死亡事故)。
133、我国有关矿山企业劳动安全方面的技术法律规范主要包括(A:矿山涉及与建设的安全规范、B:矿山开采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C:矿山设备仪器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D:作业场所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
134、《劳动法》第61条规定:“对怀孕(D: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135、《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B: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
136、《确定儿童受雇用于工业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第5号公约)是确定准予就业最低年龄的第一个国际公约,它颁布于(B:1919年)。
137、《劳动法》规定的对女职工的四期保护的有(A:经期保护、B:孕期保护、C:哺乳期保护、D:生产期保护)。
138、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第6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下列要求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A:安排工作岗位之前、C:工作满一年、D:年满18周岁,距前次的检查时间已超过半年)。139、下列选项中没有正确描述我国劳动纪律特征的是(A: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行政部门制定的)。140、有关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D:职业纪律约束的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职业道德则约束的是全体社会成员)。
141、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超过职工本人月标准工资的(B:20%)。142、以下有关劳动纪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B: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属于企业的自主权、B:劳动纪律是劳动合同的必备内容、C: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D:在劳动关系消灭以后,劳动纪律的效力随之消失、E:劳动纪律不能违反有关的法律法规)。
143、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对职工奖励的种类具体包括(A:记功和记大功、B:通令嘉奖、C: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荣誉称号、D:授予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E:晋级)。
144、根据《职工奖惩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的种类具体包括(A:行政处分、B:经济处罚、C:刑事制裁)。
145、《企业职工奖惩条例》规定,对于符合条件的职工应当由企业给予奖励,这些条件具体包括(A:在完成生产任务或者工作任务、提高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节约国家资财和能源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B:在生产、科学研究、工艺设计、产品涉及、改善劳动条件等方面,有发明、技术改进或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取得重大成果或者显著成绩、C: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作出显著成绩,对国家贡献较大的、D:保护公共财产,防止或者挽救事故有功,使国家和人民利益免受重大损失的、E: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对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维持社会治安有显著功绩的)。
146、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B:职工)。
147、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有三个基本渠道:国家财政补贴、用人单位(或雇主)和劳动者缴纳保险费,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A: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148、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职员(干部)的一般退休年龄为(D:男60,女55)。
149、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B: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
150、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劳动者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C:24个月)。
151、目前我国在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来源上采取的是(A:用人单位缴非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方式)。
152、工伤保险赔偿应当遵循的原则是(B:无过错责任原则)。153、工伤保险是世界上产生较早的社会保险项目,最早的工伤保险立法是(C:德国)1884年颁布的《劳工伤害保险法》,这也是历史上第二部社会保险法规。
154、我国工伤医疗期根据轻伤和重伤不同情况确定,需要延长医疗期的,也不得超过(D:36个月)。
155、根据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是基本医疗保险费由(D: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
156、我国现行社会保险的项目具体包括(A:养老保险、B:医疗保险、C:失业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
157、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我国劳动者的养老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A:退休、B:离休、C:退职)。
158、按照1993年实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规定》的要求,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主要包括(B:银行定期存款、C:购买国库券、D:购买国家银行发行的债权、E:委托国家银行、国家信托投资公司放款)。
159、下列企业中属于目前我国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包括(A:国有企业、B:城镇集体企业、D:外商投资企业、E:城镇私营企业)。
160、根据我国《失业保险条例》第10条的规定,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主要支出项目包括有(A:失业保险金、B:领取失业保险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C: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D: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E: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161、《失业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并同时停止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B:应征服兵役的、C:移居境外的、D: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E: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的)。162、根据《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负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A: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试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造工作的、B:从事抢险、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的、C:再生产工作的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以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D: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E: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
163、按照《企业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规定,我国工伤保险基金的构成项目包括(B:企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费、D:工伤保险费滞纳金、E: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164、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女职工享受的生育保险待遇包括有(A:享受法定正常产假90天、B: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按本企业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0天、C: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0天、D:享受包括检查、接生、手术、住院、药品、计划生育手术费用等在内的生育医疗服务、E:部分地区还采取了对晚婚、晚育的职工给予奖励政策,假期延长到180天;对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中男职工的配偶,给予一次性津贴补助)。
165、我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包括(A: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D: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负担、E: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
166、按照提供福利项目的不同,职工福利可以表现的形式包括有(A:福利设施、B:福利补贴、C:生活服务)。
167、职工个人福利是指由用人单位直接提供给职工个人的各种福利待遇。通常包括(A:职工住宅福利、B:生活性补贴、C:单位内部补贴、D:补充社会保险、E:职工生活困难补助)。
168、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是1871年在(A:英国)颁布的。169、以下关于工会的权利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D:工会有审批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和签订集体合同的权利)。170、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B:工会代表)担任。
171、以下关于我国工会法律地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所有工会都具有法人资格)。
172、工会作为工人谋求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善而团结在一起组成的群众性社会团体,具有(B:阶级性、C:群众性、D:自愿性)。173、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工会的法律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工会的惟一性,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C:工会的独立性,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依据《中国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D: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174、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争议委员会由(A:职工代表、C:用人单位代表、C:工会代表)。174、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工会在享有相关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工会应当承担的义务包括(A:组织职工开展群众
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B:为职工提供法律服务、C: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D: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E: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175、国有企业的(C: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176、职工代表大会一般定期召开,如果遇有重大事项,经厂长、企业工会或(B:三分之一以上)职工代表的提议,可召开临时会议。177、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做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B:半数以上)通过。
178、在各国工会立法的实践中,职工民主管理与民主参与的形式主要包括(A:机构参与、B:个人参与、C:岗位参与、D:代表参与)。
179、根据《企业法》的规定,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能够行使的职权包括(A:听取和审议厂长关于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规划、计划、基本建设方案等重大事项的报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B:审查同意或者否决企业的工资调整方案、劳动保护措施、奖惩办法以及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C:审议决定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职工住宅分配方案和其他有关职工生活福利的重大事项。D:评议、监督企业各级领导,提出奖惩和任免的建议、E: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的决定选举厂长,报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180、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工会委员会主要承担的工作有(A:组织职工选举职工代表、B:召集和主持职工代表团(组)长、专门负责人联席会议、C:接受和处理职工代表的申诉和建议,维护职工代表的合法权益、D:提出职工代表大会议题的建议,主持职工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和会议的组织工作、E:检查督促大会决议和执行情况,发动职工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181、在非国有企业中,民主管理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目前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C:平等协商、D: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列席有关会议,并有权提出意见和建议、E:职工代表参加公司的监事会)。182、违反劳动法责任的规则原则主要有(A: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183、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了(B: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
184、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B: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185、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与工资报酬(C:25%)的经济补偿金。186、以下哪种情况不构成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及其劳动监察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A:在劳动监督检查人员进入用人单位内或进入劳动现场前,要求劳动监督检查人员出示相关证件)。
187、下列表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有(C: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必须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
188、违反劳动法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
189、在我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应当严格执行劳动法问题的批复》,无过错责任原则只适用于用人单位对(A:工伤、E:职业病)的民事赔偿中。
190、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应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的情形有(A:克扣劳动者工资的、B: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C: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D: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E: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法律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191、对于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童工的处理形式有(B:罚款、D:责令改正、E:吊销营业执照)。
192、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特殊保护法的行为有(A: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劳动、C: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夜班劳动)。
193、用人单位招用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对原用人单位
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向原用人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费用和损失有(A:招收录用费用、B:培训费用、C: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E:因获取商业秘密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
194、根据《劳动监察规定》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不属于劳动监察范围的有(D:用人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能力)。
195、对于阻挠、刁难、殴打劳动监察员、妨碍监察公务等情况,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责任人员进行(C:行政处分)。196、劳动监察机构在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向用人单位发出《劳动监察询问通知书》,了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在(D:收到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向劳动监察机构做出书面答复。
197、承办人员的回避,由(B:劳动监察机构负责人)决定。198、有权对违反劳动法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的主体包括(A:劳动行政部门、B:工商行政部门、C:工会)。
199、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监察机构及劳动监察员享有的权利包括(A:检查权、C:调查权、D:建议权、E:处分权)。200、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对劳动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方式主要有(A:依法独立开展劳动监督检查活动、B:依法对劳动监察部门、其他行政部门的建议进行调查处理、D:依法对工会组织的建议进行调查处理、E:会同劳动监察部门等监督主体进行劳动监督检查)。
201、惩办查处违法案件的劳动监察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A:是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近亲属的、B:本人或其近亲属与承办查处的案件有利害关系的、E:因其他原因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202、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以分为(B:合同争议与法律争议)。
203、调解委员会主任由(B:企业工会代表)担任。
204、发生劳动争议的单位与职工不在同一个仲裁委员会管辖地区的,由(C:职工当事人工资关系所在地)仲裁委员会受理。205、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B:60日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06、各级仲裁委员会主任对本委员会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处理的,应提交(C:本仲裁委员会)决定。
207、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A: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208、对于职工一方在(D: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进行的仲裁,《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规定了特别处理的程序。
209、(D:外资企业与外籍职工、E:国有企业与国企职工)间关于劳动权利义务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
21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包括(A: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代表、C:工会的代表、D: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
211、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主要有(A:和解、B:调解、D:仲裁、E:诉讼)。
212、仲裁裁决书送达的方式包括(A:直接送达、B:留置送达、C:委托送达、D:邮寄送达、E:公告送达)。
213、在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中,(A:经调解当事人达不成协议、B: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D:当事人拒绝接受调解书)等几种情况均被视为调解不成,应当及时裁决。
214、对于劳动争议当事人的起诉,法院不受理的情况主要包括(B: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确已超过仲裁申请期限,又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的、C:仲裁委员会以申请仲裁的主体不适格为由,做出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经审查,确属主体不适格的、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的事项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案件为,当事人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
215、下列文书中,可以由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有(C:仲裁调解协议、D:仲裁裁决、E:法院判决)。
第三篇:2013年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选择题
2012劳动关系劳动法
一。单选:
1。工作生活质量计划的核心是工作再设计
2工作扩大化。即通过增加一项工作包括的任务和职责,并减少工作循环重复的频率,扩大
工作范围。增加工作的多样性。
3。工作轮换这一工作设计方法使员工生活多样化,从而避免产生厌倦感。
4。工作丰富化通过增加工作深度,将组织纵向的工作职能合并成一个职位,从而使员工拥
有更大的自主权。
5。综合性工作团队一系列任务被分派给一个小组,小组再把任务分派给每一个成员,并在需要时在成员间轮换工作。
6。质量圈质量圈一般是由通过共同工作来产生某一特定部件或提供某一特定服务的工作人
员志愿组成的工作小组,每周在工作日之前或之后开一次会,讨论生产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7。内部公平制度这是非工会化企业的一项正式制度安排,使雇员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能够
表达不满。
8。职业工会是将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从事某种特殊职业的所有雇员组织起来的工会。
9。同行工会同行工会是最早的工会组织形式,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
10。行业工会是将在某一特定行业中从事工作的所有工人都组织起来的工会。
11。垄断性行业工会这种工会把一个行业中的所有雇员都吸收进来,从而在劳动力市场上形
成垄断力量。
12。总工会总共会的组织原则就是对会员招募不加任何限制,既不考虑职业因素,也不考虑
行业因素,从而体现了对职业工会和行业工会分化现象的一种修正。
13。社会倾销是指跨国公司利用各国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将本国的就业机会转到国外以获取
更大的利润。
14。联合或共同决策员工与雇主共同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共同作出决定。
15。沟通是指在组织内部,管理者通过“发出信息到接受信息在到反馈”得行动过程,来完
成“计划”、“组织”、“领导”等目标行工作。
16。非正式处罚主要是口头责备。
17。国际劳动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欧洲。
18。《劳动法》最后于(1994年7月5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19。对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职工,《劳动法》的实施范围仅限于和这些用人单
位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20。《劳动法》最后于(1994年7月5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21。劳动者的基本劳动义务(积极完成劳动任务;不断提高劳动技能;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
规程;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22。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公民的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劳动权利,是从年满16周岁开始的。
23。法律事实特点(法律事实,根据它是否包含当事人的意志,分为事件和行为。)事件,法律事实中的事件,也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消灭。行为,法律事实中的违法行为,也也可以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消灭。
24。劳动者在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中的地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遵循平
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存在隶属关系。
25。我国《劳动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
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
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26。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
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7。按照不同的用工方式,劳动合同可分为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用工劳动合同。
28。(必备条款)又称“法定条款“是指由国家劳动法规所规定,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劳动协议中必须具备的条款。
29。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30。《劳动合同法》第17条第2款也规定: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31。协商约定试用期的规定(其一,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其二,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其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其四,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度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32。竟业限制的范围(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上述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竟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33。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协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34。劳动合同的变更指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某种原因或法律规定,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经过协商一致,对原合同条款进行修改或补充。
35。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1)由于客观条件的变化,依法允许变更劳动合同。(2)也有劳动者方面的原因。(3)还有国家法律、法规修改方面的原因。
36。变更劳动合同时,一般经过以下三个程序:(1)提出要求。(2)作出答复。(3)签订协议。
37。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应当通知被子裁减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38。《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中劳动者每月支付一倍的工资。)
39。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黄色。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40。《劳动合同法》第91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1。集体合同的特征(1)集体合同是一种劳动协议。(2)集体合同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协议。(3)集体合同必须是书面合同。
42。集体合同的签订程序“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签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一)制定集体合同草案
(二)发动全体职工认真讨论集体合同草案
(三)签字、备案。
43。关于延长工作时间性的主要方法正确的是(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
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44。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延长工作时间的,必须按以下标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报酬(①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②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③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45。属于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①新年,放假1天(1月1日);②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
一、初二);③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④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⑤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⑦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46。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年休假15天
47。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48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不得作为最低工资组成部分:(①加班加点工资;②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资环境、条件下的津贴;③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等
49。《最低工资规定》应当本地区最低工资率及其适用范围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且在批准后7日内发布。
50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当地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发所欠劳动者的工资,并视其欠付工资时间的长短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欠付1个月以内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20%的赔偿金;欠付3个月以内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50%的赔偿金;欠付3个月以上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100%的赔偿金。
51。工资总额的组成(①计时工资;②计件工资;③资金;④津贴和补贴;⑤加班加点工资;⑥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⑦午餐补助。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52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不得作为最低工资组成部分:(①加班加点工资;②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资环境、条件下的津贴;③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等
53。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时间是由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决定的,(满1年不足5年,最长不超过12个月;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不超过18个月;10年以上的,最长不超过24个月)。
二。多选
1。工会的职能分三类(1)工联工会;(2)福利工会;(3)政治工会。
(1)工联工会:这类工会的唯一目标是通过集体谈判为会员谋求经济效益。
(2)福利工会:这类工会不仅关心会员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权益,而且关注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
(3)政治工会:这类工会认为工会差别是社会政治差别的一种体现,主张通过政治结盟或法律规范来维护会员利益。
2。收益分享计划:斯坎隆计划、拉克计划与集体收益分享计划属于收益分享计划。
3。非收益分享计划:与收益分享计划不同,质量圈、劳资联合委员会、工作生活质量计划、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等则没有把薪酬与生产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提高或其他
衡量群体的标准直接联系在一起,因而属于非收益分享计划。
4。集体收益分享计划即通过利益分享来提高企业生产率,最初是由工程师米切尔·法因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
5。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其一,劳动关系,其二与劳动关系有着密切联系的某种关系。
6。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⑥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⑦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⑧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7。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
8。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1)全民所有制单位劳动法律关系。(2)劳动人民群众集体所有制单位劳动法律关系。(3)劳动者个体经营单位劳动法律关系。(4)私营企业劳动法律关系。
(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劳动法律关系。(6)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劳动法律关系。
9。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三项要素: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10。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包括(本国公民、外国人)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法人,具体来说是有法院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
11。关于劳动者的义务(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12。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特征包括4个:(A。人存在的人身性B。形成的长期性C。存续的时间性D。实用的条件性。)
13。职工代表大会行使下列五项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查通过全,3。审议的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选举厂长权。)
14。特殊和困难就业群体具体包括(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役军人、失地农民和连续失业达一定时间人员)等。
15。职业介绍机构的设立条件(有固定的交流场所、办公设施;有必要的资金;有明确的机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一定数量的具备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工作人员;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6。职业介绍服务的内容(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介绍服务。委托服务。管理服务。)
17。招工的程序(公布招生简章。劳动者自愿报名。考核录用。)
18。下岗的条件:有生产任务的企业,一般不安排下列人员下岗(配偶一方已经下岗的;离异或丧偶抚养未成年子女者;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烈士遗属;现役军团人的配偶;省、自治区、直辖市面上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职工。
19。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分为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三种)
20。劳动合同鉴定的程序当事人应提供的材料:(1)签签订的劳动合同文本三份;(2)用人单位为法人的,应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用人单位不是法人的,应提供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委托书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3)劳动者的身份证明;(4)鉴定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21。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违背平等、自愿原则签订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劳动合同是(无效劳动合同)
22。无效劳动合同的种类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23。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24。无效劳动合同按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原因分类: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无效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25。违反合法原则的具体情况,主要有:(1)主体资格不合法。(2)内容不合法。(3)程序不合法。
26无效劳动合同按劳动合同无效的程度分类:1。全部无效劳动合同,指该劳动合同整体无效。2。部分无效劳动合同,指劳动合同中某些条款违法,但不影响其他条款的履行,只要认真核定条款无效,而其余条款仍有效。
27。无效劳动合同的认定“对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8。对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一般包括:1。撤销合同2。修改合同3。赔偿合同4。未履行部分的处理。5。已支付的工资与劳动保险。
29。劳动合同的履行的原则(实际履行原则。全面履行原则。合作履行原则。)
30。提前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劳动者参加用人单位工作后,由于主、客观原因不愿继续在该单位工作,可以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31。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①在试用期内;②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③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
32。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①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②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③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⑤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风破浪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阅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33。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具体规定以下五项内容(①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②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不能人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同时还应发给不低于6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和绝症的还应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50%,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100%。③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按其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④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⑤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黄色。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34。《劳动合同法》第44条进一步明确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①劳动合同期满;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③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
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④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⑤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5。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区别:1。当事人不同。2内容不同3。效力不同。
36。工作日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标准工作日;缩短工作日;不定时工作日;综合计算工作日;计件工作时间;)
37。目前我国已实行缩短工作日的劳动者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从事矿山井下、高山、有毒有害、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劳动者。②从事夜班工作的劳动者。③在哺乳期工作的女职工。
38。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①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②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③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39。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制适用于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企业职工有(①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②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③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和制的职工,如对于那些在市场竞争中,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生产任务不均衡的企业的部分职工,经劳动行政部门严格审批后,也可以参照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办法实施。)
40。《劳动法》第49条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②社会平均工资水平;③劳动生产率;④就业状况;⑤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41。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当地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补发所欠劳动者的工资,并视其欠付工资时间的长短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欠付1个月以内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20%的赔偿金;欠付3个月以内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50%的赔偿金;欠付3个月以上的,向劳动者支付所欠工资的100%的赔偿金。
42。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用人单位依法破产时,劳动者有权获得其工资。在破产清偿中,用人单位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清偿顺序,首先(支付欠本单位劳动者的工资)。
43。按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的不同可分为:(1)轻伤,指损失工作日数为1天的伤害事故;
(2)重伤事故,指有重大伤害无死亡事故;(3)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人至2人的事故;
(4)重大伤害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至9人的事故。
44。社会保险的种类(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45。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
46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拆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篇:劳动法知识选择题
1、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合法、(D)、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原则。
A.公道 B.公认 C.公开 D.公平
2、用人单位自(A)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A.用工之日 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3、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A);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A.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B.责令改正
C.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警告 D.给予警告
4、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C)时间的劳动合同。
A.解除 B.续订 C.终止 D.中止
5、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D),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A.百分之三十 B.百分之五十 C.百分之六十 D.百分之八十
6、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A)。
A.继续有效 B.失去效力
C.效力视情况而定 D.由用人单位决定是否有效
7、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B)。
A.法律援助 B.支付令 C.社会救济 D.依法制裁用人单位
8、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D)。
A.即时终止 B.续延半年后终止
C.续延一年后终止 D.续延到规定的医疗期满时终止
9、用人单位(C),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A.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B.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C.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D.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10、因(B)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A.签订 B.履行 C.订立 D.检查
第五篇:劳动法选择题及答案
劳动法选择题练习
一、单向选择题
1、劳动法是()
A.《中环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调整劳动人事法律规范的总称
C.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
D.调整管理劳动力方面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制定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5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的时间为()
A.1995年7月5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4年7月5日 D.1994年1月1日
5、劳动法调整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关系是()A.劳动关系
B、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C、企业与其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
D、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6、《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依照该条款,下列劳动者适用《劳动法》的是()A、南通市环境保护局招用的环卫工人
B、北京社会科学院某研究所研究员 C、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所长
D、协和医院内科医生
7、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的是()
A、制做人与定做人之间的关系
B、企业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C、个体经济组织与其雇佣的帮工之间的关系
D、国家机关与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
8、有权制定劳动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9、下列关于劳动法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劳动法是民法的特别法
B、劳动法是民商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C、劳动法是经济法部门的法律 D、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10、下列关于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劳动关系是劳动法最重要、最基本的调整对象 B、劳动法随着劳动关系的产生而产生
C、劳动是劳动关系的内容,而劳动法以规定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为内容
D、劳动关系是和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但是劳动法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开始出现
11、现代劳动法的开端是()
A、1802年,英国颁布《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B、1839年,德国颁布《普鲁士工厂矿山条例》 C、1841年,法国颁布《童工、未成年工保护法》 D、1912年,法国制定《劳工法》
12、下列关于《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资产阶级政府为加强对劳动者的剥削而制定的B、它属于“工厂立法” C、它是为保护工人的利益而制定的 D、它是现代劳动法的开端
13、中国自哪年开始成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之一?()A、1919年 B、1929年 C、1944年 D、1983年
14、从1983年起我国正式恢复了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关系。到2004年为止,我国已批准了国际劳工公约()
A、14个 B、18个 C、20个 D、23个
15、国际劳动立法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
A、19世纪初期的欧洲 B、19世纪初期的美洲 C、20世纪初期的欧洲 D、20世纪初期的美洲
16、依照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劳动权利不包括()A、平等就业权 B、休息休假权 C、罢工权 D、结社权
17、在各项劳动权利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A、劳动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劳动安全保护权 D、民主管理权
18、劳动法律关系是下列哪种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A、社会关系 B、劳动关系
C、思想关系 D、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
19、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的时间是()A、晚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晚于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晚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早于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晚于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早于公民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D、晚于公民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0、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的时间是()A、18周岁 B、16周岁 C、14周岁 D、20周岁
21、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是()
A、合法行为 B、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C、合法行为与事件 D、事件
22、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A、劳动行为与事件 B、劳动行为与物 C、劳动行为 D、事件
23、劳动法律关系包括以下哪个要素?()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C、劳动法律的客体 D、劳动法律事实
24、新中国成立后,《工会法》颁布于()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
25、新《工会法》实行的时间是()
A、1992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26、根据新工会法的规定,我国工会具有()
A、机关法人资格 B、企业法人资格
C、事业单位法人资格 D、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27、下列关于工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工会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B、任何企业的职工都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C、工会有权依法参与劳动关系的调整 D、工会是职工必须参加的群众性组织
28、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劳动者参与管理的主要形式是()A、职工代表大会 B、职工大会
C、通过工会与经营者平等协商 D、职工代表参加监事会和董事会
29、国际劳工组织从1919年第一届大会到2004年底为止,共通过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分别是()A、144个和154个 B、164个和174个 C、174个和184个 D、184个和194个 30、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劳动合同的行为,工会有权()A、予以处罚 B、要求予以重新处理
C、予以改正 D、代表职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
31、国家帮助公民实现就业权的最根本措施是()A、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的服务体系
B、采取措施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
C、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 D、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32、首先将劳动作为人的生存权写进宪法的是()
A、德国《魏玛宪法 》 B、《希腊宪法》 C、《意大利宪法》 D、《日本宪法》
33、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不包括()A、劳动合同期限 B、劳动纪律
C、试用期 D、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34、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A、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B、是否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决定
C、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D、是否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由劳动部门决定或仲裁机构裁定
35、劳动合同的无效,由()
A、劳动行政部门确认 B、人民政府确认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确认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确认
36、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A、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但劳动合同期限已经届满的 B、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
C、劳动者患职业病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的
D、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37、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A、1994年1月24日 B、1994年3月1日 C、1995年2月17日 D、1995年5月1日
38、规定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是()A、《中共中央关于在城市坚持8小时工作制的通知》
B、《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C、《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9、实行缩短工时制度的,须报()
A、国务院批准 B、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
C、人事部批准 D、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 40、最早的最低工资法产生于()
A、新西兰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41、最低工资标准由()
A、国务院确定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C、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确定 D、财政部确定
42、最低工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A、工会、企业家协会研究确定 B、工会、企业家协会、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C、财政部门、工会研究确定
D、财政部门、工会、劳动监察机关研究确定
43、最早的劳动保护立法是()
A、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B、美国的《煤矿安全与卫生法》 C、日本的《劳动安全卫生法》 D、加拿大的《职业安全卫生法》
44、我国第一部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法律是()A、《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 B、《矿山安全条例》 C、《安全生产法》 D、《矿山安全法》
45、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规是()A、《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 B、《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C、《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 D、《妇女权益保障法》
46、既具有补偿性质,又具有赔偿性质的社会保险是()
A、疾病保险 B、失业保险 C、养老保险 D、工伤保险
47、领取失业保险金要求缴纳失业保险费年限至少应满()A、1年 B、3年 C、5年 D、10年
48、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应有会员()
A、10人以上 B、15以上 C、25人以上 D、30人以上
49、有权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机构是()A、国务院 B、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企业主管部门
50、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企业代表的人数不得超过调解委员会总数的()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
51、从狭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不包括()A、工会 B、政府 C、雇主协会 D、员工
52、员工团体的最主要的形式是()
A、员工协会 B、职业协会 C、工会 D、员工俱乐部
53、具有代表性的劳动关系理论即“五大学派”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A、都承认工会有积极作用
B、都承认市场化是解决效率与公平两大问题的最佳途径 C、都承认员工与管理方之间的冲突是微不足道的 D、都承认雇员与管理方之间存在目标和利益的差异
54、认为在经济中代表工人的“劳动”的利益,与代表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资本”的利益,是完全对立的学派是()
A、激进派 B、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管理主义学派
55、将经济部门划分为“核心”和“周边”两个部门的学派是()A、新保守派 B、激进派
C、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D、管理主义学派
56、下列哪种根源不是冲突的背景根源?()
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 B、劳动合同的性质 C、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D、工作本身的属性
57、认为“和谐的劳动关系”只是一种假象的学派是()
A、自由改革主义学派 B、激进派 C、正统多元论学派 D、新保守派
58、共同协商的组织即协商委员会,由()
A、政府、员工和管理方代表组成 B、员工、工会和管理方代表组成 C、员工和管理方代表组成 D、工会和管理方代表组成
59、产业民主化和三方性原则首次被提出是在()
A、早期工业化时代 B、管理时代 C、冲突的制度化时期 D、劳动关系成熟时期 60、最能体现成本最小化思想的管理模式是()
A、独裁/剥削 B、自主/合作 C、集权/宽容 D、独裁/宽容 61、政府必须真正成为民营企业家的表率的角色是()A、调停者 B、雇佣者 C、保护者 D、促进者
62、公用事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工人罢工的目的必须是为了()
A、支持已经罢工的工人 B、达成集体协议 C、终止集体协议 D、组建工会 63、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A.《国际劳动宪章》 B.《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夜间工作公约》
C.《费城宣言》 D.《关于禁止火柴制造中使用白(黄)磷公约》 64、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
A.《暂行工厂规则》 B.《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C.《劳资关系法》 D.《劳动仲裁条例》 65、北洋政府于1923年公布了()。
A.《劳动立法原则》 B.《暂行工厂规则》 C.《劳动法案大纲》 D.《劳动立法大纲》 66、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A.工作 B.生活 C.劳动 D.生产 6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B.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C.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 D.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 68、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A.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法律本身规定终止生效或某些特定条件出现自然失效 B.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颁布新的法规后而原有法规失效 C.劳动法的失效情况,可以是旧法规长期闲置而无效 D.劳动法可以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69、我国劳动法采()形式。
A.成文法 B.判例法 C.成文法为主,判例法为辅 D.判例法为辅,成文法为主 70、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法律渊源是()。
A.《工会法》 B.《合同法》 C.《劳动法》 D.《宪法》 71、我国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的未成年人。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72、用人单位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A.健康检查
B.劳动补贴
C.设备更新
D.知识教育 73、劳动者所享有的福利包括社会福利和()。
A.国家福利
B.个人福利
C.家庭福利
D.集体福利 74、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
A.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B.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
C.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
D.劳动法律关系变化的原因 75、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A.用人单位
B.事业单位
C.企业
D.团体 76、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77、()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78、1900年,世界上最早的《劳动合同法》诞生在()。A.德国
B.比利时
C.波兰
D.法国
7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照劳动合同期限划分的劳动合同类型是()。A.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B.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C.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D.书面劳动合同
80、我国《劳动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81、根据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因无效劳动合同所引起的赔偿责任主体应当是()。
A.用人单位
B.劳动者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担 D.有过错的一方合同主体 82、劳动合同的下列条款中,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法定条款的是()。
A.劳动报酬 B.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C.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D.试用期条款 83、以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中,不属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是()。
A.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单方面拒绝续约
B.过错性辞退 C.非过错性辞退
D.经济性裁员
84、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在集体协商中,职工民主推举的谈判代表,须得到()以上职工的同意。
A.五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三分之一
D.半数
85、防止集体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11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日起()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86、世界上最早出现集体协议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87、依照《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应当由()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进行审查。
A.乡镇以上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
88、根据我国《劳动法》第35条的规定,集体合同的效力范围及于()。
A.企业工会的全体会员
B.签订集体合同的职工代表
C.参与合同讨论的企业职工
D.企业全体职工,包括没有参加工会的职工 89、《境外就业中介管理规定》要求,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备用金的数额不得低于()。A.50万
B.10万
C.30万
D.100万 90、下岗职工要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与原用人单位签订“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籍此变更劳动合同,替代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协议期限原则上不超过()。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9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居民服务业的,()内可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以及行政性收费。
A.1年
B.3年
C.5年
D.6年
92、按照计时工资的形式向劳动者支付报酬必须考虑的因素不包括()。
A.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
B.劳动繁重程度 C.工作时间的长短
D.劳动成果的多少
93、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劳动者工资范畴的劳动收入是()。
A.加班加点工作额外获得的劳动收入
B.发表专业论文获得的稿费
C.用人单位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费
D.用人单位发放的劳保工作服和劳保手套 94、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
A.政府高级公务员
B.国务院聘请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C.企业的经营者
D.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95、在19世纪率先颁布最低工资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新西兰
96、在下列情形中,仍然适用最低工资的情形是()。
A.劳动者在工作时间有迟到、早退、旷工等违纪行为
B.放长假和病休的人员 C.下岗在企业内待业人员
D.劳动者回家乡探亲期间
97、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实行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工作制度形式是()。
A.标准工时制
B.计件工时制
C.综合工时制
D.不定时工时制
98、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每月要求劳动者加班时间的时间不得超过()小时。
A.24
B.36
C.48
D.72 99、工作日内的间歇休息时间的具体长度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特点而定,但最短不得少于()。
A.半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D.3小时
100、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带薪年休假制度,凡劳动者连续工作()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A.1年
B.2年
C.3年
D.4年 101、《劳动法》第41条规定,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102、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企业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企业主管部门,企业所在地劳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A.12小时
B.24小时
C.3天
D.7天
103、如果劳动者未经培训即上岗从事特种行业工作而发生事故的,事故责任由()承担。A.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B.劳动者
C.用人单位
D.视具体情况由三方分担 104、《劳动法》第61条规定:“对怀孕()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A.4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105、《劳动法》第63条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A.100天
B.1周岁
C.2周岁
D.3周岁 106、《确定儿童受雇用于工业工作的最低年龄公约》(第5号公约)是确定准予就业最低年龄的第一个国际公约,它颁布于()。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107、对职工进行经济处罚,要求职工赔偿经济损失如需分期扣除的,每次扣除的金额一般不得超过职工本人月工资的()。
A.10%
B.20%
C.25%
D.50%
108、社会保险关系的各方主体是特定的,被保险人特定为()。
A.用人单位
B.职工
C.用人单位和职工
D.专门的保险机构 109、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A.10年
B.15年
C.20年
D.25年
110、以下关于我国工会法律地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会具有唯一性
B.工会具有独立性
C.所有工会都具有法人资格
D.工会经费具有独立性
111、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做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通过。
A.三分之一以上
B.半数以上
C.三分之二以上
D.五分之三以上 112、劳动法中对于民事责任的规定体现了()。
A.约定责任优先的原则
B.法定责任优先的原则
C.客观责任优先的原则
D.严格责任优先的原则
113、根据《劳动监察规定》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不属于劳动监察范围的有()。
A.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 B.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C.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 D.用人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能力
114、对于阻挠、刁难、殴打劳动监察员、妨碍监察公务等情况,劳动监察机构有权对责任人员进行()。
A.警告
B.罚款
C.行政处分
D.拘留 115、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以分为()。
A.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
B.合同争议与法律争议 C.社会争议与经济争议
D.个人争议与集体争议 116、调解委员会主任由()担任。
A.职工代表
B.企业工会代表
C.企业代表 D.企业法定代表人
117、因用人单位做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承担举证责任。
A.用人单位
B.劳动者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共同
D.人民法院 118、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世纪上半叶。
A.17
B.18
C.19
D.20 119、集体协商经双方同意可以暂时中止协商,但中止协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天。A.30
B.60 C.90
D.120 120、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个月。A.3
B.6
C.9
D.12 121、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支付劳动者工资。A.100%
B.150%
C.200%
D.300%
122、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的工资报酬。
A.100%
B.150%
C.200%
D.300%
123、理解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时,因为下列哪个因素而拒绝录用劳动者将构成对劳动者就业机会上的歧视?()A.少数民族
B.小学教育程度
C.不符合录用条件
D.没有专业技能资格认证 124、成人高等学校的主要培养对象是()A.高中毕业生
B.一般社会青年
C.在职青年工人 D.在职人员
125、根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等法规规定,企业对职工的最高行政处分是()A.降职
B.撤职
C.留用察看
D.开除
126、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A.行政责任
B.赔偿责任
C.刑事责任
D.连带赔偿责任 127、我国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A.劳动关系 B.社会关系 C.经济关系 D.劳动关系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128、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劳动法律事实是()A.行为和事件
B.合法行为
C.合法行为和事件
D.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29、我国劳动法规定,年满______周岁的公民,才具有劳动就业的资格。()A.14
B.16
C.18
D.20 130、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131、在我国,集体协商中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或出现了事先未预料到的问题时,经双方同意,可以中止协商。但中止协商的期限最长不超过()A.15天
B.30天
C.60天
D.90天 132、历史上最早的社会保险立法是()A.《疾病保险法》 B.《工伤保险法》 C.《失业保险法》 D.《老年保险法》 13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以下标准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报酬()A.支付不低于工资100%的工资报酬
B.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工资报酬 C.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D.支付不低于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134、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A.5天
B.10天
C.15天
D.20天 135、《劳动法》规定,对未成年劳动者和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必须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检查所需的费用由______负担。()A.劳动者
B.用人单位
C.劳动行政管理部门 D.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 136、未成年工须持______上岗工作。()A.毕业证
B.未成年工登记表
C.未成年工登记证
D.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
137、根据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的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调整为()A.5%
B.8%
C.11% D.15% 138、我国《劳动法》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工会有权()A.提出意见
B.予以纠正
C.要求重新处理
D.做出处理决定
139、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的一定比例发给额外经济补偿金,这一比例是()。
A.20%
B.25%
C.50%
D.100%
140、按照争议发生的法律依据,劳动争议可以分为______两类。()A.个别争议和团体争议
B.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 C.合同争议和法律争议
D.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 141、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是指()A.劳动法的生效或失效时间
B.劳动法的失效时间
C.劳动法的时间效力
D.劳动法的通过时间 14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143、19世纪初期颁布的劳动法规是以()的形式出现的。
A.工会立法
B.政府立法
C.工厂立法
D.议会立法 144、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
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初
C.19世纪上半叶
D.19世纪下半叶 145、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
A.《国际劳工宪章》 B.《国际劳工标准》 C.《国际劳工条约》 D.《国际劳工章程》 146、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劳动法中所指劳动的特征的是()。
A.劳动法上的劳动,一般是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全过程中的劳动
B.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有偿性劳动 C.劳动法上的劳动是劳雇关系的劳动
D.劳动法上的劳动,是指人们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所有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147、从()角度分类,可以将劳动关系分为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A.工人运动
B.职业
C.资本的组织形式
D.集体谈判
148、下列主体中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用范围的是()。A.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 B.我国公民在境外设立的独资企业 C.我国境内设立企业派驻境外的劳动者 D.我国境内的个体经济组织
149、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自19世纪初大工业生产后,由于国家对雇佣关系的干预而从传统()中独立出来的。
A.民法
B.经济法
C.行政法
D.社会保障法 150、与劳动法相邻近的法律部门最密切的是()。
A.民法
B.经济法
C.行政法
D.社会保障法 151、()在各项劳动权力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劳动者赖以生存的权利。A.职业安全权
B.休息权
C.劳动就业权
D.报酬权
152、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A.提出批评
B.进行检举
C.提出控告
D.拒绝执行 153、在劳动法律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A.当事人意志
B.劳动者意志
C.用人单位意志
D.国家意志
154、根据1999年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对全体公民放假 的节日全年共有()
A.8天
B.9天
C.10天
D.11天 155、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等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实行()A.缩短工作时间
B.不定时工作时间
C.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D.计件工作时间 156、下列关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二次劳动合同,续订劳动合同时应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如果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双方在合同中仍可约定试用期
D.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工作满10年的,劳动者提出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
157、下列选项中,用人单位不能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是()A.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 B.劳动者患病,规定的医疗期结束
C.职工协商代表在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期间,因其严重失职对企业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D.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在任职期间无严重过失或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 158、劳动者有下列行为却不应承担劳动法律责任的是()A.由于劳动者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 B.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 C.退休返聘人员拒绝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 D.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
159、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标准是()
A.按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 B.按派遣单位所在地的标准 C.派遣单位与劳动者约定 D.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约定
16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中,不包括的主体是()
A.劳动行政部门
B.工会
C.企业
D.劳动者 161、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下可以解除合同的是()A.张某患职业病,但是未丧失劳动能力
B.王某休假期间外出游玩遭遇车祸,正在住院手术
C.李某在怀孕期间,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D.陈某与所在单位的劳动合同期满
162、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双方协商解决不成,应按以下程序解决:()
A.由当地人民政府信访机构协调处理 B.由人民法院受理
C.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
D.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各方协调解决
163、甲、乙两人在机械厂的同一车间工作,在某日上班时,甲因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致乙右臂伤残。有关该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假设乙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也不能由机械厂另行安排工作,则机械厂仍不能解除与乙的劳动合同
B.乙所受的损失应由甲赔偿
C.机械厂工会对该厂解除与甲的劳动合同无权提出处理意见 D.机械厂在对乙作出相应赔偿的前提下,可以解除与乙的劳动合同
164、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期限是自用工之日起()
A.十天内
B.十五天内
C.一个月内
D.一年内
165、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无须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是()
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但降低劳动合同约定条件,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
B.劳动合同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的
C.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被迫解除劳动合同的 D.劳动者以住所距离工作单位过远为由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166、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在经济性裁员中下列人员可以被裁减的是()A.管理层人员、技术骨干和劳动模范
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员工 C.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女职工
D.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 167、下列关于试用期规定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B.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C.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D.是否约定试用期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 168、2008年5月17日,职工郭某因为患病期间的工资支付问题与公司发生了纠纷,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正确的处理方式是()A.该争议符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条件,予以受理 B.该争议即使已超过申请仲裁的时效,也应受理
C.因工资支付问题发生的争议应直接向法院起诉,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D.若该争议经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达成协议,则应不予受理 169、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的,除了责令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外,还可责令支付()
A.赔偿金
B.违约金
C.滞纳金
D.罚金
170、下列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表述,正确的是()A.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前3天通知对方终止用工 B.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按月结算
C.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在同一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5小时 D.非全日制用工不可以约定试用期
171、下列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时间的表述,正确的是()A.自用工之日起
B.自签订劳动合同之日起
C.自劳动合同鉴证之日起
D.自录用通知到达劳动者之日起
172、汪某在一家企业工作,如果他希望在试用期内解除合同,下面各项表述中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是()A.汪某应当提前3日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B.汪某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C.汪某可以随时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D.汪某在试用期内不得解除合同
173、下列关于劳务派遣的表述,正确的是()A.天利劳务派遣公司要求李某缴纳5000元岗位责任保证金的做法是合法的 B.劳务派遣员工只能参加派遣公司的工会,而不能参加用工单位的工会 C.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无须支付报酬 D.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174、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下列事项属于劳动合同约定事项的是()A.社会保险
B.工作内容
C.服务期
D.合同期限 175、有权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机关是()A.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
B.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 176、李某是松园劳务派遣公司派往天利公司的劳动者,因劳动报酬争议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被申请人应当是()A.天利公司
B.松园公司
C.天利公司与松园公司 D.天利公司所属的集团公司 177、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具体时间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的()A.7日内
B.10日内
C.15日内
D.30日内 178、2008年6月1日,甲公司向王某发出录用通知书,通知书上明确了薪资待遇,并约定1个月后正式到单位上班。2008年7月4日,王某到甲公司报到上班,双方于2008年7月10日签订了劳动合同。甲公司与王某建立劳动关系的日期是()A.2008年6月1日
B.2008年7月1日 C.2008年7月4日
D.2008年7月10日
179、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A.赔偿金
B.补偿金 C.违约金
D.损失费
180、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依法进行经济性裁减人员后,在一定期限内录用人员,应当优先录用本单位被裁减人员,该期限为劳动者被裁减()A.3个月内
B.6个月内
C.9个月内
D.1年内
181、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的执行标准是()A.派遣单位所在地标准;
B.用工单位所在地标准 C.两地都可以
D.由派遣协议约定标准
182、某公司的业务员田力在外地出差时目睹了一起刑事案件的案发过程。当地法院通知其出庭作证,对此该公司主管领导的正确做法是()A.允许田力出庭作证,但以不耽误工作为条件 B.耽误工作的情况下,将扣发田力的工资 C.不允许田力出庭作证
D.允许田力出庭作证,正常支付工资
183、汪某在一企业工作,试用期内想解除合同,下面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A.汪某应当提前3日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形式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B.汪某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C.汪某可以随时通知企业解除合同 D.汪某在试用期内不得解除合同
184、袁某与某公司订立了1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公司利益造成损害的,公司可以解除合同。袁某任职期间,其负责完成的工程出现重大质量问题,给公司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袁某与公司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 B.公司可以解除与袁某订立的劳动合同
C.公司可以解除与袁某订立的劳动合同,但应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 D.袁某与公司之间订立的劳动合同是可撤销的合同
185、甲公司与劳动者王某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王某的月工资8000元,甲公司所在地的上职工平均工资为1500元。根据《劳动合同法》,甲公司向王某支付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标准为()A.1500元
B.3000元
C.4500元
D.8000元 186、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A.职业培训
B.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C.劳动纪律
D.试用期限
187、张某到一家水泥厂工作,在用工时双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工作9个月后双方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张某的下列要求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双方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用人单位支付过去9个月每月2倍的工资 C.用人单位支付1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D.用人单位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188、下列表述不符合劳动合同特征的是()A.劳动合同是双务合同
B.劳动合同是有偿合同
C.劳动合同是实践合同
D.劳动合同是可能涉及第三人物质利益的合同
189、A公司招收甲、乙、丙、丁四人,分别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并对四人进行了培训,每人所花培训费3000元。甲在试用期内因不能胜任工作提出辞职,乙工作1年后辞职,丙在试用期内损坏了公司财物,被公司辞退,丁在二年劳动合同期满后不再续签合同,A公司有权要求赔偿培训费的人是()A.甲
B.乙
C.丙 D.丁
190、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需提前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的法定最短时间为提前()
A.15 日
B.30 日
C.10日
D.40日
191、甲公司招用与原单位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李某,给原单位造成经济损失lO万元.甲公司承担的连带赔偿数额不得低于()
A.1万元 B.3万元
C.5万元
D.7万元
192、甲公司在王某与丙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有效期内,许诺给王某更高的报酬,与王某签订了劳动合同,由此给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甲公司应当承担的责任是()A.连带赔偿责任
B.行政责任
C.说服王某回丙公司工作的责任
D.解除与王某签订的合同
193、劳动者王某在甲单位工作满15年,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甲单位应支付给王某的经济补偿金为()
A.相当于王某1个月的工资
B.相当于王某6个月的工资 C.相当于王某12个月的工资
D.相当于王某15个月的工资
194、某银行与清洁公司签订了关于清洁服务的协议,有一名清洁工在保洁工作中不慎摔倒骨折,关于承担责任的主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银行
B.某清洁公司
C.该清洁工
D.政府 195、下列关于劳动法起源的表述,错误的是()A.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劳工法规” B.最早的劳动法产生于英国
C.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D.劳动法的产生以立法内容体现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为标志 196、下列社会关系不属于我国劳动法调整范围的是()A.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劳动关系
B.国家机关与所用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
C.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劳动关系 D.律师事务所与其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197、有关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说法,错误的是()A.公约对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
B.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C.建议书作为会员国制定法律的参考 D.建议书不需要会员国批准
198、下列关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劳动法律规范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 B.劳动法律规范本身不产生劳动法律关系 C.劳动法律事实产生劳动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 199、下列不属于我国法定节日的是()
A.春节
B.元旦
C.劳动节
D.中秋节 200、下列争议适用《劳动法》的是()
A.王某雇佣下岗职工李某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李某与王某就报酬发生争议 B.在校生陈某假期到某公司勤工俭学,陈某与该公司就加班工资发生争议 C.某企业工会主席与该企业就年休假问题发生争议 D.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与该公司就分红问题发生争议
201、下列关于《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A.家庭聘用的保姆适用《劳动法》
B.个体经济组织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C.事业单位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D.国家机关和与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202、下列关于我国劳动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劳动法统一适用于全国,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 B.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关系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 C.劳动法于199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D.我国劳动法是一部综合性劳动法典
203、关于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的表述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 B.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C.新中国自1983年始参加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
D.中国政府对旧中国时期签署的国际劳工公约一律不予承认 204、《劳动法》规定,“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这一规定体现了劳动者享有()A.自主择业权
B.平等就业权
C.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20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时间是()A.2007年7月1日 B.2007年11月1日
C.2008年1月1日 D.2008年7月20日 206、以下各项社会关系不是劳动法调整对象的是()A.职业培训中劳动者与培训机构产生的关系
B.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在工伤认定方面发生的关系 C.某公司董事长与公司之间的聘用关系
D.丙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被劳动仲裁机构传唤参加仲裁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207、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是()A.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件 B.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违法行为
C.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合法行为
D.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丧失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 208、下列人员不属于特殊就业群体的是()A.残疾人
B.退役军人
C.少数民族人员
D.退休返聘人员
209、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是1871年在()颁布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
B.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C.劳动法的劳动,是指一切劳动
D.劳动法都是和劳动有关的法律
211、最早颁布《工会法》的国家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212、下列对各国劳动立法的发展趋势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劳动法适用范围不断缩小
B.世界各国普遍颁布适合本国特点的劳动法律、法规 C.各国劳动法加强了责任条款
D.国际劳动立法的发展,对各国劳动立法影响增大
213、某公司员工因打架滋事,经理决定将其调离原来的部门,该事项对公司与员工之间劳动关系的影响是()
A.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
B.引起劳动法律关系消灭 C.引起劳动法律关系变更
D.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中断
214、下列劳动不属于劳动法中所指劳动的是()
A.人们在争取与实现劳动权过程中的劳动
B.有偿性的劳动 C.无偿性的劳动
D.双方具有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劳动
215、下列事项所形成的法律关系由劳动法调整的是()
A.丙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担保
B.某国家机关招聘公务员
C.种粮大户李某每日支付给帮忙收割的邻居50元
D.女工赵某因怀孕被公司辞退
216、初期的劳动立法的一个特点是()
A.从提高工人工资立法开始
B.从缩短工人工作时间立法开始
C.从改善职业安全和卫生立法开始
D.从改善女工和童工的立法开始
217、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开始于()的欧洲。
A.18世纪初
B.18世纪末
C.19世纪上半叶
D.20世纪初
218、张某在甲公司工作了6个月,每月领取的工资均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根据法律规定,甲公司应当限期补发所欠张某的工资,并向其支付赔偿金的比例是()A.20%
B.30%
C.50%
D.100%
219、下列关于劳动就业服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就业服务的内容包括失业登记、职业指导、生产自救、就业训练等
B.就业服务的对象包括有劳动力供给愿望的各种劳动者及需求劳动力的各种用人单位 C.提供就业服务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 D.享受就业服务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220、下列关于劳动就业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年满16周岁的公民才具有劳动就业的资格
B.劳动就业必须使劳动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C.劳动就业必须是出自公民的自愿 D.劳动就业中的劳动不以合法为前提
221、根据《就业促进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的制度,这样的制度称为()A.失业保险制度
B.失业预警制度
C.就业援助制度 D.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 222、根据1986年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技工学校工作条例》规定,技工学 校的培养目标是()A.初级技术工人
B.中级技术工人
C.高级技术工人
D.学徒 223、关于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表述,错误的是()A.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是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 B.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由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
C.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标准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确定
D.开办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不需要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企业登记 224、境外就业中介管理中,下列要求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设立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备用金不低于50万元 B.申请从事境外就业服务的机构应当向其所在地的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并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备案
C.境外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可以接受境外雇主的委托,为其推荐所需招聘人员 D.境外就业中介许可证实行年审制度 225、《劳动法》规定,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的是()A.初次参加工作的劳动者
B.调动后从事新工作的劳动者 C.用人单位的全体劳动者
D.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
226、根据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不符合残疾人就业保障规定的说法是()A.国家对残疾人就业采取分散就业方针,鼓励自谋职业
B.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在招聘、职称评定、生活福利等方面不应受到歧视 C.企事业单位组织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一定比例的,要交纳残疾人保障金 D.国家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227、境外就业中介机构的批准机关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B.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C.公安部
D.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228、职业技术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
A.初级技术人员
B.中级技术人员
C.高级技术人员
D.劳动后备军 22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集体协商代表应履行的职责是()A.参加集体协商
B.向劳动部门报告
C.接受本方人员质询
D.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 230、《劳动法》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231、下列做法中符合劳动法规定的是()
A.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安排补休的,不再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报酬
B.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除需安排补休外,支付不低于其标准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C.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其标准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 D.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除支付其延长工资报酬外,还需安排补休
232、未成年工是指某一年龄段的劳动者,下列劳动者属于未成年工的年龄段是()。
A.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B.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C.满16周岁不满20周岁
D.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233、1918年12月,苏维埃政权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法,这部法律的名称是()。
A.《劳动法典》
D.《苏俄劳动法典》
C.《劳动立法纲要》
D.《劳动法案》
234、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A.1802年 B.1900年 C.1919年 D.1922年
235、职工代表大会是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的基本形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职工代表必须达到职工代表总数的()A.1/2以上
B.2/3以上
C.3/4以上
D.4/5以上 236、集体合同生效于()A.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Et B.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之日
C.双方收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意见书之日
D.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件之日起l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
237、彭某为甲公司的工会主席,代表职工方与企业进行了集体协商。下列关于彭某劳动权益保障的提法,错误的是()A.彭某参加集体协商活动期间,应享受提供正常劳动的相关待遇
B.彭某因病住院但未按企业规定办理相关请假手续,连续缺勤2个月,公司可以解除与彭某的劳动合同
C.彭某在任期内需要调动其工作时,不需要征得上一级工会同意 D.彭某作为协商代表,企业不得对其采取歧视性行为 238、根据《工会法》的规定,我国产业工会的性质是()A.社会团体法人
B.财团法人 C.事业单位法人
D.机关法人
239、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必须是在收到仲裁裁决()A.15日内
B.30日内
C.45日内
D.60日内 240、根据法律规定,下列人员中不能担任集体协商代表的是()A.企业工会代表
B.职工代表 C.劳动行政部门代表
D.企业代表
241、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条件下,由()支付的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最低劳动报酬。
A.政府社会保障部门
B.所在用人单位
C.所在地地方政府
D.国务院社保部门
242、从性质上看,工会属于()
A.政府部门
B.国家机关
C.民主党派
D.群众组织 243、我国国有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A.职工成为董事会或监事会的成员
B.职工代表大会
C.职工通过在劳动岗位上实行自治来参与企业管理 D.职工个人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244、经纬针织有限公司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中的下述作法,错误的是()
A.协商会议主席由企业工会主席担任
B.职工一方书面委托了一名律师作为本方三名协商代表之一 C.对公司职工进行有关工资待遇方面的问卷调查 D.企业方首席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担任
245、下列不属于集体协商代表外部义务的是()
A.遵守双方确定的协商规则
B.保守企业商业秘密
C.了解和掌握与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
D.不得采取威胁、欺骗等行为
246、我国《集体合同规定》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合同的期限是()
A.自担任代表之日起3年以内
B.自担任代表之日起5年以内 C.自参与协商之日起2年以内
D.自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年以内 247、关于工会性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会具有先进性
B.工会具有自愿性
C.工会具有群众性
D.工会具有阶级性 248、根据目前相关法律规定,下列情形中不可以实行缩短工作时间的人员是()A.哺乳期女工
B.从事矿山井下作业人员
C.未成年工
D.销售人员 249、国际劳动立法中涉及劳动者基本人权方面的内容被称为“核心劳动标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劳动标准”的是()A.关于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的公约
B.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公约 C.关于禁止使用童工方面的公约
D.关于工作时间的公约
250、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劳动者主张加班费,对加班事实举证责任分配的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者承担
B.用人单位承担
C.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
D.人民法院决定举证责任的分配
251、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李某中秋节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工资报酬不低于工资的比例是()
A.100%
B.150%
C.200%
D.300%
252、关于综合计算工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综合计算工时需劳动部门批准
B.适用于一般劳动者 C.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固定
D.节假日安排工作不属于加班
253、下列时间中安排劳动者工作不允许以安排补休代替支付相关劳动报酬的是()A.周日
B.元宵节
C.端午节
D.农历正月初三
254、徐某于2007年12月进入丙公司工作。2008年丙公司未安排徐某休年休假,徐某月工资为4350元,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徐某可享受带薪年休假5天,单位应当支付徐某年休假工资报酬为()A.600元
B.1200元
C.2000元
D.3000元
255、法律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属于()A.标准工作时间
B.缩短工作时间
C.不定时工作时间
D.综合计算工作时间 256、非特殊情况延长工作时间的必经程序是()A.用人单位决定
B.用人单位与工会协商
C.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
D.劳动者申请 257、《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每月的加班时间不得超过()A.10小时
B.24小时
C.36小时
D.48小时
258、根据我国劳动法律规定,劳动合同中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报酬标准,应该()。A.参考集体合同中的标准
B.不需要考虑集体合同中的标准 C.相当于集体合同中的标准
D.不得低于集体合同中的标准
259、我国《劳动法》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A.第二级
B.第三级
C.第四级
D.第五级 260、《劳动法》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A.可以
B.应当
C.必须
D.能够 261、()是实现职工全员培训的基本形式。
A.在岗业余培训
B.离岗专门培训
C.就业前培训
D.就业后培训
26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企业职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治疗的,给予()的医疗期。
A.1至12个月
B.12个月
C.3至18个月
D.3至24个月
263、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或劳动英雄称号的,应经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委推荐,由()授予。
A.中央人民政府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大
D.国务院 264、国际劳工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为()。
A.国际劳工局
B.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
C.国际劳工大会
D.国际劳动法协会
265、依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B.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C.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D.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266、《失业保险条例》规定,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按照规定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最长为()。
A.6个月
B.12个月
C.18个月
D.24个月
267、国家规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包括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均由再就业服务中心按照本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为基数缴纳。
A.60%
B.70%
C.80%
D.100%
268、因工残废依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不同,分为10级,其中()级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A.1-4
B.5-6
C.7-8
D.9-10
269、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题的会议是()。
A.1880年瑞士会议
B.1900年柏林会议
C.1880年柏林会议
D.1990年瑞士会议
270、与劳动法相邻的法律部门最密切的是()。
A.行政法
B.经济法
C.民法
D.社会保障法
271、集体谈判起始于()英美等工业化国家。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8世纪末
D.18世纪中叶 27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劳动法》中的“拒绝作业权”就是一种罢工权
B.结社权是指劳动者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C.劳动争议必须要先经过仲裁才能进入诉讼程序
D.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利,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273、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以下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B.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C.对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D.对具有危害性职业的劳动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
274、我国1994年通过的《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的工时制度。
A.50
B.45
C.44
D.40
275、下列选项中没有正确描述我国劳动纪律特征的是()A.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行政部门制定的
B.劳动纪律是为了劳动者的自身利益服务的C.劳动纪律是由劳动者自觉遵守的纪律
D.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自愿执行的纪律
答案:
1-5:CBBBA
6-10: ACCDB
11-15: AACDA
16-20: CABBB 21-25:ACDAC
26-30: DDCDB 31-35: CACCD
36-40: DDCCA 41-45: BAADB
46-50: DACAB 51-55: BCDAC
56-60: BBCCA 61-65:BBCBB
66-70:CC C A A 71-75: C A D C A
76-80: C D B D B 81-85: A D A D D
86-90: A B D A C
91-95: B D A C D
96-100: D D B A A 101-105: B B C D B
106-110: B B B B C 111-115: B B D C B 116-120: B A C B B 121-125: D B A D D 126-130: B D D BD 131-135:CADBB 136-140:CBA C C 141-145:AACDB 146-150:DABAD 151-155:CDDDB 156-160:CDCAD 161-165:CDACD 166-170:ADAAD 171-175: AADC B 176-180: C CDAB 181-185: BDACC
186-190: CDC BB 191-195: DAC BA 196-200: C AD DC 201-205:DADBC 206-210: AC D A C 211-215: BAC CA 216-220: DCCDD 221-225:BBDBD 226-230:ADAB C 231-235: A A B C B236-240: D CAA C 241-245: B DB AC 246-250: BCD DA 251-255: CA C B A 256-260:C C D C C 261-265: A D D C D 266-270: B B A B D 271-275: C A D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