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

时间:2019-05-14 09:5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

第一篇:论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

论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

王蕾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发达地区,造成留守儿童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和学术界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成倍增长。本文主要研究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象;最后分析探讨一下解决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 亲情缺失 解决措施

作者简介:王蕾(1990年6月-),女,汉族,安徽池州人,浙江师范大学在读学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劳动力发生大转移,千百万农民进城务工。在千百万农民工的子女中,能随父母一起进入城市的还是少数,大多数儿童则“留守”在老家农村中。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和同龄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普遍健康水平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存在着更多的行为和心理问题,出现更多的心理障碍。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中最普遍的问题。这一问题给留守儿童的身理和心理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一、何为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异常,一些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象

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中最为普遍的现象。儿童是人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期,也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特别需要亲人的关怀和亲情的关爱。父母亲对自己未成年的孩子的亲情则包含着对其知识的教育,心理的引导和对其社会知识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亲如果长期不在孩子的身边,就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刚开始,他们会将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也希望自己的双亲能日日陪伴在他们的身傍,随后,他们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排斥情绪,再接着就会发泄自己的不满,对别人的劝告听不进,甚至产生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本来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孩子就有可能变成性格内向,行为怪僻,与家人不亲,与朋友不和,在家庭中不和谐,成为社会上不合拍的独行者。父母又是子女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尤为重要。家庭教育能让人领悟做人的道理,人的启蒙教育在于家庭、人的道德教育在于家庭、人伦礼仪教育在于家庭。但父母常年在外,只能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亲友照顾,在这个过程中,严重地存在着教育缺失问题,严重地影响着未来人口的质量。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三、解决措施

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现象需要各方面的不断努力,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而且这项任务是长久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因此,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要做到治标治本相结合。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着手解决。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归根到底还是要发展经济。国家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惠及农民切身利益,发展非农经济,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这样,农村剩余劳动力才得到转移,留守儿童的父母也不用辗转外地,造成父母与子女的长时期分离,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

第二、政府要承担起关爱留守儿童的公共责任。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责任主要在政府。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心理、品格问题甚至青少年犯罪等,都必须依赖政府制订更有利措施。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部门要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提到重要决策层面上加以重视,作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各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要积极酝酿,制定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中贫困孩子接受教育的政策,并计划投入一定资金资助这些孩子。

第三、学校应该特别注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的教育作用会大于其他一般儿童。家长要特别重视学校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采用多种方法,规范留守儿童日常行为,实现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关键。让留守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四、家长要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选择好合适的监护代理人。在政府和社会帮助下,农民工应该学会家庭教育这门课。专家提倡父母与孩子书信往来,更能表达感受和心声。还有,留守儿童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段成荣, 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 2005 [ 2 ] 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新闻网,2008-02-27 [ 3]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6

[ 4]

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 ].中国妇运, 2006年

第二篇:关于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措施

班级12人力班

姓名 罗世久

学号 81611101024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措施

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4名儿童服农药中毒死亡。得知事件发生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十分关切并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各地加强督促,把工作做实、做细,强调临时救助制度不能流于形式。

我国目前大约有6000万留守儿童。有学者称,留守儿童仿佛一群被潮水抛到岸上的小鱼,让人感觉到危险、窒息。确实如此,多年来,留守儿童遭遇的各类悲剧不胜枚举,令人不忍卒闻。留守儿童的存在,有客观原因。比如我们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农民进城打工参与了城市建设,也改善了生活水平。但同时,由于他们无法融入城市,常常无法让孩子在城市里接受基本教育,不得不将孩子留在老家。

留守儿童问题普遍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一、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

首先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

其次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

还有就是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教和关爱,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孤僻、偏执等一些不良心理现象。人对父母有天然的依恋,在儿童早期能够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是他们以后与世界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而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状态,内心缺乏依恋关系所带来的安全感和充实感。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自卑心理。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儿童由于自己父母不在身边,感觉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即便是有亲生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照顾,也不能带来独属于父母才有的安全感,同时又看到其他同学朝夕有父母相伴,相比之下,容易产生失落和自卑,更严重的还会自暴自弃。

其次是情绪、性格问题。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容易感情脆弱,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严重者可能会讨厌、怨恨父母,因为他们认为父母抛弃了自己。有的留守儿童因为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而形成任性自私、逆反对抗、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第三是人际关系敏感。自卑、情绪、性格的问题直接影响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发展,主要有两种不平衡的人际表现:一是封闭自己,独来独往,不愿与人接触和参与群体活动;二是多用粗暴的方式与人交往,常常对人宣泄不满,产生冲突,严重地干扰和破坏了人际关系。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四、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

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重,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

首先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

其次是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没有把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到位。对策及建议

一、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二、学校要积极落实教育监管、心理疏通等措施。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大多数学校没有引起重视,没有具体的措施。建议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档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流动情况等进行动态收集记录。教师要根据这些情况因材施教。并建立“代理家长”队伍。学校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重点教育监管,让有条件的教师充当代理家长,落实责任,针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经常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弥补家庭亲情缺失,给问题儿童营造家的氛围,让问题儿童也能享受“家”的温暖与幸福。

三、政府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建议设立关爱留守儿童基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并要经常性组织有关单位深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每一个留守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还有的需要进行安全方面、生活方面的、行为养成方面的教育。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特别的关爱,特别是留守儿童中的后进生,思想工作不容忽视。总之,学校、社区、父母和监护人要关注留守儿童日常学习、生活表现,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辅导,给予他们倾诉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学会宣泄情绪,树立健康心理意识,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不要再让悲剧重演。

第三篇:对留守儿童现象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浅析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要: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流动趋势越来越大,社会上产生了这样一种群体——留守儿童。他们从小就离开了自己的父母,而被留在了家乡。这些儿童都正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由于与父母分离,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本文主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现象产生的问题以及对其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措施 一.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0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1]现在,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面对与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大众所关注的热题。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亲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出去在外面工作,这些儿童或者由老一辈进行照料,或者寄托在其他亲戚家里,甚至有些让孩子自己照顾自己,如果家中有几个小孩,那么责任自然就落到了最大的孩子的身上。儿童时期的生活调理,对于智力发育和身体成长都极为重要,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监护者往往缺乏营养知识,缺乏对营养的正确态度,导致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2]

(二)教育问题

孩子的成长是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主体框架教育体系中进行的。在学校靠教师,在家靠父母。孩子的成长过程主要漫步在两个驿站——学校与家庭。孩子成长过程中,随时会出现诸多变化因素:比如思想的变化,心理、生理的变化,学习成绩的变化都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而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监督,加上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于是,“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的自觉养成习惯差,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行为表现上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三)心理问题

由于经济原因加上路途遥远,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少回家,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家长也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而有的家长以为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却忽略了情感的关怀。监护人不可能完全替代父母,很难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安全问题

人身安全成父母家人最大牵挂。留守儿童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稚嫩柔弱,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外界潜在危险不设防,对人身不法侵害难抗拒,正处于最需要保护的时期,属于实质意义上的“弱势群体”[3],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而监护人的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又缺乏安全意识,自我防护能力弱,经常成为不法分子侵犯的对象。

(五)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与父母的分离,亲情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导致形成多方面的性格缺陷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造成这些 感情脆弱、悲观消极、缺乏应有自信;有的敏感、多疑、愤世嫉俗、暴躁易怒、形成较强逆反心理,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4],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很少有人会真正的去给予扶助和关怀。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只能依赖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并发展自己。于是,这些儿童容易出现行为、道德上的缺陷,产生一些不良行,触犯了社会规范,容易走上歧路。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措施

根据上述,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客观存在,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儿童的问题,而是一个庞大社会群体的问题;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已经引发了公众的关注。鉴于问题本身的长期性、复杂性,我们需要动员、整合政府、学校、家长(监护人)、社会四方力量,为留守儿童编织起一道爱心管护网,共同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一)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学校是未成年人的第二个家,尤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不仅是学习的地方,也可能是生活的地方,更是与同伴交流弥补情感缺失的地方。因此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在乡村中学建立寄宿制学校,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学校要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确保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有效帮助。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得到学校和老师的更多关爱。另外,在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情况下,寄宿制学校对孩子来说算是更好的选择了。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教师经常发挥着“代理家长”的作用,扮演着“第二父母”的角色。老师可以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引导他们妥善地解决。学校尤其是

寄宿制学校应该建成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阵地。

(二)关爱孩子家长绝不能缺位

打工者父母一般教育意识普遍不够,认为他们能做的就是多挣钱,给孩子足够的物质满足。而留守儿童大部分都是处在小学阶段,一般都是未满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二个关键期,这一时期能否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将产生极大影响。美国教育家伯顿·L“际特在对幼儿早年教育和追踪研究中指出:“家庭给予儿童的非正规教育,比之后正规教育制度对儿童总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还要大。如果一个家庭在孩子生活的早年向他提供基础稳固的启蒙教育,那么他将可能从以后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得到最大的[5]收益。”所以,父母不但要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支持,还要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怀,时刻关注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另外,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加强父母的教育观念,强调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以及对孩子的重要性,引导在外打工的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必要的关怀,既避免因父母不在导致孩子情感上的依恋中断,又避免亲子短暂团聚父母给予的“过度补偿”导致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6]

(三)社会的共同努力以及关注

基于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所以需要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在社区中可以成立关心“留守儿童”教育指导机构,建立农村社区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乡镇政府牵头,学校组织,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及热心的退休教师等参加。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定期访问制度、与在外务工父母联系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另一方面,加强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建立“邻人互助”的体系,缩小每个家庭之间的隔膜,在家庭与家庭之间建立一个纽带,这样子,留守儿童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照护以及关怀。

(四)鼓励加强农业生产

“留守儿童”的数量之所以不断的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父母外出打工这一现实问题。政府应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四.结论

留守儿童这一现象已广泛出现在社会上,而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因此,全社会应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生活、教育及心理发展的需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公报:全国中小学留守儿童2200余万人 .网易.2012-08-31[引用日期

2012-11-21].http://news.163.com/12/0831/00/8A6PBAQS0001124J_2.html 2.费文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解决对策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02:91.3.吴坚.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解决对策[J].理论学习,2012,04:14-16.4.吴本佳,蒋从明主编.教师管理与学生管理[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5-140 5.美.伯顿.L·怀特.教育与社会发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85 6.张宁娟.全社会共同关怀是留守儿童过上幸福生活的基础[J].中国特殊教育,2013,01:11-14.

第四篇:关爱亲情缺失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长期任务,为进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县有关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校广泛联系家长的优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效”的原则,推进关爱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村风、民风建设融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与学校教育各类家庭教育活动相结合,引入亲情电话、心理辅导等载体,依托村委会、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多类亲子互动活动。

二、总体目标

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工作网络,通过实施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创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对象

全校学生中父母长年或连续3个月外出务工的在家儿童和孤儿、遗弃儿童及单亲家庭儿童。

四、活动内容 主要措施:

(一)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做到“四有”:有宽敞安全的活动场所,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活动器材,有一部亲情电话,有图书室等;设立“三室”:图书室、亲情室、活动室。管理实行“八个一”:一份倡议书、一份成长档案、每学期一封亲情书信、做一次家访、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心理咨询台、一部亲情电话、一套规章制度,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活动之家的亲情和温馨。

(二)推行“四个一”计划,广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

1、摸准信息,建立台帐。学校组织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2、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利用节假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帮扶活动,广泛发动学校力量,组织教师担当“爱心家长”,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志愿帮扶活动。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加强与教师、监护人的联系,保持与留守儿童对话、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4、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两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帮扶教师必须按照“三知、三多、三沟通”的家长职责和“三个二”的具体要求,主动履行家长义务,正确引导孩子成长。“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

“三个二”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两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托管人联两次;每两月到留守儿童家中或住所走访两次

4、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特困留守儿童进行多方面的援助。

五、实施步骤 关爱活动分三个阶段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5年9月20日~30日)。重点做好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全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10月10日~12月10日)。全面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师生对接帮扶活动可分三批依次进行。

(三)活动总结阶段(12月底)。总结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探索建立关爱活动经常化机制。

六、方案评价及反思

本方案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了以家庭、学校为主,临时监护人为辅的共同关爱网络。其一,家庭建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其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场所,充分发挥其教育留守儿童主渠道的作用。(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重点应放在了心理及思想层面。但存在以下足: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七、亲情缺失、留守儿童帮扶结对安排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通过广泛宣传,抓好生的辅导、就餐等日常工作,让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方案四: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城市和农村双需双赢的大趋势。怎样使“留守学生”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出打工、做生意的家庭较多,我们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教育、管理,从思想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言行上引导,并在生活上予以帮助。让留守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让留守学生与其它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联系,形成工作机制。

学校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

第五篇: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在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历史时期,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重要责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要以学校教育为龙头、民政层面的教育为平台、家庭教育为基础,把学校、民政、家庭三方面力量结合起来,从新时期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才能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相关制度

逐步改革与户籍制度相关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制度,最终取消教育体制与户籍制度相挂钩的制度,教育制度更加公平。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在其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的义务教育的做出了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条件的新的规定。这对于促进教育的公平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关键还在于落实。同时,要协调好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发展,对于民办学校的发展给与政策引导和扶持,满足新增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另外还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强化家庭教育功能

加强亲子教育。有研究者发现,缺少正常的亲子交流与亲情关照,使孩子性格极易变得内向与孤僻、冷漠。因此,应加强亲子教育。可以由企业工会定期组织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儿童见面并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加强亲子关系;由当地政府或是学校定期组织留守儿童通过信函、电话的通讯方式,积极向父母报告学习成绩和思想状况,增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加深;外出务工的家长要积极联系子女、监护人、老师等与留守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人员,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是儿童模仿的榜样,好的榜样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推 1

动作用,相反,家长的不良行为也会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目前很多家长只关心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性格形成、心理健康等心灵的交流和精神上的关注。因此,要加强家庭环境建设,积极营造一种乐观民主型的家庭环境,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留守儿童不能只是“重物质、轻教育”,家长不仅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要认识到对儿童的教育投入是最大的投资而不是负担,要重视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三、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受过教师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优秀大学生,充实到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中去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壮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原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构建多层次的留守儿童关爱网络。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应动员学校所有力量去关爱留守儿童,建立起“校领导——年级长——班主任——生活老师”四层学校关爱网络,明确各层关爱工作的内容和责任,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学生关爱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上学期间,放学之后也应关注;关爱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也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情况。同时,还应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班级干部为主体,班级干部包干学生的班级三层关爱网络。建立多层次的学校和班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网络,能更好地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弥补因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一些教育功能缺失,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四、建立起社会支持的长效机制

建立起一个多部门相互协调的支持机制。立法部门应制订出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及各种权益的法律,行政部门应制定出具体的配套实施细则,完备法律体系。以政府为主体,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避免相互推诿扯皮,同时还应建立起定期磋商机制,集中力量解决一些个别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政 2

府从宏观上进行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同时界定清楚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工作范围,避免产生工作冲突及其他问题。

加大投入,增强支持的力度。应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应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一方面加强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预防侵害留守儿童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加强社会舆论的宣传,唤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引导全社会为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共同努力。宣传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更好的落实,因此,在加强宣传的过程中还要抓落实。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导力量,对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给与更多的投入和支持,如政府部门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广大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投入、财政部门适当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公安部门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妇联及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照顾。

下载论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现象及解决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留守儿童一般都存在着一下的一些问题: (1)学习状况一般。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不足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试题】你村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但同时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你作为该县教育局工作人员,请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试题类别】综合分析之现象类 【考......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推荐)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

    农村5岁以下留守儿童2300万 亲情缺失伤害终生

    农村5岁以下留守儿童2300万 亲情缺失伤害终生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中国发展基金会的“2011儿童早期发展国际研讨会”日前结束,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邓丽透露说,在农村五周岁以下......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合集5篇)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

    重视应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重视应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王晓波 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家庭、学校、社会是三个不可分割的环节,各自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单靠一方面......

    论如何解决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

    论如何解决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联合发布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12月16日起施行。由于信用卡携带方......

    迟到现象的解决措施

    关于学生上课迟到的方案一、确定学生迟到的原因及其表现模式 一些学生经常因为各种各样超出他们控制的原因而上学迟到。一些学生因为他们做出的某些选择,在上课铃声之后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