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

时间:2019-05-14 09:3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

第一篇:浅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

浅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

【内容提要】反腐倡廉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党和政府对腐败现象的认识、查处、惩治水平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为今后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腐败现象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反腐倡廉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具体地研究进入新时期以来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目的是认识其特点和规律,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思考,把握反腐败斗争的发展趋势,创新反腐倡廉的制度和方法。为当前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历史启迪。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反腐倡廉

惩治预防

制度建设

一.我国反腐倡廉建设概况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发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腐败现象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它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国家的伴生物。剥削阶级国家政权不可能实现廉政。廉洁政治本质上属于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其最终实现取决于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性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使国家及其机关工作人员在新的历史阶段上成为社会公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改造和建设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为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始终不渝地坚持廉政建设,既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也有步入误区的痛苦,但历史的进步远大于失败的挫折,最鲜明的体现就是走出了一条符合现阶段基本国情的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因此,反腐败工作应该说是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之后,就受到党的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毛泽东同志在党进入北京执政前,就提出“两个务必”,告诫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经得起“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经得起执政的考验。解放初期,毛泽东同志就亲自下令严厉处置了贪污腐化分子刘青山、张子善。

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变革,社会的变化,之前所担心的“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在一部分党的干部身上日益膨胀,并凸显出来。党内腐败现象日益突出。

二.近期腐败事件典型案例

(一)、刘志军案件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通过干预招投标方式,为女晋商丁书苗在投资高铁相关产业、中标铁路工程等方面提供帮助,丁书苗通过向中标企业获取“好处费”等方式,涉嫌从中非法获利30亿元。丁书苗与其女侯军霞曾受刘志军指使“打捞”原铁道部政治部主任何洪达,为此曾被骗取钱款共计人民币3000万元及沃尔沃吉普车一辆(变卖后获利人民币80万元)。

据报道,丁书苗在1997年通过时任北京铁路局临汾分局副分局长的罗金保,与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刘志军相识。此后,刘志军开始帮助丁书苗获取车皮计划,曾先后安排铁道部运输局原副局长兼营运部主任苏顺虎、呼铁宣传原局长林奋强帮助丁书苗。2004年至2010年,丁书苗和她的儿子,通过倒卖车皮计划和利用车皮计划从事煤炭经营,获利约4.4亿元。

当刘志军“大跨度”发展高铁时,丁书苗的生意也进入了高铁领域。丁书苗与刘志军的合作方式是干预招投标。由丁书苗指定相关国有企业,刘志军帮助这些企业中标,丁书苗按照工程标的额1.5%至3.8%的比例收取好处费。

刘志军先后干预了50多单铁路工程项目招投标,丁书苗指定的20多家国有企业中标,工程标的额超过1700亿元,丁书苗共得“好处费”24亿余元。此外,丁书苗还成立多家高铁企业,通过刘志军,牟取暴利。

2006年时,丁书苗与山西某国有企业合作成立了一个公司,投资高铁轮对项目,丁书苗负责获取铁道部批文。后经刘志军安排,铁道部运输局原局长张曙光等人签发了相关批文,丁书苗因此得到了合作公司60%的股份,价值近1亿元。

在高铁衍生项目上,丁书苗也得到了刘志军的帮助。2008年,丁书苗成立高铁传媒广告公司,独家获得高铁车站LED屏等广告业务。2011年年初,丁书苗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

(二)、文强案件

文强,案发前曾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正厅局级侦查员、重庆市司法局局长。2009年8月7日凌晨1时在北京参加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期间被抓获,次日上午通过民航班机押解回渝,成为重庆打黑风暴中被双规的最高级别官员。讯问8天,就取得他包庇纵容黑社会 性质犯罪团伙和强奸罪名的口供。2009年9月26日文强因涉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涉嫌受贿等职务犯罪被逮捕。2010年2月2日至7日凌晨一审开庭,文强被指控犯受贿、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强奸四项罪名。文强在最后陈述中表示,感谢法庭给我和律师充分辩解的机会,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民主与法治的精神。他说,“我从一个领导走到这里,教训是沉重的。就在这里,我目睹了张君等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受审。而现在,我作为被告人,也站在这里。这种巨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制度约束的滞后等等。但自己的、自身的原因,才是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希望广大干部,特别是公安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钟长鸣。我希望今后没有公安民警再次站在这个位子上。”2010年4月14日下午 一审宣判,文强因受贿1211万元、包庇纵容5个黑社会性质组织、1044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强奸,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10年5月13日至14日22时许二审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文强在最后陈述中说,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主、客观因素都存在,主观上的因素是主要的,为此,他曾向有关方面作出过深刻的检查,写下过悔罪书。

还有今年刚刚宣判的***涉嫌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也给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敲响了警钟。

三.贪腐分子为什么会走上不归路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原因无非分为内部和外部:

内部原因:

1、考察腐败官员的人生轨迹,许多官员都是穷苦出身,靠自己的拼搏奋斗,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而正因为他们官运亨通位高权重就有了老子天下第一的优越感,不再注意学习改造,听不进去意见,我行我素,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2、理想信念动摇,对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念,在社会改造初期就忘记了自己远大的理想,迷乱心性。理想道德价值的破灭和消极思想的滋生。当一名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他成为国家工作人员时所遵循的一切有价值的道德、理想、追求、信仰已经破灭,代之而起的是种种消极颓废的思想、人生观。

3、封建思想遗存严重“家长制”和“官本位思想”严重。私有观念始终是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社会滋生犯罪的思想根源。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但是私有观念并不由于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而立即自动消失。旧社会的私有观念在社会主义社会仍将继续遗留下来,惯性地发生反作用。

4、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奉行拜金主义。当官员的头脑充满了拜金主义思想,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强烈的金钱欲,进而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去贪污受贿,侵占国家和集体的财产。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占上风。看到体制转型期少数人的暴富,心理越发不平衡,就把手中的权力作为物质金钱交换的砝码,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外部原因:

1、生产力在为政府机构提供了必要的人力物力的同时,促使社会关系复杂化,于是公共权力有了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可适用的范围,公共权力的产生使贪污贿 赂 犯 罪 的 存在 有 了 政 治 上 的 基 础。在创造这类犯罪的政治基础的同时,创造了社会剩余产品以及由此产生的产品分配问题。至此,贪污贿赂犯罪者私欲的闸门被打开,物质利益的诱惑出现了,攫取的对象诞生了。

2、从贪污贿赂犯罪的运作过程来看,贪污贿赂犯罪的主体是脱离了生产领域的社会管理者,但却是参与分配与消费的群体。他们获得生活资料的正常方式仍是用劳动交换,然而他们由于物质利益的诱惑导致心态失衡时,极有可能将公共权力商品化,进行交换而取得收益。基于这一点,贪污贿赂行为是一种经济行为,贪污贿赂者是商人。政治体对经济的反作用给贪污贿赂犯罪提供了场所。政府的职能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就是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就如在探讨经济法的起源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伴随着国家和法的产生而产生的。这就在法律层面上论证了政治体调整经济生活的作用,这也同时就为贪污贿赂犯罪提供了市场。集团性腐败主要是领导层的腐败,它的群体性特征,使它所造成的危害比个体腐败更为巨大和严重,同时它还具有示范(以身作则)效应,从而导致腐败的迅速蔓延。

3、利益分配不合理也是造成贪污贿赂犯罪的经济原因。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收入差距较大,一部分人确实富裕起来。如果国家对这种贫富不均的现象不及时正确指导、教育和宏观调节,那么就可能在一部分仅靠工薪生活的人(包括国家公职人员)的心理上产生“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和 “相对贫困化”的感觉,从而在一定条件下采取贪污、受贿等手段去攫取社会财富,欲使自己达到应有的“补偿”,以争得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而引发的犯罪动因在近几年带有一定的典型性。然而,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非法侵吞公私财物,迅速“暴富”起来的现象,又加深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矛盾,形成这类犯罪动因的“恶生循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伴随着的激烈商业竞争也是导致国家公职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经济原因。国家的宏观调控,使不便进入市场调节范围的部门和行业(譬如能源、铁路公共事业),国家公职人员仍然掌握着一定的支配资源的权力,存在着“权钱交易”的条件与机会,这就很难短期内杜绝国家公职人员犯罪的产生与发展。

4、体制内腐败。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欺骗性和破坏性。利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的法制制度不健全的漏洞,钻体制的空子,化公为私,损公肥私;利用干部考察任用制度的漏洞,安插亲信,排斥异己,拉帮结派,培植党羽。但是,由于这种行为本身有政府部门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性和公开性特征,往往不被视为腐败行为,其危险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和警醒。

5、羡腐心态。对他人的腐败行为教育加批评,对自己的腐败行为则百般辩解。公开场合讲反腐慷慨激昂,私人场合搞腐败神色坦然。导致许多清正廉洁的干部常遭孤立。

6、不良文化环境的挑战。①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挑战。“官本位”“家长制”“人治”的影响。②中外文化碰撞中文化变异的挑战。③导致重个体利益轻集体利益、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价值诉求被不断强化,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7、转型期制度不健全的影响。目前,我们的权力运行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可以说,权力运行无序,缺乏规范,制度无效,监督乏力,是国家管理制度方面的现状,也是滋生腐败的重要原因。

四、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努力建设廉洁中国

概括来说,党的反腐败斗争是一首抑扬顿挫的歌,其中既有成效显著,也有艰难曲折,无不深刻地反映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反腐败斗争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可无论怎么评论,都不能决然否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加强党的整体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历史贡献,至少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1、反腐廉政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绝不能搞多党制或轮流坐庄,必须以灵活有效的策略分步骤稳妥地推行,不能毕其功于一役。

从历史经验看,中国反腐廉政的领导重任,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原因有:一是从世界历史进程来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二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党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容的,自党成立之日起,党对腐败的认识和反腐廉政的坚定决心自始至终是清醒一贯的,反腐成效在总体上也是显著的,证明它有能力指导完成这项重大的政治斗争;三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训表明,坚持而不是否定党的领导,有利于确立正确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方法途径,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反腐倡廉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全党、全社会、国家政权的力量反对腐败现象,使党的反腐败斗争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平稳健康地向前发展;四是从世界反腐实践看,实行多党制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腐败问题依旧严重,而一党独大的新加坡反腐效果显著,证明多党制并非是根治腐败的必要充分条件。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不能搞多党制或轮流坐庄。

从腐败的根源看,腐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根源于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自私观念,它的解决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必须做好反腐败斗争的战略规划,有步骤分阶段性地稳妥推行,通过持久的努力逐步地接近整体的、长远的目标,幻想一劳永逸的办法是不切实际的。在看待反腐败斗争问题上,必须正确把握反腐廉政建设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寄望于“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现实的,要有持久作战的思想准备。在反腐败斗争中,必须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既要制定战略,又要讲究策略性,处理腐败问题始终持慎重态度,重证据和调查研究,不限于单一正当合法的反腐策略的运用,做到宽严相济,注重综合效果——既严格依章依纪依法,又注意全面历史地、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孤立和打击极少数顽固不化乃至顶风作案的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犯错误的干部,支持和保护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好干部;对各种腐败行为,依据性质和情节不同而区别对待。

2、反腐廉政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坚持走群众路线,既要依靠群众的支持和有序民主参与,又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

群众路线是党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一大优势。但回顾 60 年党的反腐败斗争史,走什么样的群众路线是决定反腐成效的关键。如果群众路线与无序的政治运动结合,虽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腐败现象,可结果总是背离发动者的主观愿望而带来意料不到的灾难,典型的教训就是“文化大革命”,由文化大革命演变为政治大革命。所以,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曾多次感伤地说,“我们过去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仍然搞这个运动、那个运动,一次运动耽误多少事情,伤害多少人”,提出反腐败斗争要依靠群众支持和有序民主参与但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针。有一点要申明的是,不搞群众性运动反腐,并不表明党在反腐败斗争不走群众路线,相反,党更应重视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把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路径依赖与专门机构和职业精英路径有机结合起来。

应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而过渡时期后的二十年党的反腐败斗争有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脱离了中国的国情”而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定位失确,固执地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因而未能正确地处理好反腐败斗争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的关系,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深刻地认识到,要正确地处理好反腐败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就是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和科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惩治和预防腐败摆到极为重要的位置,既不因反腐而干扰党的中心工作,也不因抓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而放纵腐败现象的蔓延,任何时候反腐败斗争都必须服务于经济建设和促进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

3、反腐廉政建设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实行多领域多层面多手段多途径的廉政建设形式,着力于构建惩防体系,拓展工作领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从历史教训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坚持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而保证了反腐败斗争方向的正确性。在实践方式上,正因为有了与时俱进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新时期党的反腐败斗争方式才形成主次分明的“一主多样”格局,即以制度反腐为主轴,同时不忽视包括教育、监督、纠风、改革、预防、惩罚等综合手段在内的运用,着力于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拓展反腐倡廉工作领域。关于这一点,建国后第一个三十年的反腐败斗争是远远做得不够的,尤其是在斗争形式上过于强调群众式的运动反腐、突击式的惩处和思想教育,而对于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有所忽视,更谈不上如何自觉地运用法制化的手段和借鉴有益的国际经验,留下的教训无疑是深刻的。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反腐败斗争不是顷刻之事,而是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要贯穿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之中”,甚至要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反映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规划中,就是既要坚持持久作战,又要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抓紧现实工作,把消除腐败现象的远期目标与社会发展各个阶段的反腐败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阶段性成果的积累,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促质变,将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从而实现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在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和中国社会历史进步中走上中国廉政之道,并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第二篇:浅谈反腐倡廉工作

浅谈反腐倡廉工作

反腐倡廉亦称“惩腐倡廉”。即反对腐败,倡导廉政。要廉政就必须反腐,而反腐才能廉政。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反腐倡廉”,尤其在经济体制转换的改革开放的时期,更是把“反腐倡廉”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行动纲领。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全面提高纪检监察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腐败是最大的危险

(一)腐败的概念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

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它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的行为。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腐败,也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

(二)腐败的实质

一种非正式的获取政治影响的过程,当某个群体感到其

核心利益在正式政治体系内被忽视或被认为是非法之时,这一群体的成员就会被吸引到那些获取影响的非正式渠道中去,而这些渠道又往往以腐败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当前中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

当前中国的腐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由收钱收物的“硬腐败”发展为接受各种服务、旅游出国等“好处”的“软腐败”;由个人捞钱的“小腐败”上升为集体福利、挥霍公款的“大腐败”;由内资企业的“内资腐败”发展为外资企业参与商业贿赂的“外资腐败”;由一人出事的“单案”扩大为一揪一串的“窝案”。同时,腐败对中国经济负面影响正在日益家加重。群体化、巨额化、期权化、高官化、潜规则化、国际化、新型化、与异性直接相关的腐败现象不可轻视。

(四)腐败带来的恶果

贪污腐败的行为,不仅仅是损害公仆形象、损害党和政

府的形象,更严重的是损害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人民幸福感的提升,领导干部无论有没有贪污腐败的行为,都要时常自省。确实,贪污腐败的钱款不管是国家的还是接受个人所得的受贿款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从各种媒体报道上我们不难看出,贪官污吏卷走的财产都要用“亿”来衡量,一个贪官几个亿,那么多的贪官会祸害多少财产?不难想象,仅仅贪官贪污的数字已经是天文数字,如果把官员的公车腐败,公款吃喝腐败和公款出国旅游的费用加起来,就不是几-2-

十个三峡工程,几千个希望工程所能相比的。再加上官员决策失误,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恐怕中国人几年,几十年的辛苦劳动的成果都付之东流。可见贪污腐败危害猛于虎,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贪污腐败的行为引发的后果,确实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金钱浪费,而是更深更远的毒害。领导干部要多自省,远离腐败的“毒瘤”!

二、廉洁是从政道德的底线

廉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的屈原《楚辞〃招

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末沫。”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

防患未然。清正廉洁是对人的行为及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是党员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是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持之以恒地加以坚守。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修身立德、洁身自好。只有做到眼不花、嘴不馋、手不伸、心不贪,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不正之风不沾,才能防微杜渐、抵制诱惑、拒绝腐败,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廉洁从政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念,管好细节,增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监督。

1.坚定理想信念。理想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致命的动摇,一些干部的腐败往往是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问题。每名党员干部要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不断用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工作,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2.管好细节,防微杜渐。莫以廉小而不为,莫以贪小

而为之,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严格把好细节关,交友关,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言、慎行、慎独、慎微,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

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3.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党员干部的党性修

养和道德修养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面对市场经济的诱惑和复杂形势的变化,党员干部更应该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永葆先进性,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同时,不断加强道德操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做一名有党性、有道德的领导干部。

4.自觉接受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党

员干部要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并不断发现问题,寻找自身差距,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做到自警、自励,用好手中权力,自觉为群众服务。

三、对基层卫生系统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思考

1.卫生系统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医疗卫生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行业”,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会和群众高度关注。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投入力度也在持续加大。随着资金投入的逐渐增加,招标投标活动增多,廉政风险更是显著倍增,医改形势要求在制定任何改革政策措施时都要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的有关要求融入其中,靠严明的纪律、务实的作风,保证医改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

2.加强基层卫生系统反腐倡廉教育工作

通过加强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落实主要

领导干部定期讲廉政党课制度,以良好的党风促行风带院风。

通过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宣传教育,促使卫生从业

人员树立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职业理念和廉洁从业的职业操守,弘扬良好医德医风,依法执业、廉洁行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廉洁从业自觉性,筑牢思想防线。基层医疗机构要开反腐倡廉主题活动,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借助橱窗、电子屏、横幅等宣传工具,开辟党员教育的专题和专栏,以反腐倡廉文章、书画、法律条款等医务人员容易学习形式,使反腐倡廉的理念渗透到工作方方面面,营造廉洁

文化浓厚氛围和良好医疗服务环境。

反腐倡廉不是一句口号,一个单独的存在,它关系着我党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当前,老百姓关注的无外乎“吃、穿、住、行、医”。于是物价、生态环境保护、医疗服务、食品药品质量、征地拆迁等方面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好,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这些领域和环节出现的腐败问题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基层卫生系统的反腐倡廉工作,更需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为深化医改、促进卫生事业发展提供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和坚强有力的纪律保证。

第三篇:浅谈我国目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建设及其对策

浅谈我国目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建设及

其对策

党的十七大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指出加强制度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治本之策,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保障作用是新时期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强调:“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为抓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腐败案件的发生与制度有关,很多腐败分子钻制度的空子和漏洞,制度的缺失和有制度不规范执行已成为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根源。

一、当前影响和制约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

(—)思想观念认识不到位。

靠制度反腐,是有效预防腐败、构建惩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在一些部门和单位,有少数党员干部对此认识不足,有的认为抓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没有多大实质性意义;有的认为制度建多了,条条框框束缚了手脚,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有的认为制度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职能部门不必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务虚的工作;极少数领导干部从方便需要的角度出发,不愿建、也不想执行对自身进行监督制约的有关制度。上述种种错误认识的存在,经常出现在腐败分子的剖析材料里,很多党员干部违法违纪被查处后后悔莫及。

(二)制度的修改与完善不及时。

很多单位建立了不少制度,但有些制度的缺陷比较明显:一是缺乏系统性。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对发生过问题的部位或对一些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制定的相关制度较多,而对部门整体工作如何通过制度的设计来预防和治理腐败,则显得不够,往往使腐败分子仍可“曲径通幽”。二是缺乏针对性。有些单位看似制度很多,但真正管用的制度不多,实用价值不大,难以付诸实施,往往存在形同摆设的现象,未能达到制度建设的目的。三是缺乏可操作性。有些单位不从实际出发,而是出于应付需要,制定的制度大多是原则性的要求,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实践中难以组织实施。如“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很多单位都没有量化的刚性要求和具体的操作办法,客观上给一些腐败分子留有可乘之机,使其打着“制度”的旗号办着不制度的事。

第四篇:我国反腐倡廉的现状和对策

我国反腐倡廉的现状和对策

摘要

权力异化被视为腐败的根本特征,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制度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是一种动态的完善过程,制定并执行制度必须经过实践的严格检验,永远没有完成时,进行时是常态。源于实践的制度必须透过实践活动才会使制度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极强的操作性,才能实现制度的稳定性、根本性和持续性等属性特征。紧密结合反腐败的新举措,将丰富的反腐败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凝练,从而巩固反腐败实际成果,这既要将反腐败工作实践上升固化为制度,又通过制度出台规范行为,推动源头治腐。因此,从理论上将反腐败实践经验进行凝练概括,并将其规范化转化成制度,进而将实践精神注入,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使反腐倡廉制度更加科学严密。

关键词:反腐;倡廉;对策

目录

摘要..................................................................................................................................................1

一、我国反腐败面临的问题...........................................................................................................3

(一)窝案串案数量持续上升...............................................................................................3

(二)腐败形式更为复杂隐蔽...............................................................................................4

(三)家庭成员集体参与犯罪...............................................................................................5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必要性...................................................................................................6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6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6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国际反腐败历史经验的有益借鉴...................................................7

三、反腐倡廉的对策.......................................................................................................................8

(一)思想道德防线...............................................................................................................8

(二)反腐败法治体系...........................................................................................................9

(三)权力制约和监督.........................................................................................................10 参考文献.........................................................................................................................................13

一、我国反腐败面临的问题

(一)窝案串案数量持续上升

窝案、串案是指一名官员落马而牵扯出的一系列贪腐官员的腐败案件。窝案、串案的实质是某些腐败人员为谋求私利,与他人相互利用和相互勾结,形成利益共享和利益均沾,一旦案发,牵涉人员多、涉案金额大、影响范围广、情节比较严重。窝案串案的严重危害性体现在窝案串案成员形成了利益同盟,存在巨大的利益链条,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不仅使内部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更是相互包庇,使该区域的政治生态乌烟瘴气,不成体统,毫无规矩可言,更无清廉一说,大大损坏了公仆形象,破坏人民群众对官员的信心、信任以及信赖关系。

塌方式腐败是窝案串案的集中体现,更是腐败的“重灾区”,一旦曝光,引发该系统官场震荡,严重破坏政治生态,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其恶劣现象令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山西腐败窝案的明显特点是落马高官多有交集,关系盘根错节,同时,山西很多企业主和政府关系走得很近,官员一人被查便牵出一片,如山西吕梁的杜善学案和聂春玉案,均是如此。在山西省纪委相关宣教材料中,有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即省交通厅贪腐窝案,涉案人员高达 170 人,此交通系统上至副厅长、厅长,下至一些建管等事业单位负责人,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相互交错的人脉关系链条,交织点在于利益输送,其核心为少数职位级别高的领导干部,以部分干部为连接的公共点,进而形成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腐败利益共同体,提携具有利益关系的人员,互相通气和照顾彼此的利益,目的在于共同谋取私利。

窝案、串案的查处,往往揭露了通过一个案件作为查处的入手点,最终发现其他系统或区域成员也与犯罪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交换关系,以某个人为中心点,其他人相互掩护贪腐事实或从中获利,进而带坏一个地区、系统或单位的政治生态。窝案串案现象频发,归根到底源于用权任性,制度成为摆设,发生窝案串案的系统或部门,一般是垄断了一定的公共资源,面对利益的巨大诱惑,相关人员企图通过所谓的集体决策分散责任以逃避惩罚,典型的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使他们无法克制贪占利益之心,此外,无法形成有效的长期的监督机制,这 些更是助长了贪腐的念头,才导致发生集体性腐败的事件,给政治生态蒙上了严重的雾霾,看不清人心,污染了官场政治。

(二)腐败形式更为复杂隐蔽

现如今,腐败案件类型多样、腐败性质尤为严重和作案手段层出不穷,腐败手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变化,演变为各种贿赂方式来达到行贿的目的,促进自身利益的达成。以往,腐败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权钱交易,方式比较直接,目的比较明显。现在腐败方式趋向于智能化、多样化、复杂化与隐蔽化,以其他方式来掩盖腐败的直接事实和表面交易,这样的做法仍然没有改变腐败的本质,造成的严重后果依旧没有减弱,还是一如既往地助长腐败气焰,甚至变本加厉地损害党和国家形象,不断侵蚀党群干群关系,并侵吞群众的切身利益。

例如,近年来,不少违纪违法人员不会以直接敛取财物的方式受贿,而是与他人以合作投资、委托理财、代理炒股等形式进行利益交换,借助他人的理财方式,实际上为自己谋利益,以不合法不合理的方式来使用公共权力作为回报代理人替自己谋利的事实,达到用公权谋私利的不法目的。其次,现在不少人通过第三人代为收受受贿资产,第三人包括配偶、子女、情人、朋友、亲戚或指定第三人,受贿资产也会以其他资产的形式来代替钱财进行交易,这样一来,避免腐败官员与贿赂者的明面上收受巨额财产,而是用他人名义代为接受。有的违纪违法人员选择在境外进行收受贿赂,以避人耳目,或者将赃款赃物转移到国外,甚至还有人通过各种不透明的关系,秘密取得外籍身份进行腐败犯罪。这种方式使腐败案件涉外化,为今后的资产追回带来一定的难度。除此之外,有些行贿者为了进一步拉近与官员的关系,讨好那些附庸风雅的官员,投其所好,一改以往直接送真金白银、名车豪宅和有价证券等传统做法,改为赠送名家书法字画、翡翠玉石或名贵瓷器等各类奇珍异宝,或者有人直接送原石,让受贿官员进行鉴定进而收入囊中,一些贪腐官员可能并不完全是艺术品的真正爱好者,而是看重其收藏价值、收受途径的隐蔽性和出事易于推脱责任,故意混淆受贿本质、人情往来与兴趣爱好的界限,利用制度缺陷进行腐败,在官场上一度引发“雅贿”现象。“雅贿”现象的盛行,败坏了社会风气,破坏了官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在领导干部的用权领域,出现了腐败的另外一种新形式,即为官不为现象。为官不为,指的是官员在为政期间不作为,是一种庸官懒政的现象,其危害性比乱作为后果不差多少,它是一种隐性的腐败形式,其弊端正在逐渐显现,显现后果表现为影响国家和政府的形象,伤害民心,削弱民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与支持。为官不为真正的恐怖之处在于它的危害和影响往往是隐性的、潜在的、具有威胁性的后果,与乱作为相比,更难引起当政者的警惕之心,一旦等问题浮出水面,可能已经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酿成无法收拾的后果。如果把腐败比作党和政府肌体上的明显硬伤,那么为官不为则是党和政府肌体内的潜伏病菌。

(三)家庭成员集体参与犯罪

腐败官员不仅自身腐败,还伙同家庭成员一并受贿,造成家庭成员集体参与腐败的犯罪事实,或者家人借着领导干部的名头实行受贿等违规违纪之实。有人将此种现象描述为为官者之所以无法保持清正廉洁,极有可能是由于家人喜爱奢侈所致。据统计,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公布的被查处的 100 多名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中,至少有 80 人的违纪违规行为涉及亲属、家属和他的工作人员,比例高达 80%,其中亲属作为干扰因素或者是直接参与受贿导致官员腐败案例占据了官员落马事件中极大的比重,这是一种权力递延现象。而导致权力递延现象的产生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领导直接递延权力给家庭成员,没有形成权为民所用,而是权为“自己人”所用。二是领导的亲属、子女利用领导的职务影响进行谋利,完全是“扯虎皮做大旗”。三是某些别有用心之人为了拉近与领导的关系,给领导及其家人贿赂来逢迎、依附于贪腐官员,放肆借权谋利,使权力发生递延。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制度建设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核心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构建,是针对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科学判断我国新时期腐败发生的新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部署。体系的构建,不但能够形成系统化的廉政体系,还能推动制度建设的规范化。加强制度建设,事关我国实施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以及能否取得反腐败实效的关键步骤,在制度建设的领域以及各部分环节中,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并推进制度在制约和监督权力方面取得成效,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具现实意义。毋庸讳言,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工作,充分发挥制度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是构建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应有之义。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

制度建设具有预防和惩治的双重功能,不仅能够通过制度改革和创新来消除腐败产生的条件和土壤,而且能够依照制度来惩罚和治理腐败行为,实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推动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有利于堵住制度的漏洞和缺陷,防止出现制度空隙,让别有用心之人拥有可乘之机。反腐倡廉制度如果存在漏洞,就会给权力以设租和寻租的条件,给腐败以生存发展的空间,给腐败行为以逃脱法律制裁的理由,极大可能会助长腐败的蔓延之势,延缓反腐倡廉的工作进程,阻碍我国实现有效预防腐败和治理腐败的根本目标,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更会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失和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反腐倡廉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必须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制度体系。

为了在权力主体、权力运行和权力监督方面预防和治理腐败,就必须着力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想在惩罚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必须要求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形成不能腐败的防范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从打击腐败到治理腐败到惩防并举,再到预防腐败,使反腐倡廉法律体系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

(三)加强制度建设是国际反腐败历史经验的有益借鉴

统观多年来国内外反腐败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制度建设是基于反腐败历史经验继承和发展而来,同时也是立足我国反腐败发展实际、着眼未来发展规划提出来的,顺应了反腐败实践要求和全体人民共同反腐的坚定决心,赋予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丰富的科学涵义,使之具有生动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特征。如果没有将经过实践检验的反腐败成果制度化,没有将适应反腐形势需求的实际措施规范化,那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廉政经验将无法得到继承和发展,更不可能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腐败问题提供解决之道。概言之,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遏制腐败和治理腐败,把我国反腐败斗争不断引向深入和丰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三、反腐倡廉的对策

(一)思想道德防线

1.加强信念宗旨教育,增强公仆意识

历史经验证明,一旦出现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就会导致思想防线失守,行为失范,最后酿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才能避免出现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的恶劣后果。增强宗旨意识,才能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做到克己奉公、执政为民,让人民群众拥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只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才能防止思想决堤、侵害领导干部的灵魂进而损害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严,行为必会失范,进而导致与群众离心离德,人心背离。腐败就是人心背离的典型现象,因此,坚定不移地反腐败是顺应人心、顺应民意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必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坚持学与用、知与行相统一,从思想和品德上筑牢防线,在实际行动上防微杜渐,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成为头脑清醒、政治明白的好官员。只有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才能使公仆意识常驻领导干部之心。

2.剖析违规违纪案件,加强警示教育

深入剖析违纪违法案件,用身边事、身边人进行教育,才能加深对领导干部的警醒,才能从更深层次对比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检验自身是否存在理想信念懈怠,为官是否不作为或乱作为,是否利用手中权力谋私利,家庭成员是否暗自收受贿赂物品和资产等细节,可起到反省自己,从小处着手,从细微处观察,自觉约束用权行为。也可用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警示身边的人,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析理,使警示教育更直观,更具感染力和针对性。此外,参观服刑人员生活和劳动场景,通读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从心灵深处警示自己,以反面典型为镜,在思想上警醒起来,在行为上自觉起来,谨小慎微,守住权力底线。

(二)反腐败法治体系

1.建立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

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监控公共权力者财产状况的强有力措施,普遍受到各国重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此项制度应针对的对象是所有国家公职人员,申报内容和申报依据均按照法律规定,并接受监督与检查。正是这项被称为“阳光法案”的制度,以公开公职人员资产状况的方式,将公职权力的运行与其公职人员经济利益的获取与状况途径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中,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无疑增大了权力寻租的难度,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增强政府官员在民众心目中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也为预防腐败、惩治腐败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虽然我国迄今尚未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但伴随着我国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已进入实践探索中。从最初的提案到纳入五年立法计划,从规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到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从地区试行到正式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事项的规定》,之后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以正式成文的形式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这一系列探索实践证明,财产申报制度具有极强的反腐功能。如实行财产申报,就必须囊括领导干部如实报告本人收入,家庭成员的资产及从业情况等细节,当公职人员获得某项不正当收益时,将无法呈现在申报材料中,必会以各种方式进行隐瞒和掩护,有关机构即可发现其贪污受贿的证据,进行查处。此外,当发现公职人员及其家庭成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合法收入时,也可对照其申报材料内容进行审查,或要求其立即申报财产收入明细账,如无法说明其财产来源,可进行询问审查。干部财产的“申报、核实、公示、监督、问责”都是干部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的应有之义,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是一项非常重大的预防腐败的制度安排,最终目的是便于人民监督,把反腐败彻底带到公开透明的领域,这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

2.建立行政监察和审计制度

行政监察的对象是全部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行政机关,监察内容是行政活动,监察的目的在于监督公职人员正确履行自身职权。主要是一种内部监督,针对行政责任和行政活动,不仅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政行为、能力、运转状态、效率、效果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监察,而且还可以针对用公权谋私利的行为进行举报和纠正。审计针对的内容主要是经济活动,包括资金、资产和资源,采取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方式进行监督。

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作为政府自身监督的重要手段,分别从权力的规范运行和公共财政状况两方面发挥着监督政府依法依规履行自身职能的作用。行政监督侧重对权力运作和政府依法履行职能的监督,规约政府行为,防止公权力不当运行,从而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其他社会主体和公民的权利造成侵害。审计则从财务的角度起着监督政府的作用,监督政府机关以及机关工作人员在法律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许可范围内使用政府预算履行职能,二者彼此协调既规范了权力运行,防止政府权力超出边界引发违规违纪事件,又规范了政府内部的正常运行,防止公共财政浪费。

要想进一步完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制度,筑牢反腐的监督之网,必须制定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依据法律发挥监察职能,将行政监察活动规范化。在监督监察部分,制定操作性强的制度,开展经常性的监督,并将其纳入制度规范内,同时增加监督监察的公开透明度,明确和充分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审计方面,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建立健全履行法定审计职责保障机制,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加强对审计机关的监督,实现审计的全覆盖。行政监察与审计制度的完善,有助于规范和监督行政行为,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在预防腐败和揭露腐败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建立健全行政监察和审计制度,使之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方面作出有益补充,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监督合力。

(三)权力制约和监督

1.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减少权力寻租空间

简政放权,意味着将权力限制在必要的公共领域,合理配置权力关系,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可落实政府的供给性改革。加快简政放权建设,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压缩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激发社会活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意义在于释放市场潜力,有效治理腐败,让市场真正成为激发创新发展的动力场域,削减腐败的机会空间。近两年,国家大幅度地进行减少行政审批,在某些领域,放宽了权限,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与此同时,在另外一些领域,限制权 力也是其重要特征。从历年来的违规违纪案例当中发现,越是权力集中的领域,腐败往往越容易发生,审批权集中的环节,不仅仅是严格把关行政事项的审核批准,有时候会造成相反效果,易造成领导干部给他人设置难度障碍,以便从中收取“方便”之利。因而,简政放权,不仅在于行政事务的改革创新,而且给民众带来便利。

权力是人民所赋予的,应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将利用互联网+充实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繁杂事项,坚决清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去除不必要的审批步骤,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简政放权不是简单放权,取消和下方一批审批事项不在于数量的减少,必须得重视简政放权的效果和质量,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过多干预,真正让市场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此外,要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逐项公开审批流程,压缩并明确审批时限,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对已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务,要严肃纪律、彻底放、放到位、及时纠正明放暗留、变相审批、弄虚作假等行为,不给寻租腐败提供机会。

放权的同时还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制度+技术”的有效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最为重要的是政府在减权放权的同时,必须以刚性的制度来管权限权,不留给权力滥用的空间,不留给以公权谋私利的机会,不留给腐败钻制度的空隙,防范腐败,健全不能腐的机制。

2.推行权责清单制度,确保权力责任统一

推行权责清单制度,确保权力责任统一,确保权力的科学配置,有权无责必定导致腐败,有责无权无法使责任发挥最大效用,必须使权力与责任对等,这样才不会失衡,导致腐败和混乱无序的状态。制定并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是转化政府职能的最佳方式,也是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的途径。权力清单必须明确法定权力,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授权不乱为;厘清权力界限,真正做到权力不越位、不缺位;规范权力运行,真正做到依法用权,严以用权。设立权力的清单的目的在于划定政府的职责边界,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有利于政府全面履职尽责,实现履职有法,问责有据,也有利于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推动从根本上解决政府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克服庸政懒政。责任清单必须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只有科学划分和明确界定责任界限,理出详细的责任清单,明确职责范围,提出落实及强化责任追究的具体要求,才能使落实更加清晰明确、有据可循。设立责任清单,就是要让各级政府部门增强责任意识,更加谨慎对待手中的权力,更加积极承担应有的责任。责任清单指出必须干什么,一旦不作为、乱作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促使各级政府主动做好该做的事,而不是只当被动的“守夜人”。理清上述权责清单,对于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具有积极作用。参考文献

[1]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2]李辉.当代中国反腐败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3]李翔.反腐败法律体系构建的中国路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4]刘杰.中国式廉政:道路与模式[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2.[5]倪星.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评价机制研究[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6]唐贤秋.廉之恒道: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现代转换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7]王杰.科学治理腐败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8]王学俭.立德树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第五篇: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式分析

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式分析

班级:中文系11文秘(1)班

姓名:鲁丁瑜 学号:201101031022 摘要: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对我国的反腐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反腐工作得以正确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可以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我国的反腐倡廉提出了鲜明的立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问题;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廉洁、政治清明。

主题词:反腐 倡廉 形式 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国的发展依旧存在一些影响发展的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同时腐败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反腐关系到我国长足稳定的发展和人民基本利益得以保障的根本。随着当前国际形式的不断发展,腐败的形式也逐步多样化,因此反腐工作的方式也需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网络出现后,民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网络反腐的成为了反腐新的形式。我认为我国的反腐工作应该从国内和国外两大形式体下进行分析,在新时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国内的反腐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一是网络反腐带来的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舆论监督方面显现出了越来越大的威力。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有的显露于网络,有的因网络的关注而使得事件更加接近真相。不断壮大的网络监督已经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方式,如何利用网络信息反腐给纪检监察机关带来了新挑战。二是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带来的新挑战。一些具有大学学历甚至硕士、博士学历的腐败分子利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作案,呈现出智能化作案倾向,给查处工作增加难度,对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2、体制环境、执纪环境、社会环境不优等问题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纪检监察体制不顺的问题在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给纪检监察机关全面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带来新挑战。各种社会关系和人情关系网交织,特别是领导、亲戚朋友给办案人员施加压力,办案的难度和风险增大。

3、不断严格的办案要求与办案难的现实形成反差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一是“两规”难问题日益显现。取证难等问题进一步突出。二是违纪违法行为越来越隐蔽。一些腐败分子为了规避查处,更多地披着合法的外衣或者利用正当的渠道进行违纪违法活动,其敛财方式由直接转向间接,由现货交易转向期货交易,由有形转向无形。三是案件线索严重匮乏越来越成为办案工作的瓶颈问题。信访举报在揭露深层次腐败问题方面已逐步呈现出局限性,案件线索排查机制亟待完善。

4、人民群众对腐败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给反腐倡廉带来新挑战。新华社的民意调查显示,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是反腐败问题,而不是经济问题,这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形成强烈反差。这说明,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地希望党和政府坚决有力地惩治腐败,反腐倡廉工作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会被群众拿到放大镜下来观察,这将给反腐倡廉建设带来更大的压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带来更新的挑战。

5、随着世界各国的沟通和交往日益密切,各国来往也更为便利,在这样背景下也应该注重与国外的反腐相互沟通、相互合作。近年来我国有一种新的腐败以“裸官”的形式出现,这样的腐败形式相对以前的腐败形式更令人堪忧,“裸官”各种不利影响中最直接的一个就是会造成我国资源的直接流失,在“牺牲我一人幸福我全家”思想的影响下容易增加腐败的发生率。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与国际的联合,有力的打击我国的腐败势力。但是我们还是要看清在未来几年我国反腐倡廉的总趋势是好的,是不断发展的,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将会有所减少,但降幅不会很大。今后几年,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特别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制度将进一步完善,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将会进一步铲除,腐败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将会有所减少,违纪违法案件总量今后几年将会有所下降。

近年来我国的反腐形式向多样化、全民化趋势发展其中网络反腐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使一些腐败案件得到了及时的查处和披露,网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威力已经崭露头角,势不可挡,网络反腐已经走进了实践领域和研究领域。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互联网设置廉政网站、廉政信箱、信访举报、效能投诉、反腐谏言等专栏,网民自主选择本人文帖所要投向的板块,工作人员定期收集网络信访举报件,并明确时限向信访人员作出受理反馈。这种模式拓宽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使得腐败行为的揭露、检举、曝光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有效的保护了举报人。传统的批评、检举、揭发、控告、示威、聚众上访等反腐手段,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且审理机制完善,因此依然是现今反腐的中坚力量,但因传统手段涉及群众少,纪检监察机关信息披露不够及时透明,致使民众知情权无法得以保障,造成案件积压,甚至冤假错案,其效果并不理想,网络反腐的出现,恰好弥补了以上不足。一是受众率高。目前中国上网人数快速增长,2010年年底达到4.57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二是方便快捷。网络能够全天候地播报即时信息,民众坐在电脑前便可方便快捷地了解这些消息并自由地加以评论。网络系统的完善化、精细化给予网民多种渠道搜集证据和信息,让全社会以最快的速度得知反腐的进度。三是隐蔽性强。传统的反腐手段往往需要检举人与被检举人面对面对质,面对面地提意见或质疑,有时会碍于情面、尴尬难堪而有所保留。网络以其匿名性解决了民众的心理负担,坐在家中,打开电脑,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便可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检举不法腐败行为。四是传播迅速。传统的反腐手段涉及群众少,个别民众的只言片语可能会遭到相关部门的冷落不予处理。事件一旦放在网上,民众通过粘贴、转载相关信息就扩大了事件的波及范围。民众自由地发表评论,及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巨大的舆论势头,促使相关部门提高处理案件的积极性与透明度。但 我国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发布的法律很多,但民间网络反腐依然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所以我们应将法律与现实相结合不断完善我国的反腐制度,将实践与反腐倡廉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此不断推进我国进一步发展与稳定。

党的十八大指出近年来在面对各项重大问题时广大党员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冲在前面,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同时,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的新形式下,更加突出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其中就提到面临腐败和消极反腐的危险,这严重的影响党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的实现。所谓廉洁政治,就是不以公权谋私利的政治,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以权谋私。具体来说,建设廉洁政治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要做到干部清正,保证党员干部作风优良、廉洁从政;二是要做到政府清廉,促使党政机关廉洁自守、公共权力规范运行;三是要做到政治清明,促进政治文明充分发展,努力建成一个政通人和、安定有序、明礼诚信、公平公正的政治环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目标,也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

参考文献:《十八大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2.11

下载浅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述我国反腐倡廉的意义

    论述我国反腐倡廉的意义 反腐倡廉,是现今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最重要的方面。常言道:水不平则溢,人不平则鸣。腐败现象丛生,使得追求和谐社会的人们不再心平气和。它无疑是社会动......

    反腐倡廉工作综述

    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工作综述 时间:2011-12-22 18:33:38 作者: 浏览次数:108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

    反腐倡廉工作体会

    反腐倡廉学习心得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志当存高远”,从加入党组织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誓词......

    反腐倡廉工作心得体会

    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支部组织观看完《忏悔录》后,我不仅 为腐败者的沉沦感到痛心疾......

    反腐倡廉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大全)

    反腐倡廉工作总结报告范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总结关注、维护公司员工合法权益,坚决查处违纪案件。下面小编给大家整......

    如何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如何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建立健全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通知》中特别强调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

    反腐倡廉亮点工作

    立足“精简、务实、科学” 创新反腐倡廉年中督导工作 以“听民意、看实情、保公正”为主题,将年中督导工作作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立足“精简......

    反腐倡廉工作自查报告

    反腐倡廉工作自查报告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按照《三门峡市2009年度反腐倡廉建设检查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