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精选)

时间:2019-05-14 09:28: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精选)》。

第一篇: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精选)

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

【摘 要】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格,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语文教学是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的前提和基础,语文学科凭借自身的优势在学生人格塑造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中会介绍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塑造的优势以及人格塑造的主要内容,最后会重点指出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来塑造中小学生正确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人格塑造;措施

一、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的优势

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未来接班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小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以及各方面的素养,这就形成了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是整个学生学习其他的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工具性和知识性高度统一的一门学科。在中小学生人格塑造中,语文老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学知识的启发加上老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的人格塑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为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格塑造的主要内容

1.使命感和责任感

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人格塑造中很重要的内容,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多了解教材中的正面人物,将个人的利益与集体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了崇高的使命感与历史责任感。例如《邓稼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文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祖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先进人物为了国家的利益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老师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章的精髓,对这些事件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要想真正战胜这些困难就需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例如《凿壁偷光》《热爱生命》等小故事,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勇敢地面对。坚强的意志是学生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必备的人格。

3.自由人格

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希望,不仅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自由发展并不是放任学生,主要是指在教学中不禁锢学生的思想,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自由人格的塑造是真正实现中小学生发展的关键。

三、语文教学中塑造中小学生人格的有效措施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不管是小学教育还是初中教育都强调老师的绝对权威,教学活动以老师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制约学生的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想真正培养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老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实现了个人的发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2.让学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

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不同年代了解和学习不同年代的人文精神。例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洒脱、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神以及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高尚情怀,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启示,激发学生内在的激情,更有动力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3.分析人物,塑造人格

语文教材中有各种类型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不同人物角色来塑造自己的人格。首先从正面人物身上学习优点,感受人格之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学习这些正面人物上崇高的精神,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其次学生可以从反面人物中感受到人心的险恶,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这些不良行为的危害性,启发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最后从有缺陷人格的人物中塑造健全的人格,《阿Q正传》中的阿Q正是因为自己不健全的人格导致自己一生的悲剧,让学生意识到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总结

语文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塑造中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必须要将语文教学与人格塑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明确人格塑造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地树立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对中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上的知识,真正发挥教材的作用,为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娟娟.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J].学周刊,2013(25)

[2]董绘霞.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健康人格塑造[J].学周刊,2012(27)

[3]何跃莉.学生人格塑造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J].文教资料,2012(7)

作者简介:

杨锦芳(1986.9.29~),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民族:汉,性别:女,职称:现有小教二级申报小教一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阅读。

第二篇: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

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

江华县清塘壮族学校 李 峰 成

摘要: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等事物,变得心浮气躁、而且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人格。如何塑造学生正确、健全的人格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所论述的问题,就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挖掘语文学科的巨大魅力,去塑造学生正确、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人格塑造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有句至理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当今社会,很多学生迷恋于纷繁复杂、良莠并存的快餐文化、电脑游戏而心浮气躁,所以,让学生学会识别真伪、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健全人格是直接影响个体成才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已受到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由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人文性等特点,决定着该学科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探究。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健全的人格标准是怎么样的。

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标准是按“君子”模式来设计的。其核心意思有两点:其一是“德为首,仁礼合一”,这是儒家思想竭力推崇的;而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人格标准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结合在一起设计的,主张把“全面发展的人”作为理想人格的标准。因此有健全人格的人应崇尚真、尚、美,并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创新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及正确的自我意识等,应该是完美的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审美人格达到内在统一的人。

其次,我们要明确“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系”。

人格是经过遗传和环境长期交互作用才逐步形成的。这是一个漫长而且复杂的过程,而青少年正是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人格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中学习、生活,而且语文课是基础课,课时设置最多,学习内容最多,因而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也必然最多,无疑对人格的形成也就影响最大。其次,国家设置的全日制义务课程标准虽然对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有培养健全人格的要求,而语文科学习内容最具人文性,对学生人格影响最起直接作用的。例如教材中有颂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篇章;有描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的诗、文、故事;有揭示人类智慧和大自然神奇奥妙的科普小品文;有介绍古今中外的历史风貌、风土人情的佳作等。其中有是与非、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有做人的准则,有审美情趣的激发,有科学知识的启蒙、有创造力的开发等等,这一切对学生道德人格、智慧人格、审美人格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关系密切,不容忽视!

在明确了上述的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注重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美丽人格的形成。

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它要求“真”;作为艺术,它要求“美”。它既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又要注重语文的人文价值,发掘其中的美学因素,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陶冶。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重视审美教育,要让学生从语文中发现美。

1.含蓄是文学语言的重要审美特征。

南宋诗人姜 夔提倡“语贵含蓄”,认为“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这种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语言,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白,从而造成一种独特的美感。而我们的语文学科大部分的课文都蕴涵着做人的道理,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童趣》《我的信念》等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深刻领悟,对于激发学生的同情心,激发他们热爱真、善、美,痛恨一切丑恶现象与落后思想的感情,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2.文学语言还具有音乐美。

这是由语言的发音性造成的。文学在使用语言时,一般都讲究发音悦耳,即要求语音的韵律和谐,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文学语言的音乐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只要诵读一下《伐檀》、《硕鼠》以及《大堰河——我的保姆》、《雷电颂》等优秀诗篇,便能体会得到这一点。文学还有一种“内在的韵律”,那就是情绪的自然流动。文学语言的音韵美,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诵读,在朗朗书声中培养学生美的感受力。

语言的审美内涵是丰富而生动的,诸如形象美、神韵美、空灵美、朴拙美、理趣美„„。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忽视、甚至抛弃这些美学因素,那将是多大的遗憾!

只有既注重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又注重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创设一种优美动人的教学氛围,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感教育,是塑造学生人格的需要。人格是最高的学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教学生学会做人。而提升做人的品位,提高做人的境界,也离不开审美教育。

语文中蕴含着美,应当让学生从语文中发现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

二,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塑造学生人格。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识别真、善、美,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操、美好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正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所以说,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具有直接渗透性。

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读这首诗,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方方的小池塘,就像镜子般明亮,蓝天白云呀,一起在池水中荡漾。问池塘,你为什么这样清澈?池塘说:你看上面股股清水正往我这里淌。”多么美的意境呀!实际上,这首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即从它的题目《观书有感》上可以找到答案,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明如镜,明辨是非。文字的表达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又具有灵活性、凝练性,所以,是否找到开启这段文字的金钥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

在学了莫顿·亨特先生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我让同学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爱,是不能忘记的。”只有人人都懂得爱的力量,生命才会越来越珍贵,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尽力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学会珍爱自己、关爱他人,自立自强,去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

三、发挥语文课的教学幽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语文课的教学幽默是语文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幽默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2.激活学生思维,增强记忆力。从心理上说,幽默是启动学生思维的动力之一。3.舒缓紧张心绪,减轻神经压力。4.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融洽师生感情。5.优化学生个性,培养健康人格。

语文课的教学幽默不但能增强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完善健全人格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关专家也指出:“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学会了思考与分析;通过倾听别人发言,学会了尊重与信任;通过发言交流,学会了沟通与理解;通过合作,学会了竞争与共处;通过探究,学会了体验与反思。”可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事实上现在不少教师已经付之于行动。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智取生辰纲》时,设计了“取得生辰纲,谁该记头功?”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他先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收集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基础上,再组织合作学习、讨论。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说是曹盖记头功,有的说周瑜记头功,各自找出课文中的论据,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在教学《小石潭记》、《满井游记》这类课文时,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导游,你该怎样向游人介绍这里的美好风光?让学生自主选择课文内容,自己学习归纳,再分四人小组交流汇报。并允许用导游词、故事、诗歌等多种文体介绍,学生十分感兴趣„„

总之,这种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也锻炼了自我调节能力,尤其是培养了“合作”精神,而合作精神是一种值得弘扬的时代精神,是健全人格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格的塑造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对塑造学生人格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优势,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彭运石 主编〃心理学原理与教育〃[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2 [2].欧小松等主编〃创新教育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晖 等主编〃心理素质培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4].张明非 主编〃唐诗宋词专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语文课程标准〃[M]〃内部资料〃2002 [6].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贺评 〃学会做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第三篇:语文教学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学塑造健康人格

永福学校:彭荭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

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

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使他们逐步养成自觉守纪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锻炼,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毅力,战胜自身弱点,健康地成长起来。

2013-01-17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学与人格塑造

思想政治教学与人格塑造

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顾娟娟

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人格因素主要包括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积极的兴趣、稳定的动机、崇高的思想、优雅的气质、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

未来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我们所培养的各级各类人才不仅应具备各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更应该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坚定的意志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塑造学生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非常重要,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个人因素来看,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开始形成,但很不稳定,极易受周围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到负面作用的冲击,存在一定的困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侵蚀了校园,思想政治教学和德育工作进入不了这些学生的头脑,形成了他们人格缺损,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1500名超智儿童成长过程进行了系统追踪调查,把其中800名男性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最显著的差别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他们之间的人格因素不同。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格因素的教育。

其次,从家庭因素来看,近年来家庭功能相对削弱,尤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家长对其宠爱有加,无原则地迁就子女的要求;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子女非打即骂;有的家长只顾着在外面赚钱,以为从物质上满足了孩子就行了而忽视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形成了他们自私、任性、骄横、暴躁等不良习惯,加上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忽视人格培养,致使有些孩子对家人、对同伴、对集体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从小缺乏行为养成教育,造成是非不清,善恶不明,自以为是,为所欲为,乃至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格错位。

再次,从社会因素来看,受多年来沉淀下来的儒家思想的影响,过去人们比

较注重对个人欲望的抑制,宣扬个人对社会或权威的服从或顺从,培养得比较多的是从众心理,并不是个性的张扬。所以,在人格上往往表现出懦弱、保守的特征,“不敢为天下先”是许多人的处世哲学。当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一世纪之时,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格成为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新的世纪要求人们不仅能约束自己,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更要敢于表现自己的价值。不仅要完善个人道德,更需要张扬个性,不断革新、创造,显示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塑造学生的人格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而思想政治课教学则是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阵地。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第28条中,对思想政治课任务作了如下的阐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立足点是健全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就需要政治教师从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出发,努力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高尚、健全的人格。

思想政治课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要摆在首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观念也严重地腐蚀着人们的灵魂,很大程度上毒害了中学生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在部分学生身上呈现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缺乏树立民族进步所需要的精神支柱和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感,迷惘、自私(甚至堕落)等不同程度的思想错位现象。例如每周一是每个学校升旗的日子,在雄壮的乐曲声中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每一个人都应肃穆敬礼,以表示对国旗的尊重,但竟有一部分学生在下面笑,在说话。从小学起老师就教我们要热爱祖国、尊重国旗,升旗时要严肃,脱帽敬礼,而且这也是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素质,现在的学生却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以致常常作出一些违反公民道德标准的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从小我们就知道德、智、体,德第一,智第二,思想品德的好坏是衡量一

个人优差的最高标准。那么为什么现在的学生是怎么了呢?现就其成因及教育对策,谈谈我的看法。

一、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WTO的加入无疑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但生活的富足也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因素,不少青少年缺乏明确而崇高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的理想,他们重视物质利益,自我意识膨胀,追求个人享乐,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随着改革开放和不断深入,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的同时,西方一些的精神垃圾也趁机而入,过去那种封闭起来创造最优环境进行“温室育苗”的模式已被打破。当代中国新旧体制并存、新旧观念并存、民族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存、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观念并存,这使我们的学生在思想认识上产生了许多矛盾。西方一些文学著作,理论刊物,社会思潮不断涌进国门,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中学生的影响加大。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良现象与学校的原教育反差大,而德育工作中有缺乏在新“富境”环境下的经验和相应的转变,“大道理”、“说教”易使学生产生反感,使学校的教育效果变差。

2、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有对在校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资料显示:

单亲、重组甚至畸形家庭 4.5% 家长用物质刺激教育孩子 23.5%

父母长期在外,受隔代教育 11。8% 家长重智轻德 20%

学习生活基本无人照顾近1% 家长言行不能起表率作用 20%

用惩罚、体罚对待孩子犯错的家长 23.8% 家长作风严重,缺乏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的 30%

家长有爱好搓麻将、赌博等不良习惯 32%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家庭中的不良环境,家长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效果甚至对孩子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老师说一天不如父母的一句话”所以可以说家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是学生道德素质降低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家庭“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之间已呈现出极为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此深刻的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难度是不可低估的。

3、学校的德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但在高考的指挥棒的作用下“应试教育”余音未绝的客观现实,使得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社会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看升学率。所以国家虽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但学校却往往出现了德育在口头升学是现实的情况。这也使学校并不重视德育教。而从德育工作本身来讲,其因有三:

一是,用知识教育代替思想品德教育,不可避免地冲淡了塑造品格、净化灵魂的德育主题。

二是,忽视了德、智、体、美、劳等各种活动中的德育因素,人为地把他们割裂开来,导致政治、业务“两张皮”,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多于生动活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更忽略了操行的训练和考察;教育内容回避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缺乏针对性,缺乏时代感;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从而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品德教育缺乏战斗力与说服力,使德育工作收不到预期效果。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并不能融会贯通,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把认识变为行动,自然出现了高分低能、高分低德。毫无疑问,德育工作中知行不统一,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是造成极少数学生目前思想错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如何解决问题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

现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成为素质教育中一个亟待加强的问题.作为德育核心和主渠道之一的思想政治课,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灵魂.首先,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的目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的教育方针。由此可以看出,在培养目标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上,国家都把思想

道德素质的教育放在了首位,即坚持德育首位。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地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的这一教学目的决定了政治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其次,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学德育大纲>>规定:思想政治课“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由此可以看出,大力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再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政治教师按照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任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过程。这一过程所包含的阶段,大致可作如下划分:第一阶段,传授知识。第二阶段,培养情感、意志。第三阶段,确立坚定信念。第四阶段,付诸实际行动。简言之,称为知、情、意、信、行的统一过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过程。由此可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最后,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应把着眼点之一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要通过以上提到的四个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实际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忽视政治课教学是不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的。

2.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一时间,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搞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缺乏吸引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中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不足,教师教育观点、教学方法陈旧,不少教师没在教学上下真功夫,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这一局面不扭转,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寿阳四中

吴金花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生命的意义》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人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学习《阿里山纪行》,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此时教师出这样一个训练题:由对神木的描写展开想象,写成抒情散文片断。学生思路大开,有的想到古老的中华民族虽经沧桑却生机勃发,有的想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又焕发青春,都很精彩。

学了《窗》后,学生无不认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续文中让他转化,醒悟过来后继续给其他病友带来欢乐;还有的同学颇有心计地让他饱受精神折磨,从中体现了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审美取向。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下载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析语文教学与中小学生人格塑造(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阆中市洪山镇元山中心校张全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

    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

    体育运动与现代人格塑造 —重新认识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XXXXXXXXX 高科技产业 工业经济 -----------→ 知识经济 20%的IQ+80的EQ%=人的智慧 IQ{智商} EQ{情商} 1、知识......

    幸福人格塑造

    幸福人格塑造二拥有正能量 一.总体目标: 通过团体活动,帮助学生寻找快乐、留住快乐,升华到创造幸福,并引导他们运用自己的行动去调节和保持快乐的情绪,提高对学习生活的认识;引导学......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人格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的人格 作者:王兴庭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潢川县第二职业高中易黎霞所谓健康人格,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研究结果。一般说来健康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修养......

    红色经典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红色经典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摘要: 当前,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养成正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通过红色经典教育,提高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

    如何在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初中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

    专题三磨练意志,塑造人格

    磨练意志,塑造人格 前言 针对当今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中小学生队伍中存在的怕困难、怕挫折等意志脆弱的问题,我区确立了以磨炼教育为主题的德育工作思路,对学生全面实施道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