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轮流日记显奇效
班级轮流日记显奇效
为了提高班里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但是,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班上写得好的总是固定的那几个孩子,大多数学生提高不明显。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写日记的积极性,我想把日记“改头换面”,变成“班级轮流日记”。
“班级轮流日记”仍然是以日记的形式去写,内容不限,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难忘的,感动的,悲伤的„„可以是自己读书的体会,读后感;也可以是自己的一次见闻、一次游览的经历等等。体裁不限,这样孩子们可以以任何一种自己喜欢并擅长的文体来写。最重要的是学生要用心把这篇日记写好,包括文章的书写、标点、结构、语言、感情等方面都要仔细斟酌之后再写,把这篇日记当作是一种习作成果的展示。
“轮流”就是当日记传到下一位同学的手里时,他可以先欣赏一下前面同学的习作,进行赏析,思考别人的习作对自己有什么借鉴,也可以随手给同学的文章进行小小的点评。当然,可以是对文章中的一个字、词、句、篇的点评,也可以是对文章写作方法的点评,也可以是对文章中的某个人物的点评都可以。只要孩子们能写出点自己的见解,就表示他已经认真动脑思考了。
更为关键的是日记也是一个沟通交流的桥梁。这本日记本也会传到家长的手里,家长也可以看一下班级里其他孩子的习作,和自己的孩子交流一下别人的习作以及与自己孩子的习作进行一下对比,分析一下原因,对自己孩子的习作也是一种鼓励和督促。家长也可以拿起笔来点评一下别的孩子的习作,也可以写下对自己孩子的鼓励,这样对孩子来说是多大的激励啊!对于别的孩子和家长来说更是一种激励和督促。这样,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作文的交流,可以弥补作文课上赏析文章数量限制的缺陷,对学生自己也起到督促作用。
另外,定期在班里进行一下习作心得交流会,把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真正调动全班同学的兴趣点和积极性,把日记进行到底!
总结班级轮流日记的实施方案:
1、学生A写自己的得意之作;
2、学生B先看学生A的习作,写出自己的点评,然后完成自己的习作;
3、学生B的家长看习作,写出点评或鼓励性的话语;
4、依次轮流;
5、教师不定时抽查,并做出点评或鼓励性话语。
总之,让日记成为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家长交流的平台,为共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让大家都行动起来吧!
第二篇:轮流日记让孩子爱上作文
轮流日记让孩子重新爱上作文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小学周洲晖
(“轮流日记”,即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拥有一本日记本,每天由一位组员撰写,次日传给下一位,如此周而复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轮流顺序)
就在不久前的一天放晚学时,我听见孙润全在对小组长说:“今天的‘轮流日记’让我写吧,好不好?今天我有东西写,我一定会写好的。”他的眼神里既有些羞怯,又充满着渴望。能有学生主动要求写日记,况且是以前那个提起作文就头大的学生,我的心里一阵开心,看来,“轮流日记”真是功不可没!
一、自由、创造带来新动力
写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是他们心血浇灌的结晶。没有学生自主积极地学习,作文是根本不可能写好的。而当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心境时,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思维出奇的灵敏,语言表达惊人的畅达而富有个性。因此,要使“轮流日记”成为孩子们写作的叩门石,首要的一点就是利用孩子的自主心理、期待心理、喜新心理,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激活他们的写作情趣。
当一本本漂亮而富有童趣的日记本分到每个小组时,当我宣布每个小组都将为自己的日记本取一个好听的名字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睛是晶亮晶亮的,于是一个个充满诗意、蕴含着美好希冀的名字诞生了——“星星点点”(因为我们的作文就像天上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小作家专集”(我们都是小作家)、”七彩的世界”(我们要把多姿多彩的生活写进日记里),还有“金色童年”„„多么奇妙的想法,多么精彩的解说。我欣喜万分。当我提出每一篇文章内容自定、形式不限时,当我希望每一页文字都能精心设计、配上插图时,我看到孩子们的小脸是通红通红的。我知道一定已有许多出色的念头在他们的脑海里翻腾。我充满期待。孩子们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一篇篇显然经过认真修改的习作,一个个工整娟秀的汉字,一幅幅妙趣横生的插图,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们。我信心百倍。
二、作者意识造就新成功
写作不光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儿童健康、自然地宣泄情感,与别人沟通、倾诉的需要。必须让孩子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孩子得到健康的情感满足。在沟通应用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交往习惯,提高孩子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实践中的情感调节能力、自控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明白作文的写作要求。
每天,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任务多么紧张,我都会挤出一定的时间让“小作者”当众宣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孩子边聆听边及时评价。这样不但避免了抄袭现象(因为教师个人的阅读量是有限的,而全班同学的阅读面则很广),更培养了学生的作者意识。他们让自己站在一个作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的文章是给谁看的,我这样写他们看得明白吗?如何才能打动同学呢?„„每个孩子都渴望成功,每一篇文章都会有闪光点。因此,我和孩子们商定:以欣赏为宗旨、以学习为目的,尽力去发掘同伴日记中的优秀之处。“他的双脚微微颤抖,脸上的汗珠一粒粒掉下来„„”“请停一下,我觉得王杰观察得很仔细,描写也很准确。上次我们去儿童公园玩,方凯杰走吊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是!是!”其他孩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朗读在继续,只是“小作者”的声音更响亮了。正是这种同伴的欣赏、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孩子们对“轮流日记”投注了更多的心血。
三、圈圈划划产生新激情
以往的日记由于是全员参与,涉及面广,教师很难一一细心批改,学生也往往只重视最后的得分,而对教师的修改、点评却熟视无睹。这是因为传统的批改方式使学生完全脱离了批改的过程,试想不置身于其中,又怎能关切至深呢,所以加强学生间的相互批改,还孩子写作主人的权利,让孩子在平等、亲切的氛围中,互相取长补短是十分必要的。
在我们教室里有一个“轮流日记”展示台。每天早上,当“小作者”宣读完自己的作品后,就会把“轮流日记”本放在那里,其他孩子可以自由评改。他们用“☆”标出好词,用”——”划出妙句,用”O”圈出错别字,用“?”在句子不通顺、不连贯、表达不清晰的地方表明自己的疑问。他们是那么认真、重视、一丝不苟。再来看看孩子们多彩的评语吧!他们会挑刺——“字不够好。”“有点罗嗦!”他们也会建议——“插图请用彩色笔。”“最好把‘芭芭’和‘老虎’作战的经过写得详细些。”他们更懂得欣赏和鼓励——“有创意,棒极了!,写得很真实。” “好词好句用得太多,不一定是好的。”“虽然好词好句不多,但很有趣。”“继续努力吧,我相信你会写得更好!”多了不起的孩子,那一句句评语简直就是一颗颗夺目的珍珠,闪烁着孩子们智慧的火花。而“小作者”们会时不时地走到展示台去瞧瞧伙伴们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时而皱眉长叹,时而乐得咯咯直笑。在批改与被批改之间,孩子们的欣赏、表达、交际等能力都逐渐提高了。
四、小组竞赛引发新责任
“轮流日记”中的作品不再是个人赢得老师赞扬的砝码,也不再是遭受同伴不屑的缘由,它的优劣成了小组间综合评比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使得每个孩子都有了为团体争光添彩的机会,同时也就担负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的孩子是好胜的,是有自尊心的,更是有强烈集体荣誉感的。这种对小组得失的负责,形成了一份压力,继而又转化为动力。因为他们明自,一点一滴的努力都有可能为小组迎来胜利,也许是仔细推敲得来的一个好词,也许是擦掉重写的一行字迹,也许是插图中的一条细线。在课间,我们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同一小组的孩子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地阐述着、争论着、比较着、评价着,这是孩子们在对“轮流日记”进行自发的集体评改。为了“胜利”,他们群策群力,或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这一过程不仅使
原先基础较差的孩子获得了“多帮一”的指导,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也使优秀的孩子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看着他们为自己的本子包上厚厚的、但不失精美的书皮纸,看着他们舍不得本子有一个褶子、有一条折痕,我深深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轮流日记”本的珍爱,这更是一种对自己成果、同伴成果、集体成果的珍爱啊!
五、相互学习进行新创作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同一个小组里肯定会有非常出色的孩子,他们的文章清新动人、设计精致巧妙,成为同组其他成员甚至全班同学的好榜样。就算是平时文学基础较差的孩子,也会有成功的一面,文章一般但插图美观,设计普通但字迹端正。这些点点“金子”都为其他孩子提供了学习的范例。更使孩子们受益匪浅的是,“轮流日记”呈现出丰富纷繁的写作题材、形式和方法。楼晓慧的诗歌笔调清丽,发人深思:如果给我一片蓝天/我可以做一朵自由自在的白云/如果给我一棵大树/我可以是一片“沙沙”唱歌的绿叶/如果„„/如果什么也没给我/我又将是„„赵思蕙写了鼻子因受不了空气污染而集体出走的故事,给我们敲响了环保的警钟;陈天炜则独辟蹊径,利用故事连载实实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一旦有这样的好点子闪现,孩子们就会争相模仿,于是在班里掀起了一次次的故事热潮、童话热潮、诗歌热潮„„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轮流日记”以其开放性、合作性、综合性吸引了孩子,激起了孩于们对写作的浓厚兴趣。当孩子不再惧怕作文,不再以“抄、编、凑”来应付老师,当他们喜欢用作文来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定然下笔有神,何愁佳作不成呢!
第三篇:班级日记
临沂
------仿二年级上册《北京》
临沂是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王羲之故居在临沂城的中央,白墙、灰瓦,又朴素,又大方。王羲之故居的南面是宽阔的人民广场。广场中间耸立着火红色的雕塑“山高水长”。
临沂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临沂还新修了滨河大道。滨河大道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临沂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站在高处一看,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
临沂真美啊!我们爱临沂,我们爱我们的家乡。
感怀
9月9日,途径母校(临沂师专),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遂入校门。迎面见水杉林,想吾毕业时,其细若锨把,略显纤弱,而今已粗过碗口,郁郁葱葱。前行至文科楼,十余载栉风沐雨,文科楼稍显陈旧,抬头见有衣服晾晒,或许部分已成为宿舍楼,心中不禁悲凉。
复西行,至文科楼西头,一楼合堂教室,此乃我和同学曾上课之地,门窗依旧,窗棂依旧,只是门窗上多有尘土,外面依然放着许多自行车,只是物是人非,我已是外人,不敢停留,不肯停留,速往西去,路南侧白杨,而今已成合抱之木,回想,我曾在此下拔草,如今已无草可拔,全被水泥砖覆盖。临出校门,见雕塑后面雪松,苍翠欲滴。我感情更深,此是我1995年春校内实践时,我与同学陈锋等所栽植。虽校名几易,然树木依然,我心依然。20载光阴倏忽而过,然此地是我经历之地,睹物思人,永远的临沂师专中文系,永远的93级3班,永不会忘!
随想
经过一个星期,家里已乱得不成样子了,尤其是地板上碎纸片、头发等,看着真别扭,拿起笤帚,不一会儿,就把这些垃圾扫成一堆,扫到簸箕里,团起来也就有鸡蛋那么大。想到就是这么点东西,就把地板弄得乱七八糟。反思我们的生活、工作中,让我们乱的东西,看起来很多,感觉几乎让人崩溃,其实动手整理起来,可能也就是那么一点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和谐”之我见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是如今各出现率最高的词组。尤其是“和谐”一词,更是频频被讲到和引用。但是,究竟什么是“和谐”,我并不清楚。上网查阅,林林总总竟达几十个网页,读来大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题搞了些“征文”和“大讨论”之类的活动。其主旨大都把“和谐”理解为“和睦相处”、“和气生财”、“团结一致”、“没有矛盾”以及社会平安稳定等等。
再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如:音调和谐,这张画的颜色很和谐。这就是说,和谐的含义应该是指配合(或搭配)得适当、匀称、协调而不别扭。譬如穿衣服,穿西服扎领带穿皮鞋是适当的,就是和谐;如果穿布鞋或者光脚穿拖鞋就不适当、不和谐。
依我看,这都太复杂了,从字面来看即可,“和”是“禾”加“口”,“禾”泛指粮食,“口”就像人张开的嘴巴,也可以理解为人口;再看“谐”字,左边是“言字旁”,指的是说话,右边是“皆”,意为都、全部。连起来理解,就是“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即解决了物质生活;允许人人表达诉求、表达愿望,精神愉快。”如是,个人幸福了,和谐了,国家社会也就和谐了。
吃苹果
晚饭过后,女儿说想吃苹果,我洗了一个递给她,她竟然嫌我不削皮,听着她的话,看着她拙笨的削苹果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吃苹果的一个故事。那是应该是七十年代末,经济条件很差,很少能吃到苹果,当时,父亲在供销社上班,难得回来一次,回来时,带来了几个苹果,母亲分给我们姐弟每人一个,我们如获至宝,舍不得吃,我拿在手里,满是兴奋,这是我三叔家的哥哥来我家玩,他就叫我和他一起出去玩,赶出家门,他就对我说,“我咬一口,就要一口,行不行?”看着他那眼巴巴的样子,我想就让他咬一口吧,我已递给他,他就迫不及待的张开他河马似的嘴,恶狠狠地一口咬下去,接着我看到苹果的核了,黑黑的,很刺眼,谁知他竟然,把嘴里的那块拿出来,又咬了一口,我那可怜的小苹果,已所剩无几了,当时我难受的哭了------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回想起来,苦涩中带着些甜蜜。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
研修有感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研修,今又研修。网上学习不得休。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学生,胜似学生,讨论跟帖如水流。
减负从书包开始
今天,拿起女儿的书包一掂,还真沉,打开书包,里面有常规的语数英、科学、思品、音、美课本,还有与之配套的各科基础训练,还有语数配套练习,另外还有《传统文化》《论语》《写字》《诵读与书写》等,只是与语文有关的簿本,就达七项之多,这还只是语文。看看这些簿本,都不是老师压给学生的,都是上面的各级主管部门压下来的。有了这些簿本,学校要检查,老师就要布置,孩子们就得去做,结果孩子、老师、家长身心俱疲。天天喊减负,我觉得首先应该从减少这些簿本开始,减负先从主管部门的思想开始吧。
爷爷
萨达姆
爷爷和萨达姆没有丝毫关系,也不能相提并论,爷爷终生为农,间或经商,一生勤俭。萨达姆是伊拉克的前总统,论地位名声,爷爷和他不可同日而语。可是造化弄人,他们却在一个时间离开人世,爷爷寿终正寝,在儿孙环绕中安详的离开了人世;萨达姆却是在躲在地窖里,后被美国大兵发现,敲开嘴巴,像看牲口一样,确认其身份,后被处以绞刑。不知不觉九年已经过去,昨天,我们聚在一起,在雨雪霏霏中,给爷爷上十年坟,来缅怀他老人家,他的儿孙们依然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再看与爷爷一同离开人世的萨达姆,如今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且整个伊拉克至今还是民不聊生。
我觉得还是爷爷好,还是做爷爷这样的平凡人好。
谁和谁好? 青蛙和荷叶好,青蛙呱呱唱 荷叶仰脸笑。
谁和谁好? 风筝和白云好,风筝往哪儿飞,白云往哪儿飘。
谁和谁好? 橡皮和铅笔好,铅笔写错字,橡皮来擦掉。
谁和谁好? 我和同学好,我们同成长,我们同欢笑。
让梦想飞
------新经典名师大讲坛体会
7月16日至20日,我随语文中心组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让梦想飞”第六届新经典名师大讲坛,五天来,聆听了许多大师的讲座,收获很大。在此,我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好课是怎样炼成的
本次大讲坛上,有我喜欢的王崧舟、薛发根,以前我听两位大师讲课,总觉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认为他们的课,来自于他们的天才,通过听他们的报告,我才知道,我们看到的他们的课,其实只是一种表象,是冰山的一角,他们背后付出的劳动,并不为我们所知,王崧舟执教的《长城》被业界称为经典,这次王老师从文章的章法、句法、标点、表达等十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文本,让我们了解了王崧舟看似举重若轻,实则非常细致的走进文本,解析文本,然后选择学生最需要的,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去解读文本,从而使他的课堂充满了诗意。薛法根老师则从大语文的观念,指导我们要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而教,无论是解读教材,还是组织教学,他都主张简约,他以《雾凇》为例,为我们讲述了了如何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进行课堂设计。简单地说所有的好课,都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去解读文本,设计教学。
(二)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在这个渴望成名的年代,许多人无所不用其极,做为我们教师如何才能快速成长为一位名符其实的名师呢?李振村老师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他从八个方面给我们讲了,要想成为名师,首先得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不热爱就无从去研究、去探索。作为一个老师,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李老师建议我们采用“倒推法”,即假如你想五年之后成为名师,第四年也就是倒数第二年,你应该有了讲课、课题已经结题并出了成果、省级论文发表了三篇,倒数第三年时,你应该你已发表了两篇论文,课题已结题,讲课已冲到了区里。倒数第四年也就是明年,你至少已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学校里讲课已经很出色,课题已经进行,为了明年这些事如期进行,那今年你至少在写论文,至少正在筹划课题,至少正在讲课,你的课在教研组中已经比较出色,这样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也便于操作。在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中,他还告诉我们要主动抓住每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包括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人和事),去展示自己,锻炼自己,让别人了解你,帮助你。另外对于课题,李老师建议把工作当成课题去对待,即把工作中的小困惑、小问题,当成课题去研究,去琢磨,肯定会有收获。
短短五天,倏忽而过,但它带给我们的收获却很多,思索却很深。愿我们思索、实践、前行,放飞语文教学的梦想。
一、活力课堂
无论是薛法跟、虞大明,还是王崧舟、贾志敏,这些大师的课,都充满了活力,这种活力体现在教师语言幽默,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氛围融洽,更体现在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的积极参与,广泛参与,我发现越是精彩的课,越是不让学生闲着的课,在这些老师的课上,老师讲得少,学生读的多,说得多,老师主要是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去读书、思考、表达,学生真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质朴课堂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那么语文的本是什么,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本次研讨会上,于永正老师、虞大明老师、薛法根老师、贾志敏老师纷纷用自己简单、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向我们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本”就是学生的语文成长,鉴定语文教学的唯一标准是学生会说话了吗,会写话了吗?语文教学的“道”就是: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练。贾志敏老师执教的《卖鱼的人》,既没有耀眼的课件,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生动的表演,有的只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纸教材,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模式,却演绎出这样两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74岁的贾老师,用他的教学实例,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孩子会的不教,孩子自己能学会的不教,老师讲了孩子也不明白的不教,这样语文教的简单,学的轻松。
三、多元课堂
有人说:语文是一块精美的璞玉,语文教师就是设计师、雕刻家,同一块材料,不同的老师会演绎出不同的内容。在这次研讨会上,王崧舟的“诗意语文”、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和陈琴老师的“素读”教学,戴建荣的古诗吟诵都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王崧舟老师执教了《望月》,他创设了如诗如画的意境,让学生在清幽旷远的意境中得文本之意,在景事交融的语境中得文本之言,在万川映月中得文本之法。他的课使学生不止对文本有了理解,更在宁静平和的状态下走进文章的意境,体会到这种清幽旷远之美,使学生提高的不止是文字,更是语感,获得的不止是文本之法,更是文本之神。韩兴娥用两个星期学完教材,然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本。陈琴老师用“素读”向我们展示了“不求理解,大量诵读”的语文和经典国学的新天地。张祖庆老师用两课时讲授了《祖父的院子》等四篇课文,一座园子,一组美文,“群读”让人耳目一新。语文学习删繁就简,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探寻出更多的教学形式。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通过听课,我发现专家们早已摆脱了语文教学“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所以,他们探索出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再说六个报告和一个论坛给我的启发
本次学习,一共聆听了6位专家的报告。下面就这方面谈一谈个人体会:
一、开展阅读指导
思路是: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读书,在读好教材之后,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贾志敏要求读书时把握三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孩子读书就像说话,不要装腔作势,拖腔拿调。王崧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朗读。让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解读中体会新鲜感受,从而发现新的见解。韩兴娥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课内海量阅读进行测评反馈,如星级评价管理制度和标准、口头填空等方式。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二、关注学生课堂成长。
贾志敏和薛法根同时提出语文课堂最重要一点要体现学生成长过程。贾志敏指出鉴定语文学的如何,唯一标准就是学生会说话了吗,会写话了吗,学生成长了吗,对语文感兴趣了吗?专家强调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教学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交付完成教学任务,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教育的另一个名字叫“影响”,教师是点亮学生心灯的人,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素养,还要具有幸福感。教师不幸福,不快乐,则很难教育出有幸福感的学生,郭文斌、陶继新的报告,告诉我们,人的焦虑都是因为考虑自己的得失,患得患失,也就难受了,不快乐了。要想让自己快乐、幸福,应该爱人、爱传统,具体地说,就是,心中有他人,多做善事,多行公益,多想他人,少想自己,再就是通过阅读感受经典,践行经典,从而创造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一旦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人生活在其中,自然感到幸福。
以上是我的汇报,千江有水千江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收获,在我的理解中会有不当之处,敬请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化
如何营造一个团结 活泼 向上的班集体;如何让班集体具有凝聚力,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影响 互相教育;如何把自己从忙碌中解脱出来,成为我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在工作中,我发现建立班级日记规章制度,对班级管理帮助很大。班级日记中记录的谁的家庭作业没有及时完成,哪个组长一直督促完成;谁的课桌坏了,某某同学精心修好了;谁今天在课堂上受到了老师的表扬等等,每天几乎都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让人时时处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比如,哪些同学在课间追逐打闹;谁上课做小动作影响别人听课:谁值日工作不到位,作业不及时等等这些班级小事班干部是如何处理的,我看了一目了然,有时有学生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做自我评价,同学们也会对某些值日生提出要求和意见。班级日记中,也有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班级日记制度实施后,我受益匪浅。既为主题班会积累了素材,又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依据,更为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解决班上存在的问题,搞好班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现在班级日记已成为我班级工作的得力住手。
一 班级日记——班级信息的窗口
对于班主任来说,如果你想带出一个良好班集体,就必须全面地掌握班级的各种信息。你不可能全天与班级、学生实现零距离,但班级日记可以帮你发现班级里各种关于人和事的信息,有欣喜的、有沮丧的,甚至是愤怒的。开心的人和事让我体验了心境的愉悦,不开心的问题就迫使我急不可待寻找办法去解决它,摆平它。例如,今天满勤、纪律很好、天冷了同学们要多穿衣服、期中考复习的氛围很浓,××科师生互动很好、配合默契等信息都令人倍感欣慰。当然不开心的事也挺多,比如××班干部带头在教室的电脑里玩游戏、几个同学没上体育课、××同学自习课老讲笑话干扰别人等等„„一般情况下,班级里违反纪律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经常受老师的批评。有的科任老师不告诉班主任,对违纪者随便批评几句就算了,以致学生把被老师批评看作“小菜一碟”,仍然我行我素。许多学生虽也对违纪者不满,但碍于情面也不讲什么,可有责任感的人还是会将其表现或违纪现象记录在《班级日记》里。班主任通过阅读《班级日记》,可以了解班上违反纪律的情况以及违纪程度,可以了解部分有正义感学生的心声。之后再找违反纪律的学生谈话,一是他们赖不了账,二是有针对性,容易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无小事,点滴即教育。针对班级这些情况,我会在班级日记中作出点评,并且利用课间课后时间与这类同学进行谈心疏导,及时地处理和杜绝诸如此类的事情。
二 班级日记——学生成长的摇篮
1.用好班级日记,督促学生自律自省
《班级日记》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者、学生道德长跑的里程碑。班级日记所反映的问题,针对性强,准确性强学生也听得进去,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常在班上朗读《班级日记》,可使学生重温自己的立志和奋斗历程,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重视与自己有关系的事,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对他们的明天不仅是珍贵的回忆,更能鼓起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起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作用。在班上朗读《班级日记》,许多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倾听。受到表扬时,他们表面还有些不好意思,可心里却乐滋滋的;受到批评时,他们面露羞色,忐忑不安。
多年以来,我发现学生最爱听的是班级日记,最怕听的也是班级日记,在班级日记的朗诵声中,不少学生克服了身上的缺点,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自我教育中提高了自我修养。2.使用班级日记,培养了学生的才能
对于值日学生来说,使用班级日记让他们多了一个锻炼机会,他们开始站在更高的层面、着眼有利于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客观地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懂得去发现、判断、分析问题,进而大胆地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当他们的建议被采纳,我就在班级里表扬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就感,体验创造“价值”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时他们也会做错事,也要接受批评,甚至是在全班面前接受批评,但他们知道班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自己树立威信,才能更好地带动同学们做好班级工作,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刚开始,值日干部不太敢管,我就当着学生的面给他们撑腰壮胆,讲明理直气壮地监督管理都是为了班级,并无私心。个别值日干部口才不好,我就要求他们除了记录,隔天向我口头汇报值日情况。至于书写不好看、错句别字等小问题都能及时得到提醒。这样,值日干部的胆量、表达、书写等基本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值日日记本是最好的作文本),并初步培养了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
三 班级日记——家校联系的桥梁
作为家长,把学生送进学校后,最大的愿望是学生能在老师的教导下取得学习、道德上的进步。因而他们经常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而这其中大部分要通过班主任这个“中介”来完成。多数情况下,班主任也是凭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印象来回答家长。很多时候班主任对家长传递的信息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学生在校真实情况的完全反映。班上有了班级日记后,班主任可以通过它并结合自己平时对某一学生的了解比较真实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使得家长和班主任在学生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一次,一位平时比较袒护孩子的家长向我询问学生在校情况,我将该生平时留给我的大致印象介绍后,拿出《班级日记》给他看。当他从头到尾看完后,对我说:“想不到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这样的表现!老师,你看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该怎样做呢?”于是,我们对转变学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沟通和交流,避免了不愉快的发生。
四 班级日记——师生交流的平台
小小班级日记,记载着我与学生的交往。有位老师翻阅了我的班级日记,看到我利用狭小的评语栏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他由衷地说:这就是教育!我起先不以为然,后来想想也是啊,如果班主任只是到班级走走看看说说,不低下头不弯下腰与学生说说话拍拍肩握握手,那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离不开对话与沟通,班级日记,记录着班级的成长史,更联接着我与学生的心灵。
五 班级日记——写作提升的途径
班级日记取材于班级的当天发生的事情,所以学生觉得有话可写,不必为无素材而烦恼,班级日记是由班级成员以接力传递的形式写作的,我发现,学生拿到班级日记后,他们都会细心的拜读前面同学所写的,这是一次学习别人作文的机会,所以,开学前一周的班级日记我都会安排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写作,这为后面同学作出了一个示范。每天的班级日记,我都会认真阅读,争取做到面批,对于班级日记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书写错句别字等小问题)都能及时得到提醒。为了使班级日记所反映的内容详实生动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技巧,我在班上建立了奖励制度,即“真实反映班级生活而又文辞优美的文章,除在班上朗读外,还评出优秀班级日记实行奖励加分;优秀的文章,将推荐学校文学社”。奖励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学生们写作班级日记的积极性。随着《我们班的好后勤》、《我们班的团员们》等优秀文章的评出,激发了学生们热爱班级关心班级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们写作《班级日记》的兴趣。一位科任老师感叹道:“学生能够坚持写三年班级日记,写作水平一定会比其他班高一个档次。”
六 班级日记的实施与管理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想,班主任管理班级是心的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管,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必须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而构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日记形式,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在班里实行“值周组制”和“值日班长制”相结合的做法,班级日记由“班级亮点”“火眼金睛”“我手写我心”“锦囊妙计”“学生点评”“班主任心愿”六个栏目组成,“班级亮点”“火眼金睛”要把当天学生的好人好事或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的记载下来,“我手写我心”是值日生把值日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可以针对班级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把自己发现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锦囊妙计”是学生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点评”是值周组对值日生班级管理的一个评价。“班主任心愿”是班主任根据学生记载的情况与学生和班级一次心与心的沟通。第二天,我利用晨会课时间分别进行宣读,我带领全体学生对所记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辨别是非,然后利用班会以“一周一统计,一月一表彰”的形式进行总结并予以奖励,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班级日记让我真实地了解了学生的言行,听到了学生的心声,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激情,真正实现了班级管理的自主化。
我还认为,班级日记作用的发挥重在使用,贵在坚持。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要到位,学业方面,学好学差关键靠学生,由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决定,班级日记用不用关键靠班主任,由班主任的思想意识决定。因为思想重视了,不因琐碎而放弃,才会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地去利用它,把育人理念融化在日常教育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会教育、组织学生来共同爱护它使用它,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式,超越常规,取得新成效。
第五篇: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
口吴培林
“花儿虽艳
总有凋谢的一天
燕语声声
总有南飞的一夫
同学们,请在这里纪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
这是某一期《青少年日记》扉页上的一首小诗,我写在了《班级日记》的扉页上。二十多年来,我坚持让每一届的学生写班级日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我要求每天值日的同学记下一天的经历。从早晨打扫卫生开始,到晚上把教室门上的钥匙交给下一个值日组。当天的天气怎样,全班同学上了什么课做了什么事,班里面有什么好事新鲜事,都可以记人日记。可以有重点的记,有侧重的记,写的有文采好,没有文采也可以。即使是记流水账也行,只要求态度认真,书写工整。值日的同学可以写自己的值日情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因为值日日记是由每天的值日生来写,一天一组的往后传,并且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可以随时翻阅。这样,这本日记在无形中起到了督促大家的作用。每天班级中的卫生、纪律、学习情况都可以在这星得到反映,于无形中督促大家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无形中促进了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另外,《班级日记》还给今后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我告诉同学们,我们的班级日记能总结经验教训,能提高写作能力,更能为我们十年二十年后的相会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我鼓励学生放开写,大胆写。学生记下了当值日生的辛苦,学习中的困难,也记下了他们学生时期的幼稚、可爱和淘气。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有的学生成了大学生,有的走向了社会,有的大学毕业和我一样登上了讲台。可每当他们回到我身边最感兴趣的的一件事就是看他们当年写的“班级日记”。
光阴似箭,时光易逝,流逝的岁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班级日记》留下了孩子们美丽的倩影和成长的足迹。
山西省吉县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