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09:3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总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而占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和北关镇北村小学距离民权县城25公里,六至九年级学生数306人。几年来,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73%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他们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且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中,以隔代监护者居多。他们的监护人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总分还存在着溺爱的现象。留守儿童也觉得他们的老化,极少与隔代长辈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所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都难以及时察觉。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少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总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北村小学是非寄宿制农村小学,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对这两个学校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

1、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北村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念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了解针对的这两个学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

为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的一般规律。

五、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程传富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主课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

程传富(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政教主任,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课题组成员:

冯先霞(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贾 敏(主要负责留守儿童资料的收集)

宋 铭、张爱萍(主要负责收集七--九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郑红霞(主要负责收集六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构建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5年8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七、研究的成果预期:

八、预期主要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负责人:程传富

2、《留守儿童档案》 负责人:宋 铭

3、《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卡》 负责人:冯先霞

4、《留守儿童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调查报告》 负责人:郑红霞

5、《阶段研究报告》 负责人:张爱萍

6、《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 负责人:程传富

7、《案例分析集》 负责人:贾 敏

8、《论文集》 负责人:冯先霞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北关镇第三初级中学 程传富

2014年12月5日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总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角色的要求,而占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亚东第一小学地处偏远农村,全校学生数1086人。几年来,留守儿童数量呈上升趋势。2009年14岁以下留守儿童108名,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94%。父母双方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他们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而忽视了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且在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中,以隔代监护者居多。他们的监护人大多年龄在60岁以上,大总分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总分还存在着溺爱的现象。留守儿童也觉得他们的老化,极少与隔代长辈之间进行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所以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祖辈们都难以及时察觉。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少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总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别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20%。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接纳的留守儿童比例较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显感觉到问题较多。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掌握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我们计划对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出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问题,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了解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留守儿童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

1、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研究

2、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分析

3、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个案研究

5、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念依据。

2、问卷调查法

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教育实验法

为我校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5、案例研究法

选择恰当的学生样本,通过跟踪调查、教育引导,摸索留守儿童的一般规律。

五、研究的组织实施

1、研究的组织

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有关理论的组织学习,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研究方法引导,督促指导以及课题有关开展工作。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在主果题负责人的具体指导下收集有关资料,开展有关实验研究并共同进行总结,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

辛传允(亚东第一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面负责课题的各项工作)课题组成员:

李晓伟(负责资料的分析整理工作)

李文霞、苗新永(主要负责周边学校留守儿童资料的收集)

杨忠华(负责一、二年级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杨东梅(负责三、四年级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安学军(负责五、六年级资料的收集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

马国柱、朱国清(主要负责收集一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任成峰、栾春玲(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二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张卫强、刘英娟(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三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程广宇、丁长江(主要负责收集本校四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孙秀娟、讷久红(主要负责收集本校五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郭友才、穆伟东(主要负责收集六年级留守儿童资料,开展个案研究)

2、研究实施阶段

(1)第一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1月为课题申报和理论建构阶段 主要目标:召开课题组活动预备会议,开题论证会议,进行职责分工和研究预设,在课题立项之后寻求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2)第二阶段:2010年2月——2012年6月为全面铺开阶段

主要目标:各种资料的收集、各项研究实验、案例的开展,摸索积累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3)第三阶段:2012年7月——2012年12月为验收结题阶段

主要目标:摸清我校留守儿童现状,总结出留守儿童教育的模式或有效方法,反思、完善实验研究,完成课题的结题。

七、研究的成果预期:

1、亚东第一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第一手调查研究资料一套。

2、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空难论文、案例研究成果。

3、给学校的有关教育教学建议。

4、给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

5、我校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明显好转。

亚东第一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组二OO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初探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初探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本文就留守儿童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不良心理自信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农村也推行机械一体化。于是,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的拥向城市,为国家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可是,在农民背井离乡,使自己生活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不断繁华的情况下,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现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我认为留守儿童有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人际关系敏感

人际关系敏感是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最为突出的不良心理之一。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精神上得不到满足,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发展,致使留守儿童往往在情绪上变得焦虑、悲痛、厌恶、怨恨、忧郁;在性格上变得孤僻自卑,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心理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总结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生,在人生成长、学习的路上跨出了充满希望的一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为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矗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就我校开展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的受挫能力越来越小,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小学阶段是一切的基础,如果在小学阶段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兴趣,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以及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必将为他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矗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父母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什么?为深刻地了解这些,我们辅导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农村小学生心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心理适应问题,其中学习方面最突出,其次分别为生活方面、交往方面、认识自我方面。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辅导中,我认为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动机和兴趣是学习中的动力因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到学习是十分有趣的(2)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联系实际,对照自我,从而自觉地学习,消除学习上的不适应情况。(3)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很广泛,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学生的日常小事抓起,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有一个积极、健康、阳光、向上、自信的心理素质。具体的内容如下:

(1)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懂得什么是悦纳自己。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知道正确评价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兴趣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矗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一个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没有好的习惯就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分析自身已具备的好习惯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改掉不良习惯。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立足于学生未来的成长,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发展。而在众多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中,心理辅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教育课程。

车力教学点

屈佳慧

2018年9月

第五篇: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论文

让他们也得到关爱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入城市打工,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农民工问题。随着农民工的增加,越来越多小孩被留在了农村,变成了留守儿童。然而因为没有大人的管教和保护,留守儿童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包括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

尤其是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发展。进一步关心留守儿童,改变他们的现状,解决他们的问题是在政府及社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留守儿童共面临以下几种问题:

1.情绪消极。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沮丧、孤独、焦虑等不稳定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黄爱玲在《“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一文中,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情绪不平衡的占42.4%,其中焦虑的26.3%,抑郁的24.2%。四川省心理学家游德良对井研县门坎小学近400 名留守儿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107人有抑郁症状,88人属易怒性格[1]。李宝峰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等的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而抑郁、敌对已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

2.认知水平较差。儿童对于公众的道德价值观念和主流的行为模式地学习,最早来自父母。学到的价值观念将内化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最终转化为行为准则。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十分敏感,同时缺少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没有积极引导,导致认知水平较差,甚至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具体表现在自我认知和价值观上,对应的如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烈和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有资料显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认知上偏差程度高于单亲外出打工的,而父母皆在身边的儿童在认知上比前两种情况要好。

3.内心失衡。黄爱玲在《“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一文中,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心理不平衡的占 28.3%。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亲情,得不到同龄儿童应有的温暖,在心理上有失衡的倾向。有的自闭,不愿与人交往;有的虚荣攀比,父母会用金钱补偿留守儿童在情感上的缺失,在有充足经济来源的前提下,留守儿童用物质来掩盖自己的自卑,在攀比中,获得较多的自信心;有的逆反或者仇世。留守儿童的自卑和错误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把得不到的亲情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和金钱,对社会充满敌意,做出一些逆反的行为。

4.人际交往障碍。留守儿童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生理心理以及人际交往方面遇到困扰和疑惑,然而父母常年在外,使得他们得不到帮助和引导,内心的烦恼得不到解决,进而导致他们缺乏基本交流的能力,以及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大多活在自我保护和摸索碰撞的世界里。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相比较与家庭完整的儿童,在心理上有落差,觉得家境不如别人,父母不如别人,没有其他孩子讨人喜欢,进而沉默寡言,封闭自己,在人际关系上不和谐。

以上的各种心理问题,归根结底,根源在于亲情的缺乏。心理学认为,儿童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无可替代的依恋,人们出生以后最早接触的是父母,在长期的生活和感情交流中,父母给了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这个过程中,子女对父母慢慢由“依”到“恋”,形成了所谓的亲情。这种亲子关系使得儿童获得心理上最坚强的支持力量,内心充实安全,使得他们面对外界的时候,有基本的安全感。然而姚芸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中调查显示,家长出外后半月或一个月才能与孩子交流一次的占到 60%,甚至一年节日见一次的也占到10%。有关数据显示,“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 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究其问题,问什么会形成这么严重的问题呢? 家庭、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微观层面的原因,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良好思想品德形成宏观层面的原因。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笔者对自己家乡的“留守儿童”进行的调查,年龄多处在12—14岁之间。在这个阶段,正是儿童成长过程的第二关键期,亲子关系的正常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基础,良好的依恋关系能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要,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在笔者的调查结果中显示,16.2%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0.8%平均每月联系一次,29.7%表示不定时的联系,43.3%的很少联系。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调查结果表明,82%“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而5.4%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还有5.4%的是由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有些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4社会因素

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还有,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留守儿童问题非常严重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1.家庭方面。第一,父母应当尽量避免一起外出。如双方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安排在所工作城市,一起生活。如果留守儿童由他人或者一方监护,父母要经常给儿童写信,打电话,加强和留守儿童的情感沟通,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保障上。除了衣食住行外,更需要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以及思想情况,留意其心理变化,给予正确积极的疏导,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安全感。留守儿童父母应该摆正工作和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同时社会也要体谅农民工的艰辛,给予他们更多的便利,减少他们工作压力,使他们有更多精力关爱孩子。第二,家长应该主动加强和学校的联系。如工作有变动,联系方式有变动,应及时通知学校方面。随时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情况,以便掌握心理变化,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疏导。第三,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多和孩子团聚。对于寒暑假,最好把子女接到身边,给他们机会体会家庭温暖、父母关爱以及工作的艰辛。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等场所加强亲子关系。这些场所也需要针对他们减少相应的收费。第四,加强监护人的监护责任感。监护人也要随时向留守儿童父母以及学校反馈他们的情况,在监护过程中倾注更多的亲情和关怀,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一点,父母在选择监护人时要做好沟通,监护过程中要加强和监护人的联系。

2.学校方面。第一,“教育部门应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入学就读的问题。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女能在城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免除不合理收费,使农民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使农民工子女有平等机会进入公办学校接受教育,这个需要政府在户籍制度方面针对这些特殊人群,稍作调整。对于那些随父母进城的孩子,教育部门也可以加大教育投入,成立专门的民工子女学校,这样家庭既不用担负民办学校的高额费用,孩子们又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相近的学习成绩,能避免心理上的落差和环境的不适应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教师配备以及课外辅导、校车接送等方面更有针对性。第二,在农村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机构增加教育投入,添加教育人员以及教育设施配置;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为留守儿童配备一定数量的监护老师和心理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以及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第三,建立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学校应调查留守儿童和民工子女的具体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父母工作所在地、家长联系电话、监护人情况、监护人联系电话,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思想表现等随时通报给其父母以及监护人。第四,开设心理辅导课和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安排班主任学习心理知识,以便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帮助解决。

3.社会方面。第一,留守儿童和父母交流见面,社会可以为之提供更多的便利。比如农村当地政府可以组织集体探亲,城市可以为农民工及其子女提供一些免费的亲子活动日。第二,社会加大宣传和舆论监督,呼吁全社会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成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小组,通过有组织有规模的方式,来传递爱心。

社会有大爱,面临着留守儿童的问题,社会各界人民应该联合起来共同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让家庭社会政府共同承担起这个责任。为孩子们能创造一片美好的蓝天。

下载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爱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其它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总结

    关爱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总结 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向我们预示着:21世纪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因此,关注21世纪的主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调研报告 XX县XX乡XX小学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劳务产业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者离开家乡,进城务工,推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珠晖区第一中学曾星秦芳摘要: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向城市打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重......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

    4、“留守儿童心理关爱”培训小结

    “留守儿童心理关爱”培训小结娄庄中心学校寄宿部付西良2011年的11月,我幸参加了“国培计划”——安徽省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关爱”教师培训,通过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

    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的主渠道。因此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教师和学校设备,努力使学校教育与社会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民工进城务工潮越演愈烈,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据2008年全国妇联2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