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 原创论文

时间:2019-05-14 09:1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族社会学 原创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族社会学 原创论文》。

第一篇:民族社会学 原创论文

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安徽大学]民族社会学

期末论文

高原民族,雪域文化

——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学生姓名: xxx 学

号:

业:

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高原民族,雪域文化

——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摘要】:

近代以来,“西藏热”一次又一次地升温。近几年来,西藏也由于其文化及其他种种原因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博大精深而又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是藏民族在雪域高原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也是藏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1]。藏族人民以其聪慧睿智创造了这一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文化,而藏族文化也以其神秘自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增光添辉。影片《红河谷》便是以藏族文化为契基,反映民族特色、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的一部影视作品。通过对影片《红河谷》的剖析,藏族文化那独具特色的魅力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就以影片《红河谷》为切入点,通过对影视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文景观与信仰风俗加以进一步的研究思索来探说一个较为完整的藏域文化。

【关键字】:红河谷;藏族文化;藏族地区;民族精神; 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目录

前言................................................................4

一、影片《红河谷》................................................4

(一)、《红河谷》影视回顾........................................4

(二)、《红河谷》中蕴含的藏族文化与精神内涵......................5

二、藏民族简介......................................................6

(一)、西藏地理概况.............................................6

(二)、藏族起源及其发展小史.....................................6

三、藏文化..........................................................7

(一)、藏文化总述...............................................7

(三)、藏族的信仰..............................................14

四、藏族文化与文明冲击............................................15

五、藏族文化与民族精神............................................16

六、藏文化在今天..................................................16

七、文章综述.......................................................17

八、参考文献......................................................17 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前言

西藏地区在我国西南边陲,它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也处在众多冰雪覆盖的山峰的环绕之中。藏族是一个乐观、无忧无虑的民族,他们依傍着雅鲁藏布江和丰硕肥美的高原绿洲,创造出神奇瑰丽的藏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不仅包含了日常的生产生活,也将藏域地区独特而神秘的思想信仰、文学艺术囊括在内。坚毅不屈的藏族人民是一个敢于向生存极限挑战的民族,在藏域文化这一拥有深厚底蕴的文化渲染之下,青藏高原——这个世界屋脊也更加雄伟挺拔壮丽。

由于藏区位置特殊,在藏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各朝各代几乎都对藏区采取过一些较为特殊的管理和交流措施。建国之后,西藏也实现了和平解放。藏族历史中,也曾遭受到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2]。影片《红河谷》就是取材于1904年在西藏发生的真实历史事件,它以西藏人民顽强不屈的抗英斗争为背景,不仅表现出藏民族人民的英勇斗志,也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奋争。

当然,藏域文明也收到过工业文明的冲击。藏域先民们以自身的努力保存了藏域文明的完整。本文将通过影片《红河谷》,反映出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精神状态。结合以藏文化在今天社会的发展和影响,展示一个美丽神奇的藏族地区。

一、影片《红河谷》

(一)、《红河谷》影视回顾

影片《红河谷》,着重塑造藏域地区神奇美丽的一面。

辽阔的西藏大草原上,一个藏族老阿妈背着一裹在破氆氇中的孩子,手中不停地摇着玛尼轮,艰难地走着,雄鹰在高空自由飞翔,人们安详地生活着。格桑救下了被乡民准备供奉给雨神然后掉进水中的女子雪儿达娃,两个人在一个藏族部落,开始了他们的生活。在这里,还有美丽任性又高傲淳朴的藏族公主。后来,英国探险队在雪山遇险,琼斯和罗克曼也被格桑救下,琼斯留在西藏修养。在这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段时间的相处中,他们跨越了民族和肤色,培养除了深厚的感情。不久,伤养好后,英国人也离开了。再一次的重逢很快,但却是以战争这种残酷的方式。

为了各自的信仰和立场,曾经的朋友站在了对立的两边。战争和硝烟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祥和,鲜血和屠杀染红了这片洁白美丽的雪山土地。一切,只有巍巍的雪山默默的见证着。

(二)、《红河谷》中蕴含的藏族文化与精神内涵

走进《红河谷》,我们不仅会看到一坐坐雪山、一道道山川。在这里,更让人倍感沸腾的是藏汉人民联合反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豪言壮举。这里,呈现于观众眼前的是沉睡的雪山、无垠的草原以及纯净而令人神往的海子湖„„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是藏族人民淳朴的热情和独具特色的雪域风光。洁白的哈达,美味的酥油茶,粗犷的笑声,虔诚的朝圣者,神秘的宗教,原始而精准的乌朵,美丽的传说,嘹亮的歌谣,自然的爱情,还有那雪域高原独有的美丽服饰及藏族人民内心的宁静和自然。

在这里,雪域独一无二的景观与藏族人民独一无二的民族性格、风情融合在一起。格桑的粗犷豪迈,丹珠的率真奔放,雪儿的外柔内刚,老阿妈的敦厚善良,小嘎嘎的天真无邪,这些都反射着一种人类真诚、友爱、无私、守信的人性光辉[3]。通过这些藏民身上真挚的情感,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一种脱俗的人性之美。

同时,影片也为我们展示了在世界工业文明的大潮中,藏文化在面对工业文明(或者说西方文明)的冲击中所展现出来的睿智和刚毅。一方面,藏民敢于接受西方的某些文明,如在影片中打火机的传入。但在另一方面,在面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文明吞并危机时,所有藏族人民团结一起,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影片同时也以这一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以及一种大中华民族精神与各少数民族精神的完美融合。

接下来,本文就通过藏族人民的生活方面来对上诉做出阐释。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二、藏民族简介

(一)、西藏地理概况

西藏自治区简称藏,这里是藏民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多在高原西南部)上,面积122.8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4]。就是在这高寒特殊的地理区域内,形成了藏民族这个独特的民族。青藏高原虽绝对高度大,但相对高度小。所谓“远看是山,近看成川”。这里海拔越高,面积越广,充分反映了以高为特色的高原形态。此外,西藏地区有许多著名的高山、河流、峡谷。喜马拉雅山系、横断山脉、雅鲁藏布江等等。藏民族就生存在这一奇特的地理环境之中,经过世代的适应、生存,逐渐衍生出一种神秘奇趣、多姿多彩的藏民族文化。

(二)、藏族起源及其发展小史

有关藏民族的的起源的说法有多种。典型的有“羌源说”、“南来说”及“猕猴变人说”等等。

“羌源说”,这一观点主要依据古代汉文史料《新唐书》的记载,认为吐蕃是西迁的羌人的后代。“南来说”则认为藏族来源于印度的释迦王系。“猕猴变人说”(或称“土著说”)是普遍流行在西藏民间,并为不少藏族史学家记入史册的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说法。这一说法认为藏族来源于猕猴与岩魔女婚后所生的后代。这些说法虽众口不一,但都证明了藏民族历史的悠久。

藏族的先民自远古时就居住于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6世纪山南雅隆部落首领,成为当地诸部的领袖,号称“赞普”(王),建成自称为“博”的奴隶制王朝。7世纪初,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西藏地区,定都逻娑(今拉萨),在汉文史籍中称为“吐蕃”。吐蕃建政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进入9世纪后半期,吐蕃王室分裂,藏族地区出现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到了元朝,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政府把藏族地区的分裂局面统一在中央王朝的统治之下,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藏族地区事物。这是中央在西藏设官建制的开始。明朝承袭元朝管理制度。清朝统一中国后,在中央设置理藩院,并任命驻藏大臣,会同地方办理西藏事物。公元641年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被唐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公元71O年,犀德祖赞又与唐朝的金城公主联姻,由于与东部中原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西藏社会逐步有了很大发展。元朝把藏族地区置于中央王朝统一治理之下,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明朝也设置了行都指挥使司等地方行政机构。清朝,在中央设置理藩院,管理西藏、蒙古等地事务。对西藏地区正式册封**喇嘛(1653年)和**额尔德尼(1713年),设立西藏地方政府“噶厦”(1751年),并任命驻藏大臣(1728年)。历届民国政府也在中央设立了管理蒙藏事务的专门机构。1934年,国民党政府在拉萨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是中央派驻地方的专门机构。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建立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处,1965年正式建立西藏自治区。

三、藏文化

(一)、藏文化总述

藏文化的产生依托于这个坚韧朴实的藏民族。而藏族,这个雪域民族,在雪山女神的哺育和滋养下,在一代代藏民的生活和努力中就造就了那别具异域风味的雪山文化。在影片《红河谷》中,这些都能得到美丽的展示。看到了美丽的藏族公主丹珠,你会惊叹于藏族奇异的藏族传统服饰和藏族女子的爽朗率真和她们天籁般动听的歌声;见到豪迈的格桑,你会感慨于藏文化里那些奇特的藏族技艺——精准的乌朵、漂亮的赛马技艺等等。此外,瑰丽的雪域风光、淳朴的民风、自然的生活方式、美味的藏族食物、藏医藏药还有虔诚的藏族宗教信徒在这里都被一一展现出来。文章下述就从藏文化的几个方面解析,共同去领略这一特色的民族文化。

(二)、多姿多彩的藏文化[5] 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1、藏族的民俗文化

藏族的民俗文化范围很广。诸如藏族的婚俗风情、独具特色的葬礼仪式、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高原民族另类的饮食及民族的礼仪禁忌等等都被包含在内。

①、婚俗文化

就婚俗文化来说,藏族各地普遍遵守的一条基本婚姻原则是——血缘外婚。这一点非常科学,血亲结婚的可能性便可因此排除。此外,藏族传统的婚姻规则可概括为等级婚姻和血缘婚姻。影片《红河谷》中,当丹珠爱上格桑时,头人(丹珠的父亲)告诉丹珠:“头人的女儿永远是头人的女儿,差巴的儿子永远是差巴的儿子。”就很好的佐证了这一原则。

藏族各地的婚俗在形式上虽有差异,但都很注重婚庆中的文化内涵。“求婚、订婚、戴头、送亲、迎亲、婚礼”这一系列的程序是藏族人民婚礼必不可少的流程,藏人通过它来寄托对新人美好的祝福。

②、葬礼仪式

藏人尊重生者,更敬畏死者。藏族的丧葬方式繁多并且独具特色。一般来说,分为天葬(又称鸟葬或空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藏。当然,这些不同的葬法以死者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而定。

天葬是藏族一种古老的丧葬风俗,也是古时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法。当人去世后,将遗体用白布或白氆氇包裹上,安置在屋内用土坯垒起的平台上,然后请喇嘛从早到晚念经,以超度死者的灵魂,祈祷灵魂早日升天。天葬习俗的形成,同古代藏族的原始宗教及佛教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在藏族人民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水葬就是指将尸体喂鱼。这种水葬习俗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等江河附近。这里的人们认为水葬和天葬的效果是一样的,均可以得到超度。

而当**、达官贵人死后,多实行火葬。这种出葬仪式也比较隆重。普通人也有火葬者,但仪式较为简单。

塔葬又叫灵塔葬。这是过去藏族地区最高贵的一种葬仪。只有高僧大德等极少数人才可塔葬。另外,藏族很大一部分地区习惯于土葬,尤其是进入近代以来,土葬习惯更为普遍。

③、藏族服饰

就着装来说,为适应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藏人对服装的要求趋于厚重保温。因此,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即为“肥腰、长袖、大襟。”此外,藏族服饰追求一种比较宁静的风格,同时又强调华美、富丽。腰带,长靴是藏族服饰的搭配穿戴。再装饰以镶有珠宝的腰佩和腰刀,一身充满高原雪域特色的藏袍就这样展现在眼前。

同女式服装相比,藏族的男士服装显得较为宽大、粗犷。在着装时,男式的下裙边要比女性提得高一点。一般来说。藏族男子头戴皮帽,腰束彩带,足蹬藏靴,身佩藏刀。而藏族女子,则从头到腰挂着五光十色的琥珀、珊瑚等名贵珠宝和金银饰物。

此外,藏族的贵族与平民在着装方式上也有差异。贵族男子的长袍为紧身袍,裙边坠至脚背;一般男子的长袍上身较为宽松,裙边上提至膝,以便于腿脚活动,劳动或者大幅度运动时,将两袖脱下结于腰上。影片中,头人(藏族男性贵族)与格桑(藏族平民男子)的衣饰展示及对比就是对上述文字的阐释。贵族藏袍与民间藏袍在结构上没有的区别,但在质地和花纹上,二者就很不一样了。如蟒缎袍之类的贵族藏袍做工精美。即使是藏族贵族也是在重大节日及举行礼仪时才穿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着这种服饰。

④、高原饮食

另一样让人赞不绝口的要数藏族美食了。藏族的饮食是美味而健康。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空气稀薄、风速大、日照充足。特殊的地理位置,严酷的气候条件,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藏族人独特的膳食习惯。藏区饮食主要为糍粑、酥油、牛羊肉、奶制品、奶茶、青稞酒等。

青稞是制作糍粑的主要原料,它不仅营养丰富,食用价值也很高。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为主。牧区群众的牛羊肉食用量也较大。在牧区,牧民的帐篷或屋内往往挂着风干的牛羊肉,这是高原地区所特有的风味美食。

酥油也是藏族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它是从牛奶中提制的奶油制品,与粗制的黄油十分相似。藏族群众对酥油的使用方法也很多,平常最常见的要数喝酥油茶了。在藏区用酥油茶代客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无论走进牧民的帐篷,还是农民的泥土小屋,或者到好友家拜访,主人总是打好芳香热乎的酥油茶请客人品尝。“把盛装穿在身上,把佳肴留给尊贵的客人”就是藏族人民饮食观的最好写照。牧区人民还喜欢用酥油炸制食品,用酥油炸制成的各种点心,色泽鲜艳,鲜脆可口。此外,牛奶也是藏族群众生活中美味而不可缺少的食品。

⑤、礼仪禁忌

藏族还是一个十分注重礼仪的民族,礼仪在藏民族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藏族礼仪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宗教礼仪和民间礼仪两类。

宗教礼仪是以藏传佛教理论为依据形成的各种礼仪。与民间礼仪相比,宗教礼仪显得更加严密、规范,也复杂得多。其中,佛坛礼佛是寺院最主要、最经常的佛教礼仪。此外,宗教礼仪还有祭祀、灌顶、密宗祭坛礼仪等。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藏族的民间礼仪与藏传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比宗教礼仪要简单的多,也相对自由一些。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而崇高的一种礼节。所以,当罗克曼率领英国军队入侵藏时,不知情的热情但真诚的藏族人民(格桑)还是手捧洁白的哈达,但没想到迎来的却是硝烟和战争。

此外,磕头也是藏族常见的礼节。一般是朝觐佛像、佛塔、**是磕头,也有对长者磕头的礼仪。敬酒和喝茶也是藏族人民的礼节之一。逢年过节到藏族家里做客,主人便应敬酒。请喝青稞藏酒是农区的一项习俗。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必来到酥油茶,但是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是懂得礼数。

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禁忌,大至国家,小到个人,禁忌总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藏族人民也不例外。从大处来说,藏族禁忌的文化基础是抑恶扬善的道德观念,即藏传佛教所提倡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藏族禁忌可分为佛教禁忌和民俗禁忌两种,但也有一些禁忌属于制度或者礼仪等。由于藏民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所以,两种禁忌往往紧紧联系在一起,难以明确分开。相比较来说,佛教禁忌比较复杂而且十分严格。例如:除**之外,成人一般忌讳他人用手触摸其头顶;禁止在寺院、佛堂抽烟、打闹或者嬉戏;忌讳妇女在月经期间进入寺院或佛堂等。较之佛教禁忌来说,民族禁忌虽相对宽松,但也不失严肃,比较特殊。比如说:在待客时,忌讳用有裂纹或者带有豁口的碗碟和杯子;忌讳在客人面前被空桶、空纸篓经过;忌讳直呼其名等等。

自然,这些民族禁忌和风俗礼仪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禁忌、风俗礼仪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正向着更加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藏族人民的风俗文化是在包罗万象。除了上述的五个方面外,诸如藏族传统的体育项目、特色的藏族节日、藏族的伦理道德等等实际也囊括在内。这里,就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不做一一详细的列举了。藏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形成这些民俗文化,也在劳动和生活中进一步优化发展着这些文化。所以至今,这些独特的藏族风俗文化依然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2、藏族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

神奇的藏医藏药,迷人的建筑等都是藏族人民发明的科学技术。而藏族人民优美的诗歌、神话、民间传说,动听的音乐、民歌民谣,悠久的史诗等等则构成了藏民族瑰丽的文化艺术。

①藏族的科学技术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藏药凝聚着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具有独特的医药学理论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在公元前400年至500年已经开始出现藏医药学的萌芽。藏医理论认为,影响人体的有三大因素:“隆”(即汉语中的“气”)、“赤巴”(赤巴乃“火”之意)和“培根”(谓之“水”);七大物质基础: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和精;三种排泄物:大便、小便和汗液。藏医在用药方面,以“三因理论”为指导,表本兼治,治本为主。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就是对藏医药理论最好的阐释。进入20世纪以来,藏医藏药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藏医药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各国、各民族优秀医学成果的基础上,正以自己独有的魅力走向世界。

而藏族的建筑艺术也是独具一格。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有着自己古老的建筑艺术传统。藏式建筑的风格是在藏族的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如在小邦部落时期出现的碉式建筑风格,再如在吐蕃王朝时期出现的以布达拉宫为代表的宫殿建筑风格和以桑耶寺为代表的寺院建筑风格等[6]。这些也逐渐容入到藏民日常的生产生活建筑中,成为藏区建筑的代表。

比如说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依山而建者,内坡仍为垂直。典型的藏族民居用土石砌筑,形似碉堡,通称碉房。一般为2至3层,也有4层的。通常底层做畜舍,上层住人,储藏物品,还有设经堂的。平面布置逐层向后退缩,下层屋顶构成上一层的晒台。厕所设在上层,悬挑在后墙上,厕所地面开一孔洞,排泄物可直落进底层畜舍外的粪坑中,以免除清扫的麻烦;设有两层厕所的,上下层位置错开,使上层污物能畅通无阻地落到底层粪坑。

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碉房迥然不同的是藏民族另一种传统民居——“帐房”,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

②藏族的文化艺术

而藏族的文化艺术更是丰富多彩。影片《红河谷》中,丹珠在面对西方侵略者时淡定而从容的歌声,老阿妈告诉雪儿达娃的那个美丽的关于波西的神话传说都向我们诉说着雪山女神的丰富神秘和多姿多彩。

其实,早在藏族文字出现以前,民歌作为口头文学的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自从藏文推广应用以来,民歌经过文人们的整理、提炼和充分运用而得到丰富和发展。藏族民歌分为“勒体”和“谐体”两种。这里所指的民歌主要是“勒体”民歌。“勒体”民歌产生并植根于广大群众之中,它的流传十分广泛。“勒体”民歌语言朴实、精炼,节奏明快,易唱易记。藏族民歌的发展实际上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它不仅可诵可唱,且亦可伴舞。藏族民歌的艺术手法多样,语言朴素洗练,清新通俗。大部分藏族民歌摒弃花花绿绿的词藻,不搞事物的堆砌,以朴素、明快的线条来刻画艺术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名、如临其境质之感。在影片《红河谷》中,丹珠死前唱的那首民歌就很好的体现出这些特点。“青青的湖水次仁拉索,流躺着姑娘的心次仁拉索,流过高高雪山次仁拉索,淌过青青草原次仁拉索,蓝蓝的湖水里呀次仁拉索,流淌着姑娘的心次仁拉索。”优美的民歌诉说出藏族人民的精神和力量。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藏民族的神话和民间故事也是十分丰富多彩。藏族的民间故事可分为书面记录整理的故事和口头流传的故事两类。书面故事有《尸语的故事》,口头流传的故事有《阿卡登巴的故事》、《茶和盐的故事》等。这些故事来自百姓,贴近生活。有的赞颂机智人物,反抗压迫剥削;有的反应恋爱婚姻自由;有的是动物语言故事;有的则是美丽的神话传说。总之这些故事各有自己的特色,题材也多种多样,灵活变化。但都从各个侧面反应了当时藏族社会的现实,倾吐了藏族民众内心深处的爱憎,表达了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此外,藏族人民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史诗——《格萨尔王传》,这首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族民间的口头文学也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它和瑰丽的雪域风光一样,向世界人们展示着藏族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

(三)、藏族的信仰

藏族自古以来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信仰,无论是早期的图腾崇拜还是之后的宗教信仰。藏族,始终是一个拥有丰富思想的民族。也正是由于其信仰的复杂性和宗教本身的难以界定,影片《红河谷》就未在这一问题上做出详细的阐释,只在片头和片中穿插以教徒神圣的朝拜。总结来说,藏族人民的信仰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原始信仰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藏族土著苯教,一类是公元七世纪佛教传入藏土后逐渐发展形成的藏传佛教,第三类则是广泛地存在于乡村牧区的民间信仰(其中保留了许多原始信仰的特点)。

苯教作为继原始信仰之后对藏族影响深远的一种宗教,至今仍是一部分藏民唯一的信仰。“苯”是藏文古词,“念诵”之意。苯教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笃苯、洽苯、觉苯。苯教“唯镇鬼怪、上祀天神、中兴人宅”。认为有地方神、家神、战神、舅神等诸神祇存在,人死可为鬼神,鬼神殁灭可转而为人。鬼神可主宰活人生命。只有神可解除鬼的危害,因此杀牲祭祀、祈福、禳解等成为苯教的特点。据载苯教法事非常之多,有360种禳祓法、8.4万种观察法、四歌赞法、八祈祷法、81种超荐亡灵法、81种镇邪法等。从苯教为代表的古象雄文明对藏族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从现在藏区看,苯教寺院和苯徒仍然数量不少。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第二类为“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先后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和尼泊尔传入当时的吐蕃,先是在王公贵族中间流传,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属于大乘佛教,与汉地所传并不相同。明显的有异于它的发源地印度以及他地所传之佛教。藏传佛教最有特点的是对地方政治、经济的参与而形成的“政教合一”制,众多教派以及**转世制度,显密兼修,尤重密宗的修持,可以说既有外来因素,又深受古老苯教的影响。

佛教最早传入藏土的时间,据史书记载是在吐蕃第28代王拉脱脱日年赞时,据说当时从天空降下佛经和金塔,藏族的佛教史家们便称此为“佛法之始”。公元七世纪时,赤尊、文成公主进藏,也带来了部分佛像和佛教经典。同期,吐弥桑布札师徒与印度阿黎古萨诺和婆罗门香嘎、克什来尔人达奴,汉和尚玛哈德娃才等翻译了《宝云经》、《宝箧经》、《宝集咒》、《月灯》、《百科拜悔经》等佛教经籍。译经的开始标志着佛教真正进入藏地。

最后一类是广泛地存在于乡村牧区的民间信仰。藏区民间信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众多的年神和山神、龙神(一种生活在地下的神)、赞神(住在天空中)还有家神、灶神和诸多的禁忌。动物崇拜的类型在藏区也很多。比如牦牛、虎、羊、雄狮等,藏族人以狮来象征部落、民族的强悍、英雄、蒸蒸日上。鬼魂和祖先崇拜在藏区中也较为普遍。在现在的葬仪中,有关鬼魂、祖先崇拜的现象不少。此外,图腾崇拜、灵物崇拜、在藏区现今仍然存在。

四、藏族文化与文明冲击

在影片《红河谷》中,以琼斯、罗克曼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以格桑为代表的藏族文化产生过两次直接的对撞。只不过,前一次,琼斯带着对雪域高原的憧憬来探视这一文化,琼斯在藏养病期间,两种文明跨越了国际进行恰当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安详的状态。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第二次英国对藏的入侵战争。以罗克曼为代表的殖民文化又一次和坚韧不屈的藏文化发生“冲突”。这一次所谓的文明冲击,伴随而来的只有血和硝烟。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藏英文明冲突实际上也是中西文明冲突的缩影。在文明的演进与融合中,不同文明之间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必将带来文明融合中的冲突,而和平的方式会使两种文明进一步融合,各取所长,互相进步。而一味的强权入侵或者错误的低估某种文明则会导致文明的终结或消亡。

这一点,不仅可以见诸于历史社会,同时,也适用于现当下。因此,交际双方对彼此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是跨文化交际的重中之重[7]。

五、藏族文化与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藏民族的顽强生命力,植根于几千年以来延续发展的藏族文化。正是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凝结成的民族精神,使藏民族历尽磨难而生生不息[8]。

尤其是在面临民族或国家危机时,这一民族精神便会进一步体现出来。《红河谷》中,当藏族人民共同团结起来抵抗侵略,他们前赴后继,毫不畏缩。影片中,当子弹被打完时,**便以肉身去运送弹药。他们迎着枪林弹雨,此时,民族精神得到最好的体现。

藏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必不可少的一员。同样,藏民族的民族文化和精神也是华夏文化精神中瑰丽的部分。这里,闪烁着中华民族精神中共有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及爱好和平的光辉;这里,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华夏民族的精神核心。正如老阿妈时时挂在嘴边的那个美丽的传说:“雪山女神珠穆朗玛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一个大海中的贝壳,过了很久„„才长成一个美丽的女神。她有十个雪山姐妹,生下的孩子中有三个最要好的兄弟。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最小的弟弟叫雅鲁藏布江„„”

六、藏文化在今天

今天,悠扬嘹亮的歌谣《青藏高原》让人们对藏文化产生无限的敬仰;藏传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仓央嘉措的动人诗歌更让人惊讶于优美的藏传文字表达。当然,勤劳努力的藏族人民并没有就此停住前进的步伐,在藏族人民日常的生活生产中,藏民也在努力地丰富着他们的文化和文明。藏族文化艺术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正在走向更加繁荣的新阶段。

现在的藏文化不仅具有过去的传统典雅,也具有了现代化的部分。青藏铁路建成之后,藏人对外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他们将现代化的技术融入了藏文化中,为藏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人类历史已经迈入21世纪,藏族文化仍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而魅力不衰,为华夏而自豪,为世界所瞩目。

七、文章综述

悠悠高原,茫茫雪域。藏民族以其辉煌的历史,拥有博大精深而充满神奇色彩的文化享誉世界。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藏民族脚踏着这块世界的制高点——青藏高原,他们勤劳勇敢,朴实善良。浩如烟海的藏族文化更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美丽的布达拉宫,高原俊美的雪域风光,藏族人民朴实坚毅、热情虔诚的民族性格等等,这些都历来为祖国甚至世界人民所赞不绝口、津津乐道。

尽管藏民族和藏文化也有些许瑕疵,但她总体上仍如神秘而美丽的雪山女神一样,受到世人的敬仰和尊重。

八、参考文献:

[1] 赵永红(藏).《神奇的藏族文化》.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 周毓华,王玉玲.《简明藏族史教程》.民族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3] 文华.《跳动在主旋律上的一个响亮音符——电影<红河谷>创作的一点思考》.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2月第4期。高原民族,雪域文化——从电影《红河谷》看藏族与藏族文化

[4] 周毓华,王玉玲.《简明藏族史教程》.民族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5] 季羡林,张正明.《藏族与长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6] 罗桑开珠.《论建筑的民族文化属性——以藏式建筑为例》.中国藏学报.2011年第3期(总第98期)。

[7] 柔萨尔.《英美文化与藏族文化对比》.中外文学文化研究.2012年3月。

[8] 赵永红(藏).《神奇的藏族文化》.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第二篇: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概论》选修课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301班

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李文武教授

题目: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评分:

题目:浅谈食品安全问题

摘要:

近几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今年爆出台湾知名企业强冠食品今年3月起在超过52000桶食用油产品中掺入地沟油,并销售给味全、85度C等下游企业,目前已经波及到香港和澳门。7月20日,上海电视台报道,肉类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而这些产品一直以来都直接供给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并波及全球其他国家。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食物。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还是有一些食品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这一问题由来已久,在中国古代,出现问题食品严重时,须砍头。

关键词:食品安全、利益最大化、地沟油、日常生活、社会化分布广泛、原因、对策、污染 正文: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然而,近些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出现,令人担忧,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影响到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因此,国家采取了相关措施来遏制食品问题的频发。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

1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

1.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1)环境污染威胁食品安全

目前我国有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会在农、畜、水产品中富集,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含氯有机化工产品生产厂、钢厂及其他工厂的排放物质、焚化炉燃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等都能产生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肉、乳及水产品。

(2)种植业与养殖业危害食品安全

化肥、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过量地施用化肥,会照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较多,而硝酸盐会进一步形成强致癌物质亚硝胺,对人体造成危害。兽药、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导致生产的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经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1.2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隐患

(1)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2)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食品残留病原微生物或在生产、储藏过程中发生微生物腐败而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中还有应用新原料、新技术、新工艺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3)食品流通环节的问题。目前,在我国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还不完备,流通领域是个薄弱的环节,仓储、储运、货柜都还未到标准,导致许多本是出厂合格的产品,在流通环节变成不合格,甚至腐败变质的食品。还有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钻管理的漏洞,进入到市场上。1.3食品生产经营不合法构成危害

(1)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各个企业,致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薄,重利益轻卫生,弄虚作假,甚至出售过期变质食品。

(2)食品生产者素质比较低、卫生意识不够强烈、操作能力的规范程度差等,造成食品卫生不合格,导致消费者食用出现不良反应。1.4消费者缺乏食品方面的常识(1)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中国众多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低下,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加上缺乏相应的常识,所以在购买食品时安全意识淡漠,往往只图便宜,不顾及食品的质量、卫生问题。还有一些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大家都在买,并且别人过去多年吃这些便宜食品也没吃出什么问题,现在再吃也不会有事,在消费者这种心理的支持下,就为问题食品的销售打开了门路。

(2)很多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由此可能会引发一些疾病的产生,甚至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1.5卫生部门执法不严致使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漏洞:

(1)食品卫生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职能交叉、重复,效率低下,互相推卸责任,食品安全意识还有待提高。

(2)政府部门的立法、执法模式没有完全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执法力度还需加大。基础监督、检验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还需进一步严格化、规范化。2 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现象

2011年4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部门在一个蔬菜市场查获一批硫磺熏制过的“问题生姜”,共约1000公斤。一些商贩把品相不好的生姜用水浸泡清洗,然后用化工原料硫磺进行烟熏。与普通生姜相比,“硫磺姜”看上去又黄又亮,显得很鲜嫩,市场上可以卖出好价。食品生产者利用消费者图好看的心理,只注重利益,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011年4月13日,央视报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色素、防腐剂等,将白面染色制成玉米面馒头、黑米馒头等,工人还随意更改馒头的生产日期。“染色”馒头进入了上海部分超市销售。获得安全、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是每一个消费者的最基本权益。

2011年3月15日,曝光了中国著名品牌双汇火腿肠为增加产品中瘦肉的含量,在喂养的生猪饲料中添加瘦肉精。食品生产者想获利更多,反而失利更多,企业受挫,经济大滑,同时企业的名誉也受到严重挫伤。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食品生产者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消费者的健康,不仅损失了经济、市场地位,还浪费很多原材料。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食品生产者完全丢失了良知,不顾婴儿的安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并且带来了中国奶粉界的经济影响。3 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调整政策,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不法食品生产: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2010年9月15日公布了《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指出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始终把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摆在突出位置,始终保持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度。

(2)制定配套性、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均较强的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的标准化水平,使其适应于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法律法规。

3、食品卫生部门要从源头、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控制食品的污染,加强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健全市场管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不安全食品的强制返回制度,经常对农产品和食品实行监督抽查,对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严厉惩治。3.2 提高检测的力度,提升食品生产的科技水平:

(1)由于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质检机构要加强硬件建设,完备新的仪器设备,配备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加强检测人员的素质培养,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有对违禁产品的外观有很强的捕捉力,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2)在加强检测的同时,要提高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国家食品安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积极吸纳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经验,食品的安全管理与国界接轨势在必行。我国应在系统研究和全面了解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找出我国现行标准和国际标准间的差异,引进与创新并举,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保证食品安全和符合我国利益的进出口监督检验策略和措施。

3.3 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有效控制食品安全: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食品生产、消费、贸易状况,各地相关部门应加强建设食品信息,建立和完善食品与营养监测系统和食品安全预警系统,通过这些设备,分析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食品生产、食品供给、食品分配和食品贸易等环节安全动态。各部门在这些防备基础上,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积极调整,采取有效措施,将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

全民行动,大力宣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的建设,形成诚实、诚信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并且做好对企业行为的监督,确保企业的商业活动符合法律规定,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2)利用一切新闻媒体加大食品安全重要性的宣传,强化人们对食品卫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人们爱好环境、珍惜生命,提高全民素质。

(3)就个人、个体而言,应以生命利益出发,自觉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发现和举报企业的非法行为,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结言:食品,是人们生存之本,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要让悲剧再降临人间,让生命绽放它本应有的色彩。

参考文献:

1、台湾地沟油事件波及香港澳门专题(新浪新闻中心)

2、中国食品商务网

3、中国食品安全网

4、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第三篇:民族社会学 作业

对民族社会学知识的简要概括

李海燕

201106423113 摘要:“民族社会学”作为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很多方面都有别于其他学科,如:学科发展历史,学科内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学科视角、特征与功能等。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社会学的产生是出于现实社会研究的需要,迎合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就“民族社会学”的相关研究和历史文献,利用资料分析法和参考文献法,对“民族社会学”的发展历史、研究现象、研究方法、特征与功能等相关问题作简要的整理和论述。希望此文的认识、归纳、总结能够帮助需要的人。

关键词:民族社会学

发展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特征与功能

一、民族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民族社会学没有令人注目的历史,它从诞生至今不过几十年。但是,它的孕育史却堪称久远。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摩尔根等一些青年所组成的“大易洛魁社”,在对印第安联盟从社会结构及其组织结构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可谓开其先河。1851年他发表的第一部研究印第安人的重要著作《易洛魁联盟》,特别是1877年发表的代表作《古代社会》,实际上都是从民族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难怪英国著名民族学家哈登在评价《古代社会》时,称摩尔根是“是上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学家”。同时他也是世界公认的著名民族学家,还应该说他是民族社会学的创始人。【1】

学界普遍认为民族社会学作为学名,最早是由法国人类学家C·勒 图尔诺在《民族之社会学》一书和德国民族学家W·米尔曼在《人类学史》一书中创用的,直译为“民族志的社会学”。主要是指1860年至1900年间,西欧民族学界和社会学界以民族实际为基础的理论探讨,以及对社会进化和文化进化的许多理论问题的研究。进入20世纪一户,先是北欧的芬兰开始广泛使用“民族社会学”的概念,其次是德国,然后是美国,也相继使用这个名称。【2】

我国在社会学传入后,早在30年代就已开展了民族社会学方面的研究。1926年,蔡元培在《说民族学》一文中首次使用了“民族学”一词。1930年,蔡元培在《社会学与民族学》的演讲中说:“社会学与民族社会学是有密切关系的两门学科,这两门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他在1928~1940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期间,曾派许多专业工作者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调查。40年代,由吴文藻先生主编的《社会学丛刊》在甲集征稿范围中首次提出了“民族社会学”的概念,并先后出版了费孝通的《花篮瑶的社会组织》(1936年)、林耀华的《凉山彝家》(1947年)和田汝康的《芒市边民的摆》(1946年)等以后社会调查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社会学著作。在建国前,唯一对民族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对象和任务进行系统阐述的我国学者当属社会学老前辈孙本文教授。他认为:“民族社会学是而文化社会学的一个支学。文化社会学史研究人类社会学中文化的一般状况,而民族社会学是研究一种特殊的民俗与文化。在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方面和普通社会学没什么差别,只是研究对象有所不同。”建国后至1980年,全国共整理和内部出版了各民族的社会调查资料二百 余种,一千五百多万字。【2】

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民族社会学工作者和学界的其他学者通过对以往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的考察,结合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社会事实,对改革开放后民族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们的理论研究也在不同程度上补充和完善了中华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推动中华民族社会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个学科的兴起都有一定的社会和历史背景,而要在学术界发展壮大离不开其研究和理论发展。民族社会学作为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和任何学科一样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成分及其复杂,与之相关的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等也是非常复杂的。这就为民族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社会事实和研究依据。这样复杂的社会现实,使得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不同民族的生活、语言、法律、道德、风俗习惯、经济、政治、文化意识等特点及其形成的社会条件和发展状况;(2)不同民族现象、民族问题的社会本质;(3)不同民族社会形态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4)不同民族集团的关系、社会类型及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发展过程等等。(5)其他与民族、社会学、民族社会学相关的方面

在民族社会学的历史实践和研究发展过程中,各界的学者从民族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出发,越来越重视对现代各民族的社会文化的研究,它涉及民族城乡建设、民族经济发展、就业、人口及其迁移等一 系列问题。从这些描述来看,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只要是和民族、社会相关的内容和课题都能成为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三、民族社会学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方法

(一)民族社会学的研究特点

民族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充分汲取了中外多门相关学科的研究法和手段。在众多的相关学科中,民族社会学的发展主要汲取了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的优良传统,并从中借鉴和吸收了当代社会科学的优秀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综合史书和文献来看,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呈现以下的特点:

1.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相结合。【3】从民族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来看,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都是从“纵、横”两个方面入手的。从横的方面来说,主要就是把握现实问题的确切情况,它需要吸收社会学和民族学的抽样调查、个案访问和田野调查等多学科的牙就方法;从纵的方面来看,主要是沿着民族社会学的研究问题探寻其产生、形成、发展的民族文化渊源关系,它主要会用到参考文献法、资料分析法等社会学研究方法。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在以往的民族学调查中,定性方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通过调查分析出本质特征是典型的传统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比较深入、详细的资料,但研究结论也易受到调查人员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很难对社会的一般状况做出精确描述,结论往往是含糊和不确定的。由于社会现象往往是多因素共同作 用造成的,这就使得社会现象的发生具有随机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定量研究,从统计规律进而找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揭示出事物运动的规律。所以,民族社会学应该建立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揭示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进而更深刻地揭示其本质和规律。【3】

3.历史、现在和未来研究相结合。【3】在中华民族社会学的发展中,与其他的社会学科一样,它的研究路线的都经历了这个样一个路径:探寻历史、结合现在、展望未来。纵观历史,这一特点在众多的学科中都存在,只是程度有别。民族社会学的研究也跨越不了这样的路径和研究方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这种特点显得比其他学科都明显和突出。

4.描述、解释和应用性研究相结合。【3】从民族社会学的研究目的来看,民族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描述型、解释型和应用型。描述型研究主要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它主要以资料为主,客观的描述某一民族集团的社会行为、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等;解释型研究主要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它主要以分析、探讨的方式、说明了社会行为、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产生、形成、发展、变迁的规律和原因等;应用型研究只要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它主要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建议或措施等。三种研究都有其特点,主要是其侧重点不同。

5.社会性与民族性相结合。【3】顾名思义,民族社会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它具有社会学与民族学的交叉性。任何一个民族在不同 时期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而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不能脱离人的某一特定的民族共同性而单独存在。这就造成了同一问题和社会现象存在着社会性和民族性的双重特点。

6.中国社会研究传统与西方民族社会学研究方法相结合。【4】由于民族社会学史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所以它要想在中国生根发芽、根深蒂固,它就不能脱离中国的社会传统与民族现实。这就造成了民族社会学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即具有对西方民族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借鉴和吸收,又有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研究的特点。

(二)民族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背景分析法

所谓背景分析法,就是试图把某一具体行为或社会现象置于更广阔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在解释民族过程的社会现象时,把它与广泛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任何一个民族社会学课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社会背景的分析,其他学科也如此。背景分析是直接从田野调查经验中产生的,最初是由马林若夫斯基建立的,后来逐渐被学界推广使用。

2.田野调查法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其英文名为“Fieldwork”。它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论,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调查”或“田野研究”。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的范围和领域相当广,如语言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民族社会学、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田野调查 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调查阶段、撰写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查阶段。

3.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从当今的学术研究来看,任何一个学科和课题的研究都离不开对以往文献的参考,对历史和往事的回顾。为了确保民族社会学的研究的准确和完整性,很多研究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都采用了这一方法。

4.资料分析法

为了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资料,以便对每个工作的任务、责任、权利、工作负荷、任职资格等有一个人大致的了解,为了进一步调查奠定基础。这一研究方法,应用在民族社会学中,优缺点并存。优点有:(1)分析成本较低,研究效率高;(2能够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分析提供基础资料分析、信息等。缺点包括:(1)一般收集到的信息不够全面,尤其是小企业或管理落后的企业往往无法收集到有效、及时的信息;(2)一般不能单独使用,要与其他工作分析法相结合使用。

5.社区研究方法

社区研究发端于19世纪末叶的欧洲,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出版了《社区与社会》一书,这是被公认的社区研究的开始,也标志着社区理论的诞生。这是国外社区研究的发端。在中国,社区研 究是中国社会学和民族学的优秀传统,《江村经济》、《禄村农田》、《金翼》等都是典范。社区研究体现了了综合的实地研究的特点。在客观上,中国的社区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单位。中国社区研究的典型代表当数费孝通先生了。它包括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实验法等。

6.文化研究法

文化研究的方法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由最初的关注文本分析和大众传媒转向了现今的跨学科和社会事实的研究。面对全球文化工业的冲击、文化价值取向的偏颇、行为功利主义的展现、消费社会的形成等使文化系统和文化状况愈加复杂的事实,人类如何不断调整文化研究的测量方式,如何分析文化工业所带来的政治经济因素多变、新媒体技术及产品激增、大众消费方式多样等问题,都成为知识阶层解释世界、介入现实的表达选择。【5】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和民族的交叉学科,无论从哪个视角出发,都要涉及到所研究民族或社会的文化,因此文化研究在民族社会学的研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四、民族社会学的特征与功能

民族社会学的在中国的研究中具有诸多方面的特征,学术界已有一定讨论。具体归纳如下:

1.首先是综合性。从“民族社会学”的学名来看,民族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这种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1)研究对象的综合性。民族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涉及民族地 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这就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在研究时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综合性。(2)研究视角的综合性。学科研究视角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学科视角的综合性,可以从多个学科的视角出发,如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②研究主体的综合性,研究主体包括个人、群体与社会各个层次的有机联系。(3)研究方法的综合性。民族社会学不仅要综合民族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还要汲取其他学科的优秀研究方法。

2.其次是现实性。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而民族社会学主要面对的是民族现实的社会问题与现象。因此,现实性是民族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民族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需要和预防民族社会问题发生而生的。

3.第三是实证性。社会学是由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最早提出来。他强调知识必须来源于具体的经验研究。民族社会学作为民族学、社会学的交叉性学科,继承了实证研究的学科传统,强调观察、调查、实验等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从中检验理论假设、分析概括出理论来,是其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民族社会学也是一门注重实证研究的学科,田野作业在民族学界得到了广泛运用。近年来,伴随着实践的发展,两门学科方法上互渗互学,为形成民族社会学实证研究的特色创造了条件。

4.第四是实践性。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社会学的研究主要是迫于现实的需要,在相关研究中,注重强调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它指导和改造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学界非常注重民族社会 学研究应用于中华民族社会和关系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民族社会学作为综合研究民族与民族地区现实的学科,更应该“结合政策研究”,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

民族社会学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功能。描述是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客观地搜集、整理和记录社会事实及其过程的资料。这是整个民族社会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只有在弄清楚“是什么”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回答“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民族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因而其描述亦应体现学科特征,尽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反映社会事实及其变化。【6】

2.解释功能。民族社会学的解释功能就是要在掌握大量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社会事实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理清其因果联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理解社会事实的意义。【6】

3.预测功能。民族社会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因而它在理清因果关系,明了社会事实的基础上,还必须对民族社会问题与现及其发展趋势做出预测,以引导民族地区民众的社会行动,尤其是对一些全局性重大问题应做出前瞻性预测,对一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与现象不仅应从学理上予以分析,而且应结合政策研究,提出可行的对策或建议,使学科发展与社会实践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预测性与性研究是民族社会学实用价值的集中反映,也是学科服务于实践的直接体现。【6】 3.批评指导功能。民族社会学对民族社会问题与矛盾诊断,预报与对策性研究就是批评指导功能的集中反映。民族社会学研究在生活中不仅承担着提出建设性建议或对策的义务,还承担着监测并发现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障碍与社会问题,并随时提出批评指导,揭示社会事实和社会真相,以正确引导民族地区人们的生活、社会行动等。

4.教育应用功能。民族社会学作为综合性研究民族地区社会现实的学科,在对现实社会的分析与认识中,也给民众提供着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民族观,潜移默化地承担着教育、应用的功能。在社会教育方面,民族社会学对于民族地区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有着直接的引导与教育功能。

综合以上所述,这就是我在看完《民族社会学》和与民族社会学相关的书籍和相关文献以后,对民族社会学的一些简单认识和概括。谨以此文献给那些需要认识和了解民族社会学的朋友。

参考文献:

【1】苗剑新 浅谈民族社会学

新疆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

【2】刘敏

我国民族社会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2

【3】吕青

试论民族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1998年第2期

【4】彭红艳,孙秋云

我国民族社会学内涵与方法述论—兼议马戎的民族社会学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1 【5】姜国峰,费艳颖 从文本到事实:文化研究方法的理论变迁 文史天地理论月刊 2014年第2期

【6】闫丽娟 民族社会学的特征和功能 光明日报 2002.11.26 12

第四篇:社会学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社会学班号:10021113学号:1002111330姓名:张凯成绩:

扶,不扶?——社会道德?问题!

摘要:走在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究竟要不要去扶?这个原本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却成了如今每个人所困惑的问题。甚至有人调侃,路遇摔到老人,首先必做的几件事,带手机先照相,买胶皮手套防止留下指纹,打电话找记者让记者到场证明等等。在这些看似玩笑的话语中,所透露出的人们心中的畏惧,从而反映出的社会问题,让我们不禁想问,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关键词:摔倒老人,扶不扶,救人被讹,社会道德问题

社会道德,是一个社会安稳,健康成长所必须的。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我国是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所以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无论在何时,都是人们心中的希望,而现在社会在一点点的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迈进,但是在经济水平的提高的状况下,有些人的思想水平,或者说道德水平确依旧停留在从前,一个社会发展与社会道德应该是持平的,如果不是,那么说明这个社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正如一个孩子手持巨大的武器,却没有相应的力量去驱使它。这样即使社会物质再丰富,没有相应的社会道德,也不可能持久的发展。唯物史观告诉我们:道德只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归根到底要受社会关系决定。不是道德决定社会发展,而往往是社会发展决定着社会道德的发展,决定着它的水平和高下。一个坏的社会,怎么也不会提升起好的社会道德水平;同样,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也决不会允许其道德水平长期跌落到它所允许的标准之下,它会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改善其道德状况,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平。

然而近段时间以来,媒体却频频爆出关于道德的种种负面新闻,引起各界人士的极大震动。而其中最甚的问题便是:路遇摔倒老人到底扶不扶。人们在问:中国的社会道德状况如何,是不是遭遇了“道德寒冬”,正在道德滑坡?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除了对于每个具体事件都仔细了解,认真处置,汲取教训,改进工作之外,还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分析我国道德建设的形势,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发展。

而所谓的扶不起的老人最初一件事,便是南京彭宇案的发生。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刚下车的小伙子彭宇好心扶起老人,并且将其送至医院,但是医院鉴定老人摔成了骨折,为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却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尽管彭宇在庭上一直声称没有撞人,证人陈二春老先生也做出了证明,但没过错并不代表不负责任。判决书认为:“本案应根据公平原则合理分担损失,本院酌定被告补偿原告损失的40%较为适宜。被告彭宇在此判决生效的10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人民币45876元;1870元的诉讼费由老太太承担1170元,彭宇承担700元,而彭宇也因此事辞掉了工作。任课教师:日期: 2012 年 12 月 4 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社会学班号:10021113学号:1002111330姓名:张凯成绩:

这件事如同风一般传遍了全国,同时陈二春老先生在法院最终判决时候对着记者说的话:“以后谁还敢做好事”也传遍了全国。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件事似乎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之后发生的事却更加令人发指。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2011年10月23日,广东佛山280名市民聚集在事发地点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2011年10月29日,没有追悼会和告别仪式,小悦悦遗体在广州市殡仪馆火化,骨灰将被带回山东老家。2012年9月5日,肇事司机胡军被判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这件事的发生,让本已淡出人们视线的彭宇案有被提到眼前。类似的事在这几年内不断发生,累死彭宇好心做善事却被讹诈的大有人在,当人们遇到摔倒的老人,大家只围观,不救人,如果有谁去扶,甚至还有人“善意”地提醒:别去扶他,当心赖上你。此事引起激烈讨论。网友认为,这与当年南京“彭宇案”不无关系,“彭宇案”一纸判决,让中国的道德水平倒退了30年。

社会究竟是怎么了,原本的道德,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在这一系列的事之后,成了一个个烫手的山芋,人们谈“扶”色变。从2006到2012年。不断有类似的事发生。泰州两名中学生好心扶起老人,却被说成肇事者要求赔偿,最后在周围十几人的证明下,老人才悻悻离去,这是光天化日之下就讹诈人钱财。南京女大学生扶起因踩到西瓜皮滑倒的老人,却被老人抓住说是女生撞的,在周围人作证下才换清白。还有中学生成绩很好,却因扶起老人而遭到诬陷索赔三万多元,导致心神恍惚学业下降最终导致高考失利。这些例子比比皆是。本来就不敢扶,在出现这么多老人一弱势群体的身份故意摔倒去讹诈他人使得社会人们彻底与“扶”绝了缘。

有人说14亿人扶不起一个老人,这或许是一种调侃,但是这也反映出了社会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摔倒的借此讹人利用法律的漏洞大发钱财;围观的人用彭宇案安慰自己。人人都想置身事外,见死不救已经成了人们的习惯,这一切都可以说是彭宇案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老人倒地扶不起!一起又一起的教训在不断的提醒着人们强化这个意识,倒地的老人是陷阱!这说明了我们这个社会道德正在以我们不敢想像的速度沦陷,人们在被逼着冷漠,以求获得生存,保障自己那点可怜的利益。这都是源于一个根源,那就是宏观管理调节人们行为的法律出了问题,对套瓷碰瓷的打击力度太低,整得救人者搞不好就赔钱,而套瓷碰瓷的即使被发现了,也只是教育两句就放回,没有任何损失,现在法律规定75岁以上的老人拥有免死金牌,更加加剧了无德老人祸害社会的风险。这是法律的漏洞,同时也是社会的道德的沦陷,无所不用其极的牟取私人利益。退一步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的救助者及其家人,抱有 “反正担负不起医药费,不如找一个人垫背”的阴暗的讹诈心理;如果没有那么多见义勇为者遭遇“好心没好报”的结局,那么,“扶,还是不扶”、“救,还是不救”这样的问题,还会成为公众争议不断的话题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摔倒,如果这样的情况延续下去,当某天,当我们自己摔倒,自己爬不起来想寻求别人帮助时,我们又能找谁呢?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配合,我希望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之下,扶,不扶?不再是问题。所以如何尽快消除彭宇案的负面影响,拯救社会道德的整体滑坡是各界人士应该关注并且为之努力的。

参考文献:淮水安澜BBS百度百科中国新闻网东方早报 中国青年报 华商报

任课教师:日期: 2012 年 12 月 4 日

第五篇:社会学论文

浅谈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时间:2013年 12月 01号

目录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4

1.基本解释..........................................................................................................4 2.更深层次的解释................................................................................................4 二产生的原因................................................................................................................4

1.权力参与分配....................................................................................................4 2.政府行为不规范................................................................................................5 3.政策体制不完善................................................................................................5 4.政治腐败严重....................................................................................................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5.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7 6.其他原因............................................................................................................7 三相关的数据................................................................................................................8

1.基尼系数..........................................................................................................8 2.恩格尔系数......................................................................................................9 3.现状分析..........................................................................................................10 四解决的办法..............................................................................................................10

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法规......................................................................10 2.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11 3.分配方式的合法性和市场的平等性..............................................................11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扶助弱势群体生存发展...............................................11 5.建立和完善对高收入人群的相关税收制度..................................................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减轻贫困和贫富差距上取得的成果归功于快速发展策略,但城乡贫富差距、地区贫富差距和贫困仍然是中国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不但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政治学理论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从政治学角度研究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两极分化的现状和表现,具体分析了形成社会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由贫富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引起的社会两极分化问题的一些对策,以期健全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

关键字:中国 贫富差距 基尼系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浅谈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

1.基本解释

贫富差距是指社会中,个人财富不均衡的现象。2.更深层次的解释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产生的原因

中国当今的贫富差距问题如此凸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央政府政策的产物,甚至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鼓励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实际上就是鼓励制造贫富差距,这无需回避,只是所鼓励的“贫富差距”是以其不达到“两级分化”为界限的,因此,从政治学的角度探讨贫富差距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据此,我们要突出的关注政府和政治的地位和作用。政府,作为政策输出的主体,在试图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时所必须处理好的最基本的关系,是这一差距的程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在天然和历史的一定条件下,仅就政策的输出而言,贫富差距的程度主要源于效率的供给,而社会保障体系则主要是一个政策主体的公平供给的产物;允许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主要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设计,往往与这个国家所选择的‘政治底线’直接相关。”。由此,对于由政府控制导致的贫富分化现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权力参与分配

权力,特别是能够掌控资源配置的权力对个人的收入地位具有重大作用;此外,以权力为中心形成的社会网络资源也对收入分配有重要影响作用。许多事例都可以证明,在市场体制中,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分配,一些再分配体制中的权力仍然得到了维续,一些握有再分配权力的人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经济回报,将权力变形为个人资本。在目前的中国,政府掌握着大量的权力,从而使其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很容易占有优势地位。出现类似行政垄断、市场信息不对称、规则难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实行的状况。处于劣势的群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两极分化越拉越大,却无能为力。2.政府行为不规范

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机构定位不清,导致政府行为惯性运作,因而“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突出,政府行为亟待规范。现实中的政府行为还带有计划经济的明显痕迹,整个经济活动,多是以政府为中心展开,随意干预企业的现象随处可见。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行政上的集权式机制。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和自发性本应由党和政府进行积极调控和校正,但我国目前的现实又是上层建筑改革滞后,原行政集权式的管理机制仍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在高度集权的机制下,政府官员手中握有较大的审批干预权 ,而对他们的监督、约束又不到位,行使权的程序又不规范。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和行政集权管理的机制还有相当的权威,少数政府官员的权力资本化,使本来就不健全的收入分配法则更加混乱,致使政府威信下降、企业失信、民众道德滑坡,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并使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兹生蔓延。3.政策体制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社会体制大体上是比较健全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导致了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及各方面。我国在制定政策法规时,考虑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要求,对沿海经济开放地区的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并且加大了经济扶持,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偏远的中西部地区经济上相对落后;我国的税收制度仍不够健全,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了“杀贫济富”的现象,在遗产税和赠与税方面仍有漏洞存在,从而导致借机偷税漏税的现象时有发生,各级政府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投入过多,而公共服务开支仍然不足;投资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投资范围界定不清,对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介入过宽,行政干预过多,忽视投资的经济效益,对民间投资还存在过多的准入壁垒和审批;土地、环境等资源管理不规范,价格失真,难以形成相应的替代、节约资源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成本高昂;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到现在为止,中国没有建立一个包含全民的社会保险体制,并且在扶贫助贫方面的措施实施不力,对社会上广大的弱势群体关心和帮助不够。4.政治腐败严重

反腐败斗争力度不够,致使黑色富有阶层发展过快。毋庸讳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反腐败斗争,而这期间腐败问题却愈演愈烈。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专家估计,2007年至2009年,我国外逃资本大约在1520亿美元上下,其中,贪官向境外转移非法所得占一定比重。每一个有正常思维的人都不难理解:在社会财富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腐败分子通过违法犯罪手段聚敛的财富越多,靠诚实劳动的普通老百姓所获得的财富就越少,贫富差距自然就会拉大。如果我们反腐败斗争非常有力,有效防止腐败分子鲸吞巨额财富,而将保护下来的财富用于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我国的贫富差距会比现在小得多。相关图片如图1,图2所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图1 贫穷的农村学校

图2 漂亮的城市学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5.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

主要体现在,其一,覆盖面有限,应保未保的情况还较为严重。据亚洲银行专家组根据1998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测算,全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应有1480万人,而直到2001年第三季度全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也只有689.4万人;其二,保障标准偏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尚不能满足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致使大批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医疗、教育等基本权利难以得到保障,一些贫困家庭陷入疾病、辍学、失业与贫困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之中。福利分配理论认为,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的关键是通过经济的快速增长把包括中央转移支付在内的福利的蛋糕做大,但我们现在并没有看到这种趋势。中国的经济在近十年有了长足的发展,财富总量的“蛋糕”越来越大,但切给福利的部分增长有限,许多穷人为社会转型付出沉重代价,但却很少分享到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好处。6.其他原因

社会转型期,一部分劳动力其技能已经不符合社会需要,如大量的国企下岗工人。

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长期以来户口,教育以及各种或明或暗的规章制度限定了人口的横向纵向流动,造成一部分人接触不到可以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严格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造成城乡生育率的高度对比,城市居民平均子女只有农村的一半,在削减城市居民人口的同时,不可避免的造成城市居民子女在获得教育,父母关心等层次上的优势,更进一步加深了社会财富横沟。

地理环境原因,某些地区如沿海城市,内陆资源型城市,对财富积累有优势。受封建官僚传统影响,改革开放后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形成,在职官员掌握大量经济权力极易形成私有灰色资本及严重的腐败问题。

隐性世袭制,高干子弟凭父母权力占据国家政商要职并掌握社会大部分资本动向或直接随本人流入海外。

税制因素,中国的税收来源长期以工薪阶层为主体,而高收入者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转嫁或逃避税收。制度性歧视,既得利益集团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游戏规则,排除竞争,抢夺有限的社会资源。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同工不同酬,收入不按照劳动付出给予,而是按照身份分配。两者相差2倍到10倍不等,干活不拿钱,拿钱不干活的歪风盛行。相关图片如图3,图4所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图3 贫富差距巨大1

图4 贫富差距巨大2

三相关的数据

1.基尼系数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一直属于一个社会财富分配平均的社会,社会基尼系数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期在0.2左右。此后各种财富分配指标长期攀升,到2006年,基尼系数已超过0.497。在2009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调查数据,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在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财富集中程度远大于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09年年底超过日本。与此同时,中国贫富分化差距越发巨大,行业间收入差距或已达10倍,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96。显然,这种贫富分化的现象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根源。单纯的经济增长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的成熟发展和有效进步。因此,中国古人就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及其分配制度是衍生剥削、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源,分配公平、共同富裕集中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为形成示范效应,提高效率,就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由于政策滞后,市场发育不全,中国由平均主义向贫富分化极剧倾斜。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收入差异程度,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高,收入分配的不均等程度越高。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1978年中国大陆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有的统计认为,中国大陆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远远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2.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就越小,这一定率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应这一定率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据测算,中国的富人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是0.33,总体处于“富裕阶层”的生活水平线上;穷人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0.54,总体生活在“勉强度日”的生活境况之中。在日常饮食日常饮食质量和消费水平与富人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贫富群体无论在消费总量还是在消费结构上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富人的消费结构主要侧重于对享受性、时尚性生活品质的追求,而穷人的消费结构则主要倾向于对基本生存和温饱的维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3.现状分析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

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之间的贫富差距。据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到2005 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 元扩大到13230 元,增加了1倍多。2006年,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GDP总和不到人民币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17%;而东部地区GDP达到2万亿元的省份就有3个,其中江苏省为21500亿元,山东省为22000亿元,广东省为25000亿元。从这一组数据不难发现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明显。

四解决的办法

1.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法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规范行政权力,调整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改进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这是治理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之策。各级政府应认真理清行政行为中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树立服务观念,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从“管理人民”到“服务人民”的思想转变,压缩和净化管理队伍,打击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等不法行为;减少经济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调整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收入差距,而缓解人们之间利益调整所引起的社会矛盾,弱化改革风险,减轻社会震荡;完善和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运用税收杠杆调节过高收入,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要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还应征收遗产税、高消费税等;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打击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烧杀抢掠、借封建迷信敛取钱财等危害社会安定的行为,创建和谐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会。

其次加快实施西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振兴东北。积极推进经济二元结构转化,实现工业现代化,逐步消灭工农之问、城乡之问、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问的本质差距。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时,要考虑到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事实,政策应适当向经济不发达地区倾斜,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政策优惠,鼓励向经济不发达地区投资,扶持和搞活地方经济,减少收入的不平衡。

2.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

要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3.分配方式的合法性和市场的平等性

当前出现的不同阶层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贫富悬殊的现象,主要不是由结果的不平等造成,而是由机会不平等造成的。要注意防止少数人利用手中权力侵吞公共资产,掠夺大众以自肥。对于市场竞争中的平等性,即是应该给予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竞争中人们依靠个人努力、机会选择等自致因素,而不是依靠出身、地位、身份等先赋因素获取市场利益,从而逐渐规避以特殊地位和身份谋取利益的行为,如垄断经营等不平等的竞争方式。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扶助弱势群体生存发展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面广、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与此同时,也应该扶助社会下层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保障机制。也就是要保证处于社会最下层的民众享有基本的、体面的生存权利,享有医疗、养老、教育制度的保护,加强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教育,利用政府的转移支付政策,进一步完善人民最低生活标准制度。总之,对弱势群体生存、发展权利的保护状况,是检验社会分配方式,收入差距适度与否的基本标准。采用制度方式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加以保护,正是社会公平对市场缺陷的一种补偿。

5.建立和完善对高收入人群的相关税收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原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级2班

1167111227

张苗

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对于高收入人群而言,没有对其个人所得税建立有效的征收机制。这些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的交纳与否和多少,往往是靠觉悟而非约束机制来决定,这就造成高收入人群纷纷逃税漏税的现象。所以应该从法律上清晰界定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使其能按照规定足额交纳应交的个人所得税。与此同时,还应该对高收入人群开征消费税。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强力手段。另一方面也可以规避“一代创业,富泽几辈”--社会财富过多的集聚于少数阶层现象的产生,更加体现社会的公平性原则。

参考文献:

【1】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02 【2】唐钧“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的新形势”,《200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3】孙杰.从基尼系数谈我国居民贫富两极分化[J].经济理论研究,2006,3

【4】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D],江苏,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6

【5】周连云.社会两极分化及解决问题的路径[J].合作社与和谐社会,2006,4 【6】李伟.我国收入两极分化的因果实证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 2006(10)【7】秦晖.关于基尼系数与社会分化问题[J].社会学研究, 2000,5 :121-123

【8】周松兰.对我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2,2

下载民族社会学 原创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族社会学 原创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社会学论文[范文模版]

    1 根据自身经历谈谈不同阶段老师的不同形象 2 其实,再没上大学之前,大学在我的心里就像一个梦一样充满着不可思议,甚至每当我想起都会觉得自己不会有那么好的运气.当然最......

    经济社会学论文

    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主体通过消费支出,取得对自身生活的维持和发展所需的商品或资源时的选择方式,包括各个选择行为和一定选择时期内选择行为的积累......

    医学社会学论文

    医 学 社 会 学 论 文 如何有效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社会医务工作者的各方面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都有了进一步的提......

    社会学概论论文

    《社会学概论》 课程结课考核论文 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指导老师: 题目: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局 内容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近年来各界人士争先关注的问题。越......

    休闲社会学论文

    略论当代大学生的休闲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正逐渐步入休闲社会,民众的休闲问题受到各方的诸多关注。而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休闲......

    社会学论文(合集五篇)

    利益表达 转型期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转型期中国社会:民众利益表达方式研究 民众利益有哪些变化及原因(结合中国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等变化研究) 表达方式有哪些变化(结合转型......

    教育社会学论文专题

    教育社会学论文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当前形势下,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随其进城的子女受教育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减......

    社会学概论论文

    对《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的感想 之传统的颠覆 时光飞逝,转眼便期末了,《社会学概论》这门课也接近了尾声,回想这一学期,这门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所呈现给我的样子完全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