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工作-德育资源4
德育资源
一、了解德育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一)、概念
德育资源指的是对培养人的德性起作用的一切因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也包括知识、经验、信息等因素。
(二)分类
1、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2、学校德育资源、家庭德育资源、社会家庭资源
3、国家德育资源、地方德育资源、学校德育资源
4、历史性德育资源和现实性德育资源
5、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
6、现实德育资源和网络德育资源
7、国内德育资源和国外德育资源
二、理解什么是德育资源意识,了解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一)德育资源意识
德育资源意识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而积极关注具有道德教育价值的事物,并主动而敏锐地进行捕捉和利用的主观意向性思维活动。它表现为教育者对各种事物所含有的德育价值的敏锐性和积极捕捉。
(二)确立德育资源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1、解决现实德育资源缺乏的现象
2、解决大量德育资源被浪费的现象
3、有助于实现道德教育更加贴近生活的问题
4、有助于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
5、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真实性
三、了解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1、开放性原则
2、生活性原则
3、创造/新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安全性原则
6、多样性原则
7、主体性原则
五、掌握学校、家庭、社区、媒介等德育资源的具体开放和利用,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一)学校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挖掘学校的精神文化资源,强学校的文化建设;
2、挖掘学校的物质文化资源,改进物质文化建设;
3、挖掘学生的活动文化资源,组织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
4、实现各种德育资源的整合。
(二)家庭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加强家校联系
2、建立良好的家庭德育资源
(三)社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人
2、环境设施
3、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特色
(四)媒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培养青少年理性地对媒介资源进行评鉴、欣赏和判断。
2、整个社会要积极开发适合青少年的媒介资源
第二篇:德育工作之我见-德育
德育工作之我见
文/徐红梅
一提到教师,一些人自然也会谈到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德育工作是班级工作,学校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每个教师应担负的重要责任之一。我认为德育就像是方向,方向对了,才不会走岔路,走弯路,路才会越走越宽,前途才会更光明。
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曾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到:徳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的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会为非作歹愈大。可见德育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而学校,课堂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德育工作的主战场。回想我从教十几年的德育教育工作,现粗略地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看法。
首先,要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做好学生的“心理医生”。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学生的个性、兴趣、知识和才能等都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受不同的家庭教育,自然环境的影响,对同一问题,同一件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日的工作和教学中走近学生,善于观察,总结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生长环境,然后针对他们的情况和问题,对症下药,各个突破,因人施教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其次,要循循善诱,不急不躁,富于爱心和耐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逐步进行,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既要保护学生的隐私和自尊,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和言辞;既要招准突破口,指出其问题和不足,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他们的长处与闪光点。同时在和学生沟通,交流时,要表现出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热情。正如王丽老师在空间里说的那样:爱心是春天里的一场细雨,是心灵枯萎的人特别感到情感的滋润;爱心是黑夜里的一座灯塔,使迷失方向的航船找到停靠的港湾;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只要有了爱心并能让它在我们心里扎根,耐心和工作热情也必然作为副产品滋生出来共同发挥它们的巨大作用。
再次,结合课内课外时间,采用渗透式,多途径去践行。德育工作非一日之功,教化一个人绝非易事。我们平时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见缝插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在课余时间和问题学生面对面地谈心、交流。既可以当面教育,也可以通过作业本上写激励语或传纸条或眼神呀,肢体语言呀传达我们对某些学生的鼓励、警示之意。
最后,我们要不断学习德育教育的新方法,了解不同时代学生的特征并要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时了解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紧跟他们的脚步才不会落伍,才能融入学生内心,达到通畅有效的沟通。
总之,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当下,我们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成绩,但学生的德育工作也不容滞后和轻视。我们要一手抓教学,一手抓德育工作,两手并举,我们的付出才会事半功倍,教与学的效果才会互相辉映,共同提高。
第三篇:德育工作无处不在-德育
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本学期我结束了我的班主任生涯,开始了单纯的教学工作,我觉得德育工作好像离我远了,当我真正作为一名科任教师走进课堂的时候,我才明白,教育和教学是分不开的,只要你还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德育工作就一刻都不能放松的。本学期我把自己所做的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我学习,言传身教。
在一个学校中,班主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班级,管理学生,无需刻意去做太多的努力,学生害怕班主任,学生喜欢班主任,这是与班俱来的。从教八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本学期开始专一的教学工作,不得不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靠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亲近学生,做好德育工作,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1、认真学习师德规范,结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为标准,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实处,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全面道德修养。
2、认真学习新课改,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能更加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式,在所教的班级中进行分组教学,开展教学新模式的尝试,办学生喜欢的课堂,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3、继续学习报刊上有关的评论员文章及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加深自己对人生观的进一步理解。学习报刊上有关国内外形势教育的文章,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明确任务、增强信心、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4、继续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着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断提高对自己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更好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二、在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
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讴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更具体、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掌握一定阅读技巧的同时,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逐渐脱离低级趣味。
3、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掌握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4、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古诗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三、在生活中做学生的好老师。
作为科任教师仿佛离学生的生活远了,当班主任的时候,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唠唠叨叨的母亲,学生的吃喝拉撒睡没有管不到的,那叫一个辛苦。班主任与学生生活在一起,做学生的朋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作为科任教师,想走近学生的生活似乎有些难度,我只是说有难度,这并不表示不能够做到,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作为一天只有一节课的科任教师,如果只是用四十分钟来教学,那就是一位失败的教师,你的影响力一定要能够占用学生更多的时间,那才是教学。认识班级的每一位学生,能准确的叫他们的名字,对他们的生活环境要略知一二,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知道他们的爱好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我会加一些学生的网号,浏览他们的空间,看他们的心路历程,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他们留言,或是开导,或是鼓励,或是赞扬。
2、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高中生看似已经长大,其实,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成熟,和小孩子一样需要别人的肯定。作为科任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我细心地观察,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肯定表扬,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反感,不乐意接受,不如利用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好好表扬一番,让其感受到表扬带来的喜悦,让学生更有信心改掉身上的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
3、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
学生和班主任是很亲近,但是也惧怕,他们有很多话不敢和班主任说,却愿意和科任教师说,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不吝惜伸出援助之手。现在的人都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却少了一对善于聆听的耳朵,我们就做这样一双耳朵,听听学生内心的声音,帮助他们找回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
课外辅导开展培优扶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课堂教学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教育效果也得到增强,也许一次作文的面批,就能燃起一个学生的创作火花,也许一次阅读的讲解,就能激发一个学生的阅读欲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科任教师,应当立足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教育,积极探索,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让自己传授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做人的准则,培养出更多的品学兼优、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第四篇: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德育
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要真正提高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我们的学校做到一切为学生服务,为一切学生服务,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这里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学生服务什么,也就是说学生有什么需要;二是怎样服务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
需要是社会运动的第一动力,是一切行动的生命线。德育工作只有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才能有生命力。老子说:“德者,得也”,朱熹说:“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这些都说明需要是德育的目的和指向,德育是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有什么需要
1、爱的需要
社会的急剧变化给学生的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一方面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以及当今社会就业矛盾的日渐突出,许多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为了好的成绩,家长对孩子的物质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却关心的较少,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家中看父母的冷面孔,在校受到同学的嘲讽,教师的不满,难以得到心灵上的关心,造成学生心理上负担过重。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理想的工具,强迫孩子学习兴趣不高的各种技能,如:书法、钢琴、绘画、考试吧等,造成孩子身心疲惫,得不到应有的关爱。第三,离异家庭数量剧增,这种家庭的孩子,很多得不到父爱、母爱,贫困家庭的孩子因父母忙于生活奔波难以得到物质、精神上的关心,富裕家庭父母同样忙于财富奔波,得不到应有的心灵沟通。
2、自我发展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想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的愿望。有些学生因经常犯错误、经历失败,自己本人有摆脱过失走出阴影的强烈需要,而家长和老师往往不究原因,简单地将这些学生列入坏学生、后进生的行列,使他们承受较多的责难,难以摆脱失败的阴影。现行的学生评价机制和对人才认识上的偏差,文化科成绩好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而对于其他方面的素质,往往被错误地看成是“闲活”,使许多学生产生成长的困惑,无法满足自我发展的需求,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3、娱乐和运动的需要
喜欢娱乐和运动是孩子的天性,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娱乐和运动需要愈加旺盛。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加之社会、家庭造成的过重升学压力,使学生忙于学业,平时娱乐和运动的时间很少。许多家长不但不提倡学生参加必要的娱乐和运动,相反以各种理由,千方百计地限制学生正常的娱乐和运动,造成学生体质差,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出现畸形的娱乐观。
4、社会交往的需要
大多数学生喜欢与同学或同龄人交往,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求日益加剧。而许多家长以孩子交往过多影响学习为由限制孩子之间的交往,使许多孩子难以感受真正的友谊,陷入孤独。
5、人格独立的需求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上辈对孩子呵护有加,以避免孩子闪失为由,对孩子处处不放心,事事过问。学校以安全为由,处处限制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对一些玩皮的学生甚至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讽刺挖苦学生,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人格的独立,造成学生人格不健全或是过分地依赖父母和老师,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
(二)怎样满足学生的需求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我们的学生当作活生生、有思想的人来对待。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求,忽视了应按人性本身发展的规律进行德育,对学生的要求往往是划一的,德育的方式是强迫式、命令式的“我说你做”,用事先设计好的道德规范将学生塑造成学校和老师心目中的理想模型,造成德育低效,甚至无效。德育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高、空、虚的德育要求最终都是无法真正落实的。德育只有在学生正确地满足自己个体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最终达到用学生自己的行为满足社会需求的目的。
2、设置德育情境诱发德育情感。良好的德育情境是产生良好德育情感的必要条件,有了良好的德育情感,道德认知才有可能转化为道德信念,升华为道德行为。德育情境包括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家庭文化环境。一方面,学校要尽力优化学校的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净化环境,绿化校园,放置雕塑,布置“小品”,美化墙体,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校园人际关系和校园舆论氛围等等;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整合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化社会的育人环境,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的素质,改善家庭的文化环境。
3、实践体验。学生有着强烈的实践欲望,他们想通过实践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更想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实践是学生获得道德感知的最直接路径,通过实践,能够让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碰撞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我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校外德育基地、社区资源,广泛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手拉手”等实践活动;“当一天家”、“当一天校长”、“消防警的一天”等角色体验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选探究项目、自定探究课题、自己开展调查研究、自己撰写实验报告等研究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生产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在发展中满足、在满足中完善自己,最终形成道德品质。
第五篇:综合利用德育资源
综合利用德育资源努力提高育人成效
——无锡市胡埭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我校始终秉承“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3年德育条线集体获市级以上荣誉38项。
一、健全德育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工作力度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健全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完善组织,健全机构。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分管校长主抓、德育处、大队部具体实施的德育领导小组。在2007年9月,各年级组又设立了德育辅导员。德育处每年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远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活动有措施、阶段有总结。健全的领导机构和完善的工作机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全员参与,齐抓共管。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若干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热爱教育事业,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为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3、核心力量,强化管理。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班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此德育处在指导的同时加强了管理与监督。
(1)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
每月定期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及时总结一个月以来班主任工作中的成绩,分析并解决阶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布置下一个月的任务和工作要求。
(2)加强班主任培训
我们通过“班主任青蓝工程”,让三年以内的班主任和一位优秀班主任结对,每学期到对方班级指导或见习一周,使年轻的班主任尽快成长起来。我们还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班主任沙龙、组织班主任老师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和途径,全面提升班主任群体素养,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德育辅导员队伍。周卓贤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辅导员;杭咏雪、吴静等6位老师被评为区班主任能手和新秀;陆华老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还有4位班主任正参加省市的骨干班主任培训。
(3)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班主任老师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德育处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我校在2003年9月制订了《班主任常规工作考核细则》,在2006年9月又重新修订了《胡
埭中心小学班主任工作考核方案》,加大了考核力度,提高了班主任的待遇,同时也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二、整合德育活动载体,开展德育创新活动
1、以少先队主题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道德升华。德育教育光靠空洞的说教是缺乏说服力的,学生的道德素养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提升,学生在德育活动中才能深刻领会、感悟道德的真谛。为此,学校一直坚持抓好“主题教育月”活动,如“行为规范月”“弘扬民族精神月”“法制教育月”“生命教育月”“理想教育月”“革命传统教育月”“爱国主义教育月”“节俭教育月”“感恩敬老月”等。根据每月主题,结合思品课、晨会课、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我们先后开展了:“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滨湖人”集体入队仪式、“忆革命先烈,扬爱国情怀”革命烈士事迹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新童谣”绘画创作比赛、“节日祝福,真情传递”教师节系列活动、“八荣八耻”系列主题教育、“知荣明耻敬老爱幼”系列活动、“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法制安全教育活动、“小手拉大手,携手扮家园”、“社区是我家,快乐共成长”社区实践活动、“小伙伴、看家乡、军旅行”部队实践活动„„通过这些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质,既突出了思想文化的内涵,承载了道德要求,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又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活动中得到了思想情感的熏陶,精神生活得以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以《养成手册》为依托,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从95年起,我校就制订了《胡埭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使用了《家校联系卡》。2004年,我们抓住教育部发布新《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契机,全面实施《无锡市滨湖区青少年文明行为养成手册》。为了使常规训练更深入、更细致、更有效,我校大队部每周确定一项训练重点,各班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大队部加强监督力度。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从06年9月起,少先队又推行了“值周班”管理模式,在管理他人的同时,自身的素养也得到了净化,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内掀起了“做文明学生,创文明班级、文明校园”活动高潮。学期结束时,评出“魅力班级”,文明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3、以“红领巾书法艺术学院”为载体,教育学生做真人。“小事业,大作为”。“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这是我校书法教育的真谛。我校是书法教育特色学校,学校的书法教育成果已声名远播。在无锡市第四次少代会期间,我校的小书法家在小事业博览会上现场挥毫,得到了与会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学生的作品飘洋过海,远送日本、美国。通过书法学习,不仅熏陶了学生的身心,更培养了学生的毅力。
4、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胡小“E少先队”。学校“红领巾电视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一部部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次的洗礼。如《我们的朋友——书》、《书香伴我成长》、《民乐伴我成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别不良陋习,争做文明学生》、《今天我值周》等等。
红领巾电视台为孩子们传递信息,传播友情,让孩子们体验爱心,感受创新。孩子们在电视台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和才智,体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一天天成长。学校电视台被评为无锡市十佳校园电视台、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
我们还不断加大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建立了2个标准电脑房,1个学生电子阅览室。2004年改造学校校园网,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大队部利用红领巾校园网,开展了电脑节系列比赛,开展了“创意绘画”、“创意小报”、“网页制作”、“动画设计”等创造性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网上研究性学习、网上队活动、网上手拉手交友等活动。还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如:网上读书活动,网上祭英烈活动。
三、充分利用德育基地,加强综合实践研究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按照实践育人的原则,我校建立了四个综合实践基地:九龙湾乡村家园、8722武警部队、唯琼农艺园、胡埭工业园。另外,我们还根据基地的情况编写了《综合实践——基地篇》校本教材,我们每年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基地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
在区校本教研活动中,我校俞玮老师的“九龙湾文化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获得了与会老师的好评。校本教材《综合实践——基地篇》获得了区校本开发一等奖。在各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论文评比中,我校共有50多篇案例、论文获奖,其中,俞玮老师的《九龙湾文化研究》获省级一等奖,有两篇案例被《滨湖教育》录用。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孩子心灵成长
我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心理健康活动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心理健康活动室,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在用好“悄悄话信箱”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学校心理教育网,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和“心语姐姐”交流,为消除学生心理烦恼开辟了另一条途径。
每学期,各班还利用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如《让爱住我家》《君子与淑女》《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不胆小》等等,其中杨静琪老师的心理健康活动录像课《情绪大风车》获无锡市一等奖,省三等奖。学校在2006年被评为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五、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我校始终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社区教育为依据,以家庭教育为基础,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扎扎实实地办好家长学校,是无锡市优秀家长学校。
首先,我们努力创造、提供家长们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家教水平。
1、给每一位家长发放一本《家长学校读本》。
2、举办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们交流学习体会,育子经验。
3、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如:团中央知心姐姐的 “关注孩子心灵健康”主题报告。唐校长的“关注学生安全,关爱学生成长”报告。班主任的“怎样使你的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谈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等讲座。
4、建立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制度,使其孩子能够很好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5、家长通过六年十二学期的培训学习,我们就发放“家长学校结业证书”。其次,我们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家校
联谊活动,如:进入课堂听课、举办“亲子”活动、观看学生的才艺表演等。另外,针对当前学校安全问题形势较严峻的情况,我校建立了“家校沟通热线”,设立了“家校工作室”,为学生办了“校信通”,便于家校沟通。
六、加强德育科研,扩大德育成效
德育工作如何做到理论上创新,工作中出成果,这是我校每一个德育工作者经常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大家遵循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方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同时我们也请教育专家来指导,提高老师们的理论研究水平,有时也走出去,开拓视野,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结合学校“给孩子100种经历”课题,老师们设计了一个个经历活动方案,如:“我是一个兵”“分享生命中的感动”“我的打工日记”“帮弟弟妹妹包书”等等,根据方案,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经历活动,最后进行反思、总结,形成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通过课题研究,不仅学生们在经历中成长,老师们也在研究中成长着。3年来,我校老师撰写的德育论文、案例有47篇获省市级奖,有25篇在相关杂志上发表。
七、辛勤耕耘出硕果,再谱德育新篇章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德育机构,制定明确的德育工作目标,健全了各项德育制度和考核办法,有一支强大的德育队伍,通过这支德育队伍不断探索和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耕耘,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手拉手先进单位、全国小公民童谣传唱先进集体、无锡市红旗大队、无锡市小事业优秀单位、无锡市少先队信息化教育示范学校、无锡市少先队基础建设先进集体、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无锡市优秀家长学校、区少儿工作先进集体、区规范守则先进学校。德育处主任吴玉芳被评为2004-2005无锡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大队辅导员周卓贤老师还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辅导员、区阳光教师;陆华老师获2004-2005无锡市优秀班主任;杭咏雪、吴静等6位老师被评为区班主任能手和新秀;邵玲玉同学获区“知荣明耻敬廉崇洁”少儿演讲比赛二等奖,并被评为区“阳光学生”;王欣同学被评为区“知荣明耻 敬老爱幼”小孝星。教师和学生每年都有200多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学生迅速更新的思想观念,我校德育教育的形势依然严峻,教育之路、创新之举任重而道远,我校同仁仍需上下求索!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