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如何保增长 课程的考试85分(判断全选正确)
中国如何保增长 课程的考试85
一、单选(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A.9.6% B.8.6% C.7.6% D.6.9%
2.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的办法不包括?A.免税
B.退税
C.降低保障金比例
D.提高个税起征点
3.民生投资的主体是()A.政府
B.企业
C.公民
D.社会团体
4.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A.财政政策
B.信贷政策
C.金融政策
D.货币政策
5.收入性消费的关键是?A.提高收入的问题
B.完善信贷制度的问题
C.提振信心的问题
D.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
6.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是在哪一年?A.1900年
B.1910年
C.1920年
D.1930年
7.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依靠的“三架马车”不包括下列哪项?A.投资
B.消费
C.资助
D.出口
8.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A.政府
B.企业
C.公民
D.社会团体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1.中国经济可以转型成功的原因包括?A.政治优势
B.我国在使用宏观政策上还有很大空间
C.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远远没有到达既定的目标
D.中国还没有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
2.企业负担主要包括?A.税负负担
B.费的负担
C.雇佣负担
D.融资负担 3.基础设施投资的四个重点包括下列哪些?A.轨道交通
B.交通路管
C.农村投资
D.环境投资
4.中国这种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潜在的危险包括?A.反倾销、反补贴严重
B.贸易顺差时容易造成通货膨胀
C.当国际市场不能支持中国继续出口,造成通货紧缩
D.贫富差距拉大
以下判断选错误
现在城乡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一体化。2009年,我国免税3300亿左右.
第二篇:中国如何保增长 80分考卷 课程考试
中国如何保增长
80分
一、单选(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民生投资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公民 D.社会团体
2.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是在哪一年?
A.1900年 B.1910年 C.1920年 D.1930年
3.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
A.国家 B.政府 C.企业 D.个人
4.下列不属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的是?
A.装备制造业 B.船舶制造业 C.汽车制造业 D.房地产业
5.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A.政府 B.企业 C.公民 D.社会团体
6.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A.财政政策 B.信贷政策 C.金融政策 D.货币政策
7.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的办法不包括?
A.免税 B.退税
C.降低保障金比例 D.提高个税起征点
8.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为()
A.9.6% B.8.6% C.7.6% D.6.9%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1.民生投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
A.新投资的可行性论证不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B.出现权钱交易和腐败问题 C.就业任务很难完成 D.可能会损害民营经济的增长
2.基础设施投资的四个重点包括下列哪些?
A.轨道交通 B.交通路管 C.农村投资 D.环境投资
3.中国的企业困难有?
A.负担过重的问题 B.资金融通的问题 C.结构调整的问题 D.发展方向的问题
4.民生投资的组成部分包括?
A.医疗卫生 B.文化教育 C.社会保障 D.基础设施
三、判断(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大幅度降低央行利率,目的是引诱大家投资来消费,多消费。
正确 错误
2.当国外市场不能再继续支持中国出口,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开始萎缩的时候,中国企业因为没有市场,需求不足,必然会收缩经营,甚至倒闭。正确 错误
3.保增长启内需政策付诸实施之后,经济学家都保有正向态度。
正确 错误
4.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是改革的问题,即城乡一体化。
正确 错误
5.资产投资主要指资本市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正确 错误
6.2009年,我国免税3300亿左右。
正确 错误
7.在2008年的第四季度我国的经济增长急速攀升。
正确 错误
8.2007年我国遇到的是膨胀危机,物价全面暴涨。
正确 错误
第三篇:中国如何保增长 课程的考试-93分
中国如何保增长 课程的考试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收入性消费的关键是?
A.提高收入的问题 B.完善信贷制度的问题 C.提振信心的问题
D.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 2.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
A.国家 B.政府 C.企业 D.个人
3.下列不属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的是?
A.装备制造业 B.船舶制造业 C.汽车制造业 D.房地产业
4.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依靠的“三架马车”不包括下列哪项?
A.投资 B.消费 C.资助 D.出口
5.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的办法不包括?
A.免税 B.退税
C.降低保障金比例 D.提高个税起征点
6.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是在哪一年?
A.1900年 B.1910年 C.1920年 D.1930年
二、多选(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1.中国的企业困难有?
A.负担过重的问题
B.资金融通的问题 C.结构调整的问题 D.发展方向的问题
2.银行把信贷消费分为哪些形式?
A.收入性信贷 B.抵押性信贷 C.房产信贷 D.担保性信贷
3.中国这种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潜在的危险包括?
A.反倾销、反补贴严重 B.贸易顺差时容易造成通货膨胀
C.当国际市场不能支持中国继续出口,造成通货紧缩
D.贫富差距拉大
三、判断(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1.现在城乡经济体制已经实现了一体化。
正确 错误
2.生产性投资的结构会形成供给,一旦生产性投资投错了方向,投向已经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就会加重我们现在的困难。
正确 错误
3.预期性消费是受预期影响的消费,比如奢侈品的消费。预期性消费的关键是要提振信心。
正确 错误
4.从现在开始到2012年,我国增加的医疗卫生投资是8500亿左右。
正确 错误
5.2009年,我国免税3300亿左右。错:2200亿左右
正确 错误
6.生产性投资就是对各个产业的投资。
正确 错误
第四篇:95分 中国如何保增长课程的考试
中国如何保增长课程的考试---95分
一、单选(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提高居民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的办法不包括?
A.免税 B.退税
C.降低保障金比例 D.提高个税起征点 2.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
A.国家 B.政府 C.企业 D.个人
3.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A.财政政策 B.信贷政策 C.金融政策 D.货币政策
4.收入性消费的关键是?
A.提高收入的问题 B.完善信贷制度的问题 C.提振信心的问题
D.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的问题
5.下列不属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十大产业的是?
A.装备制造业 B.船舶制造业 C.汽车制造业 D.房地产业
6.生产性投资的主体是()
A.政府 B.企业 C.公民 D.社会团体
7.美国通过《社会保险法》是在哪一年?
A.1900年 B.1910年 C.1920年 D.1930年
8.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依靠的“三架马车”不包括下列哪项?
A.投资 B.消费 C.资助 D.出口
二、多选(共 4 小题,总分: 20 分)1.基础设施投资的四个重点包括下列哪些?
A.轨道交通 B.交通路管 C.农村投资 D.环境投资
2.民生投资的组成部分包括?
A.医疗卫生 B.文化教育 C.社会保障 D.基础设施
3.中国经济可以转型成功的原因包括?
A.政治优势
B.我国在使用宏观政策上还有很大空间 C.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远远没有到达既定的目标 D.中国还没有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
4.中国这种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潜在的危险包括?
A.反倾销、反补贴严重 B.贸易顺差时容易造成通货膨胀
C.当国际市场不能支持中国继续出口,造成通货紧缩 D.贫富差距拉大
三、判断(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1.保增长,启内需,解决启动内需问题,首先选择启动投资。
正确 错误
2.2008年实行的《劳动合同法》最关键的问题是过度的加大了企业的负担,即社会保障基金缴纳部分。
正确 错误
3.资产投资主要指资本市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正确 错误
4.大幅度降低央行利率,目的是引诱大家投资来消费,多消费。
正确 错误
5.抵押性信贷关键的问题是抵押物的产权清晰和定价合理的问题。
正确 错误
6.中国是储蓄率比较高的国家,原因是我们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老百姓自己储蓄,搞保障就是储蓄。
正确 错误
7.初次分配就是企业对个人分配,财富分成两块,一个是企业利润,一个是劳动收入。
正确 错误
8.从现在开始到2012年,我国增加的医疗卫生投资是8500亿左右。
正确 错误
第五篇:中国保增长的关键是保信心
中国保增长的关键是保信心
贺军 2012-5-18 中国5月11日发布一系列让市场失望的经济数据之后,中国央行12日晚间立刻宣布,从5月18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中国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做法合乎逻辑,但对市场的影响却似乎微不足道。
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是,虽然中国货币政策当局在努力放松流动性,但现在的主要问题似乎不是货币环境紧缩。7天回购利率本周已从2月底超过5%的高位降至3.2%,显示银行的放贷环境已转为宽松。因此,对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额仅为人民币6810亿元,一个解释就是银行的放贷意愿和企业的融资需求都在放缓。
中国股市的表现显示了市场信心的变化。在调降存准率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国内A股竟然相对前一个交易日放量下跌,上证指数下跌了0.6%,深证成指下跌了1.16%。很显然,尽管有央行调降存准率的政策,但市场更关注的还是4月份中国经济在继续转冷。
有意思的是,中国4月份经济数据出台、调降存准的政策及其影响,不仅引起了外资机构的高度关注,还引发了他们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心。《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标题是“4月份疲软数据浇灭中国经济增长希望”。一种普遍的看法是,5月11日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中国经济继续丧失动能,可能不会像中国领导人和市场分析师预期的那样实现反弹。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引发外界对中国政府保持经济增长能力的怀疑。因为西方社会普遍认为提振经济增长对中国来说易如反掌,中国的政治体制使政府能较顺畅地实施政策。此外,中国的债务水平相对较低,政府能够承担额外支出。正是靠着巨额贷款和支出方案,中国才得以平稳避开2008年和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造成的不利影响。
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普拉萨德(Eswar Prasad)认为,中国决策者目前面临两难境地,大规模信贷扩张可能是提振经济增长最为有效的方式,但这样做会给金融系统改革和恢复经济平衡拖后腿。美国银行的经济学家陆挺称,中国可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速保障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增加公共开支的效果并不会马上显现。还有外资认为,经过三年的高投资后,中国基础设施项目中唾手可得的“果实”都已经被摘走了,虽然中国决策层“不会慌乱”,但找到新的办法需要时间,而不会很快对经济产生刺激效果。
在安邦研究团队看来,外界的这些看法值得注意,因为在全球经济整体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被视为例外的“高地”而被寄予厚望,而外资对中国经济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国际资金对中国经济的预期。很显然,在与中国经济打了多年交道之后,外资对于中国政府掌控经济的能力也产生了“心理定式”,一旦发现中国政府保经济的能力在削弱,恐慌心理必然会影响外资进入和停留在中国市场。
从国内外形势来看,中国当前面临着几个关键点:一是中国经济“保增长”的问题再度变得迫切。要避免中国经济在下行的轨道上出现全面加速趋势,这也是安邦研究团队近期不断呼吁“保增长”的原因。二是如何处理好“保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房地产调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等“4万亿”刺激政策的后遗症,显著削弱了决策层推出新一轮“保增长”计划的空间。能否做到平衡?外界普遍持怀疑态度。
我们认为,外资仍然普遍低估了中国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中国既不缺政策工具,也不缺经济资源。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保持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在某种程度上,“保增长”就是要保信心。在我们看来,保增长的抓手一是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这是刺激市场信心的最有效办法;二是加快推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要向市场展现中国推动市场改革的决心。只有坚定的改革,才能给市场带来信心。
中国当前保增长的关键是保信心,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确存在战略机遇,而政策上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机遇转化成市场信心。
香港经济日报:
http://www.xiexiebang.com/eti/article/b48d4701-e549-4b51-9cf6-31e7dd9daea7-91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