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几点思考
——对高年级家长的建议
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利用课外时间做好孩子的数学辅导工作,如何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的问题”。毫无疑问:学生的学习必须以课堂教学、学校教学为主,课外教学、家庭教学为辅,并使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校内外各自的优势,使孩子的学习得到更大的进步。
下面就家长关心的问题谈谈我的一点建议: 思考一:怎样学好数学?
可以说数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科。学习数学主要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获取知识,重视的是方法;应用知识,强调的是策略。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的策略可以说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但都离不开知识这个基础。人就是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思维得到发展,变得更聪明。为此,我们家校要多联系,老师和家长都要较全面地了解孩子目前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解答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我们辅导时应注意:一要注意方式、方法:即以引导、点拨为主;二要有信心和耐心,复习与检查相结合;三要多鼓励少责备,让孩子感到有希望,使孩子减轻思想压力和增长兴趣,孩子才会更努力地学习。从上学期期末测试的情况分析: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能独立克服,并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生。所以建议家长在补基础的同时,把辅导的重点放在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训练上。有一条谚语: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应该相信,只要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认定的目标充满信心,并为此而奋斗,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取得成功。
思考二:怎样解决粗心“失分”?
粗心“失分”历来是学生懊恼、家长头疼和老师棘手的普遍性问题。从外显的成绩来看,粗心 “失分”无疑是对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的重大打击;从内隐的素质来想,粗心“失分”体现了学习习惯培养及学习策略优化的重要性。学生不要以“学会了只是粗心”这样的话安慰自己。简单一句话:“粗心就是不会!”。解决的办法:
1、读题、审题要练就火眼金睛,能揭穿题目陷阱。建议平时要重视典型分析,加强对比分析。
2、训练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效率,增强计算的能力。计算有口算、竖式计算、混合运算、简便计算,估算等等,训练要有侧重、有针对性,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才能使计算更专心、更细心。新课标指出“要减去繁琐的计算,加强口算,重视估算”的教学,因此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口算训练。
3、解决问题思路要清楚、方法要灵活、策略要优化。看清楚条件和问题;想清楚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理清楚解题的思路、写清楚解题的步骤;画出图表帮助分析。思考三: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目前高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平时的作业较多,心理压力较重。上学期小学毕业数学试卷题量多,题型灵活多样,难度较大,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也考得不理想。可以说三门总分的高低,关键是数学成绩,所以本学期平时测试试卷会较灵活,适当增加一些难度,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适应。目前家长首先要与数学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孩子数学学习的情况,分析、研究对策。家庭辅导时才能有的放矢。
下面针对三类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指导上提个建议,供家长参考。
1、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家长少一点责备,多一点分析,孩子成绩差,做家长的也有责任。不能放弃不管,对孩子要有信心,因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很多科学家如: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等,小时候都曾被认为智力不好的儿童,但他们有着超人的意志力,认定目标,持之以恒,最终成为杰出的科学家。也许你的孩子大器晚成呢。对他们辅导的重点是补习基础知识和习惯训练。
2、对成绩中等的学生,家长要分析一下能否再提高一点。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是可以提高的,为他们确定一个提高的目标。辅导的重点是对平时练习、测试中较典型的错题做好摘记、订正、反思。
3、对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辅导的重点是加强课外拓展,适合参加“奥数”辅导,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技巧,克服粗心毛病,提高正确率。(高年段数学组提供)
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怪现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绩会逐年下降,尤其在数学方面更为突出。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测试中也默许了这一点,一二年级的数学均分大概在90-100,三四年级的均分大概在80-90,五六年级在75左右也能接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很多老师认为:知识层次加深了,对学生的要求高了。大浪淘沙,继续保持的就是些金子。诚然,我们不可否认这一点,但这绝非是造成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在我们的教学方面,下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一下原因,商讨下对策。
一、高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学习习惯上过分依赖,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
第一,为提高分数,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年级后,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还象低年级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毫无头绪,没听到“门道”。
(二)学生思想上比较松懈。有些学生把低年级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年级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临考试前才发奋一下就轻而易举地考了好成绩,因而认为读高年级也不过如此,一、二年级时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星期,也一样会考得好成绩。高年级不同低年级,低年级有许多知识是日常生活都接触到的,或者入学前就学会了,但上了高年级就不一定了,有许多知识点是第一次接触的,学起来当然不比低年级的容易了。
(三)学习态度上不重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
方法的学习
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学习后续性“能源”不足
高年级数学与低年级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
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年级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学习的要求。
(五)学习的方法不得要领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维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一节课下来,问题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提高成绩的方法。要提高学习成绩,必须“会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自己会了,什么地方自己还不会,要专心听讲。(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巩固成自己的技能,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各种习惯。使之成为一种“惯性”。
(二)学习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
“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学习也一样,这是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时,切忌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当有些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洋洋自得时,我们要适当给予点提醒,当学生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我们也要及时给点鼓励。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许多优秀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基本功扎实,只有厚积,方能薄发。
(三)抓住学科特点,寻求提高成绩的最佳途径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
求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光看书,或者只做题都不行。学习数学既要钻进去,也要跳出来,不要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学习的知识一定要会内化,每天学习的新授的内容,必须消化,并且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敏锐的眼光,量体裁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
不同的目标。
(四)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及思维状况,做好衔接内容的教学。在授课时,应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能听懂,会做练习题、习题,再作提升。高年级数学教师最好能掌握低年级数学的特点。同样低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时,也要适当地放一放,为了
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
怎样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是个永恒的话题,以上只是谈谈本人的一些拙见,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认同。
第二篇:小学高年级数学成绩滑坡现象的几点思考
小学高年级数学成绩滑坡现象的几点思考
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怪现象: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绩会逐年下降,尤其在数学方面更为突出。许多老师在平时的测试中也默许了这一点,一二年级的数学均分大概在90-100,三四年级的均分大概在80-90,五六年级在75左右也能接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很多老师认为:知识层次加深了,对学生的要求高了。大浪淘沙,继续保持的就是些金子。诚然,我们不可否认这一点,但这绝非是造成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在我们的教学方面,下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一下原因,商讨下对策。
一、高年级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学习习惯上过分依赖
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小学数学低年 级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年级后,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还象低年级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毫无头绪,没听到“门道”。
(二)学生思想上比较松懈
有些学生把低年级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年级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临考试前才发奋一下就轻而易举地考了好成绩,因而认为读高年级也不过如此,一、二年级时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星期,也一样会考得好成绩。高年级不同低年级,低年级有许多知识是日常生活都接触到的,或者入学前就学会了,但上了高年级就不一定了,有许多知识点是第一次接触的,学起来当然不比低年级的容易了。
(三)学习态度上不重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学习后续性“能源”不足
高年级数学与低年级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年级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学习的要求。
(五)学习的方法不得要领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维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一节课下来,问题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提高成绩的方法
要提高学习成绩,必须“会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2)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自己会了,什么地方自己还不会,要专心听讲。(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巩固成自己的技能,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各种习惯。使之成为一种“惯性”。
(二)学习要循序渐进,切忌急躁
“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学习也一样,这是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时,切忌贪多求快,囫囵吞枣。当有些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洋洋自得时,我们要适当给予点提醒,当学生遇到挫折一蹶不振,我们也要及时给点鼓励。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许多优秀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基本功扎实,只有厚积,方能薄发。
(三)抓住学科特点,寻求提高成绩的最佳途径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 求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光看书,或者只做题都不行。学习数学既要钻进去,也要跳出来,不要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学习的知识一定要会内化,每天学习的新授的内容,必须消化,并且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每个学
生的特点不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有敏锐的眼光,量体裁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
(四)充分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及思维状况,做好衔接内容的教学。
在授课时,应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能听懂,会做练习题、习题,再作提升。高年级数学教师最好能掌握低年级数学的特点。同样低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学时,也要适当地放一放,为了学生的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
怎样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还是个永恒的话题,以上只是谈谈本人的一些拙见,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认同。
本文获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
第三篇:中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中学阶段如何提高数学成绩
1、培养兴趣,带好奇心学习。
学数学要爱数学。数学是美丽的,它的美体现在结论的简单明确,它是一种理性美和抽象美。数学就像一个花园,没进门时看不出它的漂亮可一旦走进去,就会感觉它真美。许多数学家都把兴趣放在学好数学的首要位置。其次是好奇心学数学要有想法,要敢于去猜想,要带着好奇心去学数学。要从解题过程找乐趣,找成就感。只要好奇心和求知欲变成了解决问题的渴求,就能自觉的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真正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对学习数学充满了乐趣,才能更自觉地学习和研究数学。
2、仔细看书,弄懂数学语言。
不爱读数学教科书,是中学生的“通病”。数学教科书是用数学语言写它成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语言简洁、逻辑性强、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因而看数学教科书切不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
数学概念、定义、定理等都用文字语言表述,看书时务必留心。预习时要做到“五要”:①要用波浪线划出重点;②要将公式及结论做记号;③要在看不懂、有疑问的地方用铅笔画问号;④要将简单习题的答案、解题要点写在后面;⑤如果定义、定理中的条件不止一个,就要把条件编上号码。
符号语言有丰富的内涵,要写得出,辩得清、记得牢。读符号语言,要说得出它的涵义,辩得明它的特征。
图形语言既能反映元素的相对位置,又是数量关系的直接反映。因而观看几何图形时要读懂隐藏在图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数量关系;而观看图像,要从其形状窥视出函数的性质。
如果课前、课后阅读数学书能达到上述要求,学数学也就入门了;若由此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成绩则指日可待。
3、认真听课,掌握思维方法。
听课要全神贯注,随着老师的讲解积极思维。预习时似懂非懂的概念弄明白了么?疑团化解了么?老师口授的真知灼见、补充的例题、精彩的解法,要抓紧记录下来。写好听课笔记,不但留下一份宝贵的资料,而且也能促使自己注意力集中。
听课时还要做到不断生疑、质疑,敢于提问、答问。要想想老师的讲解是否完整无误,解法是否严谨无瑕。板书的范例如果懂了,就应思谋新的解法;如果有疑点就应大胆质疑。争着回答问题绝不是“图表现”,而是阐述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即使自己回答错了,将问题暴露后,也便于订证。听课最忌盲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懂装懂。
4、独立钻研,学会归纳总结。
养成良好的独立钻研学习的习惯必须做到:
①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作业惟有按时完成,才能得以巩固知识,尽量减少遗忘。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增大知识复现率,促进自己的思考力,发挥解决问题的创造力。
善于学习的同学还应注意作业的保洁与收藏,因为这既是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也是很好的复习资料。
②适时复习功课,形成知识网络。章节复习、单元复习、迎考复习等是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它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复习时应按照一定的系统归纳总结知识,总结方法,形成数学的“经纬网”。这里的“经”指的是数学的各个分支的知识;“纬”指的是相同的数学方法在不同分支中的应用。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织好数学的“经纬网”。
③应注重书写的规范化。数学学科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对表达、叙述的过程,符号使用的规定都有严格的要求。因而在做练习、作业、考试时书写都应规范化。
④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开拓创新。数学有很强的联贯性,新旧知识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借书本知识,进行联想,不但可以增强钻研兴趣,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注意了以上几种做法,不但可以巩固原有的知识,而且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领域,沟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了良好的钻研习惯,定能学好数学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优补差
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已经摆在我们眼前。“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以往的教育体系不能很好的考虑这些,没能真正把每个人都视为特殊的个体,教学以统一模式,老师为主体,学生跟着老师设计好的问题一步步学习,学校生产统一的产品,不尊重个体。那什么是个性化的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在教学课堂中体现呢?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在数学中培优补差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数学实践和探究,从两方面阐述数学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
一、分层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前初中教育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给予教育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如果在一个水平线巴对所有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势必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而学困生“消化不良”,针对这一状况,本人在近几年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实验课题。
分层教学实施的程序:
(一)教学分层: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结合开学初的摸底考试进行适当分类,在尊重学生自己选择的基础上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为甲组成绩较优秀,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的,人数在10人左右,乙组为中等生,成绩居中或中下的学生,丙组为学困生,成绩偏差,甚至有的对小学的数学知识掌握较差,为了便于照顾,人数不超过十人。对于这三组同学要求所学内容相同,但要求不同,对甲组学生,在反馈练习中注意拓宽学生知识面,有时也可给出—堡与生活相结合且有深化知识的竞赛类练习,使他们在每节课都能得到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乙组学生按照教学大纲,以课本练习为主,注意这类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对丙组学生,因基础差,应根据内容要求,对课本练习作适当变式,成为一些简单的提问式或填空式的题型,使这类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知识。
(二)反馈练习分层: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拟定编题计划,确定检查本堂课知识的题型和数量,再配置供好、中、差学生练习有区分度的题目。
二、个性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体会。
在现在这个全球信息网络化社会,教育再也不只是封闭、漠视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就是为实现素质教育,着眼于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化教育,针对个性差异实现人的发展,体现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新性,完美人的独特性的教育,在教学中进行构建“自主课堂、自我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尝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努力张扬不同学生的个性。为实现个性化教学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现把自已的主要做法作介绍:
(一)营造自主氛围,指导主体探究,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个性得以形成的基础和出发点,探究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生命,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发现,没有发现就谈不上创新,也就更谈不上个性化教育。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自己的知识。(二)实现能力评估个性化。
学生要把课堂知识真正掌握,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教师只有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
总之,数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同时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毕业班学生的数学成绩
如何提高小学毕业班学生的数学成绩
如今小学六年级快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学习也很重视复习工作,在复习的过程当中进行模拟考试,结果成绩很不理想,比平时的单元测验成绩低很多,着实让人着急,细细反思,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学习习惯上过分依赖
小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年级后,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还象低年级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毫无头绪,没听到“门道”。
二、学生思想上比较松懈
有些学生把低年级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年级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临考试前才发奋一下就轻而易举地考了好成绩,因而认为读高年级也不过如此,一、二年级时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星期,也一样会考得好成绩。高年级不同低年级,低年级有许多知识是日常生活都接触到的,或者入学前就学会了,但上了高年级就不一定了,有许多知识点是第一次接触的,学起来当然不比低年级的容易了。
三、学习态度上不重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四、学习后续性“能源”不足 高年级数学与低年级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年级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学习的要求。
五、学习的方法不得要领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维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一节课下来,问题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休息不好,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针对以上情况,我想要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系统复习: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制定复习计划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大纲(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领会大纲(课标)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大纲(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教材,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教师要能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首先根据教材的六部分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三大块进行复习;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二、分类整理,梳理,构织知识网络,强化复习的系统性.作为复习课的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和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 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三、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对于易混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如:质数和奇数;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如化简比和求比值.四、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高解题的灵活性.有些习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有些应用题,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题目的类型不同,但解题的算式是一样的.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五、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应做到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慨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从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六,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总复习中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进行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以期待他们取得好的成绩.但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基本应呈标准的正态分布,不可能都在优秀这一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对成绩尚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对他们的知识欠缺应及时给以补课,避免再一次吃夹生饭.因材施教,适当补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
第五篇:小学数学怎样提高成绩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小学数学怎样提高成绩
一、实际分析
好多学生在一年级报名的时候家长就自豪的说,我们的孩子能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老师呢也觉得一二年级的数学成绩很好提高,可一旦进入了三年级,学生数学成绩直线下降。有些学生从此开始对数学充满了畏惧,有些学生经过调整逐步的适应了数学的节奏,到了五六年级,数学成绩又有所恢复。大体上一二年的数学均分都在95分以上,三四年级数学均分回降低到87分,或更低,到了五年级回有所回升,到了六年级基本稳定在90分左右。
那么三年级为什么一下就成绩不好了呢,一是一二年级学生过于相信自己的数学计算而忽略了数学算理的同步提升,二是知识通过一二年的学习万以内的数已经认识完毕,学生整整开始的是对数的应用,及关于数在解决问题,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中的具体使用。这是算理的延伸,是算法的提炼。而这恰恰是学生和老师们在一二年级没有忽视的。也就是说三年级是为一二年级的忽视而买账单。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们经过三四两个年级的对于数学的摸爬滚打。有些东西逐渐熟悉,有了相应的对策,成绩自然有回升。而五六年级的知识是三四年级的难度加强,而不是知识跨越,所以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认识能力也渐渐的有所提高,五六年级成绩回升是正常现象。
二、打破怪圈的办法
首先是从学生角度,作业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教师再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不能随便一划拉,丛谋提到某提全做。这样是不行的。要对作业提前有一个审核,哪些有代表性,会做的学生估计有多少,做着作业的时间大约多长做出一个预测。一般来说作业量不能超过半小时。因为不论是六年级,还是一年级,半小时的正常数学作业量应该在10道应用题,20道计算题,30道判断题,这个量每日天能坚持绝对已经达到了数学的要求。作业尽量要当天判阅,当天改正,让学生自己做好错题收集和三道以上错题同类解答。
其次,除了作业每天上课了要保证主要内容结束了有5分钟以上的练习时间,这个一般老师都能达到,关键是如何使用这5分钟,我建议做5道题,做三道100分,四道150分,五道200分,同桌互判,当堂订正。内容上练习要精练,比如关于相差问题的练习设计
第一层:
选择正确算式的编号(用手势表示)。
1.同一种自行车,第一天卖出8辆,第二天卖出的比第一天多2辆,第二天收款1500元。每辆自行车多少元?
(1)1500÷2(2)1500÷(8+2)
(3)1500÷(8+2+8)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画图分析,进行选择。在作出正确选择后,教师继续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①若选算式(1),应怎样改变条件?
②若选算式(3),应怎样改变条件?从中突出关键是要找相对应的量。
2.水果店运来若干箱苹果,每箱苹果一样重。一共运来250千克。已经卖出4箱苹果,卖出100千克。每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1)10O÷4(2)(250-100)÷
4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作出选择,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提问:若要选择算式(2),条件该怎么改?从中强调根据所求问题选择有关信息,关键是找出对应量。
评析:这两题都采用选择算式的形式,在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后,教师再次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算式改变应用题的条件,使算式与题目的要求相符合。这种练习方式,既有利于辨析应用题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强化解题思路,防止思维负定势,又渗透了事物之间的千变万化,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这确是一种较好的练习形式。
第二层:发展题。
学校新买来10盒羽毛球。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只,剩下的羽毛球正好等于原来的8盒。买来的10盒羽毛球共有多少只?
这道题的重点: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再指名展示思维过程,师生一起作评价,突出解题关键在于“取出的羽毛球相当于原来的2盒”这个对应量。
百分数的认识可以这样设计练习
1.在10秒内读出这些数,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 18% 50% 101%
89% 100% 125%
7.5% 0.05% 300%
(1)10秒内读了几个百分数,有10个百分数,你读出的百分数占整个百分数的百分之几,还有百分之几没有读。
(2)师: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05%)这组百分数中最大的呢?(300%)
300%呢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00%,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
(3)师:100%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生:比如,我们全班的36位同学都戴上了红领巾,我们班戴红领巾的学生人数就占全班人数的100%。
(4)师:(50%)可以用哪些数或那些意思来表达
(一半)(二分之一)
小结:在这组百分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指出:百分数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较的标准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较的量就可能是这样0.05份、1份、7.5份、125份、300份等)还有五分钟是要留在课前,每周一三五做口算训练,买同意的口算练习册,口算错一道,但是补答三道,一周错两次,惩罚一次擦黑板,或者打扫卫生。周二四做错题拓展,错题拓展的形式可以是错题学生说,其他学生达。参与面就会比较广了。
教师角度对于成绩最重要。学生之所以三四年级成绩差,主要原因在老师。从数的角度来说,一年级上册是20以内数的认识,一年级下策是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下策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然后是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小学阶段为什么要分阶段认识数,而不是集中一起把数学习完,主要是因为简单数游离于对算理的渗透,有利于数在实际生活的应用的结合。其实小学的应用很简单,就是几个数量关系。一,甲是多少,乙是多少,两者合起来一共是几,二,用了多少,剩下多少。原来一共多少。三是原来多少,增加或者减少了多少,现在是多少。
四、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比这个数多了或者少了多少,另一个数是多少。五,甲数是多少,乙数是他的几倍,乙数是多少,六甲数是多少,几个甲数是多少。六种数量关系在逆推12种,总共18种表述方式。18种表苏方式用六年来学习,难度是很小的。比方说,一二年级苹果3斤,鸭梨4斤,一共几斤?三四年级呢是苹果3.3斤,鸭梨4.5斤,一共几斤,五六年级呢,是苹果三有三分之三斤,鸭梨四又四分之四斤,一共几斤,就这么简单。那么这么简单为什么学生学不会呢,这是因为有一个经验的过渡,比方说,一斤糖果5元钱,3斤糖果多少钱,这个学生没问题,但是到了一斤糖果5.5元,5.55斤多少钱,这就不会了。因为学生的经验里就没有这个小数的概念,这就是经验数学向抽象数学的过渡,这个过渡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这是教师从知识的角度要进行归纳和提炼。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生能复述能力,为什么复述?因为复述的过程是理解思考的过程,比方说有一块45公顷的地,一个15马力的拖拉机,用3小时耕完,一小时耕多少,学生会用45除以3再除以15,因为他认为15也是一个数。计算就是数的计算。其实计算是数量关系的需要。这就是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模糊造成的。而复述游离于他们梳理数量关系,有些学生审题那能力是要培养的,需要来回不断读题来调动知识潜能。进行不断地数量关系的匹配和调整。
教师从教学技巧上说,要注意课堂也是有课眼的,也就是说,要找到一个能够打开知识的视角。比方说圆的认识,我们教师可以用一个袋子装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椭圆,葫芦形等等,让学生摸出圆形,并说出你为什么确认你摸得就是圆,这就是课眼,通过这个课堂的视角,学生会廓清直线图形,曲线图形的不同,会廓清圆和别的不是圆的曲线图形的差异,从而对圆的特点得到提炼和总结。课眼就是知识点的根,揪起根,累累垂垂的知识点就会挂在上面。对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宽度广度有很好的促进。
提高成绩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这一个学科,喜欢你这教师,这是教师的魅力。不是说,讲了,做了,就会了,而是发现了,有意思了,思考了,理解了,拓展了。教师不一定幽默,但一定要在课上有与学生的交流,比如分数的认识这样一个开头:
引入:由1到“1”
师:(板书:1)认识吗?瞧,老师往这儿一站,几个人?
生:(齐)1个人。
师:能用1这个数来表示吗?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1来表示?
(生答: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
师:看来,能用1表示的物体还真不少。不过,像这样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能用1来表示,我想一年级的同学一定也会。咱们都几年级啦?五年级学生,就应该有五年级的认识水平嘛。想想看,除了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这一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还有什么也能用1来表示?看看谁能率先超越!
生:(略有迟疑)一个班级也能用1来表示。
师:嗯,一个班级可不止1个学生哦,40多个同学,能用1来表示吗?谁来评判评判?
生:我觉得能!你想呀,尽管是40多个同学,但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既然是一个整体,当然可以用1来表示啦。
师:说得真好。掌声!(师带头鼓掌)40多个同学一旦看做一个整体,自然就可以用1来表示了。感谢你的思考,一下子给我们打开了局面。谁接着来?
生:一群羊也能用1来表示。
师:呵,思维很有跳跃性嘛,一下就从一群人联想到了一群羊。
(生笑)
生:我觉得一堆石子也能用1来表示。
生:一束花也能用1来表示。
师:这样下去,能说完吗?(生:不能)看来,小小的1还真是无所不包。(师在1上加双引号)不过,这时的l和我们一年级时所认识的1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认识的1,表示的是1个物体,比如1个人、1瓶水,但现在这个1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说得真好!1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丰富了。
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
文章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