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可持续投资逻辑的基本思考
关于可持续投资逻辑的基本思考
摘 要:可持续投资逻辑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除了思考传统投资决策时应关注的净现值、多重投资收益等财务问题,也要对被投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做出考量。也就是说,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上进行投资,不仅考虑投资的短期经济收益,也要考虑投资产生的长期作用,这种长期作用是对未来生存环境的一种保护,介绍可持续投资逻辑应关注的ESG(社会责任)理念以及关注此理念的企业及投资者,以及他们做出的成绩。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ESG理念;品牌效应;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7-0101-02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基本观点为: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看似无序的市场环境是由供求关系确定的,在市场的调节下,生产受需求的影响,生产者会以消费者的需求为考量,生产出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于是早期企业的目标是销售目标,通过销售将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可以理解为: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一季度接着一季度,有竞争力的增长;为了吸引投资者的资金而持续创造股东价值。利润最大化是单方面的目标,只为服务股东,适应的时期为20世纪的市场环境。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环境诡谲多变,企业的相关者也变得错综复杂,不仅包括股东、职工,还包括政府、债务人以及社会公众。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使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大于资源的重生速度,在这种环境下,利润最大化目标过于单一,不能再满足企业所处的新环境要求。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特别是掌握着大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不仅关注被投资企业传统的数据方面的财务指标,如营运能力、投资回报率、股东价值等,还关注了被投资企业的非财务状况,如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状况。
一、企业领导者与投资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要负担除赋税外的其他社会义务。企业家以及领导者不仅关注“好生意”在实现利润,对投资者和职工负责;还要关注“好模式”来实现社会责任,对社会公众负责。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不仅是企业领导者,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也应加入被投资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考量,在传统的注重财务指标的选股、选择被投资企业模式上增加了对企业环境保护方面,比如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化工企业的废料排放;社会道德方面,比如对企业职工、消费者的责任;以及公共利益(企业捐赠、成立慈善基金)等方面的考察。
对投资有实际影响的ESG因素
ESG是一种更全面的考察企业的投资方式,潜在投资者关注企业在环境(E)、社会(S)和管理(G)方面的贡献,来决定投资与否。同时,投资者还可以用他们企业股东的身份,利用决策权,通过积极的股东行动,促使企业良好社会责任的履行。
二、国外企业在ESG方面的活动
社会公众对企业ESG的理解是企业直接参与的慈善活动以及科技方面的进步。如美国的道富(state street)集团公司在2012年,将54个应用程序迁移到了云环境中,将操作系统环境虚拟化并完成了许多自动化项目,节约了2 300万美金的营运成本,并减少了100万吨的废气排放。第二个将社会责任纳入战略的成功例子为联合利华在印度的分公司,针对印度的特殊社会环境,联合利华在印度的主要业务为洗涤剂和速食汤。联合利华公司在印度大力推行“洗手”项目,普及杀菌肥皂,这一活动影响了将近5亿人,大大减少了因细菌交叉感染引起的儿童早夭。除此之外,联合利华还开发了节水洗涤剂,与同类洗涤剂相比,每次使用这类洗涤剂都能节约一部分水。联合利华公司还在印度开展了鼓励妇女参与小生意的项目,帮助普及卫生知识以及提高妇女地位。在食品方面,联合利华公司是最早宣布100%从可持续的环境中采购农业原材料的企业,这意味着联合利华公司的供应商在提供原材料时,都是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取得的。以食品中应用非常普遍的棕榈油举例,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收购棕榈油,能够防止森林的过度砍伐,这一举动能减少20%的温室气体排放。
社会公众看到了企业减少的废气排放;联合利华组织的公益项目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投资者关注的是涉及到企业本质的ESG表现,如上述道富集团的例子中表现为减少的营运成本,联合利华公司巨大的市场占有额带来的品牌效应。对于企业来说,这种小项目带来了对社会的大改变,这就是小项目带来的大改变。
三、雾霾笼罩中国污染企业
2014年初,持续数日的雾霾天气令北京的空气质量下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首次达到重污染橙色等级。在北京市政府的要求下,147家工业企业被要求停产、减产,即便是国有企业也无法幸免。这是从《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颁布以来,企业首次因雾霾而停产。停产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除直接的经济损失外,高污染高耗能还会令企业面临违约风险、成本增加的风险和竞争力下降的风险。雾霾天气的发生令政府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企业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并采取措施,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传统大型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被要求承担环境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变成了企业的强制责任,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四、ESG因素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
责任投资的概念在美国已经相当成熟,责任投资者在判断上市公司是否对其负责时,不仅会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作出判断,而且会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情况做出考量。企业的非财务绩效,如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对各类投资者的回报以及投资稳定和长远收益。
企业关注社会责任,看似会影响对绩效水平的关注力,事实上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并不矛盾。事实上,西方社会关于责任投资的逻辑中不仅包含道德逻辑,还有市场逻辑。社会责任投资的理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社会和环境风险,或者擦边的违规违法行为,这一条件可以筛选出存在重大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避开这些上市公司转投那些成长更可持续的上市公司,是可以降低市场风险的。比如,数据表明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成分股的长期收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美国加州投资退休基金(GalPERS)已将ESG整合进全部的基金业务中。基金公司是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客户构成比较复杂,社会的发展会使得一部分客户对特殊的基金产品有偏好,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对外宣传不投资污染企业、不投资违反劳工权益的企业,这样的投资理念和风格可以获得细分市场的认可,基金公司就可以通过帮助这些客户管理资产获利。
国内机构投资者通过对责任投资作用的分析,道德逻辑(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国内投资市场在短时间内行不通,市场逻辑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差异性的优势,市场上的公募基金具有太大的同质性,关注社会责任的基金是基金公司的一种创新做法,可以作为卖点。另一方面是规避风险作用,中国已经进入到环境污染高发期,环境问题甚至都影响到社会稳定,更徨论企业经营业绩。
五、将ESG纳入投资决策
一家成熟的投资机构将ESG纳入到投资决策需要进行三个步骤。
(一)获取企业的ESG数据
上市公司的ESG数据获取较容易,投资者一般根据各大交易所推出的相关指数判断某上市公司的ESG情况。很多权威机构会研究并公布有关企业ESG的数据和资料供投资者参考,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大企业的ESG情况。如路透社推出的“托马斯路透企业责任排名”,这份数据包含世界范围内的4 600家知名企业的ESG表现情况,在亚洲地区成立了专门的团队定期收集上市公司的ESG表现数据。非上市公司的ESG信息就只能由对投资企业的ESG情况的调查得来,比如邀请第三方顾问到企业现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潜在风险,如发现有相关风险,私募资金等投资机构会向管理层提出风险管理的整改要求,作为投资企业的条件之一。
(二)投资者协助企业管理ESG风险
2009年前后正是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恐慌的阶段,凯雷投资集团在2009年及2010年对雅士利进行了两轮投资,并帮助雅士利开展了一系列有关企业治理和食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提升工作,雅士利在这一系列整改下获得ISO9001及 HACCP国际认证,最终于2010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三)对ESG数据进行长期跟踪
ESG数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ESG投资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所以投资者要对企业的ESG数据进行长期的跟踪,并且根据持股比例参与被投资企业的决策,对被投资企业的ESG目标提出要求。
六、小结
ESG投资、可持续投资等概念可能对中国的投资者来说还比较陌生,但在国际社会,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社会效应。世界各地的交易所和政府也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中已经越来越施展不开。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虽然烟草行业获利颇丰,但是有远见的投资者在慢慢从此行业中撤资。ESG投资能将审视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的视野开拓得更广,在了解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判断。不仅关注“好生意”,更要关注“好模式”。
参考文献:
[1] 沈欣.雾霾笼罩中国污染企业[J].中国责任投资观察,2014,(1).[2] 郭沛源.基金公司责任投资的道德逻辑和市场逻辑[J].中国责任投资观察,2014,(3).[3] 何智权.如何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J].企业观察报,2014,(10).
第二篇:可持续
大家好,我是环境143班黄明城。站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说我对《穹顶之下》的观后感。柴进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拍这段这么有价值的记录片 很可贵。她用自己的双眼发现问题,身体力行寻觅问题的根源 试图解决问题 或者警醒那些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期待这把人们从监狱的房子解放到大自然。
记录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没有见过星星以及蓝蓝的天的孩子们。他们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需要被爱。可我们就这样残忍的夺走他们爱的星星和蓝天。
或者觉得环境恶化跟当下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 我们又不烧煤 又不开污染工厂 我们不破环环境不污染环境 这跟我们没关系 但真的是这样吗?就跟我们没多大关系吗?
当我们看着工厂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径流到江河,我们会在心里抱怨 责骂。但我们曾找过工厂的负责人吗?如果不行试过去相关部门检举吗?就算这都没用,试过再向上面投诉举报吗?如果一个人不行,一群人呢?但是我们什么都没有做。而柴静做了还一直做着 这正是我敬佩她的原因之一。
当你踱步于河边,看一个少年随手将一个几百年都无法降解得塑料瓶抛向河中 你想过去阻止吗?或者这没什么,但日积月累这样的污染带来的是什么?
当我们看着五颜六色的河水流淌 鼓鼓恶臭随风扑鼻而来 我们的身体里流淌这未知的化学元素 孩子出世便饱受疟疾的折磨。我们才去觉醒吗?龙应台在野火集中这样说道:中国人太自私了。只要你拿着刀跑到他的床前去夺取他的生命,他宁愿闭着眼假寐也不愿意站出来说话。难道真的要等到环境已经危及我们的存在才去关注它吗?
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是从父辈那里继承 这而是从后辈那里借来的。我们没有任何由理、借口去损坏它。
中国不缺少看到问题的人,缺少的正是像柴静那样看到问题敢于履行责任 去解决问题的人,我们有责任跟义务去保护环境 不去玷污它。同时我们更应该行驶我们的监督权,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去破环它。明确环境的重要性 共同去保护它。过往十余载,孩子们还可以好奇的问我们:爸爸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白云是什么做的。给他们原本该有的童真快乐而不是死锁在窄窄的房子里。
为我们的未来,后代的未来,抛弃自私,让我们共同努力。谢谢大家
第三篇:广覆盖 保基本 多层次 可持续(精选)
广覆盖 保基本 多层次 可持续
《决定》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重要原则。那么,为什么要按照这一原则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呢?
第一,这一原则体现了尽最大可能为农村居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要求。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减少了94%以上。但是,由于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因病、因残、因缺乏劳动能力而需要生活救济的人口,所以从全国农村看,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人数仍然较多,初步估计,即使按照我国绝对贫困线为标准计算,需要保障的对象也在3000万人左右。因此,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农村居民生活保障的“安全网”,必须具备广覆盖的功能,即必须覆盖所有需要保障的对象,这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二,这一原则体现了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保障服务要求。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生活保障是最后一道“安全线”。而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刚建立不久,在许多方面需要完善,特别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低保覆盖范围的大小和补助水平的高低等都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能是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底线,同时各地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状况,自行确定合适的保障标准。但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保障标准,以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第三,这一原则体现了在发展政府主办社会保障的同时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社会保障的要求。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都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由于人们收入水平和各自需求的不同,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希望保障覆盖范围大一些,有的希望保障标准高一些,不一而足。要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必须按照多层次的要求,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的社会保障。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构架,比如,商业保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层次。目前,商业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已开发了人寿保险、补充医疗险、人身意外险等险种,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再比如,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既需要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又需要继续发挥家庭养老、老年生活保障等传统养老方式的作用,形成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第四,这一原则体现了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加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仍任重道远。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刚具雏形,相当多农村居民还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随着农村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和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基本制度的连续性,搞好新老制度的衔接和过渡,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生态旅游可持续
生态旅游是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它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主要强调的是对自然的体验和学习,是一种低影响、非消费性和注重当地影响的旅游形式。近2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作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最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据统计,在已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中,有24%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受到了损害;11%的保护区出现了旅游资源的退化问题;3%的保护区存在大气污染。可见,某些“生态旅游”实质上并没有起到保护环境的生态作用。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并探讨实现生态旅游的有效途径。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最早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墨西哥人H CeballosLascurain于1983年提出来的,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后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生态旅游做出过定义或解释,如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Ecotourism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把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旅游是一种能促进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鉴赏和保护的有利于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而澳大利亚旅游局下的定义更为简洁,即:生态旅游是一种基于环境教育、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我国的王献溥提出“生态旅游是一种欣赏、研究、洞悉和不允许破坏自然的旅行,主要以保护区为其观光对象。”林永发则认为生态旅游是人们进入原始地区,实际体验大自然奥秘的这样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张和平提出:“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新兴的旅游方式,其摆脱传统走马观花、行程紧凑的旅游形态,而强调‘体验自然’、‘亲近生态环境’、‘定点式’、‘主题式’、‘知性的’、‘感性的’旅游形态”。吴长文认为“生态旅游是指人们在人工或天然的生态环境里从事的旅游活动。它与近代旅游业产生以来的各种类型的自然山水旅游有着根本的不同,即对自然观赏态度的转变。过去的自然山水旅游强调参与、索取和享受,而现在的生态旅游则应该主张对自然生态‘有所不为’和‘静心倾听’,尊重自然的异质性,不要按人的意愿强行对自然施加影响。人们通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感受,重新发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重大意义”。
1.1 生态旅游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旅游活动
随着人类文明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城市化问题日益突出,如交通拥挤、喧闹、污染、住房狭小等,于是人们迫切要求到大自然中去领略那份宝贵的清新、广袤和宁静,去感受那种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真诚、朴素和超脱,从而使肌体和精神得到放松和调节。
1.2 生态旅游是一种进行生态教育的知识性之旅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掠夺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发展的结果是,人们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降低了环境质量。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人们渴望了解自然界的各种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变迁之间的关系,而生态旅游正是以旅游的形势对人们进行各种生态知识的教育,寓教于乐,使人们更加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途径。
1.3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保护生态环境承担义务的旅游活动
不适当的旅游活动容易使旅游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活动必须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
1.4 生态旅游能为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生态旅游鼓励和支持当地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并分享其经济利益,从而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生态旅游在森林公园规划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前,我国森林公园建设数量和经营面积达到了相当规模,森林旅游也形成了一定气候,丰富和多样化的森林资源,优美和谐的森林环境和森林景观,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目前,中国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 100多处,公园经营总面积1 127万hm2,成为世界上森林公园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统计,2003年中国走进森林旅游的人数达到3亿多人次,占到当年全国旅游人数的三分之一。
随着森林公园旅游人数的增加,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必然产生矛盾,会引起诸如土壤、植被、水质和野生动植物遭到迫害问题。因此,提出生态旅游来缓解环境压力,以避免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失衡,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实践探讨
为了切实把握好生态旅游的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理顺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培养
管理上应以省为管理单位,建立一套纵向的分级管理体制,并在上下级之间、行政与业务之间建立一套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以保证各项决策和规划能得以连贯顺利地执行。旅游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罗伯特·斯坦顿在1998年来华考察时,把美国国家公园成功的关键归结为两点:具备很有责任心的好员工,这些员工要有不同的丰富学识和经验;不仅仅是管理者知道国家公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游客也知道国家公园的重要性,让游客懂得应该尊重国家公园,而不是破坏它。应加强对公园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业务培养,通过在职培训、短期进修、专家讲座等多种渠道提升其专业素质和绿色生态意识。特别应培养或引进几位高素质的生态导游员,并借以影响和引导游客,形成良性互动。
3.2 合理适度的生态开发
开发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政策。其次是须
对各具体建设项目,如对游乐设施、酒店、餐馆、厕所等的建设不能污染环境。为保证生态旅游的环境质量的高品位,森林公园的有关建设必须遵循一个适度的原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有损自然的开发行动,每个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要从生态角度严格控制服务设施的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提倡以自然景观为主,就地取材,依景就势,体现自然之美,对那些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等刺激经济增长的项目应坚决制止。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生态旅游开发要重视当地文化风俗习惯,并将其开发为特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其内涵和文化品位,切不可像泰国北部少数山区,由于旅游者带来的文化渗透而使其失去本身的特色。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必须有序地分层次合理开发,这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在现有的生态技术、资金条件以及人们的环境意识还达不到维护生态平衡要求的情况下,必须将宝贵的生态资源(尤其是划为重点保护区,绝对保护的地带)留给子孙后代,而不是开发殆尽。
3.3 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化管理
为保证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景区实行全面的生态管理,主要包括对公园内的环境资源、旅游设施以及游客的生态化管理。
3.3.1 对环境资源的生态化管理
加大森林植被的保护力度,不得以任何借口滥伐林木、破坏植被。对于一些生态脆弱带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生态恢复工程;并结合一些保护措施,如在一些特殊植被区(如草甸区、沼泽区、观花区等)铺设木地板,要求游客沿着木地板道观光游览。保护森林山体,不得从事采矿、采石、挖沙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保护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如人工设置鸟巢,禁止在夜间给动物拍照,建立并管护好 动物迁徙的绿色走廊,保护动物食源等。
3.3.2 对旅游设施的生态化管理
公园内旅游设施的建设和选址要符合环保和生态学原理,尽可能和环境融为一体,贴近自然,力求简朴实用,并尽量少地影响动植物的生境。不大量建设人造景观,人造景观应处于从属地位,并且人造景观的形式、位置应与环境相协调。做好垃圾的收集、转运、分解工作,做好厕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采用节能设备,所有能源及物质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向游客提供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最好是绿色食品)及旅游纪念品。
3.3.3 对游客的生态化管理
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讲解说明生态旅游的含义和方式,提倡绿色环保旅游。方式可多种多样,建立环境教育中心,动植物标本馆,建立各种标志牌及宣传画册等均可,并注重导游的解说和身教。确定公园合理的环境容量,防止
旅游发展后过量游客的涌入对公园生态环境的破坏。
3.3.4 对居民的生态化管理
对当地居民的管理,一方面要进行不间断的长期宣传,并辅以严厉的惩罚手段,扭转当地居民的不良习俗,与现代文明接轨;另一方面,开设生态农家乐旅游景点、旅舍等,使其在公园旅游发展过程中受益,增强其对环境保护管理的认同感。
3.4 提高导游质量
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必须有训练有素的导游人员。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游客对大自然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山川是如何形成的,大瀑布形成于什么时候,地形地貌有何特色,有哪些植物种群,属哪种气候环境等等生态常识成为游客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只有高素质的导游才能把生态知识、生态理念传授与旅游者,才能体现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所特有的高水平、高层次的特征。因此,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离不开导游的高质量服务,导游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是否健康发展,导游在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公园的导游有以下要求:参加生态旅游知识培训,理解生态旅游的理念;要有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的观念,适时地对游客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避开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对游客进行事前教育,以提高游客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熟悉当地的自然和文化,并尽量向游客进行介绍;建议游客购买不影响当地自然环境的土特产品。
3.5 研究森林公园的自然承载容量,并建立生态环境检测体系
目前常用的自然承载容量测算方法如线路法、面积法、瓶颈法等都是笼统的对整个公园提供一个承载容量的测算值,而事实上一个公园中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自然承载力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应分别区域、景观类型、旅游季节等来确定承载容量;建立环境检测体系。生态保护措施是否成功最终需要通过环境质量指标来检验,应该建立大气质量、土壤质量、水质等有关指标的检测档案,并确定一个警戒值,一旦超过警戒值,就必须采取控制措施;通过限制游客量或调节景点开放时间等措施来避免资源的过度使用。
3.6 森林公园要注重促进当地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对当地社区与居民的利益不可忽视。森林公园的建设离不开当地社区和居民,二者唇齿相依,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实践证明,能否使当地社区与居民从旅游中获得利益,直接关系到在那里开展的旅游能否得到他们的支持而持续发展下去。
首先,鼓励和支持当地社区和居民参与森林公园各项政策和规划的制定,必须在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建筑、经营、管理以及生态资源的保护等方面提供给当地居民优先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从生态旅游和实际发展中受益,并感到满足,如此才能说服他们放弃放牧、砍伐、农作、打猎等传统土地利用方式,否则,当地居民为谋生存,难免会重操旧业,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其次,让社区与居民参与森林公园的经营与管理。吸收当地居民作为森林公园的管理与服务人员,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应避免森林公园附近的旅馆、餐馆及纪念品的经营被外地企业所垄断。应从立法方面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比如明确规定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比率,以此缔造双赢,促进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并同时对旅游、生态、生活等各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营造一种文明、和谐的生态旅游社区环境。结语
有人认为,生态旅游业的悄然兴起,印证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它使人与大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许多旅游学家认为,生态旅游标志着世界旅游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3S(Sea,Sun,Sand)大众旅游模式,向着21世纪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方向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其理论与实践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第五篇:可持续心得体会
可持续发展的心得体会
薛燕 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使人类社会,包含经济生态、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培养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教育观和整体性教育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教育应从促进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两个层面进一步确立当代教育的时代功能,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学校发展的最高标尺,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指导培养青少年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感。
9月22号我们学区组织学科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认为其实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实现“其身心和谐,均衡与持久的发展”使他们能够为他们的未来参与解决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其实就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其实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适合学生成长的。我们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其实只是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而没有能顾及着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虽然我们的教学也有很多成绩优异优秀的好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也可以成功就业,但是他们中的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终身可持续的发展,所以此次的教研非常有意义。
此次教研首先我明确怎么养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我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学生把书本学习的知识联系生活学以致用,以及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什么?其实就是后续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具体如下:独立学习知识、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共事、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关注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能力,等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指导培养学生形式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责任感按照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需要对学生进行四个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包括: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资源。处理好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资源、人与文化的关系,强调我们尤其是学生对后代对人对自然对文化对环境等应当承担的责任。
其实无论是可持发展能力还是四个尊重我们的本质就是在教育中怎么去渗透,怎么让学生去联系生活做到可持续,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广泛开展可持续教育以及包含四个尊重价值观教育,必将有效地填补当下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空白,特别是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着力培养新一代以“四个尊重”价值观为重要内容的高尚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我认为具有国家意义与时代意义的重要育人任务。虽然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不断尝试摸索,我希望能我们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期待我们未来祖国的花朵茁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