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问题学生的探究
农村问题学生的探究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地多元化发展,青少年特成长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阶段,其可塑性很强,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从而成为令教育者头痛的问题学生。这部分学生无论是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方面都与其他学生存在巨大差距,如不及时对其加以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这将给学校、家庭和社会带来隐性的危险。因而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积极面对,分析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心理特征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激发潜能,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真正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
关键词:农村
问题学生
案例分析
教育措施
方法探究
科学教育
一、研究背景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之地,其周边环境复杂,学生来源也比较复杂。一部分学生来自城区,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家庭对他们也非常溺爱,这部分学生优越感很强。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父母多外出打工,家庭条件较差,又缺乏父母的关怀与照顾,心理上比较自卑,思想行为比较松散自由。加之学校坐落在城郊,周边环境复杂,人员流动性大。部分学生受这些因素影响,出现了逃学上网、集群斗殴、抽烟饮酒、顶撞教师、扰乱课堂等现象,严重了影响了教育的正常秩序,在社会上也造成了不良影响。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应该给予这部分学生正确的教育,趁着其身心可塑性很强的时候,及时施与科学合理的教育措施,帮助问题学生解决其身上问题,避免其养成恶习,也是为家庭和社会减轻压力,使其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研究过程
我们针对问题突出的学生做了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类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孩子心理失衡,性情行为乖张。例如:我们对学生张某进行家庭情况摸查中了解到,该生读小学时有一个健全幸福的家庭,后来父亲外出打工,与一名女子发生了婚外恋,从此家无宁日,父母在吵闹打骂中最终以离婚告终。离婚时,父母都把张某当着负累,谁也不愿意监管他的生活与学习,最后父亲远走他乡杳无消息,母亲只好抚养他,但因为心中怨愤较多,经常在张某面前唠叨责骂。张某从此觉得自己在家中成为一个多余人,得不到亲人的关心和疼爱,内心十分自卑,开始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学校里显得十分孤僻暴戾,稍微不对便对同学大打出手,经常逃学上网,一上就几天不肯回学校,教育起来收效甚微。又比如,我们对学生李某进行个案调查。发现李某虽在一个幸福家庭,但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和简单粗暴的教育,也使该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因此容易与家长和教师产生对立情绪。该生属于家中独子,父母对其厚爱,爷爷奶奶更是对其溺爱。从小该生只要要求什么,不管合理不合理,家人总是想尽办法满足他。思想行为出现了问题,父母刚要教育,爷爷奶奶便站出来袒护。慢慢地该生形成了骄傲任性,极端自我的思想性格,屡次因为与同学语言不合,而想尽办法报复别人。学习上也是随意松散,老师一教导,便与教师顶撞。父母得知情况后要么一笑了之,气急了就一顿暴打,打后该生就离家出走,家人又害怕了,四处找寻回家,给孩子说尽好话。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时至关重要的。其实在我们研究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这些事例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父母忽视或是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使孩子缺少了家庭的温暖,或者有的父母使用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逐渐与家长站在对立面上,使家庭教育无法顺利地开展下去。
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每一步成长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关系到孩子走什么路、做什么人、能否成才的关键,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形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不科学,家庭气氛不正常,家长行为不端正,家庭周边环境不健康等,对未成年人是逐渐渗透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对于这类问题学生,要做好教育他们的工作,就要多与其家庭成员沟通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要重视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依托街道社区,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其三,要多给这些学生以关怀和照顾,深入灵魂,找到他们内心症结的根源,对症下药,明白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明确自身的责任和生活目的,引导他们从心理的灰色地带走出来,在与人相处与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与快乐感。教育者要以爱育爱,以真情感动真情。耐心加等待,鼓励加期待。与家长通力合作,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教育平台,从细微之处入手,慢慢使其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积极进取!
(二)受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影响,盲目效仿。
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个别问题学生出现问题,与家庭和学校教育关系不大,主要是在与外界的接触中,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认为那是时髦,是酷!例如:王某本来是一个文静听话的女生,人也很漂亮,学习成绩本来也不错,家人和老师都很喜欢她。后来该女生与好朋友一起出去游玩,结识了社会青年李某,李某就追求她,在好朋友的鼓动下王某同意了。从此便与李某交起了朋友,李某经常约她出去玩,开始她不敢,李某就教她如何给学校和家庭撒谎,慢慢地,该生变了。经常逃课,离家出走,还学会了染指甲、卷发、抽烟,甚至在课堂上尖叫扮酷。对老师家长的教育置若罔闻。
在对问题学生汪某的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该生一直以来表现不错,但就因为交了几个社会小青年朋友,在他们的鼓动与影响下,汪某觉得做一个听父母老师话的孩子很可笑。逐渐故意顶撞老师和家长,认为这样是成熟有个性的表现。经常逃课与这些社会小青年玩耍,一起喝酒抽烟,参与打架斗殴,穿奇装异服,留长发。
以上两个案例分析,我们发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渴望自己快速长大,渴望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来尊重,想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成熟。这就使他们对社会上那些不良现象缺乏抵御能力。而他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一个纯净的世界里,社会是多元化的,加之我们学校周边环境人员的复杂性,这些缺乏抵御能力的学生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误入歧途,深陷其中而难以自拔。
对于这类问题学生,应多对他们加强正确的是非观念教育,使他们把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行为规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校与看守所联系,组织了少年犯到学校“以身说法”活动,听着同龄人沉痛的叙说,无尽的忏悔,同学们震动很大,明白了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增强了学生们的纪律法制观念,激励他们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同时,学校多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让这类学生在活动中感觉自己在长大,在活动中得到更多健康的友谊,明白真情的纯洁和美丽。
(三)学校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不重德。
在平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学校教育片面性,不科学性有很大关系。由于长期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一些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造成了学生品德教育的滞后,情况堪忧。学生整天很长时间被关在教室里,没有属于自己的活动空间与时间,教师偏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成绩落后的学生态度恶劣,也直接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心理。这类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尊重与快乐,又被强行关在教室里苦读,多余的精力与学习的压力又不能在一些活动中得到释放,逐渐形成对学习的厌倦心理,对老师的抵抗情绪。表现为经常故意逃课,故意惹老师生气,故意与老师顶撞,甚至离校出走,到校外去寻找自由与快乐。
例如学生陈某,上课经常故意睡觉,或者把书和本子划拉得十分缭乱。老师叫他回答问题就乱说一通,或者趁乱带头起哄。学生姚某更甚,一学期刚几天就将书本拿出去卖光,上课就空着两手坐在座位上,高兴起来就乱吼两声,老师批评他他就顶撞,叫他请家长他就一去不回,跑到网吧上网。
诸如这样学生还有很多,这些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成就感,感觉读书是一件极为磨人和痛苦的事。他们在班级中得不到同学的认可和老师的尊重,心理失横,就故意找茬,企图用特别的方式赢得大家的关注,哪怕是负面的。正因为这种消极的心理,使他们成了学习与品德上的双差生。
对于这类学生,教育管理者应反思自己的管理模式,应切实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通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开展心理咨询,以及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某个领域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形成多方面健康发展的趋势。不能惟成绩是好,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与影响。在学习中建立“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让成绩优异的同学多主动去关心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教师也要在学习方面降低要求,让他们一点点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于他们的进步多给肯定与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与困难斗争的坚强意志。同时学校要多开展一些丰富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释放自己,寻找到自身在其他领域的长处,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优点的平台与机会,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性格,成为一个个自信快乐的孩子。
三、研究结果
问题学生的“问题”不是天生的,从他们身上的问题我们应该多去分析探究我们教育环节中的问题。俗话说:“人之初,性本善。”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得法的教育。对于问题学生,我们不能一味的去责备和歧视他们,而应该多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对症下药,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博大宽容之心接纳他们包容他们,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感化影响他们。正确引导他们走出阴影,让我们用智慧去诊疗那些受伤的心灵,带领他们一同感受活力朝气的青春,走向健康美好的未来人生吧!
第二篇:浅探农村问题学生的根源
作业就不写,你能咋的----浅探农村问题学生的根源
太和县桑营镇三店小学:孙士华
摘要: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形成农村问题学生的主要根源。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部分,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所以,家庭、父母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整个社会教育的基础。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父母教育的滑坡,甚至缺失,正在冲击着我们教育的基石。
关键词:农村问题学生
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根源
新学期开学了,又一批让人头疼的屁孩子时刻骚扰着我!这不,挡在报名行列之外的两个孩子——孙xx和闫xx,提着一字没写的暑假作业站在我面前要求为他报名,面对两个“惯犯”,我该怎么办?
是我残忍吗?我可是全校公认、孩子们最喜爱地宽容老师了。放假前,我跟孩子们三令五申:“不写完寒假作业坚决不予报名!”孩子们还是拍着胸脯下过保证的:“坚决完成任务!不写完不来报名!”如今来了,还是一字未写!还要求给他们报名!“不写完寒假作业坚决不予报名”这是我最后一道防线了。
是学校教育进步了?如今给学生减负,不跟学生加重负担,还学生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些教学理念一直在我心头萦绕,这是我教学以来最少的一次暑假作业了。薄薄的两本暑假作业,加起来不过20多页,成绩好的同学两天就可以做完,可如今他们却拿着空空如也的寒假作业来报名!是我的思想落伍,赶不上学校教育进步的步伐了?
是社会富裕了,读书无用了吗?学生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想学习什么知识网上都可以查到。想想我们那时候,“凉桌子、热板凳,铁砚磨穿!”啃着窝窝头,烧着锅还看着书呢!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学习的热情却没了!难道社会富裕了,作业不用写了,书不用读了?(“你看你的老师,读书也挣不了多少钱!”-----这句话在农村还是盛行的吆!)
我在深思:现在孩子怎么啦?还是跟家长沟通吧!问问到底家长再干嘛?有没有尽到监督的责任?一个电话打过去,一会儿孙玄耶的奶奶来了,可谓是情深义重,道不完的苦水:“儿子前几年外出挣钱——‘拾破烂’,不慎走上歪道进了监狱,儿媳一气之下外出打工去了,只剩下小孙孙,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这个小孩就是不听话,你叫他干啥他就不干,不爱写作业。我看他父母都不在家怪可怜的!我就没狠心管他,到现在我也管不住了!现在我儿子儿媳今年刚回来,他们疼还疼不过来呢?哪还顾得上他的作业呢?儿媳一逼孩子写作业,儿子就嚷她?我求求你们让他报名吧!不然我回家又会被儿媳数落。”
我一时无语!
这时另一个家长也来了,是闫路路的大伯。问其故,他大伯说,他爸爸妈妈外出几年了,不知什么原因今年被抓进了监狱。现在他无人收养,只能暂寄住在大伯家里,自己的孩子还顾不上管教,哪还顾得上管他呢。他大伯一听说作业一字没写,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要踢死他!
我又不知如何是好?
这真是有什么样问题学生就又什么样问题家庭!常常又有家长说:“老师,俺小孩就听你们老师的话,俺管不住,就靠您了!”
家长们,你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叫我们老师管,我们担待不起;你被爱抛弃的孩子叫我们老师问,我们承受不了;你被社会宠坏的孩儿叫我们老师教,我们身负“枷锁”,我们拿什么爱?
我认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形成问题学生的主要根源。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组织部分,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所以,家庭、父母的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整个社会教育的基础。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父母教育的滑坡,甚至缺失,正在冲击着我们教育的基石。
有网友调查其所在的农村初中学校校情为例,分析各种问题学生的现象:初中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逃学、旷课、早退,约占问题学生的10%;上网、沉溺电子游戏,夜不归宿,约占问题学生的30%;打架、恃强凌弱、校园暴力,约占问题学生的20%;吸烟、酗酒、赌博、敲诈勒索,约占问题学生的25%;早恋,约占问题学生的5%;以上各种行为混合型的约占问题学生的10%。亲爱的爸爸妈妈们,看到以上数据,你的孩子要在其中之列,你还能安心外出挣钱吗?敬爱的爷爷奶奶们,你宠爱的宝贝孙子、孙女要在其中之列,你还能“省心”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看到你教的学生再其中之列,你还敢说:“这是我教的学生!?”
现在,校园欺凌事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网络效应地驱使下,女子校园欺凌事件更是屡屡曝光!有专家提议:把法律管制将至14岁,得到网友92%的支持率!从这一点讲:问题学生的管教已成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也要成为全社会共同面对的大问题。如果,这一建议得以实施,家长们,你愿意让你的孩子没成年就进监狱吗?你还对你孩子早教问题不上心吗?
农村问题学生,特别是留守的问题学生教育,出路到底在哪里?
第三篇:问题学生
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及提前教育办法
一、赌博行为的矫正教育
赌博是一种用财物作注争输赢的行为。在职校生中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不良行为。在校内,赌博一般发生在课间休息、午间休息、晚上就寝之后等时间,地点主要集中在寝室。由于学生社会经验少,情绪容易冲动,争强好胜,所以往往容易受到利诱和怂恿而进行赌博行动。
1、谈话交流。从这类学生的家庭谈起,告诉所犯的错误是有原因的,并非不可原谅,不必因此过于自责,自暴自弃。然后实事求是地指出也有不少优点,给他分析形势,指出出路:要么好好学习,争取考上高职;要么学好专业课,掌握一门技术,照样能干得好,出人头地。
2、与家长进行交流,争取达成共识。告诉家中不能有赌博事件,特别是孩子在家时,父母亲首先应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才能以理服人,管教好孩子。
3、帮助制定生活和学习计划。争取到与他关系较好,品德良好的同学的帮助,平时有目的地与他交谈赌博的危害,并努力转移活动兴趣,使其有成就感。学习上与他一起制定短期目标,一步步提高他的学习兴趣。
4、监督计划执行情况,经常进行督促。通过班主任尽心与耐心的帮教。
二、吸烟行为的矫正教育
吸烟现象在职校生中十分常见,虽然《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学生守则》都规定未成年人和中学生不准吸烟,但职校生中吸烟的人数还相当多,而且有上升趋势。吸烟是一种极其有害的不良行为,它不仅损害身体,浪费钱财,而且诱发其他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职校生吸烟除了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外,个人心理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
1、学校、学生处、班主任一方面大张旗鼓的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成立控烟领导小组,由政教处主管,班主任、生活指导老师、楼层长、家长共同参与监督管理,课间、课外活动时值周教师、学生会纪检部成员加强巡视,及时处理有吸烟行为的学生,并开设矫正吸烟提高班,疏堵结合,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内禁烟机制
2、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张某的教育,在家里一定要注意不能一味打骂,要让他认清事情的严重性,做到心服口服。班主任与出现此类学生问题进行个别“交心式”谈话,帮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3、要求班主任、家长在管理学生上注意方法,注意跟孩子平等的交流;如果是由于异性交往问题引起的烦恼、心里郁闷,下意识的偷偷抽烟解闷、消除烦恼,要多留心、多关心,有情况及时沟通,反复的教育。
4、班主任鼓励树立目标,激发学习斗志,制定控制抽烟的计划、进行诚信约定,请心理辅导员不定期进行心理调试辅导。
三、早恋行为的矫正教育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都属于早恋现象。学生早恋不仅干扰学校的正常秩序,污染了风气,而且相互攀比,交叉感染,有的还可能导致性犯罪。影响学生早恋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社会性文化传播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学生个体好奇、模仿和追求刺激的心理的支配。职校生早恋的主要类型有: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愉悦型、补偿型、逆反型和病理型。
1、班主任和心理辅导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谈心,了解具体情况,作好点拨和疏通,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生理讲座、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引导他们多参与群体活动,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用意志力克服自己与异性交往的感情需要。同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之后要经常了解情况,及时帮助指导。
2、班主任与学生交流,一起探讨了尽快忘却这些事的方法,如培养兴趣,广交朋友,主动地和家长沟通等等。
四、校园暴力行为的矫正教育
打架斗殴是最常见的校园暴力行为。这种行为的危害十分明显,会破坏自己的声誉,不利于自身的成长,也会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严重的会引发刑事犯罪。事实证明,大量的刑事犯罪都是以最初的一般性暴力行为发展而来的。学校学生打架斗殴的动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显示自己的体力和勇敢,在别人面前用暴力表现自己的价值;二是为了“哥儿们义气”,信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观念,不考虑打架斗殴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1、教师首先以真诚态度接纳,给其以充分的关心和理解,耐心倾听,引导将苦闷的心情倾吐出来,使不良的情绪得以发泄,长期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和减轻。然后帮助适当地调整情绪,保证情绪稳定。
2、教师可以抓住切入点,给予鼓励,并使其充分体验取得好成绩的愉悦,逐渐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教师鼓励积极参加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增加与同学们交往的机会。活动中,教师尽量创造机会鼓励他表现自我,让同学们逐渐地接纳他,认可他,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改变不良的人际关系,并培养他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另外,参加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可以培养各种爱好和兴趣,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3、以法制宣传教育为主线,以警校、庭校、军校共建为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培育学生的健康心理为重点,以社会家庭教育为补充,切实做好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的暴力行为。
五、逃学不良行为的矫正教育
逃学是指青少年在校期间擅自离开学校到社会上闲混的行为,这种不良行为不仅耽误学生的学习和前途,也影响家长和教师的正常工作,还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逃学的学生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过且过,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都很差。逃学一般没有正当理由,主要动机是厌学或沉迷于网络游戏。
1、解决学生旷课、逃学问题,必须由学校、家长双方共同配合,学校严格学生考勤制度,任课教师点名与班干部点名相结合,当学生
出现逃学现象后,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商讨对策,制定帮助措施,对屡次逃学的学生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进行强制性矫正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网络
六、各种不行为的提前教育
1、以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点,抓学生传统美德教育
要纠正青少年学生思想中的错误倾向和不良行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堵”,即用“守则”、“纪律”去约束学生,规定学生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每学年初,进行为期一周的始业教育,可以说在此上花了很大功夫,各处室在始业教育中都必须准备好教育材料,介绍本处室工作职能,对学生进行规范性教育。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在教学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仅靠少数的专职心理教育人员是做不好的;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在教育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光靠几节专门的心理健康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把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教育溶入学校的整体工作当中,渗透在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强化学生法制观念
社会公德又称为“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并得到社会公认的最基本、最起码、最简单的道德行为,它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以来逐步积淀起来的公共生活规范。社会公德的功能在于维持和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促使人们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协力办事。
4、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以爱心感化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严格管理、严格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预防和减少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手段。许多学生的不良行为都是与家庭教育失败和学校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就学校教育而言,应把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及犯罪摆到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中,特别是职业学校,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已不是少数。要认清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建立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营造在校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精心设计育人环境,它对学生的知识、行为、情感、能力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的发展。
6、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变
积极开展党员与问题学生结对帮教活动、党员进寝室活动;建立德育导师制,建立完善全程指导、管理的值日值班制度,全员德育理论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深入人心,大大促进不良行为矫正机制的有效进行。
大连市开发区临港信息职业中专
2010-10-29
第四篇: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探究
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探究
摘要: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农村发展的主心骨和“发动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形势下,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农村 基层干部 执行力 现状 提高 对策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先锋模范、战斗堡垒作用,当前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核心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关键在农村干部执行力,农村干部执行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党对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关系着农民群众的福祉,关系着农村的和谐稳定。因此,研究农村干部执行力提升的问题非常必要,执行力的提升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的现状
日前,农村干部在带领农民发展生产、扩大农村经济、保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创第一争优秀等活动的开办,农村干部的执行力有很大的提高。但在专题调查和研究中,发现农村干部队伍的建设仍有着执行不力,办事效率不高,没有作为、慢作为、胡乱作为等严重问题。
(一)执行状态不够认真:有的农村干部认为执政建设主要是高层领导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因而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够重视,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得一些工作开展不到位或是拖延时间;甚至有的农村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一届任期三年,位置不会动,工作干好干坏也没事,所以他们做事不积极,甚至很消极。
(二)执行力很慢:有些农村干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方法,科学判断形势、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比较弱,从而导致决策和执行不力甚至失误,是政策领悟力不行;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仍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缺乏开拓创新的执行勇气,过程控制力不行,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对本村的发展思路十分不清晰,年初没有工作计划,年底没有工作总结,办法少,困难多。
(三)执行作风不够实: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团队建设力、协调沟通力差一些,民主意识差,搞一言堂,家长制,缺少正常的民主气氛;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不顾长远,只求眼前利益,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应付上级,弄虚作假;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耍威风,搞特权,贪集体财产;有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人为制造一些不安定因素,致使干群关系紧张,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能力素质不佳:农村基层干部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而执行力不高问题,一是业务素质问题。习惯于上级布置跟着布置,上级开会跟着开会,生搬硬套;凡事按惯例执行,以老一套行事,用老办法工作,习惯念老经、走老路、说老话,工作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创新意识不强,这叫“知识、本领”恐慌。二是政治素质问题。政治素质不高必然导致业务能力的低下,直至执行力水平的降低,必然表现出“应付执行”、“低效执行”,更可怕的是“趋利执行”!
(二)体制机制不优:在基层工作体制上,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导致存在不重视、不关心基层的现象,责、权、利统一不到位。从社会环境上分析,社会风气不良是我们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不高的潜在原因。进行公共行政活动时,以本村、本组小团体利益为落脚点,有利的抢着干,没利的不推则躲,无视整体的发展大局。甚至有的以个人利益为取舍,用心营私,于己有益,用足用活,于己?o益,束之高阁;有的则唯上级利益,不讲群众观念,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唯上欺下,不顾群众的切身权益。
三、提升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决策:发挥农村基层干部执行力,最根本的是围绕农村基层干部意识这一核心问题,形式多样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的学习,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熟知党的历史、掌握党的理论、牢记党的奋斗目标,从情感上培养起对党高度的认同感。结合党的工作的中心任务和生产活动的实际,积极开展“率先小康驻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等活动,为农村基层干部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建功立业的舞台,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思路决定决策,决策决定出路”。农村基层干部,一是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兼顾好国家、集体、群众的利益,把握政策,明晰思路,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牢固树立领导班子带头执行正确决策的理念。二是要带头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多提出一些正确科学的战略和思路,不断强化执行意识、落实作风,使执行贯彻理念不断得到提高升华。三是要抓大事、谋大局,不断提高驾驭科学合理的战略决策。
(二)优化作风:当前,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尊重农村基层干部地位的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在实践中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形成保障农村基层干部地位、发挥农村基层干部作用的工作机制,保障农村基层干部的知情权和对党内事务的参与权、监督权。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扎实搞好“三重一大”的公开工作,从而使农村基层干部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参与监督。农村基层干部提高执行力,一是要正确理解,吃透精神。落实执行必须正确理解上级决策,准确领会领导意图。二是坚决服从,没有任何借口。党作为党的一分子,服从组织、服从制度,党才能形成统一的整体。三是要有绝对负责的态度,要做到层层把关,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自己手中,对上级负责,对群众负责。四是要坚持廉洁自律。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五是要锤炼诚信品质。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诚信是完人的核心价值,承诺思想行动一致,客观证明有信用。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如果我们的干部对群众许下诺言,就须认真对待,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切勿掉以轻心,失信于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六是要雷厉风行,坚决迅速。雷厉风行,是一种精神状态。雷厉风行的对立面就是疲疲沓沓、拖拖拉拉,因此,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振奋精神、转变作风,执行能力强,对于已经确定的方针、既定目标、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必须是坚决迅速,不折不扣,有声有色,确有成效。七是要一丝不苟,关注细节。细节是一种精神,态度决定一切。
(三)增强人格:农村基层干部的创造力来自于党内民主的发展,要改变过去强调履行义务多、落实民主权利少的状况,不断增强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在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干部的聪明才智和先锋模范作用。一要健全高质量、高标准的民主生活会制度,注意把好征求意见关,确保民主生活会的针对性、实效性。二要建立党内评议制度,重点由农村基层干部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评议,并在党内一定范围内公布评议结果。三要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检举、揭发、申诉、控告等渠道,建立必要的人身保障措施,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有效行使监督权。农村基层干部在影响力中包含着一种非权力影响力,即人格魅力。其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致力于同上级、同事、下属,甚至服务对象建立信赖关系,给社会和群众留下可亲可敬、诚实守信的印象;二是致力于维护大局,锁定目标,表里如一,说做一致,靠前指挥,身体力行,给群众留下率先垂范、执行楷模的印象;三是致力于品行端正,具有亲情感、人情味,尊重人、体贴人、关心人、理解人,处事开明,平等待人,给群众留下忠诚厚道、公道正派的印象。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地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塑造高尚人格魅力;必须心系群众,自觉汲取人生营养;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尽快提高自身素质。
(四)加强培养: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是决定其执行力高低的前提。因此,要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就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一是要搞好常规培训I。依托各级党校、新农村建设大学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等平台,在农闲时节,分期分批举办内容以《党章》、《村级组织工作规范》、《信访条例》、《土地承包法》和“三农”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干部培训班。同时,要抓好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执行力就是生产力的观念。二是要推行“菜单式”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需要什么教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干部开设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实现按需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历教育。把未达到高中学历的村干部和45岁以下的党员全部纳入党校教育培训的范畴,让他们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理论、法规和专业实用技术。大力开展“村官大学生’培养工程,支持、鼓励村干部参加自学考试、电大以及农函大等学历教育。因此,要有效发挥自身执行力,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团队执行力的建设,充分激发团队工作热情,使每一名成员都成为执行力的表率。
(五)拓宽视野:从管理组织层面,当务之急应重点从选好用准干部、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执行力。选什么样的人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就有什么样的执行力,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人、用人。在干部的德才素质中,德是统帅,是灵魂,它决定着才实施的力度与用力方向。村“两委”选举时,要让品德好、素质能力较为全面的人当选村干部。要拓宽选人范围,强化人才资源共享,可以采取机关下派、村际交流、对外招聘等多种形式,注重从回乡优秀青年、退伍?人、大中专毕业生中选人,把乡村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外出返乡农民工以及经商能手延揽到村级班子中任职。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政策)到农村基层工作,改善基层人才结构性短缺。要完善后备干部培养载体,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每年对入库管理对象进行一次考核,按照优胜劣汰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
一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打破以往重义务轻权利等传统习惯的束缚,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调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参与党的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把“入口”畅通“出口”,通过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纯洁性来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尊重农村基层干部地位离不开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在发展农村基层干部环节要注意防止和克服用“能人”、“好人”标准替代农村基层干部标准的问题,切实保证新农村基层干部发展质量。在农村基层干部管理问题上,要畅通“出口”,对那些意识淡薄、不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违规违纪的农村基层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多次教育无效的要进行严肃处理。
二要创新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方式,以提高教育管理效果推动农村基层干部主体作用发挥。在进一步完善“三会一课”等传统教育管理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符合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意识、发挥作用的新的教育管理方式。各级党组织要注意适当多采取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常规教育管理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增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三要努力创新活动载体,从提供有效途径上来推动农村基层干部作用发挥。围绕夯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要求,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大力宣传率先小康驻村工作对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到基层的意义重大,在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和谐稳定、密切血肉联系、培养锻炼干部等方面的作用明显,凝聚党群干群合力,反映驻村工作实绩,掀起率先小康驻村工作的热潮,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上彰显农村基层干部干劲活力。
第五篇: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农村养老问题探究
—基于广西象州县罗秀镇大三岔村的调查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以广西象州县罗秀镇大三岔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式访问的方法对大三岔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从五个方面对大三岔村养老现状进行分析和整理,探讨解决本村养老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变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摆在了中国的面前,那就是人口问题,尤其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根据最新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总数接近
1.6亿,每年还以3.2%速度增长。
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较多的关注城镇居民的养老,对经常耕作在土地上的广大农村老年人缺乏应有的关注。农村老年人步入晚年时,由于经济收入低、身体素质差和社会保障水平低下,从而导致晚年生活质量每况愈下。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子女之间相互推诿,这些新情况都使得农村传统意义上的养老模式面临种种困难。加强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建立健全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广西象州县罗秀镇大三岔村为例,通过结构式访问等方法,对该村的养老情况进行调查,探讨破解当前农村养老困境的途径,为建立适合我国农村养老的模式提供一些参考。农村言老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良好的基础。
1.罗秀镇大三岔村当前养老状况
1.1 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从本次调查中得知,本村老年人总体的身体壮不是很好,只有10%左右的身体状况良好,其余的或是有慢性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呼吸衰竭等),或是由于过度劳作造成身体功能衰退。同时,由于村里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国家医疗保障水平低,致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成本较高。所以,许多老年人平时是小病不去医,大病尽量拖,这也是造成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
1.2 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文化娱乐水平,这是从本次调查中得出的结论。大山岔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村里只有一个篮球场作为公共娱乐场地,没有老年人的娱乐休闲场所,养老服务水平比较低。
在调查中发现,村里老年人的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赌博等。男性老人以赌博为主,女性老人以看电视为主。还有一些终日耕作的老年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由于缺乏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导致部分老人孤独感和失落感增强,精神压力大甚至失常。更有甚者,还有老人离家出走的。村里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堪忧。
1.3 老年人的经济来源
据调查可知,村里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呈多样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子女提供和劳动所得以外,还有最低生活保障金和“五保户”生活补助以及退休金。此外,还有一些老人依靠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领取农业补助来生活。在各种收入来源中,由子女提供的部分占到总数的50%以上,自己劳动所得也占较高比例。由此看来,“养儿防老”和“土地养老”功能虽然弱化,但是还是村里主要的养老模式。
1.4 老年人的家庭关系
在社会经济文化已经深刻变革的今天,传统的道德体系和孝道文化正在逐渐瓦解。经过调查发现,村里劳动能力较强的老人,或是有退休金的老人(以前的公社大队干部)受到较多的尊重,与家人和邻居的关系比较好。而那些年老体衰的老人,除了少部分子女比较孝顺外,大多受到子女嫌弃,有的甚至被驱赶至偏房中居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一位男性老年人被子女相互排挤,只好到老旧的泥房中居住,还时常受到子女责骂。在相对贫穷落后的农村,传统道德的约束力已经减弱,村里老人的家庭关系趋于恶化。
1.5 本村的社会保障
从调查中得知,大三岔村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的社会保障主要有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前者每月50元人民币,后者每月150元人民币。此外,还有一位老年人以一次性购买的方式获得国家养老保险。独生子女户的老年人,60岁以后每月获得1200元人民币补贴(目前尚无人获得)。“五保户”老年人还可以申请去乡镇养老院。
本村的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自2006年以来,物价上涨非常快,享受到社会保障的老年人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自2009年开始的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尚未涉及本村。综上所述,大三岔村的老年人社会保障层次还是比较低,养老服务水平比较差。
2.大三岔村养老困境的成因
2.1 个人原因---老年人身体素质差,精神压力大
人到老年,身体素质下降,身体机能减退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村里的老年人操劳一生,步入老年时身体虚弱,加上没有相应的医疗保健措施,所以身体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部分家庭不理解老年人的处境,觉得老年人不能再为家庭创造价值,是家庭的负担,所以排挤老年人。同时,村里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观念保守,正当利益被侵害是往往忍气吞声,不向国家和社会求助,“家丑不外扬”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国家长的悲剧之一是很多家长是为子女而活,或者再深刻一点,是为了传宗接代、光耀先祖而活。一些老人觉得自己是家庭的累赘,为了子孙过得更好,宁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维护家庭的发展和完整。
2.2 家庭原因---子女推卸赡养责任
在传统观念里,“养儿防老”和“土地养老”一直是农村养老的两道坚固的防线。在市场经济文化的冲击下,老人由于经济收入低下而导致家庭地位下降,这两道防线正在瓦解。子女之间赡养观念落后,相互推诿,没有尽到赡养义务的比比皆是。一些子女成家后离开老人居住,只提供老人的生活费,使得老人的生活缺乏相应的家庭照顾,传统农村的宗族社会已经名存实亡。此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使土地的产值逐渐下降,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减轻,仅仅依靠土地已经越来越难以支付快速上涨的生活成本。
2.3 国家和社会原因---社会保障水平低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农业的思维惯性在中国广泛存在。国家和社会长期以来关注的是城镇居民养老,对农村居民养老关注较少。城镇老年人普遍都有退休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还可以享受到众多的养老服务,比如老年人娱乐中心、老年人免费乘车等。国家和社会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城镇居民养老中,给城镇老年人的养老提供了良好的规划。农村养老一直是民生短板,同样劳苦功高的农民为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逐步推行新农合、新农保。然而,新农合的保障水平比较低,难以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新农保政策则是在2009年11月开始试点,以当前国家的财政水平,保障水平比较低,由试点到全面覆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破解大三岔村养老困境的思路
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农村养老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有着深远影响。
从大三岔村的调查结果来看,要提高大三岔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适合本村的解决方案。
3.1 从老年人自身出发
要增强老年人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要敢于向国家和社会求助。老年人要认识到,自己是家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除自身的自卑、怯懦心理。同时,老年人要同分利用条件掌握自己的经济收入,保障自己的经济独立,经济独立是保障老年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
3.2 从家庭出发
家庭成员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改变对老年人的看法,认识到人人都有步入老年的时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促进家庭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子女们要认识到,老年人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的重要因素。老年人为了家庭操劳一生,晚年应该得到应有的回报。家庭养老模式子长期内还是我国主要的养老模式,必须巩固和完善这一模式。
3.3 从国家和社会出发
国家和社会要加大对农村养老的关注,加强对农村敬老爱老的宣传,提高农村的基础公共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大新农合的保障力度。同时,国家要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创造条件引入农村养老商业保险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广覆盖、多层次,从国家层面上帮助农村养老。
4.结语
本以从大三岔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为基点,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文化娱乐、经济来源和家庭关系等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整理,得知本村老年人的生活不尽人意,亟需提高和改善。
鉴于作者的调查研究水平有限,对农村养老问题的认识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大三岔村的养老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田先梅.对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2月,第18卷2期
2.孙鹃娟.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J】.人口学刊,2006年4月
3.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梁鸿.农村老年人自理能力研究【R】.人口与经济,2002年4月
5.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年12月
6.马运华.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1年12月
7.贾海龙,管雷.我国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J】.中国改革论坛,2004年3月
8.袁方.老年学导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