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秀生不该有的心灵包袱
优秀生不该有的心灵包袱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他们从小到大都让人羡慕,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典范、家长心中的骄傲。但是正是他们身上的这些“光环”,有时会让父母和老师疏忽了对他们成长中的弱点的关注,这缺少的一环有可能成为他们不堪一击的致命伤。
“开心果”变成了“林妹妹”
刚入大学校门的莹莹,还没有度过新环境中的“蜜月期”,就已经哭哭
啼啼地找妈妈、想回家了。最初她还凭着激情和热情独自处理问题,但不久就整天闷闷不乐、度日如年了。面对莫名的烦恼,她常常以泪洗面,只有在电话中跟妈妈哭诉一番才略觉安慰,最终竟发展到痛哭一场成为每天必做的“功课”。现在,就连感兴趣的事情也都成了她的烦心事,似乎只有回家才能逃避莫名的痛苦。
熟悉莹莹的人都会说她是一个健康阳光的女孩儿。她活泼开朗,是家庭和同学中公认的“开心果”。她是学生干部,成绩优秀,为人随和正直,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通情达理,做事情有股子坚韧劲儿,是个典型的“好孩子”。谁曾想,这位“开心果”和“好孩子”怎么就变成了愁容满面的“林妹妹”呢?
不该有的心灵包袱
在不长的时间里,为什么莹莹的表现会判若两人呢?从深层的心理机制来看,可以用“退化”的机制来解释。面对问题束手无策时,采用大哭来表达情绪,这是儿童惯用的手法之一。但是如果大哭成为了主要的应对手段,尤其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以致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那么一定是出现了心理失调。
其实学校中有许多像莹莹这样的“好孩子”,他们从小到大都让人羡慕:他们学习优秀,明是非、讲道理,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认真努力,行为中规中矩,几乎从不犯错误;他们善于反省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不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情感敏锐、细腻,自尊心强。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典范、家长心中的骄傲。但是正是他们身上的这些“光环”有时会让家长、老师疏忽了对他们成长中弱点的关注,这缺少的一环就有可能成为他们不堪一击的致命伤。
比如,由于非常关注成绩和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尤其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这些“好孩子”无形中要求自己在学习、才艺、交往各方面都要有突出表现,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他们在“光环”的下面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小心地维护着自己完美的“面具”。但是他们在内心深处积聚着许多消
第2页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极情绪。他们在高考、上大学、恋爱等重要人生阶段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会采取自杀等极端行为。据一项对某重点高中学生的调查,被公认的“好孩子”中竟有30%的学生心理或行为出现偏差。“好孩子”群体中的这些学生如果要健康成长,还真需要滋补一下他们的心灵。
“好孩子”的家庭画像
一种行为如果频繁发生,就不是偶然现象。固然,环境的变化、特殊事件都可能让和莹莹相似的孩子表现暂时失调,但是家庭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回顾“好孩子”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到,“好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学习、行为方式、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有很多的“应该”、“不应该”等潜在原则。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随便与其他的孩子玩耍,除非了解对方的家庭背景,以免受到不良影响;他们要求孩子不能随便耍脾气,不能随便评论别人,不能和别人吵架,因为那是很没有修养的表现;孩子不能上网,因为网络很危险,晚上不能和同学出去玩,不能睡得太晚,不能穿太花哨的服装,不能追星,不能看无聊的电视剧……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在一个完全纯净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也已经把这些清规戒律烂熟于心,凡事都要与之比对,来决定取舍。
父母们“很讲理”,冷静理性,善于分析和处理问题,每每孩子遇到问题,父母便运用他们的智慧与人生经验为孩子做出条条框框的分析,让孩子不必绕弯路就可以一路坦途地走下去,快速成长。孩子也为父母的“高见”折服,遇到任何问题就会找到父母作为决策的“拐棍”。
第3页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长此以往,这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旦在新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复杂性增加,原有的“拐棍”无法奏效时,他们就无法自己招架,只能用儿童阶段的手法来应对或逃避了。
情感与理性教育失衡
不难看出,莹莹们很像个“小大人”,他们认真、严格,不轻易暴露出弱点和“情绪化”行为。而实际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不同的层面,可以比喻为顽皮的孩子和严厉的长者。顽皮的孩子是人在内心中最自然的天性,是自由的、不受约束的、任性而活泼的,很多时候是不讲道理的,就像是一头无人驯服的小野马;严厉的长者代表着理性和规范,是父母和社会要求的化身。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与肯定,会努力按照父母的愿望行事,逐渐地把父母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对自己的要求,当然这也是每个孩子的成长任务。但是二者的关系应该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趋向平衡,如果提前跨越必经的心理成长阶段,就如同“拔苗助长”一样,终归要在此后的历程中“补课”,重新退化到“儿童期”。这一点也不奇怪。
健康的人应该是感性与理性平衡的人。完全理性无疑像一部机器,没有色彩;放纵情绪不加控制也会堕落为动物,没有教化。在适当的时候,允许顽皮的天性出来活动活动筋骨,就像让野马撒撒欢儿,放放风,再慢慢地寻找时机驯服它。如果一味地用缰绳紧紧地拴着,总有一天它会成为脱缰的野马,恣意妄为,不可收拾。交还给孩子自然态下的天性,给一份空间让那个顽皮的天性得以释放,然后教他们学会适当地驾驭这个顽皮天
第4页 家长交流QQ群152230789全人格专家杨一波教授携专家团在线,协助您解决教育孩子的困惑!
性,这就是情绪教育的含义和作用,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而过分中规中矩的“好孩子”更需要弥补情感教育的缺失。
“收”和“放”也是智慧
许多父母因经历过太多的生活磨砺和坎坷,而拥有了满腹的阅历和思考。为了孩子顺利成长,他们希望用自己的阅历把握孩子少走弯路,以最快的速度成长。因此,他们替孩子思考、分析和处理问题,为他们扫除道路上的障碍,殊不知,这只是简单地把家长的思想移植和嫁接给了孩子。而不经过孩子自己加工得到的理念永远是缺乏生命力的抽象符号。因此,许多孩子会说,“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一给我讲道理,我就烦。”其实他们需要道理,也需要亲身实践来明白这些道理,即使走弯路也是必要的尝试和经验积累,是建构他们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观点的重要过程,在孩子头脑中孕育出来的道理才能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道理”。虽然孩子在长大,许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仍然停留在幼儿阶段的呵护和控制,智慧的父母也要学会“收”和“放”的平衡!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第5页
第二篇:心灵的包袱美文
1875年2月21日,吉娜·卡尔基出生在法国阿尔勒小镇的一个富裕家庭,她从小过着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时光飞逝,卡尔基的亲人一个一个地相继离世,她的生活变得窘迫起来。
已經90岁高龄的卡尔基,每天都为生计愁眉不展。这时,镇上一个叫拉伯莱的公证人找到卡尔基,答应每月给她2500法郎的养老金,但条件是在她去世后,她居住的那幢大房子归他所有。卡尔基心想,那幢大房子自己死了又带不走。于是,卡尔基欣然答应了拉伯莱的条件。
签过协议后,卡尔基和拉伯莱到公证处做了公证。拉伯莱欣喜若狂,他没有想到卡尔基这么痛快就答应了他的苛刻条件。当时只有46岁的拉伯莱认为,已90岁高龄的卡尔基,活不了几年,等到她去向上帝报到的那一天,她的大房子就归自己所有了,这岂不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从那以后,拉伯莱天天盼着卡尔基生病、快点死。但令拉伯莱万万没想到的是,卡尔基却越活越快乐,越活越健康。原来,卡尔基自从有了拉伯莱每月提供给她的2500法郎养老金后,她完全没有了生计上的担忧,心灵一旦没了包袱,便轻松地投入到幸福的生活中去。她每天读书、听音乐、锻炼身体,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用卡尔基自己的话说,别看她90多岁了,但她的身体里仿佛跳动着一颗她50岁时的心脏。就这样,卡尔基的身体一直很健康,她活过了100岁、110岁、120岁。
然而,工于心计的拉伯莱却扛不住了,因为他为卡尔基付出的养老金已经远远超出了卡尔基的那幢大房子的价值,他简直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拉伯莱每天都很焦虑,心灵的包袱越来越沉重,他开始抽烟、酗酒、失眠。终于,拉伯莱77岁那年,他的心脏再也承受不了心灵包袱的重荷,突发心肌梗死撒手而去。从当初签订协议到拉伯莱死亡的这31年间,他先后为卡尔基老人支付了93万法郎的养老金,高出卡尔基那幢房子的实际价值4倍多。
拉伯莱死了一年多后,卡尔基老人才在阿尔勒湖泊养老院无疾而终,活了122岁零164天,成为世界上有正式记载的最长寿的老人,并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私欲越少的人,心灵的包袱越轻,活得也越轻松、快乐;而越是自私、贪婪的人,心灵的包袱越重,直至压得他窒息而亡。
第三篇:走进优秀生的心灵
走进优秀生的心灵
——优秀生心理健康疏导
王馨
相比较而言,大家往往认为那些学困生的心理问题较多,而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却忽略了对所谓优秀生的心理辅导。其实,这些优秀生所背负的心理负担可能更大更多。
案例分析:惠某某,学习成绩优异,反应快,堪称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表现欲强,在班上一直担任班干部,工作泼辣大胆,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工作热情高。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任何事务必精益求精,尽力做到最好。所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她都不允许自己不成为佼佼者,不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但是,她家长一直没来开过家长会,总是说很忙,而且这个学期她的逆反心理很强,头发有几缕染成了红色,上课时也不如以前专心听讲了,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都满不在乎了。
针对这些情况,我向其他学生了解了关于她的一些情况,了解到该生最近放学后总是和一些校外的人在一起玩,放学后也不背书包,第二天来了学校后补作业。
我找她谈心,用普通朋友的身份和她沟通,终于了解到,她最近有厌学心理。她认为父母不关心她,对她的学习不闻不问,对她的期望不高;而且跟校外的朋友接触多了,认为学习没什么用,还是早点出去挣钱好。辅导过程:
1、指导家长加强亲子交流。我与她的妈妈取得联系,她妈妈也很着急,她还是很关心孩子的。我建议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增加与女儿的相处时间,多关心女儿的思想,多和她进行沟通,听取她的心声,给她必要的安慰、鼓励和帮助,让她在和谐的亲子交流中感受家庭的温暖。
2、引导她正确评价自己,树立恰当目标。在与她的谈话中得知,她在与校外的朋友接触很多后,觉得自己考不上高中,还不如早点去社会上挣钱,加上家里对她不够关心,对她的学习不闻不问,久而久之,她的自卑心理越来越强。我把她历次考试的成绩对她作了分析,让她认识到她自己本身很优秀,完全有希望上高中,甚至上大学。
3、集体帮助:把该生的事情告诉同学们,让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她,使她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时班上的各种活动,都请她参与组织和筹备工作,使她找回自信心。
辅导效果:该生把头发染回了黑色,她的成绩依然优异,恢复了以前的活泼,大家又开始喜欢她,以她为榜样,向她学习。这次期中考试,她的进步很大。开家长会时,她妈妈早早地来了学校,她很自豪,还保证会更加用功。
反思: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也一天天成熟起来了,心事也越来越多了,不会事事跟家长和老师说了。作为班主任,我应该时刻注意每个孩子的心理变化,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并且多跟家长交流孩子的在校情况,家长是我们最好的帮手,这样便于及时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
第四篇:面试故事:美的包袱
瑶瑶2002年大学毕业,在学校里她是公认的校花。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她就在网上发布求职简历,可总是石沉大海。自信的她心想,如果有一次面试机会的话,自己肯定没问题。
后来,她得到一个去一著名通讯公司做秘书的面试机会。在一番精心打扮之后,她准时到了面试地点。考官是一名女经理,看起来很严肃,她只是简单地问了瑶瑶几个“如何与上司沟通”、“如何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这个职位的要求很简单,而且主要是面对应届毕业生,无论从哪方面看,瑶瑶都胜任有余,可是她却偏偏落选了。这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只是觉得女经理好像对自己印象不好,始终板着脸,而对别的求职者不会这样。
后来,在一次次的重复落选之后,瑶瑶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公司混熟之后,一位经理在玩笑中告诉她,公司当初也是不想要她,因为她长得太漂亮了,怕影响工作。瑶瑶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换作平时,她肯定会高兴这种恭维,可这次她高兴不起来。由此,她也明白了自己求职屡屡受挫的原因。一年之后,瑶瑶从那家公司跳槽出来。在以后的求职面试中,只要主考官是男的,瑶瑶肯定就没问题;只要是女的,瑶瑶就落选,就这样,瑶瑶的求职形成了一个怪圈。
后来,瑶瑶又到一家有声望的公司面试。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她使劲把自己打扮得老土:穿上30多岁才能穿的职业装,把头发随便扎起来,带上厚厚的眼镜,脸上也不化妆。由于担心考官看出来自己烫过头发,瑶瑶还特意把头发拉直。面试瑶瑶的考官是个女的,她见着瑶瑶的第一句话是:“你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接着说:“照片上的你漂亮精明,还有点张狂,而现在的你似乎挺内敛的。”瑶瑶轻声地说:“是吗?我平时就是这样的。”后来,瑶瑶的面试通过了,她也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份渴慕已久的工作。
来源:北京人才市场报
第五篇:有哪些内容不该出现在简历上
有哪些内容不该出现在简历上
一、离婚
常常会见到这样有趣的现象,求职者在简历上无心写上的一些字句,如“婚姻状况:离婚”等(甚至写在简历开头),导致即便是个合适人选也得不到面试机会的应聘结果。个中原因是求职者在简历上留下了失败的印象。这是个求职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不论你如何看待离婚一事,把它放在简历中,就立即使你贴上失败者的标记。如果你结婚了,就实说无妨;如果你离婚了,就说你还“单身”;如果你正处于分居时期,仍然说你“已婚”。
假设老板聘任员工都是为了达成某项结果,那么,在简历上标明你的失败,自然对你极为不利。受挫的记录,几乎人人都有,所以失败并不足为奇,只是程度大小和是否能平衡的问题而已。例如,考试失败并不表示世界末日,只要你卷土重来再通过考试,说不定你还能从中获益良多。但简历不合适表达这些观点,面谈时说或许更合适些。
二、误导的工作头衔
误导的工作头衔也会使你看起来像是个失败者。请参考下列“事业模式”:现任工作:营销经理前任工作:营销总经理前前任工作:营销经理为什么你会从“营销总经理”调回原职“营销经理”呢?对此你有或许充足的理由,可并不适宜在求职信上详细说明,但是你不去管它,别人自然会误以为你是能力不足才被“贬回原职”。事实上,同样的工作头衔在不同的公司便代表不同的意义,如果你觉得以前的工作头衔可能给人错误的印象,不要犹豫,把它改换成别的名称,必要时,再在面谈时解释这么做的'理由。
三、薪水
1、老板将知道你目前的薪水比他们愿意付的高即使你可能自愿降薪,但是你也不会有面谈表达意愿的机会,因为老板通常不愿雇用这种薪水愈赚愈少的人,他们会觉得你是在利用他们“填补空缺”。或者他们会认为给你面谈机会只是浪费你的时间而已。
2、老板将会知道你目前的薪水远比他们愿意付出的低你可能有了面谈的机会,但是你薪金的筹码大大削弱了。如果薪水可以讨价还价,他们会用你目前的薪水为起薪。反过来说,他们也可能根本不给你面谈的机会,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太“微不足道”而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3、你可能提供非常误导的信息你目前的薪水不能精确反应这项工作对你的价值,你或许还有很多其他福利,如配备医疗保险、退休金、免费午餐等——所有这些福利都有要加进你的“总报酬额”才对。目前你的薪水或许比另一家老板付的薪水高,但是另一家提供的“总报酬额”可能更高。相反,你现在的薪水或许看起来低很多。老板在登广告时,通常不会说明他们愿意付的总报酬额是多少,但是他们会要求你说出你的总报酬额,你和目前的老板如何商议待遇,是你们之间的私人事情,如果你说了你的薪水是多少,那么把它写在应聘信上——千万不要扯进简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