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野生动物赏析论文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海 南 师 范 大 学
《野生动物欣赏》课程论文
论野生动物的现状及保护
指导老师:王力军教授
姓名:卢荣
学号:201401020117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2014级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论野生动物的现状及保护
摘要:全世界有794多种野生动物。由于缺少应有的环境保护而濒临灭绝,76科300馀种动物濒临灭绝。国际鸟类组织全球动物种类计划主任布查特指出:“我们必须保护这批濒临绝种的动物,我们不能估计这些动物还能存活多久,但若不加紧行动,它们将于几十年间自动消失。现在,生物多样性正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因而,对野生动物的现状的研究和保护措施的制定刻不容缓。
关键词:灭绝原因
生存现状
保护措施
保护意义
一、野生动物的灭绝原因
从长远来说,生物灭绝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今天因人为造成的生物灭绝率是自然灭绝的100倍。
1.1环境污染对野生动物的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农药进入到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当中,残留的农药通过食物链在野生动物中积累下来。轻者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重者会造成野生动物的大量死亡。
1.2过度开发
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象而遭灭顶之灾。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
1.3盲目引种
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
下文将以我国猕猴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展开讨论。
二、猕猴的生存现状
猕猴(学名 Macaca mulatta),猕猴属猕猴种。猕猴是亚洲地区最常见的一种猴,也称为猢狲,黄猴、恒河猴、广西猴。猕猴营半树栖生活,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分布于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及西北的部分地区。猕猴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猕猴也常被用于进行各种医学试验。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猕猴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兽类》中被列为易危种。
中国是猕猴资源的富产国,60%以上的省(区)都有出产,虽然分布不均、分布区不连续,但分布面积仍相当广。据各地对猕猴资源不完全的估算统计综合,当前中国的猕猴数量约20万只左右。其中主要产区之一的广东省约1万只;广西约3~5万只;贵州约3~5万只;云南约5~6万只;其它地区共约 3~4万只。从一些地区的调查结果分析,目前猕猴资源最多仅及四五十年前的20~30%。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河南等地的猴源下降最甚,许多地区甚至连猴迹都断绝多年了。
三、致危因素
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50年代中国不少产猴区,猴子数量多,固而出现猴子下山糟蹋农作物的猴害。群众为保护庄稼,千方百计组织捕杀,有关部门大量组织收购并出口,导致猕猴资源遭到致命的破坏。此后,虽原则上控制在仅限人工饲养繁殖的后代,方可出口,但年出口量仍然可观。1983~1992年中的7年间,国际濒危物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种公约的进出口年度报告数字表明,一些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的猕猴大约为8000只,平均每年约1000多只。
四、保护措施
4.1 经济支持
首先,要建立猕猴自然保护区。通过猕猴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可以保护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施行猕猴物种的再引进,发展和壮大猕猴种群。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饲养下繁殖是对濒危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主要方法,其目的主要是复壮而不是代替野生种群,通过饲养下繁殖建立的饲养种群,可作为未来复壮或甚至重建该物种的野生种群的储备。物种的消失通常发生在其自然栖息地消失之前。当这样的物种即将灭绝时,饲养下繁殖可把它保存起来,直至重新得到可安全栖息的自然栖息地。建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管理系统,对猕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按最大持续产量允许的范围开发利用。通过资源监测,可以了解猕猴种群数量的消长和分布区的变化,为国家制定有关保护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猕猴的生物学研究,有利于了解猕猴的致危因素,研究猕猴的救护活动.4.2 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是最强制的手段。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法律。通过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对捕猎、杀害保护动物等已构成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资源的强制促使才能引起人民的重视,减少对动物的捕杀,减少对脆弱的生态平衡的破坏。
4.3 舆论宣传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是我、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而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这件事情来说,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监督政府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力度,还应该注重宣传在我们大众之间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过播放有关猕猴等野生动物的宣传片来加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利用刊登报纸,广播的宣传来达到效果;还可以使用信息,邮件,人人,微博等现代手段加强意识。
五、保护的意义
在遗传学家看来,大自然是丰富的基因库,保护各种动物就是保护各种基因。了解各种基因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人类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科学家千方百计获取已绝种的动物如恐龙专信息,目的也在于此。保护动物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近100 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现在每天都有100 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 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 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
参考文献: 野生动物百度百科 猕猴百度百科
野生动物的种群生存现状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第二篇:野生动物 论文
野生动物的保护、法律问题的现状
摘要: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很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而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保护野生动物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所以中国为了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建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制定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但是《野生动物保护法》在立法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野生动物
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保护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缺陷
野生动物是指生存于自然状态下,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的野生动物物种,非人工驯养的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类、昆虫及其他动物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这也是食物链造成的。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威胁,很多种类的野生动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
保护野生动物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近100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而且,食用野生动物极易传染疾病。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鼠疫、甲肝等。它们的内脏、血液乃至肌肉中均含有各种病毒、寄生虫,如B病毒、弓形虫、绦虫、旋毛虫等,有些即使在零下15℃的低温或100℃的高温下也不能被杀死或清除。稍有不慎,就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病等。
中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野驴、野牛、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近年来也遇到了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人工饲养的动物难于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矛盾,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生物的退化。列入了“零灭绝组织”濒危动物的中国扬子鳄也遭遇了同样的尴尬。野生动物生存面临着种种危机,实现“安居”还需要“迈过”整体环境恶化、保护措施不力、人们认识不够这三道“门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有关部门草拟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以后又以此为基础制定了《野生动物法》,后又改名为《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11月8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基于当时条件的制约,《野生动物保护法》在立法制度上存在很多问题。
一 野生动物的定义不明确
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仅在总则部分第二条中规定了该法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范围即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很明显,此处的野生动物并不包括所有的野生动物,是保护范围过于狭窄。目前有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指生存于野外的非家养动物,但其中的生存并没有区分是出生在野外还是出生后生活在野外,还有就是如果在野外取得野生动物种源后带回家里饲养的动物属不属于野生动物。野生动物的定义没有明确必然会导致平时的一些执法活动无所适从。二 野生动物保护等级制存在的弊端
我国目前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实行等级保护制,现行法律规定,受保护的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而绝大多数野生动物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并要求相应制定四个方面的名录。对普通野生动物的保护,该法强调的是行政许可和收费,对那些大量的尚未发现有利用价值或不起眼的小动物,该法根本未予保护,同时该法忽视了对那些所谓的“有害动物”的保护,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也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既然是《野生动物保护法》就应该涵盖所有的野生动物。等级保护制对重点野生动物的保护本身是十分不利的。同时,从动物的食物链来看,普通动物是这个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毁掉动物世界的食物链,同样也会危及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并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三 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不力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和人为开发活动的干扰。大规模改造森林造成树种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森林完整意义上的生态功能,不适于动物生存,也是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一种破坏,还有就是对湖泊、湿地的破坏,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野生动物渐渐的绝迹。而我国目前的法律中,对动物栖息地的生态恢复和保护强调不够。关注动物栖息地保护和动物的生存权,包括动物福利与伦理等内容,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动物保护法几乎没有这些内容,在立法上存在了很大的漏洞。
四对于虐待野生动物行为存在的法律问题
在我国多家动物园里野生动物仅仅被当成是旅游资源或观赏物被关在笼子里,备受虐待,比如刘海洋伤熊案。消费野生动物行为也非常普遍,常把野生动物做成食物、药品来消费,只是为了一己之欲,严重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对于这些行为我国至今没有相应的法律进行约束。
虽然 我们国家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对保护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存在的弊端还是让许多野生动物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现在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那么野生动物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发展自身的硬实力,也要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因此为了更好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源,我们应当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不足进行修改,同时也要加强执法力度。
参考文献:国家林业局政府官网
中国环境网 野生动物杂志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张梓太)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 论文集(上册)
第三篇:论野生动物论文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海 南 师 范 大 学
《野生动物赏析》课程论文
论野生动物的现状及保护
姓 名: 李紫燕 学 号: 201103010707 专 业: 英语 年 级: 2011 系 别: 英语系 完成日期: 2014年6月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论野生动物的现状及保护
摘 要:野生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资源,与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相比,它具有再生性。只要合理、有计划地利用,资源将不会枯竭。但野生动物资源的可利用性同样有一定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资源将会枯竭,甚至会彻底绝灭。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在未来50年中,地球陆地上四分之一的动物和植物将遭到灭顶之灾。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由于气候变暖已经是既成事实,因此在将要灭绝的物种中,有十分之一的物种的灭绝将是不可逆转的。现在,生物多样性正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威胁。生存问题已从人类的范畴扩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种。所以。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灭绝原因
保护措施 保护意义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一. 濒临灭绝的原因
动物是地球上一项重要的可更新资源。自有人类以来,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一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动物资源的依赖更有所增加,以至于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灭绝:
1.1环境污染对野生动物的生态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农药进入到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当中,残留的农药通过食物链在野生动物中积累下来。轻者影响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重者会造成野生动物的大量死亡。我国各大城市长期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园林虫害,已使城市鸟类锐减。海上石油的开采,工业废油的漏海,飘浮在海面上的油脂鸟类羽毛粘着后,就会失去飞翔能力而死亡。1967 年英伦海峡由于油轮漏油,造成近3 万只海鸟死亡。
1.2过度开发:许多野生动物因被做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药”的开发利用对象而遭灭顶之灾。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胆、鸟的羽、海龟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绒„„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的肉,无不成为人类待价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杀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就是为了食用鲸油和生产宠物食品;惨忍地捕鲨,这种已进化4亿年之久的软骨鱼类被割鳍后抛弃,只是为品尝鱼翅这道所谓的美食。人类正在为了满足自己的边际利益(时尚、炫耀、取乐、口腹之欲),而去剥夺野生动物的生命。对野生物种的商业性获取,往往结果是“商业性灭绝”。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动物黑市交易额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与军火、毒品并驾齐驱,销蚀着人类的良心,加重着世界的罪孽。
1.3盲目引种: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亚人进入夏威夷,并引入鼠、犬、猪,使该地半数的鸟类(44种)灭绝了。1778年,欧洲人又带来了猫、马、牛、山羊,新种类的鼠及鸟病,加上砍伐森林、开垦土地,又使17种本地特有鸟灭绝了。人们引进猫鼬是为了对付以前错误引入的鼠类,不料,却将岛上不会飞的秧鸡吃绝了。
二. 保护的措施
2.1 经济支持。保护野生濒危的动物,资金的投入是一定的,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时首选的措施之一。按世界自然联盟(IUCN)所采纳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专门用来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陆地区域和(或)一个海洋区域。它是一个自然资源所在的区域,也是一个与文化资源有关的区域,还是一个用法律或其他有效手段来管理的区域。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可以保护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而且还可以使其他种类的野生动植物得到很好的保护。这些受保护的区域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生态过程;保存区域内的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变异,防止自然遗传遭到不可逆的损伤;保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卫物种持续利用所必需的栖息地;并为科学研究、教育、培训、休闲及旅游提供机会。施行物种的再引进,发展和壮大野生种群。再引进工程是保护、壮大极度濒危动物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再引进,按照IUCN(1998)的定义,物种的再引进是指“在某个地区重建某个物种的尝试,而这个地区也曾经是该物种历史分布区中的一部分,但该物种在这里消失了或正在灭绝”。把濒危物种再引入到野外,这常常是个能抓住人们注意力的实践活动,它可以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问题的意识。而现如今,物种的再引进这种实践活动正在变得日益普及,光是《IUCN物种再引进手册》所登记过的项目对象,就大约有217个物种,还有更多没登记过的。像拯救阿拉伯大羚羊、黑足鼬、大蓝灰蝶等物种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饲养下繁殖(captive breeding)是对濒危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主要方法,其目的主要是复壮而不是代替野生种群,通过饲养下繁殖建立的饲养种群,可作为未来复壮或甚至重建该物种的野生种群的储备。物种的消失通常发生在其自然栖息地消失之前。当这样的物种即将灭绝时,饲养下繁殖可把它保存起来,直至重新得到可安全栖息的自然栖息地。另一种情况是有的物种在自然栖息地尚有残余,但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剩下的基因物质已不足维持野生物种的生存,需要由饲养种群输给新的基因加以复壮。对这样的物种,饲养种群和野生种群都等同重要,对它们必须加强管理。建立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管理系统,对动物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按最大持续产量允许的范围开发利用。通过资源监测,可以了解濒危动物野生种群数量的消长和分布区的变化,为国家制定有关保护管理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濒危动物的生物学研究,有利于了解濒危动物的致危因素,研究解决濒危动物的救护活动。例如:美国政府1937年制定《联邦政府野生动物恢复决议援助计划》,通科学研究、栖息地管理、狩猎管理、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来实施科学管理。使当时濒危的白尾鹿、北美马鹿、叉角羚羊等物种在数量上明显提高。
2.2 法律保护。法律保护野生动物是最强制的手段。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法律。通过明文规定的法律条文对捕猎、杀害保护动物等已构成犯罪行为追究刑事责任。资源的强制促使才能引起人民的重视,减少对动物的捕杀,减少对脆弱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如同现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自9世纪以来一直是商业渔猎的目标,人们捕鲸目的是为了获取其肉、油其他产品。由于当时猎手比较少,武器也原始,捕捞率还不高,所以在许多世纪里,这些活动对鲸种群的冲击并不大。可到了19世纪,蒸汽捕鲸船和叉抢的出现,捕捞量和利润也急剧上升了,离岸不远的那些鲸,种群出现了迅速衰竭,捕鲸船不得不向更远的远海和海岸驶去,去寻找新的目标。20世纪初,人们还组织了捕鲸船队,并配置了能在海上处理尸体的船只,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捕鲸的效率。1903/1931年,捕鲸最高产量达到了总重360万吨,但这还没有达到年捕鲸个体数量的峰值,直到1960/1961年才达到9万只的高峰。这两个数值的不同步现象,反映出种群在被耗尽的同时,鲸的个头也在变小,它也是过度开发的特征之一。194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成立了,它是人们对当时捕鲸高峰的一种反应,也是出于对利润低落的考虑。该委员会是由大部分捕鲸国家与某些不捕鲸的国家所共同组成的,制定一些条文,为每种鲸和每个国家制定捕鲸限额。从而使鲸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回升。
2.3 舆论宣传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是我、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而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这件事情来说,我们要的不仅仅是监督政府对保护野生动物的力度,还应该注重宣传在我们大众之间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播放有关野生动物的宣传片来加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利用刊登报纸,广播的宣传来达到效果;还可以使用信息,邮件,人人,微博等现代手段加强意识。
这个世界是人类和动物共同拥有的世界,二者息息相关,共同生存。人类无止境的贪婪毁灭的不仅是动物,更长远的来说也是我们人类本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我们在地球能长久地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
三. 保护的意义
在遗传学家看来,大自然是丰富的基因库,保护各种动物就是保护各种基因。了解各种基因的组成和功能,有助于人类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科学家千方百计获取已绝种的动物如恐龙专信息,目的也在于此。保护动物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应受到充分的重视。由于生态改变,鼠类天敌减少,草原鼠害日益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同时也破坏了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加速了草原的荒模化。沙漠与日俱增,吞噬牧场、农田乃至城市,威胁人类的生存,在马来西亚尚未构成令人惊心的严峻现实。但不久的将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会成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当务之急。
动物保护,从现在做起。现代人类在享受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的空洞、水体的污染和土地的沙漠化。更严重的是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种群的自然调节机制已经不完善或彻底丧失。人类的过渡开发利用导致了野生动物的濒危和灭绝,-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大批动植物面临着生存危机,人类活动导致动物灭绝是人与动物关系史中触目惊心的篇章。有识之士指出这场生态环 境危机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危机,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的生存要求的条件相似。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观念,摒弃不良饮食陋习,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争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公民。朋友们,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了让港城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大地处处充满生命的绿色;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平安地生活。让我们携手共创21世纪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参考文献:
[1] 马纲、张敏、汪潇,《我国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 [2]董邦俊,《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罪的立法思考》[J] [3]威道孟,《关于野生动物保护法律对策的思考》[J] [4]韩德培,《环境保护法教程》 [5]仇永胜,叶利华,《野生动物保护的制度思考》[J]
第四篇:野生动物保护选修课论文----大熊猫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2012年11月,最古老的大熊猫化石在西班牙出土,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或源自欧洲。
起源进化
中国的“国宝”(40张)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即为“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冷箭竹、毛竹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 熊猫家族的生活(9张)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卧龙、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憨态可掬,但头圆尾短,非常可爱。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大熊猫在树上嬉戏
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其体长120~180cm;尾长10~20cm,白色;肩高一般为65~70cm;体重60~125kg。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
陕西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共有四次发现白色大熊猫。据陕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陕西大事辑要(1948-1990)》725页载,最早在秦岭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白色大熊猫的时间是1990年11月15日。那只大熊猫体高0.7米,除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堪称“宝中之宝”。此后在1991年、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两只。最后一次是在4年前(2012年记录),约2008年。
发现的大熊猫还有一种是棕色大熊猫,也是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最早是在1985年3月26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内佛坪县岳坝乡大古坪村村民吕国友在海拔大约为1200米的悬马沟竹林深处的河滩发现一只棕白色相间的患病大熊猫,身体极度衰弱,后来经过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各个方面的协力抢救,才转危为安,病愈以后寄养在西安动物园,取名“丹丹”,当时年龄为13岁,体重60多千克。这是世界上科学界首次发现体毛为棕色的大熊猫,此后于1990年、1991年和2009,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竹林中又有3次分别观察到棕色大熊猫的2只成体和1只幼仔。这种熊猫两耳、眼圈、睫毛、吻头、肩胛及四肢的毛均为棕色。因此,北京大学大熊猫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大熊猫”。可爱的大熊猫(6张)
无论棕色或白色大熊描,确为世界罕见。它们的发现,打破了熊猫研究史上“单形性”(即毛色黑白相间)的说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这样,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
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因头部更圆而更像猫,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生活习性
大熊猫主食竹子,大熊猫属于杂食动物,除了竹子以外非常喜欢吃苹果。也嗜爱饮水,还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近舍远,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它们到了溪边,以舔吸的方式饮水,若溪水结薄冰或被砂砾填没,则用前掌将冰击碎或用爪挖一个浅坑舔饮。编辑本段生存环境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大熊猫(25张)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巢域面积为3.9~6.4平方千米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巢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尔食用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要到泉水或溪流去饮水。保护前景
从已经发现的化石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大熊猫的发展经历了始发
大熊猫组图
期,成长期,鼎盛期,现在已开始进入衰败期。
目前正以极为稀少的数量侥幸存世的局面而引起了人们的深切忧虑和关注,对它未来的命运也就牵动着亿万人们的心弦。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科学团体和科学家们都在积极地投入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以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方法,开拓出新的局面,使大熊猫能摆脱濒危的境地,得以永续繁衍,与人共存。经过多年的努力,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大熊猫种群数量下降的趋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有的保护区的种群数量还略有增长。大熊猫种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种群生殖率大于1就意味着种群将继续缓慢地发展。这一研究成果激励了科学家以更大的努力,从各个方面去推动这个良性的进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的实施,对大熊猫野生种群的延续,即可发挥重大作用。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进展,饲养繁殖大熊猫的成活率已有显著的提高,由以前平均成活率的31.8% 提高到1998年以后平均成活率的67.74%这就证明现有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种群是能够得到维持和发展的。大熊猫异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还可有力的推动人工饲养种群数量的增长。
从全局看,中国的大熊猫就地保护工作和异地保护工作都正在扎扎实实地向深度进军,作为保护大熊猫的系统工程,正在逐步形成其综合性、科学性和连续性。人们保护大熊猫和生态环境的意识也在不断深入和普及。这一切都在加强我们保护大熊猫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保护大熊猫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生产工艺探讨论文
目前在我国野生动物饲养生产中已经在普遍使用颗粒饲料,而且对于颗粒饲料的生产和使用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在壮大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分析论述,以期对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质量和饲养水平具有实际生产意义。
1颗粒饲料的优点
通常颗粒饲料都是通过蒸汽加以处理之后淀粉糊化从而产生了部分糊精,同时使蛋白呈软化状态而软化纤维。这样,最终在动物采食之后可以提高其对饲料的消化率。实际生产中动物采食的配合饲料中会有各种成分,所以需要在将这些成分进行混合均匀之后压成颗粒或丸状,这样不会由于物理性状的不同而在运输、贮藏过程中出现自动分级的情况,最终会对均匀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制作颗粒饲料需要通过高温并且挤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避免了饲料霉变,动物采食之后更容易消化和吸收。同时颗粒饲料属于营养浓缩型的饲料,对动物摄入的营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满足,降低采食耗能。而且颗粒饲料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和不同的口味,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刺激动物的食欲,并且可采用灵活的饲喂方式,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相应的经济效益。实际生产中在制作颗粒饲料时,可以加入耐高温药物和添加剂,可以保证动物的保健需要。但是目前存在不少的饲养野生动物的单位并未配备颗粒饲料生产工厂,而是过度的依赖生产畜禽的饲料厂,或者在生产中就直接将畜禽的颗粒饲料投喂给野生动物,这样不能很好地控制颗粒饲料的生产质量,自然会导致野生动物的饲养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隐患,饲养者应加以注意,不可忽视。
2颗粒饲料的生产
生产颗粒饲料应该配备一套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然后严格的按照工艺流程加以操作,才能保证生产出的颗粒饲料质量优良;但是颗粒饲料的质量与相应的配方紧密相连,在颗粒饲料质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配方会占到40%左右。野生动物饲养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野生动物的营养标准也不尽相同,在颗粒饲料的配方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但并不会对采食的野生动物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因为野生动物自身的适应性调节能力以及日粮的多样性方面可以对饲料营养加以纠正。但在配制日粮时可以盲目而随意的配比。目前在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配方方面相关专业人士都有比较多的争议,但并不会影响生产,如果饲养单位具有颗粒饲料生产设备,更可以很好的利用条件对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和动物饲养进行反复的试验,最终生产出更适合野生动物生长采食的颗粒饲料。
3不同的配方对颗粒饲料生产工艺的影响
3.1草粉
通常食草的动物采食的颗粒饲料添加的草粉比例比较大,草粉含量多自然就会对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草粉含量多会引起颗粒饲料易碎、弯曲,表面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通过降低线速度的方法来达到高压缩比。
3.2小麦
在生产野生动物的颗粒饲料时通常需要加入小麦,小麦在熟化的过程中会增加原料的粘度,畜禽采食小麦之后的消化率偏低,通常需要通过加入小麦酶的方式以促使小麦的分解,从而提高其消化率。但是否需要在野生动物的颗粒饲料中是添加小麦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3.3鱼粉
小型的野生动物饲料加工厂存在原料流转慢的现实情况,所以颗粒饲料中添加鱼粉会因为发霉而颗粒饲料直接出现霉变的情况。
3.4肉骨粉、羽毛粉等动物制品
动物制品或者是副产品在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原料生产中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野生动物的实际生产中是不建议推广使用的。现在我国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生产企业所具备的生产工艺,基本都是基于畜禽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相关专业的饲养者会对野生动物颗粒饲料的生产工艺可以做出有效的改进,实际工作中会生产出更适合野生动物生长所需的颗粒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