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 摘 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年龄段不同,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差异。造成这些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而学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家庭针对这些问题,应做的是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和增强作为父母的义务感。当然,学校更应该与社会、家长组成一个统一战线,为培养健康的“未来”而努力。
【 关键词 】心理健康;学校;家庭教育;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又是长期被忽视的。因此,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我们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正处在发育黄金期的小学生。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偏差和问题。我国的家庭中有较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威胁着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我国心理学卫生专家早就呼吁: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从防治儿童的心理障碍做起,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以下的这份调查数据表明了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情绪的基本情况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封锁。
㈠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机扭曲,因此相当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高段60%会主动回答,积极思考,但相当部分的同学处于被动状态,中段有76%会主动回答,积极性相对要高。对于老师布置作业能认真完成的高段有69%,中段85%,高段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显著差异,高段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重视。
㈡不良情绪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和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探究其原因,以便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不愉快,保持旺盛的精力来进行愉快地学习生活。
㈢孤僻、交往情感封锁
根据统计,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有少数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障碍,是不利于小学生健康的形成,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17%的中段学生,36%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选择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封锁性,特别是高段。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师生、亲子之间),使人不容易亲近,也没有真正的友谊,情感比较冷漠。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㈠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⒈家长的教养方式
家长教养方式主要是指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教育将影响儿童长大后的成长。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压力为主,有时甚至侮骂、打人等不良教养方式也会出现,这样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心理问题比一般正常家庭要多。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这四种教养方式对学生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同作用。专断型的方式常使子女产生不良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人的个性缺陷;放任型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子女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没有乐趣、悲观失望、低触,个性不成熟,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发展水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获得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心满意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
⒉父母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 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是造成现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现代经济发展很快,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历史淘汰,被社会遗弃,所以拼命给予施加压力,使得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过重的负担,以致心理健康出现危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危机到达一定程度便会爆发出来,会出现如逃学、自杀、自闭症等等。
⒊父母关系
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和谐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他的需要就无法满足,如果伴随父母的大吵大闹,会让小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中,同时他们还会受到同学的攻击、欺负,使其心中创伤比较大。
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常会有不良情绪出现,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有时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严重的会离家出走。
⒋ 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举止、思想品质对孩子具有严重危害。小孩子的一个特点就是爱模仿,由于小孩子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而且小孩子对父母是信任的,也便会接受父母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坏习惯,也就更容易在长大后走上不良的道路。
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⒈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学校管理不当,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
有些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在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已造成成绩不良的情况下,教师不去给予关爱、体贴,反而拿话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恐惧、厌烦。
也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不合格。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学生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常言说得好:“有怎样得校长就有怎样得学校;有怎样得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
⒉ 学校环境
现调查表明,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学生心理障碍的最主要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有利于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态。而人际关系紧张的同学则无法愉快地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在困难的时候也比较无助,往往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比较自卑,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学校人际关系除了生生关系还有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生活也是很有影响的。
学校的环境一个是指学校的卫生情况,学校所处的位置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大,但也不容忽视,更重要的环境乃是班级里的心理环境,一个没有相互理解,同学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友好、愉快、和谐、尊重、信任的心理环境是不会有好的健康的同学的。
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⒈社会环境:这里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习惯行为准则。对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有形无形的信息传播,有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如报刊、电视、广告等。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影响力很大。
⒉社会风气
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影响会比较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智还没成熟、判断能力比较差,对于好坏的选择比较弱,所以要社会工作有一个好风气,以避免学生有学坏的机会。当然好的社会风气对小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三、基于现状,学校、家庭采取的对策
基于现状,学校采取的对策是
⒈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心理健康,从狭义上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措施和方法,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心理健康素质。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去落实的问题。首先得有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就是让每个学生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即使不能学业有成,全能全才,但是,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要达到让每个人在自身原有的水平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个健康的对社会有利的人。
有了这个目标,还需要内容才能去实现。根据以上调查,现代小学生少数有厌学心理、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学习不主动等,学校也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开设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最好是以团体教育即班级授课为主,而且要配备相应的教材。同时也辅以个别教学,因为有个别同学也许有很多特殊的实际问题,那就可以通过谈心、行为指导、强化等手段达到培养目的。
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要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条件,一是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重度,还有一个就是教师的业务水平。
所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而作为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尤其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不光是这些心理辅导老师,其余的任课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其实是他们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这样也就迁移涉到一个问题,就是要求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应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境,原因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做好才不致学生学环。有这么一个好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向更健康方向成长。
但是不容忽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教师的压力是空前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适当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释放内心的苦闷,避免躯体压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高血压、严重心理疲劳。
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小学生更重要。有了健康的老师,才更有能力去培养健康的学生,这是不容忽视的。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大爆炸,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的幼小心灵不受到保护,在这些重压下极易出现,也是现在普遍出现的如厌学心理、自卑自闭心理、依赖心理等等。我们学校更应该极早地动工起来,同时与社会、家长组成一个统一的战线,为培养出健康的“未来”而努力。
基于现状,家庭应做的是
⒈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
家长自身的素质,本是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子女影响极大。它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素质高,就会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而素质低,则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话说:“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这是说,家长身上的小毛病,可以影儿子陷入大的罪恶。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此事非同小可。因此,有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已”“打铁先得自身硬。”这都是告诫做父母的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
那怎样做一个有修养的家长呢?有两点,首先是有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儿童青少年生理学知识、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社会科索沃知识。早在一百年以前,英国思想家、教育家斯宾塞就说过,父母缺乏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在儿童自体、道德和智慧的训练上,都是毛病百出。”他把人们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看作“是每个男女所受教育中的最后课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主张:“应当在上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鲁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就主张开办“父范学堂”,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对子女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为家长,必须要掌握,但是,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要解决好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要把子女培养教育长大成人,还必须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
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三点:①有了解子女的能力。要真正全面地了解孩子,必须做到: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洞察孩子的思想情绪;家长要主动和孩子亲近;要创造一种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家长对孩子要严格,但严格不等于严厉、粗暴。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还包括不要事事都管束得特别苛刻,不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权利;要全面看待孩子,不要持偏见,不要抱成见;要正确对待,认真听取别人反映的情况。②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家长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其次,要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从实际生活,克服主观主义。③要有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备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家长应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使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⒉增强的义务感
父母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既是政治法律上的义务,又是伦理道德上的义务,具有双重意义。
有的家长说,我们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教育子女;但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教育子女的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教育子女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况且,能不能把子女教育好,并不在于时间多少,主要是能不能科学地教育子女,能不能有较高的效率。
有的家长,子女能不能成才,随他们的便。年老退休我们有退休金,又不打算依靠他们,学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把犯法就行。这种思想要不得,我们必须明白,这种义务不是以获得某种利益为前提,而是以或多或少地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前提。
不管将来能不能得到子女的好处,也不管是否打算依靠子女,都必须无条件地担负起培养教育子女的义务。
有的做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闹离婚,不顾子女的生活和教育。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家庭对孩子影响极大,对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极大,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第二篇:浅谈信息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信息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当今资讯便捷的社会,现代网络科技已经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绝对主流。而作为懵懂的小学生在智能化、网络化的冲击下,孩子们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孩子成为这些硬件的奴隶,心里发生变态和扭曲,为此呼唤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迫在眉睫。结合学校实际本文首先从内外因两方面概述分析现代网络科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一些影响,其次剖析一些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探究切实可行的一些改进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在学校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倡导家校配合形成心理教育合力等,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 网络科技、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首先我谈谈网络科技带给孩子的负能量
(一)、虚拟的网络世界带给孩子们满足感(外因)
1、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全的导火绳
大家都知道,随着5G网络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更加便捷,但随之而来的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溺于各种网络游戏之中。由于孩子们自控力普遍较差,玩耍游戏时间久了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网站越来越多信息的传递量越来越大,导致喜好网络游戏的学生逐步走向痴迷程度。小学生在脱离监护人管理的前提下,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就种下了心理疾病的种子。这些孩子感觉离开游戏会呈现出吃饭无味、锻炼无力、学习无趣的现状。
2、各种网络载体为小学生出现畸形心理提供萌生条件
网络载体通常指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有线和无线上网的设施。我校高年级的小学生半数以上都拥有手机,由于部分学科作业要借助电脑或手机完成,因此能够接触到电子产品的学生几乎占到九成以上。他们中很多学生能熟练操作手机和电脑,有些孩子趁机想尽办法去改善游戏设施、头脑中想的是如何更新游戏级别,甚至有的学生阔气地用零花钱买各种所谓的“游戏装备”、有个别学生睡到半夜起来悄悄玩游戏,导致其成绩一落千丈,致使父母焦急万分。
3、由于网络监管不力导致部分小学生接触一些不良信息
小学生由于痴迷网络,有可能会直接接触到一些暴力犯罪的动漫和一些色情画面等不健康的信息致使孩子们很难判断是非、美丑,让孩子内心世界蒙上阴影。让家长痛心疾首甚至情急之下摔坏电子产品,但孩子上了网瘾的内心却久久不能洗涤干净。
(二)、内因的影响直接制约孩子心理的蜕变(内因)
1、自控能力的差异
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自我分配时间的自律能力相当差。只有很少部分孩子能有节制地玩耍游戏,多数孩子迷上游戏就会深陷其中。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难题,往往有家长苦诉打骂劝导都行不通、老师严厉的教育也可能持续不了太久。我认为只有学生多次自己反省知道沉迷网络的害处之后才可能有新的突破和转机。经常听到同事或朋友说某某家孩子可惜了:孩子聪明能干就因为网瘾太大放弃了学业。试想,我们少时读书那年代没有网络的诱惑、没有美食的想念。回家做完作业后立马想到的就是:早点看完新买的“故事会”或“少年文艺”。也许是因为昔日科技的暂时不发达才练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吃苦精神吧!
2、遗传的因素也会制约孩子内心的扭曲
部分孩子受遗传因素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出现心理疾病。小学生天生好耍、一旦有机会摄入不健康的信息,家长不能及时给与干涉,孩子自然会沾染不良习气从而走上不健康之路。
二、其次让我们一同看看小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成因
通过我从教20多年的课堂实战经验得知,处于半城市化农转非的家庭,很多家长自身接受教育的文化不多,所以就直接影响对孩子的教育质量。有些离异家庭大约的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动则拳脚教育孩子,缺乏与孩子的良好沟通,这样导致这部分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感,心理变得易怒而且脆弱,家长缺乏系统的监督和引导。尤其表现在疫情之后上期回校体检发现,我校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视力不良率上升了4.6个百分点。由此不难发现家长的监督力度亟待加强。孩子们心理发展不健康主要表现为:
(一)这部分孩子上课不听老师讲解,时不时高声大叫,故意打扰同学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
(二)对老师的苦心教育置之不理、跟同学交往暴躁易怒。课间喜欢成群结队疯耍,时不时欺负其他同学,甚至有时故意损坏学校公物。
(三)不良的社会习气加重。上课有时口出脏话,高年级部分孩子我行我素对着老师干;有的学生对同学的眼神、言语过度敏感,有时候无缘无故起哄。
因此,教育好这部分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较好的品性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三、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近两年,我校以德育处牵头制定强化了心理健康辅导落实措施。除了设置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给孩子们提供平常交心机会,每学期定时开展至少2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形式多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互相亲近为前提各自倾诉生活中烦恼、相互信任为目标,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及时跟进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一)开设常规的心理健康课,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功能、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是教师向小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存在的美与丑,正确认识自己。教师针心理上存在问的学生进行多沟通耐心讲解、教方法或和同学们相互讨论,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缓解这部分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在心理咨询处设立信箱(箱体外标明联系电话)。平时孩子们的心里疑问可写好放进信箱,每周由专人开箱针对个别咨询。学生也可电话咨询心理辅导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校还利用心理资源教师特意安排教师定时给特殊孩子上课,班主任平时加强与本班孩子父母沟通,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常与孩子通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
(二)班主任与家长合力帮助部分心理疾病学生制订可行的目标
家长和班主任平时多给孩子关爱,让孩子觉得生活充满温暖。只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制订学习目标要尊重学生意见,目标要因人而异,以便于孩子通过努力方可实现。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多看到孩子的长处、多多鼓励。
(三)家校合力助推网瘾学生回归正常生活、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首先每班班主任强调不能带智能机到校,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疏导孩子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电子产品。指导孩子学会心理调控,家长尽量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定时游泳、打篮球、羽毛球等,总之家长可以结合孩子自身特点慢慢培养孩子的爱好。学校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阻止学生玩耍电子产品:例如每一个年级在周末统一布置亲子活动内容跑步或其他户外活动,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积极融入家庭的亲子活动,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健康的心理是学生顺利成长的基石。
其次,培养孩子乐观精神和幽默感。性格乐观的人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常会看到阳光的一面,孩子一旦有幽默的行为和语言,就会让困境转化为轻松和自然,他会主动跟家长交流,使紧张精神得以放松。由此我们家长要自信,鼓励孩子自信和拥有积极的心态。自信就是力量,积极心态能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只要拥有了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控制冲动行为才会有保证。
再次,老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暗示。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给孩子成功的体验,经常体验成功会增强自信心,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激发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勇气和抗击挫折的能力,促进孩子逐步形成积极阳光的个性。
(四)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有的教师平常上课只注重科目知识的讲解、往往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有的学生可能成绩很好,但存在自私、唯我独尊、不热爱集体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就应适当加以引导教育。对心理不健全的学生为我们教师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时切记要注重说话态度,通过激励性话语,自然而然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敢于与老师大胆交流。此外,教师要善于使用幽默语言,缓解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记得这学期刚开学的第一个周末,刚进入初一的儿子回家跟我们高兴地摆谈,儿子说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说话特别幽默,全班同学超级喜欢!可见愉悦的师生关系给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我相信具备这样的师生关系的班级一定是和谐进取而充满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
(五)加强家校合力助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永远都是多方面配合才能有可观的收获。我校一贯充分利用班级和校级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学校定时召开家长会,以提高家校配合力度。学校不定时地组织老师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家访,送去牛奶水果等营养品,肯定优点,跟家长一起寻找解决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学校利用班级文化墙、广播、班级QQ群及微信群等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极力让家长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强化协作理念,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定期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委员会等家校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总之,只有家校协作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互补,进而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牢记: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一直在路上,时刻不能懈怠!
第三篇:当前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时下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键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现象曾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时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据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中小学中,有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 和自责倾向等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千疮百孔。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苦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学家预测:2l世纪将屈于能承受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者。这几年的工作给我—个很深刻的体会:要在这个变化着的社会生存和发展,仅仅具有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当前小学生心理上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下面四方面:
1.性生理成熟提前与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造成的不适应
由于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饮食营养改善,社交活动频繁,以及社会文化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性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2005年12月,我对我校五、六年级212名学生进行调查,女生已来月经的占40.1%,男生出现变声、出青春痘也有30多人。小学生性生理成熟与理解力的薄弱,情感的冲动性,自制力的缺乏形成矛盾,假若疏于教育或教育方法的偏差,一旦遇到外界挑逗性的刺激,就有可能会出现不正常两性关系的现象,例如个别男、女生上课时用纸条传情或约会,下课后互相挑逗,放学后双双对对、搂搂摸摸等。
2、学习和升学竞争导致的过度焦虑。
学习焦虑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有10.39%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学习焦虑 是指对学习的过分担忧。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年级越高情况越严重,但现在也出现了向低年龄、低年级发展的趋势。一些孩子刚刚入学,其家长就把注意力放在孩子是不是能考“双百”上。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又没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学习到对付挫 折和困难的办法,就易情绪失调。
3、交往中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主要表现在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被人说了什么总是想不开,在人际关系上容易产生焦虑。对人焦虑过强的学生往往没有魄力,缺乏组织能力,搞不好人际关系。现在的小学生,1 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小学生因为人际关系冲突苦恼的比例相当大,由于同学关系紧张和冲突而患病,比如学校恐惧症,或出走、自杀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4、与父母、师长缺乏理解和沟通导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小学生与父母、师长难以沟通,相互间缺乏必要的理解也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冲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之后,更加突出,使他们普遍感到压抑、苦闷、无助和烦躁。一方面他们特别希望父母、老师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而另一面,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除了在物质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要求他们之外,却不能认真地、客观地了解和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理解他们的苦衷。对人焦虑的产生一和学生普遍较任性、固执、依赖性重有关,二和学校教育忽略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有关。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遇到因与家长和教师难以沟通而苦恼的学生前来寻求帮助,一些学生甚至痛哭流涕,足见其心理上压力之大。
应对策略
一、注意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时予以帮助和指导。
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既有表面的量变也有内部的质变,身体长高,体重增加,这表面的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性别特征的发育,如男孩发现有突出的喉结,浓密的体毛了;女孩渐有隆起的乳房、宽大的骨盆、月经初潮等,这种变化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因此应教育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及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免到时不知所措,造成心理负担。从四年级开始我就给女生集体上生理卫生课,介绍人体结构,生长发育情况,让她们了解生理发育的过程与必然性,那么,“有状况”时也能泰然处之。
有部分年级稍大的孩子到了11、12岁,由于第二性征的发育,心理逐起变化,开始了“春心萌动”,这时要教会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明确告诉他们为什么小学生不能早恋。同窗几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包括异性同学在内,这是一种纯洁的友谊,但如果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偷偷摸摸地进行,写一些超出友谊的信、卡片,象成人一样卿卿我我的,这就是早恋。但我没有把这样的事情视为什么神秘的事情,而是告诉他们:人与人之间有爱情的产生是很正常的,爱情也是神圣的,但也是到一定年纪、一定时候才会考虑的问题,过早地出现,只因好奇或者模仿大人,并非是真正懂得感情的事。预防早恋的最好方法是给他们讲清早恋的害处,要他们明确什么是这个时期不能做的,不该做的。我会利用一些电影、电视的情节及在生活中的真实例子做反面教材,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在日常的言语、讨论中给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小学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的黄金阶段,应抓住宝贵的时光来好好学习,练好本领,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过早地涉足爱河,必定会分散学习精力和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差,完成不了学业,这样会影响自己一生的前途。并同他们讲述“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原因和后果。
预防措施虽然做足功夫,但到了五年级下学期,我们班有的女孩经不起其他班男孩的“追求”,开始有了“早恋”的苗头。这时候的孩子,自尊心极强,处理方法如不恰当,反引起副作用,所以我没有把此事大肆宣传和批评,不仅帮她隐瞒,以顾全她的面子,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私下单独与她谈心,给她的心理、行为予以正确引导,并以周围的真人真事为例子,让她自己意识到问题,预知事情发展到最后的结果,与她谈现在谈将来,并描绘美丽的蓝图。当她问我:“老师,我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但如果他要缠着我,我该怎么办?”时,我知道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于是,我再教会她如何去处理。
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基本能正确对待这样的问题,并告诉我“老师,我不读完大学不会考虑这个问题。”
二、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解决焦虑,消除厌学障碍最有效的方法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兴趣是学生对学习起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正如孔于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了首位。通过多尝试多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基础不断扩大和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越来越大。同时优化组合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如,动手操作、课堂游戏、多媒体电化教学等等。我常对学生说:有信心虽然不一定能赢,但没信心就一定会输,信心是成功的起点。因此,学习成绩再差的学生我也会寻找到其身上的闪光点,经常性地夸他聪明,每一分的进步,我都会给他予更多的鼓励,根据各同学自身情况的不同,帮助他们制定每一时期的小目标,象给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制定下次考试的目标是“及格”,这个目标只要稍加努力,就肯定能达到;然后再定下—个目标,70分。学习成绩有了进步,信心慢慢就会有,有了信心,成绩进步会更快,信心又会更大,良性循环,自然学习兴趣也会增强。
在班级中开展“我能行”活动。在遇到困难时,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说“我能行”;在失败的时候,要有乐观、积极的认识,让学生知道,有时失败是不能避免的,不要惧怕失败,而遇到失败时,要看到积极的一面,用积极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失败、战胜失败。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子,语文从开始正式要写作文起,考试就从未及格过,原因是他害怕作文,每次拿起笔都无从入手;英语从四年级起也都是不及格。他说,我记不住单词。但他的数学成绩不错,语文、英语老师也来和我说,从日常的教学中发现,其实他是个挺聪明的孩子。我知道这孩子只是缺少一些努力与信心。因此,在请语文、英语老师给他额外辅导的同时,有意识地每天给他树立自信心,除了在课堂上多表扬他以外,课下也多寻找他的闪光点,在同学们中给他树立威信。如一次,班里获得奖励就买了每人一个水蜜桃,这些新鲜好吃的水果,任何人见了都忍不住要吃,而他没吃留了起来。我问他,不喜欢吃?他说,不是,我想留给妈妈吃。借这事,我先表扬了他的孝心,再给他与同学们讲了一则报道:国际上一些权威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一批学龄儿童,老师在他们面前放了一罐糖,并说明,如果现在吃只能吃一颗,但等老师办完事后回来再吃,可以吃两颗。有的孩子按撩不住马上吃了一颗,有的孩子却等了四十分钟老师回来后再吃。科学家们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十几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吃两颗糖的孩子具备忍耐力和毅力,他们长大后成功的比例要比“吃一颗糖的孩子”多得多。然后,我就当众用肯定的语气说这个同学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将来肯定是个做大事的人,现在缺的只是把基础打好。慢慢地,这孩子的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语文成绩从三、四十分到及格,到现在的七、八十分,英语也及格了,数学成绩更好了。
三、使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交往是人的一种重要的需求,没有交往人就无法生存。人际交往是一种习得技能,小学时期是交往技能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和老师注意对他们进行培养,小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良好的交往方式,这对其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刻意去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
1、正确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从“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学会在集体中与同学好好相处,必须懂得谦让,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有时还要为别人着想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同学间有冲突,要学会忍让,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共处。
从“狼来了”的故事中,教会学生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
从“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教会学生,要懂得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向别人学习,虚心谨慎的态度会很受欢迎。
还教会了他们,与同学相处时还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要老妒忌别人;与同学开玩玩笑要注意分寸,玩笑开过头了,就会适得其反,产生隔膜。
2、正确处理好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从毛泽东、居里夫人等名人故事中,使学生懂得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就是学生要尊师、爱师。(1)对老师有礼貌;(2)主动帮助老师做点事;(3)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教育。
3、正确处理好与长辈、家人、亲戚之间的关系。(1)要理解父母、长辈。他们对自己的管束,其目的是为自己好;(2)用事实来让父母放心,样样都做好,父母自然会放心,管束也相对少;(3)经常与父母沟通。多与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及情况,有事要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对自己有误会的时候,也不要生气,慢慢解释。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在每一年的各种节日中,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中秋节、劳动节等等,给长辈们写封信、寄张贺卡、打个电话,送上祝福,以感谢他们对自己的爱护和关心。
四、建立了“学生心理乐园„快乐小屋”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我坚持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建立了学生“心理乐园„快乐小屋”。我和学生相约在“快乐小屋”进行着心与心的交流,所采用的方法有:倾听理解法,情感交流法,正面说理法,对话沟通法,寻找自信法,心理调节法。例如我经常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让他们学会释放积压在心里的消极情绪。如:孩子之间发生矛盾非常生气时,让他跑到室外大声喊叫几声,或跳跳绳、跑跑步,转移注意力,避免过激行为;有的孩子受到冷嘲热讽或考试失败心里不痛快时,让他出去散步、听音乐,学会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还有的孩子受了委屈,想哭,老师就让他哭出来,及时把情绪调节过来。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3、赵军华、李春玲、张立成.为学与为师.北京:北京市房大学出版社,2004
第四篇:中学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学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着其健康发展。近年来有较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论及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专门论及中学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献并不多见。本人在高中的班主任任教过程中,担任了两年文科班的教学工作,班中女生47人,男生9人,发现中学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关于中学生的焦虑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在对人不安、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男生,存在着比男生更为严重的焦虑。女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往往超过男生,且生理、心理发展不同步更为明显,再加上社会、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她们更易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就教育者来说,多数中学教师往往对女生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她们心理上的种种困扰认识不足,导致教育不力。对许多女生成绩突然下降,学习后劲不足,认为是其智力、能力比男生差,丧失学习自信心等。鉴于此,我对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探讨中学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特点及类型,以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分析成因
中学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她们不同程度地受如下四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所困扰,具体情况如下:
1.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中学女生最严重的问题。我们分析了女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具体内容,发现女生涉及的人际关系是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与教师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女生的人际困扰中,最为严重的是亲子关系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信任或者父母管得太严,干涉太多。有的女生写到:我知道顶撞父母是不对的,可他们不理解我,不懂我的心„„,我很少真正开心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排第23名的总成绩„„妈妈大动肝火„„母亲高要求的压力,使我在学习中无时无刻不感到紧张,怎么办?我们不是泥巴,可以捏出你想要的形状„„
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也是女生人际烦恼的第二大问题,从与她们的交谈中发现,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
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对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早恋问题是中学女生心理困扰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其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女生们有男女交往的需要,但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并且她们都表现为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这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学习,正如她们所描述的:“我们喜欢和男生在一起,毕竟和女生不一样,有朦胧异样的感觉„„”
3.学习问题是中学女生心理困扰的第三大问题,特别是在高中,竞争和压力非常大,女生普遍表现为学习动力方面的困扰,尤其是学习的外界压力和干扰,特别是学习兴趣,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这是引起女生学习困扰的重要因素,此
外,还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等问题。
4.中学女生的社会适应、性别及爱美、人生观问题的心理困扰,根据我与男生的交谈观察,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及性别和爱美问题等方面,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女生更易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心理困扰。因为女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法,均可能使女生在这些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因此,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中学女生的心理困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育策略
针对中学女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
1.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
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是学生的主要目的。每一位女生都渴望在此方面获得成功,然而正如调查结果所示,这个问题仍然是困扰她们的主要问题之一,她们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来自父母、教师、社会压力和干扰太大,或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等等,使她们不能享受到以学为乐,乐在其中的道理,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反而严重地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加强中学女生的学习指导,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引导她们找到有效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给她们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要消除女生的学习困扰,教育者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学习的陈旧观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女生在学习问题上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归因: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对其进行学习辅导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有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教学效果比一般情绪状态要高得多。女生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偏高、偏多、偏难造成的,而往往与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活动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所以,可以认为女生学习负担过重往往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是学习成功的前提。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学习活动;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它既有认知、情感成分,又有行为成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促进其学习活动。第三,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每位中学女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着认知和非认知的差异。所以传授学习策略必须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女生的不同特点施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她们进行学习策略教育,教给她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传授“条件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给她们识记材料、加工材料以及监控学习活动的策略等。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2.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中学女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女生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家庭不和带来的情感受挫,社会消极文化因素的诱导,尤其是中学女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上急剧动荡与变化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中学女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正是她们所缺乏的。实施心理辅导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和部分理论工作者的强烈呼声。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她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关研究指出,由于心理障碍,至少有10%—40%的中学生在学习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实施心理辅导一方面要重视对女生实施心理咨询。现代心理咨询正在由传统的治疗模式向现代的教育发展模式转移。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对中学女生已经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困扰乃至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行咨询,加以诱导,可以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能提高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自觉抵制、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训练和提高其意志力,扩大其兴趣,培养多种能力,塑造开朗性格,培养高尚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它们能使学生抗御过强的精神压力,是增进女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教育往往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只要她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对女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3.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女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她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她们烦恼。总认为父母不理解她们或管教太严,干扰太多。处于青春期的中学女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她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她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不信任或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等常常使她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相互抵触,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而达到相互认同。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在对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要努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女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她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她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中进行。父母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她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成功时肯定,失败或挫折时鼓励指导,应尊重她们的意见,鼓励她们参与家庭事务。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她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女学生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交流。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
4.重视早恋和性教育,引导情感健康发展
早恋问题是目前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对中学女生影响更大,常常干扰她们的情绪,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女生不能正确对待男女生情感,产生早恋。一方面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在生理上,中学女生的第二性征形成,其性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上,结束了性疏远期,进入异性向往期,她们对性和异性的了解欲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退化所致。近几年来各种大众传媒中对性的描写和宣扬,强烈地刺激着中学女生的性意识过早活跃,而大多数教师或家长对早恋问题采用粗暴干涉的手段,这严重地刺伤她们的情感和自尊心。一些研究指出,中学生的早恋是客观存在的,有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并认为中学生早恋存在着摹仿、崇拜、从众等几种类型。
面对中学女生的早恋困扰,我们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早恋,早恋一般是指人在性成熟后,思想还不成熟,心理尚不稳定,经济还不独立时发生的恋爱行为。尽管这种恋爱行为是不合时宜,过早发生的,可能造成她们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下降,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和忧伤,造成多疑、紧张等心理疾病,但它却是中学生的一种情感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并带有文饰性,她们往往渴望友谊,尤其是喜欢与异性交往,要求亲密、信赖、愉快的内心体验,对于这些,教师或家长应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教育者不要虚张声势,要善于观察作出判断,即使出现早恋,要有科学态度,不能视为邪恶,把它看成是“不良行为”或“下流行为”。其次,改变性教育观念,加强青春期性教育,现代教育者应用全新的恋爱观和性爱观对中学女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既要让她们正视其性意识的出现,又要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性行为不单是生理本能的冲动,而且要受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约束,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个体从性成熟到性要求得到满意,其间必须通过合法的婚姻,有一相当长的成熟过程,在青春期由于性冲动引起的心理困扰,只有通过理智和自我来调节。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中学女生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早恋问题还是其它心理健康问题,其形成的一个共同的因素是当前来自学习和社会压力的巨大和心理教育方式的落后。因此如何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减轻中学女生的心理压力是我们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则通过开设相关的心理学课程让她们懂得健康心理培养的基本知识,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而在第一线的班主任们要尽可能的转变教育观念,去真正了解女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强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第五篇:1浅谈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浅谈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能适应于新世纪竞争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小学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学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影响,小学生在不合理的学习负担压力下,他们的身心潜能不能有效开发,个性特长不能和谐发展。(2)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受“富不思进”的影响,小学生在“过剩”的物质拥有背后,承受着严重的精神营养“饥荒”和精神“消化不良”。
(3)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变化的状况下,受物欲和金钱背后不良风气的影响,小学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观产生了模糊。
(4)受独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小太阳”、“小公主”般的“宠养”中,孤僻、自私、依赖之类的“并发症”正不断滋生蔓延。
(5)离异、单亲、贫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现比重的增大,受这些不利家庭环境的影响,给小学生带来多种多样严重而复杂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危机。
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原因,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更抑制了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以21世纪新人应具备的良好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与当前小学生中所存在的不健康心理相比,可以看到有以下几方面的尖锐矛盾和不协调。
如:①自主性与依赖性;②主动性与盲从性;③进取性与自贬性;④合作性成孤僻性;⑤幸福感与失败感;⑥完善感与自卑感;⑦信任感与困惑感;⑧欢乐感与忧郁感。
二、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策略
心理辅导是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开发自己的潜 能,促进心理健康的一种人际沟通。以往我们总把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来解决,对孩子简单地批评指责,其结果往往会扼杀孩子健康的个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愈来愈深切地感悟到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有的是不良的个性心理造成的,因此,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和方法,更多更好地运用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疏导,使孩子心灵伴随着身体健康成长。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师生相互关系决定的。”和谐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为情感需要。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上具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允许他们有独立的活动时空,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
如《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一课,让学生谈谈对秦始皇的看法,学生就会有不同见解:有学生认为秦始皇事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他做了许多了不起的是,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抵御北方匈奴的南下,兴建万里长城。也有学生对他有不同看法,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他采用酷刑,为修建长城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通过讨论和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知道应如何用辨证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获取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提出新的见解,新方法,新方案,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想象力、联想力,敢于自己质疑,标新立异,富于幻想。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手段。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方法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领域让学生自己拓宽,让学生自己发展,从而达到会学的境界。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
在社会课堂中,提供一些让学生参与的机会,满足学生当老师的愿望,让 孩子体会成功的乐趣,如辽宁生活了八年的学生介绍东北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让“汽车迷”给学生讲一讲我国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感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讲到武汉市的神龙汽车,更是让所有的学生眉飞色舞。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都希望在课堂上露一手,学习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实践证明,尊重、理解学生,消除师生的情感障碍,与学生平等合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就能产生教学默契,实现教学的对话畅通。3、立足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1)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性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
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
(2)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自觉激发学生良好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状态。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其次,教师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 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
同时,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如小学写字教学,教师要准备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正确、端正地写字,向临摹、创作书法作品发展。倡导“开放式”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发现和研究学生,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符合他们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让他们都能获得成功,培养学习自信心。同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例如:汉字的笔画不多,但在书法中的变化却不少,怎样合理变化、合理组合是一个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用精当明了的语句将变化和组合方法总结出来,再教给学生,就能化难为易了。4、丰富校园生活,提高自主实践能力。
为使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增强书法学习对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的辐射功能,组织书法作品展览,学生自办学校板报,定期开展手抄报评比,高、低年级学生结对办班级板报等,不断拓宽活动领域,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5、加强同辈交往,促进自主合作。
有意识地渗透交往心理指导,鼓励书法水平高的同学给水平低的同学作示范,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评议活动,使在同一个班级或同一个学习小组中的学生乐于交往,学会合作,培养自主学习的群体意识,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相信在不断的心理辅导活动中,学生们心灵和身体和谐地成长,他们会坦然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更会信心昂然地迎接生活赋予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