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平等意识和挫折教育是基础
面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老师和家长要倡导平等意识,对孩子们进行必要的抗挫教育,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
1.班主任是引路人。班主任老师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班主任老师对全体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的教育原则,客观而全面公正合理地分析、评价每一个学生,对他们要爱之有度,严而有格,爱严结合,既满足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又要使他们学会与人合作,消除他们的骄狂气、霸道行为,培养他们的谦让精神,助其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结对帮扶促和谐。让学生体会到合作所带来的学习乐趣,积极在班级中鼓励开展优生帮学困生活动,从小就要培养学生主动助人为乐的思想意识,加强引导学生勇敢正确面对自身的问题,积极主动自我解决问题,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尊重鼓励很重要。家长要放下面子,真正做自己孩子的好朋友、好助手。当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要鼓励孩子真正地敢于面对,不畏惧、不恐惧、不退缩,鼓励他们想方设法自己动脑筋,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心理疏导必不可少。家长要语重心长地告诉孩子,摔倒了,及时再爬起来就是英雄,爬不起来就是懦夫。家长在必要时要给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故事,给他们树立人生优秀的榜样和正确的目标方向,帮助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使他们自己学会自我调节心理问题,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
二、心理引导和扬长避短是关键
1.对学优生群体的学生,老师和家长要对他们扬长避短,加以积极正确的心理引导。
由于学优生的优点多,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们要注意充分扬他们的正气,避开他们的邪气,一旦发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对头,心理问题一显露,就要及时给予纠正补偏,使不健康的心理苗头及时得到扑灭。
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优等生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努力健全他们的人格,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和班集体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用他们的积极影响力,来正面影响其他学生健康成长。
2.针对学困生,老师和家长要对症下药,充分发挥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要积极引导学困生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显露自己的特长,使他们能够在集体活动中有一席之地,使之信心加强,勇气敢当。
家长和老师要把美好和爱心更多地给予学困生,要和颜悦色地接近他们,以消除他们对老师的种种畏惧心理。
要让学困生增强对父母的信任感,老师和家长要和他们做真正的知心朋友,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及时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恰当表扬和鼓励,引导他们主动敞开心扉之门。
老师和家长积极与学困生真诚地沟通和交流,真诚、切实有效地解开他们心理上的各种问题和障碍,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项活动,努力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和荣誉感,以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
在平时学校和家庭生活中,要及时对学困生纠偏扶正,教会他们认清面对的是与非、对与错,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纪律要求和道德规范,使他们始终走在健康成长的轨道上。
三、心理健康和自我成长是目标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源于他们的健康心理。在许多老师和家长们的心中,对健康的概念长期存在着误解,认为健康是指一个人没有病,而这个“病”则是专指身体(肉体)上无病。
他们对“病”的误解,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大量科学数据都证明,心理上的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多于身体上的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而很多由于心理问题引发出来的身体疾病的案例更是比比皆是。
因此,要使孩子们能够茁壮成长起来,他们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摆在首要的。
作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只有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了,才能够确保他们的言行得体,行为规范,人生才好符合道德要求。
孩子的心理健康了,自己学会了自我调节心理,就能够正确地面对失败,不至于倒地就不起来,人生之路才会走顺畅,也更有助于他们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
教师和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和障碍时,要想方设法、主动耐心地帮助孩子及时解决好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做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言行得体,长大后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