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学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着其健康发展。近年来有较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论及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但是,在这些研究中,专门论及中学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文献并不多见。本人在高中的班主任任教过程中,担任了两年文科班的教学工作,班中女生47人,男生9人,发现中学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关于中学生的焦虑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女生在对人不安、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等方面均显著高于男生,存在着比男生更为严重的焦虑。女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发展较快,往往超过男生,且生理、心理发展不同步更为明显,再加上社会、文化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常常使她们更易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就教育者来说,多数中学教师往往对女生重视不够,尤其是对她们心理上的种种困扰认识不足,导致教育不力。对许多女生成绩突然下降,学习后劲不足,认为是其智力、能力比男生差,丧失学习自信心等。鉴于此,我对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探讨中学女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特点及类型,以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分析成因
中学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她们不同程度地受如下四个方面的心理问题所困扰,具体情况如下:
1.人际关系问题是困扰中学女生最严重的问题。我们分析了女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具体内容,发现女生涉及的人际关系是与同学关系,与父母关系,与教师关系三个方面的问题,女生的人际困扰中,最为严重的是亲子关系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与父母间缺乏理解和信任或者父母管得太严,干涉太多。有的女生写到:我知道顶撞父母是不对的,可他们不理解我,不懂我的心„„,我很少真正开心过,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排第23名的总成绩„„妈妈大动肝火„„母亲高要求的压力,使我在学习中无时无刻不感到紧张,怎么办?我们不是泥巴,可以捏出你想要的形状„„
难以处理好同学关系也是女生人际烦恼的第二大问题,从与她们的交谈中发现,女生内心有强烈的交友需要,但却不知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摩擦,或忌妒、歧视,或误解、猜疑等。
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公平对待学生,对学生不够理解、不够真诚。这对教师的教育观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早恋问题是中学女生心理困扰中较为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其涉及面较广,既与学习有关,又与人际交往有关。女生们有男女交往的需要,但真正涉足恋爱的比例并不大,并且她们都表现为难以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方法,这严重地影响了她们的学习,正如她们所描述的:“我们喜欢和男生在一起,毕竟和女生不一样,有朦胧异样的感觉„„”
3.学习问题是中学女生心理困扰的第三大问题,特别是在高中,竞争和压力非常大,女生普遍表现为学习动力方面的困扰,尤其是学习的外界压力和干扰,特别是学习兴趣,学习负担过重等问题,这是引起女生学习困扰的重要因素,此
外,还表现为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适应等问题。
4.中学女生的社会适应、性别及爱美、人生观问题的心理困扰,根据我与男生的交谈观察,在人际关系问题、早恋问题、社会适应问题及性别和爱美问题等方面,女生都比男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女生更易受到来自这些方面的心理困扰。因为女生感知细腻、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在性格上依赖性强、敏感、多疑,再加上社会对女性的不正确看法,均可能使女生在这些方面产生的心理冲突比男生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因此,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要正确认识中学女生的心理困扰,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三、教育策略
针对中学女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种表现,提出如下教育对策。
1.加强学习指导,传授学习策略
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这是学生的主要目的。每一位女生都渴望在此方面获得成功,然而正如调查结果所示,这个问题仍然是困扰她们的主要问题之一,她们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来自父母、教师、社会压力和干扰太大,或是因为学习负担太重等等,使她们不能享受到以学为乐,乐在其中的道理,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反而严重地影响着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加强中学女生的学习指导,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引导她们找到有效的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给她们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要消除女生的学习困扰,教育者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学习的陈旧观点,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一般女生在学习问题上都存在着不正确的归因:大多数女生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能力不够或智力低下造成的,这就严重地挫伤其学习自信心,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许多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较强的自信心往往能激发其智力活动,使其智力活动的水平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教师或家长在对其进行学习辅导时,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学活动中,要多采用鼓励、赞扬、期待、肯定等评价方式以建立学习自信心,调动、激发学生以积极情感参与学习活动。有实验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其教学效果比一般情绪状态要高得多。女生存在的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其实并非单纯是教学内容和要求偏高、偏多、偏难造成的,而往往与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活动中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所以,可以认为女生学习负担过重往往是心理负担过重,只要加强学习辅导,注重学习信心的培养,传授了学习方法和策略,其负担过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其次,训练或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它往往是学习成功的前提。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促进学习活动;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它既有认知、情感成分,又有行为成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学生对学习活动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促进其学习活动。第三,传授学习策略,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学习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但每位中学女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存在着认知和非认知的差异。所以传授学习策略必须加强针对性,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女生的不同特点施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她们进行学习策略教育,教给她们学习的方法、技巧。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传授“条件化”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教给她们识记材料、加工材料以及监控学习活动的策略等。她们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就能自如地操作学习过程,其学习方面的心理困扰就会随之消失。
2.实施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中学女生产生这些心理困扰,既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有关,又与女生自身生理发展有关。如学习竞争加剧,家庭不和带来的情感受挫,社会消极文化因素的诱导,尤其是中学女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上急剧动荡与变化造成的烦恼与忧虑,以及部分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造成的心理压力等,这些都需要中学女生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正是她们所缺乏的。实施心理辅导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工作者和部分理论工作者的强烈呼声。实施心理辅导,可以使她们增强认识自身的自觉性,增强自我激励、调控的心理机能,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关研究指出,由于心理障碍,至少有10%—40%的中学生在学习上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实施心理辅导一方面要重视对女生实施心理咨询。现代心理咨询正在由传统的治疗模式向现代的教育发展模式转移。因此,通过心理咨询,对中学女生已经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困扰乃至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行咨询,加以诱导,可以消除其不利于心理发展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其健全的和谐的心理品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能提高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自觉抵制、调整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训练和提高其意志力,扩大其兴趣,培养多种能力,塑造开朗性格,培养高尚情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它们能使学生抗御过强的精神压力,是增进女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素质教育往往具有主动性和超前性,只要她们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就能自觉克服、纠正其心理困扰,而且还能防患于未然。对女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其一是把心理辅导课程化。教给她们一些自我调控的方法,正确认识已有的困扰或障碍;其二是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进行个别辅导与咨询,以及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内容。
3.强化交往教育,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中学女生心理困扰的主要问题。她们不能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尤其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常令她们烦恼。总认为父母不理解她们或管教太严,干扰太多。处于青春期的中学女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变化。她们有强烈的“成人感”,情感丰富却难于驾驭,渴望交往又有较强的闭锁性,这往往是她们产生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不信任或过分关心,教师的不平等对待等常常使她们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相互抵触,产生消极、压抑的情感体验。因此,加强交往教育,鼓励女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相互认知,相互沟通,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反省自我是十分重要的。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而达到相互认同。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取得了相互了解,满足了交往的需要时,才能情感交融,行为协调。在对女生进行交往教育中,必须教育她们克服“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要努力寻求交往双方的共同点,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同时认识交往双方对彼此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作为父母、教师要充分认识女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她们在交往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耐心细致地教育,以提高她们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父母与子女的交往应在和谐、平等、理解的气氛中进行。父母对孩子应给予充分的爱,对她们的思想、品行、交友、身体、学习等方面都要真诚关心和正确评价并提供合理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成功时肯定,失败或挫折时鼓励指导,应尊重她们的意见,鼓励她们参与家庭事务。作为教师,在师生交往活动中,对她们应有良好的“期待”,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师生关系。同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鼓励女学生经常参与交往活动,多与人交谈、讨论、交流。交往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实现。
4.重视早恋和性教育,引导情感健康发展
早恋问题是目前中学生中比较普遍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对中学女生影响更大,常常干扰她们的情绪,严重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女生不能正确对待男女生情感,产生早恋。一方面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生理、心理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在生理上,中学女生的第二性征形成,其性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上,结束了性疏远期,进入异性向往期,她们对性和异性的了解欲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学校教育的缺陷和家庭教育的退化所致。近几年来各种大众传媒中对性的描写和宣扬,强烈地刺激着中学女生的性意识过早活跃,而大多数教师或家长对早恋问题采用粗暴干涉的手段,这严重地刺伤她们的情感和自尊心。一些研究指出,中学生的早恋是客观存在的,有其生理、心理发展的基础,并认为中学生早恋存在着摹仿、崇拜、从众等几种类型。
面对中学女生的早恋困扰,我们必须全面诱导,及时疏导。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早恋,早恋一般是指人在性成熟后,思想还不成熟,心理尚不稳定,经济还不独立时发生的恋爱行为。尽管这种恋爱行为是不合时宜,过早发生的,可能造成她们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下降,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和忧伤,造成多疑、紧张等心理疾病,但它却是中学生的一种情感活动。中学生的情感丰富而不稳定并带有文饰性,她们往往渴望友谊,尤其是喜欢与异性交往,要求亲密、信赖、愉快的内心体验,对于这些,教师或家长应持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教育者不要虚张声势,要善于观察作出判断,即使出现早恋,要有科学态度,不能视为邪恶,把它看成是“不良行为”或“下流行为”。其次,改变性教育观念,加强青春期性教育,现代教育者应用全新的恋爱观和性爱观对中学女生进行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既要让她们正视其性意识的出现,又要教育学生懂得人类的性行为不单是生理本能的冲动,而且要受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约束,是一种高尚的社会行为,个体从性成熟到性要求得到满意,其间必须通过合法的婚姻,有一相当长的成熟过程,在青春期由于性冲动引起的心理困扰,只有通过理智和自我来调节。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中学女生的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早恋问题还是其它心理健康问题,其形成的一个共同的因素是当前来自学习和社会压力的巨大和心理教育方式的落后。因此如何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减轻中学女生的心理压力是我们急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为学校,则通过开设相关的心理学课程让她们懂得健康心理培养的基本知识,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而在第一线的班主任们要尽可能的转变教育观念,去真正了解女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强正确的人生观教育。
第二篇:浅谈信息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信息时代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在当今资讯便捷的社会,现代网络科技已经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绝对主流。而作为懵懂的小学生在智能化、网络化的冲击下,孩子们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孩子成为这些硬件的奴隶,心里发生变态和扭曲,为此呼唤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迫在眉睫。结合学校实际本文首先从内外因两方面概述分析现代网络科技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一些影响,其次剖析一些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最后提出探究切实可行的一些改进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在学校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倡导家校配合形成心理教育合力等,从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 网络科技、小学生心理健康
一、首先我谈谈网络科技带给孩子的负能量
(一)、虚拟的网络世界带给孩子们满足感(外因)
1、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小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全的导火绳
大家都知道,随着5G网络的到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会更加便捷,但随之而来的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沉溺于各种网络游戏之中。由于孩子们自控力普遍较差,玩耍游戏时间久了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网站越来越多信息的传递量越来越大,导致喜好网络游戏的学生逐步走向痴迷程度。小学生在脱离监护人管理的前提下,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就种下了心理疾病的种子。这些孩子感觉离开游戏会呈现出吃饭无味、锻炼无力、学习无趣的现状。
2、各种网络载体为小学生出现畸形心理提供萌生条件
网络载体通常指电脑、智能手机等通过有线和无线上网的设施。我校高年级的小学生半数以上都拥有手机,由于部分学科作业要借助电脑或手机完成,因此能够接触到电子产品的学生几乎占到九成以上。他们中很多学生能熟练操作手机和电脑,有些孩子趁机想尽办法去改善游戏设施、头脑中想的是如何更新游戏级别,甚至有的学生阔气地用零花钱买各种所谓的“游戏装备”、有个别学生睡到半夜起来悄悄玩游戏,导致其成绩一落千丈,致使父母焦急万分。
3、由于网络监管不力导致部分小学生接触一些不良信息
小学生由于痴迷网络,有可能会直接接触到一些暴力犯罪的动漫和一些色情画面等不健康的信息致使孩子们很难判断是非、美丑,让孩子内心世界蒙上阴影。让家长痛心疾首甚至情急之下摔坏电子产品,但孩子上了网瘾的内心却久久不能洗涤干净。
(二)、内因的影响直接制约孩子心理的蜕变(内因)
1、自控能力的差异
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自我分配时间的自律能力相当差。只有很少部分孩子能有节制地玩耍游戏,多数孩子迷上游戏就会深陷其中。这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面临的难题,往往有家长苦诉打骂劝导都行不通、老师严厉的教育也可能持续不了太久。我认为只有学生多次自己反省知道沉迷网络的害处之后才可能有新的突破和转机。经常听到同事或朋友说某某家孩子可惜了:孩子聪明能干就因为网瘾太大放弃了学业。试想,我们少时读书那年代没有网络的诱惑、没有美食的想念。回家做完作业后立马想到的就是:早点看完新买的“故事会”或“少年文艺”。也许是因为昔日科技的暂时不发达才练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吃苦精神吧!
2、遗传的因素也会制约孩子内心的扭曲
部分孩子受遗传因素影响,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出现心理疾病。小学生天生好耍、一旦有机会摄入不健康的信息,家长不能及时给与干涉,孩子自然会沾染不良习气从而走上不健康之路。
二、其次让我们一同看看小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成因
通过我从教20多年的课堂实战经验得知,处于半城市化农转非的家庭,很多家长自身接受教育的文化不多,所以就直接影响对孩子的教育质量。有些离异家庭大约的家长教育孩子简单粗暴动则拳脚教育孩子,缺乏与孩子的良好沟通,这样导致这部分学生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感,心理变得易怒而且脆弱,家长缺乏系统的监督和引导。尤其表现在疫情之后上期回校体检发现,我校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上升了近2个百分点,视力不良率上升了4.6个百分点。由此不难发现家长的监督力度亟待加强。孩子们心理发展不健康主要表现为:
(一)这部分孩子上课不听老师讲解,时不时高声大叫,故意打扰同学听课,不按时完成作业。
(二)对老师的苦心教育置之不理、跟同学交往暴躁易怒。课间喜欢成群结队疯耍,时不时欺负其他同学,甚至有时故意损坏学校公物。
(三)不良的社会习气加重。上课有时口出脏话,高年级部分孩子我行我素对着老师干;有的学生对同学的眼神、言语过度敏感,有时候无缘无故起哄。
因此,教育好这部分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较好的品性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三、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近两年,我校以德育处牵头制定强化了心理健康辅导落实措施。除了设置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给孩子们提供平常交心机会,每学期定时开展至少2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形式多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互相亲近为前提各自倾诉生活中烦恼、相互信任为目标,与此同时班主任也及时跟进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
(一)开设常规的心理健康课,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功能、疏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首先是教师向小学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知道生活中存在的美与丑,正确认识自己。教师针心理上存在问的学生进行多沟通耐心讲解、教方法或和同学们相互讨论,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缓解这部分孩子的心理压力。同时在心理咨询处设立信箱(箱体外标明联系电话)。平时孩子们的心里疑问可写好放进信箱,每周由专人开箱针对个别咨询。学生也可电话咨询心理辅导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校还利用心理资源教师特意安排教师定时给特殊孩子上课,班主任平时加强与本班孩子父母沟通,建议外出务工的父母常与孩子通话,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
(二)班主任与家长合力帮助部分心理疾病学生制订可行的目标
家长和班主任平时多给孩子关爱,让孩子觉得生活充满温暖。只有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帮助孩子不断进步。制订学习目标要尊重学生意见,目标要因人而异,以便于孩子通过努力方可实现。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多看到孩子的长处、多多鼓励。
(三)家校合力助推网瘾学生回归正常生活、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首先每班班主任强调不能带智能机到校,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疏导孩子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电子产品。指导孩子学会心理调控,家长尽量抽出时间多陪伴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比如:定时游泳、打篮球、羽毛球等,总之家长可以结合孩子自身特点慢慢培养孩子的爱好。学校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阻止学生玩耍电子产品:例如每一个年级在周末统一布置亲子活动内容跑步或其他户外活动,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积极融入家庭的亲子活动,因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健康的心理是学生顺利成长的基石。
其次,培养孩子乐观精神和幽默感。性格乐观的人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常会看到阳光的一面,孩子一旦有幽默的行为和语言,就会让困境转化为轻松和自然,他会主动跟家长交流,使紧张精神得以放松。由此我们家长要自信,鼓励孩子自信和拥有积极的心态。自信就是力量,积极心态能提高情绪调节能力,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只要拥有了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控制冲动行为才会有保证。
再次,老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暗示。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生活中多给孩子成功的体验,经常体验成功会增强自信心,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激发他们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勇气和抗击挫折的能力,促进孩子逐步形成积极阳光的个性。
(四)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有的教师平常上课只注重科目知识的讲解、往往忽略对学生进行思想方面的引导,有的学生可能成绩很好,但存在自私、唯我独尊、不热爱集体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中就应适当加以引导教育。对心理不健全的学生为我们教师在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时切记要注重说话态度,通过激励性话语,自然而然就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敢于与老师大胆交流。此外,教师要善于使用幽默语言,缓解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记得这学期刚开学的第一个周末,刚进入初一的儿子回家跟我们高兴地摆谈,儿子说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说话特别幽默,全班同学超级喜欢!可见愉悦的师生关系给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理体验。我相信具备这样的师生关系的班级一定是和谐进取而充满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
(五)加强家校合力助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永远都是多方面配合才能有可观的收获。我校一贯充分利用班级和校级家委会的桥梁作用,学校定时召开家长会,以提高家校配合力度。学校不定时地组织老师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家访,送去牛奶水果等营养品,肯定优点,跟家长一起寻找解决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方法;同时学校利用班级文化墙、广播、班级QQ群及微信群等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极力让家长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强化协作理念,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定期家长会、亲子活动、家长委员会等家校活动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总之,只有家校协作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互补,进而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希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牢记:孩子们的心理教育一直在路上,时刻不能懈怠!
第三篇: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
【 摘 要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年龄段不同,存在的问题也有一定差异。造成这些的因素有家庭、学校、社会等,而学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家庭针对这些问题,应做的是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和增强作为父母的义务感。当然,学校更应该与社会、家长组成一个统一战线,为培养健康的“未来”而努力。
【 关键词 】心理健康;学校;家庭教育;应对策略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又是长期被忽视的。因此,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我们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正处在发育黄金期的小学生。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偏差和问题。我国的家庭中有较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威胁着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我国心理学卫生专家早就呼吁: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从防治儿童的心理障碍做起,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以下的这份调查数据表明了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情绪的基本情况良好,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封锁。
㈠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机扭曲,因此相当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高段60%会主动回答,积极思考,但相当部分的同学处于被动状态,中段有76%会主动回答,积极性相对要高。对于老师布置作业能认真完成的高段有69%,中段85%,高段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显著差异,高段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重视。
㈡不良情绪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和不愉快的高达41%,低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们探究其原因,以便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不愉快,保持旺盛的精力来进行愉快地学习生活。
㈢孤僻、交往情感封锁
根据统计,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有少数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障碍,是不利于小学生健康的形成,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17%的中段学生,36%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选择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封锁性,特别是高段。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师生、亲子之间),使人不容易亲近,也没有真正的友谊,情感比较冷漠。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㈠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⒈家长的教养方式
家长教养方式主要是指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教育将影响儿童长大后的成长。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压力为主,有时甚至侮骂、打人等不良教养方式也会出现,这样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心理问题比一般正常家庭要多。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这四种教养方式对学生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同作用。专断型的方式常使子女产生不良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人的个性缺陷;放任型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子女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没有乐趣、悲观失望、低触,个性不成熟,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发展水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获得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心满意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
⒉父母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 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是造成现代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现代经济发展很快,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历史淘汰,被社会遗弃,所以拼命给予施加压力,使得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过重的负担,以致心理健康出现危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危机到达一定程度便会爆发出来,会出现如逃学、自杀、自闭症等等。
⒊父母关系
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和谐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首先他的需要就无法满足,如果伴随父母的大吵大闹,会让小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中,同时他们还会受到同学的攻击、欺负,使其心中创伤比较大。
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常会有不良情绪出现,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有时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严重的会离家出走。
⒋ 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举止、思想品质对孩子具有严重危害。小孩子的一个特点就是爱模仿,由于小孩子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而且小孩子对父母是信任的,也便会接受父母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坏习惯,也就更容易在长大后走上不良的道路。
㈡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学校因素
⒈教师的素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或学校管理不当,也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
有些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在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已造成成绩不良的情况下,教师不去给予关爱、体贴,反而拿话讽刺、挖苦学生,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恐惧、厌烦。
也有一部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也不合格。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学生的关键在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常言说得好:“有怎样得校长就有怎样得学校;有怎样得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
⒉ 学校环境
现调查表明,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学生心理障碍的最主要的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绪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个人际关系较好的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有利于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态。而人际关系紧张的同学则无法愉快地在集体中学习、生活,在困难的时候也比较无助,往往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比较自卑,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学校人际关系除了生生关系还有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生活也是很有影响的。
学校的环境一个是指学校的卫生情况,学校所处的位置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虽然不大,但也不容忽视,更重要的环境乃是班级里的心理环境,一个没有相互理解,同学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友好、愉快、和谐、尊重、信任的心理环境是不会有好的健康的同学的。
㈢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⒈社会环境:这里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的习惯行为准则。对小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有形无形的信息传播,有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如报刊、电视、广告等。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影响力很大。
⒉社会风气
对于小学生而言,社会风气对他们的影响会比较大。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智还没成熟、判断能力比较差,对于好坏的选择比较弱,所以要社会工作有一个好风气,以避免学生有学坏的机会。当然好的社会风气对小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
三、基于现状,学校、家庭采取的对策
基于现状,学校采取的对策是
⒈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心理健康,从狭义上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措施和方法,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心理健康素质。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去落实的问题。首先得有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就是让每个学生不仅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即使不能学业有成,全能全才,但是,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定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也就是说,这个目标要达到让每个人在自身原有的水平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成为一个健康的对社会有利的人。
有了这个目标,还需要内容才能去实现。根据以上调查,现代小学生少数有厌学心理、焦虑、人际关系紧张、学习不主动等,学校也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确定开设的课程内容。这些内容最好是以团体教育即班级授课为主,而且要配备相应的教材。同时也辅以个别教学,因为有个别同学也许有很多特殊的实际问题,那就可以通过谈心、行为指导、强化等手段达到培养目的。
⒉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 要办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两个比较关键的条件,一是学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重度,还有一个就是教师的业务水平。
所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而作为辅导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尤其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不光是这些心理辅导老师,其余的任课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与学生接触比较多的其实是他们的班主任及任课老师,这样也就迁移涉到一个问题,就是要求学校里的每个教师都应有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境,原因就是教师的示范作用要做好才不致学生学环。有这么一个好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向更健康方向成长。
但是不容忽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教师的压力是空前的。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适当的心理辅导,使他们释放内心的苦闷,避免躯体压迫症、焦虑症、神经衰弱、高血压、严重心理疲劳。
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小学生更重要。有了健康的老师,才更有能力去培养健康的学生,这是不容忽视的。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大爆炸,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的幼小心灵不受到保护,在这些重压下极易出现,也是现在普遍出现的如厌学心理、自卑自闭心理、依赖心理等等。我们学校更应该极早地动工起来,同时与社会、家长组成一个统一的战线,为培养出健康的“未来”而努力。
基于现状,家庭应做的是
⒈加强家长的自身修养
家长自身的素质,本是就是一种教育因素。对子女影响极大。它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素质高,就会对子女产生积极影响;而素质低,则产生消极的影响。中国有句俗话说:“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这是说,家长身上的小毛病,可以影儿子陷入大的罪恶。家长自身素质不高,此事非同小可。因此,有人说:“课子课孙先课已”“打铁先得自身硬。”这都是告诫做父母的要特别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
那怎样做一个有修养的家长呢?有两点,首先是有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儿童青少年生理学知识、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社会科索沃知识。早在一百年以前,英国思想家、教育家斯宾塞就说过,父母缺乏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在儿童自体、道德和智慧的训练上,都是毛病百出。”他把人们学习、掌握教育子女的知识和能力,看作“是每个男女所受教育中的最后课题。”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主张:“应当在上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鲁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就主张开办“父范学堂”,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对子女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作为家长,必须要掌握,但是,知识并不等于能力。要解决好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实际问题,要把子女培养教育长大成人,还必须具备教育子女的能力。
教育子女的能力包括三点:①有了解子女的能力。要真正全面地了解孩子,必须做到: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洞察孩子的思想情绪;家长要主动和孩子亲近;要创造一种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家长对孩子要严格,但严格不等于严厉、粗暴。宽松的家庭生活气氛,还包括不要事事都管束得特别苛刻,不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权利;要全面看待孩子,不要持偏见,不要抱成见;要正确对待,认真听取别人反映的情况。②要有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家长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其次,要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从实际生活,克服主观主义。③要有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备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家长应在教育子女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使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⒉增强的义务感
父母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既是政治法律上的义务,又是伦理道德上的义务,具有双重意义。
有的家长说,我们工作忙,任务重,没有时间教育子女;但是,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教育子女的机会总是有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教育子女的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况且,能不能把子女教育好,并不在于时间多少,主要是能不能科学地教育子女,能不能有较高的效率。
有的家长,子女能不能成才,随他们的便。年老退休我们有退休金,又不打算依靠他们,学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只要不把犯法就行。这种思想要不得,我们必须明白,这种义务不是以获得某种利益为前提,而是以或多或少地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前提。
不管将来能不能得到子女的好处,也不管是否打算依靠子女,都必须无条件地担负起培养教育子女的义务。
有的做父母的,夫妻关系不好,闹离婚,不顾子女的生活和教育。这是一种不负责的表现。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家庭对孩子影响极大,对于思想品德的形成,作用极大,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它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第四篇:有关钓鱼岛问题及我国应对策略的分析
关于钓鱼岛问题及我国应对策略的分析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1943年12月中,英美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对此,我国外交部于1971年12月30日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我钓鱼诸岛划入“归还领域”,严正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美日两国在‘归还’冲绳协定中,把我国钓鱼岛等岛屿列入‘归还区域’,完全是非法的,这丝毫不能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等岛屿的领土主权”。
一、钓鱼岛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身资源优势
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是我国东海靖鱼场。在钓鱼岛与东南方的北小岛、南小岛之间,是渔民的天然避风港湾。
(1)石油价值: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查,得出结论: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因此钓鱼岛主权的归属对于石油资源日渐短却的中日两国都生命攸关,并更加激起日本夺占钓鱼岛的野心。
(2)大陆架划界:钓鱼岛列岛在海洋划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钓鱼岛主权归属哪一方将极大地影响大陆架的划分。
(3)战略交通要道:钓鱼岛附近海域是一条十分繁忙的海上大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谁控制该地域谁就能遏制他人咽喉。
(4)支援台独桥头堡:由于地理位置的相近,美日无论哪一方,如果在钓鱼岛驻军,将能起到支援台独桥头堡作用,对我国影响极大。
2、日本野心勃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设置灯塔、修建神社等设施,日本政府对此采取了纵容的态度,试图造成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既成事实。近年来,日本海上自卫队及海上保安厅舰艇又开始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实施警戒,甚至还出动巡逻艇和军舰骚扰中国渔民并驱赶接近钓鱼岛附近的中国渔民和保钓人员,而且逐步在实际上控制了钓鱼岛列岛及其周围海域,由此多次引发了中日两国间的外交摩擦。
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不断加紧研究强化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等岛屿的“管理措施”。2003年新年伊始,日本政府又秘密地与所谓“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日本 1
国民”签订“租约”:以每年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借”了钓鱼岛及其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三个岛屿,“租期”从2003年4月1日开始至2004年3月31日止,但这个“租约”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无限期地维持下去。
日本政府阴谋长期窃据中国领土钓鱼岛的这一罪恶行径被公诸于报端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即就这一问题发表评论,表明中国的严正立场,对日方这一损害中方领土主权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并且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日方采取的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无效的,丝毫不能动摇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拥有的主权,也改变不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这样一个事实。中方强烈要求日方尊重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切实信守迄今向中方所作的承诺,杜绝任何单方面行动。
日本政府现在采取“租借”方式从所谓“日本国民手中”获得对钓鱼岛的“管理权”,其目的在于进一步限制中国人登上钓鱼岛,对钓鱼岛进行实际的有效控制,阴谋长期窃据钓鱼岛,并造成日本政府对钓鱼岛“拥有主权”的既成事实,并在外交谈判中显示日本政府的强硬立场。
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角度来看,首先,日本方面破坏了中日两国政府间的承诺,即暂时搁置主权的争议,维持现状或者共同开发,而是单方面地采取行动。其次,从国际法来说,只有国家才可以拥有领土,私人是不可能拥有领土的。对任何一块仍存有主权争议的领土,只能由相关国家政府间进行谈判解决,而日本政府却与所谓的自己的“国民”进行什么“租借”交易,明白人一眼便能看穿这可笑的把戏不过是为了实现长期窃据中国领土钓鱼岛的阴谋。
2、美国背景
钓鱼岛是中国无可争议的领土,但二战后,日本却把钓鱼岛交给了美国托管,而1971年美国又将钓鱼岛交托日本,从此,钓鱼岛**中的美国因素便一直忽隐忽现。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保钓运动风起云涌,美国被迫收回了其立场,承认日本对钓鱼岛并不拥有主权。但有消息显示,后来美国曾私下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这直接导致了日本制定周密计划以大规模开发钓鱼岛。华盛顿不仅对日本发展这一计划表示首肯,而且还亲自为东京拟定了若干方案,以加强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宣示,其中还包括向钓鱼岛派驻美军。近年来,在中国与海上邻国的争议背后,美国的身影出现得越来越多。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不满足于已在冲绳驻军,还准备把军事力量延伸到钓鱼岛,既干扰中国维护钓鱼岛的主权,又构建其西太平洋军事“岛屿锁链”更为紧密的一环,对台湾海峡施压。
在钓鱼岛美国介入问题上,存在着“日本愿望”和“美国承诺”两个因素。日本为了与中国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中获得更多筹码,一直希望美国介入;而美国虽期待通过与日本合作找到实现其亚洲战略的契机,但还是希望在一些敏感的具体问题上适当留有余地。
3、我国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钓鱼岛列岛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
以来,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在1871年日本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日本最早有钓鱼岛记载的书面材料是1785年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的附图“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然而,他也是以中国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的《中山传信录》为依据的,该图也是采用中国的“钓鱼台”为岛名,并将钓鱼岛和中国福建、浙江用同一淡红颜色标出。1719年日本学者新井君美所著《南岛志》一书中提到琉球所辖36岛,其中并无钓鱼岛。1875年出版的《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中也无钓鱼岛。甚至到1879年,中国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就琉球归属谈判时,中日双方仍确认,琉球是由36岛组成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等岛屿。
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都迟约500年。据日本史书记载,1884年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发现“久场岛”(黄尾屿)有大量信天翁栖息,可销往欧洲,便于1885年要求冲绳县令允许其开拓,并在岛上树立标记,上写“黄尾岛古贺开垦”,日本政府以此为据,称钓鱼岛是“无主地”,是由日本人先占的,而非甲午战争时从中国夺取的。这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是对历史的歪曲。
1944年罗斯福曾向斯大林表示:“斯大林熟悉琉球历史,他完全同意琉球属于中国,并应归还中国。”1945年7月,日本投降前夕,中、英、美三国发表波斯坦公告,规定日本之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土以内。
二、中国应对钓鱼岛问题的策略
1、中国外交问题的重要性应远在教育科技、三农、经济、政治、军事等内政问题之下,即内政为重、为基础、为后盾。
3、钓鱼岛问题都是中日关系焦点,中国极有理但未占实利的两国问题,中国官民必须不能忍让,特别是不能压抑民间应有必要的强硬气氛,否则“人家骄气日盛”!„„„而联合国改革问题早在二十年前就有必要了,日本的想法,既涉及中日问题,也涉及全球多国纵横问题,而且对中国利害参半(对欧美、俄罗斯、拉美等等国家不一定利大于弊),中国官方不必简单反对或赞成甚至无为,应该积极提出自己的合理的、利世界各国各种族各民族、利自己的扩编设想,然后可相互沟通妥协互利。而中国民众表露自己情感是顺其自然,不必压抑或激化。
4、对于中美关系可应对英美自己的外交法则: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观其言察其行,且分析其心理及习惯就可正确应对。„„美国是世界上“相对最民主最理智最负责的”的大国(而非最理想化的),在过去、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不是对中国最恶意的、最善意的国家,甚至有过深厚友谊。中国作为一负责任的大国,应有足够的自信与智慧,某些人偏执地反美或亲美都是错误的。
三、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策
1、长远来看,最根本的是不断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在钓鱼岛的问题上,虽然有网友希望用武力一劳永逸地解决钓鱼岛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要增加自己的实力,不仅是我们的军事实力,还包括我们在国际上的软实力,我们说服别人的能力,我们制度的提升度,把我们自己国家建得更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曾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经过 30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完成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社会转型。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历史性地强调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
要性。另外,以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导向力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十分迫切的。
2、从战术层面讲,解决钓鱼岛争端需要文、武两手相互配合。
“文”的方面,是指从历史和法律的角度论证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从现有历史资料看,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了这些岛屿,在明清两代的使琉球录和中、日、琉的一些图志中均载明这些岛屿是属于中国的。目前,有关钓鱼岛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永乐元年一名轶名使者留下的《顺风相送》。这一记载比日本所称的古贺辰四郎 1885年“发现”钓鱼岛要早 480年。而且,明清时期琉球在与中国政府的官方文书中,一贯坚称“琉球三十六岛”,它包括了在钓鱼岛东南方向的宫古等岛屿,但钓鱼岛并未列在其中。琉球三十六岛不仅为中琉所认同,也得到当时日本的承认。在日本吞并琉球以前,日本所有涉及琉球的资料都认为琉球有三十六岛组成。另外,由于钓鱼岛群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因而根据 1945年《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有关条款,日本应将这些被侵占岛屿归还中国;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日本再次确认《波茨坦公告》的有效性,所以日本政府理当信守承诺。并且,我们还必须强调:由于中国政府没有参加将钓鱼岛单方面划归日本冲绳县的1951 年《旧金山和约》和 1971 年日美《归还冲绳协定》,因而上述条约对中国政府而言是无效和非法的。
“武”的方面是指通过各种实际行动宣示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首先,必须加强渔政、海监等执法力量。近几年我国渔民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在一些争议海域作业不是船被撞就是人被抓;海洋调查船在一些海域的正常作业也常被肆意干扰。在钓鱼岛海域也是如此,日本屡屡挑起事端,致使争议非但未被搁置,共同开发更是无从谈起。鉴于此现实情况,渔政、海监除了要在钓鱼岛海域定期巡航之外,还必须对渔业、海洋调查等活动提供必要的保护,这样不仅宣示主权,也使国家尊严得以维护。现在的问题是我国的渔政海监力量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装备相比,差距比较悬殊。因而有必要加强渔政、海监等执法力量,缩小与日本的差距。其次,必须重视海空军的建设。历史经验表明,大和民族具有欺软怕硬的个性,只有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日本才有可能放弃其非分之想。岛屿的地理特点决定了海空军是解决争端的主要力量,而这又恰恰是我们的短板,需要加紧追赶。除了钓鱼岛之外,目前我国来自海洋方向的战争风险仍然比较严峻,美国提出“重返亚洲”,加大对我国的军事威慑,日本新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把中国作为首要防范对象,越南、菲律宾等家蚕食着我们的南沙群岛,这些现实威胁都促使着我们放下“中国威胁论”的包袱,大力发展海空军。
3、在外交层面,需要与俄罗斯进行配合。
日本之所以在钓鱼岛问题上胆子越来越大,除了对现实利益的贪婪之外,与其借力美日军事同盟是分不开的。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变得好战了,先后发动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同时美国害怕中国的崛起威胁到他在西太平洋的统治地位,加强了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力量并对华实施遏制政策。同样,美国加强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以及美国主导北约东扩和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建设都威胁到了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尽管中俄结成军事同盟可能还为时过早,但共同的战略利益基础决定中俄有在外交上相互配合的现实必要。况且,俄日之间还存在“北方四岛”问题,并且与钓鱼岛问题存在着一定相似性,即争端都是因“二战”和“冷战”而起。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恢复,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尤其是俄罗斯在战略核力量和海空军实力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威慑力,日美不得不对其有所顾忌。因而,钓鱼岛问题在外交上借力俄罗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第五篇: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影响工作的一大因素,在教师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其自身的压力因素,导致了诸多的情感问题出现,从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教学任务执行。在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改善过程中,如何应对这一倦怠问题,就成为了主要的应对策略。本文从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讨论,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职业问题的教育职业问题。【关键字】: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由于教师在职业上的特殊性问题,其年复一年的课程讲解,以及对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情感状态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由于性格上的困扰,在进行教学的工作之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的完好性,同时加强对基本会影响因素的事件问题,可结合教师的职业倦怠作用,进行职业应对问题调整,其课程的对策探讨课程,对于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下面进行简要讨论。
1.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以及现实表现
职业倦怠是对职业精神表现的一项重要体现,在现代的临床研究中,用这一表达形式来表达对于人精神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需要结合其实际的工作状态来进行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为实现对整体课程工作上的综合调整。在进行这一类职业问题的因素分析上,主要针对其特殊的行业人群进行解析,其中主要因为教师职业在工作中的工作压力问题,而导致的诸多精神情感出现了衰竭状态从而影响到了诸多的精神倦怠问题。
而这一类职业倦怠问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首先,情绪衰竭,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下,人新闻哥准则出现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情感问题,并导致出现冷漠悲观情绪,对工作缺乏热情,并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工作状态。其次,人格解题,由于职业倦怠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问题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诸多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与学生之间的接触障碍,其表现较为冷漠,并极容易出现愤怒的情绪,甚至攻击别人,讽刺同时等,如出现严重情绪,则可能导致出现辱骂学生或者实施惩罚事件等。最后,缺乏个人成就感,由于教师在出现了对工作价值观上的不认可,并导致出现情绪上的不适应,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学生情绪上的不适应,并严重影响自身的能力培养。总的来说,这一类问题的出现,会极大的影响到诸多的教育问题,甚至导致自身的生活质量下降,并导致脾气爆裂,并严重影响睡眠。
在我国的教育工作行业中,由于教学压力较大,导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更容易出现此类的理论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极大的导致了诸多的教育实践问题出现。
2.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出现以后,其后果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在个体方面,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这一类问题出现后,自身工作压力加重,也会加重倦怠情绪的程度。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一问题就会导致教师出现心理上的疾患,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对失眠和头痛肠胃功能等方面的内分泌温岚问题,而胸痛健康问题等,因自身水平的问题,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生活质量。
其次,在教学方面,因个人情绪因素问题,也更容易导致诸多的教学工作出现不良影响,并导致诸多的情绪问题出现,这些问题,都会加重教育工作的绩效出现差错。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还有教学纪律问题,势必会带着学生出现学习成绩上的偏差,从而更进一步的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思维,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受到极大影响。而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以后,其情绪会严重干扰教育环境。
最后,人机关系问题,教学是一类高尚的工作,而出现职业倦怠后,教师就会缺乏参与性,其领导力降低,对学生缺乏相应的温情,并严重的干扰到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连接。如果交际关系出现问题,那么,也就更容易出现教学上的问题影响,从而导致诸多的不良事件发生。这些产生倦怠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这样子也就加重了诸多的生活问题。
3.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经对职业倦怠问题的分析,在拟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中,我们进行如下规范化执行。以保证对职业倦怠的调节。
首先,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调节。要做到了解自我,认同自我的工作职业,人们在生活中,会受到诸多的客观事实影响而导致对自我认识不精确,从而更容易导致诸多的自我认知问题产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心理健康就是一项重要的标志,因此其正确的认知评价,对教师而言,将是一个自我提醒的重要标准。只有树立好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才,爱能够更好的缓解情绪疲劳,并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任务的执行。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正确看待职业倦怠的现象,能够在不断的工作中,积极的进行自身的情绪调整,在不断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保证自身的生活积极性。
其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摆正自身的任务重心,并做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相互关联。家庭是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保持对家庭关系之间的相互辅助。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保证自身的身心积极性,从而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满足基本的工作需求。在情绪的缓冲效果上,改善自身的工作环境,对自身的情绪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学会倾诉,保证对自身不良情绪的抵触,在关键时刻,要天保证对自身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调节,其持续时间,和不良情绪对健康影响上的调节作用,之信应做到共赢的作用来。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方面,也应当做到一定的职业尊重,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体会到更多的社会温暖。
最后,教师一个学会积极的应对技巧。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职业的倦怠产生原因,主要是在对教学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合理,从而导致工作与生活产生冲突,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保证对自身在情绪上的保持,则需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执行。其一,应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技巧,心理防御技巧,是对应用非常规方式进行的一类调整办法,并减轻内心的痛苦不安感觉。其二,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排解内心的不安感。在相应的日常情绪中,个人情绪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个体情绪稳定性,而其信息的递增作用等,在实际的使用上,也会极大的影响个体的情绪,因此需要时刻的进行心理暗示,保证自身有一个良好积极的生活工作态度。其三,加强锻炼,保持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在锻炼的过程中,人自身的不良情绪会得到释放,同时也能增强人的体质,这一办法能够更为有效的保证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度。其四,工作的委任工作,实现对整体工作的个性化调整,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对基本活动工作的休闲调整。
总结:
伴随着先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职业压力增大,严重的影响到各职业人员的工作情绪,而教师工作职业优甚,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同时也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力度,其实现的作用等,对自身和社会都可能产生极大危害,只有保证了自身的工作执行有效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对不同情绪上的排解,确保工作的有序性。参考文献:
[1]王文增,刘晓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06-108.[2]王涛.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5,(9):105-106.[3]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探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5):324-326.[4]肖福莲.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06,(5):127-129.[5]苟亚春.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6):263-266.[6]孙夏兰.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1):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