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质的教师队伍打造优质的教育质量。虽然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却并不乐观。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工资待遇低,留不住老师;二是工作环境差,学习机会少,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优化教师结构和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入手,切实解决农村师资问题,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早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农村学校 师资问题 应对策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是当今教育之核心任务”,“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明天的希望”,“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它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完善了很多激励机制,开展了许多培训活动,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1]。虽然如此,但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仍待大力加强!
一、主要问题
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师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稳定性不高,主要表现为:
一、“借调”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因为某些方面的能力才干出众,被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政府机关直接“提”去,学校“有编无人”。二是“调动”频繁。“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比农村优越,发展空间更大,农村教师大多想往城市学校调动,这是人之常情。三是“脱岗”时有发生,农村极少数教师以身体不好等各种理由不上岗,在家休息甚至到外面“找副业”,这种现象也偶尔存在[2]。
2.教师结构不合理
随着教师招聘工作落实,农村学校的某些专业教师如英语、音体美等专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充,但某些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由于生源的日益减少,很多农村中小学都进行了合并。部分学校初中教师富足而小学教师缺乏,就让有初中任教资格的教师去任教小学。反之,有些只有小学任教资格的教师却被调往初中任教。另一方面,英语及音体美专任教师本身不足,再加上农村学校对英语及音体美科目的教学不够重视,尤其是有的农村小学少开甚至不开音体美课程,因此农村学校在向上级申请教师的时候,偏向多要语数教师,从而导致英语及音体美专任教师缺乏。
3.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学校教师年龄两极分化较为明显,素质有待提高。现在农村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快退休的“老老师”和才走上工作岗位的“小老师。”“老老师”年龄偏大,大多很快就要退休,所以不想调动,也难以调动。“小老师”年龄小,多数是定向委培生和特岗教师。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富足,但是他们往往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较窄,思维有固化倾向,教法较为落后。新上岗的“小老师”虽然学业知识新颖、知识面较宽,思维方式也较灵活,但是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1.教师待遇低
(1)经济收入低
随着工资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较之前的确有所提高(比城里教师多出了“3,5,7”),但实际收入与城市教师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除了工资以外,他们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
(2)教育经费少
农村学校的经济收入只有国家拨款的人头教育经费,而支出却往往较多。其一,随着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音体美教室、实验室、器材室等相关设施越来越健全,也就意味着维护费用越来越多。其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教育教学后,幻灯机、投影机、计算机等的购买与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农村学校现在的检查也比较多,打印资料、宣传橱窗等费用的支出也有增多的趋势。
(3)社会地位低
城市教师特别是城市优秀教师,是大家公认的稀缺资源,社会地位往往较高。高校教师也由于其“高”“精”“尖”的专业优势具有较高的初会地位。相对于城市教师及高校教师来说,很多人认为农村教师工作难度小、技术含量低,再加上近几年网络媒体对学校、对教师的负面报道的影响,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下降的趋势,有部分人甚至把农村小学教师直接称呼为“看孩子的”。
2.学习机会少、动力不足
(1)很难获得学习机会。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加上硬件设施差,大部分学校都达不到信息化办公的程度,这样就导致了信息闭塞,很多学习通知等培训结束后都还不能收到。有些学校即使得到了学习通知,但是因为学校经费紧张或教学人员紧缺,农村教师也很难获得外出学习的机会[3]。
(2)学习动力不足。农村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氛围不浓,再加上大部分老师的素质不够高,见识也较少,对教育教学质量理解不够,“应试”现象普遍,觉得自己足够“好”,即使不再学习,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能够“游刃有余”。
三、应对策略
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但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循序渐进,相信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素质
(1)师德教育常抓不懈。教师管理师德为先,师德教育重在育心,在实施各种师德规范时,要把握教师心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让具体的师德管理制度得到老师们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为教师自身的一种行为约束。
(2)“两训并举”,即校本培训与外出培?一起抓。学校要抓实校本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和保障机制,让老师们尝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争取更多外出培训的机会,更新知识,提升专业素养,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更快地发展[4]。
(3)修订修改某些不尽合理的教育教学政策。举例来说,特岗教师政策是一项非常值得期待的政策。现行的特岗教师政策在对特岗教师工作分配问题上,要求特岗教师必须在农村任教满五年之后才能进城工作。这项规定就有待商榷,其原因在于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对年轻教师的引领力不从心。没有高明的师傅指导,这些特岗教师如何尽快熟悉和掌握熟练科学的教学方法?这项政策可以这样进行调整:把特岗教师的工作倒过来安排,先到城里学校工作一至两年,通过名师引领尽快成长,之后再返回农村实践,把学到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经验,这对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会有更大作用。
2.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待遇
(1)增加农村学校教师收入。根据相关统计结果,农村小学教师的收入比城区教师普遍低35%左右。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政策,缩小城乡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引导农村学校教师安心、专心、用心教学。
(2)落实科研经费专项管理。根据现行外出培训的花费和各级各类论文、优质课评审费的数额,设立农村小学教育科研经费专项基金,专款专用,以保证有上进心的农村学校教师有更好的教研氛围、教研条件和教研空间[5]。
3.合理整合资源,优化教师结构。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使教师结构达到最优化。目前农村教师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专任教师与实际需求不成正比。有效解决该问题的策略是采取走校任教形式。比如两个相邻的甲校和乙校,甲校英语教师富足而体育教师缺乏,乙校刚好相反,那就可以将两个学校的教师资源进行整合:甲校的英语教师可以到乙校担任部分的英语教学工作,而乙校的?w育教师可以到甲校承担一部分的体育教学工作,从而使两个学校的专任教师都得到满足,何乐而不为?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想早日实现教育均衡化,农村是关键,农村教师是关键,培养优秀教师是政府的责任更是学校的使命,期待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探索,尽快找到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法宝,为国家教育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连根.以新的理念构建教育督导新机制[J].教育发展研究,2000(3):56―57.[2] 王金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3] 弋文武.农村教师学习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8.[4] 郑新蓉,武晓伟.我国农村教师队伍与支持性政策的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1):5―10.[5] 张军.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2):106―108.
第二篇: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目前农村学校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状况。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教师缺乏教学艺术;课堂组织能力不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缺少爱;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教学现状;低效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0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28
一、当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状
农村学校分布广泛,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很多政策要向农村学校倾斜,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上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将学生视作知识容器,只负责对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主要表现如下:
(一)课堂纪律较差,秩序混乱
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最基本的上课要求,但部分老师将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为保证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认为只要课堂秩序良好,就一定能保证教学效果。以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课堂上难免会有小组活动,群组讨论或者实验课堂,这需要学生保持充分的上课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此时,课堂气氛必定热闹,同时也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老师一味地追求安静的课堂气氛,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只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对老师产生过多依赖
当前,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见过多,甚至存在老师包办教学的现象。在此现象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难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课堂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在当前阶段,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在教学方法与课堂管理方面还未真正获得正确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年龄特征以及当前的能力水平,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老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通常来讲,老师对于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而现实情况表明,如今许多农村老师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加之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意,在工作中停滞不前,意识不到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受老师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课堂组织能力较差
部分老师缺乏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不善于管理课堂,造成部分学生不专心听讲,课堂上讲话,搞小动作,上这门课做那门课的作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三)老师对学生缺乏关爱
关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但是目前有许多老师对学生缺乏爱心,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学生中难以树立自己的威望,与学生的相处并不融洽。甚至个别老师对学生冷嘲热讽,甚至批评打骂,使得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作为老师,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胆怯消极,甚至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以上学生的消极行为,均源自于老师对学生缺乏关爱。
(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对于学生而言,自主参与一些课堂小组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其对相应课程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义与本质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偏差,认识不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得这类课程仅仅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探究欲望,遇到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课堂学习趋于被动。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不到真正的激发,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三、转变课堂教学低效的应对策略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应对。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件事充满兴趣时,你会觉得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整个人神采飞扬。但如果你对它不感兴趣的话,便会觉得味同嚼蜡,度日如年。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提高了一半。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解读,并精心设计课题引入方式,将课程的学习过程逐渐变成探索奥秘的进程。在上课之初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在新课导入上除了以“设疑”导入外,还要通过“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情境小品引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自我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功能,教师仅仅起到引导课堂进程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动手、实验等。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应正确解答,悉心引导,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想尽办法把知识讲深、讲透、讲到位,只注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更可能是消极应付的,教师讲得再好,课堂效率还是很低的。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及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运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农村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实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不难想象,一个很少自己看书,很少自己搞学问,很少自学的老师,他的教学艺术也是很低劣的。转变观念,解放课堂,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高效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贵军,刘淑才,王云.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科学,2010(10).[2] 顾斌,张新军,赵进红.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调研及应对策略[J].文教资料,2015(1).
第三篇: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是影响工作的一大因素,在教师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其自身的压力因素,导致了诸多的情感问题出现,从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教学任务执行。在进行相应的道德教育改善过程中,如何应对这一倦怠问题,就成为了主要的应对策略。本文从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简要分析讨论,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职业问题的教育职业问题。【关键字】: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由于教师在职业上的特殊性问题,其年复一年的课程讲解,以及对不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情感状态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由于性格上的困扰,在进行教学的工作之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的完好性,同时加强对基本会影响因素的事件问题,可结合教师的职业倦怠作用,进行职业应对问题调整,其课程的对策探讨课程,对于诸多影响因素的分析,下面进行简要讨论。
1.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以及现实表现
职业倦怠是对职业精神表现的一项重要体现,在现代的临床研究中,用这一表达形式来表达对于人精神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需要结合其实际的工作状态来进行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为实现对整体课程工作上的综合调整。在进行这一类职业问题的因素分析上,主要针对其特殊的行业人群进行解析,其中主要因为教师职业在工作中的工作压力问题,而导致的诸多精神情感出现了衰竭状态从而影响到了诸多的精神倦怠问题。
而这一类职业倦怠问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如下几点。首先,情绪衰竭,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下,人新闻哥准则出现问题,从而严重影响到自身的情感问题,并导致出现冷漠悲观情绪,对工作缺乏热情,并严重影响到自身的工作状态。其次,人格解题,由于职业倦怠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问题上,更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诸多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了与学生之间的接触障碍,其表现较为冷漠,并极容易出现愤怒的情绪,甚至攻击别人,讽刺同时等,如出现严重情绪,则可能导致出现辱骂学生或者实施惩罚事件等。最后,缺乏个人成就感,由于教师在出现了对工作价值观上的不认可,并导致出现情绪上的不适应,这个过程中,也更容易出现学生情绪上的不适应,并严重影响自身的能力培养。总的来说,这一类问题的出现,会极大的影响到诸多的教育问题,甚至导致自身的生活质量下降,并导致脾气爆裂,并严重影响睡眠。
在我国的教育工作行业中,由于教学压力较大,导致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更容易出现此类的理论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都极大的导致了诸多的教育实践问题出现。
2.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的影响
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出现以后,其后果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在个体方面,职业倦怠会严重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这一类问题出现后,自身工作压力加重,也会加重倦怠情绪的程度。而在一定程度上,这一问题就会导致教师出现心理上的疾患,其中最为明显的当属对失眠和头痛肠胃功能等方面的内分泌温岚问题,而胸痛健康问题等,因自身水平的问题,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生活质量。
其次,在教学方面,因个人情绪因素问题,也更容易导致诸多的教学工作出现不良影响,并导致诸多的情绪问题出现,这些问题,都会加重教育工作的绩效出现差错。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还有教学纪律问题,势必会带着学生出现学习成绩上的偏差,从而更进一步的影响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思维,从而导致学习成绩受到极大影响。而教师职业倦怠出现以后,其情绪会严重干扰教育环境。
最后,人机关系问题,教学是一类高尚的工作,而出现职业倦怠后,教师就会缺乏参与性,其领导力降低,对学生缺乏相应的温情,并严重的干扰到与相互之间的关系连接。如果交际关系出现问题,那么,也就更容易出现教学上的问题影响,从而导致诸多的不良事件发生。这些产生倦怠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这样子也就加重了诸多的生活问题。
3.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经对职业倦怠问题的分析,在拟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中,我们进行如下规范化执行。以保证对职业倦怠的调节。
首先,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调节。要做到了解自我,认同自我的工作职业,人们在生活中,会受到诸多的客观事实影响而导致对自我认识不精确,从而更容易导致诸多的自我认知问题产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身心理健康就是一项重要的标志,因此其正确的认知评价,对教师而言,将是一个自我提醒的重要标准。只有树立好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才,爱能够更好的缓解情绪疲劳,并能够更好的适应教学任务的执行。而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正确看待职业倦怠的现象,能够在不断的工作中,积极的进行自身的情绪调整,在不断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保证自身的生活积极性。
其次,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摆正自身的任务重心,并做好家庭和工作之间的相互关联。家庭是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保持对家庭关系之间的相互辅助。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保证自身的身心积极性,从而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满足基本的工作需求。在情绪的缓冲效果上,改善自身的工作环境,对自身的情绪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学会倾诉,保证对自身不良情绪的抵触,在关键时刻,要天保证对自身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调节,其持续时间,和不良情绪对健康影响上的调节作用,之信应做到共赢的作用来。而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方面,也应当做到一定的职业尊重,让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体会到更多的社会温暖。
最后,教师一个学会积极的应对技巧。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职业的倦怠产生原因,主要是在对教学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合理,从而导致工作与生活产生冲突,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为保证对自身在情绪上的保持,则需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执行。其一,应正确运用心理防御技巧,心理防御技巧,是对应用非常规方式进行的一类调整办法,并减轻内心的痛苦不安感觉。其二,积极运用心理暗示,排解内心的不安感。在相应的日常情绪中,个人情绪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个体情绪稳定性,而其信息的递增作用等,在实际的使用上,也会极大的影响个体的情绪,因此需要时刻的进行心理暗示,保证自身有一个良好积极的生活工作态度。其三,加强锻炼,保持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在锻炼的过程中,人自身的不良情绪会得到释放,同时也能增强人的体质,这一办法能够更为有效的保证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度。其四,工作的委任工作,实现对整体工作的个性化调整,也能够更好的保证对基本活动工作的休闲调整。
总结:
伴随着先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职业压力增大,严重的影响到各职业人员的工作情绪,而教师工作职业优甚,从而严重影响自身的健康,同时也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力度,其实现的作用等,对自身和社会都可能产生极大危害,只有保证了自身的工作执行有效性,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对不同情绪上的排解,确保工作的有序性。参考文献:
[1]王文增,刘晓明.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与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5,(12):106-108.[2]王涛.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05,(9):105-106.[3]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等.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探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5):324-326.[4]肖福莲.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06,(5):127-129.[5]苟亚春.高校女教师职业倦怠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9(6):263-266.[6]孙夏兰.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1):117-118.
第四篇:农村学校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学校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笔者所在的宣恩县位于湖北省西部,是边远地区和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受到区位和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的制约,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小学占据了全县小学的绝大多数,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县教育的兴衰。但是,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很不尽人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学校教师的现状怎样?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对此,笔者就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倾斜,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乡村教师数量偏少,有编无人现象十分普遍。全县90%的乡镇小学教师严重不足。二是乡村教师结构比例失调,中老年教师与年轻教师数量相差悬殊;三是乡村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由于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都已达标,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步提高,难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
二、对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是农村自然条件较差,教师不愿在乡村工作。
二是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落后。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教师福利待遇偏低。
四是乡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严重脱节。五是受经济大潮的冲击,教师缺少敬业精神。
三、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是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解决好他们的福利待遇,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让他们走得进,留得住,乐于为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
一是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地位。教师的地位包括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要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在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代表,教师职业要与公务员职业摆在同等的位置。要依法落实教师的工资待遇,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保障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优先考虑教师按规定应享受的津贴、补贴及福利待遇,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山区、艰苦地区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逐步完善各类学校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制度,使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专心从教、热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二是要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需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薄弱、偏远的农村地区倾斜。为了保证将有限的教育资金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
三是要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壮大农村教师队伍。对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而言,一方面是留住现有教师,让他们安心从事乡村教育,另一方面是引进优秀教师,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村任教。四是要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应根据本学区、本校点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优秀教育工作者“请进来”,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学习别人的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一是增加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对全体教师采取轮流学习的方式,每校每学期安排一至二名教师到市、县进行提高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到其它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二是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讲学,以帮助教师增长新知识,开阔新视野,进一步传递现代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三是加强教师每的集中培训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暑假,以校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集中培训学习;四是以乡镇中心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好平常教研活动。
五是要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切实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留住优秀教师关键所在就是要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目标就是尽量向城镇教师的收入标准看齐。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和待遇,使农村教师成为令人仰慕的职业,有令人羡慕的收入,这样才能留得住人。解决了教师的待遇,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留住了教师的心,农村教育才有希望。一是实行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津贴的标准要达到稳定农村师资队伍吸引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的目的,除了与城镇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农村教师的生活补助费、交通费及下乡补助费;二是建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在严格考核其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分层次给予一定数量的奖励,以激发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三是要切实解决好农村教师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休息场所,使他们能够静心、全心投入教育教学,以创造最佳教学业绩。
六是应当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稳定乡村教师队伍。为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必须把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一是正确评价农村教育,对农村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要有农村学校的评价标准;二是农村教师或到农村工作的城市教师在职称评聘上,要放宽条件,不受指标的限制;三是城镇教师职称晋升时要求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一定时间才可聘用和晋职;四是落实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把城镇学校优秀教师派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的教师定期到城镇学校学习培训,不走过场,落实到位;五是调整农村教师学科结构,对非专业的教师,由县级教师进修校定期培训,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六是推行农村教师本土化,在一些边远、贫穷乡村可以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适当放宽教师准入资格,对已经取得教师资格证并具备相应学历的代课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争取早日转为正式教师,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第五篇:浅谈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浅谈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内容摘要:教师队伍是关系到学校能否提高教学质量,能否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结合当前新形势下对学校教师的新要求,从建章立制、加强培训、树师德、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建设教师队伍。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千万教师是教育的脊梁,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办好教育回报人民”的承诺。因此狠抓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的飞跃发展。把1600多万名教师打造成高素质高水平、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的生力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呼唤。下面就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提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体会和设想。
一、建章立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领导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建设好教师队伍,使学校各项工作能扎实地、有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召开教代会,虚心听取和接受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制定各类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和行为准则,规范评估条件与内容,为检查、评比、督导、奖惩提供有力的依据。教职工在自己的工作职责和行为准则方面进行自我约束的同时引导其由被动接受约束转变为主动自觉管理自己,逐步形成管理自觉化。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教师的生活、工作至关重要,影响非常的深远。好的心理素质就会让教师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质量。对教师的工作情绪就不会受到影响。教师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要是教师心情不好板着脸走进课堂,学生看到老师凶神恶煞的样子,一定诚惶诚恐,回答问题小心翼翼,想问的问题也不敢问了,有自己的见解也不说了。学生的情绪也大受影响,可想而知课堂的效果一定很差。要是遇到班级发生安全事故或者学生打架、吵架等事情,教师没有好的心情去处理,很可能感情用事,做出不理智的处理。或者教师把自己的不愉快迁怒到学生身上。结果很容易伤害到学生,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要求教师一定要有良好心理素质,通过聘请心理专家或者行政谈心,经常性的给教师做讲座、做交流,予以心理辅导,逐步提高心理素养,做到善于控制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三、树立良好的师德
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良好的品德。这种职责的双重性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师之道,端品为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充分说明教师的思想道德行为对待事物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新时期的教育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强日常教育。师德教育的内容相当广泛,而职业理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要受到特别的重视。这就需要学校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引导教师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和动力;要求教师自觉地向模范教师学习;向先进的教师学习。
2、教师应重视自我修养,增强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道德培养主要是通过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的过程来实现。作为人民教师必须做到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依法执教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3、加强环境建设。尽管现阶段社会环境存在不少的负面影响,但学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清洁、美丽。文明的校园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也有助于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养成。
四、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教师成长
教育界有识之士认为:开展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良策,而且是培养学者型教师的明智之举。特别是针对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的学校,学校应采取“以点带面,分步推进”的办法,首先在教师队伍中挑选出有较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并有一定潜力的几位中青年教师,组建起学校教科组,校长亲自任组长,学校通过设置机构、编制人员、建立制度、安排时间保证教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科组成员人人确立课题,坚持至少每周一次集中理论学习、开展教改实验,积累各种资料,学期末完成课题阶段性小结。经过锻炼实践,教科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科研意识和教学能力一定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五、精研业务是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关键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任务,但由于原有的师资状况及其他条件不尽一致,各学校完成这一任务的手段、途径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千篇一律。学校可根据自身特点,立足于校本培训,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全员培训计划,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措施得力,确保了教师培训工作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一)加强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这也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陈述,更是党对每一名教育工作者指明的前进方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信息经济的日渐迫近,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一张文凭的“保鲜期”已经大大缩短,我们必须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吸收新的信息,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永葆活力。所以学校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向老师传达新的观念,传递新的信息,引导教师要加强学习,及时“充电”。要求教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教育管理学以及现代教育教学技术。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通过学习,使许多教师都明白,只有学习才能增强我们的能力,优化我们的素质,才能胜任新观念、新思想下的教育工作。
(二)加强研究
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有条件的学校可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提高备课质量。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了集体的作用。写好教案和教学反思,检查听课笔记。坚持要教师每一堂课前要写好教案,上完课以后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还要求教师每一个月至少要听八节课,不仅要听同学科的课,还要听不同学科的课,以这样的方式相互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六、健全激励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1.全员聘任,竞争上岗。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学校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称职的教师,学校有权不聘或缓聘,这样可以大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此外,学校还可以实行中层干部选任制。公开宣传中层干部任职条件,所有符合要求的教师都有参加竞选中层干部的资格,让广大教师踊跃参加竞选,使能者上、让庸者下,合民心、顺民意,对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2.改革分配制度,发挥经济杠杆作用。
多劳多得,优质优酬,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原则。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要想站稳脚跟,谋求发展,学校就必须根除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的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结合绩效工资制,除课上得多多拿课时补贴外,课上得好、成效显著的多拿学科奖,而课上得一般、成效不明显或没有什么成效的就少拿或不拿学科奖。3.健全奖励制度,表彰优秀教师
一所学校的整体氛围是什么样,实际上是看学校的导向是什么,一所好的学校一定会有一套健全的奖励制度,比如《教学质量奖励方案》、《中考奖励方案》、《教科研奖励方案》等多项奖励制度,利用正确的导向,形成良好的氛围,每次先进教师评选揭晓后,可以通过校广播站、宣传橱窗或其他途径介绍、展览其先进事迹。学先进、赶先进、人人争当先进就会成为学校教师的自觉行动。
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稳定性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tzberg)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满足人对外部条件的需求是工作的保健因素,这种需求主要是对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工作关系的需求,如政策、管理措施、监督、人际关系、物质工作条件、工资、福利等,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认为可以接受的水平以下时,就产生对工作的不满,由此会导致工作队伍不稳定。因此以改善教师生存状态、建立有效的用人和竞争机制作为教师潜心于这一职业的保障条件。改善教师生存状态。一方面,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给予特殊工资津贴,建立农村教师保障机制。要求我们要关心教师生活,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在教师婚丧、生病、重大事故之事上,要积极参与,为教师办好各种事宜,让教师放心。元旦、春节等节假日,购置礼品发送给教师,为教师送去学校的关心和温暖,为教师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学校成为创业者的乐园,使教师能够“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另一方面,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各级政府可以利用农村地区的闲置土地,争取与上级部门联络获得拨款,并鼓励社会捐资为农村小学教师建设宿舍区。改变大部分农村学校处在农村村民住房的包围之中,附近居民有意无意多占学校用地的现状。
总之,为农村地区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实现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学校执着的追求。学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队伍的质量建设,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力争抓得实在,抓出特点,抓出成绩。
参考文献:
薛剑刚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拉•斯奈德曼合著)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
《教师的自我实现》 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工作的激励因素》(1959,与伯纳德•莫斯纳、巴巴《管理的选择:是更有效还是更有人性》(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