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

时间:2019-05-14 09:2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

第一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

【摘要】目的 为了了解中国目前医患矛盾形成的原因。方法 从医疗体制、医方、患者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由于医疗体制不完善、政府投入不够、医疗资源短缺、市场机制的引入等原因,导致了医患矛盾与冲突。【关键词】 医患关系 矛盾 原因 经济学 市场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矛盾激化,暴力冲突事件频发,医疗纠纷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医院的医疗环境,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之

一、社会动荡的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造成我国医患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对于维护良好的医疗环境。促进医疗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1 我国医疗体制的经济学特点

医疗室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之一,与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一样属于公共事业,攸关社会民生,所以,医疗本来应具有公共事业整体性、非营利性、规模性、垄断性、公益性的特点,但由于我国在医疗方面财政投入不足,无法实现其完全非营利性的特点,只能引入市场机制,就形成了目前我国政府部分投入医自负盈亏的局面。

一旦引入了市场机制,那么医疗必然就具有了“商品”的部分特性,医院运营也必须遵循市场机制。作为“商品”的医疗的价格就由多种因素决定,首先是其真实价值(即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其次是市场的供给和需求。2 医患矛盾的原因

2.1 现行医疗卫生体制机制不完善

体制问题属于根源问题,是产生医患矛盾最根本的原因之一。虽然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现行医疗体制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2.1.1 医院管理落后

由于卫生法规不健全,医疗卫生体制落后,我国国有医院在体制上仍属于事业单位,享受国家保护,吃财政饭,因此其内部运营管理没有按现在企业制度的模式运行[1]。管理低能,漏洞不少,问题时有发生,办事效率低下。

2.1.2 医疗保障制度不尽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同时针对基本医疗保险的缺陷,逐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并针对弱势群体建立了相应的医疗救助制度,但仍存在着医疗保障覆盖面小、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对医疗事业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2]。

2.2 医疗卫生事业引入市场机制带来的问题

改革开放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计划经济土崩瓦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变革,医患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医生与患者之间不再仅仅是传统的治病救人关系,更多了一层销售者与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关系,医患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变得更加复杂。正是因为医患双方有了利益联系,二者在追求自己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就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3]。

2.2.1 医疗卫生服务供不应求

很显然,我国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而百姓的医疗需求旺盛,医疗花的钱非常多,这说明需求上去了,但是现在供给跟不上,包括医疗机构数量和床位,医务人员人数就更不用说,医生不够,护士不够,药剂师也不够。有数据显示,单病理医生缺口就达10万,在欧美,一名病理医生的服务人口是1000-2000人,而我国现有病理医生2万人左右,服务人口比例为1:700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而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需求大于供给,势必会导致价格的上涨,因而导致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

2.2.2 医患双方缺乏信任、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调节失灵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缔约当事人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即使能够验证,也需要花费很大财力、物力和精力,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会大大增加合作交易成本,会导致很多本来不该有的社会矛盾。医疗服务市场供需双方之间比一般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更明显,受信息搜寻成本限制,供需双方对疾病发病机制、诊断技术、治 疗措施以及医疗服务的内容、质量、效果、价格等信息的了解存在差距,供方往往作为患者的“代理人”和“参谋”对服务种类、数量、方式等作出选择,医患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缺陷,存在医患双方激励不相容的可能性,容易导致服务供方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患者利益的市场失灵现象[4]。

医患关系就是处于信息劣势方的患者付费,委托处于信息优势方的医师代理其诊疗措施,并根据医方治疗态度和结果给予一定报酬作为代理成本。这种由于商品的特殊性及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交易地位不平等,加剧了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的扭曲,并容易产生由过度供给所引发的诱导需求,这时作为代理人的医师追求自身收益的激励与作为委托人的患者“少花钱、治好病”的激励发生了矛盾,而医师恰恰利用其信息优势和地位优势侵蚀了患者的利益[5]。信息交流的不畅通容易导致患者对医方的不信任,一旦医疗效果或费用与患者预期不一致,就会产生医患纠纷。

医师与患者的不信任,将导致就医成本高昂,导致目前社会上“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容易激化医患矛盾,引起医患纠纷,并形成恶性循环,成为死结。2.2.3医疗机构的利益与责任冲突

市场化经营使医疗机构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而作为特殊服务部门,它又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医疗机构也经历了市场化改革,由计划经济时代的收支两条线转变为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主体,这一方面增强了医疗机构的经营活力,提高了经营效率,但也使其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与“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之间产生了矛盾[6]。作为经营性主体,无论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还是从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出发,医疗机构都不得不从经营中获得足够的收益。当从公共财政获得的支持不足时,接受服务的患者成了唯一可获得收益的来源,社会责任让路于经济利益,患者承担的医疗负担变得沉重起来。2.2.4 医患双方的弱势与强势冲突 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从而使其具有“生产者主权”,有机会掠夺患者的消费者剩余。主要表现在医疗消费具有垄断性,替代性弱、需求缺乏弹性。我们难以为医疗服务寻找一种合适的替代品,对其需求的依赖程度相当大,该领域内供需双方之间以“生产者主权”为绝对主导,医疗机构具有实质上的垄断定价权,在监管乏力的情况下(监管乏力问题将在第四点中讨论),患方不得不接受供给方的定价。2.2.4医疗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 为在市场中求生存,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级医疗机构从完善服务、创新竞争手段等多角度展开竞争,形成了医疗机构之间的冲突和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

各医疗机构分工不明确,导致医疗机构之间的功能冲突,并进一步衍生出利益冲突,医疗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分为三个等级,不同等级之间没有明确的功能定位(城镇二级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雷同尤其明显),为谋求生存,各等级医院力求健全自身功能,他们往往采取类似的医疗科室分类、购置相同的医疗设备、提供相同种类的医疗服务、收取近似的服务价格。然而在需求方偏好到大医疗机构规避风险的情况下,近似的功能有碍医疗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高等级的医疗机构具有吸引不同需求层次患者的比较优势,竞争的结果是患者向高等级医疗机构集中,导致这类医疗机构供不应求,医疗资源短缺;而小医疗机构的服务供过于求,其医疗资源难以充分利用[3]。从患者的角度看,医疗机构之间竞争的这种无序竞争形成了大医疗机构的“就医难”。2.3 医学技术进步迅速,监管困难

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新方法、新药品不断出现,医患矛盾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很难通过监管解决医患矛盾。监管可以分为对结果的监管和对过程的监管。由于医疗服务的效果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譬如:对不同的患者使用同种药物,其效果并不能精确比较。因此,绝大多数情况下,对医疗服务只能进行过程监管。而在医疗过程中,定价较高的新方法和新药品作为技术进步的象征,更容易得到病人的偏好,而监管规则的制定不可能随技术变更而频繁更迭,医生也就有了获利机会。3 结论

正是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如医疗体制不健全、政府投入不够、医疗资源短缺、市场机制的引入等,是的医患关系关系紧张,矛盾激化,冲突不断。

参考文献

[1] 赵大磊.医患矛盾原因分析及对策.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1期 [2] 王娇,万俊红,高华强,蒋莉君.新医改背景下医患矛盾原因分析与对策.西部医学第25卷第7期2013年10月

[3] 樊轶侠.新时期医患矛盾的经济学分析及其化解方策.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9期

[4]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J].中国医药指南.2009年2月第7卷 第4期 [5] 张竞超,李顺民,杨曙东,张树本,柯山,刘丹.从信任角度及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医患关系.中国医药指南,2009,07(4).

[6] 温超英[,皮秀华,董文忠.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医学与哲学 2007,28(9)

第二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评价、分析医患矛盾

从医学经济学角度评价、分析医患矛盾

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指在医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以及医疗机构与患者及其家属所构成的一种双向的人际关系。医患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医生因患者而生、而成长,医学因疾病而发展,失去患者也就失去了医生生存的条件;而患者生病也要医生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没有医生的帮助,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就失去了有效的保障。医患关系的现状

医患关系本应该成为社会上最和谐的人际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了解,自1990年以来,医疗纠纷案件持续快速增长。据卫计部(原卫生部)统计,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超过上百万起,平均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达40起左右,患者及亲属、甚至职业“医闹”大闹医院、大打出手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甚至酿成严重的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严重冲击了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分析角度:市场、价格、医疗供给方、货币、成本、效应、供给与需求、行为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对公立医院的补偿方式由原来的“包工资”,改为“全额管理、定额补助、结余留用”的制度。使医疗卫生单位从过去靠国家财政投入过渡到“自给自足”,甚至出现了“以药养医”的社会现象,造成了患者新一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相应的医疗保障体制尚未健全,医保覆盖面小,报销比例不高,一旦出现治疗不满意情况,患者容易产生人财两空的感觉。尽管在社会转型所出现的医患关系紧张问题上,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强调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 另一方面,又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医疗卫生体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强化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这样的局面使公立医院在改革的三十多年栉风沐雨,而医患关系也在这样的矛盾困惑中难以缓解。因此,不难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行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筹资模式是引起医患双方关系发生变化的因素之一。

由于政府补偿机制不健全,造成医疗行业过度的市场化。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激烈竞争下,逐渐形成了以趋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追求经济利益,部分公立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以“患者为中心”,频现过度医疗、诱导需求,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高度专业性和发展的局限性,医学科学未知的领域还很多,加之医学科学的诊疗水平、疾病本身及患者个体差异性等各方面的限制,医学并不能保证治愈每一个患者。但患者因患病所遭受的肉体、精神上的痛苦是切身的,因此,他们对治愈疾病的期望很高,尤其在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后,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患者就容易产生不满,从而造成医患关系紧张。

1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总体水平

目前,我国医院大多数还是以公益性质为主,这就要求医院降低医疗成本,以低廉的价格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保障社会上大多数人,尤其是广大弱势群体的医疗需求。但在我国卫生部门各级

各类医疗机构中,政府补助占机构收入比重从20世纪70、80年代30%以上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国个人卫生筹资比例排在世界前列,即居民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已经成为我国卫生筹资的主要渠道和卫生总费用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而个人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过高(一般认为超过30%),负面影响较大。可见,医疗机构迫于财政的压力,开始自给自足,鼓励医务人员创收,导致滥检查、大处方等问题不断加剧,进一步加剧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患者经济负担依然很重。因此,加大政府对卫生经费的投入,减少居民个人的自付比例,从体制上化解医患矛盾. “医闹”的成本

“医闹”,由一个有组织的群体,接受患方委 托。组织、策划、实施到医疗机构通过采用吵闹甚至威胁医务 人员人身安全等非理性的、过激的行为向院方索取高额医疗 赔偿的现象⋯

“医闹”或具有医闹性质的投诉处理成本也非常值得关注。如果患者考虑采取向医疗机构吵闹等形式,只需承担较少的机会成本,那么,“医闹”可能会成为患者解决医患纠纷的首选“投诉”和“维权”方式"。而医疗机构由于边际成本的影响,则可能偏向诉讼.甚至出现“要挟诉讼”现象。其结果必然因此导致社会成本的剧增,医患矛盾成为一个解不了的结。此外,由于部分医务人员职业素质、人文素养偏低,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加上医患双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患者想了解关于自身利益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造成医疗活动中产生的误会无法消除,从而导致医患双方的不满和不信任。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 在医学领域,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 位。患者对医学信息、医院规章、治疗过程等方面信息没有清楚的了解。由于医院不仅在医疗专业技术服务方面具有 绝对优势,而且在医疗、药品定价、收费、治疗方案的确定等 方面也有绝对信息垄断和控制权,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没 有得到充分尊重,医生的“告知义务”没有充分履行,造成了 信息与要求的不对称及愿望与现实的不对称。如果发生医患纠纷,很容易导致患者的过激行为。

医患对峙源于公共品供给的短缺和低效

中国自解放到“文革”结束时,最大的社会问题是物质产品短缺,老百姓缺衣少食,物质生活水平极其低下,人人渴望少搞点政治斗争,多改善点物质生活,我们党认识到物品短缺是由于政府过于集中控制生产和分配所造成的,因此实行了向下放权让利,经过20多年市场化改革和经济持续增长,私人物品极度匮乏的局面已得到有效改变。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种新的情况却令人们无比困惑:持续的经济增长似乎使社会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尽管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需求早已超越了追求“端起碗吃肉”的层次,但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却有所增长,这些怨声集中反映在贪污腐败、分配公平、失业及社会安全,以及教育医疗收费太高等问题上。很明显,公众需要一个高效廉洁、平等参与、公平透明的公共领域。目前我们所面的是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低效之间的矛盾。公共品供给的高效与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医疗是一个公益性很强的服务项目,它属于公共品,必须有国家的财政支持。当医院经费来源渠道不畅,运营费用得不到保证时,患者就成为医院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撑对象,这就导致原有的医患关系性质发生演绎,最终演变为一方提供有偿医疗服务,另一方享受医疗消费的利益关系。作为探索永无止境的自然科学领域,医学有着极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不以公益性质作为这一行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势必违反这一学科发展的规律,阻碍医学发展的正常进度。人的生命是第一可贵的,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如果在最需要人文精神的领域却出现人文精神匮乏,就必将产生新的社会不公平,导致这一社会矛盾的激化。医患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归因

1.1 医疗过度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我国的优势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由于其自身的资源优势使其具有垄断性。但是,其供给量与众多患者涌向大医院的需求相比,仍然捉襟见肘。这反映了一方面医疗服务准人过高,源自竞争性的以弥补医疗需求不足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所产生的民营医院等非公立医院在夹缝中生存,虽制度变迁成本很低却得不到认可和政策支持;而另一方面,看似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由政府严格把关但制度变迁成本很高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形成的公立医院,由于源自政治理性而非经济理性,最终难以平衡医疗供需矛盾。这样的制度安排,实则反映了制度供给的严重不足,加重了医院的压力,也集中反映在医患矛盾上。1.2医疗服务相对价格扭曲

医疗服务准人制度以及医疗专业知识,构成了医疗资源的稀缺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药品服务的统一定价制度本质上否认了医院和医生实际拥有资源的稀缺性,医生的劳动和报酬不协调、付出和价值实现不成比例。同时,政府在医院市场化以弥补财政补偿不足的路径选择 下,使医院正常运行主要靠提供医疗服务收费并允许药品以加成的方式得到补偿。这种僵化的制度和扭曲的机制,是使医生以自己的方式“矫正”相对价格扭曲,从而 造成医患之间缺乏相互制约,加重医患矛盾的制度因素。1.3医疗费用控制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在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诸多因素中,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是重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全国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幅度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制度变迁理论的创始人诺斯指出:“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制度下形成的无约束医疗费用刚性直接影响以后的制度变迁并会形成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在“寻租”诱惑的驱动下,对医疗费用的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制度变迁偏离合理的轨道。同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医改“只给政策,不给钱”的政策制度,又形成以药养医、大处方等创收渠道。这样,在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下,医疗费用居高不下、控制机制始终滞后。

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体制转换和政策调整中产 牛新的摩擦有戈。目前,医疗卫生行业总体}仍属于计划经济 模式,很大程度上具有垄断特征,难以提高公共支出效率的深 层次体制件题也逐步显现。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体制危机 落实到人际关系上,大概是病房里所有矛盾的原因所在。同 时,医改的深入必然涉及医保、医药以及患者之间的利益凋整,势必会增加医患之问、医保之间、医患与腰保之1剐的利益矛盾 和摩擦。

坚持“无德不医”,实现医德对医务人员职业行为的引导作 用,~方面有赖于医务人员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有赖 于合理的利益运{,机制的建立”1,马克思说,人们台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一利益不仅是道德的基础,也是人们职业活动的原初动力。应当承认和保护巨务人员合 理的利益追求,并建立合理的利益扶取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但由于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医疗卫生仍具有计划经济特征,人们仍习惯十以社会效益、服务至上的思路考虑医务人员的利益问题,使医务人员的待遇与他们的付出不太相 称,与其他高收入阶层反差较大,直接受到利益失衡的困扰。医务人员在利益失 衡的矛盾巾,道德约束的力世不可避免地要打折扣。少数医 护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对待病人态度冷漠,语言生硬,甚至 开大处方、拿回扣、收红包等,反过来进一步加剧r茨患矛 盾和利益裂痕。

有人将药价过高归罪于医院,认为是医院抬高了药价,其实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费用增高才是药价虚高的真正原因,大部分医院用药是由物价部门所定。由于物价部门的定价、核价机制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物价部门难以掌握和控制药品生产过程,对药品缺 乏有效的监控机制,部分药品的实际出厂价并不高,药厂获取利润属于正常,但公布的药品零售价是出厂价的数十倍,使药品在流通和销售渠道中存在巨大的利润空 间。药品生产企业在流通过程中大做文章,层层加价,给自己和批发商留出较大的“让利空间”,有调查表明,药品从医药代表手里至少要经过入院买路费、医生处方费、销售维持费、招标公关费等四道“涨价”门槛,才能到 达患者的手里。最后以相当于成本数十倍的价格向 医院售药,导致相当一部分药品的中标价和零售价居高 不下。

第三篇:医患矛盾的原因

1.试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有哪些 2.如何践行“以病人为中心”

3.从一个年轻医生的角度谈谈沟通的技巧

选题1 职业环境

医疗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医生在社会中一直扮演着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角色,受到群众的尊重。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趋于紧张,各地的医闹、伤医事件频出不穷。究其原因,有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自身因素,也有各种外在的环境因素。

先谈谈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主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自我意识的提高,医疗中的复杂因素越来越多。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患者对于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人之常情,处于病痛折磨中,总希望医生能对自己多些关注,多些照顾。然而在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巨大的环境下,每个医生每天接待的病人数量太多,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平均分配下来,给每个病人只有3-5分钟,如果给某一个病人细致看了半小时,那剩下的同样着急的病人怎么办呢。不仅如此,半天下来的工作量搞得医生也十分疲乏了,很难再对每个病人都笑脸相迎,给予全面的关怀照顾,一个稍感困倦的哈欠也许就会引来患者的极其不满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病人在就诊前就已经在网上搜了自己的症状,并轻信了网络上没有根据的回答,在来到医院就诊时,对医生提出各种疑惑和质疑,对医生交代的一些检查也不愿配合,耽误了大家时间,影响医疗秩序。如果在网上搜搜就能治病,那还需要详尽的检查以及中医的“望触叩听”作何。以上两点都是出于主观但并不带有恶意的,只是一些合理的需求和被需求无法切合的矛盾,与国家经济、人口、思想现况有很大关系。需要医患双方互相去理解和信任。而有一些医患矛盾,则来源于某些患者的恶意敲诈,对于医疗过程中一些可以理解的意外纠缠不停,并请来一些专业的“医闹人员”,企图敲诈一笔。

总而言之,患者对医疗费用增长的质疑增多,对医生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抱怨不断,而承担着繁重的诊疗任务和职业压力的医疗工作者,也不得不开始时时忖度如何最小化医疗风险以实现“自保”。医患之间失去信任,失去理解。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患关系紧张的外在因素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医疗水平不平均,布局不合理。一线城市的医院设备齐全,医生水平高,来就诊的患者人数也非常多,一票难求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二三线县城的医院水平远远落后。有些大老远从乡镇赶来一线大医院看病的患者,等了几天,也不一定能取到就诊号。内心的焦虑很快就会转变成对医生的愤恨。看病难!

2.媒体的错误导向。由于医患沟通和医媒沟通不足,捕风捉影的媒体常常未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就盲目的将结果暴露于大众,引起民愤。3.医疗体系不健全。一方面,“以药补医”政策导致医疗费用不断增长,医疗保障也不够完善,很多病人看不起病。看病贵!庆幸的是,大部分人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医闹血的教训也引起了相关政府的注意,希望医患之间多一些互相理解和信任,政府能够合理调控,医患关系和睦融洽。

第四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开始实施, 人们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食品安全权利, 依然不断受到挑战。诸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一滴香、洗虾粉等问题仍然充斥着市场。食品安全问题, 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民众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严重,也同时影响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一、关于食品安全的概述

食品安全是指无毒、无害的食品,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的质量不过关。随着新的食品资源的不断开发, 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食品安全问题几乎出现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食能养人, 也能伤人。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 表现出来的危害性一方面导致食源性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带有感染性或中毒性质, 且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广泛性与社会性的特征, 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给市场带来负外部性, 使

第五篇: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

2011-2012年第二学期《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营销10—1任课教师:吴彤 姓名:莫俊谦学号:10054010141成 绩

从宏观经济学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原因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激增、经济结构的迅速变化,失业问题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逐渐变得严峻。而随着高校的迅速扩招,高校教育体制的弊病也渐渐暴露,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大学生也成为失业人口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而失业现象在高校中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中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简单分析导致中国失业状况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学中的三种失业类型

宏观经济学通常将失业分为三种类型,即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短期性的。它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在这种现象中,工作机会和寻找工作的人的匹配在经济中并不总是顺利地发生,结果一些人便得不到工作。摩擦性失业被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存在,但对任何个人或家庭来说,它是过渡性的。因此,摩擦性失业不被认为是严重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当经济中的总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总产出时,会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较普遍失业。比如在1997年的亚洲经济大萧条中,亚洲大量人口失业;再比如在2008年8月的华尔街经济危机中,美国经济大萧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下降,导致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严重的失业问

题。

二、中国三种不同失业类型的简要现状

自1995年至2006年,中国的失业率呈逐年递长的趋势。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失业情况都是与经济成长呈反向关系的,这也就是说,一国经济不断增长,经济规模就会扩大,雇佣需求随之增加,就业情况也就好转,反之,一国经济增长减速,就业情况就恶化。可是中国却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就业情况快速恶化的不可思议的现象。从1995年至2006年,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失业人数呈加速度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的同时就业反而恶化,是中国失业现状的一大特色。以下简单陈述中国三种不同失业类型的现状:

1、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供给方,在中国社会中主要表现为求职者缺乏就业信息或自身条件难以匹配市场机会,很难找到在专业、薪资、发展前景等各个方面都合适的岗位,从而处于无业状态。这种现象近年来在中国社会日趋增多,不少高校毕业生因为就业信息不足、不能满足企业用人要求或对工作过于挑剔等原因而难以找到工作;也有不少职员因不满先前的工作条件而辞职,一时又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更有广大的农民工对城市的就业状况抱有错误幻想,盲目涌入城市,却未能获得工作,这些现象都属于摩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中国社会中最为普遍的失业现象,我个人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求职者数量和人才市场需求具量都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且分布不够均衡。造成了有的地区人们找不到工作,失业人口很多,而有的地区有大量职位空缺,却无人求职。

第二,求职者素质较低,不能迎合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需要。在中国社会,求职者的素质普遍较低,文盲仍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专业技术人才短缺,造成大量低水平求职者找不到工作,企业却苦于没有高素质人才。

第三,高校教育体制相对滞后,难以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结构适时调整教育策略,造成大学毕业生在专业、素质等各个方面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很大的出入,很难找到对口工作。

3、周期性失业

这种现象在经济大萧条时较为突出。在1997年亚洲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失业人数都大量增加。

三、中国失业现象原因分析

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结合中国失业者和人才市场需求的现状,我总结出失业的三点原因。

1、居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求职者各方面素质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中国科学教育水平仍处于落后状态,文盲在求职者中仍占据很大的比例。即便是高校毕业生,由于中国高校教育水平的局限性和近几年的持续扩招,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很难达到社会对于高端人才的要求。

另外,由于高校教育体制相对滞后,很难适时地应对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调整招生政策和育人策略,因而造成高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专业的严重不对口现象,导致结构性失业。

2、中国的就业服务市场水平有待提高,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在摩擦性失业中,有一种很典型的现象,具有某方面特殊技能的求职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找到合适的岗位,而某些用人单位有时又很难寻找到具有此种特殊技能素质的人才,双方均不了解对方的状况,都在为寻找工作和寻找人才所苦。这一现象是由于求职者与招聘者的信息不完全造成的。

而求职者与招聘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导致了一些严重的摩擦性失业现象。如,每年都有农民工对城市的就业现状抱有不实际幻想,大量地涌入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普遍的情况是,农民工在城市中很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甚至不少农民工面临失业问题。这正是由于农民工对于城市中的就业信息不够了解、片面地认为大城市中遍地是金造成的。

3、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经济变化过于频繁,导致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种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在特定市场中,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可能由于以下原因:一是技术变化。尽管技术变化被认为能减少成本,扩大整个经济的生产能力,但它可能也会对某些特定市场或产业带来破坏性极大的影响。二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消费者产品偏好的改变在某些地区扩大了生产,增加了就业,但在其他地区减少了生产和就业。三是劳动力的不流动性。这种不流

动性延长了由于技术变化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造成的失业时间。工作机会的减少本应引起失业者流动,但不流动性却没有使这种情况发生。

通过以上通过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于中国失业现状和失业原因的简单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失业形势。我们相信,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失业这一长期困扰中国的问题将会得到缓解。作为两年后将走上社会,面临就业问题的高校大学生,我们应当密切地关注国家乃至世界的失业问题,更应当从现在起,根据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适时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为将来的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中国失业现状分析》——王波

《宏观经济学》——高鸿业

下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医患矛盾的原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 摘要:通过医护工作方面、患者方面和政府体制等方面进行剖析,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由于医护工作方面的诚信度遭遇患者怀疑,患者对现在医生、医疗的期望......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当前,各医院都把医德医风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但据不少患者的反馈意见表明,患者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的评价并没有“水涨船高”,不妨从心理学角度对......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的三农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的“三农”问题 魏雪2011级经济学基地班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整个......

    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

    经济学角度分析环境污染 1105023 110502237 臧珂雨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以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今协调资源、环保与发展关系,可见社会对环境的重视是不容......

    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梦

    习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定义的“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历史任务的角度,中国最现实、最迫切的......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分析 吴依明 电话:***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政县政东平中心卫生院 邮编353602 近年来,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很多患者对医生不信任,甚至采取提防、戒备心理,其......

    医患矛盾关系因素分析

    医患矛盾关系因素分析近年来,社会对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的抱怨和质疑不断增加,医患关系引发的冲突和暴力事件尤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愈加将医患关系敏感化、矛盾化。作为诊......

    矛盾分析法分析医患关系

    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医患冲突及其解决的对策 班级:商研1521班 姓名:刘雪融 学号:10011315615 当前医患关系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医生和患者之间本来应是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