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析
1.经济效益。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带来的主要有两个方面:成本的降低和政府的补助。第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向社会证明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就短期而言,企业相关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会在原有经营成本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一些额外的支出。但是,从长远来说,这些支出和投入必将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提高员工福利标准,可以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也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投资者,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结果是使企业长期运营成本降低并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二,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能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赢得政府补助或者税收优惠的机会。企业对职工、政府、投资者、社会福利事业和环保等的贡献率与企业价值正相关,其中对政府的贡献率与企业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对政府的贡献率”这一指标的信息需求比较大。因此,企业管理者就有动机在强制性披露要求之外再披露相关信息。表明其经营业绩优良,从而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购买本企业的有价证券,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2.社会效益。层在考虑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时,更应当关注社会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创造的社会效益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第一,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形象,形成竞争优势。合理地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品牌忠诚度。良好的形象会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依赖性。在消费者看来,把商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企业,会将社会责任渗透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产品质量检测和产品的售后服务中去,从而增大对该产品的依赖程度。第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员丁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形成员工忠诚和稳定员工队伍,并且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创造核心竞争力,确保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文由才子城毕业论文网搜集。
第二篇:从广告角度对伊利公关进行分析
试论伊利在乳制品行业危机后的品牌重塑策略
摘要: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令快速发展的我国乳品业猝不及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和行业危机。三鹿、蒙牛、伊利作为全国最大的奶品生产企业,在本次事件中遇到了严重的“品牌危机”,使民族企业的这些金字招牌和乳品行业遭到重创。伊利作为我国的民族品牌,在危机发生后及时并有效的进行了危机公关,此外,伊利还支持了一系列的公益事业,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品牌重塑的目的。使它的品牌不但没有像三鹿那样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强大。
关键词:乳制品行业危机、危机公关、品牌重塑
一、乳制品行业危机
2008年9月,在新闻媒体的曝光下,三鹿“毒奶粉事件”见诸于众,受其影响,我国乳制品行业爆发了“大地震”。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重大部署。按照对奶制品进行全面检查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后,又紧急组织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检测出在蒙牛、伊利、光明等知名品牌企业的奶粉和液态奶中都不同程度上含有三聚氰胺。在危机发生后,伊利启动了应急措施,紧急召回所有未销售的问题产品,对于已售出的产品,消费者可以申请退货。2009年9月18日,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因为发生三聚氰胺污染,撤销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伊利”牌乳粉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由此引发了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奶粉和其它乳产品质量的不信任感,一时间,伊利等企业的乳制品销售都纷纷受阻,为了重塑品牌,重新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伊利进行了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活动。
二、危机公关策略
我们都知道企业遇到危机时,应当尽可能早地应对媒体和公众。不要阻挠事实的发布。拖延的时间越长,就会对公司的形象造成越大的伤害。伊利认识到“公开和坦诚不仅是应对危机的最好策略,而且也是唯一可以采取的策略”。所以在事件曝光的第一时间,伊利启动紧急应对措施,包括召回问题产品以及接受消费者的退货等等。此后,为了挽救形象,伊利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关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坦诚面对、作出承诺并落实承诺,还有支持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1.坦诚面对媒体和公众,进行危机公关
2008年9月18号,伊利发出了“致妈妈们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伊利表达了深深的歉意,但似乎消费者并不买账,认为伊利在推卸责任,把错误推给奶农,并申称“虽然添加了三聚氰胺,但其添加量在人体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道歉并没有让消费者改变态度,相反消费者认为这种道歉丝毫没有诚意。两天后(即9月20日),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接受《CCTV晚间新闻》记者专访,不仅承认自己的产品有问题,就再一次就问题产品向公众道歉并作出承诺,承诺将不惜一切保食品安全,为公众提供放心奶。伊利坦诚面对记者的采访,通过CCTV这个公信力强的媒体向广大消费者表达歉意并作出承诺,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公众看到了伊利的诚意,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消费者不是傻子,不可能相信一两句空话,这一切还得靠企业真心实意的去落实。所以在9月24日,北京一些大超市内伊利产品又重新摆上货架,且都在醒目位置放置质检报告,提示消费者产品已经通过国家检验。市场相关负责人为消费者介绍,上架的产品都是经国家质检部门检验合格的批次产品,于是酸奶、纯牛奶销量开始回升,这一切都暗示着消费者信心已经出现回暖迹象。
2008年10月13日,伊利做客《对话》郑重承诺“7张检验单确保产品安全”。伊利此次成功利用大众媒体宣传自己的改进,努力让消费者对伊利产品重拾信心。伊利的坦率和真诚让现场的观众看到了我国奶制品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希望,对此,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先生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加速了乳制品行业的良性发展,促进了乳制品企业建立起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建立的长效机制。”
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知情需求,实现与消费者的立体沟通,伊利开通行业首个“数字化参观平台”,“零距离”面对公众的监督,为公众带来放心奶。11月13日,伊利集团全面打造的“数字化参观平台”将在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开通运行,消费者通过登陆平台点播视频即可获悉伊利牛奶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参与伊利工厂实地参观考察活动,全面实现随时随地“走进”伊利工厂,和生产过程“零距离接触”。该数字化参观平台的上线将实现生产信息的“全面开放、全景直播、全程透明”,这种推倒工厂“围墙”的沟通形式,在国内食品行业尚属首例。伊利这种对公众的坦诚,让消费者看到了一个完全透明的伊利,没有了信息不透明的羁绊,消费者是用一种平等甚至审视的姿态在和企业对话大大加强了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
2008年10月23日,伊利“放心奶之旅”全面启动,万名消费者共观“放心奶”诞生
由伊利集团联合全国数十家媒体共同举办的一场“放心奶大行动”在北京、四川、安徽、江苏、黑龙江、呼和浩特等省市自治区全面展开。上万名媒体、质检专家以及消费者共同走进伊利工厂,亲眼见证了伊利“放心奶”的出产全过程。而伊利敞开大门、主动邀请公众监督的态度,也以实际行动向社会证明:伊利集团已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监督体系,为人们的健康生活提供真正安全、放心的乳制品。
2.落实承诺:三清三保抓质量,确保市场上的伊利产品放心食用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伊利已制定了“三清理、三确保、抓两头”三大措施,在落实国家有关部门指示的基础上,通过问题产品处置、生产管理、出厂检验等三个方面的控制,确保消费者买到的是合格放心的产品。
三清理工作主要围绕原料供应、库存产品、市场产品等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严格清理所有的原料供应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严格清理库存产品:执行最高的检测标准,不论什么问题,严重性如何,有问题的库存产品一律销毁,决不允许进入市场;严格清理市场:在第一时间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从市场上全面收回,并在各地组织专门队伍进行不间断的市场监督,不让一件有问题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
在生产环节,伊利通过“三确保”来保证产品质量,并把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消灭在工厂,确保生产销售的每一批产品都是经过检验合格的。三确保主要指,一是确保所有的产品都必须经过企业自身和国家质检部门的严格检测后再出厂;二是确保更加严格对原奶收购环节进行检测,从源头杜绝问题的产生,三是要确保奶农利益。
最重要的是,全面落实“抓两头”的工作。抓两头主要是指原奶和出厂。在原奶收购方面,伊利已经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收奶环节,采购了价值750多万元的检测设备,增加专业质量检测人员的数量,加强和提升自身的检验水平。在出厂环节,现在专项检测设备已经到位,各工厂都配备了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控制。在对所有原料和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的基础上,再请当地质检部门进行复检,合格一批,出厂一批。3.积极支持体育事业和公益事业
伊利作为唯一一家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上海2010年世博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作为一家致力于人类健康的公司,“健康中国”就是伊利长久坚持的社会责任体系,所有伊利人,都全力以赴,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为人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12月5日,由中华慈善总会、李嘉诚基金会等八大慈善组织联合主办的2008中华慈善晚宴在北京举办。因在2008年慈善事业中的突出表现,伊利作为唯一一家乳品企业,荣获“中华慈善奖”。这是继三次荣膺“最佳企业公民”称号后,伊利集团再次代表中国乳业站至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的最前沿。
伊利的公益事业并没有因获此殊荣而止步,而是更加努力、倾力为贫困人民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如:2009年6月1日,世博牛奶造福疆内学子,伊利当选新疆学生奶定点企业;2009年6月30日,伊利情倾“一杯奶”助力内蒙古政府打造惠民工程侧记;2009年8月18日,伊利集团8000箱牛奶慰问呼和浩特环卫工人;2009年9月25日,伊利集团积极响应全民阅读活动,打造学习型企业;2009年11月16日,伊利携手生命阳光馆,以大爱大道诠释世博精神;2009年11月23日,伊利牵手上海世博会打造专业母婴服务中心;2010年4月4日,抗旱救灾方面,伊利率先在行动,向玉树灾区捐助乳业第一笔物资;等等。作为中国乳品行业的领军者,伊利始终坚持“厚度优于速度、行业繁荣胜于个体辉煌、社会价值大于商业财富”的价值理念。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第三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食品安全法的开始实施, 人们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食品安全权利, 依然不断受到挑战。诸如苏丹红、“大头娃娃”、瘦肉精、毒大米、地沟油、一滴香、洗虾粉等问题仍然充斥着市场。食品安全问题, 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民众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严重,也同时影响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一、关于食品安全的概述
食品安全是指无毒、无害的食品, 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问题就是食品的质量不过关。随着新的食品资源的不断开发, 食品品种的不断增加,消费方式的多样化, 食品安全问题几乎出现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食能养人, 也能伤人。一旦食品出现安全问题, 表现出来的危害性一方面导致食源性疾病, 这种疾病通常带有感染性或中毒性质, 且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广泛性与社会性的特征, 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给市场带来负外部性, 使
第四篇: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非市场战略
从社会责任角度看企业非市场战略
09工商1班范银霞0916101052 目录
一、捐赠实践...................2
二、企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2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2
四、企业捐赠相关理论介绍.................3
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3
六、我国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4
七、社会责任的措施...............5
八、参考文献:...............6
一、捐赠实践 6月15日,国资委公布了去年央企对外捐赠情况。截至2011年底,117家央企中有108家发生对外捐赠支出,累计支出总金额为37.70亿元。其中,公益性捐赠20.09亿元,占53.28%;救济性捐赠12.48亿元,占33.09%;其他捐赠5.13亿元,占13.63%。上述公益性捐赠中,向科教文卫体事业捐赠4.79亿元,占全部捐赠支出12.70%。救济性捐赠中,向受灾地区捐赠1.74亿元,占全部捐赠支出4.62%;定点扶贫及援助捐赠10.73亿元,占全部捐赠支出28.47%。据了解,今年以来,国资委对央企社会责任愈发强调,今年5月份,国资委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导委员会成立,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兼任该委员会主任。
二、企业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环境、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个国家的公民要对国家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更要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两者的关系应该是“鱼水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休戚相关,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对这个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社会环境,使得这个社会整体环境更适合企业更好的发展。而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注重可持续发展,可以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可,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保持长期可持续地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更多的是效益,关键在于企业观念的转变和如何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相结合,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
1、企业对职工的责任
职工是企业社会责任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对职工权益的保障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另外,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是企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企业对职工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安全生产、公平薪酬、良好的工作环境等方面。企业对职工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人才的挽留和自身的发展。
2、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
对消费者的责任是企业基本的责任.它要求企业必须真诚的对待消费者。企业应当把实现消费者最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和社会责任。以消费者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战
略.是一种把消费者利益放在首位。在使消费者受益、让消费者完全满意的同时使企业受益。达到消费者与企业双赢的经营理念。
3、保护环境的责任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日益恶化,尤其是大气、水、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面临危机,森林与矿产过度开采,这些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环境问题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4、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全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紧缺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节约资源相适应,不能顾此失彼。作为企业家,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场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节约资源。
5、发展慈善事业的责任
企业在社会中属于力量强大的一个实体,对社会慈善事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企业捐赠相关理论介绍
西方国家企业的捐赠行为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出现,大致经历了无规律的捐赠、商业目标式的捐赠和商业目标与公益目标兼容的捐赠三个阶段,经历了自发自愿阶段、被动被迫阶段和主动自觉阶段。随着捐赠行为的合法化和政府税收政策上的倾斜,企业的捐赠也呈现制度化的特征。随之,研究企业捐赠动机和效果的文献与理论也大量出现,大致经历了Fredman的利益相关者理论、Carroll的企业社会责任层级理论、Drucker的企业公民理论和Enderle的平衡企业理论。这些理论指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既是经济性的,也是道德性的;既为利益而生,又为责任而存,利益与道德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这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其所在的竞争环境,捐赠是企业改善其竞争环境的最优策略,通过策略性的捐赠,不仅可以改善企业与政府、公众、社区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策略性的捐赠可以起到保值和增值作用,有助于企业改善要素市场,扩大产品需求,获取或维持市场权力,吸引、激励和保留优秀的员工,并减少经营的不确定性,获得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捐赠,尤其是过度的不必要的捐赠可能仅仅是公司经理人员提升其“公益声誉”、享受“公益便利”的一种滥用公司资财的机会主义行为。公司的捐赠将直接导致当期资产和收益的减少,捐赠的金额越大,直接影响也越大,而作为回报的直接享受者却是公司的高管,捐赠有助于提升公司高管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的个人声誉,而且出入参加捐赠仪式、相关晚会的权利也通常自然给予经理人员。
Atkinson & Galaskiewicz(1988)的研究却支持“经理人员自利”的假说。他们发现,公司总经理持股比例或者个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捐赠金额显著负相关;总经理越关注其公益事业声誉,其捐赠金额越大,随着持股5%以上的家族股东出现,上述关系消失。
Navarro选取了249家公司三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广告费用比例高、需求弹性大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其捐赠的力度更大,而衡量委托代理成本的公司治理变量与捐赠力度不相关,这支持“价值提升”假说。此外,Navarro还发现公司捐赠会考虑该地区其他公司的捐赠以及政府社会事业投入情况。具体的,其他公司捐赠越多,政府投入越大,公司捐赠力度就越小,这进一步支持捐赠“价值提升”的假说。
Brown et a1.的发现则认为公司捐赠同时存在“价值提升”和“经理人员自利”的动机,而且占主导的是“经理人员自利”动机。
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义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经济组织,能够实施企业社会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和境界的体现。表现出这是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将会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为以后的利益的获取打下基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付出成本的同时,企业将获得广告的效应而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力与企业产品的销售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并有可能得到更多的政府的表彰和支持,建立良好的政府关系,也有力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的长远经营战略,把对社会和环境的高度关注融入到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使命与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使之成为企业对外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微观因素来讲,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产品差别化,企业在产品或服务上附加一定社会责任属性,可以将自身与竞争者有效区分开来或向消费者索取溢价,扩大与竞争对手的区别;企业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资源再生利用等途径,在促进社会问题解决的同时又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成本领先优势,同时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美誉度;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如公平薪酬、清洁安全的工作环境、培训机会、儿童照管设施、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分担,既可以增加雇员士气和生产能力,又能够减少旷工现象及人员的流动,增大企业凝聚力,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使企业在人才吸引方面具有竞争力,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证。
从中观因素来讲,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正确投资,会改善当地的教育体系、住房供应及公共卫生设施,消除或减轻社会歧视的存在,从而可以大大增加企业可利用的人力资源数量,并可提高其质量;企业支持相关产业的作法,既承担社会责任,又促进了本产业和本企业的发展。
从宏观因素来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帮助国家改善其形象,改变国家经济增长方式。
六、我国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首先,缺乏一个完整的监督、评价体系。我国社会责任刚刚开始,监督和评价体系建立方面的工作还很少,不能很好的监督和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
其次,企业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以人为本”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企业不仅仅是员工赚钱的地方,更是他们实现其自身 社会责任所强调的地方,因此企业应当尊重员工,更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潜能,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从长远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所强调的改善员工工作条件、保障员工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和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实际上是与我国的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是一致的。
第三,企业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经济发展中,人们更多把目光放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直到一系列环境问题开始危及经济的增长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时,人们才开始重新认识并重视环境问题。
第四,企业短期行为严重。企业的目标是追逐利润,有时受到利益的驱使,企业往往采用短期行为,就是企业的行为不是企业整个发展周期的最优决策,而仅是短时期内的最佳选择,从而出现的急功近利、企业失信、欺诈、拖欠货款、税款、贷款、违约合同欺诈、制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披露虚假信息数据、质量价格欺诈、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使企业不能长期发展,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第五,公众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公众在受到侵权时,不会采取合法措施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力,在无形中助长了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
七、社会责任的措施
(一)、国家方面
首先,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健全社会责任体系。
我国社会责任才刚刚开始,在监督、评价体系方面认识不够,没有形成系统机制,给部分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有机可乘,造成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国家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职能,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使社会责任的履行评价合理、监督有效,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比较健全的法律环境,充分发挥法律的利导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使企业从服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其次,加速企业改制,使企业真正的市场化。在传统企业中政府管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成本过高,企业缺乏自主性和灵活性。企业市场化,可以使其通过履行社会责任的形式来承担以前的政府管制成本。
第三,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宣传社会责任的内容,让企业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自己在生产经营和经营决策中哪些是符合或违背了社会责任标准,使企业对社会责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营造全社会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舆论环境。可将倡导企业社会责任与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统一起来,积极宣扬传统文化理念中的和谐观、天人合一观、人本观、义利观等。还可将倡导企业社会责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宣传统一起来,从而赋予企业社会责任鲜明的时代意义。
第四,通过税收优惠、金融支持、资信评级和政府采购等多种手段,激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财税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对企业的慈善活动和履行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予以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二)、企业方面
首先,将社会责任融入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中。企业应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其战略决策中去,开发出有效的企业社会战略,从而通过做好事使自己受益,创造企业独特的社会责任竞争优势。企业要将社会责任嵌入核心价值观,并将其积极融入到企业的使命与愿景中。企业应选择与自身核心业务相关的社会问题,找准企业与社会的交汇点,并注意将企业社会战略融入当前的治理结构与管理系统中。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到长期战略中,积极实施战略,避免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的慌乱和无序。
其次,建立健全公司责任指标,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员工责任、消费者责任、保护环境责任、可持续发展责任、发展慈善事业责任。企业可参照国外或国际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加强对员工参与、员工待遇、生产安全、产品安全、资源利用率、排放等指标的关注。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及时对社会事件进行反应,实时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积极与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合作。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其社会责任的履行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企业应积极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利用其力量,改善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和提高其技术方法。
(三)、其他方面
1、社会公众积极维权。
社会公众是企业产品的终极消费者。产品的功效、性能、安全、质量和健康对他们的生活有着诸多影响。社会公众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力,会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促使企业建立社会责任意识。
2、社会舆论的力量
社会舆论可以宣传社会责任的思想,使企业建立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媒体舆论力量有利
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透明化。通过发挥舆论媒介、环保组织、工会等社会群众团体的作用,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以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及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对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强大推动意义。
八、参考文献:
[1]罗桂玉.浅谈企业的社会责任
[2]吴丹红.全球经济新态势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软竞争力[J].湖北工业大学学
报,2009,24(3)
[3]李莉莉.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
[4]刘宝.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21(2)
第五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的三农问题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的“三农”问题
魏雪2011级经济学基地班
【摘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整个国家人口的七成多。“三农”问题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安全关系重大。农民现在是我国国民的主体,没有农业的发达,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我们整个国家就谈不上发达,谈不上富裕,谈不上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要切实认识并解决“三农”问题。本文将在探讨“三农”问题的影响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运用供给、需求和价格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分别分析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三农”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关键词】农业;农村;农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整个国家人口的七成多。“三农”问题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安全关系重大。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三农”问题不解决,将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问题将日益严重;耕地资源减少,水资源不足,草原退化,水土流失问题将日益严重,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危机。三农问题将严重影响我国基层政权的稳定。我国现在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
已沦为我国社会的底层,由“三农”问题引起的我国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腐化,以激起众怒,影响到一个地区甚至一个社会的治安稳定。“三农”问题也影响到农民权利的实现,不符合国际社会对人权的要求,农民工工资拖欠,社会福利无法共享,将影响农民创造力的发挥。农民是我国国民的主体,没有农业的发达,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我们整个国家就谈不上发达,谈不上富裕,谈不上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要切实认识并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产生并不是由“三农”自身造成的,而是由于国家倾斜的发展战略政策偏差所引起的。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也不能靠其自身。建国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在新世纪出台了九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致力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下面,我将就“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分别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其原因及解决办法。农业
农业问题主要表现在粮食供给不足和农产品竞争力两个方面。
粮食供给方面,我国的国产粮食供给不足。首先,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城市用地增多、不合理使用土地造成土地退化等原因,耕地减少,耕作面积下降;其次,农产品生产具有周期性波动的特点,生产季节性明显,在一定的科技水平下,产出有限;其次,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程度大,需求弹性小,需求量不会因收入的增减而有大幅度变化,收益相对较少且相对稳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最后,农产品是同质的,不存在产品差别,农产品市场是
完全竞争市场,难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利润,农民获利空间不大,因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会大幅度提高反而会使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等生活方式。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食供给问题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解决粮食供给不足,首先要加大政府投资,发展农业科技;其次,实现农产品这一完全竞争市场的农业产业化运行;再次,由供给定律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产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从这一点出发,政府可以采取价格政策,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适当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益。农产品竞争力方面,国内农产品由于政府调控价格,市场化运营不明显,竞争力不明显。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国际竞争方面。用博弈论的相关原理,我国出口农产品必须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获得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才能立足世界。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价格上竞争力比较低。我国农业生产最主要特点是“精耕细作”,生产规模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科技含量低,从而造成单位面积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较低,产品质量难以提高且生产成本难以降低。加之国内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不高,造成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国家对农业改革方面投资不足,地方政府不规范收费等形成较高的成本外支出,造成农产品价格竞争力不高。对此,应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进一步对外开放,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农村
农村问题主要表现为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农村环境问题两方面。
非农产业是拉动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驾马车,在某种程度上,非农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方面。而如今非农产业面临着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规模偏小、布局分散、技术水平不高、粗放经营、市场服务水平有限等问题。非农产业所生产的产品所面对的市场一般来说都是垄断竞争市场,获利远高于农业,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协调发展。为促进非农产业更好地发展,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使其适应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现有非农产业的产业化经营。
农村环境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环境问题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污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和人居环境问题,以及政治环境的可持续性。由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可知,随着农业的发展,土地开采能增加的效益已寥寥无几,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土地质量而不是盲目扩大土地面积。治理农业污染,增加土壤肥力,以提高单产。工业污染主要是源于非农产业,而非农产业之所以排放污染物,是源于净化处理成本太高,不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为此,应加强污物排放的立法工作及政府监管,促进环境改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比如,建沼气池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农村也逐步出现了民主发展倒退、停顿等状况。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增强民主政治意识,才能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农民
农民问题主要在于农民各项权利得不到保障。主要是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发言权。
农民的生存权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拥有和使用土地的权利遭到侵犯,获得其他生产资料的权利不全,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尤其出现了“同工不同酬,同伤不同赔”等现象。为此,必须制定严格的土地征用政策,保障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在劳动者报酬方面,实行最低工资法,将农民工的工资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并制定完善劳动法,以保障农民权利。
农民的发展权得不到保障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城乡由于经济发展上的差异,在这三个方面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且差距越来越大。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比城市少了三年。文盲主要分布在农村。农村文盲中,女性占七成。教育经费方面,2001年生均教育经费城市是农村的1.86倍,最高的北京与最低的湖北相差10倍;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市是农村的1.92倍,最高的北京与最低的贵州相差7倍。预算内生均公用教育经费小学最低的仅5元,初中仅14元。升学率方面:小学升初中农村比率为91%,城市为100%;升入高中的学生数城乡比为19:1,升入大学(二本以上)的学生数城乡比为35:1.农民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不到保障,意味着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竞争力均比较低下。由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长此以往,农民受教育水平将维持原状甚至会下降。政府要切实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投资,提高教育水平,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
医疗方面,城市人口住院平均花费7000元/人,农村为2000元/人;
农民每年的人均医疗支出为200元。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还应该加强新型医疗合作的推广,运用好福利经济学,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从而推动公益医疗的发展。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公共品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能在着较大差异。应该实行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弥补还能够改进的空间,实现帕累托最优。
农民的发言权主要表现在农民代表在人大代表中占比不高。为此,应扩大农民代表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增强广大农民的发言权。
参考资料:
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
2、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