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宁县五中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组
尊敬的老师你好:
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学生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表,你可以根据你平时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如实的填写,或根据你自己的独特主张进行填写,本问卷你不必写上你的名字,但请你一定提出你宝贵的意见,谢谢你的合作:
1、你班上有留守学生吗?()(1)有
(2)没有
2、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成绩是()(1)好(2)中等(3)中下(4)差
3、在教育特殊生时,你有没有把留守的学生作为你教育的一个重点()(1)有
(2)没有
4、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有没有让你烦恼过?()(1)有
(2)没有
5、对于留守学生的不良习惯你是如何处理的?()(1)注重细心(2)注重恒心(3)与家长联系
6、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你认为如何处理比较好?()(1)请心理专家(2)自己尝试教育(3)与监护人联系
7、你每学期开展了以下哪类主题班会?()(1)“关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2)“关注留守学生的安全。”(3)“留守儿童学习困难解惑。”(4)“留守生与非留守生的互助”活动。等等
8、你每学期准备做以下哪几件事?()(1)准备帮扶几名“留守儿童”。
(2)准备对留守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3)写一篇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论文。(4)与“留守儿童”过一个愉快的星期天。(5)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交谈。
9、你认为我们学校有关留守学生的教育方面是()(1)成功的(2)有待改进(3)其他 10你认为留守学生教育的关健是在
----------------------------
第二篇: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你好:
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学生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表,你可以根据你平时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如实的填写,或根据你自己的独特主张进行填写,本问卷你不必写上你的名字,但请你一定提出你宝贵的意见,谢谢你的合作:
1、你班上有留守学生吗?()
(1)有(2)没有
2、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成绩是()
(1)好(2)中等(3)中下(4)差
3、在教育特殊生时,你有没有把留守的学生作为你教育的一个重点((1)有(2)没有
4、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有没有让你烦恼过?()
(1)有(2)没有
5、对于留守学生的不良习惯你是如何处理的?()
(1)注重细心(2)注重恒心(3)与家长联系
6、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你认为如何处理比较好?()
(1)请心理专家(2)自己尝试教育(3)与监护人联系
7、你每学期开展了以下哪类主题班会?()
(1)“关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
(2)“关注留守学生的安全。”
(3)“留守儿童学习困难解惑。”
(4)“留守生与非留守生的互助”活动。
等等
8、你每学期准备做以下哪几件事?()
(1)准备帮扶几名“留守儿童”。
(2)准备对留守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3)写一篇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论文。
(4)与“留守儿童”过一个愉快的星期天。
(5)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交谈。
9、你认为我们学校有关留守学生的教育方面是()
(1)成功的(2)有待改进(3)其他
10、你认为留守学生教育的关健是在()
(1)学校(2)社会(3)家庭(4)三者皆有)
第三篇:留守儿童教育方式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留守儿童教育方式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你好:
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学生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表,你可以根据你平时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方式进行如实的填写,或根据你自己的独特主张进行填写,本问卷你不必写上你的名字,但请你一定提出你宝贵的意见,谢谢你的合作:
1、你班上有留守学生吗?()
(1)有
(2)没有
2、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成绩是()(1)好(2)中等(3)中下(4)差
3、在教育特殊生时,你有没有把留守的学生作为你教育的一个重点()(1)有
(2)没有
4、你班上的留守学生有没有让你烦恼过?()(1)有
(2)没有
5、对于留守学生的不良习惯你是如何处理的?()(1)注重细心(2)注重恒心(3)与家长联系
6、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你认为如何处理比较好?()(1)请心理专家(2)自己尝试教育(3)与监护人联系
7、你每学期开展了以下哪类主题班会?()(1)“关注留守学生身心健康。”(2)“关注留守学生的安全。”(3)“留守儿童学习困难解惑。”
(4)“留守生与非留守生的互助”活动。等等
8、你每学期准备做以下哪几件事?()(1)准备帮扶几名“留守儿童”。
(2)准备对留守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3)写一篇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论文。(4)与“留守儿童”过一个愉快的星期天。(5)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交谈。
9、你认为我们学校有关留守学生的教育方面是()(1)成功的(2)有待改进(3)其他
10、你认为留守学生教育的关健是在()
(1)学校(2)社会(3)家庭(4)三者皆有
“留守儿童之家”创意实践活动方案
[提要]
一、方案名称
茂名学院理学院“留守儿童之家”创意实践活动方案
二、创意内容
三、方案亮点
四、参与群体
五、实现途径
六、推进步骤
七、预期效果
八、总结巩固提高
一、方案名称
茂名学院理学院“留守儿童之家”创意实践活动方案
二、创意内容
①组织学校相关的同学与“留守儿童”组建“快乐之家”,采取上课、游戏、书信等形式开展文体交流活动,增进感情。
②协调好教育局、团委、学校、社区、街道等部门,组建“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儿童与相关社会爱心人士结对,并经常性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书画比赛、讲故事、读书念报、做小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等)、交流谈心等实践活动,让更多的部门单位组织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茂名”活动中来。
③开展留守儿童三个一活动:“教会一门特长、了解科技发展、心灵快乐互通”活动,建立留守儿童图书馆等,开展爱心互动互促互进和谐活动。
三、方案亮点
学校、家庭、社区、相关单位部门等多方位有机互动,活动以留守儿童为主体,充分整合资源,建立关爱留守儿童长效运行机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是该方案的立意点,是活动形式上的亮点。
四、参与群体
以本校青年团员学生为主,招集2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活动骨干力量。如有需要可以再招聘。
五、实现途径
在学院党政领导下,利用全院集体智慧和支持,争取各方面积极力量,重点利用好全院各个团支部、各个学生社团、专业特长生、业余党校团校等骨干学生。暑期前,先在与学院附近的社区和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活动;暑期中,再拓展到信宜、高州、电白、化州等乡镇相关社区开展“留守儿童之家”组建相关工作。
六、推进步骤
宣传发动阶段(5月到6月底):开展留守儿童调研,通过调研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并联合相关媒体向社会发出倡议,同时联系相关社区和民工子弟学校,组建“留守儿童”服务社、确定服务内容及形式。
实施阶段(7月初到8月上旬):整合各界资源,重点为相关的教育局、团委、学校、社区等,并与社区和民工子弟学校签订活动意向书,分步筹建“留守儿童之家”,多种形式开展“留守儿童”服务活动。
总结阶段(8月下旬):撰写研究报告,举办面向社会的大型留守儿童结对活动。
七、预期效果
活动中,学生在相关团委组织领导下,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团体力量,组建1个“留守儿童之家”,深入基层,了解现在留守儿童的现状,服务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风采,培养大家的团队意识、组织纪律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活动深入社会底层,唤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并积极行动起来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服务。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献出一份爱心,温暖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灵,让“留守儿童之家”成为广大留守儿童的第二乐园,为创建和谐社会尽献自己绵薄之力。
在中共中央作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定的背景下,此创意实践活动要力争成为一项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影响积极的体验性长效性教育活动,充分体现“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的和谐社会建设理念。
八、总结巩固提高
在相关活动结束后,院团委将及时总结“留守儿童之家”创意实践活动成果向学院汇报,提请领导们研究决策,以求进一步改进提高。加强和改进活动阵地建设,争取将“留守儿童”服务社和谐关爱行动持续开展下去,在相关县市和社区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将其打造成为学院共青团组织的实践活动品牌。
第四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梅朝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逐渐被卷入到市场化的大潮中,他们日益明显地感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外出务工成为农民舒缓经济压力的最佳选择,这把剑却是一把双刃剑,舒缓了经济压力,也给家庭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留守在家的儿童,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监护人监督不力,学校有心无力,导致孩子的不利发展,其状况堪忧。我以家乡英山县为代表,调查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从中得出一些结论,探索问题的症结,重新审视三农问题,为城乡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一份力。
关键词:三农问题,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城乡差距,农村学校
正文: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典型的山区县,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5万。近年来,随着农业产生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大批农村人口纷纷离开土地涌向城市,选择了进城务工的生存发展道路。这种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打破了长期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导致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据统计,英山县35万农业人口中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达10万余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达10572余人,有些乡镇“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8%。这些“留守儿童”60%以上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抚养,26%在亲戚家寄养,13%在寄宿学校或熟人、老师家托养,另有1%左右的孩子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这些人对孩子是抚而不养。经调查,问题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到75%左右,而且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多,学困生越来越多,学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节假日就四处闲逛,到网吧玩游戏,乃至和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少年”混在一起。有的染上抽烟喝酒的坏习惯,有的打架闹事,甚至小偷小摸,给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在一些地区,留守子女实际辍学、失学比例居高不下,其中或者是因为家中缺少劳力“早当家”,或无人管教、放任自流以致成绩太差升学无望而厌学或弃学。
调查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⒈ 家庭结构单薄化和家庭功能失调
近年来,农民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年轻夫妇一般不愿像他们的父母辈那样多生孩子,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施行,家庭的单薄化十分明显。这样就造成了两个不可避免的后果。第一孩子在家庭里缺少玩伴,有较强的孤独感。第二核心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如联合家庭或主干家庭。这样的话,就难免不疏于对孩子的教育。由此,如果仅从家庭这个微观单位来看,留守子女问题即是由经济结构转换引起家庭功能失调或缺位所致。英山县的初二学生王博,父母在新疆打工,由奶奶抚养。奶奶对王博很无奈,学习不好,年纪轻轻就加入了本地的流氓组织,对老人也是非打即骂。学校根本没法管教或者是不想管教。另一个学校的学生刘杰学习优异,深的老师喜爱。但是父母都在外打工,对其学习无暇关注,学费也是一拖再拖。家长对教育的不合作态度,让刘杰很为难。
⒉ 现代传媒和新型娱乐方式的影响
现代传媒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可以说无孔不入,以致少数庸俗和低级趣味的作品很容易影响到不设防的孩子们。另外,由于农村孩子缺少公关活动的场所及设施,他们既没有少年宫也没有儿童活动中心,只有黑网吧是向他们开放的,流连在网吧就成了部分孩子课余的主
要生活方式。这种流行性,不仅成绩差的同学,成绩好的同学照样会玩一些流行的游戏,像穿越火线、地下城与勇士。王博和刘杰就是在网吧认识的。
⒊ 校外同龄人的影响
初中生,特别是二、三年级学生的行动能力逐渐增强,他们期望和社会接触,而校外正好有这幺一批年龄和他们相仿的一群。其实这些人也是刚从学校走出去的,初中毕业,没能考上高中,外出打工年龄较小,在家里不会也不愿种田。总之,他们没有正儿八经的事可以做,三五成群,四处游荡就是他们的形象。根据我们在调查中从英山县治安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当地整体治安状况随着人口的大量外出而逐步好转,但是同时青少年的犯罪率却呈上升趋势,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⒋ 新的读书无用论
由于国家对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不再实行包分配的政策,而是通过市场的方式来配置这些新生的劳动力资源,双向选择不可能一次成功,毕业之后一时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遇到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毕业即失业也是客观存在的。长期以来农民把入伍和升学看做是跳出农门并吃上“皇粮”的两条路子,现在出现了变化,一些人就夸大了它的负面效应,认为辛辛苦苦读书到头来还是要打工,没个稳定的工作,还不如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同龄人。
⒌ 父母本身的影响
进城务工没有改变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对家庭价值的理解上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或者通过家庭本身的变化来影响孩子。方咀中学初二班的杨杰曾经是班上的优秀生,但进入二年级之后,成绩逐步下滑,并且经常去电子游戏室通宵玩游戏,因花销太大,就把家里的机床给拆掉卖了。后来,班主任经过了解才发现,原来杨洁的父母外出打工之后,都觉得自己长了见识,积攒了一些钱之后,做起了生意,双方随着交际面的扩大,思想感情上也起了变化,及至最后谁也不满意谁。离婚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但对孩子则是一种伤害,杨洁就是这样被伤害的。
⒍ 被委托人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
一般来说,农村中有一定能力和具备相当素质的人更倾向于外出务工或经商,这样,剩下的就只能是所谓“386199250部队”了(妇女、儿童、老人、傻子)。老年人被委以看管孩子的责任,并不意味着他们有相应的能力和知识准备。无论孩子被委托给爷爷奶奶或其它亲戚,被委托者实际上已经担负了监护人的部分责任。但是老人文盲率远高于青年一代而且代沟明显,根本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
(二)政策因素
除此之外,教育设施较差以及教学质量不高使农村学校不能胜任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重任,对于那些留守孩子则更是直接的挑战。
⒈教育资源紧缺以及财政投入缺乏激励机制。
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政策,在教育上也是如此。城市的教育投入完全是由国家来承担,而农村教育则由农民来负担。一所城市中学可能会投入上亿元,而农村地区大多数县的年财政收入也不过如此,能投入到教育上,特别是乡村两级的资源更是屈指可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在全国义务教育投入中,乡镇负担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2%左右,而县乡两级负担的87%基本上都直接来自农民,也就是说农村义务教育的费用基本上都是由来农民直接承担的。农村教育设施落后以及教学质量不高是在这种城乡有别的教育投入体制下长期累积的结果。
⒉ 政策的刚性
政策的刚性一方面体现为政策的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体现在不能区别对待地区之间的巨大差异上。如果是针对条件较差地区所出台的政策,于状况较好的地区而言无
疑是不公平的,会束缚这些地方的发展。如果是针对条件较好地区所出台的政策,执行起来对落后地区来说则可能会雪上加霜。英山县一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曾向我抱怨说,“所谓一费制,就是一次性地废掉农村教育,一次性地废掉这一代孩子”。这个说法或许有点夸张,但却反映出政策的刚性所带来的农村教育的困境。
3.以入学率为取向的评价机制。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机制仍在发挥着主导作用,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标准还是入学率一类的硬指标,因此在实践中大行其道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那一套做法,反映在教师对待学生的的态度上,就是“带好一个差生,不如培养一个好生”,一些升学无望的孩子就在有意无意中被抛弃了,而留守学生占了被抛弃中的绝大比例。
(三)对策性思考
由以上分析可见,留守子女问题源于转型期的特殊性,但在机制上起着根本作用的仍然是传统体制,或者说,留守子女问题是传统体制的滞后性在转型期的突出表现。
据此,我不揣浅陋,认为,从解决农村留守子女问题乃至提升农村整体教育质量的角度来看,应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以期缓解问题或为解决根本问题奠下基础。
1.改革现行教育投入体制,逐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比重。适应税费改革以及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式,在现阶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转移支付的资金不被挪用和占用。不管是财权适应事权,还是事权适应财权,只有在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基础上,明确各级政府之间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权责,才能从投入体制上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
2.不仅从理念上更重要的是从制度上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弱化统考制度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为农村教育创新留下广阔的空间。有了宽松的环境,农村学校才可能逐渐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机制,从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其个性、气质出发,因材施教,把包括留守学生在内的所有孩子一个都不少地纳入到学校素质教育的关怀视野内。
3.鼓励民间资源进入教育行业,制定多种优惠政策,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缓解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紧张状况。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使各级各类学校真正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只有这样,学校之间竞争的压力才能转变为学校内部提高教学质量、关心学生成长的动力。
4.设立课后活动中心。节假日越多,留守孩子就越觉孤独,在社区或学校中成立课后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或者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弥补放学后及或节假日的教育空白。
5.在有条件的农村学校设置心理辅导办公室,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培训心理辅导老师,并纳入到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去。
6.加强区域经济,让农民工家乡就业,实现双赢。
在此向调查中积极配合的各位老师、同学、政府工作人员致谢。
第五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和生活状况调查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和生活状况调查 五系 班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班 姓名:徐平学号:20100512242 指导老师:涂金坤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醒目的社会话题。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在农村里发生的事情总会引起我的关注。近一个星期我自己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和生活状况做了一个简单的实践调查,对现在村里留守儿童的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新农村建设计划的不断推行。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关注。但是城乡收入的差距却在各种政策出台之后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不满足自己现有的生活水平,尤其是一些有孩子的父母,为了改善、提升现有的家庭经济状况,给自己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于是,农村的许多家庭,就出现了父亲外出务工,留下自己的孩子和照顾孩子的母亲;更为甚者是父母双方双双外出务工,留下自己的孩子,将孩子放在孩子祖父母哪里照顾或者是亲戚那里亦或者放在临时监护人哪里照顾。就这样,一大群缺乏家庭温馨的儿童便逐渐的进入我们的视野之中。渐渐的,他们身上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引起的社会的广泛关注。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一个让他们不想接受的名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在农村变得越来越多。但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却没有随着他们人数的增加而有所改善。由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导致他们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都出现了诸多
问题。
中国有句老话“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但是,真多留守儿童而言。父母一方或双方进城务工,导致了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最本质的亲子间沟通中断,互动缺失。外出务工父母有时候想要好好教育子女,但是因为彼此天各一方,对留守在家子女的教育也无能为了,时间久了,便陷入有心无力的地步。更糟糕的是许多外出务工的父母连与子女最基本的联络、交流都没有,更何谈对子女的引导、教育与关心。有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一次,有的甚至长年累月没有联系。或者一年回家探亲一次,或者数年不回家,也不知道家里的境况。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导致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祖父母或是亲戚或者是父母离开时指定的临时监护人取代。在祖父母监管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的状况,祖辈的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祖辈都是文盲,他们对孙辈的监护仅仅只能从物质生活方面予以满足,长此以往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极端现象:他们对孙辈过分的溺爱,使留守儿童变得“娇生惯养”。即使是父母回到家中,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外出务工的父母对留守在家的子女照顾不周,内心都会有愧疚之心,为了弥补自己无法在家照顾孩子的错误,补偿自己的孩子,他们会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物质需要,因此,一些留守儿童就变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将自己的孩子委托给亲戚或者一些别的人监护,则会出现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态度更多的是漠不关心,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有的是留守儿童
太调皮,他们根本管不了,也有的是担心管教太多会受到其父母的埋怨,因此他们的监护也只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就这样,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缺乏起码的父爱母爱,而在家监护孩子的人无法起到父母的作用。着导致了留守儿童中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在我的调查中,留守儿童有两种极端情况: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甚至他们的一些行为让人不可理喻,在家里从来不听从管教,经常流连于玩吧、游戏厅等一些风气不好的场所;而另一部分留守儿童,他们很体贴父母在外工作的辛苦,懂得自立自强,在平时主动承担家务,有很强的自律性,是邻居眼中的好孩子。
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情况也难以令人满意。在中国这个应试教育的大政策下。以分数论成败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尤其在一些农村学校,用分数评价学生的优劣,以分数评定教师水平高低的情况无法根除。这样就使得一些留守儿童被认定为是无法教育的差生。而这些长期留守的儿童紧紧是因为长期见不到父母,产生了强烈的思亲情绪,这导致了他们上课思想停滞,无法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这本不是他们的错,可是,由于老师的错误评价,他们被彻底的打上了劣等生的标签。于是,他们翘课、逃学,甚至学习他们的父母,休学外吃打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是他们父母最不想看到的结果。也有一些留守儿童,很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他们知道自己的学费是父母在外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他们真正做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他们用自己的怒力,证明自己是可以做到别人可以做的事情。他们在老师的眼中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欢迎,更是一部分学生的榜样。
相比较留守儿童教育情况的令人堪忧,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一般与同龄人家庭的生活相差无几,有些地方甚至远超同龄人。他们有自己的特有的生活。祖辈一般都会宠着他们,尽力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而且,没有不疼爱自己孙子孙女的祖辈。而且,在父母回家的时候,他们的各种物质需求是不会被拒绝的。所以,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不需要我们过多的担忧。离开了父母,他们的生活水平依旧可以保持在父母离开之前。只是,生活让他们过早的明白自立。明白了生活的各种艰辛苦楚。
关于留守儿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的各种生活。因为自己的时间和能力有限,我的调查也仅仅局限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家庭。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需要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共同出力深挖解决。也许,我们的政府可以制定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也许,当地的学校真的能够贯彻国家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防治,让留守儿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也许,我们的社会会出现更多的爱心人士关心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留守儿童的出现不是我们可以阻止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留守儿童出现后如何正确、高效的解决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各种
社会问题。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在新时期的伟大建设能否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