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班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中学班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中学班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文/李秋燕
通过顶岗实习支教亲身经历,听取许多一线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经验总结,以及查阅各种教育资料和优秀教育家著作等。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如下:“小皇帝”越来越多班级管理越来越难班、留守学生、意外事件时常发生、班级管理的专制化问题等。对此,班级管理者只有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端正学生的认知、正确引导,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难题
(一)“小皇帝”越来越多班级管理越来越难班
目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在中学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较大,由于物质、家庭生活相对优越,学生独立意识不高,学生对读书欲望不高,缺乏对美好前途的追求和向往,甚至出现严重的违纪事件,如何管理这些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学班级管理教育的一个难点。
(二)留守学生、意外事件时常发生
现在,许多学生是“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父母远在天边,对孩子的监护近乎缺失,祖父母或亲戚对孩子的监护又缺乏力度,这样对孩子的监护容易产生“真空”地带。加上中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行为自制能力、自控能力较差,这样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随着网络 的普及、通讯的发达在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学生上网游戏和早恋等创造了条件。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各种信息冲刺着学生的视野。他们有的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也有的可能痴迷于武侠小说。
(三)班级管理的专制化问题
刚刚上任时也许会下定决心“我决不会成为权威主义式的支配者。我要好好听取同学的意见,并贯彻到班级管理中去,做一个民主型班级管理者。然而,一旦接触了现场,学生各式各样的要求和意见往往是始料未及的,于是便会偏离自己的初衷,认为”唯有使学生们服从我的旨意,才能统一班级,舍此别无他法。教师一旦下了这种决心,会感到浑身轻松。
二、中学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二)端正学生的认知、正确引导
针对“留守学生”早熟、缺乏家庭管理、时常发生意外事件的现象。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通过交流谈心,及时摸清“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成长困惑,帮助他们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2、经常与“留守学生”的家长联系,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对症下药,防微杜渐。经常观察“留守学生”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不良现象的滋长。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成绩。
第二篇:中学班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班级管理
中学班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文/李秋燕
通过顶岗实习支教亲身经历,听取许多一线优秀教师和班主任的经验总结,以及查阅各种教育资料和优秀教育家著作等。可以看出,当前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如下:“小皇帝”越来越多班级管理越来越难班、留守学生、意外事件时常发生、班级管理的专制化问题等。对此,班级管理者只有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端正学生的认知、正确引导,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难题
(一)“小皇帝”越来越多班级管理越来越难班
目前,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实施,在中学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较大,由于物质、家庭生活相对优越,学生独立意识不高,学生对读书欲望不高,缺乏对美好前途的追求和向往,甚至出现严重的违纪事件,如何管理这些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学班级管理教育的一个难点。
(二)留守学生、意外事件时常发生
现在,许多学生是“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父母远在天边,对孩子的监护近乎缺失,祖父母或亲戚对孩子的监护又缺乏力度,这样对孩子的监护容易产生“真空”地带。加上中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行为自制能力、自控能力较差,这样往往容易导致学生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讯的发达在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为学生上网游戏和早恋等创造了条件。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各种信息冲刺着学生的视野。他们有的可能沉迷于网络游戏;也有的可能痴迷于武侠小说。
(三)班级管理的专制化问题
刚刚上任时也许会下定决心“我决不会成为权威主义式的支配者。我要好好听取同学的意见,并贯彻到班级管理中去,做一个民主型班级管理者。然而,一旦接触了现场,学生各式各样的要求和意见往往是始料未及的,于是便会偏离自己的初衷,认为”唯有使学生们服从我的旨意,才能统一班级,舍此别无他法。教师一旦下了这种决心,会感到浑身轻松。
二、中学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一)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养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二)端正学生的认知、正确引导
针对“留守学生”早熟、缺乏家庭管理、时常发生意外事件的现象。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通过交流谈心,及时摸清“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成长困惑,帮助他们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2、经常与“留守学生”的家长联系,让家长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对症下药,防微杜渐。经常观察“留守学生”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不良现象的滋长。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篇:乡镇中学班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班级管理
乡镇中学班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
文/王翠萍
顶岗实习让我们站到教育的第一线,有机会深入了解农村教育,通过顶岗的经历和调研,我对乡镇中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文就乡镇中学班级管理的难点及解决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乡镇中学班级管理的难点
(一)留守孩子,纪律观念淡薄
乡镇中学的学生父母大多常年在外打工,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属于留守孩子。爸妈在他们的教育中严重缺位。他们有的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的与老爷、姥姥或者是姑姑等亲戚生活在一起。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娇惯是一种最长见的错误方式。父母走的时候怕孩子委屈,又给孩子多留一部分钱。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明事理,没有吃苦耐劳的性格。另外,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学习观念不强,一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差,经常迟到、旷课。还喝酒、抽烟、上网成瘾、早恋。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爱打瞌睡,作业不做,学习成绩差。不讲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缺乏艰苦朴素的精神。尽管学校规章制度十分严明,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每个学期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屡禁屡犯。这是教育工作难做的一个原因。
(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生没有明确生活目标,过一天少三晌,得过且过,从而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厌学情绪十分严重。少部分学生的基础太差,学习上困难重重。进入中学,课程增加,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随之增加。更加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上跟不上其他同学的步伐,渐渐地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三)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
在做班主任助理给调皮的孩子做思想工作的时候有这种感受,有学习动机的孩子还是有挽回的希望的。比如我们用“知识改变命运”来打动他,唤起他对未来的憧憬,激发他学习的内部动力;或者用“爸爸妈妈辛苦挣钱供你上学”来感动他,让他愧疚,用感恩的外力去驱动他。但有一部分学生,他们来学校不是为了学习,只是在等待机会出去打工,因为年纪太小父母不放心,所以就在学校混日子。这些孩子的思想工作最难做,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给他们讲什么道理,他们都是无动于衷。
二、乡镇中学班级管理难的解决办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信息。
了解学生家庭住址、家庭成员情况、学习情况、与同学的关系等情况。因此,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经常与学生谈心,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关心、体贴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班主任接管班级后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尽量与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及时稳定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信,为今后的管理打好基础。
(二)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制
要用有效的班级制度约束和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激励优秀学生不断进取,帮扶差生共同进步。
1、制定合理明确的班级日常生活、学习管理规范,约束学生在规定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学习生活。
如果学生出现违反班级管理规范的行为,班主任可以酌情对其错误进行处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责任界限明确的班干部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学生管理学生内部事务的优势,使班级中的矛盾更及时的得到化解,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桥梁作用,便于班主任了解班级的日常动态,从而对班级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做出处理和解决。
3、制定合理的奖罚制度。
对优秀和进步大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激励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积极进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拥有更出色的表现。对学习不积极的的学生做出惩戒,惩戒在学习上投机取巧的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优秀学生学习,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三)及时处理班级里出现的问题。
班主任要对班里的发生的情况及时的做出处理,一味地拖延,学生对所犯的错误会淡忘,即便最后做出了处理,也已经不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可能只是事倍功半,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学生。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知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处处做到以身作则。平时我在班级经常强调:“要讲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有一天,我看见教室的地面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扔到垃圾桶里。被学生看见了,他们也都开始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并有同学在周记中写道:“老师都能弯下腰去捡一片小小的垃圾,我们更应该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事后,班级卫生明显有了好转。有一次,我正在教育学生要讲文明有礼貌,见到老师或长辈要主动问好,班上忽然有一个学生问我:“我们向老师问好,可是有些老师他却不回应我们,老师都没礼貌,凭什么要求我们讲礼貌?”这个学生的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却提醒了我们为人师者一个道理: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
(五)面对厌学和混学的学生我们应该讲究方法,用爱和持续的关心去感动他。
1、在学习上帮助他。
课下多对他们的功课进行辅导。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课堂活跃、有趣,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自身的爱作为一种激励方式。
亲生、爱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第一法则。我们倡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应该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就否定他的一切。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关爱的话语,天冷时的一件衣服,抑或一杯热水都能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你所教授的课程。乡镇中学孩子的目标和理想意识淡薄,教师喜欢学生往往可以对他们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所以教师要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关爱和重视。
结语:虽然乡镇中学班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但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用心观察,并积极的寻找着解决的办法。有些教育工作者已经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作为实习教师,我愿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出有益的探索,为教育事业继续前行,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四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难点及其解决办法的探讨
失地农民充分就业情况的调研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也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一个根本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基,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是关系到农民今后生存及长治久安的大事。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在亲身经历与自己的生产方式迥然不同的巨大变革中,失地农民因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就业技能,在就业方面处于劣势,为认真做好失地农民就业促进工作,我们应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确保失地农民长远生计有保障。
一、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失地农民 32586人,失地农民劳动力18737人,失地农民劳动力就业14359人。截止目前,参加技能培训2833人(含失地农民);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39人,创劳务收入4504.64万元。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辖区单位就业人员学历结构中、大专以上学历的27523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8751人。
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和有培训意愿人员的培训意向,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针对辖区失地农民,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
不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采取企业订单、市场运作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培训。通过安宁区就业训练中心与各街道劳动保障所共同开展各类培训,截止目前,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共30余期,其中包括;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创业培训、营业员、手工编织等。截止目前,培训各类人员(包括失地农民)等共计2833人。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千方百计动员、鼓励、扶持、推动、促进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助推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一是通过宣传鼓动、典型促动、政策推动来激发劳动者敢于创业的激情,利用各类招聘活动,为失地农民求职者与用工单位搭建平台。二是通过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等来提升创业者的创业技能。三是积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通过工商、税务部门落实减免政策,就业服务部门提供贴心服务来合力支持创业者成功创业。正是因为这些扶持创业举措的实施,进一步转变失地农民的择业观,助推了更多创业者走向成功,不断推进了全区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也是解决农民转市民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失地农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一方面,就业观念差。农民失去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
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补助救济,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村民对到了不能工作的年龄将如何保障自己的生活问题的回答是:到时候再说吧,先把眼前的吃饭、孩子上学问题解决了就行。
(二)就业安置困难。从我区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上今后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将不断增大。从无业农民情况看,失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下岗职工十分困难,再要安排失地农民的就业更难。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四是部分村办企业效益不佳,也使失地农民减少了就业机会。五是失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
(三)社会不安定因素多。失地农民中的青壮年由于无事可干,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报酬低,加上有一定补贴,就是在村
里闲逛。他们因为年轻往往觉着生活无聊,于是或结伙闹事,或坑蒙拐骗干起违法勾当。此外,因土地出让或补偿金问题处理不妥而引起村民集体上访因素增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推进农民市民化,城乡一体化,必须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安居乐业。
1、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资本积累阶段,尤其需要使用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因此,要继续依托失地劳动力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和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2、加快市场的建设。吸收更多的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市场的集聚作用在解决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强调企业在征地办厂时就要与被征地村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最大限度地优先安置失地农民。
(二)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农村劳动力技能偏低是当前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劳动保障、农业、水利、科技、建设、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现有的培训基地确定为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竞争能力。
1、培训方式。采取定单培训和意向培训的方式进行。定单培训即针对用工企业所需用工条件,对征地农民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培训后由企业负责安置就业。意向培训即根据农民的技能需求和就业愿望有选择性地组织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后组织参加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
2、资金筹集。采取从征地调节资金中留存一部分、村集体出一部分的办法解决,保证有充足的培训经费。
3、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培训经费由政府或有关部门设立专户统一管理。根据农民培训要求联系培训单位,与单位协商所需费用,并印制成培训券发放到农民手中,由农民持券参加培训。具体办法是:对现安置在村办企业中的劳动力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进行一次岗位技能培训,符合条件的发给职业资格证书。对现从事个体或失业农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符合条件的发放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就业的必要条件。
(三)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制定公平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管理制度。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彻底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性政策,清理各种乱收费现象,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险待遇。要在就业安置中,大力
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适合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并建立使用失地农民数量与用地规模挂钩的制度,规定进园区企业每使用一定亩数土地后,相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在本企业就工,并签订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对新办企业安置失地农民的并签订三年以上合同的,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村改居后的公益性岗位、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本村劳动力,尤其是4050人员,并同时享受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失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农民参照下岗失业职工的办法,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与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同时,享受新办企业和小额贷款担保的优惠政策。
(四)健全完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区、街、村(居)三级就业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在条件较好且闲散劳动力多的村定期举办劳动力市场,免费进行职业介绍。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热线和网络,为劳动力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总之,在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保障问题上要通盘考虑,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有机结合,双管齐下,全方位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使农村经济尽快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轨道,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
第五篇:中学班级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
一、班级常规管理概述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班级常规,简称“班规”,是指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根据《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和本班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为保证班级正常的秩序,根据对班级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规矩1。班级常规管理包括班级常规制度建设、班级学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管理。班级常规是班级学生的行动指南,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为班级学生认同的行为规则,能够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为,对学生具有规范行为的作用,也能保持班级秩序,使教学与学生生活正常发展,培养出一种良好的班风。
班级常规管理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班级常规、了解班级常规,并切实遵守班级常规。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门“潜在课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常规管理,可以使学生将认知的常规内化成持久的态度,并表现在外部行为上,直至成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与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班级常规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风气、凝聚力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特点
班级常规作为班级活动的规范,有些形诸文字,以公约的形式出现;有些虽无文字,却明显地为大家所认同。它的主要特点为:
1.养成教育性
在同一个班级中成长的青少年,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逐渐养成自我调节与自我监督的习惯,从而把集体的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2.规范明确性
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明确的行为规范方面。它要求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品德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各项工作和学习生活合乎学校的科学管理规范,行为举止合乎社会文明行为规范,言谈措辞合乎健康的言语规范,班级建设合乎育人环境规范等。
3、相对稳定性
班级常规是具有制度性特征的规则,一旦形成和建立起来,便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这种相对稳定性有利于保持班级正常的秩序。如果经常地、随意地改变班级常规的内容,不仅会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而且也会破坏班级常规本身的建设。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目的 1谌启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维持秩序
这是班级常规管理最基本的目的。在学习历程中,有了良好的秩序,教师可以专心教学,学生可以安心学习,班级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2、培养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级常规管理的又一目的。学生在认识、了解并遵守班级常规的过程中,经过服从、顺从,最终将班级常规内化为个性品质的一部分;或者由开始的被动遵守变为日后的主动、积极的执行,成为其行为习惯。常规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3、激发兴趣
班级常规管理的实施,可以形成和谐、积极的班级情境,可以逐步诱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4、发展自律
班级常规管理,虽然始于他律,但终极目标则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律。班级常规管理制度一旦确定,就会在班级学生的活动中做为基本的行为规范加以贯彻,学生在遵守规范中,通过外部强化、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会逐渐的将这些规范内化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并在班级活动中自觉的加以遵守。因此,通过班级常规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尊自爱,从而达到自律与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中学班级常规的制定与实施
(一)班级常规制定的原则
1.共同制定原则
学生必须与老师共同负担建立班规的责任。一般人对经自已协助、参与所建立的班规,通常会认为比较合理,也会较乐于去遵守。班级常规是确保学生的学习和各项活动顺利完成最为基本的行为规范。常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学生会因积极的参与,更加深刻的理解班级常规的意义,感受到自己是制度制订的主人,更加珍惜和遵守。因此,班级常规必须经过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方可制定。
2.可行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可行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班级常规中提出的要求和规定,应符合班级的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使班级常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二是班级常规不仅提出纪律要求,还应附有相应的执行措施,使学生明确“违反了怎么办”,便于监督检查。
3.教育性原则
学生是班级建设和自我发展的主人,班级常规的制定,既要从管理角度出发,更要从教育需要出发,渗透教育目标,发挥班级常规的教育功能。因此,班级常规执行中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手段,班主任不能以班级常规去压制学生,而应主动的提醒、督促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他们良好的实际行动维护集体利益。
4.正强化原则
班级常规执行中,其主要的约束对象是学生,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积极正面的强化比较容易为大家所接纳,而且行为指向明确,容易遵守。实际上,纠正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
5.公开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主要内容必须公开,必须用大字写在纸上并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使学生、教师都能看到,并能定期的提出来检讨。当学生有违规行为发生时,教师要能明确指出违反的是哪一条规则,如有必要,提出来讨论,可增加学生的记忆。
6.简洁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表述应清晰、简明扼要,突出所要规范的内容,强调应有的行为,切忌冗长的说明,模棱两可的表达,否则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歧义,导致不良的运行结果。此外,简洁性的班级常规也容易让大家理解和记忆。
总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班级常规管理转化为一种民主参与的班级运行机制。
(二)班级常规实施的过程
班级常规订立之后,最重要的是执行。在开始阶段可以给学生较大的弹性空间与时间,时时提醒示范,让学生尽早熟悉班规,定期检讨,彻底执行并激励学生正向行为,改正缺失行为,在班规养成后,和学生及家长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班级常规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试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充分了解并研讨和制定奖惩标准,做好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对于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强化要奖励与惩罚并举,重在鼓励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要注意观察规约的可行性,必要时加以修正。
2.切实执行阶段
这是班级常规实施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引导班干部和学生定时进行执行行为表现的自我检查;切实记录学生的进步与积极表现,掌握契机,立即回馈,及时鼓励;对制度的执行态度要公正公平合理;肯定与激励学生的正向行为,拒斥与削弱不当行为;注意以正强化为主,重在保障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成长;建立荣誉制度,培养自尊与荣誉感,增强凝聚力。
3.总结反馈阶段
(1)汇总成果。将个人及小组的行为表现累计,制作图表,可以清晰地呈献学生前后的行为表现,及应加强改进的部分,激发学生超越上一周成绩。
(2)公布结果。公布图表、回馈成果每周或每次定期考查前公布图表,师生共同回顾这段时间的表现,明确指出学生进步及应改进事项,学生从图表中可以和过去的成就比较改进,或与其它组别良性竞争,能够有效刺激增强,提高努力的动机。
(3)肯定与激励学生的正向行为。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正向行为进行正强化,对不当行为进行惩罚与削弱。班主任应该肯定与激励学生表现合乎规范的行为,并提示学生如何去做,以改正不当行为。教师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指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没有引导学生该如何做,班级秩序反而容易陷入更难掌握的情境。
(4)及时反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理论表明,无论是正向或负面的行为,掌握时效,立即反馈,能使好的行为重复而持续出现,不好的行为也能及时纠正。
(5)提出不良行为的改进期望。小组表现是否良好和小组成员特质有很大的关系。当小组的团体表现不佳时,可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方法,或重新安排座位,使表现差的同学旁边有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示范与提示,以便改进;也可以安排时机,让小组间相互讨论,观摩学习。个人表现差的,可挑选2~3名,将未做到的项目及次数列出,制成期望表贴在联络簿,请家长一同配合管理改进。
(6)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学生的成就无论正面或负面,教师可透过学生向家长联系,或将成就图表告知家长,或请家长到校分享荣誉,让家长明了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及进步情形。
班主任要善于将社会生活内容转化为建设班级的有利资源。例如,年终的学生评优颁奖活动,有的班主任以为无非就是发张奖状,怎么发不行?可以开会发,也可以课下发,可以由教师发也可以随便找学生发,但是怎么使发奖状的过程变成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却需要班主任的精心策划。有一位班主任就将每年期终的颁奖活动得异常搞热闹、隆重,让学生记忆深刻。这位班主任郑重地把所有家长请到班里,在精彩回顾、总结汇报等环节过后,就是学生和家长最兴奋也最紧张的时刻——颁奖仪式。班长洪亮地宣读优秀学生名单,老师庄重地朗诵精彩的颁奖词,获奖学生牵着手家长的手,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走上领奖台。学生灿烂的笑容、家长激动的表情、老师真心的祝福交织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常常让学生和家长热泪盈眶。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源于班级常规管理模式的改变。
(三)中学班级常规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1.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
有学者提出,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如何处理“管”与“理”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3。“管”就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就是思考、研究、尝试、引导、完善,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班主任尤其要具有科学的思维。“管”的侧重点在依靠权威推动别人,而“理”的侧重点在依靠思考改变自己。“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态度和魄力,而“理”体现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追求“管”与“理”的有机融合。
如此看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没有必要事无巨细,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他们自己,因为学生是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主体。所以,班级的规章制度,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制订,如“劳动岗位责任制”的制订,可以让学生根据班级人数设立相应的劳动岗位,每位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对照学2 42 郑立平.在成长中享受班主任特有的幸福[J].班主任之友,2009年08期第9~13页王建富,夏永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2年08期第12~
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要求,让学生自行制订岗位要求。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班级管理,既能表现自己的意愿和聪明才干,锻炼自己的能力,唤起对学校、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能在自我锻炼中有意识地按自己制订的目标、规章要求执行。学生在自我锻炼过程中,自主、自觉、自律等意识得以培养,并促进了爱劳动、爱集体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2.在班级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班级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其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比如班会由学生自己组织,班会的主题由班干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自己拟定5。例如,有个一班级在过教师节时,将班会的主题定为“学会与老师交朋友”,主要内容为指导同学们学会与老师和睦相处,达到了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期中考试后,学生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内心苦闷时,将“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作为班会的主题,指导同学们采取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暗示、自我释放等手段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逐步养成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自我调节等良好习惯。
3.民主管理,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体
学生学习、生活在自己的班级中,对同学和班级事务最有发言权。比如,在班干、科代表、组长等职务的选举上,可以采用自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首先产生班长,再由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选取其它班干、各科代表、小组长,每个参加竞选的学生都要先选取自己的职位,再发表演讲,陈述自己竞选该职位的理由和上任后拟采取的措施等,然后由全班学生民主投票选举各职务人员。这样做,培养了他们的民主意识与精神,并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常规管理健康向前发展。
4.班级规范要少而精,并彻底执行
良班级规范不能过多,要依据教学秩序和班集体建设的需要而设立,要少而精,符合最优化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也便于学生掌握和遵守。习惯与常规的养成,最怕虎头蛇尾。在常规执行的过程,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坚持才能给学生明确的指引,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5.要以正面的行为引导为主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明确告知学生应该如何遵守与执行班级常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高遵守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常规秩序。
班级常规学生最易违反,如果班主任以警察抓小偷的心态来经营它,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彰,极易遭受学生的反抗。如果能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在学生的表现中欣赏其善良、正向的一面,忽略其缺点,并常给予鼓励,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心。在管理中需要奖惩交相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
6.班主任要学会“解放自己” 55王建富,夏永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班主任之友,2002年08期第12~
有研究者认为,在教育管理中学校领导要解放班主任,班主任自己也要有意识的“解放自己”6。班主任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但同时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塑造灵魂,自己的身份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而非管制学生。因此,班主任不应以日常繁杂事务为主,而应以教育科研为主。班主任随时以科研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自己所带的班级当作自己的教育科研基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提出科研课题,并紧紧围绕课题去思考与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应该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有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事无巨细,只要是班级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对什么事都不放心,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然而,由于集体意志并未形成,班主任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精神疲惫。班主任只有将个人权威通过班级舆论、班级法规转变为集体的意志,使班级由“我的”(班主任个人)变为“我们的”(学生集体),这样,班级凝聚力才会形成,班主任的工作才容易开展。班主任应该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把一个班级的重担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担,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机会,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具体的说,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班主任要分清哪些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哪些则仅仅需要自己当参谋、出主意。若班主任一人“兼任”文娱委员、生活保姆、教导主任等等,则往往会疲惫不堪,但工作效率不高。另外,即使对属于班主任分内之责的班级常规管理与各种事务,班主任也不应该一手包办,而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和处理班级事务。需要注意的是,班级常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几个班干部,而是要引导学生制订出班级规范,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最终实现,变以“人”(班主任)治班为以“法”(班级规范)治班,使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这样,班主任才能有更多的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并且有充沛的精力结合一个班的教育实践,思考、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
老师与学生的人格特质、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班级经营管理中没有模版可遵循。因此,班主任应具备反省思考的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和策略。不要套用以前的经验,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待学生,要能体会学生的感受,接纳学生的心声,随时作弹性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