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安淳:讨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时间:2019-05-14 09:0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卜安淳:讨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卜安淳:讨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一篇:卜安淳:讨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卜安淳:讨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讨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

近日某君在其博客上(正义网法律博客上)设计了一个问题,引出众博友的讨论,对于某些方面的法学学习或法律知识、法制知识的学习很有积极的作用。

某君介绍说,其问题设计由阅《法学家茶座》第19辑某教授《我家住在小河边》而来。其文谈的是国人在民商事立法中的“国有财产情结问题”,文末说,某次中政大法律硕士复试,民法有一题为:物权法第46条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问,我家住在小河边,天天从河里取水,是否侵害了国家对水流的所有权?因此,某君设计出自己的问题,并称之为“某某教授还没解答的一个问题”:秋菊的女儿菊花,嫁到一家农户,他们家住小河边,祖祖辈辈在河里汲水过日子。某夜,好色的村长趁菊花男人进城务工,来到菊花家里,阴阳怪气地对她说:现在国家制定了一部叫做“物权法”的法律,规定海水河水都是国家的,你家今后要在河里打水,那就是偷国家的财产了,不过,如果我私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可以了,嘿嘿。对此,菊花想不通,要讨个说法。请问,该如何说?

某君设计此问题,是为“吸引朋友们的眼球,也顺便提高一些法学问题的知性趣味(说透了也是为了好玩)”。问题的确好玩,的确吸引了不少眼球。许多博友争解问题,很是热闹。

我是个读书览博客都出于找乐子的人,见此好玩的问题,亦凑点热闹,于是跟帖说:“1.村长是好是坏,皆不能代表国家。菊花既然是秋菊的女儿,这一点应该不会糊涂,村长骗不了他。这个故事设计有些问题,不太恰当。2.水流不是河水,整体的河水与部分的河水也不同,不然,领空是国家的,空气也是国家,我们连呼吸的权利也没有了。3.人呼吸空气、取用河水之类的权利无需法律做规定,这是人的天然权利,相反,法律需要规定不允许污染河水使人不能取用,污染空气使人不能呼吸,以保障人的天然权利。4.这类问题对教学有益,游戏有利于学习,对于学术,这应该属于伪问题。”

我这些说法引来怀疑者、批评者和反对者。某君说,水流确实不等同于河水,但是应该包括河水。空气存在于任何空间,所以只要国家不规定低层空气归国家所有就不会产生什么法律问题。正如某教授所言,国家就不应该规定水流归国家所有。否则黄河泛滥,国家流失多少国有资产。某君批评:首先国家并未规定空气为国有或集体所有;次之,国家对领空的所有权确实保护极强,个人可能不容易进行使用。某君认为,这一问题不是如我所说的“伪问题”——国家对国民负有保障他们的生存的权利(生存权)。所以国家不能拿它的所有权去危害国民的生存权。这样的批评是很好的讨论,能帮助我更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

用领空、空气、呼吸这一系列类比水流、河水、生活取水之系列,是否恰当,我是推敲过的,类同的系列应该还有土地、具体地面、居住行走之类。当然,由于系列有别,比较起来难免会出现一些理解适应上的问题。如土地一般不流动,一般不会有此国地面流入他国地面的问题,但河水、空气是流动的,河水会从一国流到另一国,因此在水流主权确定的情况下,流水权属如何确定是需要再讨论的。空气也有类似的问题,中国的沙尘暴据说对朝韩日等国的空气就有影响,所以中国治理沙尘暴很大程度上是承担国际责任,但不会因空气 的流动性影响到领空确定性的问题。这话已然扯远,但我要强调的是流水(包括江水、河水、溪水、洪水之类)不同于水流,正如空气不同于领空。无论是哪一位教授,将“水流”和“流水”混为一谈,在学术上都应该是不严谨的。

依据上述的设计中的问题,我们的确应该为国家在这方面拿它的所有权去危害国民的生存权而感到担忧,所以,这似乎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国家在这方面并没有拿它的所有权去危害国民的生存权,是这一设计出的问题引导人做出这种推想来。我认为村长借这一国家所有权去讹菊花的问题是伪问题,正是首先从这一点上说的。我们的国家法从来没有在这方面有危害国民的内容,假如有个人或单位、部门在这方面侵害公民利益,那是违法,甚者是犯罪。即便受侵害的公民要讨说法,那也不是个在国家所有权、公民使用权方面要说法的问题,那是对违法犯罪者该如何处罚的问题。

说一个问题是学术上的伪问题,可能比较刺目刺耳,所以设计问题的某君特别有些不乐意,特别拈出来,把“伪问题”一词称为“一种有害的暴力武器”——“手雷”。其辩诘中说:“再者,„伪问题‟、„伪命题‟之类的概念,在当下中国学术争论中虽频频出现,但颇有滥用之嫌,其内涵也从未得到澄清,以致成为今人对待思考的一种有害的暴力武器——一旦你搞不清某个问题,或要刻意取消某个问题,又或企图迫使人们停止思考、推出讨论、甘拜下风,便也随意向那个问题投掷一种„手雷‟,将那个问题本身炸烂。这种„手雷‟的牌子,也就叫着„伪问题‟。”搞不清某个问题,我很有这种可能,许多问题我都是搞不清的,如果搞清了,我就不会喜欢学术了,因为有搞不清问题想搞清,才需要学术,我才会喜欢点学术。刻意取消某个问题,有时候我会这样,但不是这个问题。菊花与村长的这个问题,尽管我认为对于学术属于伪问题,但对于引出学习性讨论很有好趣。至于“企图迫使人们停止思考、推出讨论、甘拜下风”之类,君可放心,我这人没有这种欲望。我只是带着怀疑和批判的态度读书览博客,并以为这是学术所必需。如此而已。所以,断言这是“伪问题”的我这一博友“反复流连于讨论场景”,既是出于从知识上了解学者有什么思想,更是想通过怀疑和批判,深化一点自己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我多次试从“人的天然权利”、“生存权”等角度加以回答,并不是菊花被村长所讹这个问题,而是某教授文中提到的中政大法律硕士复试中的那个命题。所以,我想我应该特别说明一下,我说的伪问题,是说某君所设计的菊花与村长故事中形成的问题是伪问题,不是说中政大法律硕士复试中那道试题是伪问题,那道试题可看做是一道教学命题,是很有意义的命题,不伪。所以,由“伪问题”扯上“伪命题”,不必要,弄不好又弄出个“伪问题”。

见“伪问题”而特别不爽,称之为“有害的暴力武器”,这有学术环境原因,我理解。但称“伪问题”而不称“假问题”,我是稍有考虑的。商品经济中经常说到假冒伪劣,其实假冒伪劣应该是指称四种类型。假的不一定是冒的伪的劣的,同样,伪的亦不一定是假的冒的劣的。引以形容学术问题,例如,这个村长以水流国家所有讹菊花而令菊花困惑的问题,本来就是某君虚构出来的。这就是说,从客观事实说,这是个假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称为“某某教授还没解答的一个问题”,总有一点儿“冒”的意味在。但这种假,这点儿“冒”,都不妨碍这一问题具有学术的积极意义。关键是这一问题对于学术来说是伪的。我认为,假设的问题,如果现实中有存在的可能,就不是伪问题,假如现实中没有存在可能性,就是伪问题。我为什么认为,村长以《物权法》上的关于水流属国家所有的内容讹菊花而菊花因此而想不通,要说法,是伪问题,就是因为这种问 题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理由有几点:1.村长和菊花本质上都是村民。在当今社会,村长的法律知识不会比一般村民高。假如菊花不懂什么《物权法》、国家所有之类,村长亦懂不了什么。假如村长懂得一些,村民菊花亦会同样懂得一些。2.假如真有这样的村长以什么《物权法》、水流国家所有之类讹村民菊花,村民菊花只要回答我家已缴过水利费了,或国家已免了农业税了,就足以对付这样的村长。至于水利费、农业税、物权法、国家所有之类东西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菊花弄不清,村长亦弄不清,谁谁都不明白,谁唬谁呀?3.现在的村民不会相信村长比自己更懂得法律,更懂得政策。现在连本科生学子都不一定相信博士生导师比自己更懂得法律更懂得政策,村长还唬得住村民吗?村民之普遍瞧不起村长远甚于本科生学子之瞧不起一些博士生导师吧?当然,如某君所言,村长只是借此调戏菊花,菊花死脑筋不解风情,这倒有点可能,但如果是这样,这个问题对于物权法学或宪法学、法理学来说,可能更是伪问题了。

其实,对于学术是伪问题,不见得就是劣问题,我认为,无论是考试中原来那个命题中的问题,还是某君设计的故事中的问题,对于学习讨论来说,都是好问题。

我参与这一讨论,收获良多,应该感谢这样的问题和问题设计,原命题很好,设计的故事中的问题令我怀疑,所以我直言批判,直言批判引出反批判,对于我进一步思考实在太有益处。这进一步思考之中,就有个“规范”的问题。

我参与讨论中特别强调国家所有的水流国家有责任不使其污染以保障公民生活用水的问题,因此我尝试将某君所设计的故事倒过来设计:“秋菊取饮用水的地方菊花不能取饮用水了,秋菊淘米洗菜的地方菊花不能淘米洗菜了,原因是老村长的儿子新村长所办的企业排水污染了河水,菊花的困难和困惑是:能不能控告新村长?该怎样控告新村长?国家法该给她怎样的说法?”某君辩诘中提到的浙江温州“楠溪江承包案”(此案复杂性远甚于村企业污染河水问题)可看做这种倒过来设计问题的现实依据。但有博友认为我这是感情论,与他人的规范论有别。设计故事以提出问题的某君,在其针对博友的全面性辩诘中,更是特别强调“规范意义上的探讨”,强调“规范原理”、“规范法学”。

规范当然很重要,“规范法学”、“法学规范”之类的词语亦很唬人。但有些概念先必须理清楚。例如,法学规范与法律规范、法制规范可能不是同类的规范。法条的规范解释、法律的规范适用之类是执法规范、司法规范之类的内容,是否就是法学规范的内容?法制规范里有立法规范、执法规范、司法规范等等内容,但讨论立法规范、执法规范或司法规范的法学是否就是规范的法学?法学是学术之一种,法学规范是从属于学术规范的。学术规范有学术规范的要求,即便法学规范有一定的特殊性,亦必须先符合学术的一般规范。例如,学术的一般规范要求,概念必须明白确定,问题和命题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伪问题与伪命题亦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水流、流水、河水等概念亦不能混为一谈,法学、法律、法制、法学教学、法律教学等概念亦不能混为一谈。自然权利、天然权利之类概念亦有区别。我之所以在讨论中用“天然权利”,就是借用其与“自然权利”的那么点区别,强调天然权利是自然权利中最原初、最基本的权利。学界有人把西方人的类似“天然”的意思译为“天赋”,应该亦是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区别。不仅概念应该明白确定,问题指向、问题域亦需明白确定,例如,A问题:物权法第46条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问,我家住在小河边,天天从河里取水,是否侵害了国家对水流的所有权?B 问题:现在国家制定了一部叫做“物权法”的法律,规定海水河水都是国家的,你家今后要在河里打水,那就是偷国家的财产了,不过,如果我私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可以了,嘿嘿。对此,菊花想不通,要讨个说法。请问,该如何说?A问题与B问题有不同的问题指向,亦属于不同的问题域。因此,说B问题对于学术来说属于伪问题,并不意味说A问题对于学术来说亦属于伪问题。

符合学术规范的法学才可能是规范法学。规范法学应该讨论法律规范问题和法制规范的问题,但亦应该讨论法律不规范或法制不规范的问题。法学作为学术之一类,是指向问题的,具体指向法律、法制的问题,指向具体的真实的法律问题、法制问题。

法学规范与法律教学规范或法学教学规范之间亦有很大区别。法律教学和法学教学皆属于教学,皆必须符合教学的一般规范。例如,按教学规范,对试题中的命题,如A问题:物权法第46条规定,“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问,我家住在小河边,天天从河里取水,是否侵害了国家对水流的所有权?该如何回答,会有答题规范。其实回答“否”一个字,已是正确答案了,但按规范要求,显然难得高分,所以必须回答出理由:国家法无任何规定认为这种取水行为侵害了国家对水流的所有权。但这样回答判题者还是不会满意,那么,就需要写出国家法有关条款如何规定的,如某法某条内容,特别指明其“但书”内容。即便这样,可能考生还得不到满分,那么,考生需要再从法理学、宪法理论之类做阐述,分析国家法为什么这样规定,其理论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这应该属于教学规范的需要。这种教学规范需要在现实法制中不一定需要,在法学讨论中也不一定需要,在生活中就更不一定需要。例如,假如菊花真有那样的疑问,就只要告诉他:村长下流,他是讹你的,甭理他!

呵呵,读博客亦是读书,讨论更是学习,从中得乐,幸甚!

第二篇:课堂讨论的几种有效方式

课堂讨论的几种有效方式

撰写《小组教学活动导论》的米勒认为,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讨论的最大价值,在于为培养学生从被动的重复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提供条件。小组活动允许学生去发现事物和知识的意义,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小组讨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教学中小组讨论却常常形同虚设,甚至成为学生一种负担。真正的小组讨论,意味着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围绕课题集思广益,各种理解、观点相互印证补充,相互碰撞启发。提高小组讨论交流的实效,可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一、理解性讨论

阅读教学中,有些内容学生受知识储备和阅历的限制,独自理解有困难,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启发补充。基于理解的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更多的是将个人独立思考转化为全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要提醒学生不要轻易被“同化”,因为这样的讨论“不在于学生学多少,而是思考了多少”。

一位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采用“朗读代讲,讨论促思”的思路,指导学生品味“醉”字,展开小组讨论——

师: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你觉得《村居》这首词中哪些词值得细细地品一品? 生:我说是“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中的“醉。师:你怎么理解这个“醉”呢?(生答)师:谁醉?为什么醉?(生答)师追问: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和同桌讨论讨论,分角色练习表演。生:老头子,你看看我们的儿子多勤劳呀,你看老二的手艺多好啊!今天编织的鸡笼一定会卖个好价钱。

生:老伴啊,这辈子我们总算没白活,你看我们这儿的环境多么优美,空气多么清新,三个儿子又是多么听话,多么孝顺!我们过的简直是神仙的日子,我啊,知足喽!生:你看看我们的小儿子,多么可爱啊,他正在池边剥莲蓬吃呢。生:是呀,老大学了种田,老二学了手艺,你看老三让他学点什么呢? 生:我看还是让他读书吧,说不定将来做个一官半职,我们还可以到城里去享享清福呢!讨论交流中,学生沉潜到文字里反复涵泳,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欣赏,彼此相互启发补充,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体验和感悟,从而把握了作品的情与味。

二、赏析式讨论

赏析式讨论主要针对文本的写作形式。阅读欣赏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体验、感悟难免会跑偏,部分学生还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小组讨论交流中相互启发矫正。课文中很多句子表述特点有共性,可以通过讨论总结出一些赏析的基本办法,如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等等。许多课文写作特点十分鲜明,是指导写作的好例文,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渗透写法指导,让学生在欣赏佳作的同时学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1860年1 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其中“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都至关重要。第一句,老师指导学生用换词法体会,把“闯进”换成“进入、进去、走进”等,经过讨论比较,觉得还是原来的好。在第二、第三句中采用删词法,把它们删掉,让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评判,从而体会到作者的用词之妙。如此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敏锐的语感,摸着语言表达的门道。

三、辩论式讨论

有些课文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画卷,理解课文的过程也是认识社会的过程。而辩论可以有效地推进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争辩的主要武器是言语。争辩双方都要精神高度兴奋,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边透彻地理解对方意思,一边及时组织自己的言辞,务求清晰深刻而富有说服力。这样的现场争辩无疑是最好的语言训练。有位教师教《将相和》,以争辩形式开展研读活动。针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分别设计了三个论题:

A.蔺相如会不会与和氏璧一起撞柱子,为什么? B.渑池会上,秦国与赵国是打成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 C.廉颇有没有罪? 这三个问题极富弹性,正反两方都可以列出一些依据。这就激发了学生研读课文、思考论题、积极争辩的兴趣。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倾听对方的观点,在内容、时间、学生情绪等方面适时调控,达到了语 文综合训练的目的。

教学《乌塔》一课,一位教师向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行为是赞同还是反对?”把辩论引入课堂,学生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激发了参与热情,情感、思维、语言都得到了提高。

四、评判式讨论

课堂评判应是多元的,既有师生的对话,也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挑战性评判更有意义。要把评判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评判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提高。

阅读教学中“小练笔”等书面表达越来越受重视,讲评环节可以通过小组“评判式讨论”来进行。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这样引导——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大家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写好后让他们自己读一读,修改修改,然后在小组内朗读,其他组员进行交流评判,最后推选出佳作全班共赏。这个环节可说是一举多得:既帮助学生深化了“饱经风霜”的词意理解,又训练了人物外貌描写,还在交流评判中增进了学生对习作的体会感悟。

五、应用式讨论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训练的重要凭借,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重要意义。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应用式讨论,可以有效达成以上效果。《假如没有灰尘》一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说明有序,浅显易懂。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清晰而又生动地说明灰尘与人类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领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重点。理清表达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后,就引导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围绕“作者是怎样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这一问题熟读精思、讨论交流,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

这样的交流讨论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习成为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活动,语文素养提高的目的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

六、总结性讨论

传统课堂老师口若悬河,讲重点析难点,不时来个小结,学生的话语权完全被剥夺。要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就要把研读后的总结权还给学生。

《赤壁之战》一课教学接近尾声,教师出示:“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

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师:读到此处,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发言)生:书上说曹军号称八十万,而周瑜的兵才三万。双方实力相差太远,所以曹操就得意忘形了。

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曹操也不是个神仙。

生:周瑜以少胜多,说明自己势力弱,但只要不放弃,想办法,同样 有机会赢别人。

生:我觉得周瑜、诸葛亮和黄盖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是赢得胜利的关键。要知道,他们的计谋一环套着一环,一处出错便全盘皆输。

生:我们读这篇课文就要吸取一个教训,骄兵必败。

一句句极富见地的个性化语言,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潜能。这样议论纷纷的总结交流,效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

第三篇:学习分享:什么是有效沟通

分享内容:什么是有效的沟通?

先做个小互动:一个口字,把它添上两笔能变成什么字?

参考答案:旧、目、田、由、甲、申、电、白、石、巴、巨、央、尺、户、兄、句、叼、叩、叫、叨、叹、占、台、囚、白、四、右、旦、史、另、虫、叱、卟、叮、叶、台、加、召、古、叵、可、号、叭、兄、叽、叹、司、叻、尺、甴、曱、叺、叧、叴、冋、囜、囙

没有明确的指令沟通,所以我们大家有很多不一样的答案。

简单定义:

所谓有效的沟通,是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以促使对方接受。

1、分享的第一点:沟通的过程中用的最多的是语言,语言不当,沟通便会不畅。

话说有个秀才去买柴。秀才: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嗯?过来。秀才:其价如何?

卖柴的人:价?二文一捆。

秀才: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的人:不懂说的是什么,走了。

分析:秀才就这样没有买到柴。各位觉得秀才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进行沟通,简单易懂的言词传达信息,是沟通成功的保障。

2、分享的第二点:不明确沟通的目的,往往会沟而不通,费时误工。有这么一个教授,精心准备一个重要会议上的演讲,会议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都是他平生第一次遇到的。

全家都为教授的这一次露脸而激动,为此,老婆专门为他选购了一身西装。晚饭时,老婆:西装合身吗?

教授:嗯,上身很好,裤腿长了那么两公分,倒是能穿,影响不大。晚上教授早早就睡了

老妈:睡不着,儿子这么隆重的演讲,西裤长了怎么能行。反正人老了也没瞌睡,把儿子西装的裤腿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然后安心的入睡了

早上五点半,老婆醒了:现在时间还早,老公的西裤不合身,便拿来西裤又剪掉两公分,缝好烫平。然后惬意的去做早餐了

一会,女儿也早早起床了:妈妈的早餐还没有做好,爸爸的西裤,自己也能为爸爸做点事情了。便拿来西裤,再剪短两公分,缝好烫平。分析:当教授起床时,这个裤子还能穿吗? 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因为沟通不到位,付出了三倍的劳动得到的结果却是废了一条裤子。

究其原因,首先教授没有明确目标和分工——裤子要不要剪短,由谁来剪断;其次老妈、老婆、女儿在行动之前没有征询家庭其他成员的意见,所以造成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3、分享的第三点:沟通需要认真倾听。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林克莱特: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的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大家听到此处会有怎么样的心理呢,或者想法?

林克莱特继续着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的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主持人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 小朋友: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分析:你听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1.听话不要只听一半;2.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4、分享的第四点:沟通是双方的事,重视反馈的沟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大师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旁观者: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大师: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分析:这是个有效沟通的例子,表演大师重视弟子的反馈意见,在适当时机做出相应的举动,保护弟子的面子,鼓励弟子的积极性,下一次自己弟子会很愿意跟他反馈更多的东西。

5、总结:

沟通的目的是让对方达成行动或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即沟通的品质取决于对方的回应。良好的沟通是要说对方想听的,听对方想说的。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编码、解码与反馈。所以,真正的沟通力是100%的责任沟通,不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理解,把“对牛弹琴”沟通责任彻底归于弹琴者。

沟通要弄清楚听者想听什么,通过认同、赞美、询问需求的方式实现,并以对方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如幽默、热情、亲和、友善。同时,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中,依据需求、场所变化。倾听时,用对方乐意的方式倾听,积极探询说者想说什么,设身处地、不要打断并积极回应、鼓励表达;控制情绪适时回应与反馈,最后确认理解,听完后澄清异议。

这就是有效的沟通。

学习笔记: 1.沟通的对方无法理解或者因为种种原因不肯接受,这种沟通就是无效的,也可以说是沟而不通。

2.沟通的过程中用的最多的是语言,语言不当,沟通便会不畅。3.不明确沟通的目的,往往会沟而不通,费时误工。4.沟通需要认真倾听。

5.沟通是双方的事,重视反馈的沟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6.沟通要弄清楚听者想听什么,通过认同、赞美、询问需求的方式实现,并以对方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如幽默、热情、亲和、友善。同时,在适当的机会和场所中,依据需求、场所变化。倾听时,用对方乐意的方式倾听,积极探询说者想说什么,设身处地、不要打断并积极回应、鼓励表达;控制情绪适时回应与反馈,最后确认理解,听完后澄清异议。

7.沟通时容易主观臆断,只按照自己的思维和立场看待问题。8.沟通过程中形象的表达比语言来的更真切,体会更深。

9.沟通中会误解对方的意思,重复对方意思,跟对方再度确认,能减少很多误解。

10.沟通是生活和工作中极为重要的能力,学会沟通会让生活更愉快,工作更开心。

11.生活工作中常常会犯否定别人来证明自己的正确的错误。

12.压力下的学习更高效,体会更深刻,分享是更好的学习方式。

第四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选贤任能的有效方式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选贤任能的有效方式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选贤任能的有效方式

——学习《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一点体会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用好的制度选好人、用好人,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干部任用条例》把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作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方式,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体现了在干部选任机制上引入了市场化的竞争择优体系,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有利于促进领导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必然会发挥其基础性作用,实现对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党政领导干部这一优秀的人才群体,作为一种人力资源,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流向”最需要、最适合、最能产生领导效益的职位。长时间来,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党政领导干部在一些地方和领域,还没有真正实现人尽其才,其领导潜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干部任用条例》将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明确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方式,为运用市场机制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了良好环境。

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变过去的“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拉到赛场溜一溜”,“马”的能力如何即见了分效。这有利于组织部门更好地发现和使用干部,拓宽识人选人视野,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批干部凭自身能力和本事,走上了合适的领导岗位,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变过去封闭式、神秘化的操作方式为“在多数人中选人”和“由多数人选人”的“阳光”作业方式,把整个干部选任过程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打破了“熬官者”的梦,阻断了“跑官者”的路,封闭了“买官者”的门扩大了选人用人民主,有利于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变过去临时考察任用干部为建立完善后备干部库,使一批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暂时未进入公选和竞争岗位的比较优秀的干部进入了组织部门的视野,建立了后备人才档案,储备了后备人才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尽早培养后备干部,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更有利于增强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激励干部努力学习、参与竞争,从而形成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真正形成“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局面。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作为一种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方式,必须坚持和完善。近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方面,认真实践,探索了一条干部选任工作的新的有效的路子,总结和推广了一些好的作法和经验。但是,由于这种择才方式必须通过量化指标进行取舍,因此在其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与干部选任工作的新形势、与“创造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如职位设置的适用性、命题内容的科学性、资格认定的合理性、考察结果的有效性等等,都需要不断加以完善。这些“不适应”性,一是容易导致“以分取人”、“唯考是举”的不良现象发生,一些人因“潜心”于复习,或者碰了“点子”等而进入领导岗位,实则“高分低能”,难以胜任领导工作。甚至个别人成为“考试专业户”,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二是在公开选拔条件中,一些职位的报考条件过分苛刻,如要求“全日制”学历、文秘专业而非中文专业等,导致了一些本来十分优秀的人才因此而被拒之“门”外,影响了干部选任工作,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构建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机制,形成一个既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有利于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科学机制,这是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运用市场机制选贤任能,就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选人用人机制,彻底拆除干部选任的“门槛”,以才授职,把优秀干部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职位,使之发挥最大的领导潜能。在具体操作上,要在合理设置“公选”职位、提高命题内容的科学性、合理确定报名资格条件、完善考察方案和程序等方面认真加以研究,以增强考试的适用性,选准合格、合适的人才;在对应试者严格资格审查的基础上,要尽量放宽非原则性条件,对工龄、年龄、学历等条件可采用量化积分的办法进行处理,做到既不放松《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相应职位的任职条件和资格,又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要积极引入先进的人才测评理论和技术,努力创新考试手段,进一步规范考试方法,采取适当降低书本好范文版权所有识比重,提高专业技能、工作资历、工作实绩、应变能力等分值的办法,尽可能防止因试题片面、单一而导致的应试者“取巧过关”的现象,克服简单地把文凭和考试成绩等同于领导才能以致“以分取人”、“唯考是举”的不良

倾向;可引入“群众评价”机制,扩大选人用人民主,把公选对象置于群众中进行民主测评,克服“重考试、轻能力”、“重成绩、轻实绩”的现象;要采取不同层次领导职位统一考试和同一地方不同部门同一职级“联考”的办法,在公共理论科目相同的情况下,择优选择应试者进入专业科目考试和面试,以扩大参照面和选用视野;要打破人才的身份、地域等界限,以开放的人才观广揽人才,择优录用,真正形成“不拘一格”、“人才辈出”的局面。

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作为新时期干部任用工作的一种创新方式,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党的干部路线的贯彻执行和整个干部队伍的稳定。因此,只有党委切实加强领导,组织部门认真安排部署,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才能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干部任用条例》要求干部选任工作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但不唯资历,鼓励干部奋发有为、多作贡献;疏通了干部能上能下渠道,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性、公正性、竞争性和择性。各级党政要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以提高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开发人力资源。要改变人才培训由政府或单位单方投资的行政行为,推行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共同投资的机制。干部要视学习为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终身事业,为了工作而主动学习和培训是干部理所应当的自觉行动。要建立一支素质优秀、数量充沛的后备干部队伍,不断优化党政领导班子结构。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用市场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后备干部人才队伍。要确立人才资源开发观念,努力加强后备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第五篇:体验式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研究实践

体验式学习: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口谭筱英 〔 摘要〕 体验式学习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由亲历、感受、分享、总结、应用五个部分组成。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应注意把握好三对角色关系。

〔 关键词)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亲历;感受

[中图分类号]G6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 671 一2654(2009)04 一0010 一03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然而,现实生活中,片面追求升学率,不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仍大量存在,要真正实现“三个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乐学”、“善学”,其方法是打造一个学习的平台,而体验式学习则是支持这种学习的平台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

所谓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 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其他学者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体验式学习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体验式学习的几个重要理念 .促进人格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面向21 世纪的教育改革报告《 学习― 内在的财富》,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育以学生人格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为核心是这一报告的中心内容,并成为世界各国比较公认的教育原则。这一教育理念落实在教育行为上,就是要强调教育者通过行为实践和内心体验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善心智模式。彼得· 圣吉关于心智模式的研究,从另一角度诊释了体验式学习的原理。心智模式是指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的对周围及世界的看法及其采取的行动。他认为人们常常以自己的观念和假设来看世界,很多时间透过自己的“过滤眼镜”去诠释和认定外在的世界,其实看到的只是自己的假设,然而人们却把它当成真实的世界。体验式学习探询的就是改变的根本动因― 根植子心中的观念,而且从操作层面观察和改善人们的心智模式― 这些观念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成果。根源改变了,导致行为改善,成果自然彰显。.激发潜能。体验式学习的教育宗旨就是‘你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 让每个学生学会向内学习,向内发掘潜能,发现影响我们创造和发展的盲点、障碍,把那些平时总认为的“不行”、“不能”、“没希望”等负面的东西清理掉,从而把每个人身上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向外不断挑战自己,“还有其他办法吗”、“我还能干什么”、“我还能不能做得更好”等,从而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通道,使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发挥,为个人的持续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体验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基本结构。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由以下五部分组成。亲历:由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个事件或完成一项任务。

感受:学生置身其中,得到最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将是全方位的、印象深刻的。通过回想和对这段经历进行分析,产生自己的观点。

分享: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学生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言,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总结:当学生把观点分享了之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价值观。

应用:这个过程是在学习之后的生活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到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后,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终极意义所在。

现以思想品德课的案例《 怎样对待不公平》 来说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

上课了,老师告诉学生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准备了蛋糕请学生分享。说着,取出了一个小小的蛋糕,切成两份,只分给了坐在前面的两位学生。(亲历)

结果,没吃到蛋糕的学生很有意见,吃到蛋糕的学生也不自在。(感受)老师坦诚“交心”:看来老师带来的蛋糕是太小了,可现在蛋糕吃完了,你们看怎么办吧,是继续带着不满的情绪,还是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公平”的声讨逐渐转向了探讨“让自己高兴”的思维和办法。学生的消极情绪在集体讨论中得到了宣泄,并形成集体共识,即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肯定老师的情意而不在乎表面的形式。(分享)

老师升华主题: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今天确实是老师不好,弄了那么个小蛋糕,使同学们不能公平分享。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是怨天尤人,还是设法调整、改变,或主动适应现实环境?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比如今天分蛋糕,你没吃到,又不说― 只好自己受罪了;你说了,可能老师就分给你― 满足了你的需求;蛋糕确实没有了,你怎么办― 主动适应才能获得快乐。(总结)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如何正确地对待不公平问题。(应用).基本技术

(l)启动技术。体验式学习活动之初,需要让全体学生放松,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通常是教师带领学生做轻柔体操,以促进身心放松、协调。如果是新组建的班级,还可进行多种形式的自我介绍,或谈论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活跃气氛,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降低自我防卫心理。之后,随着活动的深入,才有可能作较深层次的自我探索。

同时,还要建立必要的团队规范(或称游戏规则), 团队规范是引导学生行动的准则,也是保障学生权益的重要依据。团队规范不仅规定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舆论导向的作用,破坏规范者不能被团队所接受。对团队目标和规范的认同会有效提高学生对团队的归属感。所以,教师要善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技巧,建立积极的、有效的规范。

(2)过程技术。体验式学习主要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包括小组研讨、尝试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静心冥想、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其中常用的是角色扮演法,即通过行为模仿或角色替代,使学生受触动而领悟。以思想品德课《 了解自己的情绪》 为案例,运用角色扮演法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A 哑剧:用行为动作表达赞美别人或讨厌别人,促进非语言沟通。

B 角色互换法:一个人按顺序扮演对立的两种角色,如欺侮人的人和被欺侮的人。C 双重角色扮演法(也称“镜向扮演法”):由两个人表演,一个表演有问题的人,另一个完全模仿前一位的动作重复表演一遍,使前一位(有问题者)得以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德性。体验式学习以沟通为纽带,而沟通的有效性来自于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简约和准确,而且,沟通的双方既要考虑自己的需求与动机,也要考虑对方的需求与动机。这里隐含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与人交往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主观经验的影响,个人的主观经验包括生活经验、第一印象、价值倾向、社会知觉等。沟通的双方都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意图来表达信息或“翻译”信息,尤其是个体的社会认知偏差,常常会歪曲他人发出的信息。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既要提高自己知觉的敏锐性和客观性,觉察、理解学生沟通信息的真实涵义,又要运用澄清、面质、鼓励等多种技术介入与协助团队的有效沟通。

与传统接受式学习不同,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遇到冲突时,不会去平复学生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管理情绪;教师犹如一面镜子,不是指挥学生做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性的过程,运用聆听、发问、区分、回应等技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现状,心智模式,以及限制自己达不成目标的障碍,鼓励学生调整心态,修正行为,达成目标。

(3)结束技术。体验式学习活动将要结束时,可让学生作个具体化的自我评估,教师更要全面、具体、明确地对活动作一总结,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成果并促进他们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里的“全面”,一是指向学习目标的各方面,二是兼顾团队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具体”,即表达具体,也就是不要笼统、抽象地叙述。例如:以“我学会倾听别人说话,不再随便插嘴,在争吵时,我学会不动气„ „ ”代替“我在人际关系上长进了许多”;以“你说话时面带微笑,令人很舒服”代替“你表现很好,有进步”之类的抽象语言,这能较好地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对活动中比较被动、沉默的学生,可以说:“每次讨论,你总是最后一个发言,而且说得很少。”这样的反馈和评价也有益于接收者采纳。

四、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的角色作用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教练等。具体来说,教师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角色关系。

1.既是教练,又是学员。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制订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设情境、引导讨论沙提炼精髓,延伸主题,这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村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了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还要降低自己的高度,保持对每位学生的同理心,即能够设身处地对学生进行移情性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在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的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他们更深入的自我探索。.既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体验式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是活动的中心人物,然而活动的主体毕竟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善于运用领导技巧(包括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行动技巧等)调动学生参与活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欣赏、观察、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热情。

参考文献 :沈玲娜 陶礼光: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黄碧芬.团体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电邮txy9999@126.com〕

下载卜安淳:讨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卜安淳:讨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什么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什么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与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并非只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简单地分组、自然地合作并不能使学生相互协作,而只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小组活动,也不能保证合作学习......

    朗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大全5篇)

    朗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式,在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被广泛采用。品味朗读,像开启一瓶陈坛老酒。沉浸浓郁,芳香四溢。古人强调朗读:诗仙李白“五岁诵六......

    好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效方式

    好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效方式好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效方式,特别是对于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差得。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

    (邱慧)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探讨

    对数学课程标准下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探讨 韶关市第十三中学 邱慧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大力推广之下,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呢?本文就学生有效学习方......

    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方式(推荐)

    基于真实情境的化学教学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方式 创设教学情境是是优化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新课改实施以来老师们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途径。作为一种教学技能,情境设置的功能在于......

    2017年小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评价有效方式

    新兴小学2017年小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等级评价方案 本方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家长为辅助的评价关系,各项中充分展示了各科对学生学习能力......

    “兵教兵”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兵教兵”——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长春朝中 李钟成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关爱,让所有学生......

    “兵教兵”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兵教兵”——一种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席麻湾小学 陈波 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应该借助方方面面的力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关爱,让所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