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讨论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讨论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实质上反映了我国现实状况的历史性变革,因而有必要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变化集中在:从“落后”转变为“不平衡不充分”,从“社会生产”转变为“发展”,从“物质文化需要”转化为“美好生活需要”。从这些关键词的转变,可以基本反映出新旧表述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也可以反映出新表述的时代特色和全球眼光。
第一,有必要强调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旧表述之间存在着理论上的深层次继承关系。虽然新表述已经明显不同于旧表述,但二者在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上仍然是高度一致的:二者都重视经济层面的发展,都重视人民的需要,都重视需要和满足之间的关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都站在人民本位立场上谋求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道。因此,可以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种表述是一种接续关系而不是断裂关系,是社会现实的发展引发的理论概括的发展。
第二,“落后”一词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我国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某些领域甚至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整体生产力毫无疑问处于世界前列。显然,“不平衡不充分”对我国生产力现状的描述更为准确到位,既反映了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的现实,又准确概括了当前中国发展格局和生产状况中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用“发展”代替“社会生产”展示出更为鲜明的时代特色。“社会生产”的概念运用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中,表达了改革开放初期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时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导向。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已较过去显著提升。社会发展已经由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转向更加注重全面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虽然仍然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基础,但内容更为广泛丰富,还包括社会文明的发展、体制机制的演进、道德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等。即使经济发展,也由重视数量提高的发展转变为更能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如今,仅仅强调生产进步已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立体需要。因此,“发展”概念更好地反映了时代对于社会前进的理解。
第四,“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概括当前人民群众的全方位多层次需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的需要也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释放,日益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显然,“美好生活”的表述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这种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还有制度需要和精神需要,不只有温饱需要,还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美好生活”这一概念充分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社会主要矛盾的崭新表述反映出当代中国新的时代特点,反映出五年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巨大的历史成就。这一表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也是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政策时既要看到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要在更加宽广的历史视野中看到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这样才能制定更为合理全面的大政方针,才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解决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记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一重要判断,您怎么看?
程瑞山:这是我们党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科学判断。从历史来看,我们党历来是通过准确分析判断社会主要矛盾来确定中心工作和战略部署的。比如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方针政策,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从现实来看,十九大报告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符合实际,恰逢其时。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目前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记者:您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意味着什么?
程瑞山: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首先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生产力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次意味着新任务和新要求。今后,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讨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应用,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定了我们“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方向,充分体现了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深刻阐明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深刻阐明了“推进什么样的改革、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推进改革”的根本动力,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的勇气韬略;深刻阐明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保证,充分体现了自我革命的忧患意识。
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关键的是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标看齐、真抓实干,着眼事业发展选准用顺管好干部,坚持不懈夯实固牢基层基础,大力重才聚才用才,从严从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各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伟大的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党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本百科全书,既用于理论指导,又用于探索实践。因此,无论领导还是基层,无论党员还是群众都应积极参加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我做起,从实践出发,从工作及身边的平常事、简单事、平凡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努力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贡献。个人觉得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通过不断学习加深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
在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中,既要认真参加集中学习,又要努力搞好自学,例如:“学习《习近平系类讲话精神》,学习《党章》,学习《十九大报告》等等。”只有通过认真、不断的学习,才能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这就要求全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用新眼光去看待这个新时代,才能带着新思维踏上新征程,作为普通群众的我,虽然每天所做的都是一些零碎的小事、杂事。但是这些小事、杂事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不相悖,与伟大的中国梦也并不矛盾,只要我们用心、认真的做好每一件小事,也是一种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表现,也一样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通过探索实践才能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俗话说,平凡中见真知。大部分人民群众都和我一样是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去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紧跟党中央步伐,将热情与干劲融入到个人的具体工作中,端正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砥砺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既是充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表现,也是个人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充分必要条件。
新时代的到来赋予了我们年轻人新的使命,正因如此才凸显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精髓的重要性,力争吃透、学透。只有在新思想的指引下,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栉风沐雨、积极进取、努力创新才能不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不负民族寄予我们的希望。
学习只是途径,不是目的,只有把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才能真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谛,才能用我们的知识与智慧去建设祖国,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量,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品格融入到建设和工作之中,多想事业、多想群众,心无旁骛、恪尽职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增强勇于负责任的工作魄力。强化职责就是使命、权力就是责任的意识,时刻牢记组织重托,时刻牢记岗位责任,时刻牢记群众信任,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做到差距面前不推诿,矛盾面前不回避,风险面前敢担当。力争做负责任的人、干负责任的事,在主动担责中对岗位负责,为领导分忧。再一个是,保持创新谋发展的工作状态。把打造精品、追求卓越作为职业操守,把瞄准一流、创先争优变成行为习惯,把精雕细刻、追求完美当成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工作标准,确保负责的每项工作都力争成为精品,组织的每个活动都力争不留遗憾,担负的每次任务都力争精彩圆满,以奋发有为的激情和干劲,圆满完成组织赋予的各项任务。
作为党的一份子,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以强烈的党性意识带头践行要求,努力做出新气象新作为。一是在落实制度上做好表率。作为党员干部,既要自觉依靠制度筹划、指导和开展工作,又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纪律的监督,做到行动先于群众和一般干部,标准高于群众和一般干部,要求严于群众和一般干部,防止和杜绝学习上的“双重态度”、言行上的“双重标准”、落实上的“双重规则”,增强制度执行的示范力。二是在坚持原则上做好表率。特别是要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做到有“四气”:一个是有勇气,坚持真理,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报实情;第二个是有正气,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贪不占,不搞歪门邪道;第三个是有硬气,敢于较真碰硬,解决难点棘手问题;第四个是有底气,做人讲原则,遇事有主见,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三是在清正廉洁上做好表率。坚决落实《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的要求,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切实做到金钱面前不伸手、利益面前不攀比、权力面前不放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目前我国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形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目前我国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形式
生物技术2班第三小组组长:徐超平20126220 组员:杨立峰 20126222 周子琪 20126225 孟庆阳 20126229 徐圆伟 20126217 刘伦 20122011 2014年5月27日
具体分工:
组长
徐超平
策划,统计数据;
组员
杨立峰
编写论文
周子琪
进行问卷调查 孟庆阳
设计调查问卷 徐圆伟
ppt演讲 刘伦
设计ppt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矛盾显著,恐怖主义活动不断增多,贫富差距日见增大,官员贪污腐败日渐猖獗,群众不满呼声日益高涨,社会改革势在必行。作为最有活力最有知识文化的大学生,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势调查社会矛盾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大学生对于改革的观点,并且也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势引起学生对社会矛盾的重视。
关键词:社会矛盾;物质需求;产业结构;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
前言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解释,矛盾就是事物对立统一的关系。目前人类进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每个社会阶段都有其固有属性,每个形态都有其矛盾。比如封建主义社会,大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推动着封建主义社会的进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和社会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讲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克思理论主义学说中,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更高级阶段,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们跨越了资本主义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不可避免的积累了大量矛盾。而这些矛盾急需解决,不然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及中华民族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势进行社会调查,深入群众生活,了解普通群众的真实想法,把大家的想法绘制成表格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进行自我反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在建国初期,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生产力与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之间的矛盾。以毛泽东为领导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通过公有制以及集体劳动和以邓小平为领导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通过对外开放,发展经济使得我国的生产力日益提高,对外出口不断增加,目前以及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落后的生产力与物质需求的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进入新世纪,国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一些新的形势的出现使得国内的矛盾也悄然发生改变。
对此我们进行了一份面对在校师生的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有60%的同学认为目前国内矛盾已经非常严重,并且认为矛盾的主要根源在于收入差距扩大和政府腐败,分别占到41%和36%。【表1】【表2】
中国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曾经刊文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势。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仅有数量需求,而且更加关注质量提高以及结构升级。[1]
以钢铁工业为例,中国的钢铁产量早已成为世界第一,然而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的钢材,2011年1-7月份,我国生产钢铁总量410360.4万吨,进口钢材仍就达到927.27万吨。这其中绝大部分是特种钢材。[2]普通钢材和特种钢材的价格往往相差数倍,由于我们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浪费了大量外汇,这是血的教训。
在来以食品安全为例,我国的粮食年年高产,以及解决了自给自足的温饱问题。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仍触目惊心。从染色食品到神奇羊肉,从苏丹红鸭蛋到假鸭蛋,从地沟油到石蜡米,从避孕虾到激素蟹,我们成为人造毒食最为先进的国家,国人的餐桌变成了化工原料的填埋区,如今我们可以上天入海,可是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都不能解决是多么的悲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因此政府必须在强调数量的同时注重质量。正是像这样切身关系老百姓的事情存在大量问题,所以才使得民怨沸腾。在调查中发现,有超过20%的同学认为身边出现的能反应社会矛盾的事件很多,另外有38%的人认为社会矛盾事件较多。【表3】正如中国的钢铁工业,钢铁产量早已成为世界第一,然而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的钢材,就是由于我们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血的教训。
当前我国的生产落后主要表现为科技水平、管理水平、与企业素质比较低,不能适应人们需要的结构变化。
以国有企业说明我国当今所存在的矛盾。大多数国有企业虽然有各项配套的制度,单没有严密的各项细则,企业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必然是管理粗犷松懈以及次序混乱。而且国企的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的管理者又是国家干部。政绩与晋升都与政府密切相关,容易形成家长式领导,这种领导关系中,管理权过分集中,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会阻碍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企业关联过分陈旧,没有竞争意识,缺乏市场观念、顾客观念,还有些学习西方文化的企业仅仅是生搬硬套。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同时历史也证明,只有先是自己的,然后才能是世界的。一味的照抄别人的经验必定画虎不成反类犬。还要坚持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同步配套进行,先进的技术在先进的制度下才能发挥优势,才能在现实中形成生产力。
3人口增长及老龄化加速加剧了社会主要矛盾,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是解决这个矛盾的前期。
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滞后成为中国当今发展的重大阻碍。一批批青年老去,而年轻的一代未能成长起来,将来谁来养活中国?计划生育已经执行了30多年,尽管这个政策为人口减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老龄化的今天是否还有必要执行值得探讨。目前部分省市开放单独二胎,正是考虑到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的影响。据统计,北京逾1200万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占近两成,远高于全国平均13.26%的老龄化比例,外来人口的涌入减缓了北京常住人口的老龄化,也减少了北京市的养老压力。[2]然后当全国老龄化人口超过20%时,依靠人口流动难以缓解劳动力缺乏的症状。人口老龄化讲带来一系列问题,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
我国人口基数大是基本国情,短时间内人口难以减少,然而继续维持计划生育政策将使问题走向另一个极端。国家政策方面应该逐步开放二胎,社会层面应该大力建造敬老院等养老机构,经济市场方面应该积极发展老年产业,开拓老年人市场。未来的我国养老问题,难点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广大农村,由于家庭规模逐步萎缩,子女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动态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农村老人数量极大,农民本身又有土地使用权,因此从主体来说,农村养老应以家庭为主,社会为辅,提倡老人自养,树立自我养老意识。
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及生活成本增高老百姓难以提高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
目前物价飞涨,老百姓普遍感受到钱越来越不值钱。在很多的学者研究中也发现,高昂的生活成本成为民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也是我国目前主要矛盾的一般表现形式。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目前贫富差距相当悬殊,这个比例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5%,而且有近20%的人认为比较悬殊,只有不到2%的人认为贫富差距不大。【表4】
最为普遍的例子是很多百姓为了一套房一辈子省吃俭用,这显然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其次高昂的教育成本也让百姓承受巨大压力。在发达国家,国家对教育的公共支出为7%,世界平均水平为4%,而我国目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就是世界平均水平也未能达到。由此造成教育成本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虽然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加大,然后资源分布不平整,难以惠及普通民众。再者,因病致贫,有病不敢医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更让贫苦百姓雪上加霜。特别是部分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现象严重影响了普通居民的日常生活。例如,“豆你玩”“姜你军”“蒜你狠”“糖高宗”等等,在少部分人的投机炒作下,价格如过山车一样的疯涨,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4.1居民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其一为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收入分配不平等既有产业结构变动引起的原因,也有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后果。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不断升级给“富者”带来了增收的机会,却减少了“穷者”的就业和收入机会。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的一些体制改革带来了就业机会的不均等,引起了收入分配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所实行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有利于“富者”增加收入,但“穷者”增收的环境没有大的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在三方面的政策安排上对收入分配的平等性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是全国各地兴起的城市化浪潮给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民的积极影响不大;二是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政府为“穷者”和“富者”带来的机会不平等;三是我国金融制度和政策的不当安排,也是“穷者”和“富者”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4.2 收入高低与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密切相关。
就劳动者自身而言,较高的工资收入是和熟练地掌握较高的劳动技能密切相关的,而熟练的技能又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连。因此,从受教育程度和收入高低的关系看,劳动者由于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劳动技能不同而形成收入差距。一些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到的结论是:一个人所受的教育年限与他所获得的收入成正比变动关系。就是说,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只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在收入上要高得多,而中学毕业的劳动者的收入要比小学毕业的劳动者的收入高得多。而在同一年龄组内,文盲的收入水平是最低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劳动生产率水平,这样,从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中又一次看到人力资源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熟练劳动和复杂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多倍于简单劳动和非熟练劳动。能从事复杂劳动的人才短缺和不足,从事简单劳动的人力大量过剩,使收入拉开差距。
4.3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除外负增长,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4.3.1近些年经济增长缓慢,不能容纳大量富有劳动力,农村劳动力不能转移到大城市,因此农业成为部分农民的唯一出路。然而农业上的投入和产出都是很低的,必然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是极其缓慢的。人均耕地减少,一定程度是影响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阻碍了农民的收入增加。还有农用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产品的滞销等等,都在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造成贫富差距的一方面原因。
4.3.2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认为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将影响社会稳定。要减少社会矛盾可以从减少贫富差距入手。坚持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相结合的分配原则。在收入分配调节中,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在初次分配中,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效率,机会均等,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在再次分配中注重公平,统筹安排,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提高社会再分配能力。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大额财产税、特别消费税;适时开征社会保障税。通过多方面的收入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居民的贫困问题。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即劳务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应主要从工资性收入入手,尤其是外出就业的现金收入。农民外出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当前和今后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除此之外,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开拓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等,都是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严厉打击以各种方式获取非法收入和不正当收入的竞争行为,对垄断企业建立资格审查及事后监督机制;加强对垄断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力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规范收入分配行为。从而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为市场竞争主体提供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积极营造一种使人们通过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来致富的社会环境。 百姓渴望政治清明与政府严重腐败之间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纵观世界,即使是美英日法等世界先进国家,腐败也是这些国家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由于过去法制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腐败分子,而且也发生了一些严重的腐败案件,比如前铁道部部长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贪污受贿。但这绝不应该是我们政府能容忍腐败的理由。如果暴力能阻挡向往自由民主的心,柏林墙就不会倒塌。如果靠维稳能守住腐败的权利,大清就不会灭亡。如果靠洗脑能一直奴役人民,苏联就不会垮塌。如果靠封锁就能阻挡世界潮流,多数国家就不会走向民主。
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必须有人敢讲真话,就好像面对一个病人,隐瞒他的病情怎么能治好他的病呢?只有对执政能力、腐败程度、经济好坏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才能赢得百姓的支持,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走群众路线的根本所在。关于腐败,我们应该避免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是:腐败可以被根除。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只要有政府的存在,就一定会有伴生的寻租行为。不过,不同国家的腐败是有着形态上和规模上的区别的。它与一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以腐败著称的南美诸国,其政府的寻租行为在性质上并无区别,区别在于寻租的规模以及与这个规模相关的政府结构。然而,“中国式腐败”的最显著特点在此之外还体现为,商业常常成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或者说腐败问题常常被政治化。腐败在这个国家已经不再是一种潜规则,“反腐”反而成为了一种新的潜规则。据说,广东某市委书记在被双规以后,面对审查他的纪委官员怒吼道:“你们以为我是贪官,关键问题,谁不是贪官,你们能说出一个我这个级别的不是贪官的吗?中国不就是腐败提拔腐败,贪官查贪官,腐败分子反腐败吗?这个还要我告诉你们?”当每个人都腐败的时候,选择杀其中的哪一个示众,这无疑是一种“政治风向”的标志。
不过,人们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反腐败才有效?反腐败早已经不是新鲜事。改革开放以来,每一届新领导层和新政府都是反复强调反腐败的,反腐败运动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同时,中国也一直在向世界所有清廉的国家和社会学习,学习它们如何有效反腐败。到今天,能学的,已经学了;能做的,也已经做了。但为什么腐败还是继续变本加厉呢?这才是需要人们深刻思考的。一句话,中国并没有根据中国体制本身的特点,来设计反腐败体制或者机制。那么中国体制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呢?如果说多党制国家的主要特征是外部多元主义,中国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内部多元主义。曾经多次强调,中国内部多元主义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内部多元主义过度。这种内部多元主义如何表现在反腐败方面的制度特征上呢?又如何对反腐败产生着负面的影响呢?[3]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很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注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百姓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软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易发多发,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也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解决。
最后在这次调查实践活动中,我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帮助我们学校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们参与与其他同学的互动,在互动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和自身不一样的想法,也听取了很多意见,对我们调查的主题我国社会矛盾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互动中也有不少同学认为调查使他们更加重视身边出现的矛盾,以更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它们。我想这就是我们进行调查的意义了。【表5】
参考文献:
[1]郑志国,中国社会矛盾表现的五种形式2003-09-08 [2]中国行业研究网,2011年我国主要钢铁产品进出口概况分析 2011-11-08 [3]林韵诗,关于人口老龄化调查,财新网,2012-10-24 [4]孙晓骥,中国式腐败是最恶劣的腐败,凤凰网,2012-08-06
附录
附录调查问卷
关于目前我国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形式的问卷调查
1.您现在所从事的职业岗位是()A.教师 B.学生 C.工人 D.农民 E.其他 2.您对我国社会社会矛盾关心程度()A.十分 B.一般 C.不太 D.不清楚 3.您认为我国社会矛盾严重吗()A.不严重 B.严重 C.不知道 D.无所谓
4.您身边切身体验到我国社会矛盾的人多吗()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几乎没有
5.您认为对社会矛盾最敏感的人群是哪些()A.农民 B.工人 C.政治家 D.学生 E.其他 6.您身边是否出现过社会矛盾()A.是 B.否
7.您身边出现社会矛盾纠纷数量如何()
A.很多 B.较多 C.一般 D.很少 E.基本没有 8.您身边出现社会矛盾纠纷程度如何()A.很严重 B.较重 C.一般 D.较轻 9.您认为我国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主要表现在()A.公共资源的配制和公共秩序管理 B.各项政策落实 C.劳资纠纷 D.婚姻家庭,干群关系 10.您认为这个贫富差距的矛盾会造成()
A.社会不稳定 B.人民购买力减少 C.社会治安恶劣 D.以上都是 11.您认为我国的社会财富分配如何?
A.相当悬殊 B.很大 C.一般 D.较好 E.很好 12.您如何看待收入差距大这个矛盾?
A.挺好的,先富带动后富 B.正常,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C.不好,对许多人不公 D.无所谓 13.您认为我国社会矛盾主要表现是()
A.基层与基层之间 B.基层与上层之间 C.上层与上层之间 D.都有 14.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基层的社会矛盾是整个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和社会矛盾的主体。基层的社会矛盾具有以下一些特点()A.矛盾多由小事引起 B.矛盾类型复杂化
C.矛盾的非理性因素增强 D.干群矛盾增多 E.矛盾调处难度加大 15.综观基层社会矛盾,它们的成因错综复杂,涉及社会根源、政治根源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根源。您了解到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社会根源 B.政治根源 C.思想观念根源 D.以上都是 16.研究社会矛盾的主要意义()多选
A.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B.丰富执政党的理论基础 C.消除社会不和谐因素 D.打击一切反动势力 17.你认为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A.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B.政府腐败 B.C.生活成本增高 D.没有崇高信仰 18.当代大学生在改善社会矛盾所能起到的作用()A.加强思想道德宣传 B.完善监督机制 C.维护社会正义 C.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9.您是否想过通过自身努力改善我国社会矛盾()A.想过 B.没想过 C.不知道 D.与我无关
20.贫富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A.分配制度不公平B.国家政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就业机会不均等 D.历史原因如东南沿海开放早发展快 21.社会矛盾对就业形势的影响()
A.阻碍社会发展,降低就业率 B.用工荒与就业难同时出现 C.损害某些职业的正面形象 D.无影响 22.社会矛盾的基本内容()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国家和民族分裂分子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23.国家政策对缓解社会矛盾的影响()A.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B.会激化社会矛盾 C.视政策本身内容及社会环境而定 D无影响 24.您认为政府解决社会矛盾的措施有无实际效果? A.有,效果明显 B.一点点,治标不治本 C.没有作用 25.你认为哪两类人容易爆发社会冲突()A.官员与百姓 B.群人与富人 C.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D.雇主与雇员 26.你认为社会矛盾中的受益群体是()
A.党政干部 B.私营企业家 C.农民 D.工人 27.您是否了解政府解决社会矛盾的措施? A.很了解 B.略有了解 C.不了解
28.您觉得要想较好地改善社会矛盾,主要依靠()
A.国家领导人的决策 B.政府机关的贯彻落实 C.人民群众积极配合 D.以上都是 29.就您而言,您觉得我国社会矛盾这一问题()A.可以改善 B.较难改善 C.无法改善 D.可以根治
30.填写完这份问卷,您对我国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形式是否会更加重视()A.会的 B.不会 C.可能会 D.不知道
第三篇:社会矛盾排查总结
鼓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及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局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法律监督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工作大局,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我区的各项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通过一年的努力,我局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在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队伍建设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是区委、区政府为解决基层矛盾纠纷设立的一个组织机构,它担负着调处基层政府各类矛盾纠纷,并解决各类涉法案件。加强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队伍建设,是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和激化。我中心采取多种学习方式:一是参加乡党委、政府组织集中学习;二是中心每月定期学习一次;三是携带书本下乡抽空余时间学习。通过加强学习,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和法律知识水平,不断增强了履行职责的能力。
乡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是由乡属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组成后各部门负责人不断变动,为保持矛调中心工作能正常、有效的开展,底圩乡党委、政府不断调整充实了“中心”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二、逐步建立健全工机制度工作制度的主要核心是 1
属于组成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的成员部门,如林业、土地等部门管辖的范围的矛盾纠纷由本部门先行调解,本部门调解不了的重大、疑难和对社会影响较大的矛盾纠纷才能交“中心”联动调处。
三、调处工作成绩显著
乡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在二00六年共进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十二次,排查出各种社会矛盾纠纷4xxxx,已排解3xxxx,从而保障了我乡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正常的工作几乎用于乡上的中心工作,造成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常年坎值班,往往使群众高兴而来扫兴而归,积压和恶化社会矛盾。
2、调处中心部分人员纪律松散,工作责任心不强。
五、今后工作打算
1、加快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制度中存在的空缺。
2、正确处理好政府中心工作与调处工作的时间冲突,积极开展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3、做好乡党委、政府和上级交办的其它矛调工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四篇:社会矛盾调处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矛盾调处经验交流材料
调处中心成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娘家人”
各位领导:
xx乡是xx市的一个回汉共居的农业大乡,辖区面积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现有人口x人。前些年一直是一个矛盾多、问题多、上访多的“三多”乡。群众小事、大事轻则纠缠乡领导,重则到市上、区上上访闹事,乡村两级干部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问题不断、上访依旧,社会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为了探索行之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方式,xx年8月,在市政法委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在全区率先成立了第一家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调处中心针对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矛盾纠纷及时排查、认真梳理,找准问题症结,确定突破方向,做到了问题早发现、事态早控制、矛盾早化解,走出了一条促和谐、保稳定的新路子。
一、取得的成效
1、大量社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调处中心成立至今,处理可能引起重大上访的矛盾纠纷x起,共接待群众来访x人次,接受群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方面咨询x 人次,调解信息员上报信息157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x件,“三调联动”调解疑难纠纷x起。在现阶段从根本上找到了化解群众矛盾的抓手,实现了变群众上访为调解人员下访,排查矛盾关口前移,化解矛盾时间前移,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2、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通过社会矛盾调解信息员经常性地深入农户,群众积累得矛盾问题底数清,新得苗头问题掌握地清,基本上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信任。xx村二队村民朱伟,带农民到宁东为某单位建楼,临近春节农民工工资无法兑付,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乡调处中心了解到情况后,在搞好法律咨询的同时,及时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在春节到来前为农民工要回工资x万元。群众拍手称赞。
3、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建立,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群众群体上访从去年的 7 起,下降至今年的 1起。
xx年,中央信访督导组在检查工作时给予高度评价,肯定我们找到了现阶段解决信访问题和群众矛盾的有效途径。今年区纪委副书记陶进及司法厅厅长王正升及xx市领导调研时也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乡被银川市委、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xx市委、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创新机制,整合力量,整合资源
一是加强社会矛盾调处力量。调处中心由乡党委纪检书记负责,整合综治办与派出所、司法所、土管所、民政室等有关部门x人充实中心力量,实行村两委对本村内、乡主要领导对乡内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包案调处。
二是强化防控机制。重视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向下延伸,聘请了有一定威望,有一定素质的x名同志担任调解信息员,充分发挥调解小组及信息员的作用,努力做到矛盾纠纷的预测走在预防前,预防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同时制定了包括矛盾排查、领导包案、领导接访、联系会议、调处责任、限时办结、督办回访、定期报告、档案管理、法律援助等十项工作制度,加强了对社会矛盾纠纷的信息排查、处理,特别是对信访敏感时期和信访突出问题做出超前分析,制订工作预案,努力做到及时发现、控制和调处各类可能形成群访的突出问题。
(二)以案定补,提高信息调解员工作积极性
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信息员实行以案定补的动态管理办法,对及时提供有价值的社会矛盾纠纷信息每条补贴x元,调处一般社会矛盾纠纷,每件补贴x元,调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每件补贴50-100元,参与联合调处的给与适当补贴。一年来共发放以案定补资金x元。由于经费得到保证,增强了岗位的吸引力,破解了选人难、用人难的问题。过去由于调解信息员报酬没有保障,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这项工作,不愿去惹事,不愿主动反映村队存在的问题。自调处中心成立以来,信息员和调解员积极性和责任感明显增强,队伍进一步稳定,主动干事的人多了,许多矛盾都化解在了村内队上。群众上访明显减少,乡村干部腾出了更多的精力抓经济,谋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统一受理群众纠纷,既方便了群众,又不把矛盾上交
发挥调处中心的调处作用,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实现一个中心调处解决所有矛盾纠纷,形成“纵向到村队,横向到站所,多方齐参与,共同谋和谐”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上下联动,部门联手,条块联合”的“三联”原则,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既方便了群众,又不把矛盾上交党委和政府。
(四)矛盾早发现、早处理,避免了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调处中心充分发挥调解信息员、调解员的作用,以信息畅通、反映灵敏、快速传递的信息预警机制为基础,及时了解、掌握和反映矛盾纠纷的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和调处工作,真正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确保把问题化解在萌芽阶段,严防发生群体性上访等重大事件发生。2009年4月28日,我乡x渠渠拜冲开了10多米长的缺口,x村八、九队x户农民x多亩的西瓜、蔬菜、玉米和小麦被淹,部分西瓜基本绝产,损失严重,农户情绪非常不稳定,阻挡水管所工作人员修补渠拜,好几十人要到市上群体上访。调解信息员杨军立即把情况反映给乡调处中心并设法控制事态,调处中心的工作人员和主管农业领导立即赶到现场,光着脚直接下到被淹的农田里,查看损失情况。群众一看乡领导和调处中心人员下到了泥田里看损失,火气立刻消了不少,大家一下看到了希望。调处中心联系x渠的管理者进行调处,放弃了五一假期,经过三天努力,赔偿x户农户损失x万多元。由于信息员早报告,我们早介入,使一起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得到化解,预防了群体性上访事件。
(五)夯实基础,促进和谐,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乡党委根据每月矛盾纠纷排查情况,按照“轻重缓急”将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实行专项治理,将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问题列入集中排查调处行动重点。今年在我乡范围内建设得国家、自治区重点工程有x铁路、高标准黄河堤防加宽工程、乡村道路等项目,涉及的土地问题较多,调处中心会同主要领导将责任落实到相关站所,并时常进行检查督导,有问题及时掌握,有矛盾及时化解。同时开出“重大矛盾纠纷和不稳定隐患限期排除通知书”,由牵头站所及参加单位组织调处。为防止矛盾纠纷反复,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必须实行定期上门回访,并在回访登记卡上予以详细登记,积极做好善后工作。全乡没有因重大项目工程建设出现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经济社会较快平稳发展。
在和谐梧桐的建设中,我们将以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建立为良好开端,不断调整工作思路,为群众排忧解难,力争做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集中精力促发展,为创建平安梧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五篇: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
浅谈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
2012级行政管理专业 姓名:徐永江 学号 :201201490022
摘要
本文试图通过从和谐社会的自生性和能动性角度来理解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辩证关系,得出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参考价值,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关键字 社会和谐 社会矛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需要正确处理社会和谐和社会矛盾的关系。学界对此已达成了一定共识:构建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是前提和基础;化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是目标和价值归属,二者本
质上是辩证统一的。也就是说,和谐是以差别、差异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使各种差异形成一种内在的合力,实现一种良性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协调与和谐。一 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关系
(一)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
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双方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这种动态的平衡就是一种和谐的状态。而整个社会就在诸多矛盾的平衡中发展变化了。第一.毛泽东、邓小平的矛盾观,毛泽东的《矛盾论》就是一部系统阐述矛盾问题的著作。毛泽东在著作中将对立统一规律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并且对矛盾规律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毛泽东在中国的革命战争时期灵活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在汲取毛泽东“矛盾规律”认识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根据当前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一国两制”的治国方针。邓小平在时代的背景下辨证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让中国的经济走向了腾飞。
(二)社会和谐与社会基本矛盾
从古至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所有社会中。社会也在其矛盾变化中发展了。要么前进,要么倒退。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但是,1936年的苏联却错误地认为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适应。没有矛盾。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导致苏联慢慢形成了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但是并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法去发展经济。邓小平拨乱反正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这就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
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中仍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和把握对立统一规律.减少发展中的对立面,即不和谐因素;改革经济、政治体制中的弊端。对发展中的积极因素继续深化改革。使发展中的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达到“动态平衡”使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从体制上让社会更加和谐。
(三)社会和谐与现阶段主要矛盾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不断提高的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面对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人们的需求很难被满足。人民内部矛盾在物质利益分配上显得格外突出。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清醒认识及妥善的处理就变得格外重要。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就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中心环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自然也就变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就可以实现了。
二、社会矛盾的根源
(一)物质利益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
物质利益的协调是社会和谐的核心,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并在量和质上呈扩展之势。量表现为社会矛盾数量剧增;质表现为群体性、对抗性矛盾的特点。但是,绝大多数社会矛盾表现的是物质利益矛盾,物质利益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一方面,物质利益是现实的人的活动的核心。研究利益首先必须明白需要。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表现,是人作为需要主体对需求对象的直接诉求,它反映了人作为需求主体对需求对象的直接依赖关系。利益是在需要基础上形成的,是人与人之间对需求对象的分配关系。人的需要在经济关系中表现为利益关系,离开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就不可能理解利益。利益的特性是现实的社会性,如果说社会关系在本质上表现为利益关系,那么物质经济关系也可以说是社会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而人就是创造财富和享受利益的主体。另一方面,我国现实的社会矛盾也凸显出物质利益矛盾的尖锐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社会生产首先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投资方式、分配方式、消费方式等等的多元化导致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也由于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无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需要,导致了物质利益矛盾的大量出现。所以,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质问题主要是经济利益矛盾。
(二)思想价值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文化根源
社会矛盾的产生既有经济上的根源,又有文化上的根源。第一,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是社会的精神生活以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矛盾根植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其本质是社会物质利益矛盾的反映,但又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正因为此,文化上的矛盾或者说是思想价值上的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一个深层次原因。第二,现代社会的利益主体多元化和行为方式自由化,也使思想价值趋于多元化。这种思想价值矛盾既表现于社会层面的矛盾,又表现于思想观念的冲突。社会意识形态里各种思潮、消费观念和生存方式的差异等,都会导致社会关系的紧张。第三,在中国,由于受历史和外界的影响,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价值观念仍然很有市场,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冲击,这也是社会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第四,由于社会主义社会不是很完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思想价值观念仍然有待树立,自由自觉主体的思想价值仍然缺乏,人性之异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存在的。
三、发展是解决物质利益矛盾的有效途径,各种社会矛盾只有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没有科学发展观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社会才会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强调发展的同时,必须要有清醒的头脑,有效化解资本性逻辑的统治,避免出现工具理性的张扬和价值理性的衰微,避免将社会关系演变为一种货币关系。要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或排除各种社会矛盾,需要努力建成一种稳定协调的社会秩序,为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找到一个合理有效的机制或制度化的保障,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在有序的状态下得到不断地调整和解决。
四、以人为本的体制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
虽然物质利益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经济根源,但是物质利益矛盾必须通过有效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来协调。大量事实表明,社会矛盾的产生是由于体制机制缺乏有效性所导致的,体制机制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制度根源:体制机制的有效性不够,不能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体制机制的滞后性,使得它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等等。构建以人为本的体制机制,既然体制机制矛盾是社会矛盾产生的制度根源,那么,和谐社会之建构当然也就需要增强体制机制的活力,特别是要增强体制机制的有效性。这种体制机制能够有效协调社会关系,并具有自身新陈代谢的能力。这种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因为,第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本质上反映了发展的本质。同样,体制机制的建立也应该遵循此原则,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第二,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宗法性社会的影响要有充分的估量.从大量的社会矛盾产生的制度根源来看,这是与体制机制的封建宗法性延续密切相关的。行政过程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教条主义等,这些问题在本质上都是封建宗法性的表现,并严重地侵蚀着体制机制的有效性和活力。虽然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封建宗法性的逻辑仍然是很强的,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人为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矛盾,消解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故此,需要对宗法性逻辑进行批判,避免它侵蚀社会的肌体。
五、可持续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竭动力
创新性的思想价值可以使社会的软环境获得一创新,使社会处于永恒的发展之中,因而,它也是社会和谐的关键。这是因为:只有思想价值的创新,才会使社会和谐在深层次领域获得完善和发展,而思
想价值的创新性也蕴涵着引领时代潮流的先进性;只有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和谐,才可以获得新的解决思路,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获得新的质的飞跃。纵览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甚至可以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思想价值创新发展史。既然说思想价值的创新性是化解社会矛盾、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路径,创新性又是一种可持续性发展,那么,也可以说可持续性是社会和谐的不竭动力。思想价值的创新性实际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只有思想价值的可持续创新发展,才有和谐社会的不断前进,为社会和谐提供一种发展的软实力。
总之,社会和谐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它本质上具有一种自生性和有序性,具有一种新陈代谢的能力。虽然社会矛盾产生既有经济和制度根源,又有文化根源。但是,解决社会矛盾和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就是为社会培育一种新陈代谢能力,而不仅仅是表层化矛盾的化解。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有个团结稳定的社会环境.发展才能放开手脚。目前存在的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多半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带来的。因此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面对发展中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只要我们本着在发展中探寻和谐之路。在和谐中善于发展,一定能够化解矛盾,把和谐社会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熊月之:和谐社会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3】王伟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科学认识人民内部矛盾I"-1,题131.实事求是,2005,(3).
【4】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当前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特点及解决思路01.红旗文稿,2005,(10).
【5】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