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草莓》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分草莓》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在分数目较大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难点,所以教材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方法,积累试商的经验,从而达到熟练的程度。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又为后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三位数的除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利用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交流,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比除数小。
二、教法学法
为了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巧设疑问,体现两“主”:我通过设疑,营造探究新知的氛围,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2、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在学法方面:
1、直观演示,操作发现:我让学生用小棒分一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探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新知。
2、在教学时,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
三、教学过程
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出现商太小,余数太大的现象,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
以生动有趣的谜语——红果子,麻点子,吃一口,甜丝丝这样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学习的热情。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然后再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从而引出除法竖式,鼓励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试商。
(板书) 55 ÷ 8
3、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或者是7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以商不能是5,如果商是7,则会出现不够减的情况,商不能是7,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用6试商。
4、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试商,二相乘,三相减,四比较。
(三)巩固新知,拓展运用
为了巩固新知,我设计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完整地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问题时会出现不完整的情况,(板书:单位和答)因此,我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解决问题时做到三点:一是读题审题,找出合适的数学信息;二是认真答题;三要认真检查,把题做完整。
(四)课堂小结
在新课即将结束时,我以设问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加深学习新知的印象。
四、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而且更加完整、更加清晰的突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第四课时:除法
(二)试商方法分草莓
教学内容: P8 ~ 9 “分草莓”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3.探究试商方法。
教学重点: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教学准备:ppt、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显示P8“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找图上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通过圈一圈的方法来初步将草莓平均分,然后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且总结出计算有余数的四个步骤:
一商,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7.填空:P7“试一试”。
前后桌进行讨论,小组汇报总结想法 请学生上来订正并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8“练一练”的第3题。
四、总结
播放班班通教学视频,巩固小结今天的试商方法。1.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很重要的除法计算课,也是除法计算中的难点。本节课是让学生在探索中不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从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就是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主体与参与参与程度,使这节课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做到松弛有度,便于学生情绪的调控。关注全体的学习情况,特别是知识吸收能力较慢的学生的学习是否跟得上,掌握本节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