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说课稿《明清君主专制加强》
历史说课稿《明清君主专制加强》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说教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2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①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于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有关清代宫廷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们应该都接触过。这是难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解决方案。
②难点“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别”解决方案: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其《国史大纲》曾指出:“(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权的阁臣只是“权臣”。然后通过课本P17“历史纵横”中张居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比如张居正当时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张居正死后的下场可以证明这点。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对西方内阁和明清时期内阁的比较这一探究性问题来认同学们认识到: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中国的内阁使得中国走向专制、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内格使他们走向民主、科学。从而引导同学们来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课堂小结
在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力求本课内容当堂消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作个小结。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略)
历史说课稿《明清君主专制加强》2
各位评委:
您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一个单元第三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我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逐步走向没落。下面我就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做一概括的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整体感知
本课引言指出了这节课知识内容的关键: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并引用黄宗羲的“明之无善治”对废丞相进行评价同时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两个概念:内阁,军机处。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及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2、能力目标:理解内阁制和宰相制的区别;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同学们从两方面了解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是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教学、教法
主要以讲解法、问题教学法和启发教导式
三、说学生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旧知识,在归纳、总结明朝建立前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开始本课学习。然后利用导言,黄宗羲对明太祖废宰相的评价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黄宗羲认为从明朝开始就无善治了?”。
(二)讲授新课
根据引言中所提出的问题来具体看这三大部分内容解决问题,宰相制度的废除,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宰相制度被废除的简要过程,认识到宰相制度被废除是中国中央制度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直接结果是皇帝独裁政事,君主专制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组织学生对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作用进行讨论。
内阁的创立需要学生掌握创立内阁的原因,制度的形成,发展,性质,旨在让学生了解内阁制度的同时,认识到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利,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学习内阁的形成区分宰相制和内阁制。学习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时,将雍正帝设军机处的过程简单介绍,突出其职能,让学生了解清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情况,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是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难点,可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的影响,引导学生辨证地观察其作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说教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2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①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于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有关清代宫廷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们应该都接触过。这是难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解决方案。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2
各位评委:
您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历史必修第一册第一个单元第三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我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逐步走向没落。下面我就对这节课的教学构思做一概括的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整体感知
本课引言指出了这节课知识内容的关键:丞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并引用黄宗羲的“明之无善治”对废丞相进行评价同时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两个概念:内阁,军机处。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及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2、能力目标:理解内阁制和宰相制的区别;探究中西君主制度演变的区别。
3、情感目标: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同学们从两方面了解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是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和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教学、教法
主要以讲解法、问题教学法和启发教导式
三、说学生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图示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为大多学生在初中时都不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的旧知识,在归纳、总结明朝建立前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开始本课学习。然后利用导言,黄宗羲对明太祖废宰相的评价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黄宗羲认为从明朝开始就无善治了?”。
(二)讲授新课
根据引言中所提出的问题来具体看这三大部分内容解决问题,宰相制度的废除,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宰相制度被废除的简要过程,认识到宰相制度被废除是中国中央制度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的直接结果是皇帝独裁政事,君主专制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组织学生对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作用进行讨论。
内阁的创立需要学生掌握创立内阁的原因,制度的形成,发展,性质,旨在让学生了解内阁制度的同时,认识到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利,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需要引导学生注意区分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本质不同,学习内阁的形成区分宰相制和内阁制。学习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时,将雍正帝设军机处的过程简单介绍,突出其职能,让学生了解清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情况,认识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是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难点,可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的影响,引导学生辨证地观察其作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3
一、教学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课程理念也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因此我在这设计这一课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这里可以根据你自己的需要简化一些,或者用你自己的话说)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以上几个方面你在试讲的时侯可以挑几个知识点说也行)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三、说学情与学法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知道一些感性知识“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现实生活中也接触过“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重要含义之一是,学生要有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正确态度、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一是观察学习法,我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说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体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能动的建构起来的,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模式,我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来说一说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导入:
在讲本节课之前,我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2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① 导入新课后,我便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于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有关清代宫廷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们应该都接触过。这是难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解决方案。
②难点“宰相制和内阁制区别”解决方案: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其《国史大纲》曾指出:“(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宰相是“大臣”,握有大权的阁臣只是“权臣”。然后通过课本P17“历史纵横”中张居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比如张居正当时是有皇太后的支持。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会一落千丈,张居正死后的下场可以证明这点。因此,尽管有人认为明代的首辅即变相重设的宰相,但其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约皇权。”
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解决方案:我主要是想通过对西方内阁和明清时期内阁的比较这一探究性问题来认同学们认识到: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中国的内阁使得中国走向专制、愚昧,而西方近代的内格使他们走向民主、科学。从而引导同学们来总结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3、小结:在讲授完本节课的内容后,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力求本课内容当堂消化,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作个小结。
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
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