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道德传统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爱国、爱家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小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信息,了解许多社会现象,接受了一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他们对新奇,趣味的事物着迷。然而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包括社区、家乡不愿或缺乏了解,因而感情淡薄,这不得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特别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因时而教,因人而教,激发学生爱祖国先爱家乡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时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农村学生生活范围不广,眼界不开阔,社会面狭窄,对家乡的风土乡俗、人文地理了解甚少,为此我们开展以“爱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指导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进一不了解家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二、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外因与主体关系的理论。通过教育,将其内化为“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服务家乡。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中小学德育纲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为成年人发展纲要》中爱祖国的要求。
4、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学有关理论以及自身特点、认知发展的规律。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⑴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原则;
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⑶基础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交通工具的变化等,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五、研究内容
1、高年级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
2、综合实践课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3、在综合实践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正确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5、如何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六、研究方法、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分类走访调查法、行为指导法,教育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爱家乡前测与后测问卷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对比,有针对性的展开研究。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工作内容:
1、理论知识的储备。
2、依据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3、参加培训,写好培训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研究阶段:学习理论,明确个人职责,课题研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
1、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2、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3、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4、调查交通工具的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在活动中及时与家长联系配合学生调查、搜集了解相关内容,并把成绩与作品纳入成长记录册。充分运用评价功能的激励作用,做到师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学校评,使活动开展更有实效性。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① 完成资料的整理、归类。
② 完成结题报告。
③结题
七、研究结果与成果
研究结果表明:以小学生爱家乡美德教育研究为主题,培养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新世纪崇高的道德素养的一代新人,在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一)研究结果
1、挖掘资源优势,注重学科渗透,在体验中升华爱家乡美德。
在爱家乡体验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而爱家乡体验活动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
通过开展“家乡巨变”展示课,在学生心中树家乡的良好丰碑。本堂课是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后辅助的一堂展示课,能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多方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把学生熟悉的家乡美景和美食作为探究内容,学生自始至终有一种亲切感。并注意现场资源的利用,把听课的老师当成游客,现场互动,师生、生生融为一体,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等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2、爱家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自立自理性
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如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包括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等,这类的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乡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乡的一切事情,学会作家乡的主人,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
3、爱家乡实践活动,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具有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交往中,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学会与人相处等做人的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对自己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4、爱家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社会公德
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手拉手互助活动、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青学生志愿者活动。这类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应尽一份义务。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批判和修正作用。
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家乡,学生们为自己小小年纪,用学到的知识为当地发展献策出力小试身手,发挥个人潜能而欢欣鼓舞,这正是爱国爱家的具体体现;向别人宣传环保,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5、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6、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亲身经历了研究,在专业成长中有所收获,教学中自觉有效地进行客观地、有效、积极地指导、评价,并创建评价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将评价扩展到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研究成果
1、撰写的论文《家乡巨变》、《基于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学生综合实践能
力的培养》及《温馨的母爱》教学设计获学校论文优秀奖。
2、《温馨的母爱》资源包送吴忠市推荐评选。
3、指导的学生《爱家乡》作文分别获慧光杯一、二等奖.
4、远程教育论文获学校优秀奖。
5、消防知识竞赛或二等奖
八、研究体会与讨论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的研究是使我体悟到:社会、学校、家庭、教师的重视,都是实验成功的有利保证,尽管研究告一段落,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上好综合实践课,为促进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而努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范围之内。”
>>“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沉默是金 | 2008-12-2 15:20:00
“爱家乡”综合实践活动结题报告
宁夏吴忠市古城金星小学
刘卫红
罗立芳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中华传统美德是我国道德传统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爱国、爱家乡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小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小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信息,了解许多社会现象,接受了一些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他们对新奇,趣味的事物着迷。然而对周围的社会环境,包括社区、家乡不愿或缺乏了解,因而感情淡薄,这不得不引起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特别是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因时而教,因人而教,激发学生爱祖国先爱家乡情感,帮助学生树立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时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农村学生生活范围不广,眼界不开阔,社会面狭窄,对家乡的风土乡俗、人文地理了解甚少,为此我们开展以“爱家乡”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指导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进一不了解家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二、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内外因与主体关系的理论。通过教育,将其内化为“爱家乡、为家乡作贡献”的情感,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服务家乡。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中小学德育纲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为成年人发展纲要》中爱祖国的要求。
4、教育学、心理学、德育学有关理论以及自身特点、认知发展的规律。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⑴、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原则;
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⑶、基础与创新相结合原则;
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四、研究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交通工具的变化等,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4、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维,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五、研究内容
1、高年级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
2、综合实践课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3、在综合实践课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4、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正确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5、如何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意识。
六、研究方法、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本课题主要采用的是小组分类走访调查法、行为指导法,教育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爱家乡前测与后测问卷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调查、对比,有针对性的展开研究。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2005.9—2006.3
工作内容:
1、理论知识的储备。
2、依据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制定研究计划。
3、参加培训,写好培训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为实施阶段,2006.4—2007.7
研究阶段:学习理论,明确个人职责,课题研究。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
1、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
2、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3、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4、调查交通工具的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在活动中及时与家长联系配合学生调查、搜集了解相关内容,并把成绩与作品纳入成长记录册。充分运用评价功能的激励作用,做到师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学校评,使活动开展更有实效性。
第三阶段为总结阶段,2007.8—2007.12
①、完成资料的整理、归类。
②、完成结题报告。
③、结题
七、研究结果与成果
研究结果表明:以小学生爱家乡美德教育研究为主题,培养具有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新世纪崇高的道德素养的一代新人,在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一)研究结果
1、挖掘资源优势,注重学科渗透,在体验中升华爱家乡美德。
在爱家乡体验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中,我们发现传统美德教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而爱家乡体验活动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
通过开展“家乡巨变”展示课,在学生心中树家乡的良好丰碑。本堂课是在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后辅助的一堂展示课,能以学生为主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多方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把学生熟悉的家乡美景和美食作为探究内容,学生自始至终有一种亲切感。并注意现场资源的利用,把听课的老师当成游客,现场互动,师生、生生融为一体,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听说读写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等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2、爱家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自立自理性
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如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包括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等,这类的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乡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乡的一切事情,学会作家乡的主人,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
3、爱家乡实践活动,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具有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交往中,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学会与人相处等做人的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对自己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来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4、爱家乡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社会公德
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手拉手互助活动、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青学生志愿者活动。这类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应尽一份义务。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批判和修正作用。
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家乡,学生们为自己小小年纪,用学到的知识为当地发展献策出力小试身手,发挥个人潜能而欢欣鼓舞,这正是爱国爱家的具体体现;向别人宣传环保,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5、学生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6、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亲身经历了研究,在专业成长中有所收获,教学中自觉有效地进行客观地、有效、积极地指导、评价,并创建评价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将评价扩展到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研究成果
1、撰写的论文《家乡巨变》、《基于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学生综合实践能
力的培养》及《温馨的母爱》教学设计获学校论文优秀奖。
2、《温馨的母爱》资源包送吴忠市推荐评选。
3、指导的学生《爱家乡》作文分别获慧光杯一、二等奖.
4、远程教育论文获学校优秀奖。
5、消防知识竞赛或二等奖
八、研究体会与讨论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的研究是使我体悟到:社会、学校、家庭、教师的重视,都是实验成功的有利保证,尽管研究告一段落,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相信我们会一如既往地上好综合实践课,为促进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而努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