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通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设备缺陷是引起设备事故和影响通信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坚决克服轻视缺陷的麻痹思想。2 发现运行设备有缺陷,运行人员应立即做好详细记录,并向各自的班组长报告,班组长根据情况安排或组织缺陷处理。如遇影响系统运行的重大情况,各级应及时向科长乃至所长报告。在消缺处理时,首先针对缺陷进行分析,提出消缺方案,然后落实负责人,进行消缺处理。缺陷处理的原则是:能用备件的立即用备件替换,让设备先恢复运行,然后再处理缺陷部件。定期对省调运行设备进行在线测试,功能检查,发现异常,立即组织处理。对运行设备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对运行中的程控交换机还需要有软件的拷贝备份,以防有缺陷或故障时能及时处理。6 建立缺陷记录薄,记录设备消缺的处理方案、步骤和结果。本制度自一九九七年四月一日起执行。
第二篇:通信专业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曙光光伏电站 通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曙光光伏电站 2015年5月25日
通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范围
1.1 为了保证曙光光伏电站通信设备正常、稳定,确保通信的畅通及提高缺陷管理水平,根据国家、行业有关规定,结合本站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规定了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缺陷分类、管理职责、管理内容和方法、检查与考核。
1.3 本制度适用于本站通信设备缺陷管理、检查与考核。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3.术语与分类
设备缺陷定义:设备缺陷是指通信设备在运行及定期检验或试验中发现的异常,这些异常将影响电网和我站通信正常、可靠运行。
设备缺陷分类:设备缺陷按其对电网及我站的安全生产影响的严重程度分为紧急、重大、一般三级。
紧急缺陷:对人身、系统或设备有严重威胁,必须立即处理,否则可能会危害人身安全或造成通信障碍、事故的设备缺陷。
重大缺陷:对安全、经济、优质运行影响较大,但能短期坚持安全运行,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成为紧急缺陷者。
一般缺陷:对设备正常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坚持安全运行的设备缺陷。4.管理职能
4.1 曙光光伏电站通信设备管理小组
组长:张春
组员: 祁志杰 李显龙
4.1.1曙光光伏电站通信设备管理小组是本站通信设备缺陷管理的归口部门,5.1.2 我站电力通信系统新建以及运行中(含试运行)的电力通信设备的缺陷;运行中的电力通信设备在定期检验或其它试验中发现的缺陷。5.1.3 通信盘柜的防雷和接地系统。
5.1.4 电力通信建设或使用中的各类型通信光缆、电缆、线缆。
5.1.5 通信机房内通信管理部门维护管理的消防设施、防盗设施、监控系统等以及防小动物措施。
5.1.6 电力通信的网管系统、监控系统及其软件。5.1.7 可能危及电力通信设施或设备的周围环境。5.2 设备缺陷处理的时限
5.2.1 紧急缺陷的消除时间或立即采取限制其继续发展的临时措施的时间不超过 24 小时。
5.2.2 重大缺陷的消除时间不超过半个月。5.2.3 一般缺陷的消除时间不超过半年。5.3 设备缺陷管理过程
设备缺陷管理要严格按发现-记录-审核-报告-处理—消除-报告的程序进行,实现缺陷的发现、报告、消除、验收的闭环管理。5.3.1 发现缺陷
5.3.1.1 运行维护人员在定期巡检中,通过检查通信设备发现缺陷。5.3.1.2 通信值班人员通过通信设备网管告警信息或电话报告发现缺陷。5.3.1.3 在通信设备维护、调试及定期校验过程中发现缺陷。5.3.1.4 通过对新建、扩建、技改通信工程的监理及验收发现缺陷。5.3.1.5 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缺陷。5.3.2 缺陷记录
5.3.2.1 发现缺陷,应及时进行详细记录。
5.3.2.2 本站应指定专人负责按照规定格式填写缺陷处理单。
大、一般缺陷统计、分析、汇总后,形成通信设备缺陷统计报表,上报通信调度。
5.3.6.4 如发现同一站家同一系列通信设备(如 SDH 系列、PCM 系列等)一个月超过三次(含三次)或一年内超过五次(含五次)出现同一类型的缺陷,并经认定是生产站家的责任的,应要求生产站家提出改进措施并限时实施,同时将情况书面汇报调度通信中心。
5.3.6.5 经认定因设计、施工等原因重复导致设备缺陷发生的,由调度通信中心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6.检查与考核 6.1 奖励
6.1.1 对认真巡视检查及时发现“紧急设备缺陷”进行报告、采取防范措施并执行了合理优化的运行方式,从而避免一次通信中断事故者,给予奖励 100---300 元。6.2 考核
6.2.1 运行维护人员发现设备缺陷后应及时通知主管部门,值班员应有记录,否则考核责任人员 50 元/次。
6.2.2 运行、维护人员发现危急设备安全运行的缺陷时,应立即采取防止设备损坏和故障扩大的措施,否则考核运行与维护部门 100-500 元/次,造成后果的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2.3 缺陷管理限定消缺时间,应按照缺陷分类中规定的处理时间执行。未经批准不按期消除者,每条考核责任部门 100 元。
6.2.4 维护人员或外委维护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现场消除设备缺陷或制定临时措施,通信管理人员应做好详细记录,并汇报有关领导,并考核有关责任人员 50 元/次。
第三篇: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一、目的加强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消缺率和消缺质量,进而提高设备的可用率和健康水平,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缺陷管理的职责、设备缺陷的发现和登录、检查确认、消缺后的报告、后续管理、缺陷验收及缺陷的统计与考核等内容。
二、设备缺陷:是指设备出现了性能、零部件、及消耗偏离原设计标准或规定要求。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确认为设备发生了缺陷:
1)设备或部件的损坏造成设备的被迫停止运行或安全可靠性降低;
2)设备或系统的部件失效,造成渗漏(包括汽、水、气、煤、灰、油等);
3)设备或系统的部件失效,造成运行参数长期偏离正常值,接近报警值或频繁报警;
4)设备或系统的状态指示、参数指示与实际不一致;
5)由于设备本身或保护装置引起的误报警、误跳闸或不报警、保护拒动;控制系统联锁失去、无原因起动或拒绝起动;
6)对设备进行定期试验时发现卡涩、动作值偏离整定值;
7)对设备进行检验性试验时,发现反映设备整体或局部状态的指标超标,或有非正常急剧变化;
8)设备或部件的操作性能下降,动作迟缓甚至操作不动;
9)设备运转时存在非暂时性的异常声响、振动和发热现象。
2、暂不能消除缺陷:是指必须在机组停用后才能消除的缺陷或没有消缺所必须的备品备件的缺陷或需要进一步观察、分析才能确认的缺陷,且暂时不会对设备、系统或人身安全构成立即的危害,也不会给运行经济性带来严重损失的设备缺陷。
3、消缺陷:是指除暂不能消除缺陷外的其他设备缺陷。
4、重复发生的设备缺陷:是指主要设备上同一缺陷在一年内重复发
生;主要辅助设备上同一缺陷在6个月内重复发生;辅助设备上同一缺陷在2个月内重复发生的缺陷。
5、设备缺陷分类
1)重大缺陷:是指直接导致无备用的主要辅助设备停运、主设备降出力或停运的缺陷。
2)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外的缺陷。
三、管理职责
1、生产部职责
1)通过巡检、操作和运行分析发现并登录设备缺陷,提出消缺要求,采取运行措施,为消缺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做好设备缺陷的验收工作。
2)在设备缺陷未消除前组织设备操作员加强检查监视,采取措施防止缺陷造成的影响扩大。
3)对发现的重大缺陷,及时通知设备专员、维修人员到现场消缺。
4)及时对已消缺陷进行验收,恢复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
5)对运行人员发现缺陷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对缺陷发生后的处理工作进行分析,以提高运行人员处理缺陷的能力。
2、维修部职责
1)负责组织消缺工作,协调专业和部门间的配合,督促消缺工作安全、及时、高质量完成。
2)在维护、保洁工作中检查设备状况,发现和登录设备缺陷,并开展自查自消工作。
3)对所管辖设备负责按月、分专业统计缺陷发生数、计算消缺率、平均消缺时间和消缺及时率指标,分析各指标变动情况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4)负责消缺工作的质量,防止设备缺陷的重复发生。
3、设备部管理专员(点检人员职责)
1)对所管理的设备进行点检和综合分析,登录设备缺陷。
2)对设备缺陷进行诊断,向维修人员下达消缺维修单,其格式见附
录A,规定消缺期限。
3)组织协调消缺工作,对消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监督,及时消除缺陷。
4)对暂不能消除缺陷进行确认和后续管理,为消缺和技术支持。
5)对所管设备的缺陷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定重复发生的设备缺陷,找出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6)对所管辖设备负责按月、分专业统计缺陷发生数、计算消缺率、平均消缺时间和消缺及时率指标,分析各指标变动情况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7)每月整理暂不能消除缺陷清单和相应的后续管理措施,分析设备缺陷发生情况、重大缺陷和重复发生缺陷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8)负责发现和解决潜伏及正在发展的设备缺陷;落实首次出现的设备缺陷的防止措施,举一反三,消除设备的潜在缺陷。
4、生产部维修职责
1)负责消缺工作的归口管理,对消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消缺率、消缺及时率的问题提出考核意见。
2)负责每月按部门汇总缺陷统计数据,统计全厂缺陷发生数、消缺率、平均消缺时间、消缺及时率指标,分析指标变动的因素,改进设备消缺工作。
四、过程管理与要求
一)缺陷的发现和登录
1、以下情形属常见的维护工作,可由问题的发现部门通知相应的维修部门进行处理,不进入缺陷管理程序:
1)照明灯损坏、建筑物门窗损坏;
2)各类滤网的前后差压升高,需进行清理,但尚未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
3)油箱、轴承油位下降,需要补油,但尚未达到警戒值的;
4)各类干燥剂部分失效,需要再生或更换,但尚未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
2、设备操作人员发现一般缺陷时,在设备缺陷记录本中认真登录“设备缺陷单”,其格式见附录B。报告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组织维修人员,维修消缺;
3、发现重大缺陷时设备操作人员应逐级向部门主管、生产经理、(事后在设备缺陷记录本中登录“设备缺陷单”),值班长应立即电话联系维修人员到现场处理缺陷。
4、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洁工作时应注意检查设备状况,对于发现的缺陷,若可以随手消除的应即随手消除,事后在班组进行相应的记录;属不能随手消除缺陷的,应及时登录缺陷并汇报班长。
5、维修人员发现重大缺陷时,应立即报告生产部经理,由生产经理指挥重大紧急缺陷的消除。
6、设备部设备专员应按照点检计划对自己管理的设备进行点检并结合对设备状况的综合分析,发现设备缺陷及时登录。
7、所有登录的缺陷报告应对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点检人员、维修人员开放,以便查询和管理。
二)一般缺陷的检查确认
1、维修部门应及时查看维修部分工范围内本专业新增的和正在处理的缺陷,根据分工将消缺任务安排给相应的班组,若发现缺陷专业定义错误时应修改专业属性后及时转给其它专业的专工。维修主管在接到重复的缺陷单、或经检查没有发现设备存在问题且缺陷现象也已消失时可直接将该部分缺陷判为无效。
2、消缺人员对缺陷进行现场检查确认,查清缺陷部件和原因,提出需要配合的工作和对运行的要求,并填写“设备缺陷单”中“检查确认”一栏内的内容。
三)消缺后的报告
1、接到消缺(维修单)任务后,维修班长应及时安排维修人员消除缺陷。
2、消缺工作完成后,消缺工作的负责人应将消缺情况在“设备缺陷单”
上“消缺报告”一栏内注明并通知设备操作人员。
3、“消缺报告”中:消缺情况主要应将消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以及遗留的设备问题如实认真填写,不得空白或用类似“已消除”这样不能反映消缺情况的词语。耗用工时、材料、备品是指消缺工作实际耗用工时数和实际消耗材料、备品的名称、数量。消缺工作完成且“消缺报告”中各栏填写完毕由消缺工作负责人签名后转给运行验收。
4、维修人员在消缺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时由班组与维修部门专工讨论解决;消缺工作需要更换备品或需要对设备进行一些变动时应得到设备专员员同意。
五)设备缺陷的验收
1、各工段长、班长应随时了解掌握设备缺陷情况,并将本班新发现的缺陷、消除的缺陷以及现存的较大缺陷情况作为交接班的重要内容交接清楚。
2、设备操作人员在接到维修人员缺陷验收的通知后应及时安排系统恢复和设备试转工作,在验证设备缺陷确已消除后将设备投入运行并及时验收缺陷,并在“设备缺陷单”上“缺陷验收”一栏中填写验收意见。
3、工段长应随时主动查阅待验收的缺陷,在条件具备时及时验证或观察消缺效果,及时验收已消除的缺陷;若发现缺陷现象仍然存在或消缺不彻底时,应重新填写“缺陷报告”将缺陷返回维修班组处理。考核意见。
第四篇: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一、设备缺陷根据其威胁安全的严重程度,分为Ⅰ、Ⅱ、Ⅲ类: Ⅰ类缺陷——对安全运行有严重威胁,短期内可能发生事故; Ⅱ类缺陷——对安全运行有一定威胁,短期内可能发生事故,但
若长期不处理,即会逐渐增加威胁性,甚至发生为
事故;
Ⅲ类缺陷——对安全运行威胁较小;
二、所有值班员应掌握全部Ⅰ、Ⅱ、Ⅲ类缺陷,动力部门应掌握Ⅰ、Ⅱ、Ⅲ类缺陷,分管用监员应掌握Ⅰ类缺陷和计量装置的各种缺陷,以及由总开关及其至第一断路器之间的Ⅱ、Ⅲ类缺陷;
三、值班人员发现缺陷后,应立即登记在运行日志和设备缺陷记录簿上,并填报缺陷报告单送交分管部门,对Ⅰ类缺陷应立即电话报告动力部门和用监员;
四、动力部门对Ⅰ类缺陷应及时安排处理,Ⅱ、Ⅲ类缺陷应列入休息日或节假日检修计划内予以消除,消除后在缺陷记录簿上注销;
五、用监人员在巡检时发现Ⅰ、Ⅱ类缺陷,应通知值班员做好记录并通知动力部门;
六、值班员巡检时应注意原有缺陷是否扩大、恶化,如恶化使缺陷类别上升时应重新汇报和记录;
七、在检修中发现并已消除的缺陷,不填写设备缺陷通知单,但应在设备缺陷记录本中做好记录。
第五篇: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330kv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运行的物质基础,加强设备维护,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是每个值班人员的应尽职责。为此,必须加强设备的缺陷管理工作。
2缺陷分类: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紧急缺陷
3一般缺陷:性质一般,情况较轻,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可列入计划进行检修的设备缺陷。
4重要缺陷:情况严重,虽可继续运行,但已影响设备出力,不能满足正常运行的需要,或短时间内将会发生事故,威胁安全运行的设备缺陷。
5紧急缺陷:性质严重,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处理者;否则,将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等备事故或事故的缺陷。
6管理职责
6.1值班员职责:
a.认真巡视设备,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和缺陷,将缺陷情况详细记入“设备缺陷记录薄”内,并汇报本站专责技术员及站长。
b.对一般缺陷,当值人员能够消除的,当值人员应负责消除,当值不能消除的重大、紧急缺陷,在做出正确判断后,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c.设备缺陷消除完毕后,应在“设备缺陷记录薄”内填写消缺时间及消缺人。d.值班人员应根据站内月度计划,按照缺陷性质及设备现场情况,做好消缺准备和消缺工作。
e.对未及时消除的设备缺陷应加强监视。
6.2设备专责人职责:
a.对专责设备的缺陷情况,应全面掌握,做到心中有数。
b.对专责设备,根据技术情况,缺陷情况,提出技术分析意见。
c.根据设备缺陷发展与消除情况,对设备进行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