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道路绿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南京市道路绿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原文作者:李铭
摘 要:通过对近年南京市道路绿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道路的行道树、绿岛、街旁绿地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园林绿化; 道路绿化;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S73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5.022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部分,承担着构建城市景观、调节生态功能、交通隔离的作用[1],一个城市的绿化特色和城市景观特点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道路绿化。
20世纪30年代,为迎接孙中山先生灵柩,南京修建了中山路、中山东路、中山北路等道路,并在道路两侧栽植法桐行道树,标志着南京现代化城市道路绿化的开始。
六、七十年代南京陆续建设了诸如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太平北路、御道街等一批城市主干道。90年代,建成了江东路、龙蟠路等道路,这些道路断面分配多采用三块板形式,快慢车道和人行道分区清晰,建设标准高,绿岛宽阔、绿地率高,植物多采用乔灌木复层合理配置,行道树树种丰富、搭配合理、尺度宜人,景观特点显著。南京道路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道路绿化的园艺水平不高
许多乔木、灌木和花草未经修剪或未精心配置栽植[2],绿化景观零乱,一些小型绿地和绿岛不注意考虑维护管理的需要,缺少必要的护栏设施,建成后短时间内就遭践踏损坏,造成景观效果极差。
1.2 植物种植立地条件考虑不足
如将喜阳的金叶女贞栽植在遮荫效果强的法桐行道树下,造成金叶女贞长势衰落;将杜鹃、栀子等喜酸耐荫的植物则种植于碱性土质、强阳光下的道路绿岛内,长势衰弱,难以形成景观[3]。
1.3 新品种引进存在盲目性
有的绿化项目片面追求景观效果[4],盲目引进新品种,在新品种引入后,对其植物学特性及生长适应性不了解,造成绿化失败。如近几年引进的银海枣等南方棕榈科植物,因缺少逐步适应的过程,无法经历南京冬季的低温,造成损失惨重。再如杜英,由于引进后长势不好,也处于被淘汰的边缘。[论文网]
1.4 对道路安全要求考虑不足
道路绿化是为道路服务的,但是有的道路因在道路交叉口配置较高绿化植物,预留的视线空间不足,导致多次发生交通事故。
1.5 缺少园林绿化设计和植物配置等有关资料规范
目前,我国园林绿化规范大多只谈到设计和配置的基本原则[5],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植物丰富,各地气候差异大,具体设计不可能做到统一规范,其他城市的优秀个案对南京不具备实际指导意义。
1.6 道路绿化水平普遍下降
1.6.1 道路绿地率普遍下降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很多新建道路都未能按《城市绿化条例》、《道路设计规范》配置绿地,道路绿地率大都低于10%。旧道路的改造通常采用压缩绿岛来增加路面通行能力,造成很多绿岛的宽度小于1 m,由于植物缺少生长空间,一两年后严重退化,影响景观。
1.6.2 人行道过于狭窄 造成行道树无栽植位置,想方设法栽植后又使行人通行困难。同时,一些树木因与路侧房屋距离过近,存在互相影响的问题。
1.6.3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在绿化建设过程中,不顾客观规律,一味追求新、奇、特,对一些(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论文网在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道路的绿化反复更新,不停地更换行道树种,浪费了大量资金。
1.6.4 路侧绿地偏少 不少道路的拓宽改造是以占用绿地作为代价的,路侧绿地少且面积小,难以形成道路整体的道路景观。
1.6.5 管理措施滞后 闹市地段的绿岛缺少必要的行人通道和护栏等防护设施,行人随意穿越绿岛,导致一些绿岛每年需补植在6次以上,既影响景观质量,又浪费人力和物力。2 南京市道路绿化建设的建议
道路绿化主要包含行道树、绿岛(中分带、侧分带)、街旁绿地等[6]。其中绿岛的设置除了绿化美化的效果外,还具有区分和隔离道路等功能,因此,应符合道路交通的安全和景观需要[7],以下就南京目前道路绿化建设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些探讨。
2.1 行道树树种选择
2.1.1 应坚持采用乡土树种 行道树树种的选择应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9-11]。在园林景观中,树木没有名贵与否、档次高低的区分。在行道树的选择上应坚持采用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对一些新物种应在本地做过小范围试种后,再行推广,应避免大面积盲目推广而造成损失。从近年的实践来看,新树种的引进应用成功的不多。
2.1.2 根据立地条件选择相应的树种[12] 南京地处亚热带北缘,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行道树要求夏季遮阴,冬季要不影响采光,以落叶树种为好。所以南京的行道树在主干道上应以树冠大,遮阴效果好的大型落叶阔叶树为骨干树种,如法桐、榉树等,配合其他常绿、色叶树种形成不同风格的景观路,这样在为行人车辆提供遮阴功能的同时,也可以获得与宽阔道路较为适合的城市道路景观。而道路路幅较小的支路和街巷因路侧房屋较低矮、不规则,沿路还有不少埋置浅的管线、化粪池等设施,则应以树冠小、生长慢的小型慢生乔木为主,如选用本槐、女贞等,以不影响居民采光,减少树木与房屋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和狭窄的道路尺度相匹配。由于小街巷绿地少,树种选择上可以考虑常绿落叶搭配,增加道路绿量,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2.2 行道树间距的确定
行道树间距在设计中应与路灯间距模数统一。在道路绿化设计规范和路灯设计规范中,行道树和路灯在道路设计中处于同一位置,在建设中两者经常是互相干扰互相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二者的间距,在设计规范中行道树的间距一般采用6~8 m的距离,路灯则是25 m,常常会出现行道树和路灯在同一位置的现象,或是两者靠的过近,树木生长后遮挡路灯,影响照明,同时路灯紧靠树木,干扰树木的光周期,造成植物在冬季仍然不落叶,冬季寒流到后受冻害的现象。建议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能注意两者的关系,采用相同的模数,将路灯安排在行道树中间布置,就能避免互相的干扰。
2.3 树池的设置
行道树的树池设置一直是道路绿化的薄弱环节,行道树栽植后会留下一米见方的树池,作为保护行道树根部生长的空间,同时也可以防止树根生长对路面的影响。但树池如不注意合适的覆盖和美化处理,很容易形成卫生死角,影响城市景观。树池的设置常用的有植物覆盖和硬质覆盖等方式,以不影响植物生长、不影响行人通行、美观卫生为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2.3.1 植物覆盖 是用灌木、草坪地被栽植树池,这种方式适用于人行道较宽,行人较少的地段,商业繁华地区行人踩踏多,对覆盖植物破坏重,不宜采用。此外法桐等树冠大、郁闭度高的行道树下不适合栽植草坪或植物。
2.3.2 硬质材料覆盖 是用金属或其他
材料制成箅子来覆盖树池,优点是整齐美观,不易损坏,卫生容易清理,一次投入后期维护小,但金属材料制成的箅子最大问题就是易被盗,研制出不易被盗的新材料制作的箅子是今后努力方向。
2.3.3 透水砖覆盖 是用镂空道板砖铺设树池,优点是不会被盗,缺点是道板较厚,法桐等生长较快的树木,树根生长容易拱起,道板砖会起翘开裂,影响美观。
2.3.4 透水砼覆盖 这是南京市前几年开始采用的新覆盖方法,生态透水,易于保洁,色彩鲜艳,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现场浇注,应注意的是生长快,根系浅的树种不宜应用,以防树根生长引起砼的开裂。
2.3.5 卵石覆盖的方式 此方法简便、造价低,可以随时添加,实施方便,但卵石时间长了容易被人拾捡,需经常补充。
树池的设置应在道路绿化同时一并设计考虑,如果在道板铺设完成后再做树池,会因尺寸不一施工困难。选用方式可根据现场道路的人流量、繁华程度,视情况采用合适的形式,在新建道路或改造道路上和市政施工同步进行,以便于后期的养护管理。
2.4 绿岛的绿化设计
道路绿岛除了有绿化的功能外,还有分隔道路交通、组建城市空间、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的作用[13]。由于城区内用地紧张,绿岛大多较窄,所以植物设计应以简洁明快为主,以整齐的绿篱、球类植物,配以色彩和层次丰富的灌木花卉,绿篱底角应配置地被植物,柔化硬质路牙、遮挡绿岛裸露的黄土。考虑到道路的立地条件较差,应注意选用抗逆性强的植物,人流车流量大的路段要设置相应的护栏等设施。不建议在较窄的绿岛上布置盆景等造型树,因其缺乏观赏空间,同时也因立地条件差难以达到造景效果。
绿岛的岛头位置建议设计成整体硬质材料。南京市很多绿岛宽度较小,容易被车辆忽视,在路口等处经常因车辆碰压而损坏,有的绿岛一年内相同位置的损坏可达5~6次,对养护管理和城市景观都有较大影响。可在道路设计时,将迎向车辆行驶的岛头位置,设置成整体的硬质材料,这样即使有车辆的偶尔碰撞挤压也不易损坏,可有效降低维护成本。
2.5 绿岛宽度和密植
2.5.1 绿岛宽度 从植物的生长空间要求来看,绿岛是越宽越好,限于城市道路的用地状况,绿岛不可能过大,但是过窄的绿岛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日本的调查数据认为,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绿岛宽度应不小于1.5 m。从南京的观察情况来看,这几年新做的1 m宽度的道路绿岛普遍效果不好,一旦有个别植株受到损坏,不宽的绿篱就很难形成整齐的景观,而且过窄的绿岛内很难栽培球类、小灌木,绿化显得单调缺乏变化,不利于道路景观的形成。稍大点的灌木枝条容易伸出,占据道路空间,对行人和车辆的通行有影响。建议一些路幅较窄的道路可以将两侧的绿岛合并到中间,以获得宽度适当的绿岛,或将绿岛分配到道路两侧,结合路侧绿地建设游园绿地,这样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可构建更好的道路景观和市民休闲活动的空间。
2.5.2 绿岛种植密度近年来,为追求绿化栽植的景观效果,不少项目都采取过度密植的方式,如长江路、珠江路等处绿岛每平方米可达40~60株苗木,这样在工程结束验收时会有比较好的短期景观效果,但是由于过度密植后,植物的生长空间和光照严重不足,很多绿篱生长一段时间后仅剩顶端少部分枝叶,枝下部分脱脚严重,修剪后只剩枝干,反而影响景观。因此在绿化工程的建设中,设计人员还是应遵循科学规律和设计规范,避免盲目跟风,不然既影响了后期的绿化景观,也加大了工程造价。
2.6 道路绿化的安全
道路绿化是为道路服务的,首先应该满足道路的通行安全的需要[14-15]。由于道路上车辆速度快,绿岛的设计尺度应以简洁整齐为主,一般以球类、绿篱为主,配合植物色彩变化,宽阔的绿岛可以增加中层植物以丰富绿化层次。过于细腻精致的图案变化,一是驾乘人员无暇欣赏,二是影响车辆行驶安全,所以绿岛内绿化标准段的变化尺度要大,不宜频繁变化。城区内道路一般建议以50~60 m为标准段,快速路、郊区道路以80~100 m为标准段,绿岛岛头应有10~20 m的退让距离,布置不高于80 cm的植物,以防止遮挡车辆行人视线,避免因设计不足带来的安全问题。
2.7 公交站台附近的绿化设计
公交站台是交通的集散要道,每天有大量的人车汇集,为满足车辆进出站和市民的乘车出行,公交站台附近的绿岛应该退让绿化,留出足够的硬质铺装,绿岛也应根据需要设置栏杆等保护措施,保护好绿化设施。
2.8 高架桥绿化设计
高架桥近年来在南京市越建越多,高架桥绿化也得到了重视[16]。南京市目前一般采用桥栏杆放置挂篮,种植云南黄馨;桥墩设辅助金属网,栽植爬墙虎等垂直绿化苗木;桥下栽植八角金盘、耐阴植物的方式。由于高架桥下缺少雨水,光照不足,对植物生长有严重影响。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由于高架桥下只简单地种植八角金盘,几年后八角金盘植株生长过高,而桥下中心部分又因光照不足植物死亡缺株多,整体绿化效果较杂乱。综合已有的绿化个例分析,建议高架桥下的绿化可以沿道路路侧设置2 m以上宽的绿篱,这样既可以取得整齐简洁的道路绿化效果,还可以遮挡住桥中心长势不好的植物[17]。
2.9 栏杆等设施的设置
地处闹市的绿岛、绿地,应从实际出发,在行人主要的通行地段留下适当的通道,以方便行人,同时也要考虑绿地的保护,设置必要的栏杆等保护设施,减少人为的穿行践踏,保护好绿地内的植物。至于垃圾箱、座凳等设施应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情况下,选用不易损坏、耐用材质的设施,兼顾安全防盗。
随着社会的发展,南京的园林绿化和设计建设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园林绿化的飞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化重视度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创造出更好的整体景观水平,同时提高城市绿化效益,是我们的迫切任务,需要每一个建设者和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佳音.浅谈包头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6):101-102.[2] 徐文辉,范义荣,朱坚平,等.杭州市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3(3):289-292.[3] 陈钰.园林植物配置优化与城市环境保护[J].天津农业科学,2011(4):130-132.[4] 苑朋皎.植物引种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05(4):71-72.[5] 曾端香,赵世跃.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47-50.[6] 阿拉坦其其格,高建民,刘敏,等.浅谈呼和浩特市道路绿地景观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农学报,2004(S1):164-167.[7] 孙晶,王卫东.城市道路绿化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1
(11):137-138.[8] 郑培廷,姜日忠.浅谈
北方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6):106-108.[9] 陈柏宇.城市绿化安全问题的调查及对策[J].大众商务,2009(4):248-249.[10] 刘智能,张爱琴,周鹏.林芝地区园林绿化发展趋势[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146-150.[11] 杨俊梅,张翼飞,李敬川,等.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绿化美化发展科技支撑问题的探讨[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152-153.[12] 刘唐松,谢双喜.贵州松涛县城区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1):154-156.(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论文网在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3] 陈国灿.宁波北仑新区主城区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园林,2006(4):82-84.[14] 王冠.南京市道路绿化树种筛选及配置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15] 杨海强,于金凤.浅谈包头市道路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107-108.[16] 曹洪虎,刘承珊.上海松江中心城区道路绿化类型及景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0):9517-9521.[17] 芦建国,陆明华,王冠.对马鞍山城市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技,2008
(23):39-41.查看《南京市道路绿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原文链接:
第二篇:餐饮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餐饮业现状分析与对策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难得一次的“下馆子”已经逐渐成为日常饮食中的一部分。我们的餐饮业随着经济前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餐饮企业,国内其他行业巨头正在进入国内餐饮市场,许多本地的餐饮商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众多的餐饮企业中,高级餐饮企业和连锁化的企业往往有着自身的标准,来为消费者提高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然而更多的餐饮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阻碍了它们更好的发展。综合国内研究,以及笔者的经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卫生状况不佳。无论是在家就餐还是在外就餐,就餐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就餐质量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餐环境不仅仅体现在具有高档的装饰,也体现在大厅一块地砖是否发亮,餐盘角落是否有无污点。“细节决定成败。”许多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往往能够做好大的就餐环境,却容易让消费者在就餐时发现筷架上有小黑点,餐巾布上有酱油渍,让消费者就餐心情全无。
二是服务意识欠缺。餐饮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从业人员数量大,但对质量要求不高,这造成了餐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许多中小餐饮企业因为财力有限,基本不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没有培养主动服务的意识,因此中小餐饮企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服务水平较低,往往是“被动地服务”。
三是饭菜质量方面。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餐饮业的食品安全问题,例如地沟油、剩菜重上等。这不仅在短期内影响了餐饮业的经营,而且从长期会让消费者对餐饮的食品安全存在不信任感。除饭菜的质量安全外,许多餐饮企业对饭菜的口味等方面也有较大的不足。许多餐饮企业的饭菜毫无特色,口味毫无特点,在饭菜质量上没有核心竞争力。不少餐饮企业往往忽略了调味料、米饭质量的把关,与一般的小餐厅相差无几。
四是价格公平合理不足。尽管目前对餐饮企业的价格管理越来越严,但仍有不少的企业在价格设置上违规操作,如设置价格陷阱、价格透明度不高等。如此一来,让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会有不安的情绪,影响就餐心情。
那么在下次选择就餐地点时,就不会做回头客再来企业就餐了。
针对上述几个问题,分析国内外优秀的餐饮企业,特别是最近比较有名的“海底捞”餐饮企业成功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做有效的改进。
一、准确定位,全方位开发
随着国家对公款吃喝的控制,餐饮消费将逐步呈现“个人消费增加、公款消费减少、平均消费水平下降”的局面。餐饮市场形成了“大众化为主,高中低兼顾,多方位开发”的格局。这对餐饮企业来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此餐饮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周围同业布点和经营情况,以及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条件,选择自己的经营服务对象,作出正确的市场定位,然后根据市场定位确定企业的产品结构。比如高档的餐饮企业可以开出区域来面向普通消费者,实行大众化经营,或者经营具有当地特色的小吃,如面、汤包等,来创建独特的饮食氛围。
二、以人为本,改善用人机制
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餐饮业,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大到主管人员,小到厨师门童,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本。用人力资源管理课本的话说:企业的问题根源都是人的问题。如何选好人,用好人,关心人,留住人,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而人的培养和使用,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一种文化。餐饮企业在管理员工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双向选择,能进能出,自由流动;二是能者上,庸者下;三是有职有权,责权分明;四是建立奖励机制,报酬与职务与业绩挂钩,有条件的可推行年薪制、股权制;五是强化监督机制,约束不轨行为。
三、创新思维,建立发扬特色
社会在前进,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变化,要求也越来越高。餐饮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众多的消费者,才能创出自己的品牌。没有特色的餐馆,生意是红火不起来的;老是学着别人的样子走路,必定要落伍,甚至被淘汰。在保持原有风味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出创新菜,才能战胜对手,持续发展。
那什么算是“创新菜”呢?笔者认为主要菜肴具备了“新原料、新调味、新技法、新配制、新款式”五条当中的一条边可认定为“创新菜”,具备条件
越多,其创新含量就越大。当然创新菜必须要符合消费者的口味。没有消费者肯定的“创新菜”不能称为“创新菜”。对于那些没有实力来创造新菜的企业,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经常推出一些过去没有生产和供应的新菜,这些新菜不一定要具备上述创新条件,只要消费者喜欢就应该大力开发。
四、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以前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在如今的社会中,企业的宣传已经成为其成功因素之一。高档大型的餐饮企业可以根据资金在常见的平面媒体中进行宣传,如报刊杂志、电视网络,或者举行主题活动,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形象。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可以积极利用当今比较热门的SNS媒体,如微博、人人网、团购网等,加强与目标消费者的一对一宣传沟通,以便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了解程度,提升其忠诚度。同时还可以利用消费者的SNS媒体来形成“口碑”效应,让消费者来为其做宣传,打广告,扩大知名度。
第三篇:家访现状分析与对策
家访现状分析与对策
家访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实现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沟通,增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理解,达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共同合作。家访的成败,关系到教育对象能否健康地成长,关系到教育目标能否顺利地实现。
但当前我们的家访工作却不很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喊家长”代替“家访”
目前家校联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喊家长”,基本理由是这种方式既省时又省心,又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但仔细想想,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隐患。
有许多班主任不愿意家访,也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上:没时间。
班主任白天的工作一般都安排得满满的,白天去家访恐怕也与学校的作息制度相悖。放学已经相当晚,如果这时去家访,就使家长和老师有点尴尬:一般来说,孩子回到家,家里就准备吃晚饭了。为了不打扰家长,就只能匆匆的讲几句话,一些问题很难深入的交流,家访效果也不够理想。星期天家访,我们这里的家长一般都在私营企业上班,很多家长星期天也没有休息,多数只能吃闭门羹。至于晚上家访,似乎在现在的形势下不大现实。
主观上:更方便。
许多班主任认为,让学生回家喊家长无需占用自己的时间,同样也能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似乎并不影响教育的效果。加上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认为家访已经过时了,不如打电话来得快捷、省事。
这种“喊家长”代替“访家长”的方式,表面上已经解决了问题,但很容易留下“后遗症”。表现为:
1、由于需要“喊家长”的往往是在纪律、思想、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同学,家长在心理上本身就有一种“负担”,总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一定是犯了错误,心里的疙瘩比较难消除,这样谈话的气氛往往难控制。
2、老师一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请到家长一般也就没有什么好事了,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素质、思想素养的差异,在与长的交谈中,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比较难体会到家长的心理,难免会流露出一些“居高临下”的语气,这样就很难引发家长情绪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触动,效果当然要打折扣了,也很难与家长达成在教育措施上的联动。
3、由于是喊家长到学校来,学校里也没有专门接待家长的地方,在办公室里交流,学生课后从办公室窗前走过,于是许多“小喇叭”便开始广播了,这使得学生觉得很没面子——这样效果自然又要打折扣了。
现象二:家访对象单一
有些教师在确定家访对象时,目光往往集中在那些平时调皮捣蛋、不遵守校纪班规、学习成绩不好的后进生身上,忽视了班上有潜在问题的同学,忽视了因家庭原因造成不良影响的同学,忽视了那些中游学生,忽视了班级里的“弱势群体”,也忽视了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否定了家访工作的全员性,使家访工作走入了教育的死角。
现象三:缺少后续措施
教师在家访后多数并不采取相应措施,认为家访回来就意味着完成了任务,采取的是一种“只问病情,不开药方”的做法;还有些教师由于采取的是告状式家访,所以采取的针对性措施也只是抓辫子、找茬子,如此反复,如此而已。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错误行为随时有反弹的可能。可以说,这样的家访反映在学生身上的效果不会理想。
家访作为加强班级教育管理、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要作好这一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1、“主动上门,缩短家校距离”
走出校门,走近学生家庭,家长首先会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热情真诚,感受到教师不摆架子的工作作风,而这一切正是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的重要前提,是老师得到家长配合的心理和情感基础。
2、“我的眼里是每一位学生”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教师要从家长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尊重学生的缺点,把“平等”、“爱心”、“交流”写在心中,写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写在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中,写在与家长心与心的交流中。
3、“小雨来得正是时候”
在家访时要做到“有备而访”,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细致的分析,查找原因,并根据家访时的具体情况,考虑如何与家长协作,使每一次家访后,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有一个较大的转变,学生有明显的进步。
4、家访不要千篇一律。
家访的形式很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及家长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配套的跟踪措施,保证家访效果的持续、深入。
我想,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克服种种困难,我们的教育也将因家访而更精彩!
第四篇:违法建设现状与对策
违法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随着江东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房地产开发建设所带来的利益日益巨大,由此引起的违法建设滋生蔓延。针对今年来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江东区违法建设情况,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和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带来的影响,思考日常规划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规范城市化建设。
一、现状
1、房地产开发项目
房产开发单位大多对项目建筑面积比较谨慎,把关较严,但往往对建筑高度、地面标高等其它内容认识不够,所以规划复核时发现的问题在建筑面积上基本上也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但也有个别开发公司存在侥幸心理,以提高建筑档次、客户有要求、已建好不能整改等理由,擅自改变规划内容,增加建筑面积。如华宏置业开发的华宏凯悦项目。
2、村级留用地开发项目
目前江东区村级留用地以商务办公为主,都需要引进投资项目。边建设边引资的特点,引进项目的不可预知,使得建设过程变数较大。建设方为满足引资要求,随意变更建设内容:增加建筑面积、提高建筑高度、改变建筑立面等,还有部分项目先将结构建好,等竣工复核后再行搭建;如仇毕村建设的现代装璜市场、徐家村开发的徐家综合楼。
3、现状地块改扩建项目
江东作为城市中心城区基本没有规划工业用地,对现有的工业地块来说,面临二难的选择:建筑破损,急需改造,因未能列入开发地块,或虽然已进入土地储备中心,却迟迟不开发,而作厂房已不适合现有生产、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因与规划用地不符,规划部门不予许可。产权方现在的对策就是:一是申报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规划要求进行报批,按自己需要进行建设,报批完全是应对检查。如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二就是直接进行违法建设:改建、扩建厂房,改变使用性质,如江东水表厂。
4、开发建设后留下的零星用地
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的改造和道路系统的完善,城市道路两侧出现了一些零星的用地。这些土地有些是因为地块没有全部被征用,也有的是已被征用,因地块狭小或不规则而暂时不能开发建设。这些用地大多位于道路两侧,地理位置优越,由于近期没有明确的规划用途或没有及时进行绿化,被建成临时商业用房。这些商铺规模小,建造时就知是临时,所以建筑质量差。还因为没有规划控制,大多沿街而建,后退不足,没有停车位,经营时占用城市道路,妨碍交通,也影响城市形象。如中兴路(民安路北)、惊驾路(体育场处)、刚建好的沧海路两侧,有大量未经审批的建筑。
5、集体土地中的违法建设
随着江东区城市的发展,原处于城市边缘及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周边土地的不断升值,住房需求的提高,拆迁赔偿费增加,都让村民们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大范围违法行为随之出现,从最初在自己土地上扩建、加层,发展到侵占集体土地。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增加了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还破坏了环境,也影响了他人的利益,引起邻里纠纷。此类违法建设多存在于尚未收储改造的城中村如仇比村、桑家、江南村、史魏家等城中村。
二、对策
1、对房产开发项目,应重视规划许可的各项内容,审批时在符合规划规范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余量,以防施工产生的误差;同时加强批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而对以种种理由故意改变规划内容,增加建筑面积的行为,规划部门将按照城市规划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处罚力度,不能让开发单位有利可图,以杜绝违法行为。
2、对作为村级留用地的开发项目,审批前主动联系,了解项目的真正意图,灵活布置各类建筑,避免建筑布局单一,以应对招商的需要。
3、对现有工业用地,应从实际出发,对短期不开发的地块,可以允许进行临时建设,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地块及周边环境。对这类用地,不能一味的堵,是既要控制,也要给出路,使企业在规划指导下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
4、城市开发建设留下的不仅仅是零星用地,还有未被拆迁或拆了一半的建筑。这些留下的建筑与已开发的地块或已建成的道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影响了城市景观。因此,建议对这些用地分别对待:未被征用的土地,允许其在符合有关技术规定的前堤下自主开发建设;对已经征用的土地,在地块或城市道路开发建设完成后,尽快进行绿化,以保证城市规划顺利进行。
5、集体土地中村民的违法现象,涉及到很多村民的切身利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江东区均已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自1998年以来,基本未再进行村民住宅的审批,因此,会有相当一部分村民会有建房的需求。对这些有真正需要的村民,政府是否可考虑先行安置,同时将退出的房屋给村里其他有需要的人,以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对那些仅仅只为自身利益的违法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以杜绝通过建造违法建筑来谋利的行为。
第五篇:全省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2018
市场监管监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8年8月3日
按照省局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部署和鞠波局长关于认真深入调研我省市场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示,应急管理处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走出去”、“下深水”、“沉下去”,赴江苏、广东等先进单位实地学习调研,深入基层走访多个地市州,分别与总局信息中心、中电科、航信集团、浪潮集团等具体负责同志开展深度交流,拜访省内信息化建设相关主管部门,对标先进、查找差距,深刻剖析原因,根据**省实际,提出关于加强我省市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全省市场系统在用信息系统有90多个,原市场总局及直属单位部署系统30个,省局建设部署系统11个,省局直属单位自建系统13个,市州局自建系统40余个。
省局信息化建设工作于2013年启动,总投资仅1100万元左右,其中省局综合平台建设约900万元。省局综合信息平台一期于2016年底验收交付使用,二期目前在建,建成后共有10个业务系统可用。
准规范编制,项目建设见子打子,标准混乱。缺乏顶层设计是造成“信息孤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
(三)经费投入不足。省局从2013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投入经费与发达省份和省内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厅局的投入存在数量级差距,广东省局近5年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达到1.92亿,江苏、山东等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的省份,近五年的资金投入都是上亿元的规模,重庆、海南、甘肃、内蒙等省市投入也是几千万或上亿元。
(四)信息化专业队伍力量薄弱弱。受体机构约束等多方面因素,我局信息化建设队伍力量不足,尤其是缺少既懂技术又擅管理、既熟悉电子政务又了解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现有体制机制也制约了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和更替,建设队伍难以支撑庞大的信息化建设任务。
(五)项目管理水平亟待提升。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欠缺,对项目承建商的约束和惩戒制度不完善,对项目建设单位、需求单位缺乏考核;系统集成项目与网络运营服务捆绑采购、项目转包分包等极大的影响项目建设效率,应用系统与基础数据库捆绑采购导致“巨婴系统”,加重了后期系统扩展成本;如何盘活整合原有系统资源和新建项目调研不够,既损失了数据资源又提升了后期建设成本。
三、外省经验
(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较为成熟
对内整合国家、省、市、区系统业务数据,向外与部分政府部门实现数据交互共享,各类数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初步实现“一企一档”、“一品一档”、“一人一档”目标。
(四)存量和新增资源有机融合,在信息化建设中利旧融新。江苏、广东两省都注重盘活原有老系统,与新建数据中心和业务系统实现合理整合,从根本上解决了纵向一致,横向互通的瓶颈问题,有效避免了系统建设构架上下不
一、互不兼容的问题。广东省目前最老的业务系统是2002年药监局成立后组织开发的,完整保留了历年的信息数据,为监管工作积累了一笔宝贵的数据。
(五)省市共建,试点带动,分步推进。江苏省局以常州市局作为江苏省局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在资金、技术上予以支持。2015年以来,常州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到信息化大数据阶段,历经了四个阶梯式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江苏省以常州经验为范本,在全省范围进行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山东省在2013年出台信息化重点项目规划时,也是把信息化重点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建设。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信息化建设是关系政府治理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是一项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工作量浩大的系统工程,组织领导是信息化工程成败的关键。强
建设目标。首先建设数据中心,解决系统内各类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归集和交互共享,消灭信息孤岛、数字鸿沟;同时,从满足基本业务需求出发,建急用系统,在行政审批(备案)方面查漏补缺,补齐日常监管、稽查执法、监管资源方面短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息获取范围,实现跨部门数据交互共享,并试点接入企业数据;最后,在获得充分数据的基础上,实现“大数据”风险分析、监测预警等决策功能。
(四)加大保障力度。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重点项目投入力度。要多方筹措资金,坚持省、市、县配套联动,统一规划、分级投入;可考虑通过政策引导、合作共建等方式,在确保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公众服务类信息化建设;二是着力建设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尤其要重视培养一批掌握信息技术、熟悉监管业务,愿干事能干事的复合型人才。
五、建设步骤
信息化项目建设步骤可在新的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按照五年时间规划为四步走,第一步实施顶层设计;第二步建设数据中心工程;第三步实施业务系统工程;第四步大数据运用。四个步骤可以前后交错推进。
第一步:顶层设计(2019-2021)。
顶层设计工作量巨大,尤其是标准规范需要分类分批分期完
和总局标准制订一套统一的监管数据标准规范。
管理体系(2019)。也叫管理架构,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监督管理)等。
编制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2019)。通常在上一年完成项目编制,获得发改委批准立项后才能实施工程建设。
第二步:建设数据中心(2019-2022)
数据中心是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工程,按照数据供给侧改革的任务要求,将数据中心逻辑划分为4个分中心,分别为:数据资源中心、数据资产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和数据应用中心。
数据资源中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等模块,主要涵盖各类基础数据库,包括产经营主体数据库、从业人员数据库、信用信息数据库等;按照数据所有权划分,分为内部数据区和外部数据区;按照数据类型划分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等。
数据资产中心是对数据资源中心的源数据进行“提纯”将大量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分类、加工等操作后形成可以使用的数据资产,此过程称之为数据资产化过程;该中心主要包括数据分类、主体数据、行业数据等模块。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是跨部门、跨业务系统数据共享交换的核心,在该区域内涵盖数据交换系统、数据共享系统、数据调度服务等模块,通过各系统和数据调度服务的支撑形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该平台是实现不同数据库、不同数据格式之间进行数据
统建设可以通过购买已经运用成熟的系统来快速建成,优点是可以缩短建设周期,节约资金,但是往往会带来系统版本升级所带来人工维护成本、跨业务系统数据接口调用、业务系统并发访问性能瓶颈、机构改革业务融合等诸多问题。利用新一代微服务架构可将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元服务化拆分,通过拆分形成业务系统的各个微模块,跨业务系统通过微模块的API调用方式实现,系统自动完成数据调用,避免传统数据接口调用耗费大量人工维护成本的问题;同时,我省具备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的业务创新微模块(容器)可申报国家局进行全国推广、复制,无形中带动行业发展与业务的创新。
第四步:大数据运用(2021-2023)
大数据技术较为复杂,工程投入大、周期长,目前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还缺乏成功案例或成熟模型,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省局已经在先行先试,到2021年启动大数据工程,时机较为合适。
大数据运用主要是建设风险分析、应急管理方面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为监管工作提供预警研判和决策参考,提升监管的预见性、靶向性、时效性。
提升监管的预见性,就是通过数据自动采集、自动汇集、自动清洗、自动计算,从而自动产生预警信息,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
提升监管靶向性,就是要建立“一品一档”“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开展数据画像,实现靶向抽检、靶向检查、精准打击,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