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改进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改进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的思考
当前,农业农村统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出多门的问题。同一指标,不仅有农业部门的统计,也有统计部门的统计,还有其它相关部门的统计,不仅有农业的某个行业的统计,也有其它行业的统计;二是数据独立性的问题。某项工作的组织、实施、统计及评价基本上属同一职能部门或机构,统计缺乏独立性,从而影响公正性;三是科学调查的问题。多数统计是层层统计、全面统计,无法保证质量,统计效率低。四是基层力量的问题。多数乡镇的工作事项多,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少,专职工作人员更少,基层统计力量薄弱。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经济统计体制和机制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统计的内容。根据统计应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同时又要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应结合农业农村工作的需要,对现有农业农村各项统计制度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制度,整合指标,以满足领导和部门决策需要。
二是要建立统计工作新体制。统计应由专门机构牵头,专门机构负责农业农村综合性指标以及重要指标统计,建设和管理农业农村统计综合信息系统;其它情况统计,由该行业负责组织、实施,数据审定由专门机构会同该行业负责。
三是要建立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统计制度。尽量减少全面调查,多部署抽样调查,增加抽样调查的代表性和保障力度。
四是建立基层统计直补机制。强化基层统计工作力量,按照承担的工作量,给予中央财政直补,解决工作经费所需和人员素质提高需要。
据了解,全国正在开发金农系统,计划统筹安排农业农村统计工作。金农系统是全国农业农村统计的工作系统,要有效实现资源的整合,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因此,金农系统要有开放性、兼容性,尽可能满足各级行业、综合管理的需要。一是要有开放性。要根据工作的需要,及时调整统计制度,做到前后数据的有效衔接;允许下级单位在满足上级单位统计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指标和表项,上级只负责本级统计;逐步实现由统计的管理,打造全国统一农业行政管理平台。二是要有兼容性。要与有关部门和行业实现对接或今后能够对接,比如国土地籍管理系统、公安户籍管理系统、人社社会保障管理系统等,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与有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设计开放性的指标以及配置硬软件等。
农村经营管理统计系统是金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经营管理综合报表系统、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监测系统、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负担等重点监测系统。要紧紧抓住金农工程的难得机会,全面整合农村经营管理各项统计工作,将农村
经营管理统计系统做成一个综合的、统一管理的平台,统一指标设计,统一统计制度。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
统计工作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统计数据是推进科学发展、改进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强化统计基础建设,创新统计方式方法,加强统计队伍建设,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统计水平,确保统计数据质量,促进统计事业健康发展,现就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统计改革创新,加强统计基层和基础建设,着力提高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提升统计工作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水平,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奠定坚实的统计基础。
(二)总体要求。按照“依法、全面、客观、及时、高效”的要求,坚持依法统计,扩大统计工作覆盖面,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提升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和统计监测、分析、预警水平,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
二、进一步完善统计设计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统计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国家统计制度规定的各项工作,加强对新兴行业和新兴业态的研究,建立并完善反映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情况的统计调查制度,努力做到统计制度全覆盖。选择部分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地区组织开展制度改革创新试点,总结经验后在全省推广。规范和完善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统一统计分类标准,严格执行与地区生产总值核算相关的基础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加强基础数据匹配性、科学性、真实性的分析与评估。建立地区生产总值核算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地区生产总值核算中的重大问题。
(四)推进统计调查方式方法创新。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采用中介代理、服务外包等方式实施统计调查。积极推动统计生产方式变革和统计调查流程再造,着力推进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等“四大工程”建设。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管理,各级工商、税务、质监、民政、编制等部门要在定期向同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提供本部门管理的单位名录变更信息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推进部门间信息联网,及时动态维护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工商、国土资源、税务、房产管理、统计等部门,研究制定将规模较大的个体户转为企业、将无照个体户转为有照个体户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能存在的统计数据瞒报漏报问题。
(五)积极开展统计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统计科学研究在统计工作中的前瞻、引领和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大统计科研投入,充实研究力量,支持统计科研院所和科研基地建设。统计科学研究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统计改革创新的前沿问题开展研究,为完善统计制度、组织统计调查、开展统计监测评价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六)充分发挥统计分析和预警功能。积极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和国内外重大事件等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认真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和亮点,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预警,要特别关注订单、消费、出口、信贷、价格、能耗、物流、就业等数据资料的变化情况,及时反映经
济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为决策提供预警服务。
(七)扎实做好统计监测评价工作。及时跟踪监测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建立健全面向发展方式转变、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经济、工业强县、生态文明、文化产业、服务业重点行业等的统计监测制度,并组织开展相关评价工作。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统计监测重点,完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八)科学开展统计指标比较应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和工作要求,及时组织修订、调整和完善主要指标地区分类比较方案,提高指标比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及时提供省政府对各季度主要经济指标进行地区分类比较分析所需要的统计资料。
四、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和基础建设
(九)着力加强部门统计工作。部门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将部门统计工作纳入政府对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加强部门统计管理,明确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职责分工,协调各部门建立“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统计工作机制,指导各部门开展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承担部门统计职责的部门要设置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明确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特别是具有全行业管理职能的部门,统计基础工作应达到“五有”标准,即有一名分管领导、有一个责任处(科)室、有一张健全的组织网络、有一支统计专业队伍、有一套全行业统计制度。
(十)切实加强县级以上统计机构建设。严格落实《统计法》关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规定,确保县(市、区)政府统计机构单设。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新单设的县(市、区)统计局统计力量。根据国家直属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地方统计调查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整合和加强各级地方调查队建设。进一步健全省市县社情民意调查网络,加强各级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切实加强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统计机构建设,各产业集聚区要健全统计机构,加强统计人员力量。县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应设置统计职能部门或同级统计局派出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统计人员。
(十一)充实县级以下统计工作力量。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县级以下统计机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的统计机构,县(市、区)统计局可以探索在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立统计分局。各乡镇(街道)要建立统计工作机构,配备或聘用与所承担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统计工作人员,健全统计工作网络,县(市、区)统计局要加强对乡镇(街道)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组织、指导与考核等工作。加强行政村(社区)统计组织网络建设,明确专职统计人员负责行政村(社区)统计工作,研究建立行政村(社区)统计人员劳动报酬制度,提高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
(十二)加强企业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要重视企业统计基础建设工作,要求企业认真履行《统计法》规定的职责,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或委托统计中介机构代理完成统计调查任务。统计从业人员应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加强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出台措施确保统计从业人员每年完成不少于一定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要组织企业开展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指导、监督企业健全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为如实填报统计数据提供依据。开展企业统计数据诚信认证,各级政府对企业创牌、奖励等应先行组织企业统计数据质量诚信认证,由有资质的统计中介机构出具审核报告,并经过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认可。
(十三)积极培育和发展统计中介机构。进一步加大对统计中介机构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统计规章制度,为统计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鼓励统计中介机构在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一指导下参与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鼓励各地、各部门以服务外包方式委托统计中介机构承担专项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任务。统计调查服务行业协会要加强统计中介机构自律管理,指导统计中介机构发展。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统计中介机构的管理。
五、进一步加强依法统计
(十四)切实强化依法统计意识。各级政府和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贯彻执行《统计法》,支持统计机构、统计从业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干预统计工作。统计弄虚作假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的违法案件要予以通报、曝光。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结合普法教育和各类普查、大型调查工作,扎实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统计调查对象和统计从业人员遵法守法的意识。各级行政学院要将《统计法》列入干部教育学习内容,提高各级领导依法统计意识。
(十五)加大统计执法工作力度。加强统计执法队伍建设,县级以上统计局内设机构中可增挂统计稽查机构牌子。抓好统计执法工作常态化管理,实施统计巡查、统计执法大检查、统计稽查和统计执法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多形式执法制度,不断提高统计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健全统计执法监督机制,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管理。各级监察、法制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发挥各自力量和优势,共同做好统计执法工作。
(十六)加强统计工作监督管理。加强统计分类标准管理,确保国家制定的统计分类标准执行到位,避免出现“数出多门”或“一门多数”情况。加强统计制度管理,各单位开展地方性统计调查必须依法向当地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申报审批,防止产生重复调查与交叉调查现象。未经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审批擅自开展统计调查,被调查单位可以拒绝填报,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依法查处。未依法建立统计调查制度的指标,不得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或计划目标。加强涉外社会统计调查管理,确保统计调查合法性。加强统计调查数据发布管理,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一对外发布重要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有关部门确需对外发布的重要数据应及时报政府综合统计部门备案。
六、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组织保障
(十七)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支持统计部门开展工作,增加机构人员编制,充实统计力量,使统计工作条件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统计部门信息化建设、统计科研以及统计普查、大型调查、抽样调查和重点专项调查等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
(十八)积极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各级政府要将统计信息化工作纳入本地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保证建设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统计机构信息网络、计算机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向乡镇(街道)延伸,为企业联网直报和数据处理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推进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和联网直报节点建设,确保国家和省统计局对企业原始数据的实时抓取与全过程有效管控。推进统计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水平。增强信息安全管理和系统运维能力建设,切实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各级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加强对部门和基层单位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关业务的指导,提高统计信息化工作整体水平。
(十九)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统计工作专业性强,各级政府应配备懂经济、熟悉统计、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干部到统计部门任职,各级统计局应在统计部门领导班子职数中增配总统计师。根据中组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统计系统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各地调整统计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职务时应事先征求上级统计部门意见。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关心统计干部的教育、培养与成长,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要加强统计队伍素质管理,加强统计人员培训教育,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提升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二十)开展先进评比表彰活动。为调动和鼓励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统计人员做好统计工作的积极性,经省政府审批同意后,可对在统计工作中业绩突出的统计机构(组织)和统计人员予以通报表扬。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报告
全市统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推进重点领域统计改革,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认真开展统计监测评价,不断加强统计法治建设,统计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聚焦源头数据质量,统计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开展“369”统计规范示范工程,选取重点企业(项目)进行一竿子插到底的业务指导。完善“三个三分之一”包联工作机制,把问题解决在点上和源头上。先后在肃宁县、河间市组织召开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充分发挥重点企业(项目)、模范县(市)的带动作用。开展“抓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专项行动,挖掘全市“四上”单位潜力,提高新增企业入库入统数量,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统,“不想假、不能假、不敢假”统计生态逐步形成。加强普法宣传和教育培训,开展“统计普法全覆盖”活动,不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调查单位筑牢了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思想防线,从“不想假”上加力度。完善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台账,加大数据质量问题追责问责力度,每季度召开审核评估会议,数据质量审核评估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从“不能假”上用真功。建立统计执法监督机构,加强统计执法检查监督,全面落实统计执法“双随机”抽查制度,严肃查处统计违纪违法行为,2019年以来,对47家企业开展“双随机”抽查,对4个基层基础较薄弱的县(市、区)统计部门进行了约谈,下达《整改通知书》4份,从“不敢假”上下狠劲。
三是紧盯决策需求,统计服务更加精准高效。建立“一月三报”经济预警监测新机制,定期研判全市经济运行走势,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市政府据此多次召开调度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省领导关注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研究,组织完成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等重大问题研究。
四是聚焦重点领域,统计制度方法改革逐步深入。在全省率先建立完善和落实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组织相关部门搜集整理数据、开展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试算工作。推进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承接全省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工作,部署限下“金样本”和工业“大个体”统计调查试点工作,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各专业统计制度方法持续完善。
五是以党建促业务,大力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坚持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领统计部门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六个同一”滴灌式教育引导,用好“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学习的平台,组织各支部开展学习交流和各种形式的党日活动,把党的意识强起来,把党的阵地用起来,把党的工作实起来,把党的规矩严起来。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邀请省统计局专家领导讲解统计分析写作,组织全市统计系统领导干部和统计专业骨干到统计工作先进地区和国家统计培训基地学习工作方法、开拓工作思路。倡导“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全面提升统计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大家争做“政治强、工作优、作风强、纪律严、心态好”的新时代统计干部蔚然成风。
第四篇:改进农村消防安全思考
改进农村消防安全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消防工作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大多数农村消防安全整体状况还很薄弱,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消防投入,不断改善防火安全条件,切实消除潜在的火灾隐患,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当前,国家正在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消防安全工作已将纳入其中同步建设。根据我县实际,结合自己三年来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就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加强农村消防安全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设“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村委会组织管理、村民群众共同防范”的农村消防工作机制,这样有利于消防建设新农村建设得到全面落实,同时,为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当前,农村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还很薄弱,特别是离县城比较远的乡村,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非常淡薄,不断提高村民的消防意识,是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二、当前农村消防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制约当前我县农村消防安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主观原因。大部分农村乡镇村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知识匮乏,笔者就多次与大队领导一同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发现:有的农村村民普遍存在消防安全意识弱,自防自救能力差。在深入调查的同时,大队领导会无意中询问当地村民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少部分村民经常来城里转的人则会回答,火警电话“119”;有的则回答当地派出所不定期会向我们宣传消防安全知识,了解一些;而大部分村民只知道“用水泼”,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回答。二是客观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大的提高,但大多数村民特别是山区的村民,大多数房屋的建筑材料多为可燃、易燃材料,村民房屋之间的间距很极小,一旦发生火灾一发生火灾,有可能发生“火烧联营”的现象。此外,农村的房屋低矮,大多村民都在自己家的屋檐下堆满生活用的柴草;有些村民的牛栏、猪圈也与住宿的房屋毗邻,干燥的稻草随处堆放。有的家庭还使用液化灶,但只知使用液化器,不知道如何预防液化气泄露;有的村民住户的家用电器线路老化的电线,存在私拉乱接电源线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农村普遍存在的这些隐患,稍有不慎,均会酿成火灾。三、加强和改进农村消防工作的措施。
一是要提高认识,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的态度,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大力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对农村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消防法》的有关规定,利用村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将消防工作层层落实到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长,村民具体抓落实。二是落实农村消防工作责任制。
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火安全公约。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乡镇、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消防工作网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制度,做到防火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三是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力度。
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开展突出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活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将农村消防宣传工作纳入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村寨建设考评工作,培养村民有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增强群众消防意识。总之,要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形成农村人人“关心消防、支持消防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整改隐患。
各地政府要定期组织村级安监员督促对农户电气线路、炉灶进行闺房和改造,加强诸如对村民私拉、乱拉电线,乱丢烟头火种,柴草乱堆乱放等整治清理工作。帮助村民规范电气线路设置,创造安全文明用电环境,督促村民用好电,管好电。五是建立规章制度,落实群防群治措施。
充全发挥派出所和消防机构的作用,加大各责能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要依托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派出所、村民委员组建义务消防队,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大队要定期深入组织乡镇人民政府、给予指导,定期、不定期对义务消防队员和消防责任人进行培训,督促和整改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第五篇:统计工作改进措施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统计自检后统计工作改进措施
存在的问题: 1、2008年以后随着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在我院的实施,我院的卫生统计报表已在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实现,报表的电子化弱化了手工资料的保存,原始数据纸质材料并有领导签字这一程序基本没有实现。2、2008年以来各类卫生统计报表上报及时率和漏报率汇总表,此项工作没有坚持不懈的做下去。
3、对统计专项经费投入,每年投入的只是在办公设备的投入,其他投入的不多。4、2008年以来我院内部的各种报表比较及时,但上报上级的各类卫生统计综合报表由于涉及到的我院其他科室的卫生信息,汇总比较慢上报及时率较差,但无漏报。
工作改进措施:
坚决贯彻执行《统计法》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查找和梳理卫生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统计基础建设,进一步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增强各我院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统计工作人员的统计法制观念,加强遵守《统计法》的宣传,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对卫生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提高统计服务能力。目前重要的具体改进的内容是:
1、在我院的医院管理系统的电子信息化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任然要重视原始数据纸质材料保存和收集,并设定保存年限。
2、加强我院负有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统计人员统计报表的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
3、坚持做各类卫生统计报表上报及时率和漏报率汇总表,及时检查我院的统计报表质量。
4、任然要重视对于统计工作的资金投入,报每年的工作计划到位。
5、对于各级卫生部门的综合卫生信息报表,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调工作,责任到人到科室。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 2010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