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地集团企业改制经验
绿地集团企业改制经验
2005年12月,2007年1月和2009年7月,绿地集团分别在南京、沈阳、济南三个城市各收购一家国有开发公司,分别占有50.11%、95%、51%股权。在完成股权收购后,绿地集团积极推动三家企业改制,输出先进的管理理念、制度和品牌,推动三家国有房地产开发老企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驶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在参与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制方面为业内提供了一个经典的范本。本文就绿地集团参与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制的背景、效应、主要经验进行简要剖析,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和借鉴。
背景及效应
三家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成立时间较长,均有30年左右的历史,属于所在省份成立最早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三家企业资质基础良好,具有城市综合开发一级资质。成立之初,它们肩负着推动所在城市新区综合开发、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对所在城市建设水平提升与百姓居住条件改善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但由于它们成立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行政及组织关系均挂靠于所在城市房产主管部门,存在着计划经济时代长期形成的传统思维定式与管理模式,缺乏危机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步伐相对较慢。
与三家企业相比,绿地集团沐浴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成立于1992年,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和创业氛围,成立18年来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复合增长率达35%-45%。绿地集团之所以能够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一贯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并举发展的战略,一方面抓住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的有利机遇,聚焦做强做大主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提高产品品质和品牌,推动企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目前,绿地集团在业务规模、产品类型、产品创新、品质品牌等方面均处于行业前列。另一方面绿地集团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把并购作为快速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以资本运作调整产业结构,获取新的发展资源,助推企业实现外延式发展。自2004年以来,绿地集团先后收购宝钢建设公司、新华发行集团等五家开发公司,此外还收购获取了数十家房地产项目公司股权,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收购获取8家主体煤矿。此外,绿地集团还投资参股上海农村商业银行、东方证券,发起设立全国注册资本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之一——奉贤绿地小额贷款公司。
尤其是在参与三家国有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制方面,绿地集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备受业界瞩目。对于绿地集团而言,参与国有城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改制具有重要意
义,主要体在两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完善区域布局。三家企业在所在城市及周边区域拥有一定的土地储备,积累了丰富的开发经验和相关资源,树立了较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通过三次并购,绿地集团先后进入南京、沈阳和济南市场,进一步优化了在长三角、东北和环渤海区域的布局。
第二,有利于快速做大规模。三家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比改制前实现较大扩张。例如,南京某公司在改制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0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分别达46%和96%。沈阳某公司在改制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2008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0%和8倍。济南某公司在完成改制后的第一个季度,即2010年第一季度,房地产预销售面积和金额同比均增长了接近4倍。2010年第一季度,三家企业在绿地集团销售收入、利润中的比重均达到3%左右,成为绿地集团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主要做法及经验
绿地集团之所以能够成功推动三家企业改制,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转变观念、搞活机制。绿地集团在完成股权收购后,首先改变的就是观念和机制。在观念层面,绿地集团在三家企业主要经营管理层自上而下灌输 “永不满足、思变图
强;永不止步、争创一流”的“两个永不”绿地精神,倡导树立危机意识、“慢进也是退”的理念。在搞活机制方面,首先推动三家企业完成身份的转换和人员的安置,原有的企业领导干部转换成市场化的经营管理层,原有的职工从原有的无固定期限职工转换成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企业员工。其次是进行相应的股权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以结果为导向、以成败论英雄。三家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均持有所在公司一定数量的股权,从而建立起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的机制。三家企业根据绿地集团的考核管理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制定新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并将计划分解落实至下属的各经营单元,明确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及奖惩办法,实行考核结果与年效绩薪金挂钩。三家企业在改制后迅速建立起市场化的薪酬体系和激励考核机制,淡化工龄和任职年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年薪制和岗薪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均绩效指标得到显著提高。
第二,规范管理、建章立制。改制后,三家企业均结合绿地集团的管控模式和自身实际,对原有管控模式和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强化房地产事业部作为项目运作的主体地位,将前期工作、工程建设、成本控制、销售管理、利润考核等全面纳入房地产事业部的管理和考核范围,提高房地产事业部层面的管理和运营效率。在管理运作上,三家单位根据现
代企业制度要求和自身实际,全面对接绿地,在行政、财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房地产职能管理等方面出台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基本上做到了与绿地集团的管控制度框架相一致、相兼容。为加强对收购企业规范化管理,绿地集团以董事会、股东会管理为抓手,制定经营单位委派董、监事管理指导意见,成员单位股东会、董事会管理的指导意见等管理制度,加强对被收购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规范建设,加强对被收购企业在产业调整、重大投资、战略资产处置、管理团队建设、考核等方面的指导与服务。
第三,输出文化、输出品牌。首先是输出文化、改变观念。企业改制首先带来的是企业文化的冲击和变革,在推进改制的过程中,绿地集团首先注重的是推动三家企业在文化观念上的改变,通过内部培训、会议及内刊等,让新加入的企业意识到,在绿地的大家庭里,“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结果导向、效率优先,给三家企业干部员工带来较大的震撼和改变,并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接受绿地的文化理念。尤其是完成改制时间较长的企业,其整体工作面貌已有很大改观,干部员工的职业素养、工作效率均上了一个新台阶。其次是输入品牌、实现增值。
主要启示
绿地集团成功参与三家企业改制,客观上受益于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国
有房地产企业改制的难得机遇。主观上主要是把握了并购及后续改制整合中的几个关键要素:一是观念和机制先行,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根本性好转,首先是取决于观念和机制,而一旦理顺,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活力和能量,这是制度变革带来的“红利”。二是规范管理、建章立制才能保障改制后企业长效发展。三是注重文化和品牌输出。企业间不同的文化,一般被认为是并购后出现摩擦的主因,文化上是否融合是决定改制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要达到并购后从“形似”到“神似”的跃升,就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融合。此外,对于绿地集团这样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房地产开发企业而言,品牌输入比单纯的资金输出更为重要。
第二篇:房地产企业研究——绿地集团
房地产企业研究---绿地集团
一、绿地集团简介
1、基本发展脉络及发展策略:
1992年,绿地集团的前身——上海绿地开发总公司成立,注册资金 2000万。1997年公司改制为上海绿地集团。2001年,绿地集团进入上海地产前三名;2004年,年销售突破百亿大关,坐上了上海市房地产企业的头把交椅。2003年之后,全国化扩张提速,“新城模式”为其主要发展模式,“省会城市超高层”受到地方政府极大欢迎。2008年,绿地集团多元化营收 435亿元;2009年集团多元化营收 700亿元。
在全国化扩张中,绿地的开发项目遍及上海、南京、济南、等全国 21个省 35个城市。绿地全国布局战略,计划三年进入 30-40个城市,重点拓展省会城市,尤其是重点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并将北京和上海两个地区作为重中之重。
在全国化布局上,绿地在不发达地区按片区进行管理,如成立了西北事业部、西南事业部;在发达地区按省会,一个省设立一个事业部,如成立南京事业部等;上海、北京单独建立事业部。
绿地集团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商业模式,通过“新城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省会城市超高层建筑”,在上海之外的二、三线城市中心城区与郊区获得大型开发项目。
通过打造集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产品于一体的综合项目,获取土地资源,同时推动项目获得良好销售表现。
2、发展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期
17年的发展过程中,绿地集团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初创和积累期(1992—1997年)
绿地最初由上海市政府的农委、建委下属四个企业出资 2000万。其市场化的发展中,得到政府的支持,管理机制突破了国有企业的束缚,让其在市场环境中如鱼得水。
改制发展时期(1997-2001年)1997年 3月,绿地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成功完成改制。在该阶段,绿地集团各产业均得到较大发展,尤其是作为核心主导业务的房地产业发展更为迅速,并一跃成为上海市房地产行业龙头企业。
全国化战略带动下的快速发展阶段(2001之后)
尤其是 2004年之后,可以称其为“高速增长阶段”。其快速突起的原因可归结为:(1)大量土地储备对其的推动作用;(2)多元化产业互动对房地产主业的推动,“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3)2008年集团第二核心产业能源的确立。
二、绿地集团企业管理
公司领导人——张玉良
1982年 9月-1984年 5月,任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党委委员、副书记; 1984年 5月-1986年 6月,在上海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学习; 1986年 6月-1992年 5月,任上海市农委主任科员、住宅办副主任; 1992年 5月起,任上海绿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
张玉良出生于上海郊县。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25岁时任村党支部书记。两年以后,在“干部年轻化、知识化”形势推动下,张玉良被提拔为乡党委组织委员、党委委员,成为乡领导班子成员。后到上海农学院干部专修读经济管理。
此后,张玉良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农业委员会住宅建设办公室任职,主管单位住房的建设与分配。1992年 7月,时年 36岁的上海市农委住宅办副主任、副处级待遇的张玉良创办绿地集团的前身——绿地开发总公司。
公司管控
随着绿地集团全国化战略的推进,进入城市的不断增多,绿地集团在部分项目集中的区域建立了区域型事业部,实施“集团—区域事业部—城市公司”三级管理模式。
集团按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划分管理单位,不发达地区按片区,发达地区按省会,建经济管理单位即各个房地产事业部,进行具体的项目操作。集团的作用在于指导帮助,集团高层进行集团层面的决策,并指导监管地区事业部的工作。对于项目的具体操作,则全由地区 事业部通过具体项目公司负责。
快速拿地、快速开工、快速回款以及放权,在绿地都可见到。“核心在可控”,责任明确,充分授权,让事业部总经理们能放手开拓。
绿地集团近年也在不断在加强和完善集团的内控机制,总部建起了信息化中心,所有销售与财务数据在总部都可实时监控,每天的销售面积和回款数,当天就能显现在集团领导张玉良的手机上。
三、绿地集团项目运作模式---“最懂得政府的开发商”
作为一家具有国资背景、市场化运做的非上市公司,用绿地董事长张玉良的话来说,“绿地是做当地政府想做,而当地企业又做不了或者不容易做的事,在服务全国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自己。”
绿地的多元股份机制,加之突出的资源平台,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成就了其高速发展。低调的绿地在全国扩张过程中,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极大欢迎。这与绿地“超高层产品模式”、“新城模式”有密切关系。目前,绿地在建六个超高层建筑占全国在建超高层的一半。
绿地目前的住宅产品以中低档为主,当前侧重增加持有型商业。而“超高层建筑”的经营难度远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可怕,以南京项目为例,土地成本每平方米 1000多元,总成本控制在 15000元左右,而写字楼售价达到 3万元。在土地方面,绿地的超高层建筑模式,能够获得政府的支持,捆绑土地平衡资金。
另外,2009年 3月份,绿地作为主要发起人成立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绿地希望在三年内使其成为自主银行。绿地的产融结合,希望产业和金融能够相互支撑。在绿地的思维中,地产融资资本量比大,没有足够的支撑的话,规模会受到影响。
3、发展战略——最懂得政府的开发商
建立在和谐政商关系基础之上的低成本、高收益以及产品差异化的竞争,是绿地集团商业模式的精髓。绿地自称是“最懂得政府的开发商”。
绿地的新城综合开发、综合体、超高层产品模式,与二三线城市当前新城区快速扩张、城市形象迫切提升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符合城市发展方向,以及政府政绩需求。地方政府之所以青睐引进绿地集团,关键在于差异化竞争优势。差异化竞争体现在,绿地“做当地政府想做,又不易做的事”。而在产品领域的表现则是,做很多企业不敢做或做不了的超高层,新城市综合开发、建设超高层是绿地跟政府谈判的筹码。
图表 6:绿地商业模式
低成本体现在两个方面:拿地价格较低、政策优惠。出于产品定位的优势,地方政府通过政府政策性的照顾和奖励,可以大大降低投资成本。
2010年绿地获得银行授信近500亿。良好的银行关系、大额度的授信,为项目的运转提供了资金支持。低成本、差异化竞争的驱动,银行信贷的背后支撑,是绿地集团近年全国扩张的基本模式。在全国扩张的战略下,绿地最初每个省市原始投资一到两亿,通过杠杆效应撬动十到二十亿的效益。据行业内评价,绿地在超大型项目开发过程中,土地一级开发与银企关系的互动,也有创新举措。
2、“新城战略”模式
绿地集团的“新城战略”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集聚开发模式,即通过打造集住宅、商业、办公、酒店等多种类型产品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集成优势和招商运营经验,从而带动人口导入和商业能级提升,形成产业、居住、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配套发展的联动效应,迅速提升新城整体经济的能级。
以前新城战略多应用于二三线城市,通过获取二三线城市中的巨幅成熟地块来进行开发。现在这一模式也广泛应用于绿地的大本营——上海。这种方式的优势是地价较低,风险比较好控制。绿地的新城模式选址在城郊结合部,打造综合性物业,代表新区城市发展方向。
图表 16:绿地集团“战略合作协议”一览
近年来,绿地集团获取土地,多是通过公开出让方式,其中挂牌方式居多。2009年新获取的土地中,除合肥市政务区土地为通过拍卖取得,其他土地皆是以挂牌方式获取,少有竞争者。
新城战略所需要的超大片土地,会带来超大的资金压力。绿地集团针对这一情况,特别注意加强与政府的战略合作。
绿地擅长的超高层建筑项目,能够获得政府的支持,捆绑土地平衡资金。绿地南昌国宾馆项目,捆绑了三块住宅用地。济南超高层项目,捆绑 2000亩地。
战略取胜,是最高层次的竞争。做政府想做的事,让绿地项目融资大多有了保障,并获得了当地政府的“信任溢价”,绿地也因此赶上中国城镇化大趋势,越做越大,从上海的地方开发商,跃升中国地产界“第一集团军”行列。
图表 17:绿地土地策略
例如:“郑州会展宾馆项目”郑州新区为绿地集团提供了如下的优惠政策: 郑东新区管委会以招标、挂牌或拍卖方式之一向投资方提供郑州会展宾馆项目的土地使用权。项目按期竣工后,郑东新区管委会按照土地出让金等值金额向绿地集团进行奖励性补助。
自郑州会展宾馆建成营业之日起五至八年内,郑东新区管委会按照郑州会展宾馆经营过程中所交纳的营业税、所得税地方留成部门的等值金额对投资方进行奖励性补助。 郑东新区管委会不再审批郑东新区 CBD范围内其它五星级专业大型酒店新建项目,并将郑州会展宾馆作为郑东新区各类大型会展活动的专门接待酒店,其它大型会议的接待优先在郑州会展宾馆进行。
郑东新区管委会对郑州会展宾馆的建设将提供全力配套支持,建设过程中提供“一条龙”服务,免收郑州会展宾馆项目的市政配套费、协调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管线辅设到地块红线,并协调供水、供电部门以优惠的价格提供服务。 以优惠的价格为投资商另行提供适当土地进行商业开发。
3、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双核、多轮驱动
绿地的产业多元化模式表明了其做大做强的目标,同时,产业间互相支撑,提高了集团整体发展的稳定性,逐渐形成了地产、能源和金融“三产鼎力”的布局。
绿地集团以“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作为其多元化发展战略。2008年,绿地集团明确将能源作为 2005年以来一直探索的第二主业。
就房地产开发而言,未来三年,绿地仍将突出房地产主业地位,目标做成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地产企业。绿地房地产产品突出住宅,兼顾发展高端商业地产,商业和住宅形成互动;全国化城市布局,多项目产品互动。
在绿地董事长张玉良看来,仅靠一个产业做到营收 500亿甚至 1000亿元的企业稳定性很差,受市场波动影响大,必须找到一个能与之相平衡的产业使企业“两轮驱动”。
2008年能源产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近100亿元。2008、2009年,银行对能源的松闸也要比地产早,为绿地在本轮的扩张提供了融资支持。
同时,上海作为能源消耗量大的区域,发展能源还可以有效解决当地政府的燃煤之急,绿地“做政府想做的事情”的发展内涵,使企业得到政府坚定支持。另外,2009年 3月份,绿地作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其他 11家企业法人成立上海奉贤绿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 3亿元,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资本规模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绿地希望在三年内使其成为自主银行,通过这个平台拥有一个类似于金融企业的载体。
绿地的产融结合,希望产业和金融能够相互支撑,产生互动,在绿地的思维中,地产融资资本量比大,没有足够的支撑的话,规模会受到影响。
着重发展商业地产
绿地选择了做超高层,做商业综合体。住宅是短线投资,商业地产是中长期投资,把两者结合起来,保障了现金流滚动的良性循环。
另外,绿地顺应中央 2007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现代服务业的载体是商业地产,积极发展商业地产,逐步增加商业地产比重。
未来三年,绿地计划突出房地产主业,目标做成中国最有竞争力的地产企业。具体会突出住宅,同时发展高端商业地产,商业和住宅形成互动。
绿地商业集团前身为上海绿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辖 15家控股子公司,并参股 10余家公司。其业务范围涵盖实业投资、商业管理、酒店管理等。
自 2003年成立以来,负责绿地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商业地产项目的开发、经营和管理工作。根据发展规划,上海绿地商业集团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具有以商业需求管理和产业链资源集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商业地产开发、经营和服务的产业集团。业务遍及全国 10多个重要城市,涉及商铺、酒店、写字楼、工业厂房、会展中心、休闲娱乐等多个领域。目前已经与洲际、豪生 等几家国际著名酒店管理公司、吉盛伟邦家具集团、易买得超市连锁等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四、产品线研究
1、产品线特点
绿地集团一直以来是以开发普通住宅为主,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商业地产开发的力度,谋求长期收益。逐步转向商业地产和现代服务业,向办公楼、现代物流、商业、酒店倾斜。
目前绿地新增项目基本以综合性项目为主,70%-80%是住宅,20%-30%是商业地产。住宅市场,一直以来绿地产品大多数集中于中端市场,主要针对中产阶级。数据显示,绿地房地产收入的95%来自于中低端市场。包括新里品牌、老街坊品牌、世纪城等系列。
绿地在商业地产领域也将产品线拉长,既开发高档商场,也开发普通商业街;既开发星级豪华酒店,也开发经济型酒店。写字楼开发有出租型的,也有出售型的,租售并举。
为了顺利进入二三线城市,绿地选择了做超高层,做商业综合体。住宅是短线投资,商业地产是中长期投资,把两者结合起来,保障了现金流滚动的良性循环。
2、住宅产品线
绿地集团住宅产品形成了以“新里”、“老街坊”、“世纪城”、“文化楼盘”、“都市豪宅”命名的五个产品品牌。产品类型以城市栖居、城市改善类型产品为主,以刚性消费者为主要客户对象。
绿地的“新里”、“老街”品牌属于郊区栖居产品,在绿地集团的产品类型中数量最多。“新里”旗下的住宅都按一定标准建筑,栖居空间与商业空间有机组合;尽可能保留具有一定价值的名木古树、天然水道、老建筑或其他自然人文遗迹。建筑类型多为高层、小高层,户型面积以80平方米的2 房和100平方米左右的3 房为主力户型。
“老街”品牌创意源于海派建筑文化和现代居住文化的深入挖掘与探索。核心理念以石库门建筑符号和里弄空间序列为形,营造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智能环境全面提升的现代居住生活空间。
“世纪城”则属于城市改善型住宅。“世纪城”品牌的住宅项目占地项目面积大,均为百万平米以上的大盘。建筑类型为小高层,以 100平米的2 房为主要推案户型。通常选址在城市中心区外围,交通便捷但是周边配套设施任不完善需要再发展。
除了满足刚性需求类型的产品外,绿地集团对于高端产品也有所涉及,但所占比例较低。绿地集团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作为一家在上海起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对于上海的海派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充分表现在其开发的产品中。无论是从产品品牌的命名上,还是产品的规划布局、建筑风格上,始终贯彻“海派文化”的理念。
图表 22:绿地产品发展脉络
在绿地的上海总部,有一个由数十位年轻建筑师组成的研发中心,研究新材料运用,研究建筑节能,设计创新房型。在住宅新房型设计时,绿地把握一个“三七开”原则,一个大型楼盘中,70%是适销房型,讲究卖得快,30%则必须是创新房型。
创新开发,也要考虑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以提高性价比来化解高房价,是绿地常用的市场策略。国家规定 90平方米以下的属普通住宅,可享受税收优惠,绿地通过巧妙设计,增加套内面积,让 90平方米住宅“享用”到 150平方米使用面积。政策还规定,2.2米以下不算可售面积,绿地在设计时,就将低于 2.2米的阳台部分向外推伸,做成可室内活动的“内阳台”,等于降低了实际使用面积的售价。
五、典型项目 综合体项目代表——超高层
1、南京绿地紫峰大厦
南京绿地紫峰大厦位于南京南鼓楼区鼓楼广场,建筑高度约 450米,总建筑面积约 24.5万平方米,建筑楼层 89层,锁定了江苏第一高、世界第七高的地标地位。
该项目为上海绿地集团与南京国资集团联合开发。大厦将由全球规模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洲际酒店集团入驻 42到 81层,打造六星级标准、洲际在全球最高的酒店;由美国朗润城市开发集团负责高档购物中心的商业运营。
2、南昌绿地中央广场
绿地·中央广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中心区,占地 173亩,总建筑规模 43.5万平方米,是集零售、餐饮、娱乐、休闲、办公、酒店、居住、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现代化、高品质的标志性“城市综合体”。 综合体项目代表——商业综合体
3、上海梅陇镇·新都会
梅陇镇·新都会项目,总占地 5.43公顷,计容总建筑面积 8 9000平方米,涉及业态包含“餐饮、娱乐、健身、购物、国际酒店、高档商务办公”等多种功能,是绿地集团 06年重点打造的 4大商业项目之一。梅陇镇项目位于闵行区梅陇镇新中心的核心位置,具备了构建“现代产业集聚区”的先天优势。绿地集团将长期持有经营。
梅陇镇新都会是区域内较大的一个综合性项目,涉及业态包含餐饮、娱乐、健身、购物、国际酒店、高档商务办公等。 城市改善类代表
4、上海·绿地世纪城
总建筑面积近100 万平方米,分四期开发。其中一期上海春天,二期世纪同乐,三期绿地世家,四期待建;包括住宅、沿街商业、会所等。以 100平米的 2 房为主要推案户型。
城郊栖居类代表
5、成都·新里
栖居空间与商业空间有机组合。建筑类型多为高层、小高层,户型面积以 80平方米的 2房和 100平方米左右的 3房为主力户型。
高档产品类代表
6、上海·柏仕晶舍
由四幢四层叠加式联体别墅组成。56 席豪邸依水而筑,临水而居,在植入式滨水阳台和透天私人庭院中。建筑设计以花岗岩和大面积低反射玻璃构成光与影组合。主力户型分上户型,下户型私家电梯则保证同单元上下两家住户进出互不干扰。
第三篇:绿地集团简介
上海绿地集团
绿地集团是上海市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于1992年7月18日。创立20年来,绿地集团始终坚持“绿地,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宗旨,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通过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发展,已形成目前“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的产业布局,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87位,在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集团中排名第1位,在上海市属企业集团中排名第3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作为绿地集团的核心主导产业,项目遍及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南京、济南、合肥、南昌、苏州、武汉、长沙、郑州、成都、贵阳、西安、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太原、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全国24个省60座城市,开发规模、产品类型、品质品牌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在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站商务区等领域遥遥领先,目前建成和在建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达15幢,其中3幢位列世界排名前十。
在确保房地产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绿地集团积极发展能源、金融及新兴次支柱产业。其中,能源产业作为第二支柱产业,已形成涵盖煤炭生产、加工、储运、分销及石油仓储、运输、销售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目前在内蒙古、山西、贵州拥有多座煤矿,资源总储量近6亿吨,年产量超过1500万吨。同时,绿地集团还积极打造金融全产业链,组建绿地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控股辽宁盘锦商业银行,先后投资入股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锦州银行、东方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并发起成立了中国注册资本额最大的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融资担保公司、典当公
司等。此外,绿地集团在商业、酒店、建筑、汽车服务等产业也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
绿地集团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出资2亿元设立上海规模最大的企业专项慈善基金,无偿投资4亿多元在上海建成了一批城市标志性公共绿地,出资2亿元支持上海世博会举办。成立20年来,在慈善、公益、拥军、世博等方面累计赞助、捐赠达9亿元。绿地集团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绿地”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绿地集团已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今年以迈入世界企业500强行列,总销售额1830亿,力争到2015年成为一家国际知名、实力雄厚、管理科学,跨国界、跨行业经营,具有世界级规模、运营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5000亿元,跻身世界企业200强。
第四篇:绿地集团审计报告
寒假调研报告
—牡丹江市房地产情况调查
组员:李新颖
经济贸易系 顾晓艳
在现在的社会中买房已经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人生一大问题,大部分大学生的住房消费观并不理性,还处于“生存型”奋斗阶段就已追求“享受型”的奢侈生活,有人将买房视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不惜向父母要钱、借钱或贷款买房,而且是一次性购买一套较大面积的住房身负较大的还款压力。因此在这次寒假我们小组走访了牡丹江江南绿地世纪城市场营销部、住房公积金等单位开始了为期五天的调研工作,希望借此机会熟悉关于房地产的各种知识,在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时能更快速的融入社会当中。在当今房地产行业风云莫测的形势下,绿地集团始终处于国内地产行业领先水平,绿地集团的宗旨是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通过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发展,已形成目前“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的产业布局,绿地集团房地产主业开发规模、产品类型、品质品牌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在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站商务区及产业园开发领域遥遥领先,目前建成和在建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23幢,其中4幢高度位列世界排名前十,房地产开发项目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80余个城市。绿地集团紧跟经济全球化趋势,稳健、全速推进海外拓展步伐,目前已成功进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西班牙、韩国、泰国等四大洲七国十一城,力争成为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全球化经营领跑者。
虽然国家调控政策对牡丹江市房地产投资产生较大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有所下降,但在全市加快城镇化发展步
伐,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大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控制等因素带动下,全市房地产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健、活跃的发展态势。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起源发展和现状:作为上海市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集团,绿地集团创立于1992年7月18日,至今21年来,始终坚持“绿地,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宗旨,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通过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发展,已形成目前“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的产业布局,在2013《财富》世界企业500强中位列第359 位,在2013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列第55位。2013年实现业务经营收入超过3283亿元,较上年增长33%,利税总额超280亿元,年末总资产3533亿元。其中,房地产业务实现预销售面积1660万平方米、预销售金额1625亿元,分别排名全国行业第一、第二位,2014年房地产业务销售收入有望达到2400亿元。
绿地集团房地产主业开发规模、产品类型、品质品牌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在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站商务区及产业园开发领域遥遥领先,目前建成和在建超高层城市地标建筑23幢,其中4幢高度位列世界排名前十,房地产开发项目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80余个城市。绿地集团紧跟经济全球化趋势,稳健、全速推进海外拓展步伐,目前已成功进入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西班牙、韩国、泰国等四大洲七国十一城,力争成为全国房地产行业的全球化
经营领跑者。
在确保房地产行业领先地位的同时,绿地集团积极发展能源、金融等次支柱产业。其中,能源产业已形成涵盖煤炭生产、加工、储运、分销及石油仓储、运输、销售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在内蒙古、山西拥有多座煤矿,资源总储量近7 亿吨,年产量超过1350万吨,配送超5500万吨;同时,绿地集团积极打造金融全产业链,与贵州、江西开展全面金融合作,在上海、宁波、重庆、南昌、青岛等中心城市设立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并入股上海农村商业银行、锦州银行、东方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此外,商业运营与酒店产业已成为推动绿地主业发展的强力引擎,商业地产总规模已突破2000万平方米,持有型购物中心面积达300万平方米,项目规模、功能定位和商业品质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酒店产业实施自有酒店品牌管理和对外输出管理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模式,绿地集团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出资 2亿元设立上海规模最大的企业专项慈善基金之一——“绿地慈善公益基金”;发布“绿地心计划”专属慈善品牌,长效化、全方位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立至今,累计赞助、捐赠近10亿元,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华慈善奖、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2、政策法规:2013年以来,全市及时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全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开发平稳、价格稳定、销售有序的健康发展态势。二政策法规:
1、房地产开发平稳。受国家政策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紧张,1-4月份,全市仅开工房地产项目33个,完成投资额35495万元,同比增长8.9%(同期下降37.7%),比2012年全年
增速回落27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9.2%。从经济类型分,1-4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额273万元,同比下降57.5%,民间投资33180万元,同比增长13.7%。从工程用途分,1-4月份,住宅完成投资24782万元,同比增长9.3%,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6895万元,同比下降6.5%。
2、房地产销售快速增长。受国家房地产政策调整预期的影响,2月份全市房地产销售出现激增,3月份后增速逐步回落。1-2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达7.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3%;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3%;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3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0%。其中,1-2月份住宅销售面积达到7.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3.7%;1-3月份住宅销售面积达到1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2.6%;1-4月份住宅销售面积完成2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逐月大幅递增,1-2月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为1713平方米,1-3月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达3486平方米,1-4月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达1.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7%。
从销售额看,1-2月份商品房销售额达30745万元,同比增长814.2%;1-3月份商品房销售额达60737万元,同比增长120.3%;1-4月份商品房销售额达117705万元,同比增长78.6%。其中,1-2月份住宅销售额达28791万元,同比增长807.4%;1-3月份住宅销售额达56580万元,同比增长151.8%;1-4月份住宅销售额达105944万元,同比增长100.8%。篇二:绿地集团
绿地集团企业文化 4 企业宗旨 缔造城市之美
一、核心价值观:发展、责任、和谐
1、企业宗旨
营造美好生活
以“和谐绿地、共建共享”为基本思路,致力于实现社会进步、客户满意、企业发展、员工成长的多赢。
通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扩大品牌影响、捐助公益事业,回报社会各界对集团发展的关爱和支持,为百姓营造美好生活。通过在各产业领域为客户提供超越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回报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和追随,为客户营造美好生活。
通过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股东实现超越期望的回报和自豪感,为股东营造美好生活。通过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的持续完善,为员工提供理想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和报酬收入,回报员工的忠诚和付出,为员工营造美好生活。
2、企业愿景
冲刺世界企业500强,培育绿地常青树 全面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力争成长为国际知名、管理科学、发展有序,跨地区、跨国经营,具有一流价值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力,由多个在国内外相关行业中占领先地位的产业集团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巩固和加强房地产主业,通过致力于传播先进管理理念,推行最佳实践经验,建设城市标志性的高端产品,维护和提升绿地品牌形象和行业地位。
培育和加强能源产业为集团第二主业,加快形成石油储运销、煤炭产供销两条产业链。
按照有利于增强主业发展,与主业相关多元化的原则,大力拓展和发展与主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和配套服务业。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激励全体干部员工奋发有为、不懈努力,推动集团具备可持续增长的能力、速度和质量,不断做强、做大、做响、做久。
3、发展哲学
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将生活理想变为美好现实
做政府所想,就是顺着政府的导向发展,符合地区发展战略,从而赢得政府支持,赢得发展机会。
为市场所需,就是做符合市场需求、符合百姓利益的事,从而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广阔空间。
通过政府、企业、百姓、客户的共需共赢,将生活理想变为美好现实。
4、企业精神(两个永不)
永不满足、思变图强;永不止步、争创一流 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将与时俱进、变革创新、争做第一作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在一个个更高更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进步、更快发展。
5、企业作风(五种精神)
全局精神——不辱使命、加快发展
拼搏精神——顺势而为、逆势奋进
开拓精神——快速准确、务实创新
团结精神——一呼百应、同心同德
奉献精神——不计得失、忠诚敬业
二、企业理念
1、发展观
发展就是硬道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坚持“国有体制、市场机制”的发展模式,做政府所想,为市场所需,战略坚定,战术灵活。
坚持全国化(适时国际化)、多元化、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并举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防范风险,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坚持“顺势时趁势而上,逆势时奋发有为”的发展方针,坚定信心、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快速突破。
坚持文化引导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一切工作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
坚持稳健发展的方针,确保生产安全、资金安全。
2、市场观
一切以市场为导向,诚信经营、客户至上
坚持以市场需要、政府导向为核心的市场理念,善于把握市场规律、适应市场变化、借助市场力量。
专业、用心、尽心,尊重并理解客户需求,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坚持“人人都是经营者”的管理理念,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员工,无论是销售一线还是后台管理,都要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所有工作都要适应市场。
树立“我的形象就是绿地形象,我的个人品牌就是绿地企业品牌”的意识,自觉维护绿地品牌,努力为绿地品牌增光添彩。
3、业绩观 以成败论英雄
凭业绩说话,以贡献论地位。
经济上用数据说话,用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等指标说话。
管理上用实效说话,用保障、促进企业发展的实效说话。
4、人才观
唯发展、唯实践、唯能力
以业绩和综合能力论人才。
有理想、有追求,想做事、能做事,能做成事。在岗位上最有竞争力的人是人才,在团队中能脱颖而出的是人才,让最有责任心、最有激情、最有工作业绩、最善于合作的人担纲领航。
不仅自己优秀,而且要使自己的团队优秀。
坚持赛马中相马,用愿景目标和事业平台激励和培养人才,使每个人才都有能力提升、业绩提升、职务提升的通道和空间。
5、学习观
善于学习,终身学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分学,七分行”。提高学习能力,所学要能促进工作能力和个人素养提升。
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先进学,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提炼经验,把握规律。
6、创新观
突破常规,追求卓越
发展的动力源于创新。
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应用。通过新理念、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发展、向市场提供让用户更为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创新理念和方法,在商业模式、管理、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创一流。
7、质量观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质量是以产品质量为基本元素的生产、生活环境的优化。
绿地品牌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凸现关键在于要用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对客户的信用承诺。
服务市场需要,尊重客户,尊重合作方,建立和谐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8、成本观
真正实现高于资本成本的价值回报
坚持勤俭办企业的优良传统,精打细算,向管理要效益。
加强成本控制,规模降成本、管理降成本、科技降成本,降本增效。
该花的钱要舍得花,不该花的钱一分钱都要省。
三、道德准则
1、诚信
诚信经营。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立足之本,也是打造绿地百年老店之本。守法经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绿地良好形象,维护社会公信力。
诚信做人。老实做人,诚实做事。多反思少埋怨,多讲内因少讲外因,多想办法少讲问题,多讲结果少讲理由。
企业责任。履行三重责任:经济效益责任、社会道德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面向四个主体:面向消费者,为消费者提供最好产品;面向员工,为员工创造健康丰盈的人生;面向股东,为股东创造最多的财富;面向社会大众,为社会和谐尽最大责任。员工责任。履行三重责任:发展责任、和谐责任、形象责任。发展责任:员工要以企业发展为己任,只有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才有员工广阔的事业舞台,才有员工健康丰盈的人生;员工要以企业和谐为己任,工作卓越化,人际关系简单化,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员工要以维护企业形象为责任,“我的形象就是绿地形象”,遵纪守法,不信、不传、不议不利集团发展、不利企业团结的信息,展示好、维护好绿地和个人形象。
3、忠诚
忠于事业。认同企业愿景目标,忠于绿地事业发展,信心坚定、目标明确、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忠于企业。讲正气、讲大局、讲纪律、讲团队,感恩企业的知遇和信任,勇于承担事业发展责任,主动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忠于职守。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始终保持工作激情,享受工作成就感和快乐,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业绩突出。
4、敬业
敬业爱岗。树立起富有时代精神、健康向上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并以最顽强、最持久的职业追求把它落实在本职岗位上。
做对企业发展真正有意义的事。抓住生命线工作,并努力将生命线工作做到最好、做到极致,以最有效率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全身心投入工作。一般员工工作时间用心工作,骨干员工工作时间以外还要努力思考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集团高管和各单位负责人时刻都要想如何把集团(事业部、公司、产业集团、部室)发展好。
四、企业形象
1、企业标志
绿地商标、司旗、总部大楼等
2、企业歌
《温馨的家园》
3、员工形象
员工形象是企业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企业与社会是一条“生物链”,政府、企业、供应商、客户、社会都是这个链条上的一环,息息相关,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和链条上的每一环友好相处,共谋发展,实现多赢。
4、绿地集团形象用语
和谐绿地,共建共享
绿地,让生活更美好篇三:绿地集团采用有限合伙取得企业控制权之分析
绿地集团采用有限合伙取得企业控制权之分析
一、法律问题
绿地集团是如何采用层叠的有限合伙安排,以一个注册资本为10万元的新公司控制约190亿元的资产及其分析和评价。
二、客观事实
1、上海格林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格林兰投资”)成立 2014年1月27日,由43位自然人股东(绿地集团管理层成员)投资的上海格林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为10万元,法定代表人是张玉良(绿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
2、“上海格林兰壹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至“上海格林兰叁拾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成立(以下简称“小有限合伙”)2014年2月,32个小有限合伙成立,其中每个企业均由不超过49名自然人作为有限合伙人,格林兰投资作为唯一的普通合伙人而设立。其中格林兰投资只在每个企业象征性出资1000元,在32家企业共出资3.2万元,32家企业的有限合伙人是1997年成立的上海绿地持股会全体会员,出资为持股会会员的股权。
3、上海格林兰投资(有限合伙)的成立(下称“大有限合伙”)以及对上海绿地职工持股会的吸收合并 2014年2月19日,大有限合伙在上海成立,其合伙人总数为33,其中只有格林兰投资是企业法人且为大有限合伙唯一的普通合伙人,另外32名合伙人为上文所述的32家小有限合伙。总共出资额为3,766.55万元,其中格林兰投资出资6.8万元,32个小合伙企业合计出资3,759.74万元。
根据2014年3月17日《上海金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四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大有限合伙已与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会”)签署《吸收合并协议》。根据该协议,吸收合并完成后,职工持股会解散,由大有限合伙作为绿地集团股东,继受职工持股会的全部资产、债权债务及其他一切权利、义务。自吸收合并完成之日起,将由大有限合伙取代职工持股会参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根据《金丰投资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预案》(下称“重组预案”),“本次交易中,拟注入资产的预估值为655亿元”,则大有限合伙所持新公司28.83%的股权,对应的资产价值则为188.8365亿元。
三、法律分析
1、绿地集团管理层通过格林兰投资实现对190亿元资产控制的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执行事务合伙人可以要求在合伙协议中确定执行事务的报酬及报酬提取方式。”因此,32个小有限合伙的管理控制权全部集中在唯一的普通合伙人格林兰投资手中,格林兰投
资仅仅出资3.2万元便控制了3759.74万元的员工持股权。同样,大有限合伙的管理控制权全部集中在唯一的普通合伙人格林兰投资手中,这样,绿地集团管理层通过格林兰投资仅10万元出资控制了3766.55万元持股权,乃至对应的拟注入资产值约190亿元。
2、本次重组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其审核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中国证监会在发行审核委员会中设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以下简称并购重组委),以投票方式对提交其审议的重大资产重组申请进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第十一条的规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或者控制的公司购买、出售资产,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一)购买、出售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50%以上”。因此,金丰投资作为上市公司,本次重组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需要报证监会审核。
3、大有限合伙吸收合并职工持股会的法律原因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能否作为上市公司股东的复函》以及《关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持股有关问题的法律意见》,中国证监会对职工持股会的态度是职工持股会“不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公司的股东”;在处理方法上,“对已上市公司而言,在受理其再融资申请时,应要求发行人的股东不存在职工持股会及工会;对拟上市公司而言,受理其发行申请时,应要求发行人的股东不属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持股,同时,应要求发行人的实际控制人不属于职工持股会及工会持股”。且持有绿地股权的员工达到982人之多,已经超过未上市股份公司200个股东的限制。因此绿地要开始上市进程,首先要清理完成职工持股会。
三、风险及评价
1、本次重组的优点及评价
大有限合伙吸收合并职工持股会,以解决其尴尬的地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上文所述,中国证监会对职工持股会的态度不利于绿地集团借壳上市的进程,因此绿地集团安排大有限合伙吸收合并职工持股会并且取代职工持股会参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这样既能解决职工持股会的尴尬地位,又不影响员工的持股权益(将982名员工的持股权益打包成32份并放入小有限合伙)。
绿地集团管理层以10万元投资控制190亿元的资产乃至整个金丰投资
如上文所述,绿地集团通过大小有限合伙的精心安排,最终达到了其管理层通过投资10万元而控制了190亿元资产的目的。另外,根据《重组预案》,上海市国资委合计持股比例没超过50%,不能对金丰投资形成控制;此外,上海地产集团和上海城投总公司是两家相互独立的主体,其作为财务投资人将来并不会实质性介入金丰投资的日常经营管理,而剔除上海国资委投资人的持股比例后,金丰投资第一大股东即为大有限合伙,其背后是绿地集团管理层。因
此,绿地集团管理层控制了190亿元的资产,乃至整个金丰投资。
2、本次重组的风险及评价
审批风险
如上文所述,本次重组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需要经过证监会的审核。另外,根据《重组预案》,本次重组的正式方案需经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需公司股东大会表决通过本次交易正式方案,交易标的作价所依据的评估结论需经有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备案,公司就上述事项取得相关通过或核准的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本次重组存在无法获得批准的风险。
有限合伙本身的风险
虽然按照《合伙企业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第六十八条的规定,“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但重组过程中设立的共33家有限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众多,仍然可能存在转让合伙财产、出质财产、违反法律对外代表合伙企业进行交易等有可能损害合伙企业利益的行为,乃至对普通合伙人格林兰投资的财产权益造成威胁。此外,合伙企业具有强烈的“人合性”,33家合伙企业中任何合伙人之间的矛盾可能会对企业乃至普通合伙人格林兰投资造成不良影响。
总体来讲,绿地集团本次重组交易是很成功的,在谋求借壳上市的过程中,既解决了职工持股会的尴尬地位,又没有影响职工权益,而且以极少的投资换来了对巨大资产的控制权。但是,本次重组及结果由一些特定条件促成的,比如上海国资委的支持,而绿地集团最终实现对金丰投资的实际控制也基于金丰投资的股权不集中且其他股东大部分为纯粹财务投资人而不参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等原因。因此在股权情况较复杂的其他企业内,纯粹依靠复制绿地集团有限合伙的安排来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可行性并不大,但在安排员工持股方面该重组架构是存在借鉴意义的。篇四:审计报告参考
附样2:报告书扉页
报告书目录
咨 询 报 告 书 目 录
第1页 ****有限公司
***aj[2013]117号
关于对***工程价款结算的审核报告 *****有限公司:
本公司接受委托,对 ************工程结算造价进行了审核。我们的审核工作是按照国家基本建设有关法规、预算定额及后列审核依据的规定进行的,运用我们认为必要的包括对现场实地勘察、核对工程量、单价、取费等必要的审核程序,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进行了审核。
有关该工程送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由送审方负责,我们的责任是依据送审方提供的资料对该工程结算造价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现将该工程审核结果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1、项目立项文号:无。
2、资金来源:自筹。
3、工程规模、主要特征:景观、绿化、水施。
4、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5、工程开、竣工时间:
开工时间:2009年09月30日,竣工时间:2010年11月10日。
6、工程招投标情况:招标。
7、工程质量情况:合格。
8、合同情况简介:固定单价。
二、审核依据:
1、定额依据:
(1)《浙江省园林绿化及仿古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2)《浙江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03版);(3)《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取费定额》(2003版);(4)有关造价方面的文件和规定;
2、造价信息:
(1)人工、材料价格根据投标价。
3、合同、竣工图、工程联系单及等其它送审资料。
三、工程价款结算的审计情况
1、核减原因:
(1)截面100*30塑木铺装,面积减少,核减21143元。
(2)500*300*100芝麻灰花岗岩切割面,未施工,核减60862元。(3)钢板挡墙,工程量减少,核减32699元。(4)亚克力灯箱,工程量减少,核减74905元。(5)绿地中钢板10mm厚,未施工,核减413764元。(6)栽植金桂,规格未达到,核减39490元。(7)栽植白三叶草,工程量减少,核减37600元。(8)工期延误21天,核减16800元。
2、核增原因:
(1)联系单-第26号(中央绿化带铺装),结算中漏项,核增23070元。(2)联系单-第27号(公交站),结算中漏项,核增37301元。
四、审核结论
该工程送审造价 元,核定造价 元,核减1823382元,核增61489元,净减额1761893元。具体各单位工程金额见审定单。上述审计结果施工单位代表已签字认可,无保留意见。特此出具审核报告。
第五篇:新时期推进集团企业改制调研材料
**区二轻系统集体工业企业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组建以来,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走过了曲折发展的五十年。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二轻企业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形势,深化企业改革势在必行,而以往的企业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传统体制的弊端,没有彻底摆脱“二国营”的束缚,因此二轻集体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原则,因地制宜,因企施策的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声势浩大的企业改革改制。
经调查分析,**区二轻系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有工业企业50家,按行业分有:金属、日用、竹木、食品、服装鞋帽、塑料六大行业,固定职工总数近5000人,产品有:家俱、日用品、服装、纸箱、皮鞋、蓄电池等1100多个品种。九十年代中期后,二轻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以产权制度为重点,采取“租、包、兼、转、卖”等方法,实行了企业改革改制。近10年间,全系统有26家企业进行了改制,对集体产权和职工身份实行了“双转换”。通过企业改制安置职工1300多人,退休人员800多人。10年的企业改制,其覆盖面之广,职工人数之多,破解难题之深,化解矛盾之难,创二轻历史之最。10年来的企业改制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是搞好企业改制的根本保证。企业改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企业领导班子。二轻总公司作为企业主管部门,具有对集体企业的指导、维护、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因此把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列入一切工作之首,从思想、组织、作风上狠抓企业党政班子建设,强调企业班子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扬“三股劲”:埋头苦干的实劲;忍辱负重的韧劲;一抓到底的硬劲。正因为有这样一支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迎难而上的企业干部队伍,为企业改制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做好稳定工作,是企业改制的重要基础。二轻职工大部分属于弱势群体,而且“家庭式”职工在企业占一定比例,加上企业改制触及到职工切身利益,如果忽视稳定工作,采取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方法进行企业改制,必将“欲速则不达”,激化干群之间的矛盾,引发社会震动。为此,“稳定压倒一切”是企业改制的重要前提,而要做好稳定工作,首先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实现“三心”:思想上耐心,向职工群众讲明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工作上热心,针对不同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谈心活动;生活上关心、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由此而赢得职工群众对企业改制的理解和支持,促进企业改制稳妥有序的进行,10年来从未出现因企业改制引发群体越级上访或上京赴省上访事件。
三、坚持因地制宜,是企业改制的有效途径。面对严峻的现实,不可逆转的态势,曾一度占据“**经济半壁河山”的二轻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改制,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在推进企业改制的进程中不搞“一刀切”。实行一厂一策,能租则租、能让则让、能退则退,不求形式,但求结果。如停产多年的纸箱厂生产线成功地租赁给私人业主后迅速恢复生产,占领市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机电厂和锻压厂由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收到明显成效。阀门厂、五金电镀厂、樟木箱厂、东方红木器厂、东风木器厂、东风船厂、阀门厂等企业把招商引资作为企业改制的突破口,全方位招商引资,实现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使“沉睡”多年的集体资产得到有效利用,为企业改制开辟了一条顺畅的通道,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全面总结10年来企业改制经验的基础上,尚有许多深层次问题引起诸多思考,并还存在潜在的不稳定的因素足以促使我们担忧。
据调查统计,二轻集体企业目前尚有20多家无任何资产的企业,因无力筹措改制所需资金,企业改制无法进行,长期处于滞留状态,1800多名职工无法了断职工身份。如果拖延下去,势必造成企业干部职工的思想情绪波动,给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无资产企业尽快改制,迫在眉睫,而要撬开无资产企业改制的“瓶颈”,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四大问题:
(1)职工股金问题。目前有近10家无资产的“空壳”企业,都存在企业与职工的债权债务关系,主要是企业欠职工的“股金”,实为集资款。要实行职工身份转换,而企业无力偿还职工集资款,这是企业进入改制中遇到的一大障碍。
(2)职工安置费问题,据现行国有企业职工经济补偿政策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应向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支付一定的生活补助费,而二轻无资产企业,由于无力筹措安置费,致使被解除劳动关系的职工得不到任何生活补助费,这明显是不公平。
(3)社保关系接续问题。无资产企业改制时职工最为关心的是社保关系的接续问题,企业改制前无力清欠社保金,而这些职工大多属于弱势群体,低保户占很大比例,职工个人也无力清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