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稿】在新形势下县区级编办如何定位的一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21:5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稿】在新形势下县区级编办如何定位的一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稿】在新形势下县区级编办如何定位的一点思考》。

第一篇:【四稿】在新形势下县区级编办如何定位的一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编办如何定位的一点思考

2011年5月8日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目标,在深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如何发挥好编办的基础职能作用,确保改革后的政府建设取得理想效果并能够由内而外的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将是编制部门今后顺利开展工作的着眼点。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明确编办自身的定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来实现:

一、编办与人事局的分工定位

新中国最早的编制部门——机构编制审查委员会成立于建国之初的1949年12月,之后几经变化,数次与人事局合并,直到199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正式成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了编办与人事局合署办公的工作模式。在2009年政府机构改革施行后,编办与人事局再一次的彻底分开,实现了彼此的独立办公。可以说,编办与人事局是同胞共气的兄弟单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编制、人事的不分家,也确实保证了人事工作的一贯性、流畅性,为相关工 1

作的进行创造了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是部分人“大人事、小编制”、“只知人事、不知编制”的错误认识。现在,根据中央最新的政府机构改革精神,各地编办已经与人事局彻底独立开来,但编制工作与编办自身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足够的重视, 编办与人事局之间也还存在着一些职能上的、心理上的交叉地带。比如说,有的领导始终就习惯性的将本应属于编办的工作仍交给人事部门来办理。因此,为了避免今后两个部门间出现权责交叉、推诿塞责等问题,理清二者间的关系、认准各自的定位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笔者认为,编办与人事局之间的关系应不仅仅是一脉相承、同胞共气的兄弟单位,更应该是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的亲密战友。二者的部门独立,将使双方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本职业务,并通过二者工作成果的有机结合,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有些人对编制部门独立颇有微词,认为独立就意味着分权。但纵观编办与人事局的职能分工、工作顺序和工作方式,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其实存在着天然的、根本上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首先,工作职能上有区别。编办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统一管理相关机构编制工作,提出相关编制的分配及调整建议;审核相关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等等。人事局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有关人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负责相关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宏观规划、结构调整和

宏观管理;负责相关人才资源的规划、开发工作;等等。简单来说,编办是对编不对人,人事局是对人不对编,二者的工作对象经纬分明,工作内容各有千秋。其次,工作层次上有先后。在人才工作上,编制部门应该起到牵头拿总作用,即人事未动,编制先行。编制就是砖石,编办就是为人事局筑巢引凤、搭建人才大厦的妙手匠人。编办首先严格审批,将配套编制工作准备完成,建好“房屋”的框架,人事局才能进行后续的招收人才等工作来填充“房屋”,二者通力合作,最终完成人才的引进、调转等工作。如果这一良好的合作模式被打破,只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贸然引进的人才没有遮风挡雨的编制保护,只能餐风露宿;随意分配的编制四处建楼却无人入住,白白浪费资源。最后,工作方式上有对比。编办与人事局应该体现出“严”与“活”这两种工作态度的截然对立。编办管理的是编制,是应该“节流”的部门。按照统计数据,中国历朝历代的官民比例分别为:唐朝1:2927;元朝1:2613;明朝1:2299;清朝1:911;现代1:40(2000年数据)。应该说,古代官僚的权威地位,决定了官僚数量的低下、官民比例的不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古今,每增加一个编制,每新增一个部门,都将增加政府的支出、加大百姓的负担。从严控制编制审核,不但是对工作负责、对上级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因此,从工作方式上来说,编制部门必须从“严”、从“狠”。人事局管理的是人,则是应该“开源”的部门。如何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来更

有成效的吸引人才,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最大化已有人才的使用率,是人事部门将工作“搞活”、干好的关键。从形式上看,编办与人事局的工作方式是对立的,但在本质上又是统一的,因为这两个部门的核心工作思想是共同的:如何用最小的人才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因此,编办和人事局的分离,是对彼此的解放,是对各自职能深化的促进。用这些殊途同归的方式、方法,编办和人事的工作就能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一起推动人才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编办的未来发展模式

编制是财富,更是效益,加强编办职能作用的发挥,不仅可以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整体前行,更重要的是能为地方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创新思维模式,积极探讨机构编制管理新路子、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在未来编办建设上应重视以下几点:

1、明确职责,准确定位,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明确了解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工作职责和工作定位,是从事编制工作的基础,也是业务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更是编制部门能否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前提。作为县区一级编制部门,要充分了解国家、省市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最新政策、最新精神、最新要求,紧密结合所在县区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明确工作职责,把握工作定位,进而推进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全面掌握与编制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典型经验,认真分析研究,指导实际工作,从增减一个机构、增减一名编制、增减一名领导职数、增减一项具体职责、更改一个机构名称的具体细节中,发现带有苗头性、全局性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上级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2、开阔视野,转变思路,切实发挥自身作用

编制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编制部门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科学的思路谋划自身工作,以发挥编制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形势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要逐步变被动为主动,摒弃“就机构谈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僵化思想,在完成传统机构编制工作中的项目调研、审批、登记年检、编制统计等规定动作外,应全面拓展机构编制的工作内容,从传统工作内容的圈子里走出去,聚焦于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投身于社会建设服务,积极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便利的编制条件。比如,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协助成立专门机构,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结合机构改革,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等等。总之,只要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的,是政策法规允许的,编办就应该主动地迎上去,合理的参与进去,努力提供编制上的优质服务,塑造编制部门的良好形象,扩大编制工作的影响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3、依法管编,强化督查,加快编制工作法制化进程

机构编制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机器能否高效、协调运转。长期以来,机构编制法制化的进程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加快,“人治”的观念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比如,一些地方,遇到问题随意增设机构、增加人员甚至按人设岗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因此,作为编制机构,一定要树立依法行政的观念,保持高度的法规意识和原则性,有意识的从“人治”向“法治”过渡,自觉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坚决杜绝随意增设机构、用经验管理等不合理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所有的编制部门携手同心共同应对:一方面,要加快编制法制化进程,群策群力,完善编制法律法规,弥补现有的法律漏洞;另一方面,要加大已有的编制方面的法律宣传,做到人人懂法、敬法、守法。同时,编办还要自觉加强机构编制督查,加大对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问题的查处力度,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避免过去“管庙不管神”的错误做法,促进编制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推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有序前行。

第二篇: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现代农业经济学论文——

关于对新形势下乡镇政府职能定位的思考

(2007级经济管理专业)

学号:20071019姓名:周嗣东

乡镇政府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乡镇政府处于改革的前沿,其职能履行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实行免征农业税,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行必将直接触动我国农村基层政治体制的变革,目前在新的形势下,乡镇政府向何处去,乡镇政府的职能

一、目前乡镇职能的现状

1、法律法规对乡镇政府职能的规定过于泛化。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已经对乡镇政府职能做出了规定,但从法律规范性文件的内容看,乡镇政府的职能规定不具体,表现在如地方组织法只是对乡镇政府的职能权限范围进行了原则规定,并未规定具体的职责范围和内容,即具体应该做什么没有明确规定。

2、全能政府的运作模式没有根本改变。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全能型政府”思想的影响,乡镇政府目前依然习惯于充当管家,承担着很多本应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个人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理不好的事情。具体表现在仍然习惯于采用行政方法代替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经济利益,习惯深入微观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承担着本应该属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某些职能,而无时间和精力真正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乡镇政府也就难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何界定,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3、乡镇政府权责严重不对等。无论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是实际工作任务来看,乡镇政府明显存在责大权小的问题,即承担的职责任务重、可运用的权力资源少,导致了乡镇政府严重依赖垂直管理部门,甚至变成上级政府的附庸,无法真正成为乡村有效管理的主体,无法真正落实自己的职责权限。

4、乡镇财政比较困难。目前乡镇财政主要实施的仍然是“承包式”的财税体制,这一体制促进了有一定非农产业来源的乡镇积聚财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业乡镇的财政实力,另外除少数发达地区外,其他地方乡镇债务普遍较重,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乡镇的收入渠道进一步减少,而很多乡镇依然人员臃肿,人浮于事,导致乡镇的财政危机进一步突出,靠转移支付等方式勉强维持,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上级政府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将本应由自己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部分或全部转移到乡镇,致使乡镇政府财政危机四伏,财政的危机容易引发职能危机,为乡镇职能异化埋下了伏笔。

5、乡镇干部素质不适应农村工作需要。乡镇干部队伍现状不适应农村工作实际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镇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一是乡镇干部综合素质不高。目前很多乡镇干部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岗位所需要经济科技等理论知识,缺乏指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产的经验和技能,难以适应农村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二是乡镇干部责任感不强。主要表现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不够,调查研究不深,缺乏奉献精神,对上级政府部门部署的工作贯彻执行不力。

二、新形势下,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目前农村社会力量还较弱的情况下,乡镇政府依然需要较深介入农村社会生活,其现阶段的职能应主要定位在以下几个

方面:

1、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乡镇政府作为沟通中央和农民群众的桥梁,对维护党的形象和体现上层建筑的管理意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乡镇政府应全面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在贯彻落实政策时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点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如“两免一补”等都要严格执行,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二是积极挖掘政策潜力,按照政策进行科学民主决策,使政策顺应民情民意,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三是搞好党的政策宣传,让老百姓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身利益的自觉性。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落后要求乡镇政府应该把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实抓好。一是要遵循经济和市场规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乡镇政府要克服经济政绩的冲动,从直接的经济干预中退出来,把发展经济的职能交给社会和群众、交给市场经济中的经营主体,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二是制定合理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积极推广普及实用性科学技术,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化农业生产。三是要为农民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不断培育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拓宽二、三产业的发展渠道,集中精力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最终达到本乡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

3、积极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农村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新时期乡镇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能,目前乡镇政府应主要提供好以下方面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一是做好基础设施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配套服务。在诸如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乡镇政府必须在上级政府财力的积极支持下,做

好基础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关系协调等相关配套服务工作。二是供给社会稳定类农村公共产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成为了乡镇政府的重要职能。乡镇政府需要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等综合治理手段,为农民建立一种农村治安机制,让农民在安全的环境下生产与生活。三是供给农村公益类公共产品。目前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不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因此,乡镇政府要在上级政府财力支持下,把工作重点放在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产品上来,通过进一步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卫生医疗网络,完善农村养老、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和特困户的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切实解决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看病贵和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四是供给乡村文化类农村公共产品。文化建设是农村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改变农村面貌具有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些腐朽没落文化趁虚而入,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宗派势力抬头。乡镇政府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功能,积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以实现“乡风文明”。

4、做好多方面关系的协调。乡镇政府一直是国家与基层民众之间的一种中介角色,乡镇的协调对于造就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十分重要。在目前形势下乡镇政府主要要协调好以下关系:一是要处理好与村委会关系。乡镇政府应加强对村委会的工作指导,开展对村委会工作的定期督查,协调解决好村内矛盾和村间的纠纷,加大对困难乡村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等。二是处理好与第三部门的关系。乡镇政府要积极培育第三部门习惯,尊重其自身

发展规律,减少直接干预,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积极借助第三部门实现乡镇微观领域的高效管理。三是处理好企业的关系。乡镇企业目前正成为乡镇经济增长的亮点,在处理与企业关系时乡镇政府应积极为企业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实现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应注意的问题

在正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的同时,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一是要积极理顺县乡两级政府的事权关系。二是强化乡镇干部的转型培训。三是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四是注重人员结构的合理配臵。五是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力度。六是彻底制止乱收费行为。七是加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

第三篇:新形势下宜宾人民防空工作的定位思考

新形势下宜宾人民防空工作的定位思考

市人防办主任赵 刚

人民防空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平、制约和延缓战争爆发、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力量,对于保存战争潜力具有战略意义。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多极化趋势有所加强,但天下并不太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等等这些,都给人防工作带来了挑战,抓好新时期人防工作也因此而显得尤为重要。宜宾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汇流地带,是国家经济增长主轴——长江经济带上游成渝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西延最为理想的生长点和增长极,西部攀西—六盘水资源富集地区,出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2004年被国家确定为西部省区中唯一的“十一五”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构成了在区际、省际乃至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国家宏观经济战略规划布局中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川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中枢,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和宜宾市委提出的“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以及推进“一枢纽、一城两中心、四基地”各项任务的新要求,如何结合宜宾实际,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民防空工作,需要重新定位和思考。

一、把贯彻人防法规政策与宜宾实际相结合,在法规政策的落实中确立人防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贯彻人民防空法规政策,必须与宜宾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的规模相适应,把人民防空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同步实施。既不能只重视发展经济而忽略人防建设,也不能一味强调人防的重要性而脱离宜宾的实际情况。在新的形势下,一定要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中贯彻人民防空的要求,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力求做到一笔投资,多种效益。同时,人防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部分,和城市建设互为一体,才能相得益彰。

宜宾人防建设的基本思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人防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总结全市人防建设的成绩、经验和不足,全面分析人防建设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强化前瞻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原则,坚持以组织指挥和通信警报建设为重点,深入研究和探索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防空袭和符合全市实际的“两防一体化”的路子;加快各重点城镇工程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质量可靠的人防工程体系;拓展平战结合领域,提高平战结合水平和经济效益,全面提高全市人防快速反应能力、整体抗毁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宜宾人防建设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向防空防灾一体化民防体制的转变。组织指挥体制完善,指挥机构健全,实现指挥手段自动化,初步达到指挥决策智能化。发展人民防空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统一战术技术体制和通用软件平台,提高一体化程度,达到一定规模水平。人民防空基本指挥所配套完善,工程建设较快发展,防空地下室面积快速增长,其他工程比例更加协调。完善专业队编组,充实新生力量,创新训练、管理和使用方法,教育训练基地化、模拟化程度明显提高。优化疏散区域布局,建成就地就近为主的城乡结合型疏散地域。理顺重要经济目标建设管理关系,明确职能与分工。建设城市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平战应急救援力量的有机结合。以“五进”为基础,深化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活动,使人民防空建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法规更加配套完善,依法建设与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二、坚持用发展城市的理念来发展人防,在推动城市建设中拓展平战结合新领域

坚持发展城市与发展人防并举,在发展城市经济中推进人防事业快速发展。一是把地上建设与地下建设结合起来,以地上带地下,以地下兴地上。科学修订人防工事开发利用规划,建立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及地下工程信息数据库。积极参与城市经济发展新一轮竞争,降低投资成本,吸引生产要素,在不影响战时征用的前提下,对已建人防工程的存量资产和生产要素,运用市场经济法则加大开发利用力度,这样既有利于对旧人防工程的保护,又能为政府完善地下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方面节约资金。结合城市改造和临港经济开发区、新城区建设,积极开发地下空间,实行平战结合,达到建为战、建为用的目的,使城市具有更加完整的经济功能、生活功能、市场功能和抵御各种灾害的防护功能。二是把经营土地与经营空间结合起来,强化空间就是资源的理念。加强对地下空间的管理,严格落实人防工事维护规定和人防工事拆除报废规定。制定地下开发建设政策,把经营地下空间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体蓝图之中,使地下空间走向市场,变成资源,形成财富,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

三、坚持走防空防灾一体化路子,在加强资源整合中发展人防事业

防空和防灾,虽然面临的环境和状态不同,其实质和性质都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二者的目标是相同的。人防部门在做好战备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承担防灾职能,坚持走“防空防灾一体化”道路,是转变职能和开发人防资源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人防向民防转变的需要。把人防部门变为党委政府组织指挥战时防空、平时应急救援的综合协调机构,既有利于形成应急和防灾救灾的整体防护功能,又有利于完善和强化政府防灾救援职能,通过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达到防空防灾资源共享的目的,提高城市总体防空防灾水平。一是把人

防指挥体制与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相结合,明确人防指挥所为政府紧急救援指挥通信保障平台,明确人防部门为本级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成员单位,明确人防部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和任务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府的指挥建设不重叠,资源不浪费,指挥实现高效敏捷。二是将各类人防专业队建设和民兵预备役专业队建设相结合,实行一兵多用,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集训,达到平时能应急保障,战时能防空应战。三是要充分利用人防战备资源。人民防空属于“长期准备”,长期准备不等于长期闲置不用,要充分利用人防的通信指挥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地下空间场所,为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组织指挥平台,使人防战备资源在和平时期发挥效益。四是以宣传教育为先导,增强全民人防意识。以大众传媒为依托,以“五进”活动为基础,以宣传报道为载体,以专业队伍素质教育为基点,以人防志编纂为契机,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强人民防空知识宣传教育,强化全民人防意识,营造人防建设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落实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继续抓好人防宣传教育“五进”活动,特别要突出各社区、各级学校人民防空知识教育。继续抓好《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和贯彻,推进行政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

四、坚持政府投资与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在解决资金瓶颈中加强人防工程建设

长期以来,人防工程建设存在投资大,资金投入与产出周期长等现实问题。无形当中,人防部门成了只花钱不赚钱的单位,政府投资就有了顾虑,投入资金受限,再加之人防工程还没有形成资产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运营,市场投资受限。受以上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在人防工程建设投资主体日益呈现多元化态势下,社会支持建设人防工程的政策明显滞后。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给予社会投资主体更大的政策支持,承认人防工程的商品属性,明确人防工程的产权;二是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用于人防工程建设;三是要解决人防工程产权问题,确保人防工程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以市场价值规律来主导人防工程的市场化开发;四是要加强对现有人防工程的管理。由于人防工程产权不明晰,造成人防工程“谁拥有”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因此,加强对现有人防工程的管理,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人防建设是实现人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五是要以能力建设为牵引,确定人防建设的重点。一要强化人防组织指挥体系建设。建设好人防指挥自动化系统,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处理为一体,实现互联互通。抓好防空袭预案的修订,适应高技术条件下防空袭斗争的需要。加强疏散能力建设,建成一批疏散快速、掩蔽性好的疏散地域。按照“专业对口,利于领导,便于指挥”的要求,加强人防专业队伍的建设。二要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加强对现行“结建”政策的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予以调整,确保以收促建原则落到实处。依法加强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工作。结合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地下运输干道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员隐蔽、物资储备、专业保障和疏散出城等四个城市人防工程防护体系。加强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防护工程建设。结合城市地下交通建设,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新城区人防疏散骨干网络,并对老城区疏散主干道提质扩容,形成城区战时人员疏散工程体系。按照防空防灾两个需要,大力抓好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三要加快人防信息化建设。以军事通信网为依托,加强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建设。随着市区面积的扩大,按照规划要求,每年相应增加固定防空警报器。对重要经济目标或人口密集区的固定防空警报器,实施有、无线双重控制,提高上述区域防空警报信号发放的可靠性。

第四篇: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工作如何定位的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乡镇工作如何定位的思考

随着乡镇和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乡村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乡镇工作该干什么,如何干,乡镇工作如何定位?笔者对此谈几点浅显的看法和见解:

一、分析形势,对乡镇工作进行准确定位

农村税费改革以前,乡镇干部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这些任务上。现阶段,随着农村税费的取消和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原来长期围绕土地转、农民转、税费转的乡镇干部,一下子感到无所适从,今后乡镇工作究竟该干什么、怎样干,非常迷茫。在此情况下,只能听领导安排,推一下,动一下。而乡镇领导,有部分自己都不知道该干些什么,如何能安排其他干部?在此情况下,只能是整天转转、看看。

对乡镇工作进行定位,仍然要抓主要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明确工作思路,才能进行准确定位。当前农村主要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村负债的问题,二是社会稳定的问题,三是公益事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四是乡(镇)村层层打主意增加农民负担的问题,五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要求与人多地少、分散经营及乡镇政府及其部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所以,对当前乡镇工作定位,可以理解重点就是保运转、保稳定、促和谐。

二、强化措施,推进乡村工作顺利开展

1、严格预算约束,确保乡(镇)村两级正常运转。从税费改革后的乡村两级财务收支概算来看,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一个乡镇即使乡村两级打100~150万元预算缺口,可以说都“算不拢

帐”,更不用说消赤减债。税费改革前,乡村运转缺口主要靠三条途径进行弥补:一是向农民摊派;二是靠乡村干部借款或高息向社会举债;三是“寅吃卯粮”,将有限的资产资源拍卖或拍租若干年。因为有向农民摊派这一途径,乡村干部才有胆量借款,社会资金才敢流向乡村。税费改革后,向农民摊派这一途径被堵死。与此相关联的,第二条途径即由乡村干部举债维持乡村运转,在第一条途径被堵死,而乡村又缺乏稳定收入渠道的情况下,乡村干部已没有借款的意愿或借不到钱。而有限的资产资源,也已经“卖”或“租”得差不多了,近些年内已无钱可用。形势真正严峻的是:大多数乡村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清醒认识,在资金使用上仍然无预算、无计划,办一些力不能及的事,做一些可干可不干的事,甚至干一些不该干的事,一到年关就躲、逃债务,严重影响基层政府形象。《预算法》已颁布多年,但是乡村两级基本没有执行。

2、创新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农村大局稳定。乡村两级要按照减事减人减支的思路,稳步推进乡村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从财务管理、土地流转等方面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才能维持乡村的正常运转,也只有如此才能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并积极谋求发展。一是改革乡村机构设臵,进一步精简机构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职数,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乡村干部队伍。按职能定位进行乡村机构设臵,对原由政府统管的职能,能够交由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的,要尽可能将该职能分离出去,实行社会化管理。二是改革用人与报酬制度,减少行政成本。要改变村组干部领取固定工资的作法,除个别职业化的村干部外,其他人员如财会、计生、民治调等村委委员,只领取误工补贴或工作绩效奖励。三

是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谋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创新村级财务管理体制,规范村级财务行为;创新债务偿还机制,破解债务缠绕难题;规范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拍租拍卖行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等。

3、切实改变农村工作方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不折腾”应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准则。“不折腾”并非消极无为,而是积极做政府应该做的事:引导和服务。即使看准了的事情,在领导意识没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之前,也只能引导和服务,而不能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推行。“流泪的红辣椒”、“伤心的白萝卜”等“逼民致富”事件不应再演;为了“政绩工程”而进行的达标升级活动更应立即叫停。除防洪大堤培修等大型工程需政府组织外,对于村内及村间道路桥梁、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等集体公益事业,应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引导群众自筹资金和劳务进行办理。要坚决改变以往简单的依靠行政命令抓生产的工作方式,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大户为示范,通过典型带动,组织开展生产,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要进一步巩固减负成果,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综合补贴、农业保险、计生奖励、农村低保、教育资助、合作医疗等惠农政策。进一步规范村务管理,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不得增项加码。中央财政每年通过转移支付保证了乡镇村人员的基本工资和运转支出,乡镇村就要将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和谐作为一项基本的工作任务,不给上级和中央添乱。

4、逐步减少农村居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健全农民培训体系,加大对农民的培训,促进劳务输出,并将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最终达到减少

农民、富裕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目的。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要把对农民的培训与劳务输出提高到改善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解放农村生产力、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来认识。二是建立健全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使之有一技之长,具备到城市择业或定居的更大内在动力。要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劳务市场联合,定向培训农民。地方政府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对培训体系的建设力度,建立一套有效的培训体系。三是切实加强劳务输出,将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来抓。要帮助农民算好外出务工账,包括经济收支账、子女发展账、人文环境账。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发布信息,为农民外出务工服务。对外出人员,地方政府要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当其在外地受到挫折的时候,要从法律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维护其合法权益。四是鼓励农民进城。各级政府要制定政策,在户口迁移、购房办证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农民进城后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吸引农民放弃那一亩三分地,真正实现举家进城。那样,将在发展农业集约生产、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城镇三产业的繁荣、拉动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农民子女教育质量的提高。坚持不懈地推进农村劳务培训、输出和土地流转,通过8至15年的努力,将年轻一代农村居民输送出去,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其产生的意义将是深远且无法估量的。把农业劳动者吸纳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来,实现乡村经济持速、健康、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定位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定位

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群众文化遇到了冲击和挑战,要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如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发展通俗文化事业,发展城市广场文化等。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她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一、历史上的群众文化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人口将近14亿,群众文化的覆盖面之广,参与对象之众是其它类文化所无法比拟的。我国群众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是最早产生的、最古老的文化艺术活动的基本形态,她几乎贯彻我国整个历史。为了表达人类的精神寄托和对理想的追求,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就创造了狩猎舞、宗教祭祀、图腾崇拜、求神娱神、击石而舞、祭坛而舞等各种群众歌舞形式;封建社会时期,我国也有众多的群众歌舞、优秀文化作品的出现;我们党也历来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即使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里,也从没放松群众文化建设,从1929年的《古田会议》到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党都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以指导在革命形势下的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建国以来,我们党领导下的群众更是创造了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浩然正气的群众大合唱、灵活风趣的故事会以及流动于街头巷尾的业余文艺小分队,都是群众文化的具体表现。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以后,传统的群众文化变得冷清了许多,市场经济下的多种选择给传统的群众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群众文化遭遇的冲击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更加多元,个体满足更容易引起人们的认同感,目前,多元化的市场文化消费,大众传播媒介的突起和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都对传统的群众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首先,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给群众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人们的文化消费多了需多选择,如以商品形态存在的舞厅、音乐餐厅、电子游戏室、KTV厅、休闲茶艺、桌球室、网吧等等,由于其灵活的文化样式,迅速赢得人们的青睐,而传统的群众文化,因为其单一枯燥,不能满足人们随意、洒脱、自然和清闲的心境而被人们,特别是所遗忘。

其次,大众传播媒介对群众文化的冲击。大众传播媒介,如收音机、电视等自从其传到我国,就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因为它们不仅能给群众带来娱乐,还能为人们提供信息。如今,不管人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一些突发性的事件都能通过大众传媒迅速而及时地传播开来。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电视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谁占领了媒介市场,谁便能拥有最广泛的群众。

再次,群众文化结构的多元化,个性化对群众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文化上的自我参与和自我欣赏,审美需要也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群众文化消费,因为年龄、阅历、知识结构的不同,其欣赏结构也存在极大的差别。面对群众文化结构的变化,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以占领文化消费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群众文化必须做出改变。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在普遍中求特殊,在共性中表现个性,将工作做到小型化、多样化、具体化和实用化,以满足不同群众的不通文化需要。

三、发展群众文化的策略

新形势下,我们只有开动脑筋,以创新的精神改变传统群众文化活动僵硬死板的模式,我们的群众文化事业才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喜爱。

(一)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

群众文化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而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利用多种空间。如目前流行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街头文化、商业文化、老年文化、青少年文化和老年文化等,都是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如果这些空间利用好了,那么群众文化工作就能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比如,校园文化,它是以满足学生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随着学子们从校园走向社会,校园文化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社会文明和家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良性循环,因此,校园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乃至整个社会群体人的素质的摇篮。

(二)发展通俗文化事业

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比较接近平常人的心态,更能亲切、生动地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的人生。因此,不仅在中国,就在国际市场上,人民大众也比较喜欢现代的、通俗的、潮流的文化艺术。而在我国发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过去的习惯。

首先,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比如,长期以来,在提到城市群众文化工作时,人们往往能想到各类文艺比赛,省级城市搞省级大赛,市级城市搞全市大赛, 县级城市搞县级大赛,而在群众眼中,这些大赛是最缺乏观赏性和可看性的,因为这些大赛很难在外在环境上为观众提供集中于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的特殊氛围,所有的大赛程序都是雷同的,而且在演出过程中,组织者要开题演讲,评委要频频亮分,工作人员在场内来来往往,最后还有领导的颁奖环节等等,这些很难激发观众再次欣赏这类艺术的活动的欲望和情绪,像这种严重缺乏欣赏性的各类文化大赛活动应当得到彻底的改革。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己的人才,培养自己的通俗创作群体和表演人才。应当创造条件让群众文化工作者到通俗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学习经验,以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另外,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和应用现代化的音响设备、器乐设备也是发展通俗文化所不能缺少的,因为通俗的现代艺术离不开这些物质设备。它们也是现代艺术的组成部分。

(三)发展城市广场文化

广场文化是现实城市文化环境和综合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在计划经济时代,广场文化一度非常繁荣,当时,广场成了城市居民主要的精神活动场所,为活跃当时的精神生活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广场文化虽没有以前那种特殊的地位,但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大型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建设广场文化,必须注意以下三个要素。首先,广场文化要避免政治、经济色彩过浓,避免过于功利性。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其次,市场文化要考虑大

多数人的审美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虽然我们城市居民的收入有所上涨,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比例仍然比较低,因此,必须考虑人们的经济承受能力。再次,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宗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的腐朽的和落后的精神垃圾。

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思考与定位

青海省文化馆

朵红

下载【四稿】在新形势下县区级编办如何定位的一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稿】在新形势下县区级编办如何定位的一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职能定位的思考[大全5篇]

    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职能定位的思考 艾进德 吴才 我国的信访制度是符合政治文化传统和国民政治心理的制度安排,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底蕴,蕴涵着民本主义、和谐主义、德治主......

    新形势下乡镇财政所职责再定位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乡镇财政所职能的思考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财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设立起,在20多年的发展与改革中,乡镇财政所在组织地方财政收入、加强收支监管、发......

    对新形势下计划财务科在税收分析工作中定位的思考(精选五篇)

    对新形势下计划财务科在税收分析工作中定位的思考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是税务部门相关职能科室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经济税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

    四、企业如何在网络营销中正确定位

    企业如何在网络营销中正确定位 网络营销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重视,都看到了线上有大片的市场份额,于是纷纷涌入做一系列的优化推广,但往往......

    新形势下督查工作的思考(小编整理)

    新形势下督查工作的思考大名县人民政府县长房延生今年我县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三省结合部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解放思想、翻身崛......

    第二稿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

    加强新形势下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2015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二组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农村先......

    编办机构编制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讲课稿

    编办机构编制管理业务知识培训讲课稿今天下午,根据主任安排,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机构编制管理业务方面的内容。主任这样安排我想目的在于:一是让我们几个长期忙于业务的股长抽时......

    在新形势下做好县级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做好县级疾控中心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保障人民健康最基层和最前沿,服务的面广、任务重、压力大,功能的发挥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