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职能定位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职能定位的思考
艾进德 吴才
我国的信访制度是符合政治文化传统和国民政治心理的制度安排,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文化底蕴,蕴涵着民本主义、和谐主义、德治主义的价值诉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党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依靠群众,适应群众工作新特点,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拓宽社情民意渠道,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信访工作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准确把握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职能定位,又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根据对较长时间信访工作实践的认知和思考,笔者对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职能定位有以下浅见:
一、信访工作是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渠道,是对公民实行补充性行政救济的重要途径。做好信访工作,积极地引导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将公民分散的利益表达进行有效的利益整合,以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以维护公民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信访领域发现公民权益受到漠视、折损或者伤害的问题,通过信访协调、信访督查等措施积极地加以救治,以实现及时有效的行政救济,更好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解决信访合理诉求的同时,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群众树立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引导群众知法、守法,依法信访,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法治的形成。
二、信访工作的终极价值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弱势群体共享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做好信访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上,通过促进政策调整和政策完善,使得公共政策最大限度地实现各方面利益的均衡,使得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更加倾向于社会弱势群体,以实现社会的实质正义;通过畅通信访渠道、拓宽民意上达途径、完善信访工作流程、规范信访诉求行为、塑造信访法治秩序,将民众的利益表达引入理性化的渠道,不仅能够对行政权力的运行加以制约和规范,防止其不适当地侵害信访人的私利以及向私利受到实际侵害的信访人提供救济渠道,从而实现法律的程序正义。由此可见,卓有成效的信访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形成。
三、信访工作过程是积聚社会诚信资本的过程,是弘扬社会主义人文关怀的过程。信访工作者通过简便易行的矛盾化解机制,第一时间的信访诉求回应,严谨负责的信访办理时效,积极地解决信访群众的合理诉求,有利于弥补目前公民信任的缺失、填补公民信任的真空,有利于缓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疏离与隔阂感,有利于推进诚信政府的建设步伐,有利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形成;信访工作是“春风化雨”工程,通过深入细致地做信访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解决其实际困难,让他们感觉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为社会积累“团结友爱”资本。由此可见,信访工作有利于塑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友爱的良好氛围。
四、信访工作是激发社会活力的社会工作,是推进国家制度创新的重要动力。充满活力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标志。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通过信访工作解决信访人的合理诉求,解决信访人的后顾之忧,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理顺了群众的思想情绪,就能够更好地把人民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就可以调动他们参与“四个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做好信访工作,畅通群众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渠道,汇集群众创造性的建议和意见供党和政府决策,使群众的智慧进入决策过程,必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必然推进国家各项制度的变迁和创新,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五、信访工作是公共权威进行社会整合、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创造社会秩序的重要制度安排。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着利益冲突日益尖锐化、统筹社会利益关系难度增大的挑战,更应该正确处理利益冲突,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信访工作在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创造和谐社会秩序、实行有效社会整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通过做好信访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有序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积极疏导信访群众情绪,有效化解社会利益冲突,推进党群关系的和谐、干群关系的融洽、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协调以及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良性互动。
第二篇:对新形势下财政信访工作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财政信访工作的思考
长期以来,信访工作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在缓解社会矛盾、平衡各方面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正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事关民生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财政部门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资金分配的重要职能,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因此,深入分析当前财政信访工作新情况、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加以解决,对于有序开展财政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财政信访现状及特点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加快,财政对民生投入逐年递增,民生财政建设日渐成效。2009年,我县累计投入民生建设资金9.2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6%,涉及文化教育、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优抚抚恤、种粮直补、就业安臵等10余类。与此同时,诸如粮食直补、家电下乡、绩效工资等一些反映深层次矛盾问题和政策遗漏问题的财政信访案件越来越多,我局平均每月直接受理来信来访达10余件次,大量接待和信访处理工作影响了财政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
从当前财政信访的趋势来看,主要呈现五个特点:
(一)信访形式多样化
一是从登门上访、信件上访发展到网络信访、电话信访,信访渠道更广;二是从个人上访到群体集访,信访主体纷繁复杂;三是从到基层部门上访到越级信访,受访单位级别越来越高。此外,一信多投、一事多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信访时间相对集中
为求信访效果,上访者往往选择一些特殊、敏感时期上访,以引起领导重视。如有的选择在“春节”、“十一”等法定长假期间或党代会、人代会等重大会议召开期间,或是国家和局部区域的重要活动期间;有的甚至选择在中央、市领导来彭视察、调研期间上访,扬言要亲自见上级有关领导。
(三)信访问题以求决类为主
在我县,财政信访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作为单位的信访者以争取和维护既得利益为目的,以要求解决某具体问题为信访请求,集中体现在社会各方面向政府争取利益,如争取预算、争取政策、争取项目等;二是以自然人为主体的信访者往往因为个人利益得失而上访,请求财政对涉及的诸如津补贴、补助金、失地养老保险等予以解决。之前,我局还发生过原农税助征员因不满政府解聘安臵补偿政策,向财政局信访申诉要求政府恢复工作,代缴社会养老保险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涌现,涉及财政的信访越来越多。
(四)越级信访比较突出
群众唯上为大观念比较严重,认为只有找上级领导才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信访效果,从而一味越级上访。比如,原农税助征员就曾在薄书记来彭调研期间到我局信访,扬言要见市领导。2 从近年来我局信访受理情况看,超过半数受理件为上级有关机关批转办理件,甚至有个别事项已经重复处理多次,属于典型重复越级信访。
(五)涉及的遗留问题较多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制破产造成大批下岗失业人员、农业税收政策调整引发农税助征员解聘以及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需要等原因造成了诸多社会遗留问题,此类信访问题带有政策性和普遍性,处理和疏导工作的难度较大,是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财政信访存在的原因
从财政信访基本情况来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县域经济困难、财政保障不力、民生建设滞后等客观因素,也有个别部门重视不够、民生投入不均、群众素质偏低等主观因素。同时,财政信访也存在着各部门信访的共性因素和财政信访的个性因素。
(一)受县情因素影响
我县作为典型的农业穷县,农业弱,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交通建设滞后,地理劣势明显,以旅游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也才刚刚起步,缺乏稳定的骨干财源,财政收入较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建设需求。同时,由于社会老龄化程度较高,农村留守人口主要以老少妇等弱势群体为主,社会保障需求突出。
(二)决定于财政部门行业特殊性
财政作为管“钱”的部门,社会敏感度高,易成为上访焦点单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一系列反映 3 国有资产流失、津补贴兑现、民生款项落实等问题集中于财政。而部分问题不易解决,重复信访现象突出,造成财政部门信访量偏大。
(三)县级单位成为信访受理中心
随着国家“以人为本”的民生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乡镇已从过去的管理型政府逐步过渡为服务型政府。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自我调控能力降低。因此,乡镇政府为减轻自身压力,往往把一些问题推给上一级政府。同时,大量赴市进京上访问题也转入到县区一级,从而使得区县一级信访量偏大,县级各部门自然成为信访受理主要部门。
(四)信访调解机制不健全
很多信访群众为反映问题,信访件投递实行“撒播”式,即同一信访件同时反映给市、县级政府,以及同一级政府的不同部门。部分批转到财政部门办理的信访件要么涉及到体制问题,要么决定权根本不在财政,承办起来难度大,经常是“哑口无言”、不知所措。比如,农税助征员问题就涉及到体制遗漏问题,仅财政部门根本无法予以解决。
(五)基层财政信访基础工作薄弱
就财政不稳定因素来讲,乡镇、村社是财政信访的源头,也是财政信访工作的重心。但是,随着财政对民生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乡镇工作已由过去的管理职能转变为以民为本的服务职能,特别是个别乡镇或缺乏办事人员,或办事人员素质偏低,办事效率不高,造成民生投入不公、资金兑付不及时等等问题,从而引发群众上访。同时,个别乡镇工作人 4 员经常把一些本该由他们解决事情推诿到财政局,使得到我局咨询、查询等信访事件增多。
(六)法制不健全,缺乏刚性政策
一些人把信访当作发财致富的手段,不实信访、无理信访时有发生。还有的把稳定和谐、“以人为本”作为“尚方宝剑”,闹访、缠访、集访现象非常严重。而对于死缠烂打型信访,政府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惩处办法。
三、我局信访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受理途径不同,我局财政信访件一般分为县政府批转办理件和直接受理件,处理程序基本一致。按照“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妥善处理群众利益问题,积极解决群众的要求和困难”的原则,我局高度重视财政信访稳定工作,成立了信访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追踪问效制,确保信访处理有成效。其程序大致为:政府批转—信访登记—科室受理—调查取证—信访处理—意见回复—追踪落实。经长期实践证明,我局信访处理程序是比较合理的,能够基本满足信访工作需要。
但是,我县当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民生财政和经济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这也正是各方既得利益冲突明显、矛盾突出期。随着财政信访量的增加,财政信访稳定工作越显重要。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全面推进财政信访工作发展。
(一)对财政信访认识不到位
个别同志对财政信访工作在财政建设中的地位认识不到位,摆不正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群众观念不强,片面认为到财政信访就是找政府伸手要钱,对此不屑顾及。可一旦出问题,却往下一推了之,认为是基层乡镇服务不到位,资金兑付不及时造成;或以无决定权为由将信访群众拒之门外,人为地激化一些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
(二)信访处理工作力度不够
有的同志在信访处理中怕得罪人,不敢硬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有的同志形式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推诿的态度,激起众怒;有的同志则“蜻蜓点水”,对问题不给予明确的答案,采取模棱两可的答复,误导群众看法。
(三)缺乏信访处理专业技能
机关内部无专门的信访处理机构,办公室承担着信访受理主要任务,虽然落实了专人,但因缺乏专业的信访处理经验,对待来信来访往往力不从心;在处理个别信访问题时找不到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已以及有关历史档案资料,使一些信访问题久拖不决,形成信访积案。
四、创新工作思路,做好财政信访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财政信访工作
全面把握财政信访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的客观形势和群众信访新特点,把财政信访工作纳入全局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一是成立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首长负责制和分工负责制相结合的信访 6 处理机制,健全“领导上阵,人人参与”的信访工作格局,为深入开展信访处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建立领导信访接待制度。每周确定一名局领导集中处理来信来访,提高信访处理效率。同时,落实专人负责处理日常信访案件,做到时时有接待、事事有接待,把信访接待工作落到实处。
(二)热情接待,倾情相助,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工作
为强化信访稳定责任,及时发现、控制、化解信访稳定苗头,处理信访接待工作要严格按照“接待来访要热心,听取反映要诚心,了解情况要细心,说明解释要耐心,排忧解难要真心,处理问题不偏心”的要求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信访工作的新机制。具体说来,就是“按业务归口,分科室负责”的原则,实行科室(局属单位)负责制,由各科室(局属单位)对其业务范围内发生的信访事项实行“一包到底,一案一清”,做到“包接待、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
(三)精通政策,讲求对策,切实抓好信访积案工作
作为形成已久的信访积案,一般属于历史遗留复杂案件和信访突出问题,涉及政策性强、处理难度大。因此,信访工作者必须精通财政政策,并对每件积案进行细致分析,实行因案施策;通过广泛争取上级支持、兄弟单位配合的“上下联动,左右交叉,多方协调”机制以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方法,不断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力求从源头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效化解信访积案。
(四)转变观念,重心下沉,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活动
结合全县上下正在开展的“三进三同”、“结穷亲”、“大下访”等“三项活动”,拓展联系群众途径,丰富联系群众内容,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使财政干部联系群众具体化、制度化、常态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及时排查和妥善解决财政系统以及涉及财政工作的信访稳定问题。一是建立领导联系乡镇制度,每位领导及其分管的业务科室分别联系几个乡镇,每月至少到联系乡镇下访一次;二是建立信访初核制度,除可以当场做出明确的解释答复的简单明了的信访事项外,受理信访问题的科室应对信访问题进行初核并提出初步意见,初核一般采取走访的方式;三是督办回访制度,信访工作人员对已经明确处理意见的信访事项及时进行督办回访,确保信访事项处理落实到位。与此同时要求分管领导和科室定期到所管辖的部门、企事业单位调研掌握情况。深入开展干部大下访活动有利于了解基层财政财务管理状况,把握信访信息动向,及时化解信访苗头。同时,通过交流沟通还能增进各方友谊,融洽各方关系,对处理和解决信访问题提供了宽松的人际环境,也为财政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篇:对财政监督职能定位的思考
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是财政的两大职能。财政分配是财政监督的基础,财政监督是财政分配的保障。离开分配的监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监督的分配是难以保证合法、合理、科学和公平的分配。
一、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对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是财政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财政部门的当务之急。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定位不准,对财政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将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从财政监督与财政分配的相互关系和财政在国家宏观调控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来分析,财政监督职能的定位应该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以财政分配为依据,与财政分配(包括预算内分配和预算外分配)过程同步;二是国家、政府的各项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除此以外,不属于财政监督的范围。以财政分配为依据的财政监督对象是:纳税人的完税情况;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情况,税款的征收、汇集、解缴情况;各项政府基金、规费的收缴上解情况;行政执法、司法过程中形成的非税性财政收入的解缴情况;金库及代理金库对财政收入的收纳、划解、留成情况;财政部门内部对预算指标分配情况,预算调整执行情况,资金拨付情况,预、决算编制情况等;预算单位的各项支出情况、决算情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等。国家各项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对象主要包括:财政分配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法规制度贯彻执行情况;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的贯彻实施情况;社会审计监督质量情况;会计法规及会计人员执业质量、职业道德情况;其他财经法规贯彻执行情况。财政监督职能定位以后,接下来就是按照定位付诸实施。为了确保财政监督实施的效益和效果,我们还必须明确以下四点:(1)财政监督要立足大财政高度,实行财政监督与财政分配、财政管理分离。即将预算计划的安排和财政的管理工作与财政检查监督工作分离开来。预算指标分配和日常管理由财政机关内部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财政成立专门机构对财政分配的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实行财政分配、管理、监督分离,可增川财政分配的透明度,增强财政监督的公正性、公平性。(2)既要重视财政分配下水道的监督,更要注重财政分配上水道诸多环节的监督。金库就象水库,收入就是财政分配上水道,预算支出则是财政分配的下水道。随着财政职能的转变,财政法制的健全,财政监督也要转变职能,监督范围也要由过去单一的下水道,向上、下水道并重,以上水道为主的方向转变。通过加强财政监督,清理上水道的梗阻,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地入库,增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纳税人之间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3)加大对违反财政法规的打击力度,纠正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经济运行秩序。财政监督要把加强对财政法纪的执行情况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严格监督、加大处罚,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保证国家的财经法规及时贯彻落实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4)建立财政监督专门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政监督人员,尽快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empirenews.page--]
二、财政监督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目前我们国家的经济监督部门众多,很多监督业务又是交叉进行的。所以,财政监督要注意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消除与众多经济监督部门的掣肘现象,提高财政监督的效益和效果,确立财政监督在经济监督中的地位。
(一)要协调好财政监督机构与财政部门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财政监督是对财政分配的全过程进行监督。财政分配的大部分工作是由财政部门内部的职能机构来完成的,而且各职能机构还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能,财政监督的高效实施要借助于财政机关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成果。另外,为了提高财政监督的权威性,财政监督部门在使用财政分配、管理部门信息资料的同时,还要对其工作成果进行严格审查监督,纠正其不合理、不合规的地方。因此,财政监督要处理好与财政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促进财政监督工作的顺利推进,纠正财政分配过程中违纪、违观行为,增强财政监督的权威性。
(二)要处理好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之间的关系。财政监督是财政的一大职能,具有政府监督的性质。目前,代表政府行使经济监督权力的部门有:中央企业特派员办事处、审计部门、国税部门、地税部门等,这些经济监督部门,都有固定的监督范围,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都有可能与财政监督业务相交叉。如果不处理好与这些经济监督部门的关系,就会造成执法部门掣肘,削弱监督力量,造成处罚不规范,损害了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因此,财政监督部门要处理好与这些经济监督部门的关系,借鉴公检法机关的业务分工方法,对经济监督机关的监督范围进行明确的分工,以减少部门之间的业务牵制。通过协调关系,统一监督形式,统一处罚标准,提高监督效果对于政府、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财政部门可以联合特派员办事处、审计、国税、地税部门,成立专门班子,共同行使监督职能。再则还可以通过设立联合办公会议的形式,定期组织经济监督部门,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工作,增进了解,促进相互支持。
(三)要处理好与被监督对象的关系。现在有很多单位因为对财政监督的认识不足,认为财政部门只是替政府发发钞票、拨拨资金而已。这显然是错误的。财政监督职能和财政的分配职能同时存在,且贯穿于分配始终,有财政分配就必然有财政监督,它是财政分配合法性、科学性和效益性的保证。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监督、配合监督。财政机关要做好财政监督的宣传工作,把财政监督的意义、目标、范围、方法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形式,向社会各界做好宣传。特别是在财政部门行使监督职权时,对所有的被监督对象要一视同仁,让被监督对象理解财政监督,自觉接受财政监督,配合支持财政监督。
三、财政监督的范围当前,财政部门要根据财政职能转变的要求,选准财政监督的切入点,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尽快确立财政监督的地位,实现财政监督的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
(一)加强对基金筹集、运用、管理的监督。当前基金监督的重点是: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职工失业保险基金,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再就业基金,社会福利专项基金,中央、地方希望工程基金,防洪抗灾基金,道路、机场养护建设基金,邮电建设基金,地方政府设立的各种发展经济保障稳定的基金等等,这些基金都具有准税收的性质,收入取之于民,但使用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基金在收入、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财政监督要抓住基金收支、运用管理尚待规范的机会,加强对基金的监督,严厉处罚基金收支运用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规范基金的收支管理,发挥基金稳定社会秩序、造福社会的作用。[!--empirenews.page--]
(二)加强对财政收入的监督。由于财政收入的征收管理机关都是经济监督的权力机关,加强对执法机关的业务工作监督,就可以有效地树立政府形象,提高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对财政收入监督的主要内容:一是加强对国税部门依法治税和税款汇集、解缴情况的监督,延伸检查欠税户的欠税情况,强化税收发票的监督。纠正国税机关违反税收法规和财经法纪的问题,营造依法治税、廉洁征税、自觉纳税的良好税收环境。二是加强对地税部门依法治税的监督。对地税的监督程序和方法与对国税的监督基本相似,重点是对税收法制的检查监督,保证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加强对税收过渡户的检查,严肃查处截留税款的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对海关和商检部门经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的征收入库情况和出口退税办理情况的监督。检查监督关税及其他由海关、商检在税收管理方面的执法情况,维护国家主权,加强税收管理,保证各项财政收入的足额入库。四是加强对公检法、质量监督、烟草专卖、工商管理等部门经收的非税性财政收入征收管理的监督,检查监督上列司法机关、经济监督部门,在履行职责时,所形成的追赃收入、罚没收入的征收管理情况,确保各项非税性财政收入能够及时收缴入库。
(三)加强对金库财政收入收纳、划解和在途收入的监督检查。过去对金库的监督大都是由人民银行执行的,财政没有参与,这是很不合理的。金库是财政分配的钱袋子,财政必须熟悉金库的一切拨款、划解、留成以及收入在途情况,这样才能在实施财政分配时心中有数,统筹兼顾,保障供给。对金库监督要和对税务部门的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做到财、税、库三家收入账户金额一致。要特别注意对在途资金的监督,严格控制在途资金的数量和时间,对非正常的在途资金一定要寻根求源,一查到底;对违反财政、金融法制的行为一定要给予严厉处罚,确保财政收入的安全和完整。
(四)搞好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检查监督。专项资金支出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数量大,资金集中,容易出现不合理、不合法的违纪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财政专项支出的监督。由于对财政专项资金检查监督一直是财政监督的主要形式,财政部门对其监督也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检查起来得心应手,但是,由于过去财政部门把检查监督当成管理的形式来实施,没有提到监督的高度来严肃处理,重检查,轻处罚,结果前查后犯,屡查屡犯。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监督,要做到纠正错误、规范管理和严肃处理同步进行,以处罚为主,让违纪行为得不偿失,无利可图,敦促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养成自觉遵守财经法规的习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的执业质量的监督。由于我国社会审计监督曾经中断了很长一段时期,现行的社会审计监督,质量莨莠不齐,客观性、公正性不够,鉴证力较弱,给当事企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政府已经下决心来治理社会审计机构,这个重任自然地落在财政部门的肩上。财政部门要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会审计机构执业质量监管制度,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每年都要选择一定数量的社会审计机构的执业报告,进行重新审查、核实,严肃查处违反财经法纪的社会审计机构,纯洁社会审计执业队伍。中央财政应通过立法形式,确定财政部门对社会审计机构监督权力,把原来由注册会计协会管理的政府职能收回财政监督部门来,使社会审计监督机构的执业质量监督经常化、规范化、法制化,有效地提高社会审计监督机构的执业质量。[!--empirenews.page--]
(六)加强财政机关内部指标分配、资金调度的监督。财政机关是财政分配的重要职能部门,因此也是财政监督的重点。对于财政机关内部监督的要点是:首先要监督财政支出的各项指标分配是否合理、合法。监督财政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财政分配是否符合预算法的规定。其次是监督财政部门预算调整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报经有关权力机关审批。第三是财政资金的调度、拨款是否按预算级次、按预算计划、按工作进度,分清轻重缓急,及时拨款到位。四是监督财政机关内部财经法纪的执行情况,规范财政部门的执法行为,推进财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通过对财政机关内部监督,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质量,树立财政机关良好的形象,增强财政监督的权威性。
(七)加强对领导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监督。财政机关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也是综合经济管理和监督部门,加强对领导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监督是财政监督义不容辞的责任。财政监督机构要抓住机会,加大对热点问题的监督,查处带有普遍性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是不折不扣地做好党委、政府领导交办的经济监督事项,查处违法乱纪行为,以此确立在领导心目中的印象,赢得领导对财政监督工作的支持。二是接受群众举报,重点做好偷漏税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的监督,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对违反财经法纪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三是加强对预算外资金收支管理的监督。保证预算外资金收入合法、合规,支出合理、有效,管理规范、有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平分配。减轻社会负担,拆毁腐败温床,促进廉政建设。
(八)加强对财会人员执行财经纪律情况的监督。依法维护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及时有效地查处打击报复财会人员行为,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财会人员是维护、保障财经法纪顺利实施的基本力量,但是由于财会人员的特殊地位,在执业过程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站得住顶不住,顶得住站不住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财会人员为维护财经法纪的严肃性,受到了打击报复,合法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挫伤了财会人员依法执行财经法规的积极性。因此,财政监督要把维护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为财政监督的重要工作来抓,把财政监督工作不断引向深人,将“处理事和处理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护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赢得广大财会人员对财政监督的理解和支持,推进财政监督工作的深人。
第四篇:浅谈新形势下文联职能定位0
浅谈新形势下文联职能定位
文联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陕西省文联深化改革方案》精神,优化的文联职能如何更好适应新形势,发展新时代文艺事业是亟需解决的新课题。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联、作协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之家。”《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文联、作协的支持保障力度,切实支持其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在行业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中央规范性文件形式对文联职能作出科学界定和明确规定,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文联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意见》既重申了文联已有的联络、协调、服务职能,更是与时俱进,赋予文联以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新的职责和使命。在《中国文联深化改革方案》中“注重职能优化,推动文联基本职能由联络、协调、服务拓展为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使的文联组织的联系范围和服务管理能力显著提 升”,这也是需要我们在深化改革中准确把握,认真履行的纲领性指示。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意见》精神,结合中省文联深化改革,结合地域实际,对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文联的职能定位,不断创新完善文联工作体制机制,推动XXXX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团结引导职能
要履行好团结引导职能,需要正确处理好团结与引导的关系。团结是做好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引导是团结的方向和引领。团结是坚持正确导向下的团结,引导是遵循创作规律的引导。这就要求文联发挥引领导向作用。作为人民团体,文联主要是靠直属各文艺家协会和广大文艺志愿者的自身影响力和凝聚力,通过开展各种文艺活动和渠道,努力把广大文艺工作者广泛紧密地团结起来,激发引导大家创作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团结引导职能是首要,是履行好其他三大职能的前提和基础。文联发挥组织优势,团结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和工作导向,带领他们为全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一是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定不移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之路。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健全主题活动引导机制。围绕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家重大节庆纪念活动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实施“到人民中去”文艺采风慰问活动、“讲好 XXXX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主题文艺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文艺惠民”活动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等,集中组织优秀文艺作品展演、展示、展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体现在文艺实践中,全面展示XXXX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的新形象,使“两汉三国、真美XXXX”的城市形象品牌更加响亮。二是团结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作为市级文联,就是要发挥组织优势,引导直属协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的冷暖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创作之中,把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作为好的文艺作品的标准,坚决反对低俗、庸俗、媚俗的现象和市场为王、金钱至上的倾向,不沾铜臭气,不当市场的奴隶,努力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用文艺的形式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三是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总书记指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文艺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 3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联要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有效措施创造深入生活的条件,提供服务,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努力克服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和脱离现实的现象,扎根现实生活,紧跟新形势,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火热生活中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不断创作出更多“接地气”、动人心的优秀作品。四是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潜心精品创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再热闹、再花哨,也只是表面文章。面对文艺创作中存在着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文联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提醒:“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只有广大文艺工作者不断增强精品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学传统和革命文学传统,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探索和创新文学内容和形式,提高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五是大力推行文艺奖励激励机制。组织实施好市文联主办的XXXX文学艺术奖,通过评奖引导创作,真正体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标准。完善细化评奖办法,设立评奖评审专家库,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奖机制,提高评奖公信力和影响力。建立获奖作者作品信息库,探索文艺精品直接服务人民的新途径。建立与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密切合作机制,广泛利用新媒体,加强网络文艺评论,扩大文艺评论传播的 4 影响力和引导力。
二、联络协调职能
联络协调是群团组织的重要职能,联系广泛也是群团组织的优势特点。在开展文联工作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好党联系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做好上下纵横各方面的联络交流和沟通协调工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事创作、开展文艺活动,拓展良好的空间和氛围。一是加强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联络工作。要时刻关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动态和创作动态,关心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学习成长和工作生活,及时了解掌握汇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真实情感和意愿诉求,及时发布报道文学权威政策信息和最新动态,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进行创作交流、座谈研讨、读者交流、文学雅集等活动,切实发挥好文艺工作者之家的作用。二是加强纵横向的联络。一要加强省、市同级文联的横向联络和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团结合作,资源共享,促进不同地域文学的发展。二要充分发挥市级文联对县区文联的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县(区)基层文联建设,明确其地方党委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性质,健全市县两级文联内设机构和各文艺协会工作机构,“十三五”期间,全市各县(区)应全部成立文联组织。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工矿企业、社区等成立文联组织,做到哪里有文艺工作者,文联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三要与市级各级各部门、各文艺家协会和社会各界的联络。主要是加强与文学艺术界及有关部门、系统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提高全 社会对文学艺术事业的关注度、参与度,推动形成各级各部门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学艺术工作发展新格局。
三、服务管理职能
服务管理职能,主要是加强行业服务和行业管理。文联团结的对象,也就是文联服务的对象,即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服务管理,就是要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和服务水平,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提供帮助,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保证文艺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安身立命、创作精品的首要前提。要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广大文艺工作者、依法依规按照章程开展工作统一起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的意志和主张,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
二是文艺阵地管理。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强调:“要重视文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守土有责,绝不给有害的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文联必须进一步强化阵地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掌握主动权、话语权,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地加强文艺杂志、期刊、研讨论坛、教育培训、展示展演等文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绝不给错误思想和不健康思潮提供散布 和扩大的平台和机会,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完善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人才培养举荐机制,加大对各艺术领域领军人物、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中青年文艺骨干和基层普通文艺工作者培养力度,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创作人才,造就一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实施重点文艺人才扶持计划。加强全市各级各类文艺人才库、专家库建设。
四是改进精品力作扶持机制。关注重点作品创作,鼓励原创,着力扶持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抓选题、抓剧本,持续跟踪作品创作过程。用政府采购、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主题文艺创作和青年文艺创作的扶持力度,对好的作品予以重奖,搞好宣传推介,持续发挥文艺精品的杜会影响。
五是加强文联业务管理。不断规范市文联业务主管的社会文艺社团的管理服务和组织体系建设。包括对各类群众性文艺组织和社团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进一步完善《XXXX市文联挂靠社团登记管理(试行)办法》。帮助他们健全领导班子,规范开展各项文学活动,发挥他们在促进文学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中的作用。
六是改进会员管理机制。会员是各文艺家协会,也是文联开展工作构成的基础,会员管理是文联行业管理中的重要职能。需要规范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有效的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规范入会条件和办法,把那些符合会员基本条件、创作势头好、有潜力的青年文艺爱好者发展入会,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文联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从而壮大文联各文艺组织、提升行业形象,推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成长成才。
服务和管理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只有更广泛、更直接地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服好务,才能为加强行业管理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使行业管理更有效、更接地气。也只有切实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才能够更好地维护全市文艺事业秩序,使服务工作方向更明确,措施更到位,从而形成良好的文艺环境。
四、自律维权职能
加强行业自律,是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气作用、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加强文联系统本身的自律,就是要引导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践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推动市级各文艺家协会进一步制定完善各艺术门类行业自律公约。坚持德艺双馨,规范文艺创作,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推动文学艺术界讲正气、树正风、走正道,真正发挥文艺作品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
强化维权职能,切实维护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正当合法权益,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这是文联为民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重要职责。市文联要成立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推动各文艺家协会建立行风建设委员会,加强文艺界行业自律和行风建设。以名誉权、著作权、社会保障权等基本权利为重点,积极维护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通过深化文联改革,重新优化了文联职能,使行业建设主导作用显著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更加突出,吸引力、引导力、公信力不断提高。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他们之间是互相关联,各有侧重。他们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团结引导是方向引领,联络协调是措施手段,服务是根本目的,管理、自律、维权是重要保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追赶超越,“五个扎实”总要求,准确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优化的文联职能的内涵要求和外延范围,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些职能,坚持做到到位不越位,在位不缺位,真正发挥文联的职能作用。
第五篇:新形势下对乡镇信访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新形势下对乡镇信访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说道信访,头疼脑胀,一有上访,心中发慌”,这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对信访工作的普遍感觉,信访工作既是各级干部头上的高压线,也是各级党委政府考核下级的杀手锏,可见信访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和沉重分量。信访工作是我党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做好信访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须要求。抓好信访工作,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党和国家把信访工作的重要性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各级政府也把信访工作作为一票否决的工作纳入考核范围。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的可喜变化与广大农村干部的努力工作是分不开的,农民群众对大多数基层干部是拥护的,干群关系总体上是融洽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这几年农村信访问题增多,特别是集体上访次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少数人在上访时,采取过激方式,围堵、冲击党政机关,堵塞、阻断交通等,影响党委、政府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一、对乡镇信访形势的认识
当前,乡镇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现期,信访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分配格局日见雏形,农村信访工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环境和多民族交叉分布杂居,加上洪灾旱灾经常发生,各项建设工程的实施,造成污染、基础设施破坏,导致了当前严峻的信访维稳形势。通过进村组、访农户、摸情况,通过带案下访,坐班接访,处理上访,我认为目前乡镇的信访形势有以下特点:
信访总量大,呈递增态势。信访涉面广,含各方各面。大量的信访案件涉及农村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和各类人群,从工作层面上涉及民政、计生、国土、道路、房屋、卫生、畜牧、安全、教育等,从人群上涉及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弱势群体、优抚对象、流动人员、施工单位、办事机构等。遗留问题多,根源复杂化。历史遗留下来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有的是上访人要求不合理,没有事实依据,无法解决的个案,有的是没有政策依据无法解决的群体性案件,有的是客观条件限制暂无条件解决的普遍性问题,总之,这些遗留问题都是由于客观条件和政策原因长期或暂时无法解决,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有人为原因、体制原因,有的已经没有条件查证和处理。
二、对抓好信访工作的思考 通过工作的开展,我认为要做好信访工作,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领导班子要树立大局观念,确实履行信访工作职责 这里所说的大局就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就是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抓发展必须抓稳定,抓稳定必须抓信访。当前,农村一些基层干部错误认为信访工作就是信访部门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大局意识。我们必须把信访工作放到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去认识、去落实;要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镇村干部要齐心协力,上下同心,形成抓信访的强大合力,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突破“就信访抓信访,就稳定抓稳定”的惯性思维,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全局。
2、干部要树立民本意识,扎实抓好矛盾纠纷解决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群众来访所反映的问题是政策落实情况的“反射镜”,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我们必须树立民本意识,切实把信访工作抓到群众的心坎上。一要有信心。要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顾全大局,着眼长远,迎难而上,解疑释惑,信心满怀做好信访工作。二要有诚心。对待上访群众要用真心讲诚意,要学会换位思考,用真心与群众交流,出真力为群众办事。三要有耐心。信访工作繁琐复杂,群众素质参差不齐,因此要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耐心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用真心换取群众的真爱。四要有细心。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不管群众诉求是大是小,都要不厌其烦,耐心做好群众工作。五要有恒心。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不断出现,要持之以恒,树立长期奋战思想,把信访工作作为联系群众,关爱百姓的德政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当好群众的公仆。
3、政府要创新工作机制,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是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保证,依靠有效的信访制度,把信访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是要坚持乡镇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是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纽带,是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途径。决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为应付检查而“做秀”,而应该扑下身子,坚持信访接待值班,真正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满意。二是坚持信访“一岗双责”制度。镇村组干部不仅要抓好日常工作、本职工作,更要抓好信访工作,各级干部不仅是本职工作的责任人,还是本级信访工作的责任人,要按照联片、包村、包组抓好本级的信访维稳工作。三是坚持矛盾排查制度。信访工作处在群众工作最前沿,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参加会议,掌握信访动态,把握稳定大局,稳定一方百姓,决不能让信访部门凭空写写,一报了之。四是坚持领导包案和责任追究制度。信访工作事关发展、事关民生、事关稳定理应成为党政机关的第一责任,只有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才能有效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目前,就案件报结而言,存在着主要领导认识高,一般领导认识潦草,推推动动,甚至推而不动,造成能按期结报的案件拖成积案,缺乏责任追究的力度和速度。
4、各部门要牢固宗旨意识,发挥便民服务作用 搞好便民服务,建立镇村便民服务网络,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通过优化镇机关岗位设置,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尽量不留尾巴是方便群众说事、办事、减少上访量的最有效途径。搞好镇村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可以让群众少走一段路,少进一扇门,方便群众快捷高效办事。各村要结合联合坐班、轮流值班制度的推广,建立便民服务站村干部值班制度,真正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办,足不出村诉求能够得到解决,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镇机关干部要按照“一线工作法”的要求,真正到一线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星期办一件,一月解决一个问题也是成绩,决不能一喊了之,要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融洽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