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说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
浅说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发展,不但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各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建立新的绿色会计体系提出了挑战。因此,如何结合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研究我国发展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意义重大,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而绿色会计,则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运用一定的方法,计量并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因此,只有结合低碳经济,重新审视绿色会计的体系和内容,才有可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绿色会计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问是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手段和实现途径,绿色会计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力地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发展绿色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会计理念尚未全面确立。绿色会计能从宏观环境经济出发,埘企业经营活动的社会影响进行计量和报告,其本质在于从整个社会环境利益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股东利益方面来衡量企业经营活动成果,从而使得会计服务对象由传统的一个企业扩大到经营者和股东以外其他社会集团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从财务管理与会计的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信息反映、现象揭示、经济管理等。因此,在充分认识到绿色会计重要性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从对绿色会计理念深入理解到绿色会计实务全面实行尚需时日。
(二)缺乏绿色会计准则体系。目前,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与先进国家相比,在环境会计制度设计与制定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差距,这使得在会计实务中,无法规范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尚未全面、系统地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在信息披露方面,只要求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供包括环保因素限制、严重依赖有限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等,在法律意见书中披露发行人是否因为环保等原因产生债权债务,并没有关于企业环境问题的具体披露要求,即使有的公司披露了相关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也不统一。这导致我国绿色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
(三)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对于环境污染的社会监督机制,我国目前只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除此之外,只能依靠媒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意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可能对所有的环境污染进行全面管理,媒体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在整个监督机制中只起到补充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全面、合理、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让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都能起到监督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达到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
(四)缺乏绿色会计所需的专业人才。我国对绿色会计的研究主要是专业学者,由于缺乏绿色会计的相关培训,导致企业中懂得绿色会计的人才并不多,这成为我国企业中实行绿色会计的严重障碍,对建立和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并自愿地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产生瓶颈。绿色会计本身是由多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这就对会计人员及相关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应加强对绿色会计人员的培洲教育,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适应绿色会计的要求。
三、完善绿色会计的主要措施
(一)增强绿色会计意识。政府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绿色会计相关理论指导,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绿色会计方面的研究,以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并大力引导相关的舆论宣传,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环境生态保护为前提,制定适当的发展步骤,以使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将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资源、环境和生态建设,准确核算相应的投入与产出,因此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绿色会计理论,融合到我国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同时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管理。
(二)修订并补充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5年颁布了《或有负债会计》准则,明确了环境负债的处理办法,并陆续颁布《石棉清除成本会计处理》、《环境污染费用的资本化》、《环境负债会计》等系列公告。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在1993年发布了《环境会计、环境成本与环境负债》,在财务会计的框架下讨论了环境成本的辨别、期间归属、资本化条件等问题。丹麦1995年通过了《绿色账户法案》,并要求大约1 000家公司发布年度环境报告。因此,面对低碳经济,首先,要求各政府部门的参与,将绿色会计核算、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其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尽快制定绿色会计准则和有关制度。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要使其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防止有关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
最后,设立绿色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并且在报表中充分披露,促使企业尽早考虑环境和资源成本,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强绿色会计在企业基层会计人员工作中的可操作性。
(三)加强政府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宣传。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存在不全面、不如实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可能性,而社会公众要求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具有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绿色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绿色会计的创建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不断完善。实施绿色会计,进行绿色会计信息披露,不仅仅是一个会计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发挥其监督作用。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绿色会计的实施,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
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素质,让企业财会人员充分了解绿色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从而严格执行有关绿色会计的环境政策、处理绿色会计实务。也可以使他们在熟练掌握会计技能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对环境等有关知识有一定的储备。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了解企业生产业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外,要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修改或扩展绿色会计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绿色会计的理论。
第二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式和途径。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Low Carbon Econom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ment of Green Building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low-carbon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in China′s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and the urgencyof theneed for, and from olicy and technical asects ofour develomentofgreen buildingmethods andmeans.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Building energy,Green building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1]。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2 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低碳经济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碳能源使用总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逐已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许多科学家所证实。在2007年12月的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确定了各成员国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举行谈判的决议,并制订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 ~40%。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世界承诺,我国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着下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104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108m3 [3]。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言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3]。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25日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人口司司长兹洛特尼克在发布会上说:“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3]。为此,应该大力推进建设低碳城市,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其中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其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因而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并对我国总体节能战略实施影响深远。因此,在低碳经济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3 我国建筑能效现状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 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20×108m2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达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4]。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楼、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有资料反映,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另外,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伴随有CO2的产生。如电能来自煤的燃烧,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柴油的燃烧等,而且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CO2和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一度电能排放约0.5 kg的CO2。我国的火力发电初步估算一度电约排放0.7 kg的CO2,而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4]。房屋建造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108t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108tCO2。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地保护了其他资源。目前,建筑业已是国民经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这与上述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尖锐的矛盾。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将建筑节能条款写入了法律文件中。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由此,为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提倡绿色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正日益增加。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推广应本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引起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广泛关注,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从小了解绿色建筑的有关知识,从小使学生培养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加大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推进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地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把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成为大众化的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并被全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产品,而不仅是一种时尚的仅为少数人追求的奢侈品。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方面推广的内容如下。4.1 尽可能地节约能源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节能的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改善室内的温、湿环境。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布置形式及总体布局,减少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和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4.2 推广应用绿色能源
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的功能使用特点,考虑尽可能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和依赖。4.3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尽量选用当地生产或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如在规划设计时同时考虑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收集处理系统,做到使水资源能合理循环利用。4.4 大力提倡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观设计要尽可能与建筑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建筑的形态、色彩、布局应与建筑所处环境相融合。尽量做到和谐一致、动静互补,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5 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如冬暖夏凉的延安窑洞,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代表,它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将它进行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新疆某地有一种建筑,墙壁材料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混合建成,保温性很好、建造成本也很低廉,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这些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进行推广,其造价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再如一些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空调、节水马桶等,用户一旦采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8年之内就可以把增加成本收回来。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老百信才容易接受,才容在中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如果将绿色节能建筑定位为高端化和贵族化就难以推广、普及,也不符合我国国情。事实证明,绿色建筑发展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能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适用技术式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前的智能建筑就走了弯路,仅将智能建筑停留在安保和音响控制等方面,将线路设计得十分复杂,工程造价非常高,但建成后耗电量却居高不下,运行成本很高[5]。所以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绿色智能建筑。绿色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能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比如用手机来控制家里的智能开关,冬天出门时把家里的暖气或空调关掉,回家之前半小时,用手机遥控启动家中的供热或空调开关,当到家里时,房间里就正好达到使人舒适的温度。据统计,如能做到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家中不供暖,就可节省1/3的供暖能源。夏季在南方,室内40%热量是来自太阳辐射[5]。可以设计一个很小的智能感应装置,当太阳辐射较强时,控制百叶窗或遮阳帘自动调节室内的辐射量,减少太阳辐射造成室内的热效应,从而达到节约空调能耗的目的。象这样的智能建筑才可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智能建筑。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目前,由于绿色建筑标识的内涵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或推销其产品,常常就滥用“绿色建筑”的概念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建议应规范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一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室内环境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这些具体指标给出量化的标准值,让绿色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定可测量的量化的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对达到标准的授予“绿色节能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建筑”就会原形毕露,没有市场。
5.4 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纳入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发展绿色建筑不能只局限于新建筑。近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相对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国家建筑节能的标准。然而,大量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却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老旧建筑仍是耗能大户。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仍有63×108m2建筑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6]。由于老旧建筑未采用分户计量的供热方式,有些人打开窗户开放暖气,能源浪费非常大。目前,我国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折合标准煤约为20 kg/m2•a,是北欧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仅在供热时不开窗户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主人不在家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打开,约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就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104t煤,或相当于减排1 000×104t的二氧化碳气体。仅这一项节能改造措施,就可以达到可观的减排效果。对于旧建筑的节能改造难的问题建议采用政府补助、企业资助、住户适当出资的形式推广。如东北有一家德国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资3 000元,住户出资2 000元,国外援助2 000元,共计一户投资7 000元。对建筑进行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门、窗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1年所减少的开支达3 000元以上,看到效益后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使用这些技术。5.5 大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
民众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因此推广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政府的职责,而应该让全体民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新建住宅在设计和建造时对建筑节能大多作了充分的考虑,可部分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体的保温层拆除,或者换掉节能窗,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保温节能性能。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节能意识,对总体的节能量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今家用电器设备保有量非常庞大,家电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般为其开机状态的10%左右;使用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可节约70%电能;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可节电20% ~30%[7]。这些节能意识和习惯看似细小,如长期坚持却能节省可观的能源。因此,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应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群众从思想和观念上认识到,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全社会和个人、对现在和长远都是惠及自己功及子孙的好事,而且效果显著。
5.6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要让绿色建筑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节能建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时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而应该让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人心、让绿色节能建筑进入普通百姓家中、让绿色和节能融入普通百信的日常生活。如果老百姓人人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自己使用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注意到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对个人、社会及未来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就有了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好的建筑节能政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措施,但仍需要政府去大力推动和实施,需要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参与和监督。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2]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 2005,(9): 11.[3]彭 飞,安 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23): 268.[4]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6]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1-4, 9.[7]梁保钢.浅议建筑节能[ J].山西建筑, 2006, 32(17): 210.
第三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绿色建筑论文: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摘要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
Low Carbon Economy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ment of Green Building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and low-carbon energy-efficient buildings in China′s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 and the urgencyof theneed for, and from olicy and technical asects ofour develomentofgreen buildingmethods andmeans.Key words:Low-carbon economy,Building energy,Green building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低碳经济;建筑节能;绿色建筑..............................................................................................................2 1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4 2 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5 2.1低碳经济.......................................................................................................................................................5 2.2全球气候变暖...............................................................................................................................................5 3 我国建筑能效现状..............................................................................................................................................7 3.1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7 3.2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耗能是巨大的............................................................................................7 4 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设计理念..............................................................................................................................9 4.1 尽可能地节约能源.......................................................................................................................................9 4.2 推广应用绿色能源.......................................................................................................................................9 4.3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9 4.4 大力提倡回归自然.....................................................................................................................................10 5 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11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11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11 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11 5.4 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纳入绿色建筑发展规划.............................................................................................12 5.5 大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12 5.6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13 参考文献...............................................................................................................................................................14 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内涵
绿色建筑的概念有不同表述,但其基本内涵是表示人、建筑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即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人们在利用自然条件和技术手段创造良好、健康居住环境的同时,应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度使用和破坏,维持生态环境和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1]。在建筑规划设计方面,绿色建筑体现在室内布局设计方面应十分合理,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和亲近自然、和谐、舒适的良好生活感受。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2.1低碳经济
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对高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GDP的增长。其核心问题是绿色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规划,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2.2全球气候变暖
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低碳经济”提出的现实背景。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碳能源使用总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逐已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被许多科学家所证实。在2007年12月的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确定了各成员国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举行谈判的决议,并制订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 ~40%。
在2009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世界承诺,我国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大力增加森林碳汇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着下降;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104hm2,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108m3 [3]。
2009年12月全球气候变化峰会在哥本哈根召开,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发言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降低排放存在特殊困难。但是,我们始终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战略任务[3]。1990至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证承诺的执行受到法律和舆论的监督。将进一步完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改进减排信息的披露方式,增加透明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于2010年3月25日在纽约总部发布了《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人口司司长兹洛特尼克在发布会上说:“中国在过去30年中的城市化速度极快,超过了其他国家。”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3]。为此,应该大力推进建设低碳城市,加快以集群经济为核心,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推进节能减排创新;以知识经济为核心,推进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其中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由于其规模大、能耗高、相关产业链广、寿命周期长,因而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要求,并对我国总体节能战略实施影响深远。因此,在低碳经济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力提倡发展绿色建筑,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国建筑能效现状
3.1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初级阶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平均每年有1 5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的改善有着迫切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全国城乡到处大量新建房屋,近几年全国每年竣工的房屋面积约20×108m2,新建建筑规模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之和。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达420×108m2并继续快速增加,且由于建筑用地规划和建筑设计不合理,浪费严重,单位建筑能耗比西欧发达国家高出2~3倍,北方采暖燃煤排放物对空气污染高出国际标准2~5倍[4]。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和附属设施。尽管诸如道路、桥梁、隧道等不能以绿色建筑去衡量,但是居住区、办公楼、公寓等对资源的利用是周而复始的。有资料反映,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还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对住宅、道路、地下工程、公共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所耗费的能源也越来越多,这与日益匮乏的石油资源、煤资源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3.2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耗能是巨大的
另外,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能源,如电能、汽油、柴油等都伴随有CO2的产生。如电能来自煤的燃烧,建筑物材料的运输来自于电能或者汽、柴油的燃烧等,而且这些耗能是巨大的。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对高水平的生活追求越来越强烈,这种消费升级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均耗能也越来越高,产生的CO2和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与全球倡导的保护环境理念相违背。以火电为例,全世界火力发一度电能排放约0.5 kg的CO2。我国的火力发电初步估算一度电约排放0.7 kg的CO2,而我国火力发电量占发电总量的75%左右[4]。房屋建造过程中,还有一些能量是以间接电能的形式出现的,据估算至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89×108t标准煤,也意味着产生20×108tCO2。但是如果推进建筑节能,以现在的速度和技术看,届时将减少1/4的标准煤,这将大大缓解地球温室效应产生的压力,也极大地保护了其他资源。目前,建筑业已是国民经
济中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增长最快的行业,我国建筑钢材的消耗占世界总产量的50%,建筑能耗占国民总能耗的30%。这与上述全球正在大力提倡和我国政府努力推行的“低碳经济”、“低碳产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有尖锐的矛盾。2007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首次将建筑节能条款写入了法律文件中。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建设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开工建设;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由此,为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和提倡绿色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及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CO2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之一。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正日益增加。节能建筑将成为今后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的推广和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推广应本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教育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即政府通过大力宣传和倡导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意义,引起全社会对发展绿色建筑的广泛关注,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通过学校的教育使学生从小了解绿色建筑的有关知识,从小使学生培养节能、环保、健康的生活观念。加大对绿色建筑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推进绿色建筑科学研究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发展。尽可能地降低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把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成为大众化的经济、节能、环保、舒适、健康,并被全社会大众所接受的高品质产品,而不仅是一种时尚的仅为少数人追求的奢侈品。绿色建筑在设计理念方面推广的内容如下。
4.1 尽可能地节约能源
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节能的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利用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改善室内的温、湿环境。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布置形式及总体布局,减少通风、采暖和空调设备的使用时间。在设计时应系统地考虑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和报废整个寿命周期内的成本、节能、环保、资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
4.2 推广应用绿色能源
在设计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根据地域条件和用户的功能使用特点,考虑尽可能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和地冷等绿色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碳排放能源的使用和依赖。
4.3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绿色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选择使用,尽量选用当地生产或天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轻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如在规划设计时同时考虑节约水资源的措施,在住宅小区内设置中水收集处理系统,做到使水资源能合理循环利用。
4.4 大力提倡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观设计要尽可能与建筑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建筑的形态、色彩、布局应与建筑所处环境相融合。尽量做到和谐一致、动静互补,让人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
5.1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
在中国老百姓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我们引进绿色建筑标准和技术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规定绿色建筑所采用的技术、产品和设施,成本要低。如冬暖夏凉的延安窑洞,为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建筑代表,它的造价并不高,可以将它进行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新疆某地有一种建筑,墙壁材料由当地的石膏和秸秆混合建成,保温性很好、建造成本也很低廉,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这些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进行推广,其造价较低,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再如一些投资回报率很高的节能技术和设备,如节能灯、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空调、节水马桶等,用户一旦采用了这些技术和设备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8年之内就可以把增加成本收回来。这样的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老百信才容易接受,才容在中国大范围推广应用。
5.2 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如果将绿色节能建筑定位为高端化和贵族化就难以推广、普及,也不符合我国国情。事实证明,绿色建筑发展必须符合中国国情、能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适用技术式的绿色建筑才是中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前的智能建筑就走了弯路,仅将智能建筑停留在安保和音响控制等方面,将线路设计得十分复杂,工程造价非常高,但建成后耗电量却居高不下,运行成本很高[5]。所以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绿色智能建筑。绿色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省能源,为工作、生活提供舒适和便利。比如用手机来控制家里的智能开关,冬天出门时把家里的暖气或空调关掉,回家之前半小时,用手机遥控启动家中的供热或空调开关,当到家里时,房间里就正好达到使人舒适的温度。据统计,如能做到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家中不供暖,就可节省1/3的供暖能源。夏季在南方,室内40%热量是来自太阳辐射[5]。可以设计一个很小的智能感应装置,当太阳辐射较强时,控制百叶窗或遮阳帘自动调节室内的辐射量,减少太阳辐射造成室内的热效应,从而达到节约空调能耗的目的。象这样的智能建筑才可称为绿色智能建筑,才是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绿色智能建筑。
5.3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目前,由于绿色建筑标识的内涵不明确,国家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部分房地产开发商为提高房价或推销其产品,常常就滥用“绿色建筑”的概念做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建议应规范和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一标识,通过对建筑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室内环境及对生态环境影响等这些具体指标给出量化的标准值,让绿色建筑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变成定可测量的量化的标准,并出台相关政策,对达到标准的授予“绿色节能建筑”的标识。这样“伪绿色建筑”就会原形毕露,没有市场。
5.4 老旧建筑节能改造纳入绿色建筑发展规划
发展绿色建筑不能只局限于新建筑。近年我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相对做得较好,基本遵循了国家建筑节能的标准。然而,大量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却推进得不是很顺利,许多既有老旧建筑仍是耗能大户。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北方地区仍有63×108m2建筑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其建筑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6]。由于老旧建筑未采用分户计量的供热方式,有些人打开窗户开放暖气,能源浪费非常大。目前,我国平均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折合标准煤约为20 kg/m2·a,是北欧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据估算,在北方地区,如果房间里供热是可以调节的,仅在供热时不开窗户就可以节约15%的能耗;如果是主人不在家时把暖气关掉,回来以后再打开,约可以节约30%的能耗。30%的能耗就意味着北京市冬季采暖节省500×104t煤,或相当于减排1 000×104t的二氧化碳气体。仅这一项节能改造措施,就可以达到可观的减排效果。对于旧建筑的节能改造难的问题建议采用政府补助、企业资助、住户适当出资的形式推广。如东北有一家德国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资3 000元,住户出资2 000元,国外援助2 000元,共计一户投资7 000元。对建筑进行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门、窗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1年所减少的开支达3 000元以上,看到效益后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使用这些技术。
5.5 大力做好宣教工作提高民众的节能意识
民众是绿色建筑的最终实践者和受益者,因此推广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政府的职责,而应该让全体民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新建住宅在设计和建造时对建筑节能大多作了充分的考虑,可部分居民在装修过程中,把墙体的保温层拆除,或者换掉节能窗,拆掉天花板,这样就破坏了建筑本身的保温节能性能。民众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节能意识,对总体的节能量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如今家用电器设备保有量非常庞大,家电设备在待机状态下耗电一
般为其开机状态的10%左右;使用节能灯比普通白炽灯可节约70%电能;变频式空调较常规的非变频空调可节电20% ~30%[7]。这些节能意识和习惯看似细小,如长期坚持却能节省可观的能源。因此,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应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群众从思想和观念上认识到,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对全社会和个人、对现在和长远都是惠及自己功及子孙的好事,而且效果显著。
5.6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要让绿色建筑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让老百姓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节能建筑,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时不能只停留在专家、政府官员和一些大企业、大城市,而应该让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深入人心、让绿色节能建筑进入普通百姓家中、让绿色和节能融入普通百信的日常生活。如果老百姓人人都能关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都注意到自己使用房屋的能耗、材料、对室内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注意到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对个人、社会及未来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大家的共识就会形成,绿色建筑的市场就有了需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才能在全社会广泛地推广应用。虽然,政府出台了很多好的建筑节能政策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和推广措施,但仍需要政府去大力推动和实施,需要全社会广大群众的关注、参与和监督。
参考文献
[1] 《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2]仇保兴.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J].中国经济周刊, 2005,(9): 11.[3]彭 飞,安 妍.倡导绿色建筑促进生态文明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09,(23): 268.[4]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6]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 2008,(9): 1-4, 9.[7]梁保钢.浅议建筑节能[ J].山西建筑, 2006, 32(17): 210.
第四篇:低碳经济背景下服装绿色消费体系构建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服装绿色消费体系构建研究
1.国内外文献综述
2.概念阐述
2.1 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
2.2 低碳(绿色)消费的相关概念
2.3 低碳服装的概念
3.服装一生的碳排放分析
4.服装生产和运输的碳排放量分析
4.3 服装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分析
5.服装低碳消费体系
5.1低碳消费观念
5.2 服装低碳(绿色)消费体系下的服装消费者行为
5.3消费者具体行为产生的碳排放量
5.4.1洗涤
5.4.2烘干
5.4.3熨烫
6.再回收与利用
第五篇: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大趋势。煤炭和石油的大量消耗给我国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压力,使我国发展低碳成为共识。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会议进一步促使世界向低碳经济迈进。在最后的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以“言必行,行必果”的决心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温总理在此前8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指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而建筑在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这一比例远远高于运输和工业领域。由此,发展低碳建筑成为热门话题。
一、合肥发展低碳建筑是大势所趋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合肥在以“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为主题的141城市空间布局中,更应该重视低碳的问题,因为低碳被人们看作未来城市的经济之窗。合肥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上,建筑的“节能”和“低碳”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据《低碳地产研究报告》统计,我国现有建筑430亿平方米,另外每年新增建筑16亿平方米-20亿平方米左右。每年新增建筑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既有的约430亿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据悉,到2020年,我国用于建筑节能项目的投资至少达到万亿元,而在世界范围内,低碳建筑产业以60%的速度增长。据美国咨询机构麦格劳·希尔建筑信息公司在报告中的预测,XX年低碳建筑的产业规模将达到目前的3倍,即906亿美元-1400亿美元。
截至底,我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亿平方米,占城镇建筑面积的%,且比例逐年提高。建设节能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建筑群更是体现了低碳建筑的发展大趋势。
世博会展示的低碳建筑对合肥的城市发展具有推广意义。据统计,目前合肥市常住人口有500多万人,规划2020年全市总人口为7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低碳发展的紧迫感已显而易见。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积极意义
由低碳经济,引出低碳城市的发展理念,再到低碳建筑的推广,这些都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大力推行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时代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金融危机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一条优选路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合肥这样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来说,发展低碳建筑显得尤为重要。
(一)低碳建筑切合节能减排的主题
目前,建筑相关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空调能耗等)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占总能耗的%,而在住宅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相同技术条件下为发达国家的2-3倍。在发展低碳建筑的道路上,建筑的“低碳”和“节能”注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每个行业都有责任与义务解决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发展建筑节能减排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减碳潜力巨大,更切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主题。
(二)低碳建筑是城市与产业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绿色建筑探索了十年,绿色化进程蹒跚起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严峻挑战与后果。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再到低碳建筑,可以看到对建筑“可持续”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拓展。在全社会对低碳的呼吁与共同参与中,下一个十年,低碳建筑将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新视角。
发展低碳建筑不仅符合当前金融危机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措施,缓解我国对能源的高需求,而且也符合国际上的可持续理念与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从而推进我国建筑业的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低碳建筑的发展,将推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产业等,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
(三)低碳建筑有助于合肥抢占国内经济制高点
随着碳强度控制时代的开启,“碳标准”的诞生,意味着未来社会的所有经济行为都会以低能耗、低排放为衡量标准,而低碳建筑的节能减排的特征符合低碳社会的标准,因此,推行低碳建筑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之中,具有更加广阔的低碳建筑市场。低碳建筑技术以其巨大的市场潜在需求和相对较小的国际差距,将成为支撑我国新能源革命,抢占全球经济制高点的有力保障。合肥作为飞速发展的中部城市,要想赶上甚至超过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抢占国内经济制高点,发展低碳建筑应被提到战略的高度。
(四)低碳建筑再造将促进合肥内需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确定安徽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合肥这几年大建设,在加紧滨湖新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没有
放松解决老城区百姓的生活问题。投了600多亿,92%投在老城区的道路、环境、绿化、污水处理。在农村也有部分房屋改造需求,如果能将这两部分房屋转变为低碳建筑,就可能创造巨大的低碳建筑需求。这些建筑及相关配套设施的使用,除了大幅度降低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外,也为拉动合肥消费市场、扩大内需寻找到关键突破口。
三、发展低碳建筑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发展低碳建筑所面临的问题
低碳建筑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但在合肥甚至在我国要将低碳建筑与低碳经济联系起来,还有一些困难问题需要解决。
1、缺乏有效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缺乏有效的成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管机制,导致了市场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制约着低碳建筑的发展。
对于建材制造商而言,由于没有激励机制,在技术和资金上都受到了限制,研发能力较为不足,低碳材料造价比较昂贵,致使低碳建筑很难得到较快推广。
对于开发商而言,由于成本造价相对较高,利润空间有限,加之房价处于高位,市场认知度低,尤其在当前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的情况下,卖方市场导致开发商更多地关注短期利益,推行低碳建筑的动力严重不足。
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低碳建筑的建造成本通常高于普通建筑,而这部分附加成本往往会转化为用户的负担。当相关税收优惠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低碳建筑就只能成为高档住宅的尝试,而难以广泛赢得市场。
2、缺乏完善的产业相关技术标准
由于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晚,实践经验少,基础数据不足,现有的评估体系侧重建筑环境质量的评价,强调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内容,忽视了建筑本身的经济性和使用的舒适性,不利于实现包括开发商和建筑使用者利益在内的绿色效应最大化,也影响低碳建筑的推广和拓展。
3、低碳改造中资金来源不足
目前,我国对民用建筑节能在补贴、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非常有限,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推进起来难度较大。同时,我国还未成功搭建起与低碳建筑项目相关的融资平台,包括从政府层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对部分低碳建筑项目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等。这使得现有存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资金的来源不稳定,主要依赖地方财政,资金压力比较大。
(二)发展低碳建筑的相关举措
发展低碳建筑需要的是广泛的参与和关注,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其中理念更新是根本,技术创新是关键,制度监督是重要手段。面对低碳建筑推广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出台指导意见,规范低碳建筑评估体系
在评估体系的标准制定上,坚持强制与指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国家层面上,规定低碳建筑应达到的总要求,提高相关节能技术标准,降低最高能耗标准;在执行层面上,结合我们合肥的气候、资源、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特点,由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评价标准。
2、启动低碳公共建筑,强化社会低碳意识
在推广初期,以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强制执行低碳建筑标准为示范,强化社会低碳节能意识。
省政府可积极与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合作,如与万科、绿地这样的地产大亨合作,将政府在政策推动、引导市场上的优势和房地产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相结合,试点推出一系列受市场认可的低碳建筑产品,并逐步带动其他房企加入。
3、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政府应出台对低碳建筑各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开发商、建材制造商、消费者等各方的积极性,形成鼓励发展低碳节能建筑的财税政策体系。只有当开发商、建材制造商在生产和销售低碳建筑方面获得实际收益,低碳建筑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只有当更多的用户去购买并使用节能建筑时,低碳建筑市场才能得到根本的形成。
此外,通过财政拨款、税收优惠等方式,加强低碳材料与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快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以及推广。同时,鼓励发展绿色低碳建筑信托投资基金,通过多种融资方式为低碳建筑开发提供发展基金。
四、综述
低碳经济发展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股洪流背后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资金供给和金融流动机制,谁能把握建筑低碳经济先机,谁就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的主导者,低碳经济潮流中最大的赢家。从大的方面来说,我国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在这当中我们不能照抄西方的道路,高耗能的道路,我们应该用比西方低得多的能源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健康的小康生活,成为建筑节能技术和建筑节能产业的强国。就合肥而言,发展低碳建筑不仅能为国家的低碳经济之路做出积极贡献,而且能成为安徽省抢占国内经济制高点的一个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