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上

时间:2019-05-14 14:5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上》。

第一篇: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上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上)

2012年11月08日 11:26 来源:《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作者:任月君 杨琳琳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当气候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时,发展低碳经济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但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和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任重道远。传统工业企业对环境重视与否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低碳经济理念出发,阐述了企业环境成本确认、计量、披露的相关理论,着重研究分析了与低碳经济关系密切的碳成本及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核算与披露问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成本,碳成本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促使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使得环境问题越发突出: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热带雨林锐减和极端气候频现等等。环境问题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步入21世纪,世界将目光聚焦到了全球气候变暖上。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后,低碳经济开始进入普通人的视野,成为全民倡导的经济发展理念。我国也做出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50%的承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发展低碳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做好传统工业企业的低碳发展。作为企业经济的核算者和监督者,会计则需要将企业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环境活动产生的成本费用纳入核算体系,这就是环境成本会计。目前的环境成本会计存在着许多不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问题,所以,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一、环境成本分类

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环境会计准则对环境成本进行定义。国内外学者和组织分别从不同角度定义了环境成本,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没有形成统一观点。作者认为,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承担社会责任,预防、控制、治理环境污染及承担污染带来的损害而发生的一切支出或代价。

由于对环境成本概念认识不同,导致了环境成本分类的不同。环境成本按空间可以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按时间分为对过去环境成本的当期支出和对当期环境成本的当期支出和对将来环境成本的当期支出;按功能分为弥补已发生的环境损失支出和维护环境现状支出、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不利环境影响支出[1]。肖序提出的环境成本分类方法包括:一是以环境流转平衡为基础将环境成本分为事后环境保全成本和事前环境保全预防成本、残余物发生成本和不含环境成本费用的产品成本;二是以降低环境负荷的影响因子为基础分为生产过程直接降低环境负荷的成本和间接降低环境负荷的成本、销售及回收过程降低环境负荷的成本、企业环保系统的研究开发成本、企业配合社会地域的环保支援成本和其他环保支出[2]。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环境污染类型及防治措施存在很大差别,环境成本分类则更要突出行业特色。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环境成本分为单项环境成本和综合环境成本。单项环境成本用于核算企业针对某一具体污染源带来的损失以及针对该污染采取的预防、控制和治理成本。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背景,根据不同行业的不同环境要素,可以将单项环境成本细分为碳成本、①大气环境成本、水环境成本、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成本、固体废气物污染成本、噪音及震动污染成本、放射性污染成本、生物及地貌环境成本、其他环境成本。这种分类有利于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使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因处理具体环境问题而对其财务业绩产生的影响,提高环境成本核算的实用价值。综合环境成本用以核算与具体污染源无直接关系的环境成本,包括环境管理费用、企业配合社会地域的环保支援成本、其他相关费用,如员工环保教育成本及环保系统维护费用。

二、环境成本确认与计量

1.环境成本确认

环境成本确认与传统会计对成本的确认条件相似,都要判断导致环境成本发生的事项是否存在,发生支出是否与环境相关是判断环境成本事项的关键。但是由于环境成本内容广泛,影响因素众多,并不是每种环境成本都可以准确地进行货币计量,因此,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合理计量或合理估计即可进行确认。然而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环境成本较传统的环境成本不同,它的内容分类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并且更侧重于碳成本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以适应低碳经济对气候变暖的关注。由于本文的碳成本概念建立在传统工业企业自身活动导致的且排放源来自企业自身的碳排放上,影响因素较普通的环境成本减少,其确认条件可以与传统成本相似:一是判断导致环境成本的事项已经发生;二是金额能够合理计量。

已经确认的环境成本可以考虑资本化或费用化。一项环境成本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立足点及判断标准不同导致国内外对其划分存在着很大分歧,目前的判断原则有两种:一是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紧急问题工作组(EITF)为代表的观点。EITF认为只要环境成本被认为是为未来利益支付的代价,那么无论其是否带来经济利益增加,都应予以资本化。二是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为代表的观点。这一观点对资本化条件的设置较为严格,符合资产的定义,具体表述为只有导致未来经济利益增加的环境成本才可以资本化。这两种观点分别从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判断了环境成本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判断标准也应服从上述原则,本文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中的碳成本中,只有导致未来经济利益增加的碳成本才可以资本化。例如,在传统行业中,企业的碳基替代成本、碳基技术改造成本等,由于在未来降低了碳排放,减少了企业碳排放支出,从而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增加,这些成本可以资本化;而碳税、有关碳排放的罚款以及企业的综合环境成本等,不会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增加,应予以费用化。

2.环境成本计量

环境成本计量是对环境成本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计量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环境成本中碳成本的计量应根据企业生产阶段分为两部分:一是基于温室气体产生之前的提高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量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本的计量,即内部碳成本计量;二是基于温室气体排放后的损害治理交易成本计量,即外部碳成本计量。

内部环境成本有多种计量方法,应根据不同的预防控制措施选择不同的计量方法。假设企业为降低碳排放而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石化能源,由于清洁能源的成本较石化能源高,那么企业因采用清洁能源而多支付的这部分成本即可确认计量为环境成本中的碳成本。碳基替代成本采用的是差额计量法。差额计量法主要用于环保资产的投资和环保材料的采购。在差额计量法下,可以按支出总金额减去没有环保功能的同类投资支出的差额进行计量[3]。碳减排技术无论是企业自主开发还是购买,以及减排设备的安装,其全部支出都是为了降低碳排放量,因此这部分支出可以采用全额计量法,将全部支出金额列入环境成本中的碳成本。全额计量法是针对某一环境问题而发生的专门支出,会计上将其金额全部计人环境成本。这两种方法都是从维护成本的角度考虑的,都符合马克思再生产补偿理论和低碳经济的发展观念。此外,还有恢复费用法、防护费用法、政府认定法、法院裁决法、人力资本法、市场价值法和调查评估法等。

低碳经济背景下外部环境成本中碳成本计量不同于内部环境成本依赖于所消耗或转移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代价,而是取决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4]。如果能够准确计量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则可以计算出企业因此而承担的碳成本,从而达到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目的。那么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量方法有哪些?我国大部分的测算研究都来源于对能源消费量的测算,没有对碳排放量进行直接监测。借鉴气候变化政府专家组提出的全球变暖影响潜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②,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述如下:

Di=K×αi×Qi(1)

其中,Di为第i种污染物排放的环境成本,K为某一特定污染物的单位排放成本,αi为第i种污染物转化系数,Qi为第i种污染物排放总量。

计算Q,以二氧化碳为例,碳的分子量为12,二氧化碳的分子量为44,则1吨碳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3.67吨二氧化碳。那么:

Q=44/12×E×A×R(2)

其中,E为能源消耗总量,A为单位能源含碳量,R为氧化率。

E=β×E0(3)

其中,β为能源折算系数,E0为能源消费实物量。

三、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1.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现状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政策的逐步完善使得企业开始逐步承担原来由社会承担的相关环境成本,政府的许多政策也向节能减排领域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工业企业是否能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所规定的任务,是否背离国家环保政策等都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但目前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意见稿》中要求发布年度环境报告的火电、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16类重污染行业中随机选取了30家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0的年报为研究内容,分析了我国环境信息的披露现状,具体见表1和表2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因为国家加大了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监管力度,因此样本企业年报或多或少都涉及了环境信息,但披露信息的内容和模式存在着随意性和不完整性。有些企业年报虽然在董事会报告中提及节能减排等环保相关信息,但是关于碳减排的具体信息没有列示;有些企业虽在财务报表附注中的“在建工程明细”、“其他非流动负债明细”、“管理费用明细”、“政府补助明细”或“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某一个项目中涉及部分环境信息,但内容笼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另外,企业对外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虽然100%包含环境信息,但这些环境信息都是以文字描述的形式披露,披露模式不统一,不便于查找环境信息,而且每个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大多是企业采取的环保措施、取得的环保成果,没有涉及取得成果、采取措施而发生的成本。这说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实用价值不大。30家企业中没有一家企业披露碳成本的相关信息,即便有节能减排的成本也没有明确细分是属于碳成本还是水环境成本或者其他环境成本。这说明目前没有企业针对碳排放导致的碳成本做详细的记录核算。

第二篇: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教育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教育研究

张国

(中北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摘要:在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创新教育主要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个方面入手,着力塑造他们的创造性人格,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创新理论知识和技能,树立起进行创新活动的信心,并能够与专业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取得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成果。低碳经济和传统工业经济两种背景下的创新教育有着显著的区别,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明确当前开展创新教育的重点所在,从而推动高校做专业方面的调整工作。同时,创新教育富有成效的开展也需要同大学生参与科研的活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要努力创建相应的校园文化环境。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教育的水平,整合校内外的创新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成立创造教育研究中心,也是必须尽快落实的工作。

关键词:低碳经济;大学生;创新教育;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标注

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这也是积极应对世界气候和能源危机的必然选择。我国也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致力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工作。而高校作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只有培养好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方能在推动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创新教育方面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在此,仅就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加以粗浅的分析,与学界的同仁交流和分享。

一、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简要阐发

简而言之,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就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峻的挑战。研究发现,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的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撰写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就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极力呼吁全球发展向低碳经济转型。在2007年9月8日,我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为世人所瞩目。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要真正地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彻底抛弃经济发展过程中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观念,同时考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和后代人的生存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是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境界。

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除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特别到位外,还必须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较高,才能够完成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因此,高校在做好对大学生的专业教学的同时,还应当抓好对他们的创新教育工作。

二、传统工业社会与低碳经济社会高校创新教育的不同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大学生的创新教育问题,应当搞清它同传统工业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本质区别所在。具体而言,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面临的社会发展背景不同。前者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危机凸现、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受到威胁的背景下进行的,后者是人类社会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当时传统的工业正在快速地发展。其二,创新教育的重点不同。前者的重点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和科学技术方面,前者的重点在高污染、高排放、高污染的能源和快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技术方面。其三,创新教育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使人类逐步摆脱自身所面临的气候、生态、资源等方面的危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后者就是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高校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通识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调查中发现,在不少高校,通识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尚未开展起来,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方面的能力偏低。针对这种状况,应当尽快地弥补通识教育中这方面所存在的欠缺,由学校的教务部门在校内外聘任专职教师开展好这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最好应当将该课程作为低年级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来开设和讲授。

在已经开展这方面通识教育的高校,当前应当努力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结合自身从事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际,我认为,要想切实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成效,以下几个方面是不容忽视的:其一,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态度。在调研中发现,部分从事这方面教学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持一种得过且过的思想和态度,同专业课教师的授课态度有很大程度的差异。显然,以这种思想和态度来面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效果就会有所下降。不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作为教师,都应当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来搞好教学工作。其二,在具备敬业精神和态度的前提下,教师只有对课程的内容有全面深入的把握,能够紧跟创新教育研究的理论前沿,并根据教学的规律来授课,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此,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应当对传统工业背景下与低碳经济背景下高校创新教育的异同开展研究。这是极其重要的,只有明确了低碳经济背景下创新教育的重点所在,才能做好新形势下创新教育的教学工作,引导大学生将创新活动的重点放在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的方面,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作为创新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对此,下面还有更深入的分析。其三,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合适的,应当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互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对互动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之中去,而不是教学的旁观者。在授课中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更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内容就容易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四,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使得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地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其五,必须创新课程的考核方式,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简单的知识型的考核方式是应当避免的,考核必须走向多模块结合的综合性的考核,从知识、能力,乃至素质提高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鉴于效果体现的复杂性,考核的不完全性是应当考虑到的。其六,进行创新教育要有助于增强养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自信心。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缺乏从事创新活动的信心,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创新只是科学家们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在缺乏创新所必需的信心的情况下,开展创新活动就很难经受住多次挫折和失败的考验,就会更容易放弃。因此,无论是通识中的创新教育,还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都不能忽视对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信心的培养,磨练他们进行创新所必需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在此,榜样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校内在这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子应当成为其他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开展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二)通识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结合

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校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识教育中的创新教育,二是专业课程方面的创新教育。两者应当实现很好的结合,但各自的侧重点应当有所不同。通识教育所侧重的是基本的创新理论、创新的技能与技巧,虽然其中也有相应的创新实验操作;而专业课程所侧重的则是创新的实际训练和操作,即大学生将在通识教育中所学到 3 的创新理论和技法运用到实际的创新实践中去。在研究中发现,一部分高校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缺乏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和开展研究的意识,一般是重在课程内容知识的系统传授。毕竟,一个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将来要在本专业内生存和发展,专业领域内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因此,专业任课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的意识亟待提高。同时,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开展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必须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高校现有专业的逐步调整问题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高校的创新教育涉及到高校现有专业的调整问题,特别是老牌的行业特色十分鲜明的高校更得增强这方面的忧患意识,为了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对本校现有的专业设置应当进行适度的调整。根据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国家的发展规划,在国家教育部的指导下,高校应当逐步缩减同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直至取消这些专业。与此同时,高校应当逐步设立起与低碳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并扩大招生的人数。最终,实现通识教育中创新教育同专业学习中的创新教育的有效对接。

(四)创造教育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师资的配备

实际上,这是对能够开展通识性的创新教育的高校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也是进一步整合校内进行创新教育的资源,并有效地利用校外的资源来提升本校创新教育水平的需要。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和相关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在研究中心成立后,就可以集中力量研究和解决本校在创新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水平。为了确保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做好本专科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普及工作,应当引进一批专职教学和研究人员,并聘请一些这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从事教学工作。在引入人才的同时,必须确保给他们以良好的待遇,以激发他们投身创新教育的热情。

(五)创新教育的课程学习同参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课程的学习基本上侧重的是创新理论知识的掌握,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到科研活动中,则是进行具体创新实践的过程。特别是重点大学正在推行的研究型本科教学同此有比较一致的宗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将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创新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中去,通过参与科研活动来锻炼和提高自身创新的能力,也可以巩固专业学习的效果。而到了研究生的培养教育阶段,这方面的训练更是培养教育的重点所在,尤其是对博士而言,做出原创造性的科研成果则成为培养的关键所在。对此,科研方面突出的专家、教授应当定期为大学生开设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夯实大学 4 生在创新方面的理论知识基础,并提高他们从事创新活动的意识,自觉地投入到创新的实践之中去。

(六)学校积极创建有利于创新教育开展的校园文化环境

无疑,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顺利推进是十分必要的。在当前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在努力体现学校自身特色的同时,要积极建立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开展创新学型学习活动的内部文化环境。这种良好环境的建立需要以下相关活动的开展来保障和体现:其一,办好本校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当前,各个高校基本上都在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应当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和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开展,力争在办出自己特色的同时调动普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取得好的效果。其二,学校相关的部门要组织好在读学生积极参加专利申报活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当辅之以相应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定期出版学生专利、发明方面的书籍,展示创新教育的最新成果,发挥该项活动的持久影响。其三,加强宣传的力度,积极动员学生参与到大学生挑战杯活动中去。这也是检验本校创新教育水平的机会,从中可以看到自身同兄弟院校的差距,也可以同他们交流创新教育方面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教育水平。其四,学生组建创新发明方面的协会,推动大学生日常的创新实践活动得以正常进行。通过定期地开展活动,使大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在创新方面的心得体会,通过集体的探讨来推动个人创新实践的深入进行,起到大学生开展自我创新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加强同兄弟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吸取他人好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自觉从事创新和创造活动的成效。

(七)创新教育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应当引导好大学生将所学的创新理论、知识、技能同当前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进一步巩固学习的效果,并通过对专业内外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来增强自己的实际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大学生要利用好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和其他的专业实习机会,深入到社会中去,利用自身所学创造性地解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这也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和融入到整个社会中去。毕竟,他们在毕业后要担负起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任,前期的尝试和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 [1]谢迪斌.把培养创新能力贯穿于素质教育的始终—关于高校创新教育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4期,15—18.[2]巩喜云,鲁萍.刍议高校创新教育[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期,151—154.[3]陈剑锋.低碳经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全新变革[J].求实,2010年2期,52—55.[4]詹碧华,祝世娜.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现状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年11期,49—50.5 [5]周建华,赵义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6期,104—106.[6]王艳花,陆胤.创新能力教育的取向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年9期,153—155.[7]范建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4期,122—123.[8]余祥庭,李晓锋.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09年10期,92—93.[9]李崇志,吴伟.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教育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130—134.[10]黄晓波,陆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008年3期,14—17.[11]任福兵,吴青芳,郭强.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江淮论坛,2010年1期,122—127.[12]魏天兴.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 2010年1期,48—51.[13]汪芝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4期,131—132.[14]刘平,李雪琴.当前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4年3期,15—16.[15]解振华.努力创建中国特色低碳经济发展式[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年第1期,14.[16]孙恒.高等教育功能转型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17期,71—73.[17]陈武,李云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与能源发展策略[J].中国矿业,2010年2期,4—8.[作者简介] 张国:(1)(1977—),男,汉族,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在读博士,中北大学讲师,主要社会兼职为世界杰出华人教育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山西省行为科学学会理事、山西省心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与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学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学术期刊、学术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联系方式:(1)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学院路3号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邮编:030051;(3)电子邮箱:zhangguo03@yeah.net;(4)电话:***。

第三篇: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造纸业为例

低碳经济背景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造纸业为例(大纲)

摘要

关键词: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环境会计

(二)信息披露

三、造纸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一)造纸行业上市公司发布披露情况

(二)造纸行业上市公司样本选择的相关状况

(三)样本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四)样本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

四、造纸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一)造纸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自主披露观念缺乏

(二)造纸行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水平不高

(三)造纸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难以判断

(四)造纸行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完整

五、造纸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造纸类企业对社会责任认识程度不足

(二)社会责任相关法律与监管机制弱化

(三)缺少一致的社会责任评估要求

(四)公司社会责任组织监管系统还未创建完成(五)缺少政府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六、造纸类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建议

(一)鼓励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二)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

(三)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约束制度

(四)制定有效的环境信息披露奖罚制度

(五)建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监督机制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第四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低碳经济理论看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要想在此背景下谋求生存之道,就应积极探索,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如寻找低碳替代原料、研发低碳新技术、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体系,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解决未来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等,企业应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从点滴做起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思维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体系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暖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新概念。如今,低碳经济不仅是指政府的一种政策向导,更是人类越来越追寻和尊重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推行,终究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低碳节能的大趋势对中国传统高能耗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如何大幅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已成为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企业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同时,这一大趋势也催生了新兴的行业和商业模式以及革命性的新能源方式,为中国企业跻身世界领先企业行列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目前,正值国家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时期,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加大政策法律的支持,注重绿色低碳经济的立法、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而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政策氛围。企业在此背景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政府从观念更新上推进低碳经济,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合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途径的思想。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当前这种社会氛围和政策引导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积极推行低碳经营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2.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是我们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总体思路之一。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宏观政策的引导,企业就应该有相应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目标,如创造多少绿色产品、实现怎样有效的长效机制以保证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如何建立完整的碳排放信息和稳定的减排技术支持等。如房地产业界发现了推出“低碳建筑”的可能。王石说,按照中国房产市场的销量,如果开发商对商品房进行统一精装修,每年将可以减少1000万吨的建筑垃圾。万科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以此为方向作出努力。而像锋尚集团,近年也提出了“输出节能产品开发的技术和管理”的定位。

3.从点滴做起,不断推行和宣传低碳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低碳经济对前期资本投入的较高要求,导致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集团等遭受危机打击最严重的一些银行同时也是低碳经济中最大的资金来源。壳牌石油公司也承认,风能和太阳能“在与新的组合项目争取投资机会的竞争中步履蹒跚”。因此,一些新能源虽然符合低碳要求,但成倍增长的运营费用直接导致走向市场时

难以立足。但是,企业可以考虑先从小事做起,从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入手,先避开前期大成本的投入,比如企业可大量使用节能灯泡、节能水管,环保材料做成的办公用具等。

二、充分发扬创新精神

1.积极寻求低碳替代原料。目前,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含碳量极高,企业应该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寻求低碳替代原料。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知名家具品牌都已经在家具制品的某些部位使用了纸做的蜂巢板。因为,这种蜂巢板产生的“替代”效益是惊人的,每1吨的蜂窝纸材料,可做成30~50立方米的蜂巢板,用以替代同样体积的实心木材。据统计,国内家具行业每年消耗木材有1亿立方米,如果蜂巢板能够替代其中的20%的木材用量,就可以节约木材2000万立方米,也就意味着12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而且,蜂巢板的特殊结构(类似蜂巢的六边形空心结构)与实心木材或板材相比,成本可以降低30%以上。

2.积极探索和研发相关新技术。思科公司就通过网真这样高清晰度的远程ip视频会议产品来减少航空旅行次数,仅此就已减少了1000多万立方米的碳排放量。而像丰田等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镍氢电池之后已经集中资源投入到下一代汽车动力锂电池的研究之中。未来,柴油电力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发上市亦将把交通领域的“低碳”目标再次提升。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 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3.注重低碳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但企业目前大多忽略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

尬现实。

4.建立和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体系。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凤毛麟角。企业可尝试在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增加自然环境的内容,特别应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增加绿色资产、绿色费用、绿色效益的确认,并研究各种方法进行自然资源的价值计量,以及通过有效的绿色信息来满足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

三、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低碳是一种时尚,同时更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是人类的自救。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下,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获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相得益彰。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强,能够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诚信度高。

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1)法律责任。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经济责任。为社会提供商品、服务和就业等。(3)伦理责任。如内部的追求零安全事故、零职业病,外部的参与公益事业等。然而随着环境保护(主要针对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兴起,节能减排、减耗完全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因此,国内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未来的经济大战中占得先机,同时也考虑到中国资源短缺这一现实,企业就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重视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2.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在“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之下,中国尽管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原则上,显示出大国风范。

3.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甚至高达五成的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打入世界的关键。

4.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中国能否从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与能否很好地把握低碳经济的机遇息息相关。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人做起。

总之,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下,企业应当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经济和社会整体出发,发展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工业、低碳交通等,引导低碳消费,努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新体系。

参考文献

[1]金莹.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2]赵铨.气候变暖、低碳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J].江苏造纸,2010(9):2-8.

[3]黄家顺.刍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J].江汉论坛,2010(12):49-52.

[4]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5):24-25.

[5]姜建军.低碳经济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J].今日国土,2010(4).

[6]肖韶峰.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基于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均衡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7]张莹婷.低碳经济——中国的必然选择[J].工业炉,2010(4).

[8]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5).[9]邓越月,金仁椒.低碳经济: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

学家,2010(5).[10]骆华.低碳经济的经济学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8).[11]张亚杰,陈少卫.低碳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N].企业导报,2010(8).

第五篇: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企业要想在此背景下谋求生存之道,就应积极探索,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如寻找低碳替代原料、研发低碳新技术、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体系,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解决未来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等,企业应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从点滴做起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创新思维;社会责任 低碳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只有很少或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层,或指一个经济体系的碳足印接近于或等于零。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暖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而提出的新概念。如今,低碳经济不仅是指政府的一种政策向导,更是人类越来越追寻和尊重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推行,终究会对普通人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

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下,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低碳节能的大趋势对中国传统高能耗产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如何大幅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已成为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企业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同时,这一大趋势也催生了新兴的行业和商业模式以及革命性的新能源方式,为中国企业跻身世界领先企业行列创造了新的机遇。

一、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目前,正值国家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时期,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加大政策法律的支持,注重绿色低碳经济的立法、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而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和政策氛围。企业在此背景下,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政府从观念更新上推进低碳经济,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合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切实贯彻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途径的思想。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措施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在当前这种社会氛围和政策引导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积极推行低碳经营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大力开展低碳宣传,引导低碳社会生活方式,倡导公众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的理念,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2.确立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是我们党在“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总体思路之一。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宏观政策的引导,企业就应该有相应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微观目标,如创造多少绿色产品、实

现怎样有效的长效机制以保证企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如何建立完整的碳排放信息和稳定的减排技术支持等。如房地产业界发现了推出“低碳建筑”的可能。王石说,按照中国房产市场的销量,如果开发商对商品房进行统一精装修,每年将可以减少1000万吨的建筑垃圾。万科在接下来的几年将以此为方向作出努力。而像锋尚集团,近年也提出了“输出节能产品开发的技术和管理”的定位。3.从点滴做起,不断推行和宣传低碳经济。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低碳经济对前期资本投入的较高要求,导致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如苏格兰皇家银行、富通集团等遭受危机打击最严重的一些银行同时也是低碳经济中最大的资金来源。壳牌石油公司也承认,风能和太阳能“在与新的组合项目争取投资机会的竞争中步履蹒跚”。因此,一些新能源虽然符合低碳要求,但成倍增长的运营费用直接导致走向市场时难以立足。但是,企业可以考虑先从小事做起,从企业生产、销售、经营等各个环节入手,先避开前期大成本的投入,比如企业可大量使用节能灯泡、节能水管,环保材料做成的办公用具等。

二、充分发扬创新精神

1.积极寻求低碳替代原料。目前,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料含碳量极高,企业应该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寻求低碳替代原料。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知名家具品牌都已经在家具制品的某些部位使用了纸做的蜂巢板。因为,这种蜂巢板产生的“替代”效益是惊人的,每1吨的蜂窝纸材料,可做成30~50立方米的蜂巢板,用以替代同样体积的实心木材。据统计,国内家具行业每年消耗木材有1亿立方米,如果蜂巢板能够替代其中的20%的木材用量,就可以节约木材2000万立方米,也就意味着1200多万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而且,蜂巢板的特殊结构(类似蜂巢的六边形空心结构)与实心木材或板材相比,成本可以降低30%以上。

2.积极探索和研发相关新技术。思科公司就通过网真这样高清晰度的远程ip视频会议产品来减少航空旅行次数,仅此就已减少了1000多万立方米的碳排放量。而像丰田等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镍氢电池之后已经集中资源投入到下一代汽车动力锂电池的研究之中。未来,柴油电力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发上市亦将把交通领域的“低碳”目标再次提升。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 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 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3.注重低碳技术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急需大量前沿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支撑,但企业目前大多忽略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以新能源领域人才现状为例:目前,我国风电产业当中受到长期专业技术培训的人不超过50个。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两年后的今天,全国仅有华北电力大学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学院。另外,传统的创新成果评价认证体系,存在对某些现有科学体系不能解释的成果无法认定的尴尬现实。

4.建立和完善企业绿色会计体系。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会计界对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凤毛麟角。企业可

尝试在绿色会计核算对象中增加自然环境的内容,特别应重视环境科学与会计实务的结合。增加绿色资产、绿色费用、绿色效益的确认,并研究各种方法进行自然资源的价值计量,以及通过有效的绿色信息来满足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

王强陈秀文温洁邹馨: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三、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低碳是一种时尚,同时更是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是人类的自救。在能源和环境的双重威胁下,企业为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又获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从而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二者相得益彰。一个企业要长盛不衰,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强,能够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诚信度高。

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1)法律责任。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2)经济责任。为社会提供商品、服务和就业等。(3)伦理责任。如内部的追求零安全事故、零职业病,外部的参与公益事业等。然而随着环境保护(主要针对气候变暖)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兴起,节能减排、减耗完全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1.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因此,国内企业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在

未来的经济大战中占得先机,同时也考虑到中国资源短缺这一现实,企业就必须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重视未来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2.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也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在“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之下,中国尽管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但在践行低碳经济发展原则上,显示出大国风范。

3.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较高甚至高达五成的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打入世界的关键。4.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中国能否从经济大国跃升为经济强国,与能否很好地把握低碳经济的机遇息息相关。而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从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人做起。

总之,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下,企业应当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主动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顺应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经济和社会整体出发,发展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工业、低碳交通等,引导低碳消费,努力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新体系。[参考文献]

[1]金莹.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新探[j].财会研究,2010(23).

[2]赵铨.气候变暖、低碳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j].江苏造纸,2010(9):2-8.

[3]黄家顺.刍议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j].江汉论坛,2010(12):49-52.

[4]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5):24-25.

[5]姜建军.低碳经济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式[j].今日国土,2010(4).

[6]肖韶峰.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基于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均衡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7]张莹婷.低碳经济——中国的必然选择[j].工业炉,2010(4).

下载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会计研究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背景下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大趋势。煤炭和石油的大量消耗给我国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压力,使我国发展低碳成为共识。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

    低碳经济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长沙市体院北路348号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 张婧 发布时间:2014-07-17摘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范围内的金融行业依然处于低迷的状况......

    低碳经济背景下服装绿色消费体系构建研究

    低碳经济背景下服装绿色消费体系构建研究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概念阐述 2.1 低碳经济的相关概念 2.2 低碳(绿色)消费的相关概念 2.3 低碳服装的概念 3.服装一生的碳排放分析 4.......

    bwulle低碳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5篇)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一)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低碳经济”首次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

    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论文

    摘要: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在低碳经济下,企业的理财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企业从传统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管理目标......

    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产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资源型产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08商务33班王健学号:200818082035 一、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体系 与西方国家单纯重视气候问题相比,我国面临着生态环境保......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节能建筑现状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论述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从政策和技术方面探讨我国发展绿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