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项目总结

时间:2019-05-14 21:5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转型项目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转型项目总结》。

第一篇:绿色转型项目总结

抓好项目建设 推进绿色转型

#区位于#市东南部,城乡一体,南农北商,高新技术企业密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云集,交通通讯便捷,发展空间广阔,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把#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发展和谐、发展环境友好、人民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型城区,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区委三届全委会提出了打造镁合金深加工、机械装备及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基地,为#区工业的绿色转型指出了发展方向。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按照市委、市政府创建“绿色十佳”活动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绿色转型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绿色企业创建活动,积极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区狠抓绿色转型的主要措施有:

一、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行业

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准入门槛,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宏观调控政策,从严控制,限制发展,所有涉及高耗能高污染的新建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和备案。

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超过1000吨标煤的固定资产投资新开项目必须进行合理用能评估,未通过“能评”的,不予核准备案。

对淘汰类产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坚决予以淘汰取缔。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调整产业结构治理整顿高污染高耗能及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企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鼓励、限制、淘汰的项目名录,对国家明令禁止的29户小炼铁、小化工、地条钢生产企业及落后生产工艺、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高危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对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34户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限期治理达标。

同时,认真做好高耗能、高污染传统企业的改造转产工作,实现绿色转型。我区北格代家堡村附近的暖气片企业,由兴盛时期的20多家到目前只剩两家,这两家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更新改造了生产设备、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停产的暖气片厂已转产为利用工业废渣生产蒸压砖、涂料、汽车玻璃清洗剂、纸箱包装制品、煤矿装备制造、保温材料、金属镁等。

二、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加大节能投入

今年,我们与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超过1000吨标煤的企业签订《重点用能工业企业节能目标责任书》,要求建立健全节能领导机构,完善节能管理制度,强制建立台账,配备专职能源统计、管理人员(副厂级以上)。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加大节能

技改投入资金,实现本年节能下降8%以上的目标。晋海暖气片厂聘请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管理企业,企业内部建立竞争机制,每日公布各分厂的能源、原材料消耗和产品产量等数据,职工收入与生产效率挂钩,并投入4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企业的生产成本由每吨1.8万元降到1.4万多元,能耗下降15%左右。兆恒金属加工厂投资1000多万元通过对加热炉和水循环系统的改造,增加了成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仅燃料一项由原来的每吨钢材耗煤110公斤降为65公斤。

三、建设工业园区

为认真贯彻落实经济绿色转型的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传统工业产业新兴化。区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调查推进工业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的通知》文件,对全区工业企业情况和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清现有可利用土地现状、停产半停产和淘汰类企业占用土地情况等,为今后盘活、合理利用土地创造条件。同时,做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刘家堡乡王吴村工业园区、北格南部工业园区、西温庄乡东温庄村工业园区规划已初步完成,2009年投资近两千万元改造了南南马工业小区道路等基础设施。2010年,区政府继续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将代家堡工业小区道路改造列为2010年区政府实事之一。结合企业的升级改造工作,将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在迁入工业园区的过程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加快建立高新技术与新兴工业集聚的新兴工业体系。

四、在全区开展创建“绿色十佳”工业企业活动

根据《#市绿色工业企业管理导则》的要求以及企业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评选“绿色十佳”工业企业予以表彰奖励,树立榜样,以点带面,促进绿色转型工作深入开展。

五、抓好绿色转型项目建设,培育特色绿色品牌

我区以绿色转型项目为抓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循环经济、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重点培育、扶持特色绿色品牌。2010年,我区有山西世誉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饲料生产设备及技术更新改造项目、山西崇康食品有限公司低温保鲜乳品加工项目、山西塬野新型蒸压砖有限公司利用工业废渣生产蒸压砖项目等11项列为太原市工业绿色转型项目。目前,已投产见效或部分投产、试生产的有7项,正在建设之中的有4项。在抓好绿色转型项目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致力于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和“五项制度”等文

件和措施,在全区上下形成了“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理念,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服务功能。区委、区政府把发展经济做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绿色转型重点项目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包点负责,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项目审批、资金落实、安全稳定等问题,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领区直相关职能部门到项目建设单位、企业进行调研和现场办公,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绿色转型项目顺利推进。

3、动态监测,跟踪服务。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每月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向有关领导反映动态信息;指定专人负责,进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组织银企座谈会,在金融部门和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扶持资金,促进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5、组织信息产品推介会。请移动公司、电信公司向企业介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项目,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融合,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发展。

我区绿色转型项目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集中度较差;绿

色技术项目开发能力薄弱,相关人才匮乏;绿色产品档次较低,产品趋同化特征明显;绿色转型工作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等等。

今后,要继续加大对绿色转型项目的支持、服务力度,要充分发挥协会、科研院所等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社会化服务网络,为绿色转型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努力构建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绿色工业经济体系。

二○一○年六月十二日

第二篇: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大力推进绿色转型

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是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十大战略”之一。有效实施这一战略,要重点解决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前者侧重要解决的是思想认识问题,后者侧重要解决的是路径、举措和方法问题。

绿色低碳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污染性气体排放增多,环境污染严重,是导致全球气候异常这一关乎人类生存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规定,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为此,全球必须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迅速降至25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205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科学研究表明,只有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才能降低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

当前,在全球经济艰难复苏和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力图倡导和追求绿色经济复苏。如欧盟、德国、瑞典、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正在制定绿色转型的愿景和路径,采取绿色复苏计划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低碳转型、绿色出行领域,要求将可持续性贯穿到运行的各个层面,同时推出了大量新的监管和市场化政策、措施以及教育活动,大力推动绿色复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能源革命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球产业链正面临绿色重构。太阳能、风能以及储能技术的成本持续、快速下降,使得能源技术系统正加速淘汰传统化石燃料,进而转向更清洁、更安全、更便宜的可再生能源。传统的资源、能源、污染密集型增长模式,正在向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有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在能源、制造业、农业和土地利用、建筑、服务、交通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少15%的全球碳排放。可见,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硬约束的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机遇新动力。

我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基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经被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既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同时也表明了我国为实现《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的决心。

任务与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纳入全省小康社会目标,全省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以来,PM、PM

分别下降34.6%、32.5%;SO2下降73.5%,CO下降50%,NO2下降21.1%(2020年与2015相比),重污染天数下降60%。地表水COD、氨氮、总磷分别下降15%、65%、45%,劣Ⅴ类水质国控断面动态清零。国土绿化提质增量,沿黄生态廊道初具规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当前,我省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能源结构偏煤。2020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7.6%,高出全国约10个百分点。“十三五”时期,我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煤炭消费占比上升了将近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占比突出问题越来越明显,加剧了降碳压力。“十四五”期间,国家要求我省煤炭消费实物量削减10%、约2000万吨,到2025年要下降到60%以下,预计到2030年进一步下降到50%以下。从排查情况看,我省各地上报“十四五”拟建“两高”项目128个,需新增能源超过3000万吨标准煤,占国家分配我省能源消费增量140%以上。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是反映降碳能力的主要指标,河南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相反,河南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5%左右,在全国位次靠前,全省庞大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碳达峰、碳中和的硬约束。

产业结构偏重。据统计,我省六大高耗能产业能耗占规上工业的86.3%。当前全省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增加值占比仍低于六大高耗能产业10个百分点以上,不足以改变产业结构偏重的总体格局。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受疫情冲击,2020年行业增加值增速有所回落,而全省工业中能源消耗大、碳排量高的生铁、粗钢、水泥熟料、电解铝等产品产量增速较快,进一步强化了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增加了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难度。

可见,河南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面临严峻挑战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好克难攻坚的思想准备。

重点与难点

强化能耗“双控”管理。建立健全能耗“双控”(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预警制度和用能预算管理制度,科学安排“十四五”新增能耗需求,严格控制新增高耗能产业规模和项目数量。以涉煤工业企业和燃煤电厂为重点,科学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开展低碳试点创建,推进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适时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深入推动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加强先进节能技术、产品、设备应用。强化节能审查和监察制度落实,提升用能管理能力。推进矿产资源优质优用、梯级利用和循环利用。

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推动不同行业资源共享,建立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园区综合能源改造、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绿色化改造。着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建设一批高环保标准、高技术水准的废弃物综合处置示范基地,弥补城市绿色发展“短板”,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健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体系,探索形成一批与城市绿色发展相适应的废弃物处理模式。严格落实相关环境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防控环境风险。支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创建,健全废旧物资规范回收和处置体系。

构建绿色屏障。森林、河流等生态系统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碳汇能力的强弱。要坚定践行“两山”理论,围绕构建大河大山大平原生态格局,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方位增强固碳能力。我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40%的警戒线。要持续打好造林增绿、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组合拳,守住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生态优势,确保生态底色永不褪色、永不变色。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涵养水源生态,开展水权确权,兴修水利工程,建强水工队伍,做好水务产业,把水瓶颈变成水保障水支撑。

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形成与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相适应的技术、金融支持体系和制度政策环境。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绿色转型,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供应链,打造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绿色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实施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的价格、财税、投资等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价格制度。完善体现环境损害成本的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处理收费政策和动态调整机制。引导生活方式绿色化。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努力打造绿色出行友好环境。全面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建设。积极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引导电商、集贸市场、商超等开设绿色产品销售专区。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鼓励使用环保布袋、纸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

第三篇:绿色能源助力经济转型

绿色能源助力经济转型

杜文清

2011年第11期 ——生态建设

随着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等问题的日益凸显,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寻找可持续发展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县紧盯世界新能源发展前沿,加快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规范小水电开发,四大能源板块格局初步形成,为建设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促进县域经济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构建核电经济板块,力促“核电效应”不断延伸

湖北是华中地区能源消费大省,也是能源资源匮乏大省,能源自给率仅为25%左右。地处通山的湖北咸宁大畈核电站建成后,年发电量是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的三分之一,将有效缓解省内电力供求矛盾,优化电源结构和电网结构,为我省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截至目前,核电项目前期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大畈核电”已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一块金字招牌,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拉动着相关产业向通山聚集。大畈核电建设期间,每年可为当地直接增加5000万元左右的建安税;建成后,年发电量约380亿千瓦时,售电收入近200亿元,可实现税收30-40亿元。特别是随着“内陆首核”知名度的日益提升,给通山和咸宁带来了无限商机。在大畈核电项目的带动下,与之相配套的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始谋划,今年5月,国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专家组到我县实地查勘,初拟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120万千瓦,静态投资37.5亿元,目前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核电配套产业为重点的环保低碳经济产业园已完成8.6平方公里规划,投入资金近亿元,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核电旅游相配套的农业观光带、科普基地项目已纳入我县“十二五”规划,核电项目带来的综合效应日益显现,产业链不断延伸,板块规模逐步形成。

二、构建风电经济板块,力促风力发电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我国的风力发电场多建在新疆、内蒙古等草原地带和浙江沿海地带。山区建设风电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而且建设及运营维护成本较高。面对重重困难和巨大的风险压力,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坚决果断地承担起全省新能源示范项目、华中地区首座风电场——九宫山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任务,从土地、基础设施、税费等方面鼓励支持项目建设。九宫山风电一期工程于2004年5月动工建设,2007年全部投入商业运营,总装机1.36万千瓦,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300万元,缴纳税收100万元以上。与同容量的燃煤发电厂相比,风力发电每年可节约标煤0.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目前九宫山风电二期工程已启动,规划装机容量1.7万千瓦,总投资1.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二期风资源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等前期工作,于2012年10月建成投产。同时,富水湖风电场正在做规划设计。风电在我县形成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新兴产业很快将成为现实,不仅直接带来绿色税收,而且其探奥、科普游的潜力也日益显现。

三、构建小水电经济板块,力促水资源开发由无序向梯级转变

通山县境内河流密集,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为鄂东南地区之首。据专家测算,全县水电蕴藏量为11万千瓦,可开发装机7.45万千瓦。近年来我们紧抓被国家列为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机遇,坚持“四轮驱动”,做大做强小水电经济板块。一是深化认识,行政推动。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小水电经济板块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两型”产业来培植,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实行倾斜,从机制上保证小水电经济板块建设有序推进。二是科学开发,规划带动。从规划入手,投资300余万元,完成了以厦铺河、宝石河梯级开发规划为重点的五大河流水电开发规划和小水电产业发展规划,从源头上避免了盲目发展,掠夺性开发。三是政策激励,招商助动。始终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激励政策措施,利用政策、资产、资源等综合优势招商引资。四是优化环境,服务促动。组织水利、招商、发改等部门认真做好项目论证、规划评审等前期工作,做到规划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吸引客商投资;利用农网改造项目,超前做好规划电站的上网线路设施改造,做到线路架设到哪里,设施完善到哪里;抓好小水电项目跟踪服务,进行重点挂牌保护,为投资者保驾护航。目前,全县已建成水电站50座,总装机容量达到3818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1.4%;年发电量13000万千瓦时,占全县总用电量的34%,形成“以水发电、发电保林、以林蓄水”的良性循环。“十二五”期间,我们规划新建水电站17座,总装机36310千瓦,总投资23881万元,建成后年可新增发电量11281.7万千瓦时、新增发电收入2764万元。

四、构建农村新能源经济板块,力促农村废弃物向可再生能源转变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型生产向生态循环型转变,推动了农村新能源在我县快速发展。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农村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积极探索具有山区特点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依靠科学技术、政策手段和市场机制,将传统“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物质流动方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方式,大力发展“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畜沼鱼”等灵活多样的循环模式,上促畜牧业,下联种植业,直接带动农业内部生产结构优化,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新能源发展。2010年4月,引进现代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打造通山县万头奶牛牧场,按照国际先进的散栏式饲养方式、水幕式牛舍、全自动粪污处理系统进行建设,牧场所有的废水粪便进入有机肥工厂集中处理,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沼渣沼液作为有机肥和有机肥原料回田,形成再生能源利用的循环经济。目前牧场已完成万头奶牛规模的场房建设,第一、二批共计6000多头奶牛已经入场,2台500千瓦沼气发电机正在调试。万头奶牛全部入场、4台500千瓦发电机组全部建成后,可日处理1000吨粪污、产沼气18900立方米,年发电1054.6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4.36万吨,成为我县实现从“资源消耗型农业向资源循环利用型生态农业”转变的节点,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二是把普及沼气池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为发展农村新能源提供了内生动力。自2006年开始,我们在农村大力开展“清洁家园”创建活动,整合财政、能源、扶贫等部门项目资金,实施奖补政策普及沼气池、发展秸秆气和太阳能,促进了农村新能源在农村的快速发展,带动农民在新能源经济板块中节能增收。目前,全县已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2座、2000户级秸秆气化站2座、户用沼气池2.7万口、户用太阳能2万户,年节省标煤3.13万吨,节支增收2000万元,相当于保护了8万亩天然林免遭砍伐;同时带动了新能源产品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建设,全县销售网点和服务网点已近300家,沼气服务车队一支,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覆盖农户面达80%。三是农民生活观念发生巨变,加速了农村新能源推广和应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民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应用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截止目前,我县农村生活用能中可再生能源比重超过50%,80%以上农户的生活能源主要由清洁能源提供,70%畜禽养殖户建有沼气池,80%的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建设了沼气工程,初步形成农村新能源经济板块,加快了通山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步伐。■

(作者系中共通山县委书记)

第四篇:绿色产业项目

在2012年全国绿色产业项目推介 暨农业项目投融洽资谈会上重点推介的项目

---华夏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任笑儒

华夏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是由国家著名石油化工专家领军,中国三大石油公司离退休专家、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化工学院教科研人员为基本骨干的社会团体性质的科研机构,是一支数十年从事油气勘探开发和化工炼制研究的资深专家科研队伍。十多年来移军对生态农业资源的研究,旨在把石油工业的尖端技术应用在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把农业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剩余资源作为石油工业的生产资料加以充分利用。在这次全国绿色产业项目推介暨农业项目投融洽谈会上,我院重点推介的五个项目如下:

大型沼气工程项目重点介绍

十二五期间,我国沼气产业将稳步快速发展。国家多项法规和政策已明确支持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建设,中央财政支持资金从“十五”期间的35.34亿元增加到“十一五”的212亿元。而从沼气专项规划透露的信息来看,“十二五”期间的资金规模还将随着产业发展现状的不断改善有所扩大。《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从2000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示范工程”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各种类型能 源生态模式和工程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2003年至2005年,国家每年投资10亿元用于沼气示范工程建设。2006年至2007年,这一数字增加到25亿元。2008年初,国家投资增加到30亿元。2009年和2010年,国家又分别投入50亿元和52亿元。大中型沼气工程日渐受到重视,2009年国家用于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投资额度占总投资额的35.1%。

国家投资沼气工程建设额度(单位:亿元人民币)

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规划》指出: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将组织实施十四个重大工程,其中第十二个重大工程为农村沼气工程。加快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完善沼气服务和科技支撑体系。我国农村地区沼气资源十分丰富,畜禽粪便和秸秆年产量约39亿吨,沼气发展潜力巨大,若全部加以利用,每年可产沼气3000亿立方米,可替代标煤3.36亿吨,既可以解决广大农村使用清洁能源问题,又可解决农业污染问题,也可有力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发展生物天然气可以补充民用、车用天然气不足,是大有可为的。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天然气补充替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国家规模化的饲养,据最新资料:猪,鸡,蛋和奶牛已经分别占很大比例,污水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于沼气有很多问题,20多年来累计修建3万多个沼气工程,运用的效果非常差,不具备经济的可持续性,跟国外的利用相差几十倍。大中型沼气工程之所以示范了20多年没有越过这个阶段,关键是一种“瘸腿”的状况。造成这种瘸腿的原因,传统沼气工程利用方式达不到沼气经济工程,收益很差的。我国的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在推广气化集中供气技术的进程中,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许多示范工程正是由于焦油堵塞管道而停止运行,难于进行商业化运行,影响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形成产业沼气,实际上是要开发一种具有商业化价值的生物天然气。沼气的提纯进化采用化学吸附,脱硫是常规工艺,每天生产生物天然气是1.2-1.5万立方米,经过净化和提纯以后甲烷含量提高至97%,其他指标,如氧气含量都比一般车用天然气还要好,燃气公司愿意来收购。售价卖到4.95元,跟当地天然气价一样,成本在2元/立方米。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为7亿t左右,列世界之首。每年收获的秸秆除去用于造纸的2800万吨秸秆和作为饲料或饲料原料的2.13亿t秸秆,造肥还田及收集损失的1.089亿t,可作为能源加以利用的秸秆总量为3.761亿t。我国秸秆资源丰富,我国的农村主要有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其中玉米秸秆占36.7%,稻草秸秆占27.5%,小麦秸秆占15.2%。其粮食作物秸秆占了总量 的90.5%。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我国秸秆资源化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如秸秆还田、制有机肥料、秸秆气化及压块燃料、动物饲料、作造纸业和纺织业的原料及秸秆培养食用菌等等。但与西方某些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仍被弃置在田间地头和河沟,或者焚烧。通过沼气项目的推广应用,农业废弃物经过沼气池分解还原后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通过沼气替代传统的生物燃料,减少了乱砍滥伐林草树木的现象,有效地保护了林木植被,节省了柴草,使植被覆盖率大幅度上升,改变了庭院村落普遍存在的脏、乱、臭现象,减少了传染性急病的传播,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和改善。改变了农村生活用能方式,促进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使种养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快了农业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发展。形成农村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新局面,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名称:大型沼气工程建设项目

二.立项依据:

1.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2004 年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申报指南;

3.建设厅,计委发布的《建设工程其他费用标准》; 4.农业部《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参考);》《沼 气生产利用技术》;

5.项目单位以及洁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三.我国有丰富的沼气资源原料作保证:

在我国,沼气的开发利用主要是通过厌氧工艺处理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途径。即工业有机废弃物、养殖场畜禽粪便、城市生活垃圾和废水以及农村家庭畜禽养殖和农作物秸秆等五个方面。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是农作物秸秆、养殖场猪、牛、鸡等粪便。目前,我国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即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发展很快,农作物秸秆在农村到处都是。尤其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村主要燃料用于炊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极大地改善,秸秆已不再作为主要燃料,秸秆成了废弃物。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除1/3~1/2用作还田、氨化饲料和工业原料外,其余全部被废弃或焚烧,造成部分河道堵塞和水体污染,每到收获季节,出现“处处点火,村村冒烟”的现象,严重污染了大气。这些现象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农村环境。将秸秆变废为宝,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是摆在农村能源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农作物秸秆生物气化(沼气化)技术,是根据沼气工艺学和微生物学等技术原理,以厌氧发酵为核心并集成其它技术形成的秸秆综合利用与处理系统。该技术采用“粉碎—堆沤—厌氧—利用”工艺,特点是方便、安全、易管理,并可根据不同原料特点,选择具体农作物秸秆、养殖场猪、牛、鸡等粪便利用与处理模式进行综合利用。对改善农民用能结构、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和促进农业生态建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必要性:

目前国内沼气利用技术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沼气的经济利用技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需求,并且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发展,致使大量的宝贵能源得不到合理利用,被白白地排放掉。保守估计,国内沼气年产量至少超过200×104m3,相当于1500×104t标准煤。为此,依据沼气的基本特性和天然气管网实际需求,研究出能够适应各种不同工况的沼气利用工艺技术方案,即沼气实施完全提纯技术和部分提纯技术。针对沼气产地的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优选工艺流程,采用最优化工艺技术路线,使沼气经过相应的净化处理后,一是直接输入天然气管网;二是与其他燃气混配后进入天然气管网;三是生产出压缩天然气产品外运;制取压缩沼气后外运,或者在加油站建设加气系统销售,以实现沼气利用成本最低化、附加值最大化的目标;四是利用最新进口设备(工艺简单的一种新技术,是将沼气转换成柴油的大型装置小型化的技术),将沼气转换成符合国标的柴油在加油销售。简捷实用的工艺流程和方法,可达到沼气低值产品高值利用的目的。

五.可行性:

1.沼气与天然气的参数与基本特性 1.1沼气的基本参数与特性:典型的沼气组分、热值及燃烧特性参数如下:体积含量:CH4为61.28%;CO2为38.09%;H2S及其他组分为0.63%;高位热值5708kcal/m3(23.90MJ/m3);低位热值5 148kcal/m3(21.55MJ/m3);

数5873kcal/m3(24.59MJ/m3);燃烧势(CP)18.52;气体密度1.22kg/m3。

1.2典型的天然气基本参数与特性:按照行业习惯,一般来说,天然气被分为两大类别:①管输天然气;②液化天然气。

1.3分析及结论:分析沼气的基本参数、特性可看出,沼气中的C02组分含量高是造成上述差异的最根本的原因。对沼气进行深度净化处理,使C02组分体积含量低于3.0%(国标要求值),并脱除掉其他杂质,比如水分、H2S组分等,使其各项指标符合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际”)要求,则沼气实际上就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然气。此时,被深度净化的沼气与管输天然气组分、热值、燃烧特性参数完全相同。按照“国标”要求,每一类别的天然气均允许其组分(热值、华白指数、燃烧势)有一定幅度的变化,杂质含量有一定的许可范围。也就是说,这种变化和含量范围只要在“国标”所规定的范围内即可。鉴于此,为减少生产成本,不对沼气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只对沼气进行浅度净化处理,甚至完全不进行净化处理,通过与天然气或接近天然气燃烧特性的其他可燃气体相混合的方式,使混合后的气体各项指标符合“国标”相关要求,则可以达到沼气低成本利用的目的。这种利用方式是可 行的、经济的,应优先采用。

2.沼气利用的基本思路:依据是否对沼气进行组分分离以及分离深度的不同,将利用沼气方式分为“沼气完全提纯”和“沼气部分提纯”两种利用方式,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制取与管输天然气燃烧特性完全一致的代天然气产品。

3.利用沼气的工艺技术方案:以沼气为原料生产代天然气产品的总体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六.建设规模:项目拟建设大型沼气工程 5 处。

七.建设地点:大型沼气工程拟建在大中型规模化养殖场:如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和农作物秸秆充足的地区。

八.建设期限:项目建设从2012年开始分3年实施,于2015年结束。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平均每处大型沼气工程投资200万元);资金拟从两个渠道筹措:一是 申请国家投资1000万元;二是地方配套与企业自筹200万元。

十.建设内容和数量及投资:每处大型沼气工程建筑面积370平方米;其中粪草分离间60平方米,有机肥加工厂房150平方米,办公生活用房30平方米,化验计量室30平方米,泵房40平方米,锅炉房60平方米,建筑容积5650立方米,其中格栅集水池60立方米,水解酸化池60立方米,调节池30立方米,厌氧消化器500立方米,沉淀池50立方米,沼气贮气柜300立方米,简易贮液池4500立方米,发酵槽150立方米,硬化场区道路800米,建花格围墙150米,绿化 400米。每处大型沼气工程新增设备30台(套),包括废水处理,沼气生产仪器设备26台(套),,有机肥加工设备2台,车辆2台。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490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315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不可预见费45元,平均每处大型沼气工程投资22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98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63万元,其他费用10万元;不可预见费49万元。

十一.项目效益:项目建成后年需运行费用100万元,年经营收入300万元。项目采用环保——生态模式,解决了当前养殖场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较好的使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场粪便,污水得到综合利用,使养殖场和周围居民用上清洁能源,改善炊事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又解决了周围农田浇地用水和使用有机肥,生产无公害农作物。改善了周围空气质量,减少了水资源的污染,有利于控制人畜共患病发生,项目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十二.结论:

沼气应用在城市燃气领域,利用方式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工艺路线也较多,不同的工艺适应不同工况,且生产成本有差异。因此,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和中央补助资金200多亿元的政策,依据沼气产地条件和天然气管网的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选取最优化的工艺技术方案加以利用,有利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提升沼气利用附加值的目标。

十三.项目进展情况:正在进行市场调查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前期工作。

第五篇:绿色转型破解长江生态困境

绿色转型破解长江生态困境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GDP约占全国总量的45%,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内,长江流域一些省(市)的经济发展片面强调速度、规模,唯GDP论,忽视了流域生态容量的有限性和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性。这样,造成了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短板”给未来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如何让古老的长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何让滚滚长江水更好地润泽流域内亿万民众?如何让“不堪重负”的长江休养生息、焕发绿色新颜呢?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长江流域发展的重大决策,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愈来愈明晰: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理念要先进,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地位。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放到第一位,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共抓大保护”,就是要求国家层面须做好长江生态保护的“顶层设计”,流域各省(市)须通过沟通合作、建立有效的利益分享机制,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的合力。长江流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元和生态系统,因此长江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孤立的、局部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沿江各省(市)的自然条件、发展状况千差万别,但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线是一致的。沿江各省(市)必须共奏保护“长江之曲”,共唱绿色“长江之歌”,共担维持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之责。

“不搞大开发”,就是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必须加强自律。什么项目不能上?什么开发不宜搞?判定的标准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在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沿江产业布局、重大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沿江各省(市)在决策时一定要有“生态红线”意识,切实将生态环境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硬约束。

“保护压倒开发”是破解长江生态困境的必然选择!

下载绿色转型项目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转型项目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申报太原市绿色转型科技成果[五篇材料]

    并发改科教字[2010]250号关于申报太原市绿色转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通知 各开发区、各相关单位、各县(市、区)发改局: 为了加快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产品结构调......

    蒙牛集团实现蒙牛牛奶绿色转型

    蒙牛集团实现蒙牛牛奶绿色转型 对于中国绿色生态经济的先行者蒙牛来说,企业自身的发展在跨越这个拐点的同时,还有望迎来另一个拐点:生态经济建设投入转化为收益。 “沼气发电”......

    林业转型发展项目(5篇范文)

    按照市《关于做好推进林业发展融资工作有关情况的通知》文件要求,五营区林业转型发展方面有 11个项目: 1、伊春市鑫野实业有限公司蓝莓酒庄开发建设项目(有可研报告)。项目计划......

    (报人大)2015.3绿色转型产业发展

    关于构筑绿色转型产业体系 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计划的汇报 ——2015年3月10日在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七届......

    家电回收新模式涌现 回收业绿色转型

    再生资源网 http://www.bianbao.net/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www.bianbao.net) 家电回收新模式涌现 回收业绿色转型 变宝网7月19日讯 一方面是居民家中大量的废旧家电......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来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天气渐凉,又站在了一年的尾巴上,回首这一年以来,恐怕是自己近30 年人生中最精彩、最丰富......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绿色产业扶贫项目工作总结 天气渐凉,又站在了一年的尾巴上,回首这一年以来,恐怕是自己近30年人生中最精彩、最丰富、最有意义的一年了。从XX年12月7日到树山,到写年终总结时,已经......

    绿色饮品项目建议书(五篇材料)

    项目建议书 ——绿色饮品店一、 项目提出依据 1、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是人生最大财富”,愿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