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基层标准化统计局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资源配置作用在不断加强,社会经济发展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更加侧重于对区域经济统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因此,自从XX年1月份以来,在地统计管理制度改革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被提上议事日程。通过在地统计管
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各级统计部门因地制宜地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发挥着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从而显示了统计工作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在实施在地统计的过程中,各级统计机构特别是县(区)级统计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统计方法制度不健全、基层统计单位数量急剧增加、统计调查指标越来越细化、开展调查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同级政府部门开展统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等。诸多客观因素要求县(区)级统计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基层统计调查队伍,进行统计制度创新和统计工作创新,不断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如何有效促进县(区)级统计局的资源整合,使其在新社会经济形势下能履行统计职能,发挥其在监测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市**区统计局在近年来的工作中,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目标,并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标准化统计局的有效组织模式。
一、县(区)级统计局的工作现状
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系下,县(区)级统计局是县(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因此,在工作上,县(区)统计局的各项日常工作具有双重性特点,所以,从县(区)级统计局的目前现状来看,具有工作人员少、工作量不断加大、统计职能偏失及办公条件相对紧张的局面。
1、工作人员状况。以**区统计局的情况看,在地统计前全局只有5人,3位局长、2办事员兼科长,各项工作均是业务局长带头做,每人要对口市统计局的多个业务部门,工作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在地统计后成立了城市综合抽样调查队,招录了工作人员和在地统计员,近年来区政府通过干部调配、安排军队转业干部和招录公务员,目前全局人员共22人。按照区政府三定方案成立了三科一队,能比较全面地履行本区域内的统计调查工作。但是按照对口市统计局的工作任务,不论专业大小和工作量的多寡,每个条口只能安排一个人负责统计业务,在部分专业和工作上还存在“一人多头”的现象。在对**市六城区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相对于繁多的统计业务和双重的领导部门,县(区)级统计局的人员状况仍然显得相对紧张。
2、统计工作量情况。在地统计前,区统计局只统计本区属的调查单位,并相应承接市统计局、城调队下达的部分抽样调查和专项调查。在地统计特别是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各专业限上调查都进行了调查扩面,并对从未开展的社会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抽样调查,劳资统计全面在地并要求扩面调查,统计行政管理也逐步实行区域化管理,因此在统计业务上,出现了统计工作量急剧上升的局面。同时,在地统计以后,区政府更加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注重通过统计专项调查来了解社情区情。因此,县(区)统计局面临开展优质统计服务所带来的工作量也急剧上升。
总之,统计工作的覆盖面扩大、统计调查细化、统计服务更深更广,在客观上都促使统计局工作量的增加。
3、统计职能履行情况。在地统计以后,县(区)统计部门既要应对各专业开展的统计调查、各种统计专项调查,还要以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创新开展各项统计服务工作。在现实的统计实践中,以统计局现有的工作人员应对两方面的统计职能,其大量的工作时间则安排在统计调查、电话催报、报表审核录入和上报上,而开展专题调研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服务的时间却很少。因此,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着疲于基层调查、无暇统计研究与统计服务,在统筹工作时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顾此失彼,这与统计工作的职能要求相比,其职能履行存在这不到位的情况。
二、实施在地统计工作以后,基层统计局面临的新形势
XX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以后,在地统计工作得以全面实施,并取得了既定的成果。市局各专业的统计调查单位被所属县(区)统计局接管,部分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区域化分解,县(区)统计局也及时补充了工作人员,确保了在地统计的有效实施。但是,在实现的统计工作实践中,在地统计为县(区)统计部门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
地统计后,基层统计局所开展的基层调查单位数量急剧增加,上级部门下达和本区同级委托的专项调查也与之增多,开展统计咨询与服务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大。面对大量的统计工作,对现有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显得人员的缺少,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招录工作人员,充实到统计工作队伍中来。当工作人员得到充实以后,又面临办公场所、办公条件和办公经费的紧张,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统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物质条件,得到适时的解决。
2、在地统计带来的新挑战。实施在地统计后,各县(区)统计局所开展调查的统计对象将覆盖本行政区域内所有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居民。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看,原区属统计单位和市在地下放单位只覆盖了部分行业的部分单位,行业统计还存在着扩面的必要性;对部分没有开展统计调查的行业,因没有既定的统计调查方法和制度,需要创新性地开展调查工作,以取得相关的统计数据。面对当前统计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如何扩大并作好现有调查行业的统计调查工作,需要开展必要的工作方法创新,以达到在开展统计催报、报表审核和录入方面节约有限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如何做好诸如社会服务业、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调查,需要开展统计方法制度创新,通过制定统计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指标体系、编制调查表、开发数据处理程序等一系列统计创新工作。因此,在地统计也给县(区)统计局开展统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3、在地统计对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面对在地统计给县(区)统计局带来的压力和新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县(区)统计局能立足统计工作,不断创新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工作方法。在统计业务上,形成以增加值核算统计为核心,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和区域特色经济调查制度(如楼宇经济、文化创意产业调查等)为支撑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以实现对全区各行业经济的调查和监测。在工作方法上,要根据所开展的统计调查工作,在数据处理手段、评估体系上不断探索新方法,以达节约人力、物力,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目的。在工作制度上,要进行管理方法创新,通过建立一系列工作制度,规范统计工作办事程序,实现对工作人员和工作事项的双重管理,做到用制度实现“人”与“事”高效衔接。在统计执法上,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与统计制度相配套的统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利用行政执法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规范各类统计调查活动,形成调查审批、调查执行、数据发布及违规处罚等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促进统计调查不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并以此加快统计法制化建设的步伐。此外,还要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做到在有限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实现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4、在地统计改革以后,县(区)统计局的职能定位。实施在地统计以后,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和对统计职能提出的新要求,客观上需要对县(区)统计局的工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综合分析来看,开展统计调查,研究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度和开发数据处理程序,完成对调查数据的审核、录入、汇总分析与上报工作,仍将是基层统计局的基本职能。在统计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上级领导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并结合统计调查数据开展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的分析资料,将是基层统计局有待加强的基本职能。依据各类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面对社会公众和各级部门开展深层次的统计服务工作,从而增加统计服务的广度;同时,依据统计法律法规,加强统计工作管理与统计执法,推进统计工作法制法的进程。
三、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意义
实施在地统计工作以后,县(区)级统计局面对新的工作形势和要求,站在立足本职工作、开展优质统计服务的角度,提出建设标准化统计的设想,是对当前基层统计局开展统计工作思路创新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通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将高效整合当前统计局有限的人力资源和财力、物力,通过职能分工与合理调配,能有效提高全局协同作战的整合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能高效的完成各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统计调查工作,确保统计调查开展的时效性。
通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利于集中专业力量,针对各级领导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制定调查方案,开展专题调查,并结合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开展分析研究。将各类统计数据资料转化成为理论性强、分析严谨的高质量统计分析报告,从而增强统计服务的深度。
通过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利于完善统计局内部管理制度,促进统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对办文办事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街道统计科管理制度的制订,规范各项工作的办事原则和管理要求,同时实现对工作人员的管理控制,保证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
四、标准化统计局具有的特征
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以后,基层统计局的工作将实现在现有资源上的科学整合,通过办事流程、工作制度以实现对工作内容和工作人员的双重管理;通过对各项工作制度的遵守,将统计工作任务与统计工作人员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和事的高效统一。建成后的标准化统计局,将具有一下特征:
1、规章制度是核心。标准化统计局建立以后,各项规章制度将构成统计局的管理核心。统计局将通过各项办文办事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街道统计科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从工作任务到人员管理、再到工作质量控制的制度管理体系。通过规章制度这一管理核心,可将对工作任务的管辖和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考评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统计局日常工作的制度化管理。
2、工作管理更侧重于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对各类规章制度的遵守,各项工作都将按照既定的办事流程被分解到相关的工作人员,各工作人员也都将按照自己的职责分工进行业务办理,并接受办公室对相关业务工作的综合考评。从而使各项事务的办理都有制度可以遵循,各项业务的操作都规范标准,规范化的作业流程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从整体上也全面提升了统计工作的形象。
3、人员管理更侧重于人性化。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以后,将制订以工作目标为核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建立目标考评体系,对工作人员的出勤、业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工作创新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并与民主评议相结合,完成对工作人员的年终综合考评。考评结束后,对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并作为年终奖励的重要基础依据。通过将考核贯穿与日常的工作中,形成对工作人员的适时激励,并与民族评议相结合,从而使业绩考核在具有客观性的同时,更体现出人性化管理的一面。
五、怎样建设标准化统计局
将标准化统计局建设有理论落实到实践,主要体现在对局内资源的整合,建立创新型的科室设置,明确相应的职能分工,促进各项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科室设置主要包括:
1、局长办公室。
主要职能:实现局长管理指示的下达和各室、中心意见的集中反映,对全局性的业务工作实现沟通与协调。
主要负责:全局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各项事务性工作,负责全局性文件和领导讲话稿的起草工作,协调各室、各中心的工作关系;监督全局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与遵守,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开展面向全社会和各级领导开展统计咨询与服务。同时,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
主要职能:根据各项调查任务的要求,进行调查解释,并根据需要制定调查方案、编制数据处理程序;开展在地统计模式下的统计方法制度研究与创新,开展对未开展统计的领域同时,负责全局统计方法制度的创新工作。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联络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中心、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意见,促进统计方法制度的优化。
3、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中心。
主要职能:根据各级领导关注的社会经济热点,针对专题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统计数据资料,开展统计分析,撰写分析报告,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主要负责:专题调研,完成对综合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撰写分析报告;同时,与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联络,确保统计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
主要职能:根据各项调查工作的要求,完成各项统计调查的数据采集工作,并完成对调查数据进行审核、录入、上报,各类数据资料的归档保存工作。
主要负责:建立各专业报表单位名录库,建立与统计基层单位的沟通与联络;负责对统计基层单位的统计监审、报表催交和信用等级评定。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联络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市和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中心,反馈数据处理意见,促进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和为开展统计分析提供意见。
对以上4个职能科室的设置,将全局的统计工作划分为4个部分,从业务流程上看,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完全应了专业报表的处理规律;同时,又为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依据。而局长办公室则是站在全局综合工作的角度,对一室二中心进行总协调,从而保证全局工作的整体性。
六、标准化统计局的制度模式
各职能机构的设置,是标准化统计局的“外衣”,如果真正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运作起统计局,还需要建立健全各规章制度,以实现对基层统计局的制度化、标准化管理。因此,建立标准化统计局,还须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制度体系(本文只论述建立制度体系的方面,对具体的制度内容不作细致阐述)。其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1、工作流程方面:包括各专业统计方法制度与业务工作流程、专项调查方法制度与业务工作流程、统计法制工作与统计执法流程和工作会议制度等。
2、工作人员管理方面: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局机关目标考评体系、街道统计工作考核办法及各类专项工作考核评比办法等。
3、工作事务管理制度方面:包括文件管理制度、保密工作规定、公章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统计数据管理制度、统计资料利用管理办法、固定资产和办公设备管理规定等。
在以上的制度体系中,分别就工作流程、人员管理和工作事务管理方面做了详尽的规定,能将工作人员与工作事务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对“人”和对“事”的双重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促进统计工作整体形象的提升。
七、建立标准化统计局的可行性分析
实施在地统计以后,各县(区)基层统计局都面临着统计工作量大幅度增加、统计调研与统计分析力量有待加强,统计方法制度创新亟待解决,统计服务有待进一步推广与深化。因此,建立标准化统计局从理论到实践都有较强的可行性。
1、可以整合人力、物力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地统计以后,各基层统计局都存在人员和财力吃紧的情况。按照标准化统计局的要求,打破目前专业科室设置的安排,将所有工作人员分为局长办公室、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室、统计调研与数据分析和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等四部分,从而改变了以前各专业中人人都要订制度拿方案、做统计报表和开展统计分析的局面,将分散在各专业科室的力量集中起来,统计后勤服务、方法制度研究、统计分析撰写和数据采集均有既独立又合作的职能科室来完成,做了了工作业务的专业化和流程化。
通过专业力量的集中与配合,配以财力物力的集中,可以保证各类统计调查工作完成的及时性,又可通过职能分工的不同,从源头上保证调查数据的高质量。
2、可以促进工作效率提高和统计工作水平的提升。通过职能设置,将相同性质的工作归为一类,使之在一个科室内部合理、集中安排时间,从而提高了统计调查工作的效率。
在同一科室内部,通过专业人员的配合与交流,对工作方法的探讨与创新,从整体上促进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3、便于分层次使用人才,能做到人尽其才。在调配科室人员时,将根据科室职能设置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的技能特长,分层次的进行组合搭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克服原有模式下能力差的没事做、能力强的事情做不完的局面。
4、便于制订岗位责任目标,推行综合绩效考评。标准化统计局建立以后,各个工作岗位将有更加明确的分工,并能根据职责分工核算出相应的标准工作时间,从而便于制订岗位责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目标考核为核心的综合绩效考评体系,推行对全局工作人员工作的综合绩效考评。
第二篇:某市统计局调研报告
关 于
对我区民营建筑业企业经营现状的
调 研 报 告
代表企业:山西省帝华建设有限公司。
一、企业经营发展现状
山西省帝华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经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壹亿零壹佰万元,现有职工425人,其中有职称人员171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132人,初级职称人员39人,一级建造师21人,二级建造师39人,公司现有机械设备51台,资产价值2987.7万元。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过8年多的发展,已成为了拥有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建筑防水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公司主营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钢结构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古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通信工程及特种作业工程等施工及进行对外经济合作,年施工能力在39.247亿元以上。历年来所承建的兴县东城区(郭家茆旧村)棚户区改造北区一期工程、新建怀仁国际花园住宅小区建设项目、恒安帝景城、万城花园等项目上取得了多项荣誉称号,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掌握了多种新型施工技术,得到了省、市领导及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好评。2013年到2016年连续被山西省建筑业协会评选为 “山西省优秀建筑企业”、“2014山西省用户满意建筑施工企业”、2014年被太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评选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被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选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单位”。
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目前,受社会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建筑行业市场资源缩水尤为明显,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这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的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为:
1、业务承接量减少,发展受限。
目前的建筑市场可以说是僧多粥少、竞争相当激烈,企业在同等条件下投标中标率较以往显著下降,没有优质业务资源的不断接入,企业要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极其困难。
2、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项目管理成本,影响了企业效益。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项目管理既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效益增长点,关系到社会和谐和从业者的家庭幸福,“企业不消灭事故,那么事故就会消灭企业”,做好项目管理就等于市场营销。然而建筑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加之劳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企业需要投入极大的成本到生产管理工作中以降低生产风险。同时,劳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决定了劳务企业的履约诚信度也受到了影响,导致施工总承包企业经常受到建设方因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投诉及处罚,甚至毁约。这些因素都无形中增加了企业项目管理成本,影响了企业效益。
3、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经营风险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包括法律风险、资金风险等。比如因建设单位的资金实力不足、诚信度差等原因导致的包括合同履约风险、工期风险、劳务合同风险等法律风险;这些因素又会严重扰乱施工总承包企业对工程进度款的支配计划及预算,甚至引发企业严重的资金风险。这些风险都不同程度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具体有哪些支持?
近几年,企业在晋升资质等级,业务范围拓展,产业链延伸方面均得到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政策性支持与引导,同时政府还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各金融机构对企业通过贷款、投标保函等形式给企业在业务发展上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方案,使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增强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企业是否有专业的科研、创新团队?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成本的比例有多少?是否获得发明专利?
为促进公司的技术创新工作,提高创新工作能力,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规范公司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遵照国家及省、市有关技术创新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规章制度、指导性文件,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公司设立了由总工牵头的技术部,作为全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主管部门,技术部负责项目技术创新工作的宏观管理,由总工全面负责本部的技术创新工作,组织创新项目的申报,检查创新项目的进展、技术方案改进、完成和经费使用情况,制定有关办法以及审批有关重要事项。保证创新项目的计划实施、成果鉴定及奖励申报、结题总结、档案整作。同时企业按年产值的3%的额度为技术部提供创新资金支持,以确保创新项目得以有序进展。虽然目前暂未取得专利成果,但相信在企业强烈的创新氛围及创新资金的保障下,技术创新成果及专利之日可待。
五、企业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
公司成立八年来,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和社会评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企业多项资质也晋升为一级资质。根据董事会的部署和要求,公司把今后三年定为实现承前启后、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为此,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公司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了《山西省帝华建设有限公司第一个三年(2017—2020)发展规划纲要》。本纲要指明了公司发展的方向,确立了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明确了工作重点,以此引导经营行为。它是未来三年公司发展的指导文件,也是全员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2017—2020”期间公司面临的发展契机
从企业自身发展看,八年的创业和发展,为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尤其是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的重大改革,以科学的管理初步实现了管理层和作业层“两层分开”,由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组成的纵向一体化经济实体。经过近几年不断改革和完善,使公司智力、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主体发展的日趋成熟。这对于扩大企业经济规模,增强企业实力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从国内的环境看,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的市场争夺空前激烈。在未来三年中,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积极有序的引导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这些政策必将带来一大批基础重点项目。此外加上我省本地的区域化建设、旧城改造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全面铺开,形成了强劲的建设市场发展形势,同时也为我们创造了空前的良机。
(二)、“2017—2020”期间公司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统领公司发展的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公司董事会经营发展战略和正确方针,以“至尊至信,共创共享”为核心价值观,以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以实现服务社会、做强企业、富足员工为目标,全面实施“务实操作、发展自我、用好资源、联强联大、科学管理、促企发展”的战略,塑造优秀的企业形象,促进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大幅度提升,全面推进“一流企业”的建设。
2、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稳扎山西,辐射华北,面向全国,锻造客户信赖的一流企业。
三年目标:综合实力位列华北同行之首,迈进全国建筑行业的第一方阵。
(三)、“2017—2020”期间公司各项重点工作
1、坚持科学管理原则,加强管理模式完善工作。
2、坚持优质经营原则,加强市场开发巩固工作。
3、坚持人才兴企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4、坚持内外兼修原则,加强优秀形象塑造工作。
5、坚持科技创新原则,加强促进全面发展工作。
六、企业对所属行业的市场准入、营商环境等方面有哪些建议和意见?
(一)、树立产业发展意识。
建议把建筑业真正作为支柱产业来谋划,研究和制定扶持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推进我省建筑业提档升级,大力营造有利于建筑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建筑业支柱产业作用。
(二)、加大扶持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
建议主管部门为企业申办资质提供更大便利及服务,规范引导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帮助企业提升资质等级,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打破技术壁垒、降低门槛,为企业获取业务提供真正开放的市场环境。
建议行业有关部门打破招投标技术壁垒,降低门槛,放开市场准入标准,增强企业投标中标率。为企业获取优质业务资源提供便利条件及公平竞争环境。
(四)、强化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强化建筑市场管理,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强化审核、监管力度,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
(五)、扶持建筑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建议主管部门制定鼓励和扶持建筑企业做强做大的政策。一是税收返还给予优惠。二是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由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给重点骨干建筑企业在融资方面予以倾斜,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壮大企业资本实力。三是为龙头企业争创品牌。建筑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有自己的品牌,有行业的名片。四是制定奖励政策。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建筑企业发展壮大,主管部门要采取果断措施,帮助建筑企业摆脱各种困境,采取特殊政策扶持建筑企业迅速发展壮大。
第三篇:标准化调研报告
标准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学校设置与校舍
学校占地面积17732m2,建筑面积10435 m2,现有教学班20个,学校设置和规模符合《办学条件标准》的规定,学校规划科学,区域分明,布局合理。注重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现有绿化面积1297m2,生均1.4m2。略低于标准要求。
运动场地:
田径场地面积4100m2,与中学共用。
根据现有场地,有篮球场地2个,排球场地1个。单杠、爬杆、肋木等器械已安装。
教育教学装备
学校现有图书馆19905册,近三年图书更新数量达到藏书标准的1%以上。管理规范,安全措施到位,实行计算机管理。新进8千多册图书,现正在整理之中,图书数量已达到标准。
二、对存在问题分类提出解决方案
1、现有绿化面积1297m2,生均1.4m2。略低于标准要求。解决方案:在校内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2、教学楼未验收。由区县协调解决。
3运动场地:体育场地建设,由区县协调解决。
自行解决资金汇总
1、绿化面积需增加1500平方米,约需资金2万元;
拟提请区县解决资金:
1、教学楼未验收、消防池未建。
2、田径场体育场地建设,约需资金500万。
****实验学校小学部201*年*月*日
第四篇:统计局企业服务年调研报告
为解决当前我市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顺利渡过难关,确保全市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按照郑州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市统计局对25家企业进行了调查。
调查表明:
一、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温家宝总理表示,当金融和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经济家、企业家的信心尤为重要,人民的信心尤为重要,国家领
导人的信心也尤为重要,这时候信心比黄金和货币还要贵重。今后一个比较长的时期,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持国民经济在更长时间内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调查显示:54%的人对今年经济形势持基本乐观态度;64.5%人的对2009年外部经济环境持较强的信心态度;96.7%的人对2009年国内宏观政策持较强以上的信心。从调查结果看:半数以上的人对当前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和今年的经济形势持较强的信心和基本乐观态度。
1、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方面:54.8的人认为基本乐观,22.6%的人认为今年上半年比较困难,16.1%的人认为今年三季度前比较困难。半数以上的人对2009年的经济持基本乐观态度。
2、对2009年外部经济环境的信心方面:3.2%的人认为很强,64.5%的人认为较强,32.3%的人认为较弱。认为很强和较强的就占了三分之二。
3、对2009年国内宏观政策的信心方面:29.0%的人认为很强,67.7%的人认为较强,3.2%的人认为较弱。对2009年国内宏观政策认为很强和较强的就达96.7%,比2009年外部经济环境的信心高出29个百分点。
二、出台加大投资和扩大内需政策是多数人对“战危机,保增长”的建议。在31份调查问卷中,有17份都提到了投资和内需。在投资方面多数人认为: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对民生福利建设,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通过对这几方面的投资,带动相关行业复苏。在内需方面多数人认为:政府要出台有关切实可行的政策,要保民生、保就业,要出台一些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培养消费习惯,提升消费层次,改善消费环境的政策。
三、对企业出台和落实优惠政策是多数人的心声。在出台政策方面:多数人认为要以企业服务年为契机,通过一些政策,在税收、费用减免方面,企业创新方面,政府机关人员办事效率方面,在为企业服务方面要有新的举措。对于政策落实方面,多数人认为目前政府的政策落实还有待提高,希望政府通过企业服务年使政策更加具体和可操作性,并且要求将服务意识深入贯彻到每一个公务员心中。
第五篇:5醴陵市统计局调研报告
醴陵市统计局
关于“加快发展物流产业,助推醴陵经济腾飞”的专题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醴陵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现状,认真查找现代物流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困难,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加快发展醴陵现代物流产业的可行性建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助推经济腾飞,我们对醴陵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基本情况综合如下:
一、醴陵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醴陵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区位、交通、产业优势明显,商贸服务日趋活跃,物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讲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物流需求规模不断增大。2008年醴陵物流业实现增加值8.83亿元,占GDP的4.7%。物流源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产业经济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较快,货物运输量增长明显。2008年全市GDP为188.17亿元,全社会货运量达6419万吨,比上增长14%;另一方面是经济外向度比较高,要求要有比较规范的配套物流服务,近几年外贸出口额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第三是商业连锁超市发展迅速,寻求社会化统一配货的需求不断增长。
二是专业化的物流需求不断增快。首先,陶瓷企业对高效率、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大且增长快。2008年醴陵陶瓷货物运输量超过700万吨。其中,陶瓷原料的运输是一个主要方面。对18家陶瓷企业调查的数据显示,醴陵陶瓷业泥料的消耗量不仅大,而且企业泥料采购多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运输的形式。2008年18家企业购泥料36万吨。泥料采购地点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河南、湖南等地,日用瓷以省内为主,电瓷以省外为主。其次,陶瓷、花炮龙头企业开始尝试和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去年元月醴陵开通直达深圳蛇口-盐田港“五定”班列以来,华联、泰鑫等陶瓷企业逐渐将产品物流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目前,醴陵经海铁联运方式运输集装箱达2万多箱。再次,快递服务、电子商务等行业对物流配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增多。目前,醴陵已初步形成公路铁路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公路交通便捷,现已形成以上瑞高速、106、320国道和省道313线为骨架,由县、乡道为网络的公路交通运输网。距长沙黄花机场仅1小时路程。铁路交通发达,沪昆铁路干线与醴茶铁路支线呈十字型在市区相交,距离中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株洲火车站仅40公里。醴陵东站是湖南省境内唯一具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铁路货运办理站,主要承担醴陵、1
浏阳、江西萍乡的危险货物运输业务,并承担茶陵、攸县、炎陵的货物运输中转业务。2008年铁路货运量达130万吨。全市仓储设施量多面广,各行各业基本都有各自的仓库。从城区、城郊仓储状况调查来看,目前,醴陵城区可用仓储面积16.8万多平方米,且集中在阳三一带。公共仓储点,原省花炮公司醴陵分公司仓库,占地6万平方米,有20个仓库,库容量9000立方米,拥有全省唯一的危险品出口专线和专用货场;省外运醴陵公司仓库,占地4.5万平方米,库容量7200立方米,设有长1300米的铁路专线,可同时容纳30个车皮装卸作业,商检、海关在此设有专用检测仓库。信息网络方面,光缆干线网已初步建成,形成高速度、大容量信息的传输能力。采取“基地检测、集中监装、就地转柜、直接通关”新模式的花炮物流中心项目正在向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安监总局申报立项。
四是物流企业不断增加。近年来,醴陵物流需求增长势头迅猛,物流企业不断增加,且服务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和专业化的趋势。现工商注册的物流服务单位为3077家,其中,法人企业47家,个体工商户3030家。在这些物流单位中,除传统物流企业外,还出现了第三方物流雏形。与此相对应的是围绕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迅速发展,如安迅物流公司专为陶瓷企业提供海铁联运服务;宏光物流公司专为花炮企业提供运输服务。
二、醴陵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醴陵物流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属于起步阶段,从这次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醴陵物流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模式离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和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现代物流意识,规划、人才严重滞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认识,观念上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对现代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企业统包商品的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这种“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是企业主的必然选择。但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仍然沿袭“小而全、大而全”的模式,无疑是对企业主精力的极大损耗和智慧的极大浪费,并大大增加企业运行成本,有碍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过去搞了方方面面的规划,但还没有一个全市性的具体的现代物流建设规划。因此,现在的物流市场是自生其成,各自为战,遍地开花。特别是物流人才奇缺,能通晓现代物流知识又懂管理的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都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的教育培训。
二是缺乏资源整合,物流市场发展滞后。市场是现代物流存在的基础。醴陵商品流通
市场发展缓慢,真正上档次、上规模的商品交易市场目前还没有。陶瓷烟花大市场仅销售陶瓷烟花产品,市场功能发育不全,市场整体效应难以体现。作为陶瓷主产区竟无一个原材料市场及其配套市场,烟花行业同样如此,农产品辐射也仅限于本市及邻近县市。由于在市场开发中没有统一的科学的长远规划,一些企业主的现代物流意识不强,导致现有的一些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经营水平低,在某种程度上已形成了一种无序竞争的局面。加之醴陵企业个数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物流需求“小而散”,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局面的形成。市场体系不健全、商流不旺、物流需求分散,导致物流市场发展滞后,也使醴陵优越的铁路、公路条件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经营水平滞后。调查显示,外地运输公司承运醴陵约80%的货物,导致物流服务市场被分割,税收大量流失。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规模较小,缺乏应有的竞争力。醴陵大部分所谓“物流”企业是近几年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而来,资本构成比较单一,资源整合能力较弱,网络化、系统化的经营模式尚未形成。现已注册的物流企业有47家,但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只有2家,个体经营户注册资金大多在3-5万元左右。二是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经营水平不高。目前,醴陵物流业主要以个体工商户为主,他们仅提供运输和少量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被调查的47家物流企业中,从事运输、配送服务的有22家,占46.8 %,仓储服务的6家,占12.7 %,货运信息服务的27家,占57.4 %,全方位服务的没有一家。三是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由于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造成仓库、车辆等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企业物流运行成本增加,如吉利烟花公司去年多支付的物流成本超出销售收入的10%,高于企业的纯利润。同时,也使迂回、重复运输大量存在,加剧了城市的交通堵塞和空气污染。四是市场不规范。由于行业管理不健全,一些个体经营户和外地车队,不仅设施条件简陋,服务水平低下,而且忽视安全生产,无证照经营、违章超载、偷税漏税、压价揽货等不良现象大量存在,生产企业对物流服务质量缺乏信心和信任。特别是个别“地头蛇”独霸一方,坐地为王,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制约了物流市场的有序竞争。
三、加快醴陵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物流业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物流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产业分工和资源整合,提升产业的竞争力。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因势利导,创造出一条适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路子,促进醴陵的经济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更新观念,助其发展。要通过学习培训、参观交流和媒体宣传等形式,提高
全社会对现代物流业的认识,懂得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真正从思想上把现代物流业作为醴陵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醴陵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济条件已趋成熟。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最新公布的资料显示,物流成本下降1个百分点,全国就可以节省成本2000多亿元。醴陵市2008年企业生产总成本超过200亿元,按此计算,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两个多亿。这表明醴陵存在着巨大的物流市场,物流业将成为醴陵陶瓷、花炮等主导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必须要抓住机遇,注重舆论引导,教育和激励广大从业者抢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先机,从思想认识上到行动上都尽快适应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
(二)要编好规划,引导发展。在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上,要遵循“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思路,按照规划先行、扶持重点、提高起点、突出特色的原则,抓紧制定符合醴陵经济发展水平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统筹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要明确物流园区、市场的数量、规模、位置及相关要求等,引导社会投资的合理投向;要利用好醴陵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物流设施条件,突出发展陶瓷产品和花炮产品的专业物流;要按照大物流的思路去进行现代物流业的整体规划,全面提高物流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规划要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一经审定,要坚决付诸实施,坚决杜绝有法不依的行为发生,确保醴陵市的现代物流产业在《规划》的引导下健康有序发展。
(三)要完善基础设施,推进发展。一是健全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火车站扩、改建工程,进一步提升铁路综合运输能力;加快106连接线拓宽工程、省道313线、江源大桥、城区路面改造等工程建设,实现各个方向运输通道畅通;推动铁路“内陆口岸”建设,打造出口大通关平台;尽快落实花炮物流中心立项、选址、招商,助推产业发展。同时,要抓住我国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抓紧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各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一方面要整合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金融、税务、海关、商检、交通运输、邮政以及质量技术监督等行业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物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国际通关的电子化管理,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支持、扶持以重点企业为依托的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要培育市场主体,促进发展。一是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的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组织化程度,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二是支持已有相当规模的具备现代物流功能的龙头企业发展物流公司。如陶瓷、花炮行业的龙头企业
可以联合起来,将物流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自身的“网络”社会化,利用品牌优势,组建物流公司,从事第三方物流,使醴陵迅速崛起有品牌、有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三是积极扶持新组建的物流企业,政府应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四是积极引进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到醴陵落户,提升醴陵整体物流业发展水平。五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限制不合格者进入物流市场,避免恶性竞争。六是改造提升专业市场,增强物流辐射能力。
(五)要优化环境,保障发展。政府现代物流业工作领导小组要抓紧制定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为物流业的公平竞争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与宽松的宏观环境;对欺行霸市、敲诈勒索的“地头蛇”予以坚决打击和惩治;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积极推动组建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引导下,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维护行业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加大专业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适应醴陵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只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正确引导,就一定能把醴陵的现代物流产业做大做强;物流产业也必将为醴陵的经济腾飞增加新的亮点。
醴陵市统计局
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