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
日前,由中国缝制机械协会起草的《2013年中国制衣设备行业发展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分7大部分,共计18万字,全面梳理了2013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的发展情况,深入分析了行业运行特点,并对行业2014年运行走势做了分析预测;细致阐述了电脑刺绣机、电子电控等分行业发展情况;对上市公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门分析;从企业家视角对当前骨干企业、特色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诠释;对越南、印尼、孟加拉等新兴市场以及我国服装、皮革下游行业做了市场发展专题报告;系统总结点评了2013年行业发生的重大事情。
该报告依托国家统计局、国内外海关数据、协会自有统计等权威数据,及时动态把握行业发展现状,设立分项目专题调研,集中了行业各领域专家资源,内容翔实,观点明确,是了解中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的权威资料,同时也为缝制机械行业企业、上下游行业企业、各相关业届人士以及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全面深入了解我国缝制机械行业发展情况、研究产业运行规律、把握市场机遇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
第二篇: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为了促进我国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编写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6月9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在湖北省正式联合发布《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这是农业部发布的首个水产养殖重点品种产业发展报告。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巡视员丁晓明,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副站长(正局级)孙有恒,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林伟华出席发布会。丁晓明在致辞中指出,淡水小龙虾是我国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龙虾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或者文化。小龙虾产业的发展对推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的目标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产业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的建设、苗种繁育、养殖技术、病害防控、副产物利用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丁晓明表示,此次发布《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除了展示成就、引导市场、促进绿色发展的目的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考虑就是要建立一个平台,汇聚众智,集科研、推广、教育和企业众家之所长,研究和解决小龙虾产业发展面临的众多问题,以推动小龙虾产业绿色、高效、持续发展。孙有恒指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高度重视此次报告的编写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总站、学会精心部署,组织主产省区推广人员深入一线调研,了解小龙虾产业发展状况,并召集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和相关省份水产技术推广骨干,围绕小龙虾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初稿后,又广泛征求了相关政、产、学、研、推各单位,及相关企业意见,并经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审核,报告研究了小龙虾产业问题,展望了发展形势,提出了发展建议。孙有恒表示,此次报告的编写和发布是总站开展一二三产融合研究、引导产业发展的重大探索,下一步,总站、学会将及时总结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的编写经验,按照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其他渔业产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同时,积极发挥水产技术推广系统的全国体系和专家平台优势,配合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服务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在小龙虾产业的技术推广、种业建设、疫病防控、市场分析、产业宣传等方面做好服务,为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发布会从“产业规模、产业布局、市场消费、产业拓展、品牌建设、产业扶持、产业技术、产业问题、形势展望、发展建议”等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记者马艳霞)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原产于北美洲,20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重要养殖经济虾类。进入本世纪以来,小龙虾养殖发展迅猛,消费市场持续放大,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集“苗种繁育、健康养殖、加工出口、餐饮物流、节庆文化”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特别是“十二五”以来,由于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广阔的市场前景、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多地区将小龙虾产业作为地方特色主导产业进行打造,小龙虾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培育地方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受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编写了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旨在全面总结小龙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展望未来形势,提出发展建议。
一、产业规模
1养殖面积和产量我国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至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了221%;全国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2016年,我国小龙虾总产量为89.91万吨(含捕捞产量),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图1 2007-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变化情况2产业产值我国小龙虾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最初的“捕捞+餐饮”,逐步向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及旅游节庆一体化服务拓展,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小龙虾产业链中,第一产业以小龙虾养殖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小龙虾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为以虾为基,以市场流通、餐饮服务、节庆文化、休闲体验为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服务业。据统计测算,2016年小龙虾产值564.10亿元,经济总产值1466.10亿,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近500万人。
二、产业布局
1生产产区小龙虾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等5个主产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左右。湖北省养殖规模最大,2016年养殖面积487万亩、产量48.9万吨,占全国近6成。近两年,湖南省养殖规模增长较快,四川、重庆、河南、山东、浙江、广西等省(区、市)小龙虾养殖也逐步发展,养殖区域逐年扩大。另外,部分省份尚有捕捞产量。表1 2012-2016年五个主产省小龙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情况单位:万亩/万吨地区湖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年份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面积产量201226330.22648.3732.68.57235.833.60.2201330134.7563.88.3346.58.69235.884.560.272014368.539.3618.869.69.32246.057.110.352015378.743.362.39759.72256.1735.081.75201648748.962.39.6580.611.78266.521125.6
第三篇:《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2015》正式发布
《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2015》正式发布
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发布《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两项养老保险累计结余近4万亿元。但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继续下降,由2014年2.97:1降至2.87:1。也就是说,不到三个人要“养”一个人,意味着年轻人养老压力正持续增大。不过,广东地区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以9.74:1位居全国之首,相当于保持“超过9个人养1个人”的水平。
企业养老金
收益率是近六年以来最高
此次是人社部第二次以定期公报方式向社会公开发布社会保险发展状况,2015年报告首次以中英双语出版。
截至去年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536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472万人。也就是说,全国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突破8.58亿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累计结余3.53万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结余4592亿元。去年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继续下降,广东地区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虽由2014年9.75:1微降至9.74:1,但仍然是全国最高。
报告显示,去年企业离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养老金2251元(离休人员人均5453元),相比上一年提高190元(离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平均提高789元),当期发放无拖欠。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达到3.1%,这是近六年以来的最高。2009-2014年的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分别为2.2%、2.0%、2.5%、2.6%、2.4%、2.9%。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替代率(退休时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比例)达67.5%,与2014年持平。去年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养老金为116.7元/月,比上年提高26.8元。
职工退休比
24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披露,截至去年底全国28893万职工参保基本医疗保险,比上年增597万,增长2.1%,比2010年增加5158万,年平均增长4%。其中,参加职工医保的在职人数2 1 3 6 2万,占参保总人数的73.9%,而退休人员总数为7531万,占比26.1%。去年医疗保险职工退休比(职工人数与退休人员人数之比)为2.84,连续第四年下降。
据了解,根据职工医保政策,退休人员不缴费,而退休人员人均医疗消费大大高于职工,职工退休比下降提示医保基金收入减少,医保基金支出增加。广东的职工退休比依然排在各省份之首,达7.44,这意味着超过7个在职职工为一个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埋单”;而黑龙江的医保职工退休比1.65,排在31个省份的最末尾。
报告显示,24个省份的职工退休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除广东外,还有北京、浙江、江苏、福建、山东、西藏、新疆。
三大焦点
黑龙江企业养老金
可支付月数仅1个月
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虽然不断扩大,由2012年的2.3亿元增至2015年的3.4亿元,但可支付月数由2012年的19.7个月下降至2015年的17.7个月。可支付月数指基金累计结余除以每月养老金总支出得到的月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支付月数近两年均在下降,反映基金未来的压力。
总体而言,2010年以来养老基金支撑能力基本稳定在17-19个月之间,但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北、辽宁、陕西、天津、湖北8个省市和新疆兵团的可支付月数在10个月以下。黑龙江的企业养老金可支付月数仅1个月,广东可支付月数全国最多,排名第二、第三位的是北京、西藏。
六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
报告显示,去年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共六省份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入不敷出”,而截至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龙江、宁夏三省份当期收不抵支。去年东北三省的养老金全面“沦陷”,黑龙江企业职工养老金收入比支出少183亿元,辽宁、吉林也收支相差105亿元、41亿元。
从抚养比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养老压力。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跌破2比1的省份增加湖北省,其他包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重庆、四川、甘肃和新疆兵团。其中,吉林、黑龙江依旧排在最末两位。而广东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最高,接着是福建、北京,而浙江抚养比由去年4.55:1降至3.43:1,是所有省份中下降比例最高的。
缴费人员占比七年连降
报告指出,去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企业部门缴费人员占参保职工人数的比重仅80.3%。这意味着,每5个参保职工中约有1人没缴费。而且,企业部门缴费人员占参保职工人数的比重自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七年下降,2009年缴费人员占比达87.7%。
此前,中国社科院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5》中指出,2006年至2014年,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企业部门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的比例不断下降,由89.98%降至81.19%,“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缴费情况令人担忧”。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比例过低,通常意味着参保职工人数中缺乏缴费能力的人员过多,也就是扩面过度,把一些不该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也勉强纳入该制度。
南都记者了解到,部分省份情况更令人担忧。2014年海南省企业部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缴费人数占参保职工人数的比例为59.52%,也就是说,每5个参保职工中只有不到3人在缴费。而广东、北京等地缴费人数占比也低于70%,河南、河北、贵州、重庆、湖南、天津、浙江低于80%。新疆的缴费人数比例最高,达96.59%,上海、湖北、内蒙古、西藏、山西均高于90%。
专家建议,有关省份应调整养老保险征缴扩面政策,引导缴费能力过低的人员加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其他养老制度安排。
第四篇:中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发展报告
一需求分析
一、需求量增长分析
我国重型机械行业细分为冶金矿山机械和物料搬运设备子行业。据中国重机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冶金矿山行业营业收入达3111亿人民币。受下游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矿山投资额变动影响,矿山机械需求总量呈逐年较快增长态势。
2007-2011年我国矿山机械设备需求持续增长,需求量从2007年239万台/套增长到2011年的351万台/套,其中2011年我国该类设备市场需求同比增11.07%。(数据来源: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
二、区域需求结构分析
矿山机械设备需求变动与我国矿产资源地理分布、矿山开采产业关联度较大。由于地质成矿条件不同,导致我国部分重要矿产分布特别集中。煤炭查明资源储量中,约90%集中于华北、西北、西南,但东北、华东和中南煤炭资源仅占10%左右。磷矿查明资源储量约70%集中于云、贵、川、鄂四省。铁矿资源与开采集中分布在辽、冀、川、晋等省。
各类金属、非金属矿山资源分布以及矿山开发利用使得矿山机械产业市场发展受到一定程度限制。近年来在西部边远地区发现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区。开发难度很大。基于矿产分布不平衡态势,今后我国矿业发展战略重心西移已成必然之势。现阶段我国矿山机械区域需求构成看,华北、东北等重点矿区对矿山机械需求结构中占份额相对较高。
三、产品结构分析
矿山机械包括钻井设备、采掘设备、矿井升设备、破碎和研磨设备、筛分设备、洗选设备、焙烧设备等七大类约300个品种数千种规格。采矿设备如掘进机、挖掘机、采煤机、刨煤机、桥式转载机等;选矿设备如球磨机、立磨机、磁选机;浮选机、螺旋分级机、粉磨机、颚式破碎机、破碎站、箱式破碎机、旋回破碎机、圆锥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探矿设备如转钻机、回转式立轴钻机、井架(钻塔)、绞车、动力机(电动机、柴油机)和泥浆泵等。已形成多品种规格、系列化。
据统计:我国各类矿山机械设备产品市场构成中,选矿设备在整个矿山机械市场份额约51.3%左右、采矿设备约占20.1%、探矿设备约占15.4%左右、其他特种矿山机械等约占13.2%左右。
二供给分析
一、产量增长分析
我国是全球矿产资源主要生产国、消费国,也是矿山机械设备制造大国,矿山机械年产量居世界前列。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矿山机械供给结构中:一般性综采、掘进提升设备产能过剩;先进智能数字技术综采、掘进机械等高技术附加值设备供不应求主要依赖进口;国产设备在质量规格性能、技术研发与工程化方面差距很大。
2008-2011年我国矿山机械设备制造业年产量呈逐年快速增长态势,从2007年221万台/套上升到2011年328万台/套,其中2011年我国矿山机械产量同比增10.81%。
二、区域产业布局分析
矿山机械设备本身技术附加值高、属资本技术密集型设备制造业。区域产业布局及产能集中度较高。矿山机械生产企业及产能主要分布在中南区、东北区、华北区等地区。其中中南地区的河南省、东北区辽宁、华北区山西等省份,矿山机械产业体系成熟完整,生产能力及投资规模更为集中。华东地区近年来出现较多民营企业,山东、上海、江苏等地已经形成一定产能规模。
三 供需平衡分析
矿山机械制造产业发展与下游各类矿山开采企业需求发展息息相关。采矿业处于产业链上游,我国宏观经济增长、采矿业政策调控对采矿业以及关联产业如矿山机械制造业发展具重要影响。2009-2010年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发展速度有所下滑。随着国内经济恢复增长,下游野外矿产勘探、贫矿、地下矿山等特殊矿机以及智能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矿机需求呈较快增长,矿山机械制造企业经营状况不断好转。我国矿山机械已形成完整产业链,行业企业数量约达上千家,产能规模较大,已形成比较丰富产品系列,基本满足我国矿山开采通用技术需求。但我国矿山机械制造技术水平不高,呈现“大而不强”状况,高端智能化、数字化、大型矿山机械成套设备仍依靠进口。
我国矿山机械行业市场供需平衡态势看:供求总量仍处于供不应求状况、供应结构不均衡需逐步升级优化。据统计:我国矿山机械需求总量从2007年的239万台
上升到2011年的351万台,同比增11.07%;年产量从2007年的221万台上升到2011年的328万台,同比增长10.81%。
四 2012~2015需求量和产量预测分析 下游煤矿非金属矿、金属矿等地下矿山开采需求拉动下,预测2012年我国矿山机械设备需求量将达382万台套,到2015年可能增长到491万台套,同比增
8.63%。
随着新技术研发投资以及生产能力扩大,预测2012年我国矿山机械年总产量将达360万台套,到2015年可能达469外台套,产量同比增长8.82%左右。
第五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分析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2-06-21 作者:赵福兰
2011年5月9日,2011“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在北京揭晓。10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其中有3家进入全球10强,徐工集团继续领衔中国企业,居50强排行榜第7位。该榜单已经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技术、产品与建材市场发展的风向标,而榜单的背后所反映的则是一个产业的崛起与壮大。
近几年,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全球工程机械产业重心向中国的加速转移,中国工程机械企业正在成为全球行业增长的主导者,并由过去的跟随者正成长为全球市场的挑战者、变革者,甚至引领者。
近1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还是产业链掌控能力都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企业不仅实现了规模上的持续扩张、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而且全球产业地位也迅速跃升。
随着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产品研发不断向高端、大型化、智能化方向的挺进,中国在大型和超大型工程机械装备产品与技术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全面冲线世界级水平的500吨、12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2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到世界最长臂架的混凝土泵车,再到全球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转自升D5200-240塔式起重机,一批代表中国甚至全球先进水平的产品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密集诞生。至此,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不仅彻底打破了大型和超大型工程机械产品依靠进口的局面,而且正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中水平最高、核心能力最强的代表,成为产业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象征之一。
近期,一些工程机械企业陆续推出了自己的“十二五”规划,行业的前景普遍看好。徐工集团、中联重科和山东光明机器制造等大型工程机械企业均在规划中提出了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的目标,部分企业甚至将2015年的销售目标瞄准了超千亿元。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透露,到2015年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或达9000亿元。业内人士预测,工程机械行业有望在“十二五”期间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是带动整个工程机械行业需求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进一步提速、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日益加快的城镇化进程,都将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最直接的收益。从国际市场看,随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经济的复苏,工程机械行业市场前景同样广阔。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价格比较优势是我国工程机械低端产品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深化,这种竞争优势将难以持续;也正因如此,产品高端化和加快整合将是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发展的两大主线,这也是工程机械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契机。
目前,新一轮技术革命正处在启动期,若干重要领域酝酿着新的突破,国际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将出现深层次调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大部分处在国际分工低端,将面临严峻挑战。以国内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以及大型港口建设为例,这些领域都对工程机械提出了高可靠性、高精度的要求,工程机械高端化的过程不可避免。而整合各个企业的力量、集中不同企业的优势则必将成为当前工程机械行业增长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2009年公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就将工程机械所属的机械制造行业列为了国家推进兼并重组的重点行业之一。
也正是基于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工程机械行业的不少领军企业在布局国内市场的同时,通过并购国外知名的工程机械企业和研发机构,或者通过海外推广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自身资源实力,加快布局国际市场。例如,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CIFA、三一重工的品牌输出,已经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亮点。
除了走兼并重组的路子外,致力技术创新、打造高端产品更不容忽视。以山东光明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为例,作为国家起重搬运机械定点生产企业,从生产农机产品再到广受欢迎的威肯叉车,这家企业产品先后完成了国内、国外市场的布局。山东光明之所以能成功转型,其中科技的贡献功不可没。
事实证明,加快整合和通过自主创新走产品高端化之路,是工程机械行业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好方法。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对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成功拓展高端产品适应市场需求,以及通过整合实现国际化更是显得重要和迫切。可以肯定,只有抓住这两条主线的工程机械企业,才会有真正的发展前景。
工程机械行业不仅是促进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实现各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因此工程机械的发展也是优先于其它行业的。也正是因为如此“高效率”成为了衡量工程机械产品的重要指标,但时至今天工程机械的“高效”仍是在高能耗的基础上来实现的,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在建设的同时也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制造大范围的污染,如何实现工程机械既“高效”又节能环保成为了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工程机械行业是集技术、资金、劳动力为一体的行业,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日益的扩大和我国基础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经济市场对细分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包括技术、智能化,还包括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一系列因素。时下,节能环保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热门话题,好像与节能环保毫无相关的工程机械行业也搭上市场发展的快车,迫切的需要向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方向转型。很多节能环保概念也被运用到工程机械产品中,例如2009年,在国内首次将混合动力概念引入到工程机械的节能研究中,并开发出了首台国产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比传统挖掘机节能30%,效率提高25%。这也证实了工程机械企业正在朝着节能环保的目标努力。
虽然现阶段国内少数企业在节能环保上已经小有成就,但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十二五”是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产方式转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面临着能源转换效率较低、操作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一些问题,这给行业的节能降耗带来了严峻挑战。未来,在加快整合和通过自主创新走产品高端化之路的同时,我国的工程机械企业还需要向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方向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