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审判职能促进城乡统筹

时间:2019-05-14 21:3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挥审判职能促进城乡统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挥审判职能促进城乡统筹》。

第一篇:发挥审判职能促进城乡统筹

市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率先在西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为重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提供了新的动力,而且对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市法院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法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围绕统筹城

乡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审判职能,为实现“加快”、“率先”目标,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不断更新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意义。市第三次党代会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主线,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城乡统筹直辖市,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中央着眼于把改革开放向内陆和纵深推进和促进城乡统筹、工农协调,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重庆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动力和平台,也对赋予了重庆改革发展的新的重大使命。全市法院要充分认识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自觉把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司法保障作为审判工作的根本任务,使法院审判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心、同力、合拍、同步。

切实增强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责任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核心是改革。只有通过改革,彻底破除不适应城乡统筹的传统观念、体制机制以及做法和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建立统筹城乡的制度体系。改革试验必将带来观念大更新、社会大变革、发展大提速、利益大调整,必将对法院审判工作提出新挑战、新任务和新要求。全市法院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围绕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试验的总体要求,找准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增强工作实效,努力为城乡统筹改革试验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律服务。

二、依法履行审判职能,强化服务保障作用

要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条件。全市法院要紧密结合城乡统筹改革试验过程中的社会治安形势,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黑恶势力犯罪以及各类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犯罪,努力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依法惩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和贪污贿赂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在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坚持宽严相济政策,切实做到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相济、罚当其罪。要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以案讲法、社区矫正、回访帮教等各种形式,提高群众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努力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城乡统筹改革试验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发展。全市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工作调节经济关系的职能作用,确保城乡统筹改革试验政策的全面落实。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农村土地征用补偿纠纷的审判工作,积极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利用。要妥善处理涉及企业破产、改制、重组和公司股权等纠纷,促进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依法审理知识产权纠纷,依法保护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要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和外商、港澳台商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要在保障民生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诉讼问题作为服务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的着力点,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要严格依法审理劳动争议纠纷,对涉及农民工工资和劳动报酬的案件要坚持“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及时有力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健全执行机制,强化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千方百计提高执行兑现率,让打赢官司且有条件执行的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使逃避债务的当事人受到应有制裁。要高度关注群众诉求,认真落实“四定一包”,深入开展“开门接访、带案下访、预约接访”,切实解决群众信访中反映的问题,坚决防止因工作方法不当、处置措施不力,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要在服务中心工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全市法院妥善处理主动服务与被动司法的关系。要主动思考城乡统筹改革试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主动参与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的政策研究制定,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要深入研究城乡统筹改革发展政策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和纠纷,积极寻找通过司法渠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增强司法审判工作服务城乡统筹改革试验的针对性、实效性,努力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大力强化五种意识,努力提高工作水平

强化政治意识,做理想信念的坚持者。在服务和保障城乡统筹发展重大使命的过程中,全市法院必须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要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开展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决策部署,及时向党委汇报涉及社会稳定和事关“试验区”改革成败的重大问题和事项,认真思考城乡统筹改革对法院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努力为实现“加快”和“率先”做出更大的贡献。

强化大局意识,做科

学发展的保障者。服务大局是法院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服务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全市法院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法院工作,要正确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统筹考虑具体公平正义与社会公平正义,统筹考虑执法活动的社会评价和导向作用,积极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努力确保法院工作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合拍同步。

强化责任意识,做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民法院既是建设者,也是保障者。全市法院要始终把促进社会和谐作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审判制度的需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使法院内部各部门、各工作环节、上下级法院之间以及人民法院与有关部门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保持诉讼活动和法院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促进司法功能的充分有效发挥。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立根乡镇、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功能,将人民法庭建设成为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前沿阵地。要更加注重诉讼调解、执行和解以及行政案件协调等工作,努力实现“定分止争、胜败皆明、案结事了”的目标,使更多的人民内部矛盾以和谐方式得以解决。

强化质量意识,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案件质量是审判工作的生命线,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全市法院要始终把提高审判质量作为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健全审判运行机制、完善质量评查制度、严格案件质量责任等方式,切实加强审判管理。要通过改革案件质量考核机制,引导法官积极通过充分行使释明权、开展诉讼调解、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和判后答疑,促进当事人息诉罢访。要切实加强对城乡统筹改革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新类型案件的调查研究和指导力度,确保因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引发的热点敏感案件得到妥善处理,确保全市法院司法尺度统一。

强化宗旨意识,做群众利益的捍卫者。“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法院工作的指导方针,在服务城乡统筹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全市法院必须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进一步完善立案告诉立案“一站式”式服务,积极探索建立网上立案、远程立案和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电话预约上门立案等做法,为群众诉讼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要通过加强诉讼指导、推行繁简分流、开展巡回审判、落实审判公开等方式,引导当事人理智行使诉权,提高诉讼效率,降低群众讼累,增强司法审判的透明度。要积极探索建立司法救助基金,对弱势群体、特困企业,依法减免缓收诉讼费,让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对无法执行兑现、生活面临严重困难的申请执行人进行救助,充分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五、不断适应形势需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始终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法院工作的根本保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优化法院领导班子结构,提高领导班子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先进理念武装干警头脑,指导司法实践。要通过健全完善法院工作人员统一招录制度、法官逐级遴选制度和加强法官教育培训等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努力提高广大法官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官业绩评价体系和考核奖惩的长效机制,营造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囿。

努力转变审判作风。始终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引导广大法官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宗旨,以审判职能的充分发挥、法院工作的全面推进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干警的廉政教育、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促使干警“不愿为、不能为、不敢为、不必为”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中纪委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利用审判权、执行权等职务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司法廉洁。

健全完善管理机制。要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关于加强“两院”工作的《决定》和《意见》,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政府、政协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解决人民法院在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严格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要求和最高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的部署,稳步推进法院改革,努力探索建立有利于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维护司法权威的工作制度和机制。要始终坚持重心下移,认真贯彻落实第二个基层基础工作三年规划,切实加强对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人民法庭的建设,努力打造适应城乡统筹改革试验需要的审判工作运行机制。

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在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全市法院要认真总结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提高全市法院审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及时报告审判工作中发现的城乡统筹改革试验中的重大社情民意和突发事件。认真总结多年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按照新的形势任务的要求,研究制定改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加快”与“率先”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

第二篇: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县域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原则: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根本途径;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坚持以党和政府为统筹主体。统筹城乡发展不仅需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更需要构建新的制度框架。具体讲,重点要构建“五个体系”。一要构建适度倾斜的收入分配体系;二要构建联动互促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体系;四要构建公正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五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

——选自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牟绪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现实问题。一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同时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保护农民的权益。二是重视解决负担不公的问题,减少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三是重视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清理拖欠农民工资,加强生产安全保护。四是县域经济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对这些企业要给予更多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杜光辉(南充市市长):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南充市70%以上人口是农民,“三农”问题不解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影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要大力构建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认真研究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务开发,要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元推进,实现城乡互动。

吴果行(省交通厅厅长):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交通厅将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加农村公路的投入,2004年拟增加到5.25亿元,是2002年的10倍;二是继续做好“绿色通道”的工作,让农副产品免费快捷通行;三是拟在2004年补助农村建设小码头320个;四是新建农村车站241个;五是拟对边远乡村班车进行扶持,新增通乡班车120个,新增通村班车1668个。

谢维勤(省财政厅副厅长):统筹城乡发展要深化农村发展,今年中央出台许多改革措施,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当前一是要落实好粮食直补的政策,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要尽快把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

黄忠鑫(省供销社主任):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讲农业,而是要从城乡结合上创新发展思路。要发展小城镇,推进工业化,促进城市经济拉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要逐步走专业化,规模化路子,发展带状经济、块状经济;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带领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张胜明(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要把食品工业作为城乡经济共同的支撑点和结合点,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建议恢复省政府饮料食品领导小组,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使食品工业成为一大优势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统筹区域经济建设全面小康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之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竞争的合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我们统筹区域发展,要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三是必须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又要扶持发展滞后

地区加快发展。在具体路径选择上,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壮大区域发展中心,注重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区域开放合作力度。

——选自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杨安明(巴中市委书记):实现巴中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要整合资源:针对“老少边穷”现状,坚持区域发展;打开门户,积极建设秦巴协作区;确立抓手,大力发展城镇办企业、绿化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经济。二要整合力量:抓民办职教,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人才,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优秀管理者,解决带头人的问题。三要解决突出问题:如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老区工作难度大等问题,要认真思考、深入探讨、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大力促进巴中的经济发展。

于伟(乐山市委书记):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县产业结构趋同,毫无突出的特色和优势。如何发展区域经济一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姜保山(省民政厅厅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地方特点,注意保持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在社会保障、社会发展等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

单晨光(省地税局局长):区域发展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区域发展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资本,受趋利原则的影响,资本都向利润高的地方流动。因此,区域发展关键是找准自己的特点、特色,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快发展。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偏低,仍然是我省基本省情;人多耕地少是我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自然资源分布不协调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我省人与资源的矛盾;生态环境脆弱,人与环境矛盾依然尖锐;环境污染的问题仍较严重,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从我省目前省情出发,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建设;必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选自副省长陈文光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杨国安(省科技厅厅长):现在有的地方只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不注重控制人口、不注意保护自然和环境。现在很多问题属世界性的问题,如大气污染、冰川雪线上升等,需要世界各国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作为科技工作者来说,我们既要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更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保护好自然,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王在银(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要把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率、保护环境、资源合理配置一起抓,统筹协调发展。人口增长率不能有效控制,人均GDP也难以增长提高。在新时期,应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要从人口安全的高度,以人为本,依法办事,改进工作方法,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条件。从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人口就业、出生人口性别比和防治性病、艾滋病等问题方面加强研究探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李向志(达州市市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达州首先有个发展不足的问题,与省内很多地方比,是落后态势。要按照“五个统筹”,做到科学发展,面临很多问题。要做到合理开发,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也希望对欠发达地区要分类指导,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扶持、支持力度。

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发展提供新动力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拘泥某种模式,坚持“适应就是最好的”、“没有模式就是模式”的理念,把大开发与大开放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入世、西部大开发和国外资本及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主动出击,加强与国内外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在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一是抓好扩大内需与增加外需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努力扩大国内外需求;二是抓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三是抓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结合,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四是抓好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加强我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选自副省长黄小祥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葛红林(成都市市长):结合成都实际,我们感到对外开放不够,表现为国际化、市场化不够,成都与杭州、南昌比差距就较大。我们不能跟西部城市比,要和发达地区比。因此,我们在内部要经常讲差距,这样才有紧迫感。政府部门不能单纯讲GDP,而要更注重财政收入、经济质量。成都市通过引进INTEL公司的实践,对于我们树立政府形象、推进转变观念、适应国际规则、锻炼队伍,提高服务和竞争水平,都是一种考验和提升。

唐利民(省招商局局长):要通过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认真考核,注重实效,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执行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四川产业门类齐全,应完善各项政策,使之配套,以进一步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益。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改善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企业在市场中主体作用。

王宋达(省侨联主席):扩大对外开放要进行科学规划,确定重点,明确方向,提出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为了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带动我省优势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建议举办培训班,邀请境外人士来川讲课,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秦琳(省对外友协会长):在对外开放中,对外友协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搞好劳务输出和智力引进;建立中介组织为外资、外商了解四川,适应中国市场提供服务;积极主动为四川企业开辟国外市场牵线搭桥,为四川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一个系统的战略目标,又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进程。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社会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经济社会资源,用改革开放的方法解决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用统一的规划引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用雄厚的产业基础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要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发展重点,解决好社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突破发展难点,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迫切问题;把握发展关键,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增强发展动力,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选自副省长王怀臣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李亚平(省发改委副主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不协调的必然选择,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强化政府公开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搞好统筹兼顾,科学制定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就业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

宋玉鹏(省作协党组书记):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有明确的针对性,就是社会发展滞后

于经济发展,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就要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政府投入的增长机制;要加快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步伐,破除影响社会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要完善政策法规,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谢明道(省卫生厅厅长):从卫生事业看,我省存在卫生资源总量不够、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不足、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必须大力抓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要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等方面工作。

杨启泉(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现在社会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集中反映在“投入不足、发展滞后”上。这样,导致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公共卫生体系、文化事业体系及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危机处理体系等各项社会事业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因此,加大对社会事业投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统筹经济社会的当务之急,长远之计。

邓剑(省移民办主任):四川人口多、农民多、下岗职工多,就业问题突出。必须下更大的力气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纳入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纳入目标考核。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以改革为动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是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工业发展要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强力推进“三个转变”,以发展为主题,改革为动力,开放为手段,科技进步为先导,结构调整为主线,资源整合为重点,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提高市场化的配置效率,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高效低耗、竞争力强的工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加快我省工业发展,首先要搞好我省工业化战略目标和规划的制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着力培育大公司、大集团;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园区经济,培育产业集群;着力开发人才资源;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选自省委常委、省国资委党委书记甘道明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四川国企改革与工业发展》

席义方(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农业资源相当丰富,但我省还没有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应该加大力度,扶持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发挥优势,带动农民致富。

杨志文(副省长):四川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但目前国外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转移到了沿海,到内地的不多,因为劳动力是可动的,而区位优势是不可动的,相反有许多IT企业转移到了四川,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此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能一刀切,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对于四川特有资源,我们要扩大规模,要着力提升产品结构,优化优势企业,政府要在投资上注意政策导向,促进优势企业发展。

颜家瑾(省委副秘书长):要以发展为主题,以整合资源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工业发展格局,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物质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黄学玖(绵阳市委书记):加快四川工业发展,必须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树立全党抓工业的理念,这是四川工业发展的出路。工业不兴,农业产业化也带动不起来。二

是破除工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要研究执政方式,明确党委管什么、政府管什么、企业做什么。三是树立诚信观念,诚信不好,就会影响投资环境的改善,影响工业的发展。

谭力(广安市委书记):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工业,研究工业问题必须从各地的比较优势出发。就四川而言既要抓工业企业的发展,又要抓农产品加工企业。抓农产品加工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途径。现在的“公司加农户”模式,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利益机制,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效果还不明显。

解洪(宜宾市委书记):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的前提下,地方和企业新投资首先要选好产业。那些破坏环境和生态、高排污的产业坚决不能搞。不能为了本地经济发展,让一些西迁的高排污产业到本地建厂。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产业投资的指导,让地方和企业搞好选项投资。要制定严格的排污标准,加强排污监督、检查。同时,要建立有效的防污染补偿机制。

树立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提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不是说我们过去对干部政绩上的要求和看法是错误的。它的意义在于:在新的发展时期和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应该具有与党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调整和完善。正确的政绩观,应该是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优良、人民安居乐业的政绩。正确的政绩观不是简单的对干部考核指标的增减,更重要的是政府职能、执政方式、发展思路和思想方法的转变。正确政绩观的本质是对人民利益的态度,因此,必须从执政为民的立场去创造政绩;正确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保证,因此,必须按全面发展的要求去创造政绩;国家的建设既包括经济建设又包括制度建设,因此,必须注重在基本制度的建设上创造政绩;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既关系自身也关系执政,因此,必须坚持在党的建设方面创造政绩。

——选自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几个问题》王恒丰(省政协副主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不能见物不见人。在工作中,上面要有正确导向,不能说出了问题就是下面的。在考核政绩上,至少要有四个方面的指标:一是GDP,二是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三是就业率,四是生活质量指标。政府应把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陈华江(省纪委副书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要把干部的考核与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一方面不搞形象工程,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树立典型来推进工作;关键是要反对那些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在导向上,既要强调发展快,又要强调科学地发展;要加强纪律,对不落实科学发展观,破坏环境,遗害子孙的要坚决查处。

唐坚(自贡市委书记):在发展思想上,要注意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转变;在发展道路上,要注意重点性和全面性的关系;在发展战略上,要注意非均衡性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发展模式上,要注意梯度发展与跨越式发展的关系。

侯雄飞(雅安市委书记):领导干部作风不正是腐败,坚持错误的发展观,牺牲环境、破坏生态的只图一时的发展,也是一种腐败。只讲GDP不行,不讲GDP更不行。解决“三农”问题,根本是扩大城镇经济规模,减少农业人口规模。

邓新民(遂宁市委书记):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目的。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把坚持以人为本体现到执政理念、思想作风和工作之中,贯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个方面,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合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篇:发挥机关职能 促进科学发展

云南沾益:发挥机关职能

促进科学发展

————沾益县县直机关党组织立足本职创先争优

沾益县有8个机关党委,12个机关党总支、66个机关党支部,1463名机关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县各县直机关党组织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创三争”目标,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服务大局、政治引领、凝聚人心、促进发展”作用,积极实施“固本强基、珠源先锋、富民强县”三项工程,倡导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模范践行“三个一”要求,强力推进了全县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大局,履职尽责创先进。全县各县直机关党组织按照县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安排部署和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创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县、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省级文明城市”目标,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争优秀,把创先争优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体现在促进当前各项中心工作上。全县政法系统党组织以推进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坚持“抓早、抓小”,重点关注群众上访比较突出的问题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不和谐因素。落实好“以案定补”、“以奖代补”措施,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建立健全人民调解、行政

第四篇:立足城乡统筹 促进全面发展要点

立足城乡统筹 促进全面发展

──沙区工商联副主席重庆唐码传媒有限公司

熊帆

重庆作为既是大城市、又有大农村的直辖市,沙坪坝区作为重庆主城“都市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紧抓住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契机,通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反复告诉我们:思想大解放永无止境,应当永不停息,是个永恒的首要课题。学习继承优良传统、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重要,大胆探索试验、结合实际创新更为必要。以此作为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强大动力和重大战略,从而立足城乡统筹,促进全面发展。

一、解放思想不停步,敢试敢闯迈大步。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断言: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情,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城市是城乡统筹的龙头,推进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没有思想的大解放,没有政策的大突破,没有活力的大激发,没有方法的大创新,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发生、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从武装斗争到新中国诞生,从翻身解放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检验真理标准的讨论到十七大召开。大约三十年左右就会经历一个大的变革性发展阶段。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我们又处于新阶段的新起点。这个新阶段就是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宏伟事业绘就美好蓝图,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建设者和开拓者。

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实践证明,奇迹的发生都和思想的解放有关。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很多问题不可能有现成答案。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以更大的胆识和气魄,在观念创新上先人一步,在体制改革和机制优化上快人一拍,在解决资源、资金等发展瓶颈上胜人一筹,才能不断排除障碍、破解难题,领跑先行。

知识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思想需要解放解放再解放,成功需要试验试验再试验,事业需要奋进奋进再奋进。思想解放一尺,思路就会开阔一丈,办法就会多种多样,发展就会异乎寻常。有了这种观念、意识和精神,我们实现目标就一定大有希望。

二、制定科学规划,突出城乡一体。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树立科学的规划理念:放眼世界、着眼长远,能够经受历史检验;适当考虑调整余地,充分留足发展空间;城乡一体和综合配套,做到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生态环境以及周边关系相衔接;要有大气魄、大手笔、大跨度,体现百年大计,克服短期行为。在国外,一项规划贯穿百年的事例屡见不鲜。在中国,一个都江堰,传世上千年,至今仍赞叹。值得提醒的是,我们的党政官员应当少想近期政绩,多想历史功绩。尽量避免建好几年就拆,劳民伤财反复折腾的蠢事发生。

城乡要统筹,规划是龙头。去年国务院批准了重庆的城乡总体规则,明确主城占地10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增至1000万以上,这就为重庆未来的发展预留了很大空间。同时为区县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了可以依据的原则和基调。整合统编现有的各类规划,增强其前瞻性、全局性、统一性和协调性。从“城市总规”到“城乡总规”,这对于落实沙坪坝区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要贯彻统筹兼顾和可持续的原则,实现区域城乡建设、产业布局、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的全覆盖。强化中心城区功能、优化城镇体系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打造要素集聚“洼地”和产业发展“高地”。运用“经营城市”的谋略和手段,逐步使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形成结构完整、规模适宜、功能合理、交通便捷、配套完善的城乡体系。总之,要按照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在规划区范围内,运用政府管控、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活而有序的机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统筹发展的先导作用,实现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同时,既要增强规划的法定性和权威性,又能为发展提供新动力和新机遇,为沙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平台。

三、主攻重点领域,力促重点项目。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最主要的体现在能够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支持和能够集中力量办成大事两个方面。大有可为、顺势而为和有所不为是工作方法的辩证统一。如果没有重点,形不成拳头,就没有强大的力量。那种面面俱到,事事全为的做法,是不会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的。

从沙坪坝的区情实际和发展定位分析,我认为在建设开放高地的大目标中,应当突出科教文卫高地、高新产业集群,重要交通枢纽、服务贸易强区和现代城郊农业五个重点领域。

我区的历史积淀、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当推首位的是科教文卫高地。此类机构多、水平高,影响大,是最响亮的一张名片。加上有抗战文化、红岩文化、校园文化和群众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要素的强劲作用,必然会大大提升综合竞争力。

抓好传统制造业向高新产品制造业的调整升级。电子通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轻工纺织等均可选择重点进行培育。形成高效能、高附加值和低消耗、低污染的产业集群。再造几个类似于西永微电园那样的特色园。在产业布局上,形成具有吸引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特色镇、特色村。

随着铁路物流中心、新客站、外环高速、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沙坪坝区将成为重庆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要尽力争取多定点、多立项、快建设。同时,要围绕这些骨干项目,抓好衔接、配套,发挥好以大带小和以小促大的作用。

有了科教文卫的强势地位、高新产业的强劲发展和交通物流的强力支撑。服务贸易业必然乘势而进,而且需要大力发展。在地区GDP中,第三产业比重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比重,是衡量其发达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商业可以分别向规模化、集成化、超市化、专业化、配送化以及商文结合、商旅结合、电子商务等方向发展。在三峡广场等中心地带,引进更多的名店、名牌、名品,提升在全市五大商圈中的竞争力。金融、中介、咨询、通讯、旅游、医疗以及信息传媒等现代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和人才荟萃的领域。一方面能够有效助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高发展效率和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又能大量造就中产阶层人士,提高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建议制定专题的发展规划,特定的优惠政策和强力的推动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无疑是主城各区角逐的重点。沙坪坝区应该抓住抓紧,当仁不让奋力争先。

推进城乡统筹,“三农”问题十分重要。关键在于提高技能、增加收入,使农业变产业、农民变市民。要实行力度更大的向“三农”倾斜的政策,要让农民和市民一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享社会保障的待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财政支出、为民服务项目等,要使“三农”更多受益。要宣传引导农民勤劳致富、勤学致富、勤思致富和勤变致富。要探索优质高效、城乡互动、生态宜人、休闲观光和特色产品的发展之路,使之领先领跑于全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把力争国家和市里支持,力争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发扬自身的拼搏精神结合起来,加强与项目主体的沟通联系。树立重点项目无小事,搞好支持服务是大事的思想。确保重点项目在我区的顺利实施,使它们在全市全区发展大格局中发挥好关键性作用。

四、集聚社会资源,助推非公经济。

只有海纳百川,才能成就伟业。只有为别人唱戏搭台,才能呈现共同的精彩。只有面向社会集聚整合各种资源,才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我们的视野需要开阔,我们的眼睛需要盯住上下里外。不论英雄来自何方,都真诚欢迎你,帮助你和感谢你在这里作出贡献。一方面,要争取来自上边的支持,善于找准题目,和市里有关部门共做文章。另一方面要争取来自外边的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借鸡下蛋,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招商引企工作。再一方面,要争取下边的支持,区情政情让老百姓清楚明白,改革发展请老百姓支持配合。同时,更要争取身边的支持,通过对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的联络服务,让他们扎根本土,安居乐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展变化最大的领域和标志之一,成为了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生力军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全市而言,非公经济解决了新增就业的70%,创造了生产总值的60%,贡献了财政收入的50%。今后,他们的作用和贡献无疑会越来越大。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大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尽管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也出台过一些政策性文件,但是其贯彻力度和可操作性仍然不够。因此,落实起来仍会遇到诸多困难甚至障碍。这就需要从地方政府做起,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大力营造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帮扶支持、鼓励发展的政策环境,以人为本,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平等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塑造形象,表彰奖励的舆论环境。

融资困难,投资受限,这是当前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破解资金短缺困扰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这个难题呢?首先是国家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创新方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把支持发展和防范风险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要在支持中注意防范,在防范中落实支持。决不能以防范为由,把非公经济拒之门外。

对部分有规模,有实力、有信誉、有潜力和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企业,纳入政府计划范围,有选择地支持帮助其上市融资。放宽贷款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市场准入条件,允许非公经济更多进入这一领域。安排适当的财政性资金和国有资产,放大抵押贷款额度。协调银行,把担保公司可以办理担保业务的额度,从现在自有资产的五倍提高到十倍以上并建立银行与之共担风险的机制。通过扩大抵押和质押资产范围,增加融资额度。还可以根据信誉和项目评估,提供小额无抵押贷款。对于民间小额融资活动,除面向公众的非法集资,和超过银行利率4倍以上的高利贷外,不宜过多干预和强行禁止。此外,对非公经济的投资范围,也应进一步扩大,逐步实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垄断性行业等方面解禁通行。

五、通过优化配置,实现上档升级。

长期以来,城市政府的职能,往往偏重于管理和建设,现在应重视服务和经营。在服务中管理,在经营中建设,在改革和开放中发展。一个区政府,没有多少审批的事项和权力,也没有多少资源可供支配。靠什么把各种资源集聚、整合、调动起来,运用“1+1大于2”的原理,使其转化为强大的能量和动力,转化为更多的成果和财富。政府应当搭建平台,把市场配置的资源和政府手中的资源,调动和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互动的网络。大发展必然联系着大变革、大整合。资源配置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发展的成本和效率,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成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把脱胎换骨和腾笼换鸟的理念融入其中。旧城改造要为腾笼换鸟和改善人居环境留足空间,必要时通过政府买单换来环境效益和长远发展。恰当把握国内外产业梯次转移对我区的定位和时机。既要承接,又要转出。通过高进低出和区内消化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上档升级。

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举措和必然路径。既要只争朝夕,又不能急功近利。只有依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依靠尊重科学努力实践的精神,我们就能进行成功的探索,就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这不仅确立了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地位,也同时指明了我们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前进的方向。“三农”问题,是一个涉及整个国民经

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和切入。

对我国来说,“三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富民强国的基础在“三农”,重点和难点工作也在“三农”。对此,需要各级、各方面在思想上更加关注“三农”,学会用创新的思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去抓“三农”。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使农业成为效益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农业。创造更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只有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才能为农民增收、就业增加、财政增长提供可能和条件。“三农”问题是中国在新世纪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上上下下,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全党动员,全民参战,持之以恒。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实际措施的支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笔者认为,在加速中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基础上,目前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1、改革土地征用制度。这项改革的目标是把现行的强制性政府征用行为改变为交易性的市场购买行为,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一是要打破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按照市场法则解决建设用地问题,让农民代表与用地方直接谈判确定土地出让的价格、出让的方式和出让的期限。二是对土地出让取得的收益除按一定的比例纳税外,剩余部分作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发展的资本。三是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公益性占地应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和分享收益,当然,还应允许农民把经批准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以租赁形式转化为工商业用地。

2、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在这方面,国家要花大气力,一是率先在农村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二是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由乡村和农民自筹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工资长期拖欠、教育资源流失的状况。三是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四是优化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五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力度,把农村教育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农村教育的“离农”现象。让农民这一中国最大的群体享受教育,得到教育带来的实惠。值得肯定的是,长期以来,教育为“三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教育服务“三农”也正面临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特别应当看到的是,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然而,现在的事实是,我国的农业科技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村不仅缺乏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农民是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细胞,是最为活跃的基本因素。没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能动的参与,现代农业就难以欣欣向荣。因此,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农村教育的重心调整到面向仍要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多数各级各类学生身上,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农村学校应不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模式,以及应有怎样的办学模式,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无论怎样定位,无论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体现大多数学生回乡务农立身的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从长远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农民施展才智的能量。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实惠。这就要求农村教育要比过去更加主动地贴近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提供农民之所需。

3、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这是长期捆住农民兄弟离土亦不能离乡的一条绳索。一是把附加在户籍上不合理的福利性成份全部剥离出去,还户籍的本来面目。二是除对一些大城市进行户籍管制以外,取消对大中城市的户籍管制,让农民自由选择户籍登记地,赋予农民自由迁徙的权利。三是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等带有等级色彩的划分方法,按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进行户籍登记。

4、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改变“土地就是农民的保障”的片面认识,改革原来主要涉及城镇居民和国有单位的福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各种所有制职工平等一致、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过去把农民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下载发挥审判职能促进城乡统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挥审判职能促进城乡统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艾合买提.吐尔地 (2009年3月) 2009年3月9日——13日,由我牵头,抽调农办、新村办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到17个乡镇场重......

    发挥工商管理职能促进意见(推荐)

    关于积极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来源:广州市工商局 发布时间:2009-03-09穗工商企„2009‟97号关于积极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纪检监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关键环节,是行使监督的前沿阵地,是“针对人、得罪人、处......

    发挥政协委员职能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发挥政协委员履职职能 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发展 七台河市职业技术学校林迪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 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统筹,有效推进,大力发......

    城乡统筹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认真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统筹办先后组织召开了三次会议,分解落实各项规划编制任务,要求各专项规划的编制牵头部门要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

    城乡统筹

    大学生村官考试农村方面知识:统筹城乡发展 一、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一)2006年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

    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综合改革 “城”与“乡”,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体。在转型发展的节点上,我市以新型城市化为龙头、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改革,将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

    城乡统筹

    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切实推进连云区城乡统筹发展工作 连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工作暨城乡统筹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