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翻译公司现状引发的思考
专业才是王道
--2014年翻译行业现状引发的思考
通过对翻译行业现状分析,我们了解到翻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对于国民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发展无疑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翻译已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尤其随着中国大陆加入WTO后国际国内市场交流与融合步伐的加快,翻译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以下是2014年翻译行业现状:
1、由于认为翻译市场有暴利可图,大量不具备翻译能力和经验的人混入了翻译者之列。而实际上,目前注册一家翻译公司,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资质证明,以至有些媒体曾将经营翻译公司同开洗衣店并列为“投资几万元”即可实现的“致富捷径”。如此低的入行门槛使这个行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翻译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译文质量低劣。
2、目前国内市场翻译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年营业额超过500万元的翻译机构和企业寥寥无几,而且这其中没有知名的翻译品牌,无法对市场起到良好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当国际翻译巨头Trados等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时候,中国翻译企业基本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无法拿出与之相当的产品与服务抗衡。
3、缺乏整体质量流程控制,现在的各种翻译机构和企业中90%以上的,都还停留在完全手工操作的阶段。没有翻译质量控制工具、没有完整的翻译品质控制流程。整体的翻译质量不高,其结果就是大大影响和阻碍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广泛深入交流。举例来说,翻译的问题甚至影响到诺贝尔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就认为,中国近百年无获奖者的关键问题是没有好的英文译本。
4、翻译服务竞争十分激烈,但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压低成交价格等低层面的竞争手段,导致市场陷入始终无法做大的恶性循环。全国以专业翻译注册的各类翻译企业有3000多家,但据估计,以咨询公司、打印社等各种名义注册而实际承揽翻译业务的单位有数万家之多。依靠低成本的、无从业资质的人力资源,胡翻乱译,原本已经很低的翻译价格被一压再压,很多非正规的“翻译社”的收费还不及正规企业的一半。盲目的价格之争使大量优秀的翻译工作者离开了翻译行业,大量劣质的翻译产品充斥着这个行当。
5、具备专业能力的翻译工作者获得合理报酬的权利受到损害,他们不得不花费在翻译之外的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再证明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进行的工作和提出的稿酬标准是必要而合理的。
6、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人们观念的尚未转变。长期以来,翻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投入高而附加值低的事业。即使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对“翻译也是一种产业”的观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政府部门、企业机构在获取外语资料与信息时,宁可找自己人处理进行“内部消化”,也不愿意找专业的翻译公司寻求服务。事实上,在国际市场大分工、大合作,商机稍纵即逝的今天,内部消化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高效化、专业化、多元化的需求,一味求省图快,反而给本单位的经济利益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这种大背景下,广州信实翻译公司也不断思考自己的发展道路。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上,我们以诚信为立业基石,坚持诚信务实的经营理念,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专业翻译服务。秉持一译二改三校四审的原则,带领我们的专业团队立足于翻译市场上,专业才是王道。你呢?你有没有也在考虑自身的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第二篇:剧院建设现状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剧场剧院设计建设现状引发的思考与启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提高,演出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如今剧场剧院已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近20年来,全国各地先后涌现出了一批各式各样的剧场剧院,其中不乏好的建筑,但在文化利好政策的驱使下,因盲目跟进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
文化需求高涨剧院数量不断增加
根据赛宾(中国)研究分析,以我国目前建成的大剧院为标准划分,我国剧院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0年以前。从50年代开始到60年代,国内演艺建筑建设处于停顿状态,均为原有或改建的剧院或影院。这个时期我国一共有24个剧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7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演艺建筑和声学设计技术属于起步阶段,这个时期较为典型的剧场有北京天桥剧场、广州星海音乐厅等。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落实下,我国文化建筑建设领域迎来新的历史时期。199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上海大剧院,标志着我国开始有了国际水平的现代化剧场,正式翻开了我国现代化大剧院建设新篇章。自上海大剧院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剧院建设的热潮。
第三阶段自2000年至2010年间,东莞玉兰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武汉琴台音乐厅、青岛大剧院、国家大剧院等的建成,标志着国内第二代剧院建筑向声学、技术和艺术高峰攀爬的过程。但因为这段时间我国没有掌握剧院建设的核心技术,加上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形象工程而盲目建设剧院,导致这一段时期建成的剧院质量良莠不齐。
第四阶段从2010年至今。以广州大剧院和甘肃大剧院为代表,在建筑艺术、建筑声学等方面达到了我国剧院建设的新高度,这一时期也是我国剧院建设的一个高峰期。这段时期一共建成了11个剧院,目前在建的有21个。
剧院建设的两大突出问题
剧场剧院设计建设现状引发的思考与启示。对于我国剧院建设的质量,据《中国质量报》调查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已建成的大剧院中,超过1/3的剧院不能满足专业演出需求,1/3的剧院存在较大的质量缺陷,仅1/3的剧院达到设计标准,70%的不合格率对我国社会财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整体而言,好的剧院不多,剧院建设质量值得担忧。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功能缺陷,二是声学缺陷。
在功能缺陷方面,据赛宾(中国)创始人余小川访美反馈信息中可以看出:在美国,1800座剧场及配套功能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造价5200万美元,功能相当我国3万至5万平方米、投资6亿到10亿元的剧院。之所以二者之间差别悬殊,主要是功能设计上没有实现集约化。在美国,1万多平米的剧院里,可以分布几十个200至300平方米的小音乐厅、小剧院。有些几百平米的音乐厅,设计的场所却可以容纳1000多人。有的音乐厅不仅可以作为音乐厅,也可作为人们举行派对的场所。
在剧院设计标准方面,我国剧院在建筑声学上的缺陷较大。剧院设计不仅要追求造型之美,更应该注重声学运用,大剧院的声学设计在工程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目前相当数量的大剧院不合格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声学指标不达标。
建设难运营更难
剧场剧院设计建设现状引发的思考与启示。相对而言,中国经营成功的剧院为数有限,大型的、优秀的剧院管理机构屈指可数,中国大部分剧场处于维持或艰难运营的状况。未来如何运营,已成为我国各大剧院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演艺内容供应不足和缺乏科学的现代剧场管理,是大剧院未来运营的两大挑战。
与大剧院的建设热潮相比,目前绝大部分城市的演出市场并不是非常成熟,对于一个1000座以上的剧院而言,每年需要上演200场以上剧目才能保证正常运营,而一些建在城市新区的剧院,由于剧场选址及交通、人流和周边配套等诸多原因,已给后期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国内有几个建在城市边缘的剧院,造价同样是上亿元甚至10多亿元,但一年中只能勉强演出四五十场,根本无法靠演出生存。
赛宾(中国)余小川认为,只有高水准的管理才能够不断吸引优秀的演出节目,才能支撑起大剧院的舞台,如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建成后,由于管理有方,使两个剧院成为世界优秀节目的大舞台;而**剧院管理公司利用原有的演出经营优势,通过直营的方式,与全国多家大剧院共享演出资源,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已经涌现出如此多的剧院,未来我国的剧院如何逐渐建立现代经营和管理体系,获得经营上的成功和财务上的平衡值得深思。
第三篇:关于公司人事管理现状的思考
关于公司人事管理现状的报告
公司领导:
综合部人力资源管理组在三个月来的工作中,发现公司人事管理现状如下:
一、用工规模大:平均每月为1200人。其中工资性支出的员工平均为485人,劳务费形式支出工资的员工平均为715人。
二、劳动合同及劳动关系复杂:
1、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的员工(5月底的数据)有224人:也就是说企业为
这部份人承担了“五大保险”。这部份人其中电信划转员工(含内退的电信员工)46人,社会招聘员工为178人(其中物业部的主业外包驾驶员有27人,资源中心的主业外包仓储人员5人,所以真正属于实业公司的社会招聘员工为146人)。
2、签订了临时用工协议的员工:256人。但是这部份人虽然是签订了临时用
工协议,但是企业并没有为这部份人承担任何保险。
以上两项合计人数为480人(5月底的人数),在NC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有登记的员工。这部份员工允许每月以造工资表的形式支付工资。
3、劳务用工协议:约300份左右,这部份主要是工程类的民工。这部份人员
无法控制,还有可能增加。
4、签订了用工协议,保险以现金形式返给的员工有257人,其中有的是返
95元,有的又是返107元。
5、签订了用工协议,代扣代缴基本养老保险的员工 39人,其中有代扣代缴
95元的,有代扣代缴107元的。
6、签订了用工协议,补贴一定费用的员工90人。其中有补贴50元的、有补
贴95元、有补贴60元的。
7、没有签订用工协议员工有 147人。
三、用工风险大:从以上7种劳动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来看,除了第一种用工
关系规范外,其余五种都潜在着很大的用工风险。现在员工的维权意识相当强,法律意识也增强了,公司如果继续这样用工,其中隐藏着的经济风险、法律风险都是不可估量。公司已经出现的兰晓琳、杨波、西藏工程10几名劳动者纠纷案,给公司造成的影响,就是公司的前车之鉴。
四、人事管理痕迹不到位:某个员工何时进公司、进公司的原因是什么?谁批
准、谁审批?员工在公司的表现?工作能力?何时离开公司?为何离开公司?离开公司后其移交手续完清了没有?几乎找不到痕迹。
最近公司解聘的钟传彬,第一次辞退报告称该员工是2003年7月进的公司,但是经过财务人员艰难的查找,其2003年7月、8月、9月都没有该同志的工资出现。最近又据说该员工是2003年10月来的,但是财务最终查出该员工在12月才有公司出现。员工进公司的时间,全凭员工自己说、相关人员凭记忆证明。况且在财务上查询员工的工资也相当困难,如果每个员工离开公司都要经过财务去查询,如果员工本人能记清准确的时间、进的哪个分公司的哪个部门,对财务查找工作来说,相对要方便一点。反之,则会增加财务人员相当大的工作量。
还有员工离开公司,其移交手续不清,移交程序没有。比如郭陈离开公司,打个辞职报告,部门同意就走人,财务上还有借款都没有还清,就轻易地离开了公司。还有钟仲林离开公司,竟然把公司的资料带走后反而要挟公司。
五、没有人事管理标准:哪类员工该签规范的劳动合同?哪类员工不该签合同?哪类员工企业承担五大保险?哪类员工企业只能承担一种保险?或哪类员工企业什么保险也不承担?从目前已签订的各类合同的员工来看,根本看不出管理标准。
六、没有人才规划和人才激励机制。公司目前需要哪类人才?现有哪类人才重
要?为什么重要?如何留住重要人才?如何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七、人事管理人员更换频繁、管理工作无连续性。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与企业形成劳动关系,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其合同的条款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就属于无效合同。
省公司人力资源部规定,必须规范用工,如果不规范用工,造成的损失自行负责。同时NC系统中的人员不能再增加,对于多余的人员只能采取外包。
从劳动仲裁委员会了解到,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必须按国家的相关规定签订有效的合同,对于与法律不符的合同,是无效的合同。
公司领导:综合部人力资源管理组对于当前的人事管理现状,感到力不从心,是维持现有的各种劳动关系,还是依法规范劳动关系和劳动用工?请公司领导指示。
特此报告!
综合部人力组
2007年6月24日
第四篇:由当代大学生考研现状引发的思考
由当代大学生考研现状引发的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近几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不管是因为顺应时代潮流,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占领教育体系的高端,还是为了实现个人梦想、缓解就业压力,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在本科阶段决定参加到考研大军中来。关键词:大学生考研考研热
引言
近几年来,社会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则是一场“考研风”席卷中国大江南北各大高校,“考研热”持续升温。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考研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至今,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文化事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为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普通高校的招生扩招幅度逐年增加,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那些高、精、尖的技术则需要大量高学历的技术人才来开发。此外,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也造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这样,由于大学教育的逐步发展所造成的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所产生的压力以及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都将促使人们去追求高学历。
由此可见,大学生“考研热”的确是一种需要引起普遍关注的教育现象,也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重要问题。
Ⅰ“考研热”出现的原因
(1)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
研究生教育是立足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主要途径,肩负着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可以说,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
(2)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对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来说,如果不继续深造,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如果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深入、系统的学习,获得研究生学历,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的天平上增加砝码。
(3)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待遇的提高
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国家也加大了研究生培养的力度。从1999年以来的不断扩招,也为本科生提供了更多深造的机会。因此对广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来说,考取研究生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通过申请各种类型的奖学金和勤工助学等形式,也基本上能够缓解经济上的困难,这为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条件。
(4)在校大学生拥有非常有利的考研条件
相对在职人员来说,在校大学生拥有有利的学习环境:他们有专门老师进行指导,并有机会参加考前培训;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包括专业设置、调整、课时安排等;没有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考研同学间彼此帮助、鼓励和竞争,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在校大学生独享、而在职考研者所无法具备的。
(5)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高等人才的数量大大增加。过去政府机关和大型国有企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本科生的主渠道。但近几年来,政府机构大幅度精简,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裁员增效,对毕业生的吸纳量逐年减少。再加上,从2000届毕业生开始,由毕业派遣证改为毕业报到证,这无疑进一步将毕业生推向了市场,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对此,一部分大学生只好选择考研这种途径延缓进入就业市场。
(6)有利于个人发展
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不提高水平,没有真才实学,就会落伍,甚至会被淘汰。面临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挑战,许多大学生深感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用的专业技能以及较高的学历,难以成为复合型人才,故而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成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新一轮“读书成材热”逐渐兴起。大学生们认为读研究生可以多学知识,更有利于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7)可以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有很多大学生在上本科时由于对各种专业的认识非常有限,造成很多学生认为现实中的专业和他们当初的认识完全不一样,因此也有
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考研可以使自己有机会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而选择考研。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与体会进行推理和判断,权衡利弊,最后就形成了考研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的认知,因此就出现了“考研热”的现象。
Ⅱ“考研热”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考研已经成为当今大多数大学生的第一选择,而且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各种具有更高知识储备的人才,“考研热”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但是在“考研热”出现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大学生和相关部门对此认识不清的话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1)考研是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有些人把考研仅仅作为个人命运的赌注,当做“敲门砖”。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学术却“冷”,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却未能水涨船高的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2)大学里考研成风,不少考研者缺课、逃课现象严重,组织纪律涣散、敷衍课程、学业偏废,导致本科教学质量下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尤其直接影响到大
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3)“考研热”带来研究生培养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研究生培养规模快速增长,但研究生培养条件和培养制度的改善却未能跟上,研究生教育和管理滞后,科研经费不足,学习生活条件较差的状况比较严重,课程设置存在着与现实脱节的现象,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4)热门专业趋之若鹜,冷门专业乏人问津,造成人才的失衡。许多研究生毕业后并不能人尽其才,人才高消费加剧供需矛盾,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许多人尽管拿到了学位,但创新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差,有的还学非所用,总之是偏离了国家培养研究生的目的,甚至也违背了他们自己当年考研的初衷。
(5)部分考研学生认为准备时间越长越好。在大学校园里,从来就不乏这样一群人:他们信念坚定,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因此这些学生早早就开始准备,从刚进入大三,大二甚至大一就开始未雨绸缪了。他们认为,考研准备越早,时间越长,胜算就越大。其实,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误区。准备时间越长,既容易越早进入疲劳期,又不利于知识的扩充。充分、高效的考研复习与准备时间的长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所谓“效率就是生命”,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本身就是学习效率的一种体现。相反,长时间的准备会导致过早的进入疲劳期,而到了考前的11、12月份,若正处于疲劳期或恢复期,那么之前的努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综上所述,首先,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考研动机,与家庭成员协商好,取得家庭的全面支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提高承压能力。其次,教育者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其思想道德的教育,培养他们务实、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协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最后,希望我们考研的学子们都能够梦想
成真!
参考文献:【1】窦震海.考研VS就业——浅析当前大学生的考研误区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王友华.浅析“考研热”及其社会正反功能【J】.高校教育研究.2004.
第五篇:财务现状引发对农村财务规范化的思考2
从古塘乡财务现状引发对农村财务规范化的思考
李献光
内容摘要:农村财务规范化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促进财务规范化。文章从古塘乡农村财务公开、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等角度对农村财务制度下如何促进财务规范化进行研究,并结合古塘乡案例进行应用分析。
关键词:农村财务;规范化;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古塘农村财务
一、前言
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管理规范化可以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充分调动和保护群众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财务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全国出现了村账双代管、村账乡管、村账站审、会计委派制、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等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笔者从事村秘书会计工作已达八年时间,结合实际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做出如下拙见。
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是指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委托乡经管站代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乡、村两级的双重监督。该制度下,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实行多级监督,建立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的规范化认知
农村财务规范化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保证财务公开,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管理,规范财会队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从机制上保证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实行财务公开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政治安全的有力保证,是村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基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后,需要对各村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严格的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有利于农村财务管理的程序严格,制度规范,公开透明,便于监督,排除了村干部的干预,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将村级的理财权和会计人员的监督权适当分离,使会计人员更好地依法行使会计职能,从机制上创造了敢于监督、便于监督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财务收支的公开、公正、真实,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有力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二)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为实行电算化创造了条件,有效地规范了会计行为
该制度下区域集中,管理集中,应用集中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电算化可以规范农村财务 1
管理,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摆脱了会计对村干部的依附,使账目更清晰、更客观,为农村数据和业务规范化提供了一个解决良机,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可以利用电算化进行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堵塞各种漏洞,遏制乱收滥支;可以利用电算化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动态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可以标准会计科目代码、资产编码,为实现业务标准化打下基础;电算化下可以实时查询,有利于上级部门实时监控、远程查询、及时决策;有利于完善财务公开内容与形式,可以进行触摸屏查询,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电算化有利于实行网上审计,提高了审计质量与效率,总之,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达到有效监管、支持农村决策的目的。
(三)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财务人员队伍稳定,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传统村账自管模式下,选拔财会人员任人唯亲,全凭个人意志,致使一些素质低下、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调到会计岗位上来,账务处理不及时,程序手续不清楚,会计科目使用混乱,他们大多只能记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公开选拔农村会计,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任用、免职等必须履行公开选拔、考核、审报手续,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健全监管和考评机制,从机制上使会计人员认真负责,敢于监督,不因村委会换届和村干部变动而变动,形成一支稳定、精干的农村会计队伍,有利于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四)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完善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管理,提高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委托代理制下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决算制度等;有利于集体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有利于严格按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使用资金;有利于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好专账管理和县级报账制的有关要求,严格支出管理。
(五)实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有利于强化监督,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促进财务规范化
该制度下可以实行多层监督。一是群众监督,每村建立3-5人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级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乡镇代理会计监督,代理会计对村里上报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审核是否符合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等;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落实专人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和专项审计,对村干部实行任期和离转自任责任审计。通过多层监督,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与财务审计制度,有效促进财务规范化。
三、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下的财务规范化案例研究
涟源市古塘乡从2005年开始就成立记账中心,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历时六年,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乡24个行政村的账由记账中心的会计承担,全面实现了农村财务的电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其基本做法为:
(一)建立“农村会计记账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垂直管理,实现会计专业化,高标准搭建农村会计集中记账平台
他们本着“规范、安全、方便”的原则,乡里统一配备了微机和专用财务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为加大监管力度,乡财政建立了村级财务监控中心,利用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与市记账中心实行微机联网,实现了对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监控,大大提高了村级财务透明
度。
(二)择优录用,选好会计人员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定期培训,由市、乡两级共同组织考核。高素质、专业化会计队伍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由于村干部直接任免会计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监督职能弱化的弊端,为优化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三)清产核资,移交账款
各村清产核资后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征得群众同意后办理交接手续,记账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账簿,承担起会计业务的核算任务。
(四)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
所有集体现金收入一律进记账服务中心村级账户,所有现金支出一律从记账服务中心村的账户划出,禁止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存在,村级可保留流动现金上额为2000元,避免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五)规范村干部权限,强化村级事务管理
支持和强化村级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村级土地发包、水利工程等村级事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民主监督落实机制,使办理的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抓好三层监督,实现监督多元化。一是群众监督。坚持由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合法。村民若对本村账目有疑问,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和村民理财小组介绍信,随时到记账中心查询。二是业务监督。乡镇记账中心和会计定期对财务进行业务审核,实行谁审理谁负责的制度。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组织专人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由于加大了审计力度,一些不合理开支被取消,全乡每年节约非生产性开支达8多万元。
(六)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为推动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涟源市古塘乡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实施四个统一,实现运作规范化。一是统一制定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人员职责》、《报账员职责》、《记账中心考核办法》等规定,用以指导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二是统一规定各村的报账员必须在每月的25日前,将集体资金收入全部缴入记账中心本村的现金专户,记账中心会计每月对各村的集体收入资金进行汇总并制作会计报表。各村支出的原始收据,在由当事人、村主要领导签字并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每月10日前由各村报账员到记账中心集中记账。三是统一全乡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和程序,规定每月的15日各村收支情况要在记账中心和本村的公开栏同时公开,公开内容至少保留15天。四是各记账中心统一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采用专门的柜子,一村一柜,统一管理村级财务资料。
实行农村财务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农村财务不清造成的种种矛盾,理顺了干群关系,堵塞了财务漏洞,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农村出现了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会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加强经济管理,严格规范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有效地发挥会计在经济工作的作用,加强工作,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要继续贯彻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法”,保证制度和法的真正落实。各级财政部门、主管会计工作人员,要深入一线,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情况,指导和帮助企业执行好新制度;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新的核算方法,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挥应有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改革还尚未全面展开,政府部门对会计管理的职能、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会计管理体制。
2、继续加强会计法制建设。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不仅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重要方面,也是转变会计管理职能,保证会计规则秩序正常运转的客观要求。要不断宣传、学习、贯彻会计有关法规,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查处会计规则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证会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在抓好已有法规制度贯彻实施的同时,积累经验,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会计法规体系。
3、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行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效益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关键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重点做好以下4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要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管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和积极性调动如何,直接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和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通过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贯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的方针,在财政部门统一规划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支持各地区、各部门和多种办学力量参与会计在职教育。同时,研究制定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全面提高人员素质。
五、结束语
我国农村发展正处在结构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财务规范化任重道远,为了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从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对农村基层的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给群众一个明白,给干部一个清白”。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制是符合目前国情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农村财务工作从制度建设、人员建设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对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评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54-55.2、李瑞芬,新时期农村财务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66-69.3、苗宏,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7(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