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问题的探究
对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的问题的探究
一、前言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游戏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网络游戏和聊天平台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整个网络市场。青少年上网成瘾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探究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吧数量开始猛增,而且还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另外,现在网络游戏设计都是根据学生好奇冒险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场面惊险刺激,游戏一关接着一关,引着你要玩下去,要想“通关”,就得连续“奋战”。这虽不像对烟、酒、毒品等物质的依赖力量大,但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普遍会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快感,随着乐趣不断增强,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
2、教育体度
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轻松的心理需要网络游戏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特别当无法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时,就会开始逃避,为摆脱“弱者”地位,寻找能够满足成就感的替代品。网络游戏恰恰能给他们作为强者的愉悦感。
而且,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他的精力是非常旺盛的,他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的,希望涉猎的东西的面也是非常广的。然而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决定了现在的青少年的生活就只局限在一个非常单一的轨道上,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写作业,就是上各种辅导班,如果孩子生活变成这样一个单轨道,网络对于他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三、学生上网弊多利少
上网利好:
(一)开阔了视野。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世界,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了对外交流。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互不见面,避免了直面交流时出现的尴尬与摩擦,可以超越时空、域、快速轻松地交流或许从中得到某种教益。
(三)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因特网提供了丰富多彩、无限多样的发展学习机会的环境。对于一些学生书本知识精力有余而欲猎取更广泛地人文科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就可以快捷及时地从网上获取满足,为其创造性的思维不断地输送养
料。
(四)拓展当今学生受教育的空间。在因特网上可以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学校和教师。
上网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个信息库,同时也是个信息垃圾场。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赌博、暴力的负面信息屡见不鲜。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它的负面信息。
(二)网络休闲引发学生道德行为失范
由于网站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闻,也由于其存在任意性和隐蔽性,对于思想单纯及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亦在网上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了社会责任。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学生“社会化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递文、声、像,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这个虚拟社会的人际交流被机器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去社会化的交往形式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这种交往方式烙印深了,对将来要成为“社会人”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与真实
社会相融洽。
(四)网络渗透冲击传统价值文化。
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都收在网络中聚合、交融、撞击,很可能导致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的错位。
(五)网络的诱惑性造成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使一些人最终导致极度迷恋。患者因为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
四、趋利避害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事前防范教育,使青少年学会网上自我保护。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养成上网良好习惯,鉴于当前学生上网的无序局面,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三)学校建立“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四)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第二篇: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
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电脑日益普及,计算机网络以信息丰富、传递快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工具。但网络也以混乱的信息和虚拟的交往特点,阻碍了青少年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冲击了他们的价值观念,束缚了他们的现实交往,造成了他们道德情感冷漠和道德意识弱化,阻碍了其人格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尝试去去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并寻求消除网瘾的方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上网青少年有1.6亿人,其中约有1600万人有不同程度的网瘾,而深度网瘾者占1/4。青少年每天平均上网时长为5.3小时,其中每天上网时长为8小时及以上的占37%。21.9%的少年表示“对网络有依赖”。62.32%的少年遇到过QQ号码被盗、虚拟财产被盗、个人信息被侵犯的情况;48.28%的少年接触过黄色网站;43.39%的少年收到过含有暴力、色情、恐吓、教唆、引诱等内容的电子邮件或电子贺卡;14.49%的少年因为相信了网上的虚假信息造成了财产或身心的伤害。
认识“网络沉迷”和“网络成瘾”。2009年11月4日,卫生部发布《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表示,“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未成年人是否存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需要由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进行判断。在指导中用到两个词“网络使用失调”和“沉迷于网络”。跟大多医学术语一样,“网瘾”是一个舶来品。不同的是,它
一开始就是一个玩笑。1995年,美国精神科医生伊万·戈登伯格恶搞权威的《精神疾病诊断手册》,模仿它对于赌博成瘾症的描述,编造了“网络成瘾症”这个词。2007年,美国医药协会拒绝了对美国精神病协会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疾病的建议,批准对“网络游戏滥用”进行进一步研究。直到今天,网络成瘾究竟为何还是尘埃未定。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观方面:
1、好奇心的趋使。现代社会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世界各个地方发生的新鲜事情,而相当大一部分的信息来源就是网络,而且人们会通过网络聊天、游戏,获得工作之余的休闲和娱乐。青少年对身边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刚开始接触网络时或许只是想获得最新的资讯。
2、孤独感。现代社会,家庭中一般只有一个小孩,而父母因为生活压力的增大,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也在发生转变,母亲也不再陪伴孩子的成长,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小孩都有过父母上班,把小孩锁在家中自己玩耍的童年经历,孩提时就缺乏陪伴,让他们长大后都有深深的孤独感,渴望别人的关心和爱护,而如果这种渴求在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话,就有可能向其他方面转移,比如网络。
3、挫败和失落。每个人在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都有可能遇到挫折,有些人遇到挫折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自闭,不愿意把自己暴露在别人的目光下。而网络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聊天的双方在现实中是不认识的,不了解相互情况的。所以许多在现实中遇到挫折的人都会试图在网络上去寻求自信心和满足感。
4、心理不够成熟,减压方法的缺乏。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一旦遇到烦恼和感到压力
时,缺乏减压的方法,容易掉进网络的漩涡。客观方面:
1、家庭因素,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度不够,现代社会生活的压力增大,为了培养孩子的能力,很多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采取不过分干预的态度,但有些父母过于放任,而且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很多孩子的父母出外打工,孩子就处于没人管的状态;父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回家面对的就是父母的批评,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大;父母把网络看作洪水猛兽;家庭不和谐如单亲家庭等。
2、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体制不完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在大部分学校这门课程的实际操作性不强,由于硬件和软件方面资源的缺乏。
3、社会因素,政府对网吧的监管力度不够,网吧经营者默许未成年人进出网吧;商人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不问年龄和身份,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上网;网络游戏业的发展缺乏一些监管和限制;传播媒介对于网络游戏的大力宣传必然使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诱惑掉进网络游戏的漩涡中。
4、其他因素,网络自身的优越性和强大的吸引力,如聊天、游戏、小说等。
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类型。
一、内隐性“网迷”和外显性“网迷”从青少年上网的现象和心理行为特点来分类,分为内隐性“网迷”和外显性“网迷”。内隐性“网迷”:在家不出门;不和家人交流,但是和外人交流很好;自我评价过低,自我虐待,自我苛求;内心中道德规则很高。心理行为:内敛的、退缩的、消极的外显性“网迷”;
在网吧不回家;和任何人交流都可以;自我认同偏差,内省能力较差;不认同道德规则。心理行为:弥散的、扩张的、积极的。
青少年“网络沉迷”有三种类型。从以上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两者在内在心理表现上是相同的“缺乏自信心、低自尊”;两者在行为层面上的表现却是相反的。所以他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向,一个是指向自身内部的;一个是指向外在客观事物的。分析二:我们发现如果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内隐性学生可能会逐渐放弃学业回到家庭,沉默的消失在社会中,自信心的缺失会弥漫在他的一生中,甚至会出现极端的行为--自杀或者产生仇视社会的变态行为。分析三:缺失引导的外显性学生将会过早的放弃学业,积极的出现在社会的负面群体中,产生诸如打架斗殴、违法犯罪等反社会行为。
二、间歇性“网迷”和持续性“网迷”。根据青少年上网的频率和程度来分类,前者还能坚持在学校上学,后者已经彻底离开学校。
三、单一性“网迷”和综合性“网迷”根据心理诱因来进行分类,前者的心理诱因相对单一,比如:师生关系不良;后者的心理诱因比较综合,比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都存在问题。
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主观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社会以及家庭成员都应该积极地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使青少年在面对网络时能够正确的看待网络,使用网络,而不沉溺。构建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父母应该在工作之余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让青少年体会到父爱和母爱;
青少年应该加强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同学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在现实中寻求朋友和陪伴,在现实中形成的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会减少青少年通过网络寻找朋友的意愿.正确的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朋友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但久而久之,缺乏一个正确的向导,就会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在遇到困难自身无法排解时可以去寻求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及时的排解烦恼,使青少年能够自尊、自信。老师和家长应该指导青少年在面对压力时应该如何排解,使青少年掌握更多的减压的方法,而不会只是通过网络来释放压力。客观方面:家庭角度,父母应该增强对子女的关注度,建立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要让青少年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而大部分青少年在意识到这一点后,做事情会考虑父母的感受,从而减少上网的时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换位思考,相互体谅。青少年应该理解有时候父母对自己的放任是一种磨练,而父母也应该给与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一些适当的指导;父母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积极响应社会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应该把学习成绩作为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当父母都有了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后,就不会对青少年学习成绩差过于苛责,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减轻后反而更有利于他们保持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也不会去寻求网络作为一个释放压力的窗口;家长要了解和学会使用网络。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有近40%的家长根本不了解电脑。所以他们无法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和使用电脑,还把电脑作为洪水猛兽;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家庭破裂等因素对子女的影响。从而使青少年能够在家庭中得到足够的支持,而不会去寻求网
络上的虚无的精神满足。学校角度,完善教育体制,真正做到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不再把学习成绩作为学校教育的唯一追求,不盲目追求升学率,不把孩子作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应该在课程安排上更加合理化,美术、体育课不再是一种“装饰”,而真正的落到实处,减轻青少年过高的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对青少年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知识其中的一方面,培养青少年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为祖国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又能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正确的使用网络,而不沉溺。社会角度,加强政府对网吧经营体系的监督。严格控制网吧的数量,在学校附近限制网吧数量甚至不准许开设,对于经营中的网吧可以不定时的进行检查,杜绝未成年人出入网吧。完善法律制度,增加处罚力度。很多网吧经营者乐意接纳未成年上网,就是因为没有严格的法律制度,即使被发现也不会有多大的处罚。完善网络游戏业的准入审核制。如注册某款游戏时要输入正确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对于未成年人不允许其进入游戏中;加强游戏内容的审核,杜绝色青和暴力等。传播媒介的报道应该更符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过滤和杜绝对青少年不利内容的传播。
综上所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而网络成瘾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都应该更多的关注到青少年,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并获得长远的发展。
第三篇:对关于青少年网络聊天的问题的研究报
对关于青少年网络聊天的问题的研究报告
高二(2)班 指导老师:陈雪荣
成员:来明坤(组长)王彬 郑悦 陈超 刘冰 张丽
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电脑的普及。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对青少年网络聊天的有关事项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小组就对中学生的上网聊天时间及上网内容,上网是否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是怎样看待网络中的诱惑及是否关注身边的网络生活环境进行研究调查。还有,调查中学生对网络聊天看法。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了解中学生在上网聊天过程中,是否具备一定的防范意识,是怎样对待网络中的诱惑的。了解他们是否关注身边的网络生活环境。这将有利于政府营造良好的青少年网络生活环境。
二.研究步骤
第一步:根据研究目标,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
第二步:对老师进行采访,通过散发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
第三步:整理数据,制作图表。第四步:根据图表,撰写论文。
三.上网聊天时间及上网内容
在调查70名中学生中,有30%的中学生上网聊天在两个小时以下,有66%中
学生上网聊天在两个小时以上,4%的中学生却没有上网。现代中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友,是由网络特性和中学生自身的需要所决定的。中学生上网内容不外乎几种情况,我们调查到39%的中学生上网是在看电影,听音乐。34%中学生上网是在玩游戏,剩下27%的中学生则是在查资料或其他与学习有关的事。大家都知道中学生每天上学时间总共是六小时三十分钟,加上中午放学,中午休息,下午上学的时间,算起来是十小时二十分钟,那么居然有66%的中学生上网聊天在两小时以上,这两个小时以上的上网聊天时间是不是取代了学习时间?而为什么有那么多中学生热衷上网聊天呢?我们小组根据现代大多数家庭环境与社会生活的环境,认为由于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加之紧张繁忙的学习生活,与父母之间又有一 些沟通障碍,难免会产生孤独感、寂寞感和恋旧感,因此需要结识新的朋友。
四.防范意识
中学生利用网络聊天已是普遍,因与网友聊天认识,见面而遇害的事时有发生。对此,在我们调查的70名中学生中,有16%的中学生表示,会与聊得来的网友见面。有64%的中学生则不会与网友见面,还有20%的中学生没有交网友的爱好。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初期,情感意识比较强,在与网友聊天中,产生一定的感情,从而信任网友或者与网友见面。这是不理智的,16%的中学生会与网友见面,如果这16%扩大到全国,这数字是相当惊人的。所以学校,老师,社会有必要加强中学生的网络聊天防范意识,切勿轻信他人。
五.看待网络诱惑
网络是多姿多彩的虚拟世界,它能让人暂时忘掉所有,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找到短暂的快乐,但因中学生在某方面的自控意识很弱,所以会导致沉迷,这就是诱惑。网络游戏一直以来都是公认的祸害中学生的元凶,一些中学生因过度沉迷而无法自拔。在我们调查的70为中学生中,有21%的中学生会为了自己喜欢的网络游戏而花费大量时间去玩,还有51%的中学生认为玩游戏,可以,但须适度。还有28%的中学生没有玩网络游戏。部分中学生表示:玩网络游戏不单单是对游戏的一种喜好,更喜欢的是在玩游戏的同时,能与游戏网友有共同的话题聊天。边聊边玩游戏。他们喜欢这样的互动方式。这样有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业呢?我们小组也采访了在校老师,老师表示:中学生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要面对着来自家庭,成绩,自身未来等方面的压力,每天的9门功课也是蛮重的,玩游戏也是可以让中学生暂时缓解疲劳,放松心情的,但还是要适度,不宜花费太多精力。
六.关注身边的网络生活信息
我们小组认为,虽然中学生网络聊天需要了解调查,但关注中学生是否关注身边的网络生活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网吧经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有人大代表提出,网吧由政府经营,对这一问题,在我们调查的70名中学生中,有40%的中学生是支持的,不支持与觉得无所谓的各占30%。大部分学生认为,网吧由政府经营,有利于净化社会网络环境。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普及,在西方,中学生完成手写作业早已用网络代替。而中国,是否可以效仿呢?我们调查的70名中学生中,有 17%的中学生认为可以完全按照西方的制度来实施网络作业,有19%的学生则认为不可以实施这项措施,另外,64%的学生觉得可以实施,但不能完全按照西方的制度,要有自己的方案。老师也表示,现在实施网络作业还不是时候。
结论:
不可否认,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脑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显 著变化,作为当代中学生,则更具这种变化的直接体验者。学习重要,娱乐也必须,学生要理智做到劳逸结合,网络聊天是双刃剑。虽然它可以使人们更自由地释放自己,还 可以提供人们扮演任何角色的机会,但是由于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心理归属感,也导致人们逐 渐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上的依赖感,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学生对身边的网络生活信息还是感到无所谓的心态。虽然大多数中学生认为上网无论干什么,都要适度为妙。我们还是要帮助中学生正确理解上网交友的意义,趋利避害,掌握更多有关网络制度的一些信息,才能使中学生更理智交友,理智上网,多关注一些网络制度的信息,也有利于政府营造良好的青少年网络生活环境。
关于青少年上网聊天的调查问卷
1,一般上网聊天多少时间?
A, 两小时以下
B, 两小时以上
C, 没上网
5040302021100两小时以下两小时以上没上网21463463两小时以下两小时以上没上网调查显示,30%的学生每次上网聊天在两小时以下,66%的学生每次上网聊天在两小时以上,4%的学生没上网。2,上网干什么?
A, 看电影,听歌
B, 玩游戏
C, 查资料或其他
302520151050看电影,听歌玩游戏查资料或其他272419看电影,听歌玩游戏查资料或其他272419
调查显示,39%的学生上网在看电影,听歌。34%的学生上网在玩游戏,27%的学生上网在查资料或别的事情。
3,对于青少年上网者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您的看法是/ A, 没影响
B, 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
C, 没这方面考虑 ***0没影响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没这方面考虑391417143917没影响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没这方面考虑
调查显示,有20%的学生觉得没影响,56%的学生认为这是不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24%的学生却没这方面的考虑。
4,网吧由政府开设,您的看法是?
A, 支持
B, 不支持
C, 无所谓
302520151050支持不支持无所谓282121支持不支持无所谓282121
调查显示,40%的学生认为可以支持,有30%的学生却不支持,3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5,有较聊得来的网友,是否会与他见面?
A, 会
B, 不会
C, 没有交网友的爱好 50403020100会不会没有交网友的爱好45会1114不会114514没有交网友的爱好调查显示,16%的学生会与网友见面,64%不会与网友见面,20%的没有交网友的爱好。
6,如果您有喜欢的网络游戏,会怎么样对待?
A, 会花较多时间去玩
B, 适度的玩
C, 没有玩网络游戏
***0会花较多时间去玩适度的玩没有玩网络游戏361519会花较多时间去玩适度的玩没有玩网络游戏153619
调查显示,21%的学生会花较多时间去玩,51%的学生还是能适度的玩,有28%的学生没有玩网络游戏。
7,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是否完全借助网络解决?
A, 会
B.不会
C.难解决就不解决 35302520151050会不会难解决就不解决3329会不会难解决就不解决829338
调查显示,41%的学生遇到问题会借助网络来解决问题,47%的学生则不会,12%的学生遇到难的问题就不解决。
8,西方网络完成作业,您认为中国是否效仿?
A, 超支持啊
B.不能效仿
C, 可以效仿,但不“照搬照抄”
50403020100支持不能效仿可以效仿,但不能照搬制度45支持不能效仿可以效仿,但不能照搬制度1213121345调查显示,17%的学生认为可以效仿,19%的学生则认为不能效仿,64%的学生觉得可以效仿,但不能完全效仿西方制度。
差一项看法
9.对学生上网聊天发表你的看法?
302520151050好适度不好拒绝回答2713723好适度不好拒绝回答1327723调查显示,有19%的学生觉得是好的,39%的学生认为应适度,10%的学生觉得不好。另外,有32%的学生拒绝回答。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39.42.14.16)
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课题组长:林培旺
课题成员:林培旺、王志航、方富荣、方惠定、梁伟豪
单位:东莞市后街中学高一级(9)班
指导老师:付健全老师
一、研究的背景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游戏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网络游戏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达10.2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213.8%。专家预测,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规模将可能超过20亿元人民币,游戏用户将达2300万,进入快速增长期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具国家有效数据显示,目前中学生患“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经高达14.8%。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呢?这种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有什么危害?带着种种问题,我们选择了“关于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二、研究的计划与分工
在此次调查研究中,为了发挥各成员的积极性,保证课题顺利圆满的实施,我们根据各成员的特点,做了周密的计划和详细的分工,具体内容如下:
1.指导组
付建全老师负责指导小组成员讨论所选的课题,意见汇总,确立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理清研究思路;
课题组
(1)组长:林培旺负责指导师和课题成员的沟通和协调,承担课题研究的总报告并陈述等。
(2)记录员:王志航、方富荣、方惠定负责及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
(3)信息员:梁伟豪、王志航、方惠定、林培旺负责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问卷分发和调查
(4)数据统计分析员:梁伟豪、王志航、方惠定、林培旺负责对收集而来的统计分析
(5)文笔员:林培旺、梁伟豪责问卷的制定和结题报告的撰写
具体分工如下: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的方式对“网络游戏”有初步了解。
2、制定调查问卷发放
3、进入网吧实际体验中学生在打网络游戏的种种行为。
4、对一些常常玩网络游戏的中学生进行采访。
5、通过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对中学生的影响。
6、分析、总结写出报告。
7、进一步后期整理,制作相关课件。
三、调查与研究的过程
1、在2009年2月——2008年3月,在本班进行抽样调查。
2、在2008年3月——2008年4月,在部分网站上进行问卷调查。
3、在2008年3月——2008年5月,整合各分课题成果,总结出各子课题成果,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写出研究结果。
调查时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进行十分顺利。
四、调查研究的结果
(一)、原因分析
1、现在网络游戏设计都是根据学生好奇冒险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场面惊险刺激,游戏一关接着一关,引着你要玩下去,要想“通关”,就得连续“奋战”。这虽不像对烟、酒、毒品等物质的依赖力量大,但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普遍会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快感,随着乐趣不断增强,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
2、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轻松的心理需要网络游戏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特别当无法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就会开始逃避,为摆脱“弱者”地位,寻找能够满足成就感的替代品。网络游戏恰恰能给他们作为强者的愉悦感。当我们在南充五
中某班以班会形式开展调查时发现班里的大多数女生对网络游戏没有兴趣,相反,班里的男生们却都对网络游戏非常迷恋。在他们的圈子里,关于网络游戏的术语是他们的“行话”,谁的游戏技巧高,谁玩得游戏多,就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就会努力“钻研”,从而不自觉地沉溺其中。并且一周内玩游戏在5小时以上的有72.9%。
(二)、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1、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从我们开展的问卷调查,了解到中学生喜欢的游戏类型依次为:角色扮演类、第一人称射击类、冒险类、赛车类、智力类,他们经常玩的游戏有美国的《反恐精英》、韩国的《传奇》、台湾的《大富翁》、日本的《生化危机》等。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事例1:少年抢劫团伙落网西安雁塔警方抓获的6名涉嫌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年龄均在14—15岁,正是长期的沉湎于网络游戏,看惯了杀杀打打,经常出没于同一家网吧使这六个未成年人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的抢劫!审查中这个少年抢劫团伙交代作案25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之中。
2、由于目前的网络游戏大多是收费游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弊端——“金钱问题”
除身体上的病患,网游还给少年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陶然称,每个沉迷网游的少年平均花费在万元以上。来自浙江的一个少年,买装备、请代练花掉10多万元,这些钱主要是通过逼迫家长的方式得到。
在北京一家网吧内,网游发烧友小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小伟说,他一年前开始玩网络游戏《梦幻西游》。他在游戏中所练的角色,已经是所在区的第一名。小伟说,他练这个号已经花掉了5万多元,最初是自己上网练号,曾经几天几夜不睡觉,饿了就吃方便面。夜以继日地练号,使他在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排名越来越靠前。
据一位资深网络游戏玩家估算,在《梦幻西游》玩一个155级的顶级角色,按每天在线10个小时,需要练半年左右,游戏中开销、花费点卡和在网络上购买装备总计1.2万元左右。
3、网瘾漫长而痛苦
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网瘾少年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在治疗中心时,这些孩子表现为焦躁不安,无法自控。因为网瘾是一种心理疾病,无专门治疗网瘾药物,只能用一些治疗心理疾病的药物辅助治疗。更多的是采用“健康行为覆盖”的方式,通过军训、音乐、绘画等方式慢慢缓解孩子的网瘾。
目前,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过程中。北京、河南、广州、山东、湖北等地都已有了戒除网瘾训练营。共青团中央网络协会与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合作开展1318工程,每年夏天针对家庭相对贫困,年龄在13到18岁的网瘾少年,举行公益性的戒除网瘾夏令营。2006年收治了60余人,其中有30多人戒掉网瘾。
五、调查研究的心得与体会
如何预防沉迷网络?
专家为同学们提供了几条健康上网的建议:
1、不要轻易把自己及家庭中的真实信息在网上告诉别人。
2、现在谁没几个网友,不过如果你要与尚未谋面的网友见面,必须在父母的同意和护送下,或与自己的长辈结伴而行。
3、在聊天室中灌水,总是不亦乐乎,但如果发现有人发表不正确的言论,应立刻离开,自己也不要散布不正确的言论,或攻击别人。
4、尽可能不要在网上论坛、网上广告栏、聊天室上公开你E-mail地址,谨防垃圾邮件攻击你的邮箱。
5、如果收到垃圾邮件,应立刻删除。
6、“儿童不宜”的网站,不要进去。即使不小心进去了,应立刻离开。
7、如果遇到网上有人刻意伤害你,应当立刻告诉家长或老师。
8、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要超过3小时。
第五篇:关于中学生对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社 会 调 查 方 案 表
赣州 分校09春级法本专业姓名:刘帆学号
0936001207830
指导教师:邹俊豪填表日期:2010-11-15
调查题目: 中学生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的调查
调查目标: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将人类的隐私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研究网络时代如何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提高青少年网络隐私权意
识,是非常必要的。
调查对象: 瑞金市第二中学60名学生
调查内容: 对瑞金市第二中学各年级学生的网络隐私权理解、法律保护意识程度、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并对不同问题进行分析。经研究表明,大
多数学生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意识参差不齐。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其他:
指导教师意见(含是否同意实施调查):
2010 年11 月 15 日
关于中学生对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研究背景
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在带给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将人类的隐私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研究网络时代如何完善我国公民隐私权保护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本人对瑞金市第二中学各年级学生就网络隐私权理解、法律保护意识程度、如何保护网络隐私权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并对不同问题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瑞金市第二中学60名学生。
2、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从初一至高三各个年级随机抽取10名学生,共发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
三、结果与分析
经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意识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对网络隐私权定义、我国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现状、我国对网络隐私权采取的法律保护这些问题认识太少。现就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以便学生更多的了解网络隐私权。
1、网络隐私权的定义:
当传统隐私权从其存在的现实世界进入网络空间时,一种新环境下的隐私权——网络隐私权就应运而生了。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漏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损的意见等。
2、目前我国网络隐私权受到侵犯的现状
(1)非法利用网络服务商收集、储存的个人信息资料来牟利
网络服务商们要求个人注册为某一网站的网民、网上购物或在BBS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必须填写个人基本情况;即使个人一般性地浏览网站,网站的cookies也能记下他们的许多信息。通过这两种途径,网络服务商收集了用户的大量个人资料。而由“数以万计的个人信息所组成的资料库无疑是各种营利性组织可利用的有利条件。依靠资料库,商家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促销活动,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网络服务商收集的这些资料很可能受到无法预计后果的监控或被一些不道德的公司和个人利用。另外,一些网站管理者不但无视网站保
护隐私权的规定,非法收集用户的个人资料,甚至还与第三方共享用户的敏感信息,以牟取暴利。
(3)通过个人主页、博客、播客等传布个人隐私
有的人未经他人授权、许可,擅自通过自己或他人的主页,将特定人的隐私公布,或者通过聊天室、新闻组的方式将他人的隐私暴露,或通过发送电子邮件传布第三人隐私。有的通过博客、播客网站让人隐私暴露在大众面前。博客上的文章是公开的,如果跟论坛捆绑,那么它的传播速度、传播面都是惊人的,尤其是涉及知名人物的文章,其点击率更高。播客则比博客更进一步,播客网站给予你上传音频或视频文件的自由,所以其侵害隐私的程度可能比博客更胜一筹。
(4)黑客对个人数据的窃取
当前黑客侵入他人电脑,攻击他人网站,窃取、传播和篡改个人数据的事例屡见不鲜,对网络中的个人隐私权构成极大的威胁。其侵权行为的具体表现在破坏他人通信内容的安全、个人数据资料的安全以及个人生活的安宁。黑客行为不但是对网络用户个人数据的侵犯,也对储存在政府或私人机构数据库中的个人数据构成威胁。
3、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一)立法保护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隐私权领域的保护较为薄弱,迄今为止,我国的民事法律对隐私权没有直接进行保护,即还没有把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仅在一些相关的法律中有些零散的规定。主要体现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宪法》的“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公民享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相关条款均可解释为个人隐私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的宪法依据.
2、《刑法修正案(七)》
第7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
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这是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强化,体现出刑法修正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强化人权保障的鲜明特色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最高人民法院于1988年颁布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以及1993年颁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民法通则》中未直接规定隐私权的不足,但其所采用的间接保护的方式并不能全面解决隐私权保护的问题。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在颁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隐约涉及到隐私权保护的内容,这不失为一种立法的进步,但仍未从法律上明确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民事权利的地位。
(二)行业自律
行业自律是许多国家倡导的保护网络个人数据隐私权的重要模式。目前我国国内网站往往会制订隐私权保护政策,以证明浏览该网站是安全的,浏览者的隐私不会被泄露。隐私政策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告知功能,通过公告,明确地告诉用户,网站在何种情况下可以收集个人资料、收集的目的和内容、个人对数据资料享有的权利等等,简言之,告知的范围是网站和用户的权利和义务;二是制约功能,此功能是前一功能的必然延伸,公示权利和义务的目的是为了遵守游戏规则,而制约是规则本身应有之含义,当事人违反规则,理应接受法律上的不利后果。告知功能是制约功能的前提,制约功能是告之功能的保障,两者共同铸成网络个人隐私保护的“法锁”。然而,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网站隐私政策的两大功能尚未能发挥。
(四)网络用户自我保护
我国对于隐私保护缺少文化上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集体、轻个人,重义务、轻权利的传统是与以个人本位、权利本位为基础的隐私权相抵触的,以至于现时我们对隐私仍缺少正确的认识。直到今日,隐私权在法律上还无一席之地。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我国公民对隐私权的保护意识一直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鲜有人关注自己的隐私权是否受到侵犯,甚至有许多人在隐私权受到侵害时仍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了网络时代,人们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公民的维权意识也有所提高,逐渐认识到了日常生活中尤其时网络空间隐私权保护的重要性。目前,网络用户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注意到了网上个人数据资料的归属以及使用权限问题,我国政府也提倡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这是可
喜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大部分人为了获取网站的免费服务和商品,往往将个人数据资料作为换取的条件,主动泄露给网站。这样就会导致许多无法预料的后果,而网站可以以受害人同意为抗辩理由阻断其获取个人信息的违法性。因此,我国网络用户的自我保护意识仍有待加强。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国家之间因为互联网而紧密的连接起来了,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也成为时代的新宠儿,所以,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相关的法律制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加强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是符合这种需求的,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国际形象,促进电子商务的有利手段,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制定个人数据隐私权保护法的步伐,以道德舆论为引导,由行业加以协调、监督,辅之以相关的网络安全技术保护,使公民隐私权无论在现实社会里还是在虚拟世界里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