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经济史问答题
1、普遍奴隶制是指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他们他们不是奴隶,但也没有独立的人格,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奴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
2、城邦奴隶制:指的是在奴隶制形成阶段,城市中的居民和城外的居民是有贵贱之别的,以后这种区别逐渐消失,成为一个统一体,即城邦。城邦是奴隶制占有国家,它的中心是一个全面设防的城市,以城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农村公社,形成国家。
3、封建地主制经济:建立在地主土地私有制基础上,主要实行实物地租的租佃制,并由个体农民分散经营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特征是:地主占有土地,土地租给农民,实行小农经营,主要收取实物地租;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农民生产的产品,一部分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部分以地租形式交给地主,供其享用。地主对农民保持有宗法性的关系,具有超经济的强制力量。农民户籍被固定,对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负有徭役、丁赋等义务。
4、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村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5、抑商政策:抑商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我国历朝历代的抑商政策包含四个方面:官工业制度,土贡制度,禁榷制度,规制交易。
1、简述中国领主制经济的形成、发展和衰落
形成与发展:西周时代建立了典型的分封制,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农奴对领主形成依附关系,这就是农奴制。
受封的诸侯在领地上建立采邑,形成所谓的井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封建领主经济的基础。
井田制度下的农奴经济具有以下特点:
(1)农奴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农奴所拥有的仅仅是对土地的占有权而不是所有权。(2)农奴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3)农奴要使用自己的工具,用固定的时间在领主的土地上无偿劳动。
(4)领主除在农奴提供无偿劳动的前提下,保证农奴使用土地的权利外,对农奴的生产和生活方面不承担其他责任。
(5)农奴有了自己的利益
衰落:相对于奴隶制经济来说,领主制经济有其优越性,因为农奴经济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调动了农奴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度矛盾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农奴的劳动生产率极低,使公田经营日益困难。
第二,由于农业生产国提高和人口日益增加,领主制遭到破坏。
第三,领主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和不断的争夺土地的战争,开支巨大,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扩大,而为了维持这种巨大的开支,就必须对现有的土地剥削制度进行改革。到了春秋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瓦解,封建领主制经济开始衰落,并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2、简述行会的起源与发展对工商业的影响
行会的产生是为了职业方面的便利和监视他人的经营行为,起到“产业集聚”的功效,更是为了团结起来抵抗封建主势力的压迫的目的。
它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种职能:作为经济组织,行会使小手工生产者在自然经济下能够维持其地位,进行正常的再生产。它在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价格、市场等方面作出规定;作为政治组织,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机构组织,有严格的纪律;作为社会组织,它往往建立互助基金,举办慈善事业,扶贫济困。
它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倾向:平均主义,小生产者享有机会均等;反对自由竞争,形成无形垄断。它规定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治理质量和数量,规定工作场所的规模,劳动人数和工作时间,规定生产工具、技术设备和生产程序,规定产品制成品的质量和数量。
行会的作用:在市场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保持行会经济稳定与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行会的反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限制与阻碍:封建行会的日益封闭导致它的落后性明显。
3、简述西欧封建经济中工业组织的变迁
中世纪初期,工业活动处于萌芽状态,而这种工业活动基本上是局限于庄园范围以内的,工业的作用及其微小。
从11世纪其,工业组织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1)商业和货币经济的兴起,刺激了手工业的复兴。商人作为中间人不仅为手工业者提供了资金和原料,更为他们开辟了市场,这种工业不仅向城市提供产品,也逐渐渗透到农村,是庄园工业失去意义。(2)消费和交换范围的扩大,在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作坊一般有师傅、帮工和学徒组成。
(3)手工业分工得到广泛的发展。手工业者根据市场的需要,分成不同的专门工作,有的行业分工发展到非常细的程度。
从13世纪起,工业的规模开始出现增大的趋势,在少数特殊的行业中和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较大的恩公恶意,这些工业不少是为国际市场而产生。有的企业内部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工,出现简单的管理和专门的管理者,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已经出现。可以说是近代企业的萌芽。另外,工业扩展到许多部门,水平逐步超过东方。
4、罗马帝国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以及罗马帝国城市与中等阶级衰落的原因
罗马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罗马的繁荣是奴隶制经济的繁荣。罗马从共和国时代起,就不断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战争除夺取大量土地外,更主要的是俘获大批奴隶。到罗马帝国时期,征服战争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潮,奴隶制经济也发展到顶峰。大批奴隶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给罗马提供了足够的廉价劳动力。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正是建立在这种奴隶劳动基础上的。
2.帝国提供的秩序与安全。公元1-3世纪,由于内战的结束和对周边民族及地区征服的完成,地中海海盗大部分被剿清,军事大道开始用于民用,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等,使罗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史称“罗马和平”。由于罗马的征服,过去的混乱状况逐步减退,商业状况有循着经济规律自行调整的趋势,而不再被政府的人为措施所影响。帝国还建立了统一的行政系统,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各行省的人民都受到罗马法律的平等保护。所有这些变化,都成为罗马繁荣的重要原因。
3.帝国的区域分工和贸易。帝国的统一,最重要的是经济统一。这种统一,不仅是由于帝国提供的安全与秩序,而且由于贸易障碍的消除而进一步加强了。所以,帝国经济繁荣首先是贸易的繁荣,而贸易发展又促进了地中海地区分工的发展。罗马成为政治、文化和工商业中心,而其他地区或是专业化于农业,或专门供给罗马原料,或是作为市
场,从而大大提高了罗马和其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当然,在这种分工和贸易中,罗马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通过贸易和税收,罗马集中了各行省的财富,特别地繁荣起来。
4.公共工程和贵族消费。通过战争、贸易和财政掠夺,罗马集中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财富,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这种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显示罗马的强大和繁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供贵族们的奢侈消费。这种公共工程建设和贵族的奢侈消费,也是带动帝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这种经济繁荣必须以奴隶劳动和对行省的剥削为前提。衰落原因:第一,元首制下缺乏明确的继承法,结果元首一去世,接着就是内战,帝国后期政治上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使足够的人参与政府活动,帝国的居民大多数是不参与政治的臣民,沉重的税收常常使他们对帝国心怀仇恨。
第二,罗马最严重的经济问题是由奴隶制度和劳动力短缺所引起的。罗马城市主要依靠奴隶生产的剩余产品,但是奴隶承担的劳动过于繁重,以致无法通过繁衍后代来补充奴隶队伍,随着对外政府战争的结束,战俘奴隶的来源断绝了,结果乡村生产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少;奴隶制度使罗马的奴隶主不关心发展生产技术。
第三,缺乏公民理想。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不能依靠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理想,这主要是由于连年的战争和沉重的赋税负担造成的。地区之间的分歧、公共教育的缺乏以及社会的分层进一步阻碍了任何统一的公益精神的形成。西罗马帝国是伴随着人们的普遍冷漠而走向历史的尽头的。
5、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原因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1)农业生产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2)保证财政收入,关系国家兴衰。(3)有利于社会稳定。(4)工商业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 商人实力太强会以财力抗衡朝廷。这都不利 于巩固统治
4、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
第一,保证农业基础。中国传统上是以农立国,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是国家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但是,历史上的商业发展,却导致一系列有损于农业的结果。例如,早在春歇战国时期就有“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的说法,这种劳动收益的差距,导致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商业,从而损害了农业基础。(汉书·员禹传》说:”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备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故民弃本逐末,饼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所以,必须抑制商业发展。
第二,抑制土地兼并。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制度,商人往往通过购买土地而成为大地主。事实上,这种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商人资本参与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这是由于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形式,国家的抑商政策一方面使商人资本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业,商人资本必然在积累一定货币财富以后将资本转向土地。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大商人也往往就是大地主。
第三,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维护国家大一统。中国是个大一统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历朝历代政府的主要目标,而工商业发展,特别是商人资本的发展往往起到支持地方势力的作用。所以,封建国家历来采取抑商政策就不足为怪了。
6、比较英法两国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实施后果
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为此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法国则注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法国的手工工场多为法国政府直接出资创办。
英国的重商主义不仅从观念上强调国家干预,而且还就国家干预的具体施行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课征税收、统制货币、调节利率。此外,还涉及管制外汇及外商,设立贸易中心城镇等。政府对工业生产采取了支持、扶植和保护的政策,如创办皇家工场、整顿行会等。在鼓励工商的同时,对外国制成品征收高关税,并以巨额奖金鼓励航海业,发展海外贸易。英
国大获全胜,重商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在城市取得巨大成果还广泛渗入农村地区。
一、重商主义政策振兴了英国的民族工业,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腾飞提供了前提条件英国是一个偏离欧洲大陆的岛国。
二、重商主义政策揭开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英国封建农奴制度的瓦解。
三、重商主义政策促使英国建立起外向型经济模式,推动英国经济走向世界世纪下半叶,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及重视农业的思潮。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代及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产生标志是:明清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自由雇佣劳力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模式。缓慢发展的原因:(1)封建的经济基础非常牢固。在封建制度下,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就使得手工业很难扩大再生产,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分工,对独立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起着限制作用。(2)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明清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继续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这些政策从各方面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旧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等往往把剥削来的钱财用来购买土地,这就严重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利于资本从土地流向商品生产。
2、近代初期国家和民间金融家的借贷业务
3、比较西方近代农业革命的三条道路
英国式道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
普鲁士道路的特点为: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普鲁士式道路是改良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广大农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比较缓慢。
美国式道路的特点是:地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英国式道路带有明显地强制性,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遭到反抗,但是效果比较明显,过程相对来说更迅速。普鲁士道路通过缓慢地方式进行改革,虽然改革受阻力较小,但是不彻底,或多或少地保存了一些封建残余。美国式道路改变比较成功,小农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铲除了封建残余,取得了胜利。
第二篇:世界经济史问答题
1、普遍奴隶制是指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和债务奴隶,尽管有时奴隶的数量可能是很大的,但不作为主要的社会生产者,不是生产力的代表。而作为社会主要生产者的是在国家统治下、被组织在村社中的广大农民。他们他们不是奴隶,但也没有独立的人格,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奴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他们依附于土地、依附于国家。而不依附于某个奴隶主。
2、城邦奴隶制:指的是在奴隶制形成阶段,城市中的居民和城外的居民是有贵贱之别的,以后这种区别逐渐消失,成为一个统一体,即城邦。城邦是奴隶制占有国家,它的中心是一个全面设防的城市,以城市为中心,联合周围的农村公社,形成国家。
3、封建地主制经济:建立在地主土地私有制基础上,主要实行实物地租的租佃制,并由个体农民分散经营的一种生产方式。其特征是:地主占有土地,土地租给农民,实行小农经营,主要收取实物地租;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农民生产的产品,一部分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部分以地租形式交给地主,供其享用。地主对农民保持有宗法性的关系,具有超经济的强制力量。农民户籍被固定,对封建君主专制国家负有徭役、丁赋等义务。
4、封建小农经济:小农经济,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村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5、抑商政策:抑商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我国历朝历代的抑商政策包含四个方面:官工业制度,土贡制度,禁榷制度,规制交易。
1、简述中国领主制经济的形成、发展和衰落
形成与发展:西周时代建立了典型的分封制,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农奴对领主形成依附关系,这就是农奴制。
受封的诸侯在领地上建立采邑,形成所谓的井田制度,这种土地制度是封建领主经济的基础。
井田制度下的农奴经济具有以下特点:(1)农奴有了自己的土地,但农奴所拥有的仅仅是对土地的占有权而不是所有权。(2)农奴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
(3)农奴要使用自己的工具,用固定的时间在领主的土地上无偿劳动。
(4)领主除在农奴提供无偿劳动的前提下,保证农奴使用土地的权利外,对农奴的生产和生活方面不承担其他责任。
(5)农奴有了自己的利益
衰落:相对于奴隶制经济来说,领主制经济有其优越性,因为农奴经济取得了相对的独立性,调动了农奴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制度矛盾也越来越明显:
第一,农奴的劳动生产率极低,使公田经营日益困难。
第二,由于农业生产国提高和人口日益增加,领主制遭到破坏。
第三,领主为了满足自己的奢侈消费和不断的争夺土地的战争,开支巨大,对货币的需求也相应扩大,而为了维持这种巨大的开支,就必须对现有的土地剥削制度进行改革。到了春秋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瓦解,封建领主制经济开始衰落,并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2、简述行会的起源与发展对工商业的影响
行会的产生是为了职业方面的便利和监视他人的经营行为,起到“产业集聚”的功效,更是为了团结起来抵抗封建主势力的压迫的目的。
它具有经济、政治、社会三种职能:作为经济组织,行会使小手工生产者在自然经济下能够维持其地位,进行正常的再生产。它在生产规模、生产过程、价格、市场等方面作出规定;作为政治组织,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机构组织,有严格的纪律;作为社会组织,它往往建立互助基金,举办慈善事业,扶贫济困。
它的发展有两方面的倾向:平均主义,小生产者享有机会均等;反对自由竞争,形成无形垄断。它规定产品原材料的采购治理质量和数量,规定工作场所的规模,劳动人数和工作时间,规定生产工具、技术设备和生产程序,规定产品制成品的质量和数量。
行会的作用:在市场有限的条件下,可以达到保持行会经济稳定与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
行会的反作用: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限制与阻碍:封建行会的日益封闭导致它的落后性明显。
3、简述西欧封建经济中工业组织的变迁
中世纪初期,工业活动处于萌芽状态,而这种工业活动基本上是局限于庄园范围以内的,工业的作用及其微小。
从11世纪其,工业组织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1)商业和货币经济的兴起,刺激了手工业的复兴。商人作为中间人不仅为手工业者提供了资金和原料,更为他们开辟了市场,这种工业不仅向城市提供产品,也逐渐渗透到农村,是庄园工业失去意义。(2)消费和交换范围的扩大,在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作坊一般有师傅、帮工和学徒组成。(3)手工业分工得到广泛的发展。手工业者根据市场的需要,分成不同的专门工作,有的行业分工发展到非常细的程度。
从13世纪起,工业的规模开始出现增大的趋势,在少数特殊的行业中和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较大的恩公恶意,这些工业不少是为国际市场而产生。有的企业内部已经有了一定的分工,出现简单的管理和专门的管理者,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已经出现。可以说是近代企业的萌芽。另外,工业扩展到许多部门,水平逐步超过东方。
4、罗马帝国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以及罗马帝国城市与中等阶级衰落的原因
罗马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罗马的繁荣是奴隶制经济的繁荣。罗马从共和国时代起,就不断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战争除夺取大量土地外,更主要的是俘获大批奴隶。到罗马帝国时期,征服战争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潮,奴隶制经济也发展到顶峰。大批奴隶源源不断地流入罗马,给罗马提供了足够的廉价劳动力。罗马帝国的经济繁荣,正是建立在这种奴隶劳动基础上的。
2.帝国提供的秩序与安全。公元1-3世纪,由于内战的结束和对周边民族及地区征服的完成,地中海海盗大部分被剿清,军事大道开始用于民用,以及技术的广泛传播等,使罗马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史称“罗马和平”。由于罗马的征服,过去的混乱状况逐步减退,商业状况有循着经济规律自行调整的趋势,而不再被政府的人为措施所影响。帝国还建立了统一的行政系统,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各行省的人民都受到罗马法律的平等保护。所有这些变化,都成为罗马繁荣的重要原因。
3.帝国的区域分工和贸易。帝国的统一,最重要的是经济统一。这种统一,不仅是由于帝国提供的安全与秩序,而且由于贸易障碍的消除而进一步加强了。所以,帝国经济繁荣首先是贸易的繁荣,而贸易发展又促进了地中海地区分工的发展。罗马成为政治、文化和工商业中心,而其他地区或是专业化于农业,或专门供给罗马原料,或是作为市场,从而大大提高了罗马和其他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当然,在这种分工和贸易中,罗马处于绝对优势地位,通过贸易和税收,罗马集中了各行省的财富,特别地繁荣起来。
4.公共工程和贵族消费。通过战争、贸易和财政掠夺,罗马集中了整个地中海地区的财富,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这种建设,一方面是为了显示罗马的强大和繁荣,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供贵族们的奢侈消费。这种公共工程建设和贵族的奢侈消费,也是带动帝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这种经济繁荣必须以奴隶劳动和对行省的剥削为前提。衰落原因:第一,元首制下缺乏明确的继承法,结果元首一去世,接着就是内战,帝国后期政治上最大的缺陷是没有使足够的人参与政府活动,帝国的居民大多数是不参与政治的臣民,沉重的税收常常使他们对帝国心怀仇恨。第二,罗马最严重的经济问题是由奴隶制度和劳动力短缺所引起的。罗马城市主要依靠奴隶生产的剩余产品,但是奴隶承担的劳动过于繁重,以致无法通过繁衍后代来补充奴隶队伍,随着对外政府战争的结束,战俘奴隶的来源断绝了,结果乡村生产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少;奴隶制度使罗马的奴隶主不关心发展生产技术。
第三,缺乏公民理想。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不能依靠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理想,这主要是由于连年的战争和沉重的赋税负担造成的。地区之间的分歧、公共教育的缺乏以及社会的分层进一步阻碍了任何统一的公益精神的形成。西罗马帝国是伴随着人们的普遍冷漠而走向历史的尽头的。
5、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原因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1)农业生产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来源。(2)保证财政收入,关系国家兴衰。(3)有利于社会稳定。(4)工商业发展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 商人实力太强会以财力抗衡朝廷。这都不利 于巩固统治
4、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什么? 维护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
第一,保证农业基础。中国传统上是以农立国,农业的稳定与发展是国家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但是,历史上的商业发展,却导致一系列有损于农业的结果。例如,早在春歇战国时期就有“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的说法,这种劳动收益的差距,导致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商业,从而损害了农业基础。(汉书·员禹传》说:”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备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故民弃本逐末,饼者不能半,贫民虽赐之田,犹贱卖以贾。”所以,必须抑制商业发展。
第二,抑制土地兼并。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制度,商人往往通过购买土地而成为大地主。事实上,这种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商人资本参与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这是由于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形式,国家的抑商政策一方面使商人资本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业,商人资本必然在积累一定货币财富以后将资本转向土地。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大商人也往往就是大地主。
第三,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维护国家大一统。中国是个大一统国家,维护国家统一是历朝历代政府的主要目标,而工商业发展,特别是商人资本的发展往往起到支持地方势力的作用。所以,封建国家历来采取抑商政策就不足为怪了。
6、比较英法两国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实施后果
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为此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法国则注重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法国的手工工场多为法国政府直接出资创办。
英国的重商主义不仅从观念上强调国家干预,而且还就国家干预的具体施行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课征税收、统制货币、调节利率。此外,还涉及管制外汇及外商,设立贸易中心城镇等。政府对工业生产采取了支持、扶植和保护的政策,如创办皇家工场、整顿行会等。在鼓励工商的同时,对外国制成品征收高关税,并以巨额奖金鼓励航海业,发展海外贸易。英国大获全胜,重商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在城市取得巨大成果还广泛渗入农村地区。
一、重商主义政策振兴了英国的民族工业,为英国资本主义工业腾飞提供了前提条件英国是一个偏离欧洲大陆的岛国。
二、重商主义政策揭开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英国封建农奴制度的瓦解。
三、重商主义政策促使英国建立起外向型经济模式,推动英国经济走向世界 世纪下半叶,法国出现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及重视农业的思潮。
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代及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是: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产生标志是:明清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以及自由雇佣劳力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经营模式。缓慢发展的原因:(1)封建的经济基础非常牢固。在封建制度下,封建地租很重,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这就使得手工业很难扩大再生产,同时,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严重阻碍了社会分工,对独立手工业和资本主义萌芽起着限制作用。(2)封建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明清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继续实行重农抑商等政策,这些政策从各方面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旧的经济观念,使地主商人等往往把剥削来的钱财用来购买土地,这就严重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不利于资本从土地流向商品生产。
2、近代初期国家和民间金融家的借贷业务
3、比较西方近代农业革命的三条道路
英国式道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夺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产变为现代私有财产。
普鲁士道路的特点为: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普鲁士式道路是改良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广大农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农业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比较缓慢。
美国式道路的特点是:地主经济已不存在,农民在普遍建立小农经济的基础上,通过自由竞争和分化,产生雇佣制的大农场。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英国式道路带有明显地强制性,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遭到反抗,但是效果比较明显,过程相对来说更迅速。普鲁士道路通过缓慢地方式进行改革,虽然改革受阻力较小,但是不彻底,或多或少地保存了一些封建残余。美国式道路改变比较成功,小农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铲除了封建残余,取得了胜利。
第三篇:世界古代史问答题
一、史前人类:
1.简述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2.简述现代人种的形成 3.简述新石器时代的特征
4.何谓农业革命?农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5.简述畜牧业的起源 6.简述史前艺术
二、古代西亚诸文明
1简述苏美尔城邦的社会经济状况 2.简述苏美尔城邦的政治制度
3.乌鲁卡基那改革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4.简述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 5.简述汉谟拉比的专制统治 6.简述古巴比伦王国的衰亡
7.简述亚述帝国建立的原因和主要过程
8.简述亚述帝国灭亡的过程并分析其灭亡的原因 9.简述新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10.简述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
11.赫梯国王铁列平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12.简述腓尼基城市国家的产生 13.简述腓尼基人的殖民活动
14.简述腓尼基字母文字的产生和传播 15.简述犹太教的教义和经典 16.波斯帝国是怎样兴起
17.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8.分析波斯帝国衰亡的原因 19.简述波斯帝国的历史作用
三、古代埃及文明
1.简述古王国时期埃及君主专制的表现 2.简述古王国时期的历史概况 3.简述新王国时期的历史概况
4.简述埃赫那吞改革的主要内容、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5.简述后期埃及历史概况 6.简述古埃及的宗教崇拜 7.简述古埃及葬墓习俗
8.概述古埃及象形文字形成过程 9.简述古埃及文学的主要成就 10.简述古埃著名建筑
11.简述古埃及艺术的主要成就
12.简述古埃及科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13.简述埃及新王国时期奴隶制度的新特点
四、古代印度文明
1.简述哈拉巴文化的年代、分布范围和主要文化成就 2.简述哈拉巴文化的创造者 3.简述哈拉巴文化衰亡的原因 4.简述早期吠陀时代的历史概况 5.简述后期吠陀时代的历史概况 6.简述婆罗门教的主要教义和经典
7.简述种姓制度四个等级的地位、职业、权利和义务以及种姓制度的特征 8.简述早期佛教的主要教义和众生平等的主张 9.简述耆那教的主要教义和该教的进步性和消极性 10.简述孔雀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11.简述孔雀帝国的政治制度
12.简述孔雀帝国的土地制度和城市经济 13.简述孔雀帝国的奴隶制度 14.简述佛教的传播
15.简要说明列国时代反婆罗门教思潮兴起的原因
五、古代希腊文明
1.荷马时代的希腊处于何种历史发展阶段?它的社会管理制度和经济生活如何? 2.希腊城邦体制的特点
3.希腊海外殖民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4.斯巴达存在怎样的阶级结构、政治制度以及军事和教育制度? 5.简述梭伦改革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6.简述克利斯提尼的内容与意义
7.简述希波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历史影响 8.简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9.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分析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10.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社会经济状况
11.希腊城邦危机的表现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12.简述亚历山大东侵及其帝国的建立 13.简述古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 14.试述希腊化时代文明的历史意义 15.简述古希腊宗教的特点和影响
六、古代罗马文明 1.简述塞尔维乌斯改革
2.罗马对意大利的征服及其统治政策 3.罗马在地中海区域的征服及其统治政策
4.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5.罗马从共和制过渡到帝制的原因及过程 6.格拉古兄弟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历史意义 7.简评凯撒
8.简述奥古斯都的内外政策 9.基督教的产生和演变 10.公元三世纪危机
11.戴克里先和君主坦丁的统治 12.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13.简述古罗马文化的主要成就 14.试论马略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七、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1.简述早期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并分析基督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2.简述亚欧民族大迁徙的过程及影响
3.试析古代史上落后民族常能征服先进地区的原因,并举例子加以说明 4.试论西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与日耳曼人征服西罗马帝国的历史意义 5.试评查士丁尼一世
6.分析拜占庭帝国长期延续的原因 7.试述拜占庭帝国的封建化进程
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 1.试析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作用 2.简述伊斯兰教
3.试述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及其影响 4.简述阿拔斯王朝的社会状况 5.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6.简述阿拉伯文化的历史贡献
7.简述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所产生的历史意义 8.倭马亚王朝统治时期阿拉伯社会的等级制度
九、欧洲基督教文明
1.分析法兰克首任国王克洛维建国的过程及其巩固政权的政治措施 2.通过萨利克法典分析5-6世纪法兰克人的社会状况 3.试述法兰克的封建化过程
4.简述8世纪查理-马特采邑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5.为什么说查理大帝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6.简述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原因和结果 7.简述中世纪西欧农奴制 8.简述中世纪西欧庄园经济 9.简述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 10.简述中世纪西欧的骑士制度
11.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是从哪些方面对思想文化进行垄断的? 12.评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的历史作用 13.简述中世纪西欧的文化
14.试述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其意义 15.试论中世纪西欧行会
16.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斗争经历的阶段 17.试分析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和结果 18.试分析英国封建制度的特点
19.如何看待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制定
20.中世纪英法两国的议会制度的建立、两者的不同 21.试分析英法百年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后果
22.试分析13世纪英法大起义的原因、纲领.、特点和结果 23.简述中世纪法国王权不断强大的过程 24.简述主教授职权之争
25.分析中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26.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历史发展的特点 27.试述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和罗马教廷权威奠定的过程 28.试论英国《自由大宪章》的主要条款及其性质意义
十、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1.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的历史意义
2.伊凡四世改革及沙皇专制制度的建立 3.伊凡四世时期特辖区的建立及其后果 4.罗曼诺夫王朝的建立及其初期的统治政策 5.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及其扩张
6.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7.试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8.德里苏丹国的政权形式 9.德里苏丹国的土地制度 10.莫卧尔帝国的土地制度 11.试述印度封建制的发展 12.阿克巴改革 13.大化改新
14.幕府政治体制的出现及其特点 15.日本的锁国体制
16.中古日本文化发展情况及特点
17.试述莫斯科公国兴起的社会背景和中央集权化的进程 18.试论俄国农奴制的加强及俄国农奴制的特点 19.简述印度教的教义和实质
十一、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印第安人是如何起源的 2.简述玛雅人的社会发展状况 3.试述古代玛雅人的文化成就
4.试比较古埃及金字塔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金字塔的异同 5.简述古代阿兹特克文明所取得的成就 6.简述印加社会的基层组织和土地制度 7.印加文明取得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成就?
第四篇:“世界无烟日”知识问答题
“世界无烟日”知识问答题
【导语】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在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里,全社会广泛宣传烟草对健康危害,当日商店不卖烟,所有人不吸烟。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1、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那一天?
答:每年的5月31日。
2、2011年的无烟日是第几个世界无烟日。
答: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举行了第一个世界无烟日,2011年是第24个世界无烟日。
3、在世界无烟日的倡议是什么?
答: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在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里,全社会广泛宣传烟草对健康危害,当日商店不卖烟,所有人不吸烟。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4、《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是一部什么样的公约?
答:《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全球国际性法律文书,是国家之间以书面形式缔结的国际法,其宗旨是限制烟草在全世界的蔓延,对于签字的国家具有约束力。
5、《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是何时在中国生效的?
答:《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球第一个专门针对减少全球烟草相关死亡和疾病的公约。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控烟工作,2006年1月6日在中国正式生效。
6、《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对烟草制品的包装有何要求?
答:《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烟草制品的包装有健康警语,即标出“吸烟有害健康”,所占面积宜占烟盒可见部分的50%以上,但不应少于30%。
7、《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生的吸烟行为是如何规定? 答:《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20条要求小学生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远离毒品,不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
8、《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中学生的吸烟行为是如何规定? 答:《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37条要求中学生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滥用药物,拒绝毒品。不参加各种名目的非法组织,不参加非法活动。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预防未成年人吸烟的有何?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师、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何与未成年人控烟的相关规定?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11、《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什么时候颁布?什么时候施行?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哪些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答:2009年12月10日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颁布;2010年3月1日起施行;①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室内外区域;② 除前项以外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场所、学生宿舍、餐厅等室内区域;③妇幼保健院(所)、儿童医院、儿童福利院的室内外区域;④ 除前项以外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室内区域;⑤体育场馆的室内区域及室外的观众坐席、比赛赛场区域;⑥ 图书馆、影剧院、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各类公共文化场馆的室内区域;⑦ 国家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办事场所;⑧公用事业、金融机构的营业场所;⑨商场、超市等商业营业场所;⑩电梯及其等候区域;⑾公共汽车和电车、出租汽车、轨道交通车辆、客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及其售票室、等候室和设置在室内的站台;⑿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
12、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有多少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包括什么? 答:有4000--5000余种,主要的有害物质是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
13、烟草中主要的致癌物质是什么?
答:烟草致癌,烟草中的主要致癌物质是苯苪笓类及焦油,香烟每支烟大约含有20---30毫克焦油。
14、吸烟可造成身体的哪些部位的损伤?
答:吸烟可造成损伤骨骼、心脏、肾、眼睛、皮肤、生*殖器、肺、口腔、鼻、手和脚等。
1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更容易使人得哪些疾病呢?
答:吸烟更容易使人得气管炎、肺癌、胃癌、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
16、吸烟容易成瘾,造成人吸烟成瘾的物质什么?
答:尼古丁,一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以将一只小白鼠杀死。
17、什么叫被动吸烟?
答:被动吸烟通常指吸入别人喷出的烟雾,每天达15分钟以上。也称为环境吸烟和吸二手烟。
18、被动吸烟有害吗?
答:被动吸烟吸入的是主动吸烟者呼出的一手烟和香烟燃烧产生的二手烟,吸入许多有毒物质,如苯、烟碱、甲醛等,儿童更容易发生婴儿猝死综合症,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影响儿童的身高发育和智力发育。
19、吸烟是什么行为?
答:吸烟是不良的嗜好,是不健康不文明的陋习!
20、目前,有青少年被动吸烟率是多少?
答:青少年中(15-19岁)被动吸烟率大约有48.9%。
21、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温家宝总理对世界有何承诺? 答:北京奥运会将是一届绿色的奥运,无烟奥运。
22、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销售国是哪个国家?
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和销售国,意味着我们将面对更大的挑战!
23、为预防控制烟草危害,儿童青少年该如何做起? 答:拒绝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
第五篇:历史 经济史
2、在古代 雅典,Asion 一词是指那些仅在身体意义上属于这个城邦,但被排除在公民组织之外的自由民。下列人员可以归为 Asion 的有 ①法庭陪审员 ②被放逐的执政官 ③首席将军的妻子 ④家庭奴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古希腊建筑特点鲜明,以下建筑中不属于希腊风格的是
A B C
4、中世纪欧洲盛行封建制度,维系其封建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A.国王的权威 B.土地与契约 C.宗教与习俗
D D.宗法与血缘
5、《世界文明史》写道: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 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
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杜绝了随意曲解法律的现象 D.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6、以下各项中,对近代大学兴起的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教会的支持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冲击 D.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
7、至今仍有史学研究者质疑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 A.在时间和地域上不吻合 B.传世文献记载不可靠 C.出土文物有限不足为证 D.未找到直接文字证据
8、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 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县令 D.刺史
9、下图是西汉的疆域图,其中“河西四郡”所在位置是
④
①
③
②
A.① B.② C.③ D.④
10、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这一现象是孝文帝改 革的哪一措施的具体体现 A.使用汉语 B.采用汉姓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与汉族贵族联姻
11、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①明州 ②扬州 ③杭州 ④泉州 ⑤广州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完善科举程序 A.①②③ ②创立行省制度 B. ①②④ ③文官体制 C.①③④ ④活字印刷术出现 D.②③④
1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某班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 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 “ 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14、如右图所示,最早与徐光启一起将其翻译成中文的外国传教士 是 A.马戛尔尼 B.南怀仁 C.汤若望 D.利玛窦
15、清朝康熙皇帝曾为一位思想家撰写一副对联: ?集大成而绍千百年绝传之学,启愚蒙而定亿 万世一定之规。”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16、在章学诚看来,能写出信史的史学家应具备的重要条件是 A.史才 B.史学 C.史德 D.史识
17、某人在航海日记中做了如下描述: “1520 年 11 月 28 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在 3 个月 20 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依次,你判断某人属于谁的船队 A.哥伦布 B.迪亚士 C.达伽马 D.麦哲伦 18、18 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已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 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 A.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 B.与上帝直接对话 C.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D.批判神权统治
19、有位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 “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 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 20、俄国革命家赫尔岑曾说: “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 的文明了。”卢梭所痛斥的“这种人的文明”是指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封建的等级制度 C.天主教会教权统治 D.西方的殖民侵略
21、《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及其 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其正确含义是 A.资本主义发展进步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B.随着实力的增长,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步伐加快 C.落后地区受到先进生产方式的吸引,主动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22、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 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关系
23、历史家评论某一政权,指出: “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一方面,他改变国家的社 会与经济结构,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虽号 称革命之子,实为开明专制的精神后裔,忽略主权在民而行绝对君权,强调平等而不重视自由,注重秩序与阶级。”评论中的“他”是指何人 A.克伦威尔 B.拿破仑 C.袁世凯 D.彼得一世
2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 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 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25、右图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 的一幅漫画。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 A.鸦片战争前 B.19 世纪 40 年代 C.19 世纪 60、70 年代 D.19 世纪 90 年代
26、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 “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已出巡热 河,(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
材料中的“(夷)氛逼近京城”所指的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7、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 “由于各国使馆 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 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的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28、“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 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以下运动最符合上述论断的 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9、恩格斯在论及清朝同外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时说: “不管这场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 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 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租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如果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以下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可能为 0、1、1、3 上海租界 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1、北京颐和园内有许多含有“仁”“德”两字的牌匾、条幅,还有以“仁”“德”命名的建、、筑物,如仁寿门、仁寿殿、德兴殿、德辉殿等。对上述现象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 B.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彰显儒家伦理道德的教育价值 C. “仁”“德”思想是欺骗、愚弄人民的封建糟粕、D. “仁”“德”思想是古代警示统治者的重要道德准则、32、从现代化发展角度看,《权利法案》的颁布意义在于 A.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33、1860 年代俄国的作家托尔斯泰这么说: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造就了拿 破仑的权势。但是,拿破仑的权势却也扼杀了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对此论断评 价最准确的是 A.托尔斯泰对拿破仑的评价前后不一,观点矛盾,不足采信 B.托尔斯泰的观点充满了文学家的浪漫情怀,但仍可采信 C.托尔斯泰针对拿破仑给予不同的评价,看似矛盾,但仍可采信 D.托尔斯泰说拿破仑的权势是时代造就,符合历史事实,仍可采信
34、右图为一幅创作于 1916 年的政治漫画,名为“水中捞月”。图中一人身上捆绑绳索,悬在半空,试图捞取水中的?月亮?。绳索的一端固定在非常危险的悬崖上的一棵小树上。结合漫画 创作的时代背景,能够说明该漫画寓意的是 A.既隐喻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又反映了帝制思想的顽固 B.既隐喻了辛亥革命的结局又反映了民主思想的追求 C.既昭示复辟帝制的野心又预示了复辟帝制的结局 D.既昭示复辟帝制的野心又揭示了复辟帝制的手段
35、写春联、对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某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通过电视向全国的观众征集春联对句,引起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获奖作品如: “春晚迎春春不晚??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等。从、历史的角度看 A.作品古意新思注入时尚元素,突出了文化的时代性 B.活动提高了媒体收视率,却否定了文化的传承性 C.活动以大众传媒为载体,强调了文化的先进性 D.活动以传统习俗与传媒结合,弘扬了文化的民族性
二、非选择题(共 75 分)
36、穿越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如果公元前 1 世纪的罗马人,于 1000 年、1500 年或 1800 年在欧洲复活,他 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诸日耳曼民族,为崭新 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他将会发现……新兴的基督教接 替了古罗马诸神……;他也会发现,这一传统帝国结构已为一 群新的民族国家所替代……;他还会发现……种种新行业开始 使用一些无需传统的人力畜力驱动的奇特机器……。
问题:(15 分)(1)发生的历史:请对材料中这一“古老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作一简介。分)(5(2)穿越的历史:如果生活在“公元前 1 世纪”的这一罗马人,于“1000 年、1500 年或 1800 年?在欧洲复活,叙述他将先后产生怎样的“惊奇发现”?(10 分)
37、词义释史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 分)材料一 在美国口语中 burg,意为?城、镇? ;德语中 burg,意为?带围墙的地方? ;英汉 词典中 burgherburgeoisie 分别解释为?公民、市民??资产阶级?。——摘自《百度翻译》 材料二 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 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 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 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 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 science 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三 ?德先生?,意译是?民主?,其英语单词 Democracy 音译的第一个字,来源于希 腊语。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 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 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那一个人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 不是古代直接民主。(附注:代议制民主,是公民选举代表掌握国家决策权力,公民的民主权利 主要体现在选举代表的权利上。)——摘自《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问题:(1)依据材料一,请从词源角度思考,你对早期资产阶级的来源有什么新的认识?(2 分)(2)材料二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1 分)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 的目的是什么?(2 分)(3)19 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3 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分)(2(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4 分)
38、三省六部制
唐初,每事先经 由中书省,中书做定 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 当,则门下缴驳,又 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 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 ?奉行? 而已。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自秦始臵 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 有贤相,然其间所用 者多有小人,专权乱 政。我朝罢相,设五 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 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稳当。
《
朱 子 语 类
《
明 太 祖 实 录
》
》
问题:(11 分)(1)根据材料《朱子语类》,分别指出“三省”的具体职责。分)(3(2)根据材料《明太祖实录》,概括明太祖所述现象的“观点、依据”及之后的具体举措。分)(3(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度的认识。分)(5
39、龙与狮对望的世界 1793 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对大清国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后来 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龙与狮对望的世界”。据《1793 乾隆英使觐见记》 :在马 戛尔尼使团启程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写 了一封信,告知马戛尔尼勋爵奉命访华。
弗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信件的英文内容如下: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 候,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 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 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 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郭世勋不敢如实地翻译和转奏,便将信译成汉文并作了修改,其译文如下:
?……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粤贸 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赴京叩 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礼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 帝恩施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 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不尽。?
问题:(10 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当时世界形势,选择恰当视角谈谈你对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的理 解?
40、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及思考
英国曼彻斯特在 1780 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之后不久便成为了一个主要的 纺织中心。人口由 1750 年的 1.8 万人增加到 1851 年时的 30 万人,成为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 城市。阅读以下一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 ?除非你已经到过制造业城镇,看到曼彻斯特的工人,否则你无法理解他们躯体 的痛苦和道德的沦落。大多数工人缺乏衣服、床、家具、燃料,以及健康的食物,甚至是土豆。他们要在小房间中工作 12 小时,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他们大都体弱多病,眼睛无神。如果你到 过这里的一间工厂,你可以容易地看到,工人的福利从来就没有在工厂主的脑子中出现过。上 帝啊,怎能只用生命的代价换来发展呢?? ——崔斯坦,法国社会学家,妇女权利倡导者,摘自 1842 年所出版的杂志文章 材料二 死亡的平均年龄 分布地区 农业地区 工业区 拉特兰 巴撕 利兹 曼彻斯特 士绅/专业人员 52 55 44 38 农民/商人 41 37 27 20 工人/技工 38 25 19 17
——1843 年,创编医学杂志《柳叶刀》的医疗改革者托马斯〃维克利的统计结果 材料三 ?英国的其他任何地方,甚至是伦敦,都可能没有像曼彻斯特一样,展现出如此 显著、富有吸引力的世界工厂。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曼彻斯特主要受惠于它 的商业和制造业的地位。最近,它已经在英国的任何其他城镇,乃至世界‘鹤立鸡群’了。它 的工业产品几乎输入到地球上可居住的任何一个国家。? ——1852 年,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摘自《企业行.名录》序言 材料四 ?在过去的 25 年里,工厂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已经大有改善。1844 年通过了每天 10 小时制的《劳动工时法》,过度的劳动时间已经减少到每天 10 个小时,工资的提高很大程度 上要归功于机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工作环境的改善。一间新的棉纺织厂,具有一流的生活 环境,那里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以及浴室和公共图书馆。这里,已经没有过去那么多不满的 声音。疾病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几乎令人难以臵信的地步。? ——威廉〃亚历山大〃艾布拉姆,记者和史学家,摘自 1868 年发表的杂志文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曼彻斯特市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分)(4(2)材料三中?曼彻斯特人? 主要指哪个社会群体,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分)(2 结合上述材料,就材料三中曼彻斯特被维多利亚女皇授予?皇家宪章?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分)(4(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以上“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 识和思考。(15 分)
得分
3分
1分
1分 0分
历史学科 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共 75 分,1-30 每题 2 分,31-35 每题 3 分,多选不得分)1 2 3 4 5 6 B C C B D C 7 8 9 10 11 12 D D A C B C 13 14 15 16 17 18 C D C C D C 19 20 21 22 23 24 A A D B B C 25 26 27 28 29 30 B B D B C B
35
D B C C D
A A B A A
B D D D C
C C A B B
36.穿越历史(15 分)(1)基本要素 4 分:包括帝国建立、扩张、全盛、分裂、灭亡等发展阶段(每阶段应该包括关 键性人物、时间或事件等要件);文字组织 1 分(能突出重大历史阶段和要件); 参考要点: 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帝国建立;进入帝国后继续对外扩 张,2 世纪达到全盛,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395 年帝国分裂为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中世纪开始的标志。(1453 年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灭亡。(2)基本史实叙述 9 分,组织结构 1 分:每阶段至少围绕 2 件关键史实展开叙述;也可分类进 行多个史实的叙述,但不能仅仅是史实列举。参考要点: 1000 年:封建等级制度;二元政治结构;骑士阶层;分裂割据;庄园经济;神学文化(基督教)等; 1500 年:民族国家;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兴起;重商主义政策;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等; 1800 年:资本主义制度在英法等先进国家确立;工业革命进行中;启蒙运动高潮;社会生活变 迁等。37.词义释史(14 分)(1)“公民、市民”或“资产阶级”与“城、镇”(城市)密切相关,可以理解为从(中世纪)城市市民中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分)(2(2)科举制度(1 分)“究天理” ;(或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境界)分)(2(3)变化:由器物技术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变化; 分)(3 原因:可以具体展开,如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 放。也可以概要回答,如西力东侵下的民族危机加深与西学东渐下的主动求变等(2 分)(4)原因之一: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民主制度扩展到更多 国家; 分)原因之二:民主的普遍优越性与特殊地域性特点决定,如民主制优于独裁制,直(2 接民主实用地寡人希的古代城邦但间接民主制(代议制民主)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近代国家(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8.三省六部制(11 分)(1)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为最高政务机构。(2(1 分)(2)观点: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利于政权稳固;(1 分)依据:秦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 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所用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分)举措:废中书省和丞相。分)(1(1(3)观点 2 分、史实 2 分、论证组织 1 分
参考: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初创于隋文帝时,经唐朝的继承和发 展,运作过程更趋规范化、程序化,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一制度,成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 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该制度创设早期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和六部按责分权,既提高了 办事效率,也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还避免了决策失误,同时这一制度若能严格执行,皇 帝专制独裁之权也将会受到一定限制。但是,三省六部制经唐宋发展后,官员众多,一方面容 易加大财政开支,另一方面也造成人浮于事,官员办事效率低下的弊端,更违背了该制度创始 的初衷。明初,废除元朝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之职,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 帝,这一举措虽能为稳固政治起到短时效果,但却也致皇权强化失去了制度约束,中国历史上 延续 1600 年的宰相制度由此终结。39.龙与狮对望的世界(10 分)观点 2 分、史实 5 分、论证组织 3 分 参考: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表面上折射的是 18 世纪末中英两国初结交往的礼仪之 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新形势下外交抉择的 差异。18 世纪末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已逐步迈入工业文明的大门,他们急于寻找更为广阔的市 场,而此时的清王朝在长期闭关锁国中依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里。告知 1793 年马戛尔尼将 奉命访华的培林爵士信件出现不同“译本”,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发生的。从培林爵士这封信的行文方式、用词和口气看,都是按双方是一样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 来叙述的,英王和清帝都是大国之主,地位相当,不是君臣之间的隶属关系,只想平等地经商 牟利,并非乞沐皇恩。而郭世勋的译文把平行口气译成下对上、外夷对天朝的禀帖口气。整封译文中谦卑、恭敬 的语气反映的是天朝大国在朝贡体制下对待幕藩那高高在上、洋洋自得的心态。这封信虽是郭 世勋的个人行为,但他代表了大清王朝依然固守传统观念,面对近代国际准则、世界潮流毫无 所知,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茫然不觉。一个是处于蒸蒸日上发展阶段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一个是走向落日余晖的古老农业帝国。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外交抉择,所表现出的不同思想与文化差异浓缩在这封 简短书信的不同“译本”当中。40.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应对及其思考(25 分)(1)社会福利低、生活贫困;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道德水平沦丧;健康受到威胁,人均 寿命短; 分)(4(2)社会群体:指工业资产阶级; 分)(1 依据:曼彻斯特人充满活力,富有进取精神; 分)(1 看法:政府注重的是曼彻斯特市工业革命对英国发展产生的促进作用和贡献(如英国成为“世 界工厂”;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关注弱势群体、个体生命方面,开始时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总要付出一定代价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 超出 4 分)(3)谈谈对“社会问题”以及“有助于社会问题解决因素”的认识和思考。(15 分)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共 15 分)评分项一:观点(5 分)水平l:能够结合工业化大背景下对“社会问题”形成及其应对等方面得出结论,并能辨证 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如:工业化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参考第 1 问答案);而一 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依靠工业化的深入来解决,如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更利于政府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更需要社会改革来推动,如社会学家、医疗改革者 等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和推动;群众的斗争推动;立法改革的推动等。
水平2:基本体现“水平1”要求,但对“社会问题”解决的认识和反思不够。水平3:只有“社会问题”,没有“问题解决”。水平4:偏离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联系比较勉强。水平5: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5 分)水平1:能结合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相关的史实建立联系。水平2:能结合材料中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结合材料中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材料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3 分)水平l: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一般。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评分项四:组织(2 分)水平1:叙述连贯通顺、成结构 水平2:叙述一般或仅能罗列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