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商局扎实开展网络商品及服务市场专项整治情况汇报
工商局扎实开展网络商品及服务市场专项
整治情况汇报
今年8月以来,**区局在全系统开展以“打击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行动,对网络市场监管从法律、技术各个层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一步规范了网络商品交易秩序,有效提升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效能。
一、突出“四类重点”,强化针对性管控
(一)突出重点商品。选择一批被假冒伪劣商品侵扰严重的驰名商标和本地著(知)名商标的化妆品和服装鞋帽等类商品,加强商品信息检查,通过网上搜索和实地检查等方法,确定销售此类商品的网站(网店);利用生产企业识假辨假的优势,联手企业开展打假维权行动。
(二)突出重点对象。以辖区经营化妆品、服装鞋帽的网络商品交易企业为主要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检查,重点检查经营者销售的商品是否存在假冒伪劣和侵犯商标专用权问题。对涉嫌违法经营的,开展实地检查;对查实违法经营的,依法查处。
(三)突出重点检查。开展对辖区内提供网络商品交易平台服务的网站检查,重点检查其经营资格和履行法定职责等情况。指导其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网店经营者及商品信息的监管,建立对网店经营者销售商品的抽检制度
并开展抽检活动。
(四)突出重点监控。将本地网络交易平台和团购网站列为重点监控网站,加强网上和实地检查频次,督促其加大消费纠纷的解决力度,有效维护消费者权益。
二、采取多样化手段,实施技术性监管
(一)依托搜索引擎,搜集违法信息。采取通过“百度”“谷歌”等互联网搜索引擎和“淘宝”、“拍拍”等网络交易平台的搜索功能,搜集辖区内各种可能涉嫌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信息。例如,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获取可能涉嫌违法的网站信息。
(二)拓展查验渠道,确定真实信息。对初步判断有涉嫌违法行为的网站(店)后,利用其在网上公布的网站名称、经营者所属(版权)名称、联系地址、电话、IP地址、域名和ICP备案信息等可通过经济户口信息进行比对,确定网上经营主体的工商注册信息,或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进行查询,确定网站的ICP备案信息以下方式对其真实身份进行查验。还可以通过各地电信部门对网站接入、固定电话安装和移动电话实名登记等进行查询,确定网上经营主体的真实信息等。
(三)细化技术手段,强化电子取证。网络电子取证采取纸质打印,所选择打印区域包括网址、时间、主要违法内容等。网页、操作界面截图,所截图片包括主要违法内容,主要采用计算机键盘中自带的“PrtScr”屏幕截图功能或EpSnap、QQ截图快捷键进行截图并保存为图形文件。并通过离线浏览器自带的脱机保存功能,或Webdup、WebZip等软件保存指定网站的各级网页。复制备份、拍照摄像等其它方式。
三、巩固取得成效,实施长效化监管
(一)数据建库方式和途径得到丰富。一是通过登记注册、年检验照、日常巡查、案件查办、消费者申投诉、行政指导、实地回访等工作加强信息采集;二是通过公安网监、电信管理等有关职能部门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接入信息进行数据共享;三是通过“百度”、“谷歌”等网络搜索引擎、“淘宝”、“拍拍”等网络交易平台的搜索功能,搜集辖区内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经营者的涉网信息,扩大了经营者主体数据库。
(二)本地注册网店实现一体化联网监管。启用网站监管模块,利用年检、验照、日常巡查工作对已登记的经营主体在互联网上的经营网站、网店的基本信息,包括网店名称、网店互联网地址、ICP备案等信息进行了采集入库工作,目前已实现已登记的经营主体在互联网上的经营网站、网店的联网监管、网上巡查记录实时录入查询共享。截止目前,全区共有本地注册登记网站、网店15个。
(三)对为登记注册的本地网店网站实现以网管网。通
过探索实践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工具实现对未在工商注册登记的**经营者在互联网上从事经营活动的网站、网店、网页等信息检索结合人工识别分类,全面掌握全区网络交易基本情况。全区涉及在网上经营和宣传的网站、网页、网店初步筛选有120户,其中15户在本区注册登记,其基本信息已录入一体化系统。在网上开展商品交易经营,提供收费服务的有30户,其他90户主要是企业个体对其产品、企业形象的宣传网站、网页暂时还没有开展网上经营。截至9月5日,全区共网上检查网站93户,实地检查网站经营者15户,暂未发现违法行为。
第二篇:林州市工商局开展秋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林州市工商局开展秋季农资市场专项整治
在秋播时节来临之际,为了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用上安全、放心的农资商品,林州市工商局深入开展“红盾护农保秋收”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全市农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确保优质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的供应,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我桂林工商所谨遵上级指示,认证开展整治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为提高广大农户自我防范意识,我们工商所的同志利用农村各集市广泛开展农资市场管理法律法规和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农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广大农民辨别假农资的能力和防范意识。
二是全面加强对农资经营主体资格的检查,对新申请的经营户,要完善前置条件,严把市场准入关;对无证、无照不具备农资经营资格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对需要限期整改的农资经营户,在整改到位前,暂时取消其经营资格,从源头上治理和规范农资经营行为。
三是以化肥、种子、农药、农机具等农业生产必需的农资作为检查重点,对在销售农资过程中存在假冒、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使用与之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种子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四是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作用。发挥12315申诉举报和基层工商所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农资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及时解决农资投诉与纠纷。
桂林工商所
2011年9月8日
第三篇:工商局2010年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升温,国际市场油价不断攀升,当前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上涨,非法经营成品油的现象有所抬头,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局《关于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管,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特制定此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充分履行市场监管职能,全面开展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对成品油特别是车用乙醇汽油市场的监督管理,整顿规范成品油销售单位经营行为;依法打击违法销售成品油和生产销售劣质成品油等违法经营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稳定。
二、工作重点
(一)成品油市场监管对象和范围。根据国家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2006年第23号)有关成品油的定义,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全市成品油市场监管对象为从事生产、调配、储运、销售成品油的单位;监管范围为汽油、车用乙醇汽油、煤油、柴油等燃料。
(二)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执行有关行政许可规定,把好成品油经营企业的登记注册关。依法查处超范围经营成品油,坚决取缔无证照从事成品油经营行为,特别是车用乙醇汽油生产、调配和经营活动。
(三)严把油品质量关,重点查处成品油企业经营下列油品:
1、非法炼制的油品;
2、无合法进口来源的油品;
3、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的油品;
4、与标号、标识不相符的油品;
5、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油品。
(四)规范成品油经营,重点检查下列行为:
1、缺斤少两、掺杂使假欺诈消费者;
2、擅自兑制油品或在油品中添加化工原料;
3、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或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油品;
4、对油品质量作虚假表示引人误解;
5、违背消费者意愿搭售商品;
6、伪造、涂改、出租、出借、出卖、转让营业执照;
7、销售企业(加油站)向机动车使用单位或个人销售非车用乙醇汽油。
三、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数,强化“经济户口”管理,实施有效监控。各单位务必于2010年1月15日前集中开展一次成品油市场摸底排查工作,通过登记注册查询系统,对辖区内成品油经营单位逐户检查,摸清底数及分布情况,并分类建立成品油批发、零售、仓储企业台帐,并于2010年1月20日前将成品油企业名单上报市局市场科。
(二)梳理问题,确立项目组,加大巡查力度,实施动态监管。成品油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成品油市场健康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市场经济秩序健康稳定发展大局,各县(市、区)工商局要结合本地实际,总结吸取09年“焦点访谈”黑油事件曝光的教训,针对成品油市场现存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确定“大问题”,及时成立项目监管组,对重点区域、重大问题要及时调度,集中解决。明确辖区监管重点企业,制定监管责任制度,细化具体巡查内容,并认真做好巡查记工商局2010年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录。巡查中发现企业违规经营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凡存在违法行为的,必须依法立案查处,绝不能再出现媒体曝光事件,否则对有关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同时,检查过程中要积极向企业宣传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企业守法经营,提高其质量意识及责任意识,杜绝隐患问题。
(三)加强成品油质量检测工作,严把油品质量关。一是要认真落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职能,统筹安排抽查经费、时间及抽查的地区、企业和成品油品种,加大成品油质量检测力度。对检查中发现企业经营质量不合格油品的行为,除依法查处、监督其整改外,还要查明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追根溯源,并采取措施,确保油品质量。二是要严格执行质量抽检程序,抽检计划由市局统一制定,并上报省局批准后方可实施成品油质量检测工作,各县(市、区)局不得自行安排(抽检计划省局批准后,另行通知)。三是各单位接成品油质量举报需进行个别抽检的,要及时报市局市场科,经批准后方可实施抽检工作,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一是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作用,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在加油站及乙醇汽油其他经营场所,张贴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电话或其它举报方式的宣传告示,扩大案件线索来源。二是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大要案件查处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完善大要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涉及犯罪的要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严禁以罚代刑。三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积极开展执法宣传,对典型案例要适时进行曝光,做到曝光一批,震慑一批,教育一批。
(五)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场长效监管机制,营造良好经营秩序。一是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建设。要积极推动成品油经营企业的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对违法违规企业要加大惩戒力度,及时记录,重点监控;对屡禁不改、违法性质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及时建议主管部门取消其经营许可证,并依法责令企业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二是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购销台帐、查验进货票证及油品质量等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加强自律,提高其质量意识及责任意识。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成品油市场监管和车用乙醇汽油推广的重要性,把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确保我市成品油市场稳定。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要按照省局《关于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成品油市场管理(含质量检测)统一归口市场规范管理部门,理顺工作关系,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加强对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第一责任人,做到责任清晰到人,努力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并建立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狠抓各项监管措施的贯彻落实,扎实开展工作。
(三)加强协调,形成执法合力。要坚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密切加强与商务、物价、公安、安全监管、质量监督及质量检测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监管信息通报制度、开展联合办案等形式,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形成合力,综合治理,齐抓共管。
(四)加强督导检查和信息报送工作。市局将适时派出督导小组,督导检查各单位工作进展落实情况,并印发工作简报,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同时要做后信息反馈工作,定期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市工商局汇报,并做好相关处理工作。
(六)材料报送时间。各单位务必于2010年1月10日前上报全年工作方案。分别于2010年3月25日、6月25日、9月25前上报每季度工作进展及案件查处情况,12月25日前上报全年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第四篇:2010年市工商局拍卖市场专项整治情况汇报
为规范我市拍卖市场秩序,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拍卖市场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四川省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省工商局《关于贯彻实施〈四川省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从6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工商局牵头,商
务、监察、公安、物价、文化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拍卖联合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做到专项整治行动不走过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现将专项整治情况汇报如下:
一、泸州市拍卖市场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泸州市拍卖市场发展较快,现有本地注册拍卖企业8家,外地拍卖企业常在我市举行拍卖现场会的有4家,公司注册资本均为100万元,全市拍卖企业员工总人数49人,注册拍卖师8人,其它专业人员41人。截至8月底,今年全市共举办拍卖活动101场,成交拍卖金额43588万元。
泸州拍卖市场总的发展趋势是健康有序的。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了监管、培育,拍卖企业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依靠公开、公平、公正、诚信的服务,在促进市场繁荣,盘活不良资产,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我市拍卖企业规范较小,内务管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我市拍卖市场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拍卖市场联合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行动迅速。
一是成立领导组,制定实施方案。根据市政府的安排,成立了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明龙任组长,市工商局局长庞晓龙任副组长,工商、商务、监察、公安、物价、文化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市场科,市场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根据《四川省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精神,制定了《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以市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
二是及时召开“两会”,迅速布置专项整治工作。6月24日,市政府在市工商局七搂会议室召开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会。市工商、商务、公安、监察、文化、物价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决定:为规范拍卖市场经营秩序,打击拍卖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营造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拍卖市场环境,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工商部门牵头,商务、公安、监察、文化、物价等部门联合,于2010年6月至9月在全市范围开展拍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并讨论通过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明龙在会上对整治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确保专项整治工作收到实效;二要强化措施,扎实开展,严格依法对清理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理;三要狠抓落实,抓出成效,建立拍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6月27日,由市工商局、商务局、公安局等部门组织召开了由泸州市拍卖企业参加的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动员会,会上学习了《四川省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拍卖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专项整治的重点是:
1、清理和纠正违法发布拍卖公告(广告)、竞价公告、拍卖信息、竞价信息,违法举办拍卖活动的行为;
2、查处拍卖企业违法拍卖行为,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争揽业务;
3、不经拍卖程序处分拍卖标的;违规发布拍卖公告,诱导或阻扰竟买人参与竟争;拍卖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以竟买人身份参与本公司组织的拍卖会并举牌应价;
4、在自己组织的拍卖活动中拍卖本公司物品或者财产权利;
5、故意隐满拍卖标的的真伪或瑕疵,给买受人造成损害的;
6、拍卖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与竟买人恶意串通,给委托人或买受人造成损害的;
7、在自己的拍卖活动中,采取恶意抬价或压价的方式给其他竟买人或受买人造成损失的;
8、采取恶意降低佣金比例或低于拍卖成本收取佣金,甚至不收取佣金(义拍除外)等不正当行为的;
9、拍卖企业未经批准,擅自出租、转让拍卖经营权的;
10、雇用未依法注册的拍卖师或者其他人员充任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或雇用未与拍卖企业签订聘用合同的拍卖师主持活动的;
11、擅自到异地挂牌或未经批准设立办事机构开展经营活动的;
12、拍卖国家禁止买卖的物品或者财产权利的;
13、开展拍卖活动不依法到工商机关办理备案的;其他法律法规禁止的拍卖违法行为。
三是广泛宣传、让群众了解拍卖市场经营活动,支持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在组织召开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会和动员会的同时,邀请了泸州市电视台、泸州广播电台、泸州日报社等新闻媒体参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广泛宣传《拍卖法》、《拍卖监督管理暂行
办法》、《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同时深入拍卖企业分送有关资料,主动向他们宣传讲解拍卖法的有关知识,让拍卖企业全面了解拍卖活动中应履行的职责,从而更好的从事拍卖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拍卖经营活动,支持参与泸州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整治工作。
四是落实具体措施,为每个阶段整治工作打下基础。一是开展认真摸底调查,摸
清泸州市拍卖企业的基本情况,泸州市共有拍卖责任有限公司8家,他们均具备经营拍卖业务的资格,但在经营活动中均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二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拍卖企业拍卖情况自查表”,下发企业自查填写,要求拍卖企业自查报告,限期报送整改情况,逾期则按相关规定从重查处。8家企业自查报告均已完成并上报相关部门。
(二)明确职责,强化监管职能。
按照拍卖相关法律、法规和省政府文件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能职责,既联合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又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市商务局作为拍卖行业的主管部门,加强了对拍卖企业核查,要求企业每月上报拍卖情况统计表,对于违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对于没有经营业绩、严重违规操作的企业,依法吊销其《拍卖经营批准证书》。同时,加强了对拍卖协会的指导力度,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规范拍卖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拍卖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市工商局主要负责督促和指导拍卖企业建立健全拍卖管理制度,加强对拍卖企业和拍卖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开展拍卖活动备案,依法查处各类拍卖违法行为,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在拍卖企业登记、年审等工作中共同把好拍卖企业的准入关。物价部门负责检查拍卖企业是否按核定的标准收取相关费用。公安、文化(文物)、监察等部门依据自身职责,加强对拍卖行业的监督管理。今年1-11月拍卖企业到工商部门共办理拍卖备案141件。今年工商部门转变监管方式,在强化备案的同时,加大了现场监管力度,今年共实施现场监管17次,现场监管次数较过去有明显增加,促进了拍卖活动规范、有序地进行,为进一步提升拍卖监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夯实了基础。
(三)加强日常监管,加大查处力度。
拍卖市场具有特殊性,情况复杂,监管难度大,在加强对拍卖企业日常监管的同时,我市突出重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监管:一是规范拍卖公司拍卖公告和拍卖标的展示,拍卖公告的内容、时间、公告方式、标的展示时间和方式要符合拍卖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要求举办拍卖活动的企业提前七天提交拍卖“标的”的相关备案材料,经工商部门审核后才能到媒体刊播、公告。对有争议的和国家禁止拍卖的物品一律不予备案,并通知其禁止拍卖;在拍卖成交七日内,还要将拍卖完毕的“标的”、竞买人名单、身份证复印件进行备案登记,以保护拍卖活动竞买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拍卖公开原则。二是对拍卖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检查方式:查以来所有的备案资料、查统计报表、查拍卖公告、查成交确认书、查企业的相关制度及人员资质等档案资料,维护拍卖活动严肃性。今年共实施现场检查21人次,通过现场检查,进一步了解掌握拍卖企业的基本情况,增强监管拍卖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加强拍卖备案工作,确保拍卖备案资料和内容符合要求,杜绝不办理拍卖备案、拍前办理备案拍后不办理备案、拖延办理拍卖备案等不依法办理拍卖备案的行为。四是加强拍卖现场监管。重点加强以下拍卖活动的监管:
1、标的特殊竞买人数较多的土地、房产等公物拍卖;
2、国家行政机关、政法部门依法没收的物品的拍卖;
3、有举报、投诉的拍卖活动;
4、拍卖企业有违法违规记录,监管人员认为需要进行现场监管的拍卖。把主要精力放在有举报投诉的拍卖活动、参与人数众多的拍卖活动、大宗国有资产拍卖活动、在本地有重大影响的拍卖活动、其他有违法嫌疑的拍卖活动。对重点的拍卖活动工商、商务、公安、监察等部门联合对拍卖现场进行监拍。五是查处违法违规拍卖活动。目前,工商、公安部门正联合查办一起案件。现初步查明:刘昭阳等21名竞买人在竞拍一宗国有土地之前,共同约定一致压低拍卖应价,现场拍卖时由刘昭阳以240万元应价成为该宗国有土地的买受人。之后,21名当事人又在龙马潭区一茶馆内对该宗土地私下进行竞购,最后又是由刘昭阳以300万元应价竞买成功。这两次竞买的差额为60万元,由刘昭阳拿出平均分配给其他的20名竞买人,每人3万元。经公安机关对涉案的21人立案侦查后,因此案不构成刑事犯罪,现已移交工商部门办理,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此案情况复杂,涉及面广,人员多,调查终结后将依法严肃处理,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市曝光。
为切实增强拍卖市场的监管实效,我市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面对新问题,寻求新方法。工商部门将市场巡查与拍卖现场监管、12315投诉举报紧密结合,细化巡查内容,科学划分巡查类别,为规范拍卖行为奠定基础,促进职能到位。针对在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工商部门积极整合系统内外资源,对内市场合同、商标广告、企业注册、公平交易等业务科室间及时沟通,加强协调配合;对外加强与商务、公安等部门的联合,建立定期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严查不按规定备案、恶意串通竞买等违法违规拍卖行为。建立巡查督导制度,在市场巡查中,制定巡查计划,确定巡查内容和重点,督促巡查监管到位,做到巡查必到场、到场必检查、检查必记录、记录必录入的原则,健全完善拍卖市场巡查监管制度。
三、我市拍卖市场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拍卖市场联合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拍卖行业的复杂性,监管的艰巨性,目前,我市拍卖市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1、恶意竞争拍卖资源。有的拍卖企业抱着“先拿下标的再说”的心态,盲目取得委托方签订委托合同,之后长时间无法将标的卖出,使委托方利益无法实现,拍卖从业者信誉受损。无序竞争、相互抵毁、恶意压低佣金、操作不规范的拍卖行为时有发生。
2、恶意串通现象比较严重。在土地、房产、废旧机器设备拍卖的现场,竞拍者串通以底价成交,因串通不成发生纠纷,甚至暴力事件的情况也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给拍卖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公物拍卖活动极不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人民法院委托拍卖价值增值率很低,多数拍卖以“对价”成交,公物拍卖实质意义的拍卖并不多。在公物拍卖中,有的委托人、拍卖人授意限制他人参与合法竞买,或授意在外地媒体发布拍卖公告,以便达到自己或亲友从中得利的目的。
4、拍卖成交后的移交、过户工作比较困难,买受人拍卖成交后违约现象较多。因一些拍卖标的存在一定瑕疵,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又没有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缺乏灵活性,给拍卖标的产权转移、尤其是不良资产的成功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5、零佣金现象有所发生。当前市场竞争还不够规范,有的委托人选择拍卖公司不是优质的服务和拍卖师的拍卖水平为标准,而是以低廉的佣金作为条件,由于极个别拍卖公司的恶意竞争,出现了零佣金的怪圈,由于减少了佣金收入,拍卖公司势必降低拍卖成本,草率拍卖,导致拍卖质量日趋下降,伤害了委托人和拍卖人的利益。
6、拍卖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市拍卖企业规模较小,内务管理薄弱,存在内部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拍卖活动的档案资料不规范等问题,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经营场所设施等方面还亟待提高。
四、明年工作打算
针对我市拍卖市场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拍卖市场的监管,促进我市拍卖市场健康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专项整治行动的机构不撤,人员不散,保持对拍卖市场严管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拍卖行为。
2、进一步完善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拍卖市场长效监管机制,促进我市拍卖市场监管常态化、制度化。
3、加强宣传力度,形成社会氛围。要通过电视、报刊、培训、座谈会等形式宣传拍卖法律、法规政策知识和开展拍卖市场专项整治的活动取得的成效。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和表彰一批优秀企业,形成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格局。
4、引导全市拍卖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坚持诚信守法的经营底线,全面履行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努力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开展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活动。
5、进一步规范拍卖行为。一是完善备案资料。除《拍卖法》规定的外,备案时还应提供拍卖标的权属证明及有关部门的审批文件复印件;拍卖标的瑕疵情况;拍卖活动与拍卖企业登记地不一致的(异地举行拍卖活动),提交由企业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的《异地拍卖委托监管函》及拍卖企业有效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杜绝不办理拍卖备案、拍前办理备案拍后不办理备案、拖延办理拍卖备案等不依法办理拍卖备案的行为。二是规范拍卖公告形式和内容。要求拍卖企业必须在拍卖标的所在地具有权威性、可读性的报纸或其他新闻媒介发布拍卖公告。同时拍卖公告应当载明下列事项:拍卖的时间、地点;拍卖标的;拍卖标的展示时间、地点;参与竞买应当办理的手续;需要公告的其他事项。三是明确现场监管内容。对以下拍卖活动一律实行现场监督管理,即:土地、房产等公物拍卖;国家行政机关、政法部门依法没收的物品的拍卖;有举报、投诉的拍卖活动;拍卖企业有违法违规记录;标的特殊,竞买人数较多的;监管人员认为需要进行现场监管的。必要时工商、商务、公安、监察等部门可联合对拍卖现场进行监拍。四是严格拍卖程序。备案的时间必须按法定要求进行,坚决制止超越法定期限,临时备案,杜绝拍卖随意性。
加强拍卖市场监管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强监管,促进拍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第五篇:沈丘县工商局关于开展流通环节肉制品市场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沈丘县工商局
关于集中开展流通环节生鲜猪肉和肉制品
市场专项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2011年3月16日以来,我局按照周口市工商局总体部署,根据央视披露的我省“瘦肉精”问题,及时转发了省局《关于对流通环节肉制品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的紧急通知》(豫工商明电【2011】54号)和市局《关于对流通环节肉制品市场进行全面检查的补充通知》(周工商明电【2011】44号),目前,省政府下发了《关于严禁非法制售和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紧急通告》(豫政明电【2011】4号),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类违禁药物违法行为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周政办明电【2011】55号),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经县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立即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流通环节生鲜猪肉和肉制品市场专项整顿工作,为此,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整顿目标
针对当前生鲜猪肉和肉制品质量在流通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按照属地监管的工作方针,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和使用瘦肉精、违禁含有“瘦肉精”的生鲜猪肉和肉制品非法入市等违法犯罪行为,使流通环节生鲜猪肉和肉制品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流通环节生鲜猪肉和肉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确保
1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二、整顿任务
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这一中心任务,结合生鲜猪肉和肉制品流通管理工作实际,强化市场监管力度,实施专项整顿行动,开展调查摸底,认真展开自查、清查,对非法销售含有瘦肉精的生鲜猪肉和肉制品以及对销售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严查严办,查清“瘦肉精”的来源,严防“瘦肉精”猪肉及猪肉制品流入沈丘市场。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流通环节生鲜猪肉和肉制品市场专项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局决定成立沈丘县工商局流通环节生鲜猪肉和肉制品市场专项整顿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鹿槐生
副组长:张振营、刘晓霞、刘杰、彭伟
成员:县局各股、室、协会负责人、各工商所所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局消保股。各工商所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制定检查方案,抽调人员组成专门清查队伍,大力开展专项整顿工作。
四、时间安排
此次专项整顿工作时间自2011年3月17日至3月25日。
五、工作措施
(一)、各工商所要立即将省政府《通告》精神宣传到
每个肉制品经营者,督促肉制品经营者对照《通告》要求进行自查,发现问题猪肉和猪肉制品,立即停止销售,并及时向工商部门报告。
(二)、各工商所要对流通环节猪肉和肉制品经营者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查处和打击经营含“瘦肉精”等不合格猪肉的行为。同时,要加大对流通环节食品市场巡查力度,监督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监督检查情况要记入食品安全市场巡查记录备查,及时上传到重要商品备案系统。
(三)、各工商所要对已进入流通环节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生鲜猪肉和其他猪肉制品进行重点检查,发现经营上述产品的,要查清来源,登记造册,责令经营者暂停销售,等济源市相关部门检验结果出来后再做进一步处置。
(四)、各工商所要对“双汇”品牌的猪肉制品进行抽样检验,重点检验是否含有“瘦肉精”成份,对检验不合格的,要依法进行处置。
(五)、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必须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发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县局报告。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工商所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出发,切实打好这场打击非法销售“瘦肉精”和非法销售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及猪
肉制成品、维护人民群众生鲜猪肉和肉制品消费安全的攻坚战。
(二)加强领导,凝聚合力。各工商所要与畜牧、卫生、质监、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通力协作,分兵把口,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确保专项整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力量,集中排查薄弱环节和问题隐患。
(三)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社会监督。各工商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对专项整顿的重要意义、工作重点和整治成效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流通环节生鲜猪肉和肉制品安全消费知识,推介放心肉品牌,提高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媒体监督和群众举报督查督办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受理查处群众举报的违法案件,及时曝光肉制品违法案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县工商局公布受理投诉举报电话:0394—5105839、12315,实行举报奖励制度。
(四)加强信息沟通,完善报送制度。集中整治期间,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请各工商所于每日上午8:30分将前一日的检查情况(附表)报县局消保股。对重大问题、突发事件和大案要案要随时报告。集中整治结束后,各工商所要在开展自查基础上形成专项整治总结报告,于3月23日前报送县局消保股。(联系人:李建伟;电话:***;电子邮箱:sqgsjlj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