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五论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

时间:2019-05-14 22:38: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日报:五论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日报:五论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

第一篇:人民日报:五论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

自我感觉不能代替群众评价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一

2013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

衣冠正不正,照了镜子才知道;脸上脏不脏,旁人看得最清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群众利益,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活动开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教育实践活动越往后,越要坚持标准,决不能虎头蛇尾,决不能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直指问题关键,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至今,总体进展顺利、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种现象,一些部门谈起自身工作,往往是总体情况不错,但对自身存在哪些问题,却是遮遮掩掩,甚至浑然不觉。一些干部倒是反思了自己的问题,但往往是避重就轻,大而化之,甚至有时听起来是批评,实际却是表扬,与群众的期待还有相当的差距。概而言之,“发现不了问题”,觉得自己“没问题”,甚至自我感觉好得不得了。究其原因,正是用自我感觉代替群众评价。

分析这种“自我感觉”,根源正在于脱离群众。领导干部越是身居高位,往往越难得听到真实的批评。有的时候,奉承话、吹捧声与日俱增,以至一呼百诺、一怒众惧,难免会闭目塞听,自我膨胀。倘若认识不到这一问题,等到出了事,方才警觉自我评价与群众认知有如此巨大的鸿沟。这正所谓“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

纠正这种失真的“自我感觉”,出路还在于开门搞活动。正如中央领导同志强调的,开门搞活动,不是开小门、开侧门,也不是开一时、开一段。在整个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就要把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参与贯穿始终,下一步,要继续敞开大门,让群众来参与、来监督、来评判。凡是群众认可度不高、认为走了过场的,都应该返工补课。只有群众看到了实效,教育实践活动才不会走过场。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首诗:“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群众的评价,就好比这“泾溪石险”,是航行的警示标;听不到群众声音,就好比“平流无石”,看似一片大好,实则危险密布。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警惕这种“无声的危险”,主动开门走出去,热情把人迎进来,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让群众来为自我感觉纠纠偏,把群众的评价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标尺。如此,方能把握真实民意,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痼疾,让群众路线越走越宽广。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二

2013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评论员

联系群众,目的在于服务群众;查摆问题,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群众意愿是推进作风建设的方向标,群众痛恨的不正之风是整改的突破口。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必须像总书记强调的那样,“逐项研究,一个一个加以整改”,只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我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才能有一个明显的改变,教育实践活动也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各单位都查摆出很多具体问题,剖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源,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一步必须真正整改落实。如果谈起问题长篇大论,说起整改却一笔带过;如果自我剖析红脸出汗,动起真来却纹丝不动;如果自我批评毫不留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却视而不见,这本身就说明没有触及灵魂、没有实质改进。有些干部分析问题,根子不是在别人就是在环境,原封不动上交矛盾;还有些干部把次要问题排在前面,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却被排在后面。在群众看来,这些做法就是一板一眼走过场,不仅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反而会伤害群众对党的信任。

找不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说明联系群众还不够;看不到解决问题的行动,说明活动开展不彻底。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相互帮,这是查摆问题的几个方面。“群众提”本就居于首位,如果只是做给上级看,对群众呼声充耳不闻,不仅问题找不准,整改更是谈不上。为办一本护照,往返多次来回几千公里;奔波20多趟,孩子快生了准生证却办不下来;到机关办事,工作人员说“等我打完这一局”„„一些地方和部门不以为然的“小问题”,其实是影响群众生老病死的大问题,某些党员干部见怪不怪的“小毛病”,其实是损害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大毛病。

俗话说,只说不练假把式。笼统地下指示、发文件,即使强调再多、要求再多,短时间内也无法推动问题解决。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把手要亲自抓整改落实,对查摆出的每个问题都盯住不放,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一个一个加以整改,并请群众予以监督。对于活动期间暴露的问题,更要刻不容缓地行动起来,盯住几件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好专项治理,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身边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永远都要围绕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来开展工作,坚决清除“四风”之弊。这样才能打掉党和人民之间的隔离墙,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力量。

在打破利益固化上做探索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三

2013年10月29人民日报评论员

作风改得怎么样,工作有没有成效,最终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改作风,本身就是一项深刻的改革。正如总书记强调的,要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群众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严厉批评,折射出职能配置和权力运行出了问题;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之所以人人喊打,背后是对公帑私用、脱离群众的不满。“四风”问题,归根结底是没有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要求告诉我们,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群众谋求利益是党的力量之源。根除“四风”,需要从拆除利益藩篱入手。

利益藩篱的存在,说明改革还不到位,只能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30多年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的实质就是利益的调整。当调整的力度放缓乃至停滞时,就会滋生利益固化,进而产生作风问题。人浮于事的工作机制不改革,自然会催生“门难进、脸难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行政审批改革不到位,“印把子”不愿交出去,难免带来权力寻租,导致奢靡之风;脱离群众,对基层冷暖不闻不问,高高在上的享乐主义就会冒出头来„„让改革之风涤荡固化的利益结构,并通过制度设计避免新的利益固化形成,是改作风的深层要求所在,也是教育实践活动在整改落实阶段取得实效的必然路径。

诚然,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些干部对细枝末节侃侃而谈,对权力行使中的不合理却视而不见;有些部门谈起工作作风直言不讳,但是对职权配置和制度设计却漠不关心。这固然是由个人视角或部门本位所决定的,但正是由于这种利益格局逐渐固化,使得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撕裂了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与改作风的内在要求背道而驰。

我国的改革事业正在进入深水区,这同时也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期,群众对干部作风不满意的地方,往往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民营资本如何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选人用人过程中怎么杜绝不正之风?如何解决上学难看病难?等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领域里的作风问题,需要从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干部选拔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深层次改革入手,让广大群众都能依靠自身能力分享改革成果,增强社会各阶层参与和支持改革的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古人云,“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推动改革,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增强社会活力的不二法门。改作风的深层逻辑呼唤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以百姓之心为心,让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正能量的一次总动员。

善于“积小胜为大胜”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四

2013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

目标定得再高,如果不积极努力实现,那就是好高骛远;口号喊得再响,倘不能凭借实干落实,会让人心灰意冷。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越深入,越是考验党员领导干部祛除“四风”的决心和智慧,也越能检验各地区各部门解决问题的作为与成效。正因如此,活动始终突出一个“实”字。强调不搞大呼隆的场面,不走轰轰烈烈的形式,不奢望一劳永逸的解决;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级台阶,善于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积小胜为大胜。

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很难在一朝一夕全部解决。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是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向这些病灶开刀,才是真决心、真勇气。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麻木不仁,谈何对症下药?设定的目标很高,又缺乏有效措施,又如何真正落实?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浩瀚海洋,汇集自微小水滴;燎原之势,肇始于星星之火。“积小胜为大胜”,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今天,教育实践活动要给人们以信心,不在于口号,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沉疴痼疾,保持头脑清醒,从易到难,由表及里,才能啃下硬骨头,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大问题难突破,不妨先从小问题开始;复杂问题理不清头绪,应由简单问题入手,这就叫做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反之,看似目标高远,实则眼高手低、无所作为,不仅欲速不达,还会失信于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大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打赢改作风的持久战、攻坚战。

古人说得好,“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立足实际、稳扎稳打、善做善成,我们就会在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并不断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要“以百姓之心为心”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五

2013年11月0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实现群众利益。换位思考,才能对群众冷暖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才能对百姓悲喜感同身受。“要‘以百姓之心为心’,不搞自拉自唱、自我欣赏,始终以民心所向定标,不断进行校正。”习近平等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重要论述,强调了“群众”这个根本,为推动教育实践活动走向深入指明了方向。

教育实践活动自上而下、扎实推进,总体上成效显著,但也存在这样一种反差:一些地方,活动紧锣密鼓,程序一步没落,群众却感觉很隔膜;一些部门,整改搞得很有模有样,发了文件、出了措施,群众却并不满意;一些干部,自我批评看上去洋洋洒洒,群众却感到“问题太模糊,批评太抽象”。自我感觉与群众评价之间出现种种反差,究其根本,恐怕是“以百姓之心为心”还不到位,立行立改还有差距。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真实的社情民意,需要领导干部真正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征集民意,关起门来相互批评,如何能触及群众的真情实感?更遑论把改作风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

“血肉联系”喊在嘴上群众不信,“鱼水情深”做个样子百姓不认,联系群众是“掏心窝子”的事,要的是实打实、心碰心。因此,“以百姓之心为心”,不应停留在嘴上说说、文上写写,更应内化于情、见之于行。自己在办事窗口站一站,就会多一些对群众办事难的切肤之痛,少一些敷衍拖延的官僚主义;主动到贫困户吃一顿百姓饭,就会多一些对民生多艰的细节体验,少一些肆意挥霍的奢靡之风。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只有俯身躬行、深入群众,才能听到真心话、发现真问题,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

活动越深入,越要坚持标准,越要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参与贯穿始终,让群众评价成为最高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参考坐标,把百姓期盼作为努力方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抓起,改掉群众不满意的做法,做好群众最期待的事情,才能让干部作风在实践中升华,在实践中惠及群众。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教育实践活动越是向前推进,越要时刻铭记“群众”这个根本,越要认真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以百姓之心为心,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站稳一切为了群众的立场,才能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为群众认可、让群众满意。

第二篇: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二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二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0月23日 01 版)

联系群众,目的在于服务群众;查摆问题,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群众意愿是推进作风建设的方向标,群众痛恨的不正之风是整改的突破口。对待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必须像总书记强调的那样,“逐项研究,一个一个加以整改”,只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我们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才能有一个明显的改变,教育实践活动也才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各单位都查摆出很多具体问题,剖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源,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下一步必须真正整改落实。如果谈起问题长篇大论,说起整改却一笔带过;如果自我剖析红脸出汗,动起真来却纹丝不动;如果自我批评毫不留情,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却视而不见,这本身就说明没有触及灵魂、没有实质改进。有些干部分析问题,根子不是在别人就是在环境,原封不动上交矛盾;还有些干部把次要问题排在前面,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却被排在后面。在群众看来,这些做法就是一板一眼走过场,不仅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反而会伤害群众对党的信任。

找不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说明联系群众还不够;看不到解决问题的行动,说明活动开展不彻底。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相互帮,这是查摆问题的几个方面。“群众提”本就居于首位,如果只是做给上级看,对群众呼声充耳不闻,不仅问题找不准,整改更是谈不上。为办一本护照,往返多次来回几千公里;奔波20多趟,孩子快生了准生证却办不下来;到机关办事,工作人员说“等我打完这一局”……一些地方和部门不以为然的“小问题”,其实是影响群众生老病死的大问题,某些党员干部见怪不怪的“小毛病”,其实是损害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大毛病。

俗话说,只说不练假把式。笼统地下指示、发文件,即使强调再多、要求再多,短时间内也无法推动问题解决。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把手要亲自抓整改落实,对查摆出的每个问题都盯住不放,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制定任务书、时间表,一个一个加以整改,并请群众予以监督。对于活动期间暴露的问题,更要刻不容缓地行动起来,盯住几件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好专项治理,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毛泽东同志曾经提出,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身边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提到我们的议事日程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永远都要围绕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来开展工作,坚决清除“四风”之弊。这样才能打掉党和人民之间的隔离墙,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力量。

第三篇:善于积小胜为大胜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四

善于“积小胜为大胜”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四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10月31日01 版)

目标定得再高,如果不积极努力实现,那就是好高骛远;口号喊得再响,倘不能凭借实干落实,会让人心灰意冷。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越深入,越是考验党员领导干部祛除“四风”的决心和智慧,也越能检验各地区各部门解决问题的作为与成效。正因如此,活动始终突出一个“实”字。强调不搞大呼隆的场面,不走轰轰烈烈的形式,不奢望一劳永逸的解决;要求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级台阶,善于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积小胜为大胜。

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很难在一朝一夕全部解决。认识到这一点,本身就是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向这些病灶开刀,才是真决心、真勇气。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麻木不仁,谈何对症下药?设定的目标很高,又缺乏有效措施,又如何真正落实?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浩瀚海洋,汇集自微小水滴;燎原之势,肇始于星星之火。“积小胜为大胜”,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今天,教育实践活动要给人们以信心,不在于口号,而在于解决实际问题。面对沉疴痼疾,保持头脑清醒,从易到难,由表及里,才能啃下硬骨头,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大问题难突破,不妨先从小问题开始;复杂问题理不清头绪,应由简单问题入手,这就叫做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反之,看似目标高远,实则眼高手低、无所作为,不仅欲速不达,还会失信于民。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大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打赢改作风的持久战、攻坚战。

古人说得好,“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立足实际、稳扎稳打、善做善成,我们就会在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并不断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第四篇:把迎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文章标题:把迎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今年以来,各级组织部门紧紧围绕“迎接、学习、贯彻十七大”,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坚持公道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主题实践活动。这一活动进展顺利,开局良好,已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要按照“政治意识更强一些,精神状态更好一些,工作安排更细一些,抓落实力度更大一些”的要求,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进一步把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把迎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思想是否统一,认识是否到位,决定着主题实践活动的落实力度和最终成效。总的看,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动员和活动实践,广大组工干部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也有少数同志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有的认为组工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比较好,没有必要再在自身建设上下太大功夫;有的认为近几年来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包括刚刚进行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该歇歇气了;有的认为这些年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中,不断创新载体,取得了较好成效,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很难再有新的进展。应当看到,形势在不断发展,任务在不断变化,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常抓不懈。特别是要看到,今年要召开党的十七大,做好十七大有关准备工作,是今年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对组织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开展迎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根本目的就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教育引导广大组工干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十七大有关准备工作等重点任务。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一定要从迎接、学习、贯彻十七大的高度,从坚持从严治部、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推进和谐机关建设、进一步建设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地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把迎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必须紧扣主题、突出重点。在活动中,要始终突出“坚持公道正派,加强能力建设,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主题,牢牢把握活动方向。要加强以公道正派为核心的思想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自觉践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切实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要加强以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的能力建设,搞好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深入开展业务研讨、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的能力建设活动,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组工干部干事创业的本领。要加强以“永葆先进性”为标准的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努力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保证和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要加强以建设“三个之家”为目标的和谐机关建设,围绕“干事创业、关怀体贴、公平公正、纪律严明、团结和谐”的要求,深入开展和谐机关创建活动,继续落实好“三个留人”的要求,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组工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迎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必须联系实际、注重实效。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坚持把扎实做好十七大有关准备工作、地方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等重点工作,作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活动内容与业务工作紧密联系,活动时间安排与工作进度相互衔接,防止脱离业务工作而单纯抓实践活动或只顾业务工作而忽视实践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组工干部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圆满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要紧密联系组工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切实解决好党员干部队伍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使组工干部队伍精神面貌有新的变化、作风有新的改进、整体素质有新的提高。要注意总结借鉴近几年来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丰富内容,创新载体,改进方法,努力增强主题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防止摆形式、走过场。各级组织部门领导班子要把主题实践活动摆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做好工作,带头转变作风,带头遵守纪律,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带动和促进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努力使做好各项业务工作与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把迎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把迎十七大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第五篇: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工作计划

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工作计划

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工作计划

本文作者:(乡城创先领组办:雪梅)文秘114原创投稿 创发展业绩之“先” 争服务发展之“优” 把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中央、省、州委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活动中,我们将重点搞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创先争优中推动跨越发展。用好用活中央、省对藏区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围绕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三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重大项目,主攻玛依河水利工程、50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等重点工程,建设“康南发展高地、香巴拉休闲圣地、民族团结福地”,努力把创先争优活动转化为推动乡城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在创先争优中确保长治久安。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充分发挥全县153个基层党组织、2252名党员的主体和骨干作用,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旗帜鲜明反分裂,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断提升“三项重点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于未发之时,从根本上、制度上为发展打造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

三是与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在创先争优中服务人民群众。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进一步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实践中锤炼作风、检验能力,在促发展、保稳定的战场上创先争优。同时以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认真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人民群众真切地体会到活动带来的实惠。

四是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创先争优中夯实执政基础。以“四强”为标准,始终把抓基层、打基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工作创新。进一步强化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机制和跟踪问效制度,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护机制,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努力建设全州乃至全藏区最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

下载人民日报:五论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日报:五论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蚂蚁洞记录把活动引向深入_[教案下载](最终定稿)

    ■教案名称:蚂蚁洞——记录把活动引向深入教案作者:佚名教案来源:不详教案栏目:幼儿教案(浙江舟山警备区八一幼儿园吕 丽)在开展“神秘洞”主题活动时,幼儿联想到了蚂蚁洞。对幼儿......

    人民日报五论--回头看(共五则范文)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五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日前发出通知,对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的“回头看”工作作出部署。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

    把道路运输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把道路运输行业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2011年11月22日 05:41 翟兴波来源:湖北日报 道路运输行业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

    巴东县商务局把迎创活动引向深入

    巴东县商务局把迎创活动引向深入(通迅员:李言军)伴随着春天的脚步,全县“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3月29日,笔者在巴东县商务局了解到,该局党组高......

    人民日报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014-02-12 08:24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五论

    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 ——一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它反映了学习......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五论

    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 ——一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它反映了学习......

    人民日报五论胡总书记7.23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工作总要求 —— 一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这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胡锦涛同志7月23日在省部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