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五论--回头看(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5:5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日报五论--回头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日报五论--回头看》。

第一篇:人民日报五论--回头看

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五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

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日前发出通知,对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动员阶段的“回头看”工作作出部署。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通知》精神,步调一致,扎扎实实抓好“回头看”工作。

开展“回头看”,是适应教育活动特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的一项重要措施。这次教育活动规模大、涉及面广、历时较长,又具有节奏较快的特点。只有每个阶段都回头看一看,才能有的放矢地促平衡、补缺陷,确保活动不走过场;才能步履稳健地向前走,扎扎实实地实现教育活动的预期目标。总之,开展“回头看”,是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观点指导教育活动的具体体现,表明了我们党扎实推进教育活动的坚强决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活动务求实效的热切期盼。

抓紧抓好第一批第一阶段的“回头看”尤为重要。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开展“回头看”的重要意义,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为第二阶段工作的开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以后每个阶段的“回头看”工作积累经验。

搞好“回头看”,要准确把握“回头看”的主要内容。既要看是否制定了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和领导班子成员参加活动的工作方案,又要看思想发动是否深入,广大党员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是否到位,态度是否端正,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是否增强,应该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是否都参加了学习培训;既要看学习培训的内容和时间要求是否落实,党员是否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和工作实际,学习了必读篇目,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是否深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是否提高,党性观念是否增强,理想信念是否进一步坚定,又要看是否组织党员广泛深入地开展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的大讨论,提出了符合本行业、本单位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广大党员对这些要求是否形成共识;既要看是否坚持边学边改,机关作风和党员思想作风是否进一步转变,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自觉性是否增强,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是否得到提高,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是否已经整改,又要看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关心群众生活,为群众排忧解难,是否比往年有了明显进展,群众有没有得到实

实在在的利益,是否满意;既要看党员领导干部是否发挥了表率作用,带头参加学习培训,带头讲党课或作形势报告,带头搞好边学边改,带头转变作风,又要看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中心工作相结合的情况,是否做到两不误,实现两促进。

开展“6回头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要对“回头看”作出具体安排。各级督导组要加强检查指导,并对本阶段工作作出总体评价。要吸收群众参与评议。对发现的不足,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抓紧“补课”。

愿我们用抓好每一次“回头看”的实际行动,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先进性教育:“回头看”与“全面看”

全国“两会”前夕,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上结束了学习动员阶段。由于中央高度重视、各级党组织精心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和我们党有开展集中教育活动积累的成功经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了坚强保证和良好环境。

但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局的效果究竟如何?有必要认真开展“回头看”。开展“回头看”,是加强督促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不走过场,也可以使广大党员和群众看到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决心和勇气。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每个阶段都要进行“回头看”。目前就要在学习动员阶段结束前,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进行一次“回头看”,看一看广大党员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否提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否增强;看一看广大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是否深化;看一看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党员对保持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是否明确;看一看是否坚持边学边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是否整改了。对学习培训没有达到要求的,要适当延长时间,确保学习培训的质量。

“回头看”怎么看?要学会“全面看”,即要充分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这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

效的重要保证,也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的重要措施。教育活动一开始就要让群众参与,让他们了解中央的要求,了解党委(党组)的部署,感受到先进性教育活动实实在在的成效,积极支持我们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党组织和党员个人。凡是反映的问题属实或基本属实,都要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即使与事实有出入的,也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正确对待,以促进先进性教育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推进,每一阶段都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先进就是走在群众前面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系列谈之二

正确理解和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是扎实有效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作了深刻阐述。如何把中央要求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位老党员这样说:“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能冲得出来,危难时能豁得出来。一句话,先进就是走在群众前面。”这话虽朴实无华,却形象深刻,发人深思。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80多年来,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就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程。党员来自群众,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又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员的先进性就在于努力走在群众前面,带领群众前进。在不同的时期,党员先进性的内涵有所差别,但其实质没有改变。战争年代冲锋在前、不怕牺牲,建设时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强调的都是这样。今天,党所处的环境和所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党员先进性的具体内涵更加具有时代特征,表现方式更加丰富多样。党员先进与否,怎样评判?关键是看党员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能否“走在群众前面”。

思想上先人一步。我们党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员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理论的先进上。党员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要先于群众学好、学精。只有自己先吃透、先掌握,才能向群众讲充分、讲清楚,才能为群众带好头、作示范。如果认识和觉悟与普通群众一样高,甚至还不如群众,怎么能够体现先进性?然而,时下一些党员包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在滑坡,影响了先进性的发挥,损害了党的形象。作为先锋队的一员,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走在时代前列,并以自己的先进形象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正如群众所说的那样:“党员走在前头,群众喜在心头。”

行动上奋勇争先。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所奋斗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党员应当争做排头兵,既有积极向上的热情,又有开拓创新的本领。比如,目前在一些地方的农村正在开展党员“双带工程”,即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前一个“带”,强调党员应当具有致富的能力;后一个“带”,则强调党员应当具有乐于奉献、与群众共同富裕的精神。这就要求党员在行动上加倍努力、奋勇争先,通过“双带”活动,不仅自己致富,而且带领群众致富。假如一个党员工作上不求进取,事事落在群众的后面,先进性又从何谈起?

作风上率先垂范。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党员的先进性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它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上,也体现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作风上。在日常生活中,党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周围的群众,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党的形象。近些年来,我们党一再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就是因为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存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的问题比较突出等现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走在群众前面”,自然要求广大党员“作风上进一步改进”,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这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我们党的先进性才能得到进一步弘扬。

《人民日报》(2005年02月28日 第九版)

第二篇:人民日报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日报评论员: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2014-02-12 08:24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落后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空虚。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再多的外部要求,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丢失了主导价值,没有了明确准则,冲破了道德底线,再丰裕的物质生活,也难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就是在寻求国家的价值内核、实现社会的共同理想、构建国民的精神家园。在这样的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生奋斗的梦想之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从知与行的角度,发掘每个人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意识,外化为群体和个人的行为规范,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宣传活动,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不断形成更加广泛的价值认同,不仅为国家发展助力,更为民族进步铸魂。

《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2日 01 版)

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2014年2月13日10:47人民日报评论

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穿越历史的三峡,靠什么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又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神州百年,沧海横流。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并将之置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面。

时光的年轮,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步履。面对瓜剖豆析的悲惨命运、山河破碎的惨痛经历,无数仁人志士为强国梦上下求索的不懈努力,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一条悲怆激昂的主线。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骨气与底气的源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大河没水小河干”,朴素的道理告诉人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这个意义出发,处于前所未有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中国,尤其离不开这一理想信念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守望共同精神家园。

在利益多元、思想多样、观念多变的时代推进改革,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国家有目标,人民才有希望。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正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逐步展开后的价值诉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深化改革的价值共识才能够形成,攻坚克难的精神动力才能够凝聚,“改什么怎么改”的国家意志才能够明确。“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梦想越接近,可能遭遇的挑战越艰巨,前行的脚步也须更坚定。我们必须清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将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不会一帆风顺,更难一蹴而就。惟其艰辛、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强国梦想融于个人奋斗,中国必将以强国之姿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3日 01 版)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守公平正义

崇尚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

当今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问题日益凸显;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人们的权利意识水涨船高,对公平正义有新的诉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此强调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细数改革面临的硬骨头,多数都与人们的“公平焦虑”有关。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屡屡拨动心弦,诉说着人们真诚向往平等的发展机会;收入差距、身份歧视动辄引发关注,折射出人们满心渴望公正的社会环境;司法案件频频成为舆论热点,反映着人们热切期盼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发展起来以后,多元思想不断交流交锋交融,越是众声喧哗,越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整合社会。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市场经济本就崇尚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现代社会更以公正和法治为价值核心。如果公平的阳光变得晦暗、正义的空气逐渐稀薄,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茹毛饮血的霍布斯丛林,现代社会可能陷入你争我斗的零和游戏,社会主义本质就难以彰显和体现。相反,当机会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社会信任才会蓬勃生长,公民美德才会蔚为风尚,个体的绚丽人生才能绘入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不仅需要价值共识的弘扬,更需要利益格局的调整、制度文明的建设。十八大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体制机制的积弊,才能为公平正义的价值生长创造更好的制度土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释放社会活力、激扬内生动力。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同追求,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才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人民日报评论员)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中国家家网2014年2月17日消息: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参与。

今日中国,“到此一游”触动的深刻反思,“扶起老人”引发的热烈讨论,无不折射国人对道德良知的珍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再大的社会,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所在、根本所系。涓流汇海、积土成山,每个人秉持怎样的道德意愿、践行怎样的理想信念、追求怎样的人格品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形塑着一个时代的气质。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才能绘就社会主义中国的美好价值图景。

回顾历史,“中国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通人。青春报国、托起飞天梦的科技功臣,扎根农村、带领乡亲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精益求精、为“中国制造”增光添彩的产业工人,殚精竭虑、为服务群众不辞辛劳的基层干部,一诺千金、宁肯散尽家财也决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有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者,有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者,有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但越是纷繁复杂,越要站得住脚跟,越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价值,让我们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生带入更高境界。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深化改革重任在肩,民族复兴曙光在前,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之舵,必能鼓起梦想之帆、驶好梦想之船,为事业的进步、国家的前行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24个字的“三个倡导”,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兴起了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无论是赞扬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扶人”问题、批评“挺黄”言论,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思想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到良好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传递正能量,还需化解负情绪。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要倡导奉献,放大榜样力量;也要敢于说不,防范破窗效应。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挺身而出敢于“亮剑”。让造假者受到惩罚,让讹诈者付出代价,让是非不分者受到教育,才能澄清模糊认识、捍卫道德底线,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五论

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

——一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它反映了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的成果,决定着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效果。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下功夫扫除各种“拦路虎”。归纳起来,需要解决浅、怕、泛、诚、改五大问题。

“浅”,是一些民主生活会的突出症状。对教育实践活动意义认识太浅,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到位,查摆问题置身事外,自我批评避实就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太浅,总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四风”问题与己无涉,看不到问题、不想找问题、找不准问题;分析问题、整改落实浅尝辄止,轻轻松松,和和气气,走走程序就算完成任务。凡此种种,说轻点是敷衍了事,说重点是蒙混过关,问题不聚焦,根源没挖到,整改缺力度,一场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很容易成为又一次走过场。

“浅”只是表象,根子在学习。不认真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仔细重温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没把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精神吃深吃透,思想认识怎能深刻?不联系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学,不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学,不有的放矢、具体深入地学,视野如何打开、境界如何提升?不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标准找差距,不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镜鉴,自身存在的问题怎么找得准、思想根源怎么挖得深?学习态度不端正,静不下来,学不进去,个人自学变成不学,集体学习变成照本宣科,专题讨论变成散议漫议,互动交流变成“侃大山”,民主生活会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学而不思则罔”。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关键是要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带着思考深入学习,才可能有心灵的激荡、认识的飞跃。这种思考,必须把自己真正摆进去,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必须克服“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对要害问题退避三舍、只摆现象不查本质”的思维定势,找准自己身上的“四风”问题和思想根源;必须对照为民务实清廉的准则,注重改造主观世界,着力祛除思想“病灶”。有了深入思考的充分准备,民主生活会才会成为一场思想的荡涤、灵魂的洗礼,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第一批活动单位即将召开民主生活会,这是一次党性党风的大检阅。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推心置腹解决“诚”的问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民主生活会就一定会开出水平、开出实效。

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

——二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没面子。”在民主生活会上,“怕”是一部分人的共性心理。究其原因,还在于会前谈心不透、沟通不够。

心中有顾虑,难免畏手畏脚。进行批评不敢有一说一开门见山,“打开天窗说亮话”,怎么能够红脸出汗、排毒治病?自我批评不愿一针见血单刀直入,“玻璃瓶里装清水”,怎么能提神醒脑、洗掉污垢?一个“怕”字,藏住了意见,也挡住了问题,让民主生活会变成了“神仙会”。

“怕”是思想问题,解开这个扣子,还得靠思想工作。驱散“怕”的心理、开好民主生活会,谈心沟通是个关键。思想说通了、扣子解开了、顾虑扫清了,没有心理负担,才可以放下架子、放下包袱、放低身段。诚心诚意沟通思想,推心置腹交换意见,做到有交流、有交锋、有交心,有共识、有共振、有共勉,让人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怕”就会变成“敢”、变成“愿”,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落到实处,民主生活会也才能有实效、见成效。

一些地方在没有充分交心沟通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开民主生活会。于是,或是不敢发言、不愿说话,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或是找不准脉、点不到穴,问题说不到点上、批评打不到痛处;甚至心有怨念、发泄私愤,导致用“批评”抵制批评、用“意见”反驳意见,搞成无原则的纷争。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失真、失实、失范、失控,变成了“热热闹闹走过场”,开了也等于没有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班长”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的干部群众,都需要进行反复谈心与沟通。首先是要说清主旨,教育实践活动不是打棒子、扣帽子,而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其次是要明确方法,实事求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讲什么,不夸大也不缩小;再次是要端正态度,摘掉有色眼镜,摒弃成见偏见,防止从个人恩怨、利害得失、远近亲疏出发看人待事;最后还要提出问题,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见先亮出来,有来有往,开诚布公,一起矫正、一起提高。在交心沟通中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民主生活会“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才不会落空。

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还是东怕西怕,还是怕讲心里话,我们党的老传统就恢复不起来。交心沟通,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需要诚恳交心、坦诚沟通,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

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 ——三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泛泛议论、漫无边际、言不由衷、言不及义„„“泛”的问题,是民主生活会的大忌。这类问题不解决,开会就会走神散光、走调变味,达不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个中症结,还在于把脉不准,聚焦失真。

民主生活会是严肃的组织生活,只有找准问题、抓住要害,才会触及灵魂、开出实效。然而,一些人出于种种考虑,“打太极”,“跑火车”,“搞装潢”,把问题捂着,把矛盾盖着,使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破解“泛”的顽症,既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更要有以身作则的担当,才能把对脉、聚准焦。

把脉聚焦,就要把聚光灯打到自己身上,树立主角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角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应把自己摆进去,各认各的不足,各领各的问题,各找各的根源。一把手尤其要有批评的自觉,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决不能抛开主角去“运动群众”,更不能搞“领导有病,群众吃药”。

把脉聚焦,还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四风”,突出问题意识。“四风”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抓住了“四风”问题,就抓住了活动的着力点、关键点。反“四风”,必须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更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实事求是,把问题说透、把根源挖深,方能号准脉、抓对药。

把脉聚焦,更要扭住“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不放松,增强宗旨意识。不论撰写剖析材料,还是开展谈心、展开批评、谋划整改,一旦偏离活动主题,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夸夸其谈、大放空炮。只有把思路聚焦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更主动地反思工作缺点、更积极地密切血肉联系、更有力地扫除作风之弊。

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过程中,瞄准真问题、倾注真思考、下足真功夫,就一定能排除“泛”的困扰,切实改进作风,扎实解决问题,以实效取信于民。

推心置腹,解决“诚”的问题 ——四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民主生活会是关键环节。

毋庸讳言,现在一些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有限,导致这一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功能退化:有的铺天盖地谈工作,遇到思想作风问题就悄悄转弯,议题跑偏;有的谈成绩头头是道,摆问题轻轻带过,文过饰非;有的该回应的事项不回应,该剖析的问题不剖析,隔靴搔痒;有的以抽象代替具体,以共性代替个性,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笼而统之。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诚”上出了问题。

民主生活会是解决党内问题、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方式。对党忠诚,为人坦诚,对同事诚恳,对组织诚信。诚,是党员应有的态度和品格,是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的基础。推心置腹、开诚布公,有缺点谈缺点,有意见说意见,勇于自我剖析,帮助同志进步,才能真正达到改进作风、共同提高的目的。反之,会上“你好我好,互不干扰”,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听起来知无不言、实际上言不由衷,表面上和和气气、内心里疙疙瘩瘩,以这样的态度对待组织和他人,民主生活会即使看上去“成果”再多、交流再“热闹”,也不可能触及灵魂,推动全心全意的反思和整改。

“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党章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对党组织忠诚不渝,体现在查摆自身问题上,就是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不藏藏掖掖、遮遮掩掩,闻过则喜、闻过则改;体现在开展批评上,则是实事求是,坦诚相见,不存杂念,不塞私货,不凭主观臆断,不凭道听途说。延安整风,毛泽东与战友定下“君子协议”:各自检讨,把话讲透,不准记仇,不影响工作。如此推心置腹的真诚态度,为我们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树立了典范。

高质量的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党自身建设的防腐剂,能有效检验党员对组织的诚信和对同志的信义。党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恪守一个“诚”字。认真对照党章要求,以诚心诚意信任组织,以襟怀坦荡对待同志,以剖肝沥胆要求自己,就一定能开成一个触及思想灵魂的民主生活会,找到作风整改的突破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立言立行,解决“改”问题 ——五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开得如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样,最终都落在一个“改”字上。虽然整改任务大多须到会后才能完成,但会前要有改的准备、改的决心,会上要有改的承诺、改的规划。总之一句话,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改”字当头,立言立行。

行动比表态更重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与过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大有大改、小有小改、改就改好,时时体现整改的精神,处处彰显行动的力量。

改作风,群众不看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列了多少问题单子,关键是看哪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哪些作风顽疾得以祛除。正因如此,民主生活会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全程参与、提意见、做评判,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广泛而有效的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进度、列出完成时限,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才能传导不得不改的压力,增进立行立改的动力。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查摆问题不留死角,是民主生活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紧建章立制,巩固改的成效,同样应成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聚焦“四风”、诊治痼疾,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不是做做改的样子、以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从体制、机制入手,对先期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及时加以巩固,才能让既有效果沉淀、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民主生活会应该就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制度作出安排,以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解决问题就会失信于民。如果只是认识深刻了,决心下定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群众怎能不失望,活动焉能不“走过场”?这种缺乏实效的民主生活会,会加剧人们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忧思。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促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会开了却没有“改”的行动,不是认识不到位,就是能力有问题。

民主生活会要想开出高质量,必须着力于“改”、落实于“改”。群众最反感逢场作戏、说一套做一套,最看重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真改还是假改,扎实深入地改还是走马观花地改,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的决心,也检验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拿出改的诚意、坚定改的决心、谋求改的成效,方能以作风建设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五论

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

——一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直接决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开一个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中央的明确要求,它反映了学习教育和听取意见的成果,决定着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的效果。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下功夫扫除各种“拦路虎”。归纳起来,需要解决浅、怕、泛、诚、改五大问题。

“浅”,是一些民主生活会的突出症状。对教育实践活动意义认识太浅,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到位,查摆问题臵身事外,自我批评避实就虚;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太浅,总觉得自己做得不错了,“四风”问题与己无涉,看不到问题、不想找问题、找不准问题;分析问题、整改落实浅尝辄止,轻轻松松,和和气气,走走程序就算完成任务。凡此种种,说轻点是敷衍了事,说重点是蒙混过关,问题不聚焦,根源没挖到,整改缺力度,一场严肃的民主生活会很容易成为又一次走过场。

“浅”只是表象,根子在学习。不认真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仔细重温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没把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精神吃深吃透,思想认识怎能深刻?不联系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学,不带着问题、带着责任学,不有的放矢、具体深入地学,视野如何打开、境界如何提升?不把自己摆进去、对照标准找差距,不见贤思齐、以先进人物为镜鉴,自身存在的问题怎么找得准、思想根源怎么挖得深?学习态度不端正,静不下来,学不进去,个人自学变成不学,集体学习变成照本宣科,专题讨论变成散议漫议,互动交流变成“侃大山”,民主生活会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学而不思则罔”。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关键是要触动思想、触及灵魂。带着思考深入学习,才可能有心灵的激荡、认识的飞跃。这种思考,必须把自己真正摆进去,检视自己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必须克服“认为自己没有问题、对要害问题退避三舍、只摆现象不查本质”的思维定势,找准自己身上的“四风”问题和思想根源;必须对照为民务实清廉的准则,注重改造主观世界,着力祛除思想“病灶”。有了深入思考的充分准备,民主生活会才会成为一场思想的荡涤、灵魂的洗礼,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

第一批活动单位即将召开民主生活会,这是一次党性党风的大检阅。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笃学慎思解决“浅”的问题,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推心臵腹解决“诚”的问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民主生活会就一定会开出水平、开出实效。

交心沟通,解决“怕”的问题

——二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没面子。”在民主生活会上,“怕”是一部分人的共性心理。究其原因,还在于会前谈心不透、沟通不够。

心中有顾虑,难免畏手畏脚。进行批评不敢有一说一开门见山,“打开天窗说亮话”,怎么能够红脸出汗、排毒治病?自我批评不愿一针见血单刀直入,“玻璃瓶里装清水”,怎么能提神醒脑、洗掉污垢?一个“怕”字,藏住了意见,也挡住了问题,让民主生活会变成了“神仙会”。

“怕”是思想问题,解开这个扣子,还得靠思想工作。驱散“怕”的心理、开好民主生活会,谈心沟通是个关键。思想说通了、扣子解开了、顾虑扫清了,没有心理负担,才可以放下架子、放下包袱、放低身段。诚心诚意沟通思想,推心臵腹交换意见,做到有交流、有交锋、有交心,有共识、有共振、有共勉,让人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怕”就会变成“敢”、变成“愿”,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落到实处,民主生活会也才能有实效、见成效。

一些地方在没有充分交心沟通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开民主生活会。于是,或是不敢发言、不愿说话,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或是找不准脉、点不到穴,问题说不到点上、批评打不到痛处;甚至心有怨念、发泄私愤,导致用“批评”抵制批评、用“意见”反驳意见,搞成无原则的纷争。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失真、失实、失范、失控,变成了“热热闹闹走过场”,开了也等于没有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召开民主生活会之前,“班长”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的干部群众,都需要进行反复谈心与沟通。首先是要说清主旨,教育实践活动不是打棒子、扣帽子,而是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其次是要明确方法,实事求是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什么说什么、是什么讲什么,不夸大也不缩小;再次是要端正态度,摘掉有色眼镜,摒弃成见偏见,防止从个人恩怨、利害得失、远近亲疏出发看人待事;最后还要提出问题,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意见先亮出来,有来有往,开诚布公,一起矫正、一起提高。在交心沟通中统一思想、澄清认识,民主生活会“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才不会落空。

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还是东怕西怕,还是怕讲心里话,我们党的老传统就恢复不起来。交心沟通,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更需要诚恳交心、坦诚沟通,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党内民主生活氛围。

把脉聚焦,解决“泛”的问题 ——三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泛泛议论、漫无边际、言不由衷、言不及义……“泛”的问题,是民主生活会的大忌。这类问题不解决,开会就会走神散光、走调变味,达不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个中症结,还在于把脉不准,聚焦失真。

民主生活会是严肃的组织生活,只有找准问题、抓住要害,才会触及灵魂、开出实效。然而,一些人出于种种考虑,“打太极”,“跑火车”,“搞装潢”,把问题捂着,把矛盾盖着,使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破解“泛”的顽症,既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更要有以身作则的担当,才能把对脉、聚准焦。

把脉聚焦,就要把聚光灯打到自己身上,树立主角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角是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不论批评还是自我批评,都应把自己摆进去,各认各的不足,各领各的问题,各找各的根源。一把手尤其要有批评的自觉,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带头进行整改,决不能抛开主角去“运动群众”,更不能搞“领导有病,群众吃药”。

把脉聚焦,还要把注意力集中于“四风”,突出问题意识。“四风”问题,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为强烈,抓住了“四风”问题,就抓住了活动的着力点、关键点。反“四风”,必须有的放矢、一针见血。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更不能“王顾左右而言他”。实事求是,把问题说透、把根源挖深,方能号准脉、抓对药。

把脉聚焦,更要扭住“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不放松,增强宗旨意识。不论撰写剖析材料,还是开展谈心、展开批评、谋划整改,一旦偏离活动主题,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要么夸夸其谈、大放空炮。只有把思路聚焦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以党章为镜,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才能更主动地反思工作缺点、更积极地密切血肉联系、更有力地扫除作风之弊。

世界上的事情最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在召开民主生活会的过程中,瞄准真问题、倾注真思考、下足真功夫,就一定能排除“泛”的困扰,切实改进作风,扎实解决问题,以实效取信于民。

推心置腹,解决“诚”的问题 ——四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民主生活会是关键环节。

毋庸讳言,现在一些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有限,导致这一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功能退化:有的铺天盖地谈工作,遇到思想作风问题就悄悄转弯,议题跑偏;有的谈成绩头头是道,摆问题轻轻带过,文过饰非;有的该回应的事项不回应,该剖析的问题不剖析,隔靴搔痒;有的以抽象代替具体,以共性代替个性,以班子问题代替个人问题,笼而统之。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是“诚”上出了问题。

民主生活会是解决党内问题、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方式。对党忠诚,为人坦诚,对同事诚恳,对组织诚信。诚,是党员应有的态度和品格,是民主生活会开出高质量的基础。推心臵腹、开诚布公,有缺点谈缺点,有意见说意见,勇于自我剖析,帮助同志进步,才能真正达到改进作风、共同提高的目的。反之,会上“你好我好,互不干扰”,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听起来知无不言、实际上言不由衷,表面上和和气气、内心里疙疙瘩瘩,以这样的态度对待组织和他人,民主生活会即使看上去“成果”再多、交流再“热闹”,也不可能触及灵魂,推动全心全意的反思和整改。

“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的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是党章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对党组织忠诚不渝,体现在查摆自身问题上,就是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不藏藏掖掖、遮遮掩掩,闻过则喜、闻过则改;体现在开展批评上,则是实事求是,坦诚相见,不存杂念,不塞私货,不凭主观臆断,不凭道听途说。延安整风,毛泽东与战友定下“君子协议”:各自检讨,把话讲透,不准记仇,不影响工作。如此推心臵腹的真诚态度,为我们今天开展民主生活会树立了典范。

高质量的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党自身建设的防腐剂,能有效检验党员对组织的诚信和对同志的信义。党的领导干部,都应该恪守一个“诚”字。认真对照党章要求,以诚心诚意信任组织,以襟怀坦荡对待同志,以剖肝沥胆要求自己,就一定能开成一个触及思想灵魂的民主生活会,找到作风整改的突破口,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

立言立行,解决“改”问题 ——五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民主生活会开得如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样,最终都落在一个“改”字上。虽然整改任务大多须到会后才能完成,但会前要有改的准备、改的决心,会上要有改的承诺、改的规划。总之一句话,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改”字当头,立言立行。

行动比表态更重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与过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大有大改、小有小改、改就改好,时时体现整改的精神,处处彰显行动的力量。

改作风,群众不看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列了多少问题单子,关键是看哪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哪些作风顽疾得以祛除。正因如此,民主生活会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全程参与、提意见、做评判,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臵于广泛而有效的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进度、列出完成时限,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才能传导不得不改的压力,增进立行立改的动力。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查摆问题不留死角,是民主生活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紧建章立制,巩固改的成效,同样应成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聚焦“四风”、诊治痼疾,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不是做做改的样子、以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从体制、机制入手,对先期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及时加以巩固,才能让既有效果沉淀、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民主生活会应该就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制度作出安排,以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解决问题就会失信于民。如果只是认识深刻了,决心下定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群众怎能不失望,活动焉能不“走过场”?这种缺乏实效的民主生活会,会加剧人们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忧思。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促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会开了却没有“改”的行动,不是认识不到位,就是能力有问题。

民主生活会要想开出高质量,必须着力于“改”、落实于“改”。群众最反感逢场作戏、说一套做一套,最看重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真改还是假改,扎实深入地改还是走马观花地改,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的决心,也检验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拿出改的诚意、坚定改的决心、谋求改的成效,方能以作风建设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第五篇:人民日报五论胡总书记7.23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工作总要求

—— 一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这是我们党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胡锦涛同志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正是一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对8200多万名党员来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意识,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胡锦涛同志精辟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系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伟大实践,科学阐述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连日来,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在学习领会中一致认为,讲话立意高远、总揽全局,内涵丰富、富于创新,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认真学习讲话精神,关键在于领会实质、把握主题。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立足发展新要求与人民新期待,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总要求,也是贯穿讲话的鲜明主题。这个总要求,鲜明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奔向什么样的目标这些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关键就是把握好这个总要求,落实好这个总要求。

旗帜引领方向。把握好、落实好总要求,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当今世界剧烈变动,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社会思想复杂多变,用什么样的旗帜引领社会进步,以什么样的思想凝聚社会共识,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在这面旗帜引领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在90多年奋斗中实现了“三大成就”,在30多年改革开放中创造了“中国奇迹”,在10年科学发展中书写了“中国故事”;也只有始终高举这面旗帜,我们党才能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道路推动发展。把握好、落实好总要求,必须始终坚定对发展道路的自觉自信,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到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从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到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中国答卷”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光辉历程中,彰显了巨大的真理力量,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群众基础。只有毫不动摇地沿着这一伟大道路奋勇前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凝聚力量。把握好、落实好总要求,必须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既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也是13亿人民同心同德的共同意志。认真学习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才能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状态决定作为。把握好、落实好总要求,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我们面对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工作力度,取决于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让解放思想始终成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让改革开放始终成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身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前行在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征程中,只要我们深刻把握胡锦涛同志“7·23”重要讲话精神实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一定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党和人民事业新辉煌。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二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精辟概括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取得巨大成就进步的根本原因,科学阐明了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必须遵循的理论指南。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紧密联系我们党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从新的思想高度提升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理论贡献、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鲜明主题,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充分认识它的实践价值。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我们经受的磨砺很不平凡,既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又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既面临非典疫情、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灾害和风险的严峻考验,又面对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大事和喜事的能力检验。我们党带领13亿人民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大幅提升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有力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新风貌和新形象,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恢宏答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新的勃勃生机。丰硕的实践成果、生动的发展事实,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力量,充分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深入领会它的理论贡献。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就在于它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就在于它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指明前进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必须全面贯彻它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就必定能担当强国富民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

——三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用什么样的旗帜引领社会进步,靠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凝聚社会共识,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从做出改革开放关键抉择到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实践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近10年来,我们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成就,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关系到党的命脉、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幸福。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需要深刻把握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相互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相连,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社会主义中国不断前行。

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立全球最大的社保体系,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特大地震„„沿着这条道路,绘就经济总量高位跃升的“中国轨迹”;遵循这一理论,创造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国奇迹”;坚持这些制度,写下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我们讲“中国经验”,这就是最重要的经验;我们讲“中国创造”,这就是最伟大的创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不动摇。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需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契合时代发展潮流、源于改革发展伟大实践的理论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懈创新创造,在推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在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的紧密结合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要求,需要深刻把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过去30多年社会主义中国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中国的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发展道路如何契合经济社会转型?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理论体系如何保持与时俱进?面临“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各项制度如何支撑社会发展?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拓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一定能牢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开辟党和国家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刻把握改革开放强大动力

——四论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全面回顾了我国30多年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把握改革开放、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从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迎战非典、抗震救灾,到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构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并举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面对国际风云的不断变幻,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之所以能够抓住并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之所以能够办成一系列大事、办好一系列喜事、办妥一系列难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离开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一方面,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容须臾懈怠、半点停顿;另一方面,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既躲不开,更绕不过。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越要珍惜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就,越要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开辟新境界,在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上取得新突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深刻把握改革开放这个“强大动力”,就要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人民新期待,奋发进取,砥砺勇气,坚持不懈地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回望过去,是改革开放激发出的强大活力,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践充分表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面向未来,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够为中国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直面时代风险考验推进党建伟大工程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新华网北京7月6日电7月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直面时代风险考验推进党建伟大工程——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对拥有8000多万党员、带领13亿人民开创前无古人事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依据。走过90年辉煌历程,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身处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我们应当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当前,需要我们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综观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不难发现,政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从“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90年来,正是始终根据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下载人民日报五论--回头看(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日报五论--回头看(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2000字“七一”讲话尽在人民日报五论

    12000字“七一”讲话,尽在人民日报五论 党报评论君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约12000字的讲话内容丰富,可谓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

    人民日报:五论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

    自我感觉不能代替群众评价 ——把教育实践活动引向纵深之一 2013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评论员衣冠正不正,照了镜子才知道;脸上脏不脏,旁人看得最清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

    人民日报:五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大全五篇)

    人民日报:5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既要解放思想 也要实事求是 —— 一论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关系 纵观我国现代化进程,未来的十年具有关键意义。全面深化改革,是......

    人民日报九论习近平讲话

    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2013年12月09日10:06 来源:人民日报 我们已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正在进行具......

    人民日报八论819讲话

    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

    2018.07 划重点!《人民日报》五论组织工作,“要选老实人接班”

    划重点!《人民日报》五论组织工作,“要选老实人接班” 小大扫描到手机 2018-07-12 09:40:23 学习小组 参与评论人 【学习小组按】 3日至4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并......

    人民日报评论员--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

    目 录◇一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总体平稳 稳中求进◇二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客观辩证 认清趋势◇三论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稳中有为 奋发有为人民日报评论员:总体平稳 稳......

    人民日报论“让百姓办事不求人”

    人民日报人民观点:用制度管住权力“任性” ——“让百姓办事不求人”① 编者按: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办事不求人”无疑是题中之义。这是普通人期盼的愿景,是法治中国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