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转变角色走上村官历史大舞台
任 “村官”两年来,我继承并发扬“李天成”精神,牢记组织重托,尽快适应环境,迅速转变角色,坚持多看、勤问,走进田间地头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心声,深入农户详细了解群众的难点与疑点,在学习中提升了自己,在实践中完善了自我。现将两年“村官”工作调研如下:
一、本村现状
XXX村位于镇区最西部,辖5个自然村,11个村民组,总人口4316人。全村总面积4.92平方公里,因森林公园建设可耕地面积仅剩638亩。我村戏曲文化底蕴相当浓厚,现代豫剧《XXX》和传统曲剧《XXX》均出自于此,特别是现代豫剧《XXX》,半个世纪以来,以其展现新时代气息的剧情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如今的XXX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在文化品牌的建设之中。
二、工作做法
入村后,我以领导为榜样,以党员为模范,以群众为朋友,虚心学习,认真聆听,除去浮躁沉得下、克服困苦蹲得住、确立志向安下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1.主动融入群众,吃透村情民意。坚持走村串户,群众白天不在家就晚上走访,群众在地里干活就跑到田间地头与他们一起干活交流,详细了解民俗风情,认真倾听情感流白。梳理村民反映比较突出的人畜吃水、村委班子建设、剩余劳
动力转移、土地返租金分配等焦点问题,积极同村组干部、老党员进行思想交流和工作沟通,探寻问题根源所在。做到
眼勤、手勤、嘴勤、腿勤,多请示,勤汇报,日有日志,周有总结,月有计划。
2.做好配合,找准工作着力点。工作中始终按照《XX
市“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严格要求自己,带着问题主
动交流沟通,敢于建言献策。以村创建“XX市林业生态村”
为突破点,充分发挥以前工作经验,从庭院、游园规划到村
委大院绿化、沿村主街道靓化,从大环境综合治理到各项规
章制度的完善,都积极参与其中,建言献策,为顺利通过XX
市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根据本村戏曲文化底蕴相当浓厚的特点,向村两委提出“生态立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阐明如何利用本村丰富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促进群众收
入、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得到了村两委干部
和党员群众的一致认可。
3.发挥专业优势,引导群众致富。针对该村林地面积大,但管理跟不上致使杂草丛生的情况,结合一至九组农民土地
返租后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争取镇党委政府的支
持,以森林公园为依托,协助村支书到市林业局跑项目、争
取政策资金,引导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拓宽就业渠
道,增加农民收入。在种植阶段,每日亲临田间地头,对群
众现场讲解怎样种植才能在林间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的措
施和方法,并实行跟踪服务。2009年发展花生、红薯、芝麻
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2602亩,直接争取上级项目补贴资金
27万元,在给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创造
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面对村民因煤矿开采
造成吃水难而引起多次上访事宜,及时同村两委干部探讨分
析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起草安全饮水工程立项申请,并同村
支书、村主任一起到市水利等部门反映情况,请求给予支持
和帮助。历经一年辛苦奔波,一眼280米的深水井终于呈现
在群众面前,彻底解决了一至五组近年来吃水难的困境。由
于村民居住分散,恰逢村耐材企业实施万人吃水工程之机,配合两委干部多方协调,又及时解决了十、十一两个村民组的吃水问题,继而又利用移民老机井改造工程,配合村委解
决了六至九组的村民吃水难题。截至目前,全村4316口人
均已吃上了安全、放心之水。
三、工作成效
1.提升了村民生活品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紧密
联系实际,结合“生态立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以点
带面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助村两委实施大环境
综合治理,高标准、高规格绿化靓化村主干道2条,新砌花
池171个,栽植各种花卉树木28.5万余株,有力地改善了
村容村貌,极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又积
极协助村委新建村级卫生室1座,新修村级公路1426米,在极大方便村民“在家”看病的同时,也彻底结束了XX自
然村长年“车过尘土飞扬,雨过泥泞路滑”的行路难历史。
2.培育了新时期新型农民。以组织收看远程教育为切入
点,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学政策、学法律、学农村实用技术,提升素质,塑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采用
节目预告与自选相结合的办法,集中组织收看政策法律专题
片80余场次,农村实用技术专题片30余场次,如今,观看
远程教育已成为村民日常生活津津乐道的话题。在此基础
上,协助村支部新建图书室1座,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
活,而且又为村民学习科技知识、增强自身素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平台。
3.夯实了基层发展理念。以XXX森林公园为依托,充分
挖掘本村深厚戏曲文化资源,协助村两委通过村自筹、镇重
点帮扶的办法,投资75万元高标准、高规格建设了集休闲
与旅游于一体的“XXX文化园”,再为基层农村充分挖掘本
地丰富资源,壮大区域经济又树立了一个典型。如今的XXX
人已转变传统发展观念,正结合戏曲文化、民俗文化和地域
文化,全民投入到了融游览、观光、休闲、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具有豫风乡韵气息及农业文化内涵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
建设之中。
四、存在问题
1.村两委班子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自第六届村两委会
选举产生以来,村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 “时晴时阴”关系,始终困绕着村集体和谐发展,虽经多方努力缓和了许多,但
部分不和谐因素依然存在。
2.党群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密切。部分村组干部和党员
思想不解放,缺失群众有效工作方法,怕得罪人,办事缩手
缩脚,造成为民服务意识不浓,党群干群关系不十分融洽。
3.社会信访稳定有待进一步改善。因村两委班子不和谐
办事相互推诿造成群众焦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等原
因,致使上访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
系,而且还阻碍了社会和谐发展。
五、意见建议
1.加强沟通,强化班子建设。团结、坚强的村领导班子
是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的先决条件。为此,一是
村支书与村主任之间原则问题应及时沟通,避免各自为政,以增强合作共事能力;二是通过会议等多种方式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知己知彼,清白做事,明白做人;三是
建立议事例会制度,凡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班子集体
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商议,共决策,避免搞
内耗;四是实施两委班子成员目标管理,增强凝聚力、向心
力。
2.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全力为民服务。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党员要扎扎实实加强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进
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工作中怕得罪人、办事缩手缩脚的软弱
弊病。同时,按照分工及时了解掌握村民的意见想法,变被
动为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切切实实做群众的“贴心人”。
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基于1-9组
村民土地全部返租现状,要紧紧围绕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
收入和壮大村级区域经济三大主题,一是实施“走出去”战
略,与企业、技校联姻,定向培养,促进就业;二是着力发
展第二、第三产业,以家庭或联户为单位,把发展农村小型
加工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培育农民增收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围绕旅游
开发做文章,内练素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服务产品,把“农家乐”、“农家宾馆”、“农家超市”等服务业做活做强。
4.创新工作理念,围绕提高农民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
质开展工作。从农民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入手,增强思
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的重心放在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法
制、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上来,使他们真正成为适
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自身问题
1.1存在短期化行为和“跳板”心里
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中,缺乏归属感,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基层工作中。大学生村官任期有限,服务期满后就业还得依靠自己。应积极拓展大学生村官服务期满后的就业渠道,搭建大学生村官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那些工作认真、绩效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就业中表现出优势,并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而增加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1.2职责不明确,被“秘书化”和“工具化”
虽然政策规定大学生村官任职两委助理,或者村委会副主任、副书记等。但至于具体工作职务并没有明确,到职后基本上是什么事情都做。像党建材料、政策宣传、远程教育、设备网络维护、各种调查表填报、档案整理等日常工作。从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中看,大学生村官没有具体负责的职务,通常是有什么事就做什么事,没事就闲置了,“秘书化”和“工具化”现象较为明显。
1.3被赋予的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村官是一个新鲜事物,是经由省、市党委组织部门选拔派遣到农村的,党组织的选派行为给他们增添了一道“政治”光环,加之他们品学兼优,思维活跃,具有现代理念和一定的专业技能,农村
基层组织和老百姓倾向于视大学生村官为知识与能力的化身,把大学生村官的高学历当作高水平,把大学生村官的有知识等同于有经验,把大学生的有潜力当成有能力,给他们赋予过高的期望与责任。村民希望大学生村官的到来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是为了听取民情的,拥有比较大的权利。大学生村官上任后有一些村民们迫不及待的想马上看到变化,期望他们能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村里招商引资,带领村民致富。
这种高期望值超出了大学生村官的实际能力,也造就了村民迫切希望得到改变的急功近利的心态。而当村民提出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段时间以来村里仍没有因为大学生村官的到任而得到什么改变后,村民也渐渐失去了对他们的信任和重视,甚至在一些村成了摆设品,这些观念、期望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给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村官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其成长。
2、工作问题
2.1思想认识
思想认识还不足。刚踏上工作岗位,缺乏社会实践,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常遇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很多东西要自己去体验,不能纸上谈兵,停留在口头上。(24节气事例)只有提高自己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各种工作思路和计划应用于实践。
2.2工作方法
工作方法欠妥。因人生阅历少,社会实践不足,处理事情的方法
比较简单。有计划不能下决心实践,对有些工作犹豫不决,造成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查看水库坝塘事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2能力
能力有待提升。村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很多问题没有接触过,加之思想认识不足,工作方法欠妥,社会实践经验缺乏,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往往考虑问题不周到。有时候对某一事情过于追求完美,犹豫不决,造成很多工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大学生村官在开展工作中好的对策及建议
1、“大学生村官”首先应当完成从大学生到“村官”的角色转换。
从大学生到“村官”是一个角色转换的过程。顺利实现转换的前提是村民的认同,也就是农民把大学生看成是自家人。这就要求大学生学会站在农民的角度看问题,用农民的语言来说事情。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时,才能做到满足农民之需。沟通是有规律的,交流的成功往往是基于语言的共同点,谈论对方熟悉的问题,有了共同语言,沟通的成功率就会不断提高。既然是“村官”,应当从心理上完成角色的转换,做好角色调试,应“先做村民,后做村官”。投身于农村的广大天地,不再是“小桥流水人家”诗情画意,有的应当是一份关心农民疾苦,改善农民生活的责任感。重新认识农村,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应当经历的是一个自我角色“认识——了解——调整——重新认识——再了解——再调整”的不断反复不断加深的循环螺
旋上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我角色的调试,实际上也是一个人的再社会化过程。这也许是一个痛苦的、长时间的打碎个性、磨圆棱角的过程,但确实是做好基层工作所必须与必经的。作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内容、环境、对象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经验也许并不适用。这就要求“大学生村官”要“下得去”,同当地村民多交流沟通,多多走访调研,了解村民的需求,缓和干群矛盾,协调利益关系,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农民最关心的是农作物的收益问题,“大学生村官”应当与农民同甘共苦,同喜同忧,帮农民算经济账,找提高收益的路子,做农民的同路人。认同感产生感情,再加上懂些农业技术、市场行情等,这样的“大学生村官”就一定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只有使自己融入到农民中去,才能为当好“村官”打好基础。(大学生村官的成长需接地气)
2、“大学生村官”还应当深入农村实际,注重当地风俗传统,发挥自己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村官”是顶着“大学生”这个闪闪发光的光环下到基层的,他的一言一行在村民中无不产生较大的影响,村民对其也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学生村官应当在广泛了解农村实际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理论优势,理论联系实际,找准切入点。大学生通过四年大学教育的培养,即便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有距离,也应具有系统思维优势,在工作中将自己所学的所擅长的东西与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走一条创新的路子出来。其实,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大学所接受的思维训练,都有一个从理论
到实践,从务虚到务实的转化过程。只有通过农村的实际工作,才能实现理论知识到操作能力的提升、系统思维方式与现实的磨合。这一过程正是大学生“村官”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国家政策对于到村任职的大学生并无专业要求,就是希望能够丰富基层干部的知识种类提高其知识水平,这是“大学生村官”的一笔宝贵财富,应当是要合理利用起来,不断发展与创新。
在深入农村的实践中,大学生村官要尊重农村当地的风俗习惯。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开展工作时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角色的转换,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免给村民留下不好的印象,降低自己的威信,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3、大学生村官主动思考,寻求社会资源支持;政府开辟“绿色通道”,给予大学生村官政策保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农村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经济问题。农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最大期望便是能带领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而现实中,由于大学生村官没有实权,无法为村里争取资金,带来项目,导致农民们对其逐渐失去信任,村干部认为其可有可无。大学生村官自己也得借助自己的学历优势,通过查阅资料学习,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些比较好的开发项目带领群众致富。
面对村民们对大学生村官的高期望与大学生在农村实际工作中的低效用之间的落差,除了依靠大学生村官自身的努力外,政府应当予以重视,给予大学生村官相应的政策优惠,为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开
辟“绿色通道”。唯有这样,才能缓解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尴尬地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农村建设工作中去。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官工作调研报告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为全面了解我县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和管理现状,我们对在**县基层工作的37名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和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对其工作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提出一些意见建议,供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村官参考。
一、全县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情况
自2008年开展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新农村建设一线工作试点以来,到**县的大学生村官共有42名。其中:2008年选派5名、2009年1名、2010年17名、2011年19名,聘用期均为3年。在2011年县乡集中换届时,从2008年选派的大学生村官中提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3名,考上省、州公务员或选聘到事业单位工作的2名。截止目前,还有37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均为2009年以来选派人员,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28岁,平均年龄25.4岁。其中:男性23人、女性14人,少数民族9人,中国共产党党员23名,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23人、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14人。这些大学生村官在提高村级组织办公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农村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
1、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不够明确。大部分大学生村官主要承担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和协助计生、新农合参保、整理材料、开会通知等辅助性工作,还有部分人员被留在乡镇充当打字员和内勤人员。
2、大学生村官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大多数人所学专业与现在的工作并不是很对口,没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大学生村官中具有农学专业知识的比例非常少,大多缺乏农村工作的知识背景和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大学生村官的能力与农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身份尴尬。农村需要的是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头人,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尴尬身份,使其很难融入当地环境,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时候,经常得不到村“两委”的重视。忙于应付村里各种复杂情况和复杂人际关系,难以理出工作思路,群众对他们缺乏认同感,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上有挫折感。而且,对在基层工作期满后的管理问题、出路安置问题,普遍表示出极大的担忧,情绪不稳定。
4、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存在盲点。由于大学生村官的身份特殊,虽然出台了《大学生“村官”选派管理办法》,但管理和考核机制并未真正落实到位,特别是工作考核、业绩奖励、晋升方向、培训教育等还不完善。
大学生村官由组织人社部门负责选派,县人社局与他们签订《到村任职合同书》,每年不定期召开1-2次座谈会,年底进行考核,但是,大多只是上交一份工作总结,对考核没有引起双方面的重视,考核主体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大学生村官虽由所在乡镇管理,但由于身份特殊,乡镇党委政府既不能以一名普通乡镇干部去管理和要求,又不能以一名农村干部去对待和使用,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上大多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也不利于他们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工作,造成了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劲头不足。同时大学生村官档案管理没有规范,很多人的档案都成了“压箱货”,与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另外大学生村官培训和扶持创业的机制还没有形成。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还没有纳入全县的总体《规划》,培训模式和方式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三、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村官从高校毕业到农村工作,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基层工作者,是一个自我适应和群众认可的过程,需要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需要各级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的真诚帮带、用心培养。同时,大学生村官们也应努力提升自身能力以便能在农村工作中健康成长。
1、逐步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强管理,落实组织部长为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为具体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借鉴乡镇公务员管理办法强化日常管理。二是加强联系和服务引导。组织部应指定专人负责大学生村官的联系服务,加强了解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健全考核机制,积极探索管理使用方面的新方法,研究激励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可以借鉴公务员考核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定期考核,年终总评,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相应的奖励。四是规范档案管理。将大学生村官人事档案全部纳入到县人社局管理,各种归档材料及时入档,确保档案的齐全。
2、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能力。要将大学生村官的培训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除了岗前培训外,每年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中培训,培训内容上要突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农村政策、农村工作方法、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促使大学生村官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建立大学生村官传帮带制度,采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村干部“一对一”带等方式,进行结对帮带,面对面进行帮助指导,提高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了解掌握思想工作状况,注意做好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其尽快熟悉环境、努力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切实为农村留住优秀人才,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3、大学生村官自身要转变思想观念,给自己
准确定位。一是要激发自己服务于农村的热情与责任,背负起兴农的历史使命,树立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农村的志向,立足长远锻炼自己,扎根农村,脚踏实地地工作,谦虚谨慎地待人,认真做好农村的每一项工作。二是要加强学习,增强实践能力的锻炼。多向村干部包括村民学习,培养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脚踏实地、谦虚谨慎。农村工作很复杂也很繁琐,不能急于求成,要摆正好心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务实,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树立村民意识,融入农村生活。
4、加强交流培养。结合当前开展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双联”活动,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村官到乡镇机关相关职能科室、办公室进行轮岗锻炼;或者采取“上午在村、下午在乡镇”的模式,让他们充分了解乡镇机关工作的特点与有关科室业务。落实村干部驻村制度,通过压担子、定任务和参与一线工作的形式,比如具体从事征地拆迁、材料写作、科技扶贫、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工作,不断增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对工作积极、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实效。组织、人社部门要定期召开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开通大学生村官交流园地、编写村官信息,及时宣传大学生村官有关政策及工作经验,积极为他们搭建相互交流平台。根据所学专业,有计划地开展横向交流,加强培养培训力度,鼓励开展相互间的合作,支持开展村官创业创新,使其能更快成长起来。
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开展培训培养等,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掌握基层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本领,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尽快融入农村工作,努力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扎根基层服务农村
四川罗江吴学俊
我叫吴君君,是2008年村官,毕业于成都大学管理学院,现任四川省*****村村主任助理。
2008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发展,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我深知农村急需一批有热情、有文化的人才充实到农村干部队伍中去。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7月,我决定报考村官,回农村发展。在经历了备考、笔试、面试、培训之后,我最终成为了*****村村主任助理,加入到村官这个队伍中,我倍感荣幸。经过4年的基层锻炼,我认为做好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经济发展要做好几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本职,摆正位臵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甘当小学生,树立为村民服务的意识,给自己找准位臵,当好配角,发挥助手作用,增强参谋和配角意识,找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所能及地协助村支两委班子做好日常工作。大学生村官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村级远程教育的管理员、文秘、基层党建工作,按照三项制度的要求了解社情民意,做好调研,调解纠纷,做好宣传员,对村民宣传支农惠农政策,对外界宣传村里的风土人情、发生的大事要事新鲜事等。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地搞调查研究
大学生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很多大学生,即使学农学的,来到农村,也会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甚至是感觉毫无用处。怎么样解决这个难题呢?
其实,农村有农村的情况,然而也不必妄自菲薄在大学的积累。我们的主要优势就是知识系统新、社会观念新,学习能力强。只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虚心地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才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只要坚持理论与时间的结合,我们就能做好服务工作。
来到农村,首先要搞调查研究。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村情村貌,才能为村庄的发展规划建言献策。这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在调查研究中,找到村庄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创新思维方式,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寻找新思路,才能在发展规划中科学决策。
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我们熟悉村情村貌的过程,必须坚持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还要利用多种手段,比如查阅档案,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交谈,多与村民拉家常等。
在我担任村主任助理的天台村,我通过调研发现,天台村是一个劳务输出大村,每年有大批青年劳动力去俄罗斯种菜或外地务工,留在家的都是老弱病残孕,我就根据实际情况,在科技局引进獭兔养殖,建立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
务,就地解决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增加了致富渠道。
三、坚持干中学,努力提素质
一是向书本学。为了满足工作的需要,我买来了大量法律书籍和畜牧养殖等方面的专业书籍,不断学习法律、畜牧专业知识。经常阅读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报刊,学习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政策,并通过网络全方位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健全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是向他人学。向老领导、老党员请教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学说“农民话”,就农村、农业、农民等方面的事情,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能更有效的摆脱书生气,融入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认可。
三是向实践学。根据村的自然条件,以及小范围的养殖实践,建议村“两委”鼓励、支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适合本村村情的种养殖业,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创业带动就业。
四、创新创业,致富农村
农村工作是平凡的,但不平淡,要把平凡的工作变成不平凡,就需要有创新,只有创新,工作才会有突破和进步。农村是一个资源丰富有待开发的天地,丰富的农产品,丰富的旅游资源等等,但是传统的销售方式,传统的宣传方式,却一直不能打破资源开发利用这个瓶颈,而我们大学生村干部
通过农村工作积累经验,不断了解和吸收相关的法规政策、创业致富信息和市场动态,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选择合适的项目,调动周围群众积极参与。而创业的开始,也就意味着我们真正扎根到了农村,真正走上了引领村民致富的道路。
四年来,我做了一些工作,感到做了一个大学生“村官”该做的事,做了一个村民该做的事,做了一个普通国家工作人员应该做的事。或许还有很多不足,但我会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素质,切实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安凝乡新剅村党支部书记助理XXX
为探索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长效机制,推动工作进一步开展,并结合自身情况,针对以下问题作了相关调研。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国家为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统筹城乡,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一项英明举措。自担任安凝乡新剅村党支部书记助理这一职位以来已有半年余,结合调研问题和本人工作经验来回答下列各项调研问题:
1.如果要想做好村官这份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即“新手期”、“熟练期”、“创新期”。“新手期”指的是刚刚上任到工作半年的时间里,这段时间要做的就是学习,此时要明白自己已不是一名大学生,而是一名基层工作者,要做好工作首先就要看别人是怎么做工作的,掌握工作方法。我是农村的孩子,明白农村的工作时比较杂的,千头万绪,最好能把自己练成“万精油”,和农民沟通起来也需要耐心和技巧,城里的孩子还要适应农村的环境,生活上没有那么的讲究;“熟练期”则指的是工作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时基本已经适应了工作环境和方式,能够比较熟练的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也许每天做同样的事情会让人厌烦,但是就是要坚持,要有毅力,要想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无比光荣和自豪的,给自
己以力量;“创新期”则指工作一年后直到结束自己任期。因为有了前两段时间打下的基础,此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获得了当地的一些人脉,也比较清楚的了解了自己所工作的地方拥有的优劣势,这时就应该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创新工作方式,发挥所在地的优势,将其转变为物质财富。
以上三期的顺利进行,也需要村官管理机构对大学生“村官”的合理引导和健全的管理制度作支撑,特别是“新手期”的村官,组织上一定要给予关心和关怀,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没有朋友也没有亲人,伴随着失落感,甚至恐惧感是无法做好工作的,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机构一定要做大学生“村官”的亲人、朋友,使之尽量快的度过这段过渡期。然而目前的情况是,组织的关怀很少到达,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各个乡镇并无具体安排,到村工作很少,由乡各个部门调遣,这个“办”暂时忙先到这个“办”工作,过一段时间那个“所”缺人手就去那个“所”帮忙,处以“打游击”状态。
2.针对大学生村官能否成为未来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一部分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可行的,未来农村的发展必须是以建立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为目标,农村的现代化靠着只是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众是很难实现的,必须依靠高素质的拥有较高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实现。大学生村官通过2-3年的基
层工作,已初步了解农村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拥有了一部分农民群众的信任,如果管理机构能进行适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的话,是基本能够胜任村党支部书记这一职务的,但是由于各村各乡镇的发展不平衡,加之区位优势的不同,以及大学生村官的流动性大这个问题,要想实现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没有5-10年是很难实现的。未来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结构我觉得年龄要在30岁以下,文化不能太高,以大专为好,太高了留不住,因为自身会觉得价值不能体现,专业以农学相关专业为主,这样不会因专业不对口而出现怀才不遇的想法问题,也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来源以农村出去的大学生为重点,这部分人拥有对家乡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能够促使他们留在家乡,怀着深深的感情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
3.在回答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在农村留得下去的问题时,我觉得首先要考虑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大学生下到基层做村官,大部分都是为了公务员而去的,很少有人真正能做到花两年青春而去农村做无私劳动,而且农村出去的大学生的家里也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读了一个大学最后还是回到农村,所以要想留得住就要让大学生村官们能够看到前途,让他们安心在农村工作,避免出现大量的大学生村官流失情况。前不久报道的重庆对部分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工作2年后转为乡镇基层公务员的做法,我觉得很
值得我们借鉴,而且我觉得对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应该由省委组织部统一制作发一个类似“毕业证书”的东西,社会要予以承认,使服务期满的“村官”在求职和工作升迁的问题上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样也许会增加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现在已经取消了加分的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已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有所降低,增加政策上的扶持,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村官”这个队伍中来,保持队伍的稳定性,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保障上也需要健全,一些村官所在的乡镇由于经济基础好,相应的待遇就会高,而有一些村官所在乡镇由于基础薄弱或者是乡镇领导的个人原因,造成相应的待遇偏低,出现同一个县里的村官待遇不一致的情况,造成一些大学生村官心理出现波动,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种问题是否能够解决;由于有些乡镇比较偏远,大学生村官来县开会不方便,县里开会看能不能在安排开会时间上尽量不要太早,在结束时不要太晚;对于女村官,我觉得组织上应该多给一些帮助和关怀,如果能让乡镇的女领导给予女村官一对一帮助就更好了。
以上就是我对开展大学生“村官”制度长效机制所做的调研,不足之敬处请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