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和完善新时期群众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建立和完善新时期群众工作
长效机制的思考
…
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运用正确得当的方式方法,不仅要愿意做、敢于做群众工作,更要善于做群众工作,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开拓创新工作,改进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
(一)敬之以心。当前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在思想上、感情上严重脱离群众造成的。要从思想上、立场上切实摆正公仆与主人的位置,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把群众的关切和要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遇到与群众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多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我们的政策是不是合理,方法是不是得当。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行动上深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
(二)授之以利。“说一万句好话、不如办一件实事”,利益追求、利益诉求是现阶段群众工作的最大趋向。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合理调节利益分配,让所有群众都能共享改革发展 1的成果。要时刻关注群众的关切和感受,从小事抓起,及时解决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
(三)动之以情。要以情动人,带着真情到群众中去,诚心诚意与群众沟通交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心理上、感情上契合群众,消除群众心中隔阂。
(四)晓之以理。要讲大道理,通过宣传身边的事例,教育、引导群众明白事理,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畅通群众反映意见建议的渠道,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五)束之以法。要逐步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做到依法行政、依规办事,让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对一些别有用心、唯恐社会不乱的违法犯罪分子的捣乱行为,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坚决果断地打击,营造社会稳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六)立之以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保持进取之心、有所作为,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一些事情。要有所敬畏、有所感恩、信守承诺,用工作实绩、作风和人格魅力获取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二、强化措施,健全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
(一)建立新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建立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进行信访稳定风险评估,对拟定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特别是可能危及社会稳定的现实和潜在风险进行专题论证。坚持以民为本,使决策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严肃性,注重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政策朝令夕改引发连锁反应。对上级出台的政策文件要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理解,对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研究、适时调整,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二是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以满足群众、适应群众、方便群众为标准,使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能及时、准确、全面、顺畅地反映,得到迅速有效的响应。三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综合施策,积极化解各类矛盾,要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等“六调联动”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促进利益矛盾的调整化解。要综合利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听证等办法,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及时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
(二)完善新体系。一要加强防控体系建设。要合理配置警力,增加技防投入,配强专职巡防队员,规范和加强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政法机关信息化和技术装备建设力度,切实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二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基层法庭、司法所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统筹计划、合理安排,使基层法庭、司法所的建设达到要求。要加强维稳和综治工作,切实做到有领导管事、有人员办事,保证各项工作措施得到落实。三要强化社会管理服务职能。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要加强“社会人”管理,实现变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要认真研究制定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的教育、救助和管理办法,实施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行动,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加强执法监督,把推进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开作为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健全办案办事依法公开制度,完善公开内容,拓宽公开渠道,推行阳光执法,增强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畅通新渠道。一是加强信访和群众工作中心建设。要不断探索完善信访中心运行制度,强化服务功能,搞好规范建设。要加强信访和群众工作中心窗口建设,强化工作人员职责,加大中心日常管理与考核力度。要进一步规范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及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问题,切实把信访中心建设成为群众解决问题、咨询政策法规的场所和群众之家。二是规范完善群众工作网络。要进一步改进信访和群众工作体制和机制,规范信访和群众工作体系设置,健全群众工作网络,充实信访和群众工作力量,着力提高履职能力。巩固群众工作成果,完善镇、场信访和群众工作办公室、村(社区、连队)信访和群众工作站;探索群众诉求代理员,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和人员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方便群众、降低成本、有序信访的新路子。三是拓宽群众诉求渠道。要充分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信访权力,发挥信访载体作用,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诉求问题。积极开展人民意见
建议征集、基层调解和基层信访代理工作,健全完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信访群众制度,探索建立机关干部集中下访服务群众机制,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整合区长热线电话和群众工作机构公开电话,开通群众诉求专线;利用互联网平台,设置电子信箱,积极稳妥地开展“网上信访”工作,降低群众信访成本。
三、加强领导,提高新时期群众工作水平
(一)强化工作责任。要把信访和群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专题研究,统筹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党政主要领导要自觉担负起第一责任,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负实责,班子成员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分工抓好分管方面信访工作,带头接访、包案处理信访问题。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决策失误、工作失误、违法行政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或者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认真解决而造成矛盾激化的,或者因群众工作不到位、处置不当酿成重大事端、造成不良影响的,或者主要领导不重视信访工作而致使本地本部门信访突出问题频发、群众反映强烈的,必须严肃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强化督查督办。要加强村(社区、连队)组织的管理工作,将信访工作绩效与村(社区、连队)干部的报酬挂钩,强化村级信访工作责任,进一步突出村组信访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确保小事不出村组。要进一步完善信访督查工作办法,改进督查督办方式,把解决群众诉求中带倾向性、普
遍性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督查事项,各级领导要带头督办,加大对分工范围内重大问题的督办力度。督查督办部门要会同信访部门及相关部门联合进行重点督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要突出督查督办重点,加大对上级交办的重点信访事项和重点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抓好对信访量大、信访问题多的重点地方的督查督办,促进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推进信访问题案结事了、息诉息访,做到信访案件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结果,切实消化信访“存量”,减少信访“增量”。
(三)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学法、守法、依法信访的正面典型宣传,增进全社会对《信访条例》的认知和理解,弘扬法制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形成依法信访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有效引导舆论,疏导公众情绪,牢牢把握主动权,努力营造依法信访的良好氛围。要认真实施“五五”普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律意识,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要加强舆论引导,严禁“个案”炒作,维护政法机关整体形象,维护法律权威。政法干部和政法干警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以司法公信提升司法权威。.
第二篇:对建立完善政法队伍长效机制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在整个政法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实现政法队伍建设的目标,必须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去思考和探索政法队伍建设的新机制,也只有把队伍教育好、管理好、建设好,政法工作才能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这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机制。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政法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经常性的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律意识,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二是要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并且要求“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核心价值体系,其精髓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而时代精神的核心就是改革创新。反观目前政法队伍思想现状,守成、守摊子的思想非常严重,工作责任感缺失、进取心淡化已经成为“机关病”。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对我们政法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政法各部门和广大干警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动政法工作的创新发展。三是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我们经常讲一个集体要有凝聚力、战斗力,凝聚力、战斗力来自哪里,光讲待遇不行,还要讲事业、讲感情。过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更多的是靠灌输,这是一种好的方式。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转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就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一个转变。政法机关要多想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四是要“严”字当头,抓好政法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使政法队伍始终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加强执法干警的廉洁自律,坚决防止各种形式的执法不公和损害群众利益行为的发生,坚决杜绝滥用职权、执法违法。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政法部门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在政法部门正确实施;要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增强维稳工作合力。各级政法部门要自觉服从党的领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和谐。五是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开展争当学习型政法干部、创建学习型政法队伍活动,鼓励干警坚持在岗位学、自己学、进修学,支持和鼓励政法干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等,充分发挥干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有计划、分步骤地以加强思想政治素质为主的系列培训,全面提升政法干部队伍的思想教育水平。
二是建立完善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建立长效的管理体制。在对政法队伍的日常管理上,许多部门的工作力度还不够,轻管理、甚至不管理的现象严重,即使管理,也只注重短期效果,管理上时松时紧,安排布置多,检查验收少,往往造成“一阵风”现象。因此,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建立长效的管理体制,以起到防伪杜渐、未雨绸缪的作用。政法队伍建设,还是一个人才的建设,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进出口”管理,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严把政法队伍“入口”,确保进人的质量。真正把那些思想好、作风硬的人才吸收到政法队伍中来,同时下达力气疏通“出口”,坚决把不适合从事政法工作的人员清理出政法队伍。二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端正目标考核体制。一方面要完善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谁办的案子谁负责,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对于冤假错案,要一追到底,依法从严从速处理,绝不姑息迁就,更不能包庇护短;另一方面,组织人事部门和管理机关要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以党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以执法的具体环节为重点,以执法的效果与成效为核心,把考核结果与职务升降、岗位去留、政治荣誉和经济利益紧密挂钩,而不是单纯追求办结案率和罚款数量。三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完善领导的监督制约体制。政法队伍能不能搞好关键看领导。只有过硬的领导班子才能带出过硬的队伍,只有过硬的队伍才能
创造一流的业绩。实践证明“不被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目前政法队伍中存在的许多部正常现象就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体制不完善有关。要强化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建立人大代表问询制。政法各部门除了每年向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报告,还应建立起政法部门主要领导的述职制度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使人大监督更加具体、有效。还要注意发挥好人民政
协的民主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使政法部门的工作时刻处于阳光之下。各级政法领导干部都要以身作则,自觉从我做起,自觉接受监督,成为严格执法、勤政廉政的楷模和带领干警团结战斗、开拓前进的核心。
三是建立完善长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刺激,使人们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建立完善政法队伍激励机制就是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广大政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性是指人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主动自觉、认真负责、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人的积极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具体来说,它是以需要为动力核心,以意识为调控中枢,把认识、情感、意志、动机、兴趣联系起来而构成的。需要在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制约着各种心理活动的变化和发展,是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内在的驱动力。因此,人的积极性来源于人的需要,需要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人的需要又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应地,激励也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在政法队伍建设中,激励机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对比、奖优罚劣等手段,与个人利益密切挂钩,容易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生动局面。同时,从心理学上讲,它也符合常人喜欢表扬、鼓励的心理特征。所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要贯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而以表扬为主,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相结合而以精神鼓励为主的一系列原则,并实行适度的重奖重罚,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
具体地说,建立完善政法队伍建设长效激励机制的方法主要有:一是民主激励,即让激励对象也就是广大的政法干部队伍行使主人翁的权利,广泛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管理,对政法各部门领导进行监督和问询,以此来调动广大干警的积极性。二是榜样激励,即典型示范,以先进推动后进。通过树立榜样,会促进先进分子更上一层楼,同时,对后进分子也会有触动,会促使他们对照先进找差距,激励其上进心。三是情感激励,情感需要是人们最基本的心理需要,注意感情投资,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广大政法干警,公正、公平、公开地处理问题,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可以有效地激发广大政法干警的积极性。四是奖惩激励,即通过奖励或惩罚,充分肯定政法工作人员的合理动机和正确行为,使之发扬光大,彻底否定政法工作人员的不合理动机和不良行为,使之收敛或消退。具体做法有:一是建立休假疗养机制。落实好政法干警休假制度,以缓解干警的工作压力。对政法先进典范,安排适当疗养,增强其光荣感,起到典型引路的示范作用。落实好加班干警的津补贴,切实提高福利待遇,使政法干警在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相应的报酬。二是建立定期体检机制。以政法部门为单位,每年组织干警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保证政法干警有强健的体魄投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对患病的干警,要安排其休息疗养,并给予相应的医疗补助和营养补助。三是建立维护权益机制。在政法委建立政法干警维权中心,负责协调处理辖区内侵害干警正当权益的案件,维护干警的合法权益。四是建立帮贫助困机制。大力开展向政法干警、英雄模范、因公牺牲干警家属的慰问活动。设立政法干警困难补助基金,对特别困难的干警定期给予补助;把下岗失业的干警家属纳入低保,切实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上述方法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分别使用,以形成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政法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建立完善长效的制度机制
制度机制建设是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必要保证,是防止执法不严、执法犯法的有效屏障,为此,建立健全的制度机制建设对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政法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同的岗位,不同人员的岗位责任都是法定的,为此,我们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对不同的岗位细化不同的责任,明确岗位目标,建立工作流程,完善绩效考核方式,使每个从事本职工作的人自己的工作如何开展都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守,要通过建立健全的制度,保障每个执法者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在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要用制度管人管事,在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当制度建立健全后,如何落实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要求强化政法干警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意识,要在制度的落实上下功夫,使大家自觉依据制度开展工作,依照规章办理事务。第三,要坚持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无止境,要根据政法队伍建设的要求和法治的发展,不断创新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之真正发挥规范政法干警公务行为的作用。
制度机制建设要着力抓住四个环节。一是要在政法各机关、各职能部门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要根据改革的要求,按照必需、效能的要求,依法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通过逐级签订岗位责任状,使每个干警都明晰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及其执法依据。二是要确定各机关、各部门、各岗位的岗位工作目标,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对能够量化的工作,尽可能确定量化目标,并将任职目标分解成目标和阶段目标,使每个干警工作目标清晰,评价考核标准明确。三是要对各警种、各业务部门实行全面流程管理,分解事权。要依据诉讼法和工作规则,细化工作流程,确定工作期限,理顺管理关系,形成规范运行的工作机制。四是要实行绩效管理。要整合各政法机关综合、政工、督察、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针对各部门、各岗位政治工作、业务工作等诸方面工作质量和效率,实行月调度、季考核、年验收,健全工作督办机制,建立考察、督办、验收、评价、奖惩工作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过加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组织管理、增强激励机制、健全制度建设机制,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服从管理、作风务实、业务精良、积极主动、勤勉尽责、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三篇: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
泉。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新时 期,我们党的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 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做好群众工作,要继承以往的成功经验,也 必须正视新情况新问题,注重创新观念,创新方式。
关键词:新时期 群众工作 特点 意义 途径
目录
一、新时期社会的新特点.......................................................3
1、社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3
2、群众权益观念逐步转变..................................................3
3、人民内部矛盾发生变化..................................................3
4、宣传媒体作用越来越重要................................................4
二、新时期群众工作趋向多元化.................................................4
1、服务对象多元化........................................................4
2、反映问题多元化........................................................4
3、利益诉求多元化........................................................4
4、工作主体多元化........................................................4
5、操作手段多元化........................................................4
三、新时期群众工作趋向复杂化.................................................5
1、潜在问题演化成突发事件................................................5
2、各种诉求相互交织......................................................5
3、矛盾出现对抗化倾向....................................................5
四、影响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原因.................................................5
1、政府公信力缺失........................................................5
2、领导干部决策失误......................................................6
3、矛盾处置方式欠妥......................................................6
4、社会心态失衡..........................................................6
五、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6
1、做好群众工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6
2、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6
3、做好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6
六、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要求...............................................6
1、牢记宗旨.............................................................6
2、精通政策.............................................................7
3、关心群众.............................................................7
4、讲求方法.............................................................7
七、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7
1、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7
2、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8
3、把提高工作能力与真诚服务群众结合起来..................................8
4、把提升干部公信力与接受群众监督结合起来................................8
5、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加强领导结合起来..................................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2]。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的 一项重要工作,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格局多元化,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全面夺取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一、新时期社会的新特点
1、社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发展,造就了新时期多元化的群众主体[4]。随着就业方式多元化,农村人口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大规模流动,出现了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旧有的社会结构迅速分化重组,新的社会结构正在形成,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差距持续拉大,社会心理和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复杂化,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群众权益观念逐步转变。随着法制的完善,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权益越来越以明确的形式规定和表现出来,群众的法制意识全面提高,依法维权、争取利益的意识逐步增强[5]。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问题,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复杂,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监督意识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明显增强。
3、人民内部矛盾发生变化。由于经济利益矛盾和某些政治、文化、思想观念及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加之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人口社会流动性,使得在各种思潮互相激荡下的社会思想信仰、文化取向、道德伦理、生活方式、价值准则呈现出多元化甚至去主流化趋势[6]。在一些群众中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有蔓延趋势,当个人、小集体利益与全局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多地关注个体、局部、眼前、直接利益,对整体、长远利益认同弱化,使得某些潜在矛盾转化为显性矛盾且具有突发性,如处置不及时,往往小事变大事,造成被动局面和不良后果。同时,部分群众受传统思维定势影响,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不满情绪和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往往借助于集体上访这一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群体性事件大幅度增加,策略也越来越讲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 3 要因素。
4、宣传媒体作用越来越重要。当前,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可实现信息交换的新媒体,使信息的自由流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新闻传媒在塑造公众价值观念、强化公众意识、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等群众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重要手段,是让群众知情明理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新时期群众工作趋向多元化
1、服务对象多元化。随着社会结构的急剧变革,出现了不同利益诉求的主体,都成为新时期群众工作服务的对象。过去的利益主体比较单纯,单位人、农村、企业职工。现在广泛出现了新社会阶层、两新组织、流动人群等利益主体[7]。
2、反映问题多元化。新时期群众工作面临的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涉法涉诉、军转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也有安全生产、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历史遗留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领域问题[7]。同时,随着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在基层管理中引发的矛盾增多,金融商贸领域群体性事件风险隐患凸显,非正常死亡事件也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新热点。
3、利益诉求多元化。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入发展,人们追求利益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不同的利益主体,利益追求也不同,利益需求也从普通化的物质利益向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权利转变。
4、工作主体多元化。新时期群众工作的主体,除了党委、政府外,还可以发动群众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和经济合作组织来共同参与,有的放矢开展各具特色的工作,形成新时期群众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5、操作手段多元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组织垂直命令式地动员社会的效力在弱化。以经济手段刺激,伦理手段激励,法律手段约束,舆论手段引导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同时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手段将趋于法制化、理性化和平等化。
三、新时期群众工作趋向复杂化
1、潜在问题演化成突发事件。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大量潜在不稳定因素,一旦产生诱因,很快就会出现众多的以围观、起哄甚至挑衅作为手段的声援者,现实中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大多都是不能及时处置,经过发酵、发动、表达、对峙、破坏等各个演变阶段,增加了调处的难度。
2、各种诉求相互交织。现在群众的利益诉求,一部分是由于不够重视,该解决的不及时解决,推诿扯皮,导致矛盾升级。但不可否认也有一些群众为了达到自己的诉求目的,对于法律渠道、民间渠道能够正常解决的事情,动不动就上访,甚至闹、打、砸,增加了调处的难度。
3、矛盾出现对抗化倾向。当前,社会矛盾以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为主。但是,一些重大群体性事件往往事先经过周密策划和组织,内部组织层次分明,人员分工明确,有统一的口号和行动方案,进退都有人控制和指挥,也出现了一些对抗性矛盾的苗头和倾向。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人员、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我人民内部矛盾,竭力挑拨离间党与群众的关系,故意制造党和群众之间的对立和矛盾,增加了群众工作的难度。
四、影响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原因
1、政府公信力缺失[8]。地方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不高,可预见性和政策连续性不强,民众的信任信任度低。不少地方领导从自利性原则出发,对已经生效实施的政策、合同任意修改、废止,要不就是新官不理旧账,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领导人的一句话。还有一些地方政府政治敏感性不强,对一些不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能及时洞察,缺乏事前发现能力,未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10]。
2、领导干部决策失误[8]。制定政策措施没有充分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在重大决策、重大规划、重大利益调整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分析不细,制定的政策、规定出现不平衡、不统一、不连贯、不稳定现象,执行政策随意性较大,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措施没有慎重考虑,在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盲目作为,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10]。
3、矛盾处置方式欠妥。在新时期群众工作中,部分干部把不准群众的思想脉搏,看不准群众诉求的核心问题,工作方法简单化,抓不到点子上,动不动就罚款、抓人、夺财,使一些本来可以妥善处理的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增加了社会对立情绪。
4、社会心态失衡。当前,我国社会已呈现差距,因社会差距扩大而导致社会对立,形成不稳定的社会心态,造成社会心态失衡。如社会上存在对财富、资本、干部的不信任倾向,对新时期群众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7]。仇富、仇官就是典型的例子。
五、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1、做好群众工作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基础。群众工作水平的高低是执政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不仅应该具备做好群众工作的热情,而且更要具备和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方法,消除群众工作的不适应,研究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9]。
2、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精神,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的高度统一,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关键[9]。
3、做好群众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社会公平正义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改善民生,特别是解决困难群众的民生问题,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9]。群众工作的核心是利益调整和利益分配问题,根本是以人为本,为民谋利,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群众工作来不断协调关系、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和谐。
六、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1、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了解民间疾苦、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情感基础,是可以身体力行的具体行动。对老百姓有没有真情实感,是不是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事,完全可以作为检验我们宗旨意识是否牢固的唯一标准[3]。深入到群众当中,与群众保持一种比较良好的互动关系,发自内心地体会群众的疾苦,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创建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11]。
2、精通政策。在群众工作中,必须做到讲政策,用政策教育群众,在政策固 定的范围内解决问题。对待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努力做到用发展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创新的精神来解决问题[11]。对待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减少随意性。
3、关心群众。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必须切实关心群众衣食住行等实际问题,必须解决群众生老病死等具体困难,这是做好群众工作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满足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各方面的合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民生民利,确保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民主权利进一步保障;更重要的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最大限度地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只要能较好地实现、维护和发展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顺应民意,深得民心。
4、讲求方法。加强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工作,过去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办法要坚持,更重要的是要适应新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要力求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群众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对群众在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好思想、好品德,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和好的作法,要及时总结推广,使群众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11]。要从小处着眼、把握全局,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时刻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自觉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富裕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难题做为“第一抓手”。
七、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
1、把做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12]。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群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要适应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重大工作部署,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和文化道德水平。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与提供服务结合起来,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一是突出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要直面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问题,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做好群众工作。二是突出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
2、把依法办事与带着感情做工作结合起来。依法办事是政府管理社会的手段,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群众工作才更有效果[12]。一是坚持严格执法。决要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对于那些滥用权力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依法查处。二是坚持以理服人。严格执法,决不是对群众“冷、横、硬”,带着感情做工作才能更好地依法把群众的事情办好。把道理、政策、法律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遇到问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群众心悦诚服。三是坚持宽严相济。对于大量个体纠纷尽量采用调解的方法处理,对群体性事件多做息争罢诉的工作,对多数不明真相群众多做宣传解释工作,对少数带头闹事的坏人依法给予打击。
3、把提高工作能力与真诚服务群众结合起来。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问题比较突出,提高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才有保障,才能做好真诚服务群众的工作[12]。一是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通过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呼声,真实掌握基层实情,群众工作才有目的。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二是努力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尊重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效地组织群众。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做好群众工作。三是努力提高和群众沟通的能力。新时期群众工作矛盾的新特点,要求干部既要敢于、善于做群众工作,而且对群众过激的言辞和行为,还要讲韧性、有气度,具备良好的心态。四是努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开始凸现出来,能否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有效化解各类矛盾,是对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当前加强群众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及时化解矛盾的能力,必须从源头抓起,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4、把提升干部公信力与接受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在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大决策中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才有现实的支撑。提升干部公信力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前提。党员干部的公信力来源于诚信明礼、严格自律。干部的作风,是政府公信力的生命线。干部作风好,政府就有凝聚力、号召力和感召力[12]。落实群众民主决策的参与权是做好新时期工作的保证。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充分 8 进行协商;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普遍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深入听取群众意见。要把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有机统一起来,兼顾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具体利益,使我们的决策最大限度地反映不同群体的合理诉求。
5、把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与加强领导结合起来。把建立健全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各种机制与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做好群众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才有组织保证。而建立健全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显得尤为突出[12]。一是建立健全群众合理诉求的表达机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政法机关的作用,逐步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经常了解基层情况和群众建议。认真落实《信访条例》,引导上访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反映诉求,及时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维护群众的民主权利。建立完善政府门户网站、警务、公务热线,广泛推广民主恳谈会、为民服务代理制等有效方式,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批评,保障广大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二是建立健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群众反映的意见和要求,对群众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努力化解,尽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健全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要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认真分析各类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事件的发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主要负责人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尽快平息事态。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以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对待群众,化解冲突,解决问题。逐步把处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靠科学的体制和机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胡锦涛同志提出,既要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又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3]。这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本领,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参考文献:
[1] 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全文
[2] 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3]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 [4] 李春华.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J].理论导刊, 2011(01)[5] 王永凤.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12)[6] 王超.论新时期党的群众观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6)[7] 高新民.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考验与规律性经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03)[8] 衣芳、刘秀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创新群众工作 理论前沿, 2006(04)[9] 焦伟,杨金丽,侯军元.坚持改革创新 提升新时期群众工作水平[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02)[10] 祝灵君.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1(03)[11] 赵刚印.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12)[12] 程亚平.和谐社会视角下党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J].世纪桥, 2010(13)
第四篇: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杨志义
群众工作是基层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干部了解群众诉求、掌握群众动态的有效途径。当前,群众工作呈现出利益需求多元化、干群矛盾复杂化、反映问题多样化等新的趋向和特征。如何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广泛凝聚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是摆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前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
一、当前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阿勒泰地区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各种矛盾的“凸现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相应增多,各种纠纷不断出现,从主观和客观上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部分领导干部群众观念还很淡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淡化。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臵若罔闻,甚至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不主动承担责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导致群众无法表达诉求,从而激化矛盾;一些领导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仍然存在,不深入基层和接触群众,不注意发现和总结群众的经验,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在基层群众中,群众不信任干部,干
部不理解群众,干群关系上有所疏远。
(二)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加强和改进。面对新情况、新形势,一些党员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不高,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和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善于做群众说服、教育、引导、示范的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多以命令、强迫、压服要求群众。有的基层领导没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通常采取传统方式方法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热情不高。有的党员干部缺乏运用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来动员、组织、指导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束手无策,无所适从。
(三)服务群众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村(社区)两委班子凝心聚力、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作用还没有很好发挥,村级党员队伍后继乏人。有的基层领导干部不会协调群众利益,在遇到复杂的群众问题时往往 “拖、躲、捂、推”,深入群众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工作没有跟进。往往对群众的诉求推诿搪塞,缺少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办法,存在着本领恐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
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既有干部和群众的,又有历史和现实的,还有主观和客观的。
一是认识不足、素质差距。具体工作中,由于群众在认识处理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群众争取一些个人利益成
为基层干部工作遇到的主要矛盾。一些干部认为自身理论水平较高,不放下架子向群众学习,不善于思考,言行不一,表率作用差,办事不服众,群众缺乏信任。
二是发展缓慢,保障不力。农牧民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因素。部分乡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没有得到根本保障,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心无力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能完整建立,老无所养,因病致贫的现象还比较突出。
三是教育落后,办法不多。因基层干部忙于日常事务较多,沉不下去,静不下心,疏于对农民进行经常性教育,造成不少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精神吃不透,理解不准,政策宣传与落实、情绪化解与引导不到位,出现了执行过程引发的矛盾。同时,由于广大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政策意识和法律知识淡漠,对于政策理解和新政策的接受速度、解读能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容易断章取义产生误解。而基层干部缺乏与群众沟通,缺少面对面宣传政策、法律法规的机会,沟通中脱节,在工作上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二、深刻认识做好新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大意义 面对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任务,做好群众工作,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
中强调: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对我们审视群众工作的地位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新时期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群众的创造力量、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地区各项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牢固树立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的新理念,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新特点和新规律,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二)群众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事关群众根本利益。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重要法宝。当前,地区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发展过程中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牢固树立群众工作新理念,不断完
善群众工作新举措,在总结运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多做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工作,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
(三)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现实需要。人心向背决定政治力量的兴衰成败,这是历史发展铁的规律。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在于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在于脱离人民群众。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群众工作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创造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对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高度重视并善于做好群众工作,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紧迫任务。
三、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对策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更多的关爱倾注于群众,重民生、尊民意、察民情、解民忧,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争取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一是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的执政理念。人民群众是我们工作的根基所在、力量之源,让老
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党员干部中,坚持不懈地开展群众观念教育,通过讲党课、重温入党誓词、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让执政为民的理念融入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要对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工作路线反省干部在思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并加以整改。另外,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顺民意,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下开展工作,决不干与民争利的事情。群众暂时不能理解、不情愿干的事情,绝不强行上马。要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查民情,主动拓宽民意民情掌握渠道,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与群众打成一片。要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凡是决定的事项、承诺的事情,必须言必行、行必果,竭尽全力办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要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主动把麻烦和难处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好处留给群众,当前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乡教育医疗水平提升等现实问题,真心实意解民忧;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研究化解群众在就业和增收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让老百姓持续增收,竭尽全力帮助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二是要把“抓好基层、夯实基础、强基固本”作为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基层组织是密切干群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发展稳定的桥梁。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发挥,关系到基层人心所向和国家政策落实。要进一步强化“基层重要、一线
重要”的理念,在人员配备、资源配臵和资金投入上向基层、向一线倾斜,夯实基层基础、壮大基层力量。要加强相对薄弱基层组织的整顿提升。当前我们有一些信访案件是村支部与群众产生矛盾所致,村干部不仅没有发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应有作用,反而与群众形成了对立面。为此,要继续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一步创新基层党内民主机制和体制,继续通过“公推直选”方式培养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特别是注重从退伍军人、广大学生、经营能手中发展农村党员,选好配强村支部书记,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员能不能发挥作用,不仅要看平时,更要看关键时刻、危机关头的表现。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使广大党员能够在发展生产、带着致富、维护团结等方面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要把“建章立制、探索创新、务求实效”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动力源泉。群众工作是一项经常性工作,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证,把执行规章制度作为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履行的职责,做到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工作实效。群众工作重点在基层,成效在方式方法。当前群众工作不少问题表现在干部作风和工作方法,导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没有被群众所了解和完全贯彻落实到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要深入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于
担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近距离、面对面的群众工作。一些县市建立的“党员干部联系户”、“党员干部走亲戚”、“民情联系卡”等制度,深受群众欢迎。另外,要用群众工作统领信访工作,坚持和完善县(市)委书记大接访、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带案下访、包案处理疑难复杂信访问题、信访听证等制度,促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既面对面听取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同群众交心谈心、增进感情,切实使信访工作关口前臵、重心下移,最大限度的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群众讲实惠,反感讲套话、讲空话。正确处理和把握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以及不同群众、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群众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当前群众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充满新期待,要着力解决发展滞后、发展不足的问题,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不断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和财力,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在推进跨越式发展进程中,随着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不断加快,一大批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必将涉及土地征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要在全面排查矛盾纠纷的基础上,紧紧盯住劳动社保、项目建设、土地草场征用、企业改
制遗留、涉法涉诉、“两居”工程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紧盯关系民生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不积累不上交。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群众自觉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调解等主渠道和法定渠道解决矛盾纠纷。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运用网络等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对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政策和《草原法》、《土地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素质和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干部挂职锻炼、交流等措施,推动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五篇: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得荣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安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如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创新群众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本人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
群众工作反映干部的能力和作风问题。提高做群众工作方法是衡量一个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问题,作为我们每个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愿不愿意做群众工作,是否真心诚意做好群众工作,则是工作态度和工作理念的问题。真心做群众工作和被动做群众工作是有根本区别的,真心做群众工作就会主动去研究群众工作,就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不民所谋,就会从群众愿望最迫切、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着手,在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工作就会成绩斐然;反之,被动做群众工作的,要么是迫于上级的压力,要么则是出于政绩的需要,大多都是应付了事,工作的出发点不一样,工作的态度不一样,感情投入也不一样,其效果也切然相反。
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就是要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间问寒问暖,到群众有困难的地方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多听取群众意见,多为群众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对
1新时期群众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一定要善于总结经验,要带
领群众抓生产发展,抓经济建设,不断引导群众找到建设小康社
会发展路子,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切实
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盈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二、做好群众工作关健是要发自内心
群众工作的核心是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发自内
心去做群众工作就会和群
众产生真感情。真情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常言道
‚亲朋好友只有常走才亲,越走越亲‛,平时多一句问
县委常委、统战统战部长安真(右二)在基层调研候、多一点走动,远比临
时需要时才走动要好得多。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感情的最高体现
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
所急‛,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特别是要善于认真听得进群众的各
种反面意见,带着真情去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带着真情去引领群
众加快发展。
做群众工作相对较为清贫、辛苦和艰苦。目前,一些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上,习惯于以会议进行安排,不善于深入群众,即使
偶尔‚深入群众‛也是‚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看似落实,实则落空。发自内心的群众工作,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
力观、政绩观,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始终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从小事做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是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多深入
群众,进百姓家门、吃百姓家饭、察百姓家情、解百姓家忧,切
实为群众谋福利。
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使他们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始终把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石。
三、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要坚持清正廉洁
‚廉者,政之本也。‛廉洁,标识着公正、公道、正义、朴素、勤俭等内涵,是为政之基,也是成事之基。‚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是坚定政治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高执政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时代所需,是树立和坚持正确权力观的生动体现,是为政做人的第一底线。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能够在干事创业中做到刚正不阿,秉公办事,从而以良好的作风和人格魅力,凝聚各方力量,成就一番事业。
胡锦涛同志指出:‚反腐倡廉是长鸣的警钟,时刻警示为政者清廉从政。‛作为共产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职务大小,都必须廉洁自律,这是干部必备的政治素质。古人讲:‚邪生于无禁,欲生于无度。‛党员干部要始终把清正廉洁看成自己必备的政治素养,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把清正廉洁自觉地养成习惯,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清正廉洁,自觉做到‚三慎‛:‚薄礼‛面前‚慎微‛;‚隐贿‛面前‚慎独‛;‚放松‛面前‚慎欲‛。既要志存高远,上善若水,宠辱不惊;又要时拘小节,积水成渊,积善成德。说到底,就是要坚持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保持独立的人
格和头脑,不随波逐流;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金钱和美色的诱惑,自觉接受组织的教育,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多思考群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和锐气;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增强简扑作风,时刻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做一个情操高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共得荣县委统战部
201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