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追赃是进一步司法合作重点
近日,美国拉斯维加斯一个地方法院以诈骗、洗钱、跨国转运盗窃钱款、伪造护照和签证等罪名,分别判处潜逃美国的广东**案两名主犯许超凡和许国俊二十五年和二十二年监禁,他们的妻子因护照欺诈等罪也被判处八年监禁。此外,美国法官还判决四被告人退还中国银行4.82亿多美元的涉案赃款。据媒体称“这是中国外逃贪官在外国获重刑的第一例”。就
“两许”所犯罪行的调查,自2001年10月12日**案发后,中美两国执法机关就开始密切协作和配合,双
方举行了大量的协调行动并交换信息,在此基础上,美方执法机关查清了他们在美国的大量犯罪事实,从而为美国法院的审理以及定罪量刑提供了证据。
应该强调的是:“两许”在美国被判重罪的结果并不能取代或减免他们在中国所犯的罪责,相反他们仍然将面临中国司法机关对他们在中国境内涉嫌贪污、挪用公款等罪行的追诉。
“两许”在美国被定罪判刑是因为他们严重触犯了美国的法律,此次美国法院对“两许”定罪量刑,并未涉及“两许”在中国境内的犯罪问题。按照刑法管辖原则,“两许”在美国的定罪量刑,并不影响中国司法机关对“两许”在中国境内的犯罪行为行使刑事管辖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两许”涉嫌贪污、挪用公款4.82亿多美元的行为,还应受到中国刑罚的惩治。
就目前来看,逃往美国的腐败分子一旦被查处,命运主要有两种:一是依据美国刑法,对外国人在美国犯罪后定罪量刑在五年以上的,在其刑期届满后将被强制驱逐出境,而且驱逐的目的地为罪犯国籍国;二是按照余振东遣返模式,经辩诉交易并自愿接受遣返的情况下,采取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方式被遣返。
至于对“两许”能否开展引渡合作,现在条件尚不具备,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美国一般坚持以两国签署引渡条约为引渡合作的基本前提条件,而
我国与美国没有引渡条约关系;其二,“两许”在美国已被定罪量刑,原则上罪犯在服刑期间不引渡。
进一步,我们尤其要予以关注的是:**案的追赃工作应当作为该案开展刑事司法合作的重点之一。
**案的三名主犯许超凡、余振东、许国俊及其亲属,于1993年至2001年间大肆贪污、挪用银行资金4.82亿多美元,并通过洗钱等方式将赃款经香港转移到美国等地。案发后,中美两国的执法合作也将追赃作为工作重点之一,通过启动中美两国司法协助机制,美方冻结、扣押和没收犯罪嫌疑人在旧金山的赃款355万美元,并返还给中方。此外,被害单位中国银行在境外积极行动,通过在当地提起民事诉讼也追回了部分赃款。
这次美国法院对该案四被告人定罪量刑的同时,还作出了“应当退还中国银行4.82亿多美元”涉案赃款的判决。这种通过美国刑事判决附带民事赔偿,协助我国追赃的还是第一例。
但是,到目前为止,追回的赃款只是全部犯罪赃款的一部分。将**案转移到境外的赃款悉数追回的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案的追赃工作,应当成为该案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既可以为该案成功查处添上浓重一笔,也可以为我国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尤其是中美刑事司法合作提供一个成功范例。
继续开展对**案的境外追赃工作,要善于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资产追回”机制、美国法律与判决,并借助《中美刑事司法协助协定》和中美执法合作机制,除了与美方继续加强包括追赃在内的刑事司法合作外,也要积极与涉案赃款所在国家或地区以及相关国际组织加强司法合作和联系协作,进一步追查犯罪资产的去向,采取有力有效的境外追赃措施;同时国内各有关部门,如检察、审判、公安机关,以及外交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等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开展好这项工作。
第二篇:司法心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讲犯罪心理学研究什么?
1、什么是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有关的犯罪心理现象、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学科。
2、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一)犯罪心理学要研究犯罪心理;
(二)————————犯罪行为;
(三)—————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及原因;
(四)—————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犯罪心理学要研究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3、什么是心理分析法?在案件侦查中,心理分析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心理分析就是依据心理与其外部行为之间的必然联系,通过犯罪行为的外部表现和客观后果,去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在案件侦查中,心理分析法主要包括:(1)确定犯罪人作案的行为方式;(2)确定犯罪人作案后的行为表现;(3)判断犯罪人的行为是在常态心理支配下进行的,还是在异常心理支配下进行的;
(4)了解案犯作案时的心理压抑、需要冲突、动机斗争等;
(5)刻画犯罪的特征、背景。如智力水平、体貌特征、生活习惯、家庭情况、社会交往等,直接为排查嫌疑人提供依据。
第二讲犯罪心理的影响因素
1、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主体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机能系统,在不同的条件下对犯罪心理起着不同的作用。
影响犯罪心理的主体因素主要包括主体的: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这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内在因素。
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是个体对客观现实中的一些不良刺激的积极吸纳、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存在于主体外的客观因素包括: 社会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情境因素。犯罪心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原因系统,由于构成要素及其构成方
式的不同而导致个体形成不同的犯罪心理或发生不同的犯罪行为,并随着各种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
化。
2、消极的社会意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犯罪心理有什么影响?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消极的社会意识的影响,也就成为了这个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基础。目前我国,封建思想意识和辅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是导致一些人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因素。不良的社会风气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一是使一些人或迷失方向,或对现实产生怀疑,或对正面宣传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放纵自己;二是使人们对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承受力和容忍度提高,见多不怪、麻木不仁,也使犯罪人的罪责感和恐惧感减弱,有恃无恐地犯罪作恶;三是使一些人对犯罪产生合理化认识,坦然作案,对犯罪后果漠然置之。
3、大众传媒的失误(不良诱导)对犯罪心理的影响有哪些?
不良文化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大众传媒一旦染上淫秽、暴力、反动的内容,将直接成为犯罪的诱因。因为,它造成了人们思想混乱;激活了人们的本能欲望;诱发了消极情绪的发泄;减弱了对犯罪的敏感度和抑制力;提供了可以模仿的犯罪手段和方法。
4、试析家庭不良因素对犯罪心理的影响
家庭的人际关系气氛、组成状况、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言谈举止和教养方式等都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主要通过一下方面发生作用:
一是家庭结构的缺陷;
二是家庭成员行为的缺陷;
三是家庭教育的缺陷;
四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亲情缺失问题。
5、什么是社会适应不良?社会适应不良,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处于不协调状态。
社会适应不良可使人产生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使犯罪心理的形成、犯罪行为的产生成为可能。
6、什么是犯罪机遇?
犯罪机遇是指一种可使犯罪人顺利达到犯罪目的的适宜犯罪的时机在一定意义上说,犯罪机遇会诱发犯罪心理的产生。有时,犯罪机遇会激活或强化犯罪心理。
第三讲 犯罪心理与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1、什么是犯罪心理?如何理解犯罪心理的概念? 犯罪心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仅指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
广义的犯罪心理,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因素的总称。广义的犯罪心理包括:
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犯罪人预备犯罪时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犯罪人犯罪后与犯罪有关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
2、犯罪心理的成分,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偏倾性的心理过程;二是不良的个性倾向;
三是偏执变异的个性心理特征;四是消极的心理状态。
3、犯罪心理的特点有哪些?
犯罪心理的隐蔽性、结构性、反社会性、社会危害性。
所谓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的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源。
4、犯罪心理的反社会性有哪些表现?
犯罪心理的反社会性主要表现为:
(1)自我中心观念强烈。不受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约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侵犯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这是反社会性的基础;
(2)反社会的需要、动机和目的,偏倾的价值观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反社会性的动力因素;
(3)反社会人格。这是一种不能适应社会生活、偏离社会化的消极人格,是反社会性的核心内容,如,无责任感,无羞耻、悔恨之心,说谎或欺骗,缺乏对他人的忠诚,寄生生活方式等;
(4)不良的道德情感。缺乏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心、人道主义、友谊和同情等高尚的道德情感,相反具有自卑、冷酷、残忍、自私等不良道德情感;
(5)自我控制力低。性情暴躁,易冲动,意志薄弱,难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这种反社会性心理极易与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发生冲突,导致反社会行为甚至犯罪行为。
5、什么是反社会意识?所谓反社会意识,是指因挫折而产生的仇视整个社会的心理状态。
6、根据希利和布朗纳(W.Healy&A.F.Bronner)的研究,哪些不良情绪、情感的积累容易导致犯罪行为?
(1)在爱情关系中不能得到满足的那种强烈情绪;(2)由于自我表现的愿望、特别是由于在儿童期自我满足受损而产生的异常愿望以及青春期的冲动和愿望受到妨碍而引起的不满情绪;
(3)在家庭、学校、交友、体育运动等方面出现的强烈不适应感和自卑感;
(4)对家庭的不和谐以及对双亲在控制和管教中的失误所引起的强烈不满感;
(5)对兄弟姐妹的嫉妒,被作为继子对待的歧视感;(6)基于根深蒂固的内在心理冲突而产生的压抑感;(7)对幼年时期违法行为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罪责感等。
7、犯罪人的哪些性格特征容易引发犯罪行为? 容易引发行为人的犯罪行为的不良性格特征:
1、对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都缺乏责任感,生活态度轻率,没有明确的生活动机,嫉妒心和报复心较强,对社会有种种不满;
2、任性、鲁莽、胆大妄为,无组织纪律性,无视社会规范和法律规范;
3、情绪控制力较差,情绪常常不稳定、喜怒无常、心境变化多端,神经质突出;情绪体验低级、庸俗、外显;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美感歪曲、以奇为美,不符合社会规范;
4、在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明显地偏执、固执,爱钻牛角尖;
5、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评价能力。
此外,自我中心主义、心胸狭隘、敏感多疑、易受暗示、感情脆弱、攻击性强、对挫折忍受力差等不良性格特征也常常成为犯罪的动因。
第四讲 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
1、什么是犯罪动机?犯罪动机的功能有哪些?所谓犯罪动机是指激起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不同的犯罪动机,不仅直接反映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程度,而且也表明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差异。
2、简述犯罪人的动机斗争与犯罪动机的确立过程 犯罪动机确立的过程,伴随着动机冲突、动机斗争。所谓动机冲突,即内心中权衡利弊,取舍动机的过程。
2犯罪动机冲突,就是内心中反复权衡作案与否的利弊,以进行犯罪取舍的过程。
犯罪人在此过程中,往往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要考虑犯罪可能带来的利益,即犯罪收益。二是要考虑犯罪可能付出的代价,即犯罪成本。犯罪成本包括犯罪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惩罚成本:所谓直接成本,是指犯罪人在犯罪准备阶段和犯罪实施过程中采用各种工具和手段而支付的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犯罪而必须舍弃的其他利益。
所谓惩罚成本,是指因为犯罪败露所直接付出的代价,如被法律惩处而遭受的良心上名誉上、精神上、经济上、肉体上的损失与痛苦等。惩罚成本受破案率、定罪的概率和刑罚轻重的影响。
惩罚成本又分为心理惩罚和社会惩罚
心理惩罚是指某人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后,内心的恐惧不安感或悔恨感。
社会惩罚是潜在的、无形的,但它又无所不在,甚至伴随罪犯终生。
其一就是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其二是生活空间的缩小;其三是机遇的丧失。
3、简述犯罪心理形成的规律
(一)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一个主客观因素互动的过程犯罪心理是客观因素与主体主观因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使主体原有的心理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这一过程包含“内化”和“外化”两个过程。
(二)犯罪心理的形成是行为人对外界消极因素积极能动反映的结果
(三)犯罪心理的形成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四)犯罪心理的形成是不良心理意识得到强化,并在犯罪活动中得以巩固的结果
4、什么是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包括犯罪心理的增强与减弱,量变与质变。其发展方向有良性转化和恶性发展两个方向。
所谓犯罪心理良性转化是指犯罪人在外部积极影响下,经过思想斗争,改变其错误认识,或使其情绪反应、意志品质、个性特征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使其犯罪心理结构向积极方向转化。犯罪心理良性转化的条件:
1、产生内部的心理矛盾;
2、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3、出现积极的、系统的动因;
4、遵循转化规律。
5、什么是犯罪心理的恶性发展?犯罪心理 恶性发展,是指在主体内外因素的作用下,在犯罪活动中,犯罪心理更加稳固和牢固化的过程。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条件:
1、不良诱因刺激;
2、非法欲望的满足。
◆对不同主体犯罪心理应抓住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年龄特征(生理、心理方面);性别特征;
社会化过程是否存在缺陷;
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意识与社会风气等)社会生活经历;等等
1、什么是犯罪?
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Offense)概念与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是一致的,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与 刑事法学中的犯罪概念 的区别: 1)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包含了刑法学中的犯罪; 2)——也包含违法行为; 3)——还包含不良行为。
2、什么是犯罪人?
犯罪心理学中所说的犯罪人(Offender),是指实施了严重的危害社会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
刑法学中所说的犯罪人(Criminal)是指实施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的人。
刑法学上的犯罪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达到刑事责任年龄;2)具有刑事责任能力;3)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
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人,既包括刑法学上的犯罪人,也包括一定范围内严重违法或者越轨、应受法律和道德纪律责罚的人,而且还包括不具备承担刑事责任能力和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实施了违法犯罪或者越轨行为的未成年人、变态人格者及精神病人。
3、什么是犯罪心理?所谓的犯罪心理,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心理因素的总称。
4、犯罪心理学要研究犯罪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犯罪心理支配→ ———————— ←反映犯罪行为
第三篇:律师学与司法文书重点整理
考试时间:4月27日(下周五)下午3:00-5:00
考试地点:教四107(若有更改,另行通知)
考试题型:选择题×10,概念解释,简答题,案例题×2,文书写作×1,论述题×1 复习范围:
1、《中国律师学》绪论至第十六章
2、法律文书写作的课件及范文
重点
文书写作重点:起诉状或自诉状,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写。
论述题重点:以下三者之一:
1、律师权利;
2、法律援助;
3、律师管理。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的重点: 1.律师的权利 P37 定义(名词解释):
指法律赋予律师在执行任务时所具有的一定权限,主要包括律师依法实施一定行为的可能性,律师依法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范围,律师权益受到侵犯时请求救济的可能性。其实质是律师依法独立执行职务的基本保障。本质上,是一种职务性权利。我国现行法律中的律师权利(简答或论述):
(1)律师的人身权。我国1996年颁布的《律师法》第32条明确规定“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原因是律师的职责是代表一方的利益与对方进行抗争,会与对方产生利益冲突与抗衡,因此律师处于利益斗争及矛盾对抗的前沿,为了从立法上应对律师遭受非法迫害、阻挠执业等恶性事件而设定的本项权利。
(2)律师的工作权利。主要涵盖了律师在诉讼活动或者非诉讼活动中,履行各自职责时所具有的法定权能。主要有以下几类:①调查取证权:指律师办理法律事务时有权向有关单位、个人进行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②阅卷权:指辩护律师在诉讼活动中有权查阅办案机关制作或者掌握的案件卷宗材料。③刑事辩护中的会见权与通信权:指律师参加诉讼活动,依照诉讼法律的规定,可以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员会见与通信。④出席法庭和参与诉讼的权利。⑤享有诉讼法规定的其他权利。⑥拒绝辩护、代理权:律师在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故意隐瞒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时,律师有关拒绝辩护或者代理。
完整合理的律师权利体系(论述):
(1)律师法当中应当予以规定的一般执业权与职业保障权。①一般执业权:指律师独立自主而不受干涉地享有依法职业的权利。②拒证权和拒绝扣押与搜查权:为保障律师与当事人之间交流的安全、保密性,律师对于与当事人之间的交流情况及有关事实有拒绝作证的权利;律师的工作场所免受有关搜查;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交流物品和文件免受扣押的权利;或规定对律师事务所的搜查适用相对严格的诉讼程序。③执业豁免权:律师在履行职务过程中,特别是在庭审过程中发表的各种言论不受法律追究。④取得合理报酬权:律师有权要求合理的报酬,以支撑个人业务的开展。
(2)具体执业权利的完善。①调查取证权;②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自由交流权;③证据知悉权;④在场权;⑤出席法庭、参与诉讼的权利。2.律师事务所 P153 定义(名词解释):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是律师从事法律服务的基本单位。其主要任务是领导律师开展业务工作,组织律师进行政治和法律业务知识学习,总结、交流律师的工作经验。组织形式(简答):
(1)国家出资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依法自主开展律师业务,一概律师事务所的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
(2)合伙律师事务所:合伙律师事务所可以采用普通合伙或者特殊的合伙形式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按照合伙形式对该律师事务所的债务依法承担责任。(3)个人律师事务所。设立人对律师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终止事由(选择):
(1)不能保持法定设立条件,经限期整改仍不符合条件的;(2)律师事务所执业证书被依法吊销的;(3)自行决定解散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终止的其他情节。3.律师协会 P182 性质:《律师法》第43条规定我国律师协会的性质为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宗旨:一是自我管理以实现律师维护公正、追求法治的角色要求;二是谋求律师也自身的福利与利益,实现律师业健康、良性发展。职责:《律师法》的46条规定——
(1)保障律师业依法职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2)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3)制定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
(4)律师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对律师的执业活动进行考核;(5)组织管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对实习人员进行考核;(6)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实施奖励和惩戒;
(7)受理对律师的投资或者举报,调解律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受理律师的申诉;(8)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内部组织结构:全国律师代表大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会;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专门委员会;会长、秘书长;机关机构;专业委员会。4.法律援助制度 P200 定义(名词解释):
指国家对于因经济困难而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当事人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接受法律服务的当事人,免收或者减缓法律服务费用,为其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意义(简答):
(1)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公正,从而促进法治社会的形成与良好社会治理秩序的建立。
(2)法律援助制度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3)法律援助制度是实现《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与“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规定的必然要求。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现状(简答或论述):
(1)法律依据: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家公约等法律规范构成。主要法律依据:《法律援助条例》。(2)责任主体:强调国家责任与社会责任。《条例》明确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财政支出,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国家通过司法行政部门监督、管理法律援助工作,作为律师自治组织的全国律师协会和地方律师协会对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
(3)对象:一是因经济困难而难以负担有关法律服务费用的公民;二是特殊案件中的刑事被告人。《条例》第12条第2款规定的“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4)范围:《条例》第10-12条规定——民事、行政案件:①请求国家赔偿的;②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③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④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⑤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⑥主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利。刑事案
件:①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②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之日起,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③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
(5)形式:民事、行政案件的代理和刑事辩护、刑事代理以及法律咨询四种。其中法律咨询服务仅限于依法请求国家赔偿与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两种情形。(6)具体程序:申请;审查与处理;实施;终止;结案;办案补贴的给付与法律援助成本;(7)责任条款:纪律处分、行政处分、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法律后果。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规行为: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或者拒绝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财物的;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侵占、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经费的。处理:责令退还、没收、责令追回等。律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拒绝法律援助机构的支票,不安排本所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法律后果可能是警告、责令改正、停业整顿。5.行政侵权赔偿 P321 定义(名词解释):
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侵犯而遭受损害的,由行政机关程度赔偿责任的一种制度。特点(简答):
(1)这种赔偿责任产生的原因是行政侵权行为;(2)承担这种侵权赔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3)行政侵权赔偿的责任形式主要是赔偿损失,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是有关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具体规定。原则(简答):
(1)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主观上有过错;
(2)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违法的,即对不法侵害才负赔偿责任。律师代理时需注意的问题(简答):
(1)律师代理当事人提出行政侵权赔偿的请求,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提起要求撤诉或变更具体行政行为之诉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二是单独提出行政侵权赔偿请求。
(2)律师代理提出行政侵权赔偿请求时,应注意审查:是否有损害事实;损害事实与违法具体行政行为之间是否有比如因果关系;行政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作出违法具体行为时,是否具有主观过错;这种具体行政行为本身是否违法。
(3)律师代理单独提起行政侵权赔偿请求的,必须在行政复议后,或者是在提起了行政诉讼后提出诉讼请求。
(4)行政侵权赔偿诉讼的最大特点是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的特殊规定,运用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6.法律顾问 P326
定义(名词解释):
广义——指为应聘单位或个人解答法律问题、处理各项法律事务、通过法律帮助的法律专业人员,它既包括律师和取得法律顾问资格的人员,也包括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其他人员,如法律研究人员、教学人员等。狭义——仅指律师。7.国内仲裁 P343
定义(名词解释):指依照我国仲裁法规定,在有关行政区划内设立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审理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除有关设法关系如婚姻、继承、扶养争议和行政争议之外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权益纠纷的活动。
8.民事答辩状 PPT 定义(名词解释):是民事案件被告一方针对原告或上诉方的指控进行答辩的书状,具有明显的反驳性。其主要内容是针对原告方或上诉方提供的事实有重大出入和所依据的法律不当或有错误而进行答辩,包括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法律问题。9.刑事裁定书 PPT 定义(名词解释):是主要解决诉讼过程中的程序问题和执行中的实体问题的文书。应简要写明所要解决问题的缘由、理由(包括法律根据)和裁定结果。10.仲裁申请书 PPT 定义(名词解释):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就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根据各方当事人间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的文书。正文中首先要写明申请仲裁的依据,也就是依据的仲裁协议。接下来写明仲裁请求和申请人与被申请人间所发生的纠纷事实以及申请人申请仲裁的理由。仲裁费用的负担也可作为仲裁请求的一项内容予以说明。11.律师执业道德的内容 P121 基本内容(简答):
(1)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是在坚持以服务为中心。
(2)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3)律师应当忠于职守,维护国家法律和社会正义。(4)律师应当道德高尚,廉洁自律,维护职业形象。
(5)律师应当诚实信用、严密谨慎、尽职尽责地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6)律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保守案件秘密和委托人的隐私。12.律师刑事辩护的概念和优势 P222 概念(名词解释):简称律师辩护,指依法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或者由法院指定的律师,针对控诉,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一项权利。优势(简答):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行辩护的局限性:①不是所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都了解事实的真相;②其心理状态不利于为自己辩护;③有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无法收集证据;④大多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法律知之不多,缺乏辩护能力。
(2)非律师辩护人辩护的局限性:①无权调查取证;②缺乏法律知识和辩护经验;③容易感情用事或产生思想顾虑。
(3)律师辩护的优势:①律师是专门法律工作者,不仅掌握了较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而且有丰富的辩护经验,能够有效地从事辩护活动;②律师享有比较广泛的诉讼权利,为其充分、有效地进行辩护奠定了基础;③律师辩护有充分的法律保障;④律师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受职业道德约束,这是律师尽职尽责、充分发挥辩护作用的重要保证;⑤律师有自己的组织,即律所,对于重大、疑难案件,可以提交律师集体讨论研究。13.律师事务所成立的条件 P159 成立条件(简答):
《律师法》的14条规定:(1)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2)有符合本法规定的律师;(3)设立人应当是具有一定的执业经历,且3年内未受过停止执业处罚的律师;(4)有符合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规定数额的资产。
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3名以上合伙人;设立人是具有3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设立个人律师事务所:设立人是具有5年以上执业经历的律师。14.律师执业纪律的规定 P123 概念(名词解释):指律师在执业过程中所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
基本内容(简答):
(1)律师在其工作机构的纪律:①律师不得私自解释委托承办法律事务,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费用、额外报酬或财物;②律师不得拒绝或怠慢履行指派承担的法律援助义务;③律师不得违反律师事务所收费制度和财务纪律,挪用、私分、侵占业务收费。④律师不得同时在两个以上的律所执业。
(2)律师在诉讼与仲裁活动中的纪律:①律师不得以影响案件和裁决为目的,在非办公场所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仲裁人员接触,更不能向上述人员馈赠钱物,实施非法交易活动;②律师在代理案件之前或代理案件过程中,不得向当事人宣传自己与有管辖权的执法机关及有关的执法人员有亲朋关系,也不得利用此种关系;③律师不得伪造证据,不得威胁、利诱他人提供虚假证据;④律师应当遵守法庭、仲裁庭纪律,尊重法官和仲裁员,严格遵守相关程序性规定;⑤律师不得违反规定会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借职务之便违反规定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传递信件、钱物或与案情有关的信息。
(3)律师与委托人、对方当事人关系的纪律:①律师不得来源提供法律服务的便利谋求当事人争议的权益;②律师不得在明知的情况下为委托人非法的、不道德的或者具有欺诈性的要求或者行为提供服务和帮助;③律师在接受当事人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辩护或代理;④律师不得超越委托权限,不得利用委托关系从事于委托代理的法律事务无关的活动;⑤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⑥律师不得在与委托人依法解除委托关系后在同一案件中担任有利益冲突的他方当事人的代理人;⑦律师不得非法阻止和干预对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活动;⑧律师在未征得委托人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接受对方当事人办理其他法律事务的委托,但办结委托事项后除外。
(4)律师同行之间关系的纪律:①律师不得损害其他律师的威信和名誉;②律师不得阻挠或者拒绝委托人再委托其他律师参与法律服务;共同通过法律服务的律师之间应明确风,密切协作,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及时通报委托人决定;③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应当采取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之间进行竞争。不正当竞争:①贬损或诋毁其他律师和律所;②给委托人或介绍人各种名义的财、物和利益许诺;③利用新闻媒介或其他手段炫耀自己、招揽业务、排斥同行;④利用与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经济组织的关系进行业务垄断;⑤其他。15.律师接受委托代理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P298 接受委托的条件(简答):
(1)审查案件是否具备起诉条件:①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②有明确的被告;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④属于人民法院说来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⑤不属于重复诉讼及依法在一定期限内不得起诉的案件。(2)审查委托人的诉讼请求是否违背法律、政策和社会公德。
(3)审查委托人的诉讼请求有无事实根据,有无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4)审查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限。
16、辩护律师的责任
P228(1)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应当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不得捏造事实和歪曲法律。(2)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如解答提出的法律问题,讲解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为被告人代写法律文书;维护犯罪嫌疑人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如如维护申请回避权、上诉权,对于侵犯诉讼权利的行为,提出纠正的要求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控告。17.法律援助的范围 P209 范围(简答):《条例》第10-12条规定——
(1)民事、行政案件:①请求国家赔偿的;②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
遇的;③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④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⑤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⑥主张建议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利。
(2)刑事案件:①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②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之日起,因经济困难而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③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18.公诉案件律师代理的含义及代理律师的权利 P268 含义(名词解释):
指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律师代理,是指律师接受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的委托,作为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以被害人的名义代为参加诉讼的活动。
代理律师的权利(简答):
(1)依据委托人授权范围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律师所享有的诉讼权利需在被害人的授权范围内,被害人的授权范围需在法定的被害人诉讼权利之内(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不能授予代理律师)。
(2)律师法规定律师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律师参加诉讼活动,可以收集、查阅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同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会见和通信,出席法庭,参与诉讼,以及享有诉讼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其在法庭上辩论的权利依法保障;经有关单位或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调查情况;执业活动中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等。
19.行政诉讼中律师代理的特点及律师代理行政诉讼的意义 P308 特点(简答):
(1)行政诉讼中的律师代理存在于行政诉讼过程中,其代理关系和代理活动,要受行政诉讼法的调整和规范;
(2)行政诉讼中律师的代理工作,主要是围绕着论证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来进行。
意义(简答):
(1)律师代理行政诉讼,有利于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律师代参加行政诉讼,有利于协助人民法院正确、合法地审理行政案件;
(3)代理律师参加行政诉讼,有利于维护行政机关的威信,也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改变官僚行政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20.律师仲裁代理的基本原则 P344 基本原则(简答):
(1)当事人自愿原则:指合同当事人有权协议选择是否采取仲裁方式解决争议。
(2)独立公正原则:指仲裁机构的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原则:或裁或审指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双方可以根据协议,或者选择仲裁解决,或者选诉讼解决,二者中只能选其一,而不得仲裁之后再向法院起诉;一裁终局指当事人的纠纷一旦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即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双方必须自动履行,不得要求该仲裁机构或其他仲裁机构再次裁决或向人民法院起诉,也不得向其他机关提出变更仲裁裁决的请求。
(4)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公平合理解决纠纷原则:根据事实指在仲裁过程中,仲裁机构和律师要全面、深入、客观地查清与案件有关的事实情况;公平合理指仲裁庭处理纠纷时应当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5)处分原则:指在仲裁过程中,当事人对于自己依法享有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有权自由决定是否行使依据如何行使的一项原则。
(6)法院监督原则:指在仲裁过程中或者裁决执行阶段,人民法院有权对仲裁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仲裁委员会的裁决进行审查,然后作出相应决定。
律师管理P173(论述)
定义:律师管理——指有关机构和组织依据有关律师法律规范或者根据律师行业自治规范,对律师的执业资格、执业行为、违规行为的惩戒等执业事务进行规范,以确保律师执业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契合行业规范。律师管理体制——指的就是有关律师管理方面的各项权限划分制度与具体管理规则的总称。
主要内容:(1)律师惩戒;(2)律师资格的授予(包括资格考核、执业资格的颁发等);(3)律师管理规范的制定;(4)律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核;(5)律师执业争议的调解、处理;(6)法律援助事务、收费事务等其他律师执业相关事务的管理。我国律师管理体制现状:
司法行政机关绝对主导下的律师管理体制——
(1)概括性的律师管理:《律师法》第4条:司法行政部门依照该法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
(2)惩戒权:凡是针对律师违规行为作出的较为严重的处罚决定,司法行政机关具有排他性垄断权;
(3)律师资格的授予权限:《律师法》第5条规定,律师资格的取得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律师资格。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实际负责机关就是国家司法行政部门。
(4)律师管理法规制定权。
(5)对律师事务所的管理权:《律师法》第18,19,21条分别规定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事务所的设立、设立分所、重大事项变革与解散的管理权限。(6)对法律援助事务、收费事务等具体律师事务的管理权限。律师协会的辅助管理地位——
根据我国《律师法》的规定,律师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是律师的自律性组织。律师必须加入律师协会,成为协会会员,遵守协会章程,服从协会对会员的管理。《律师法》地46条规定了律师协会具有以下职责:保障律师业依法职业,维护律师的合法权益;总结、交流律师工作经验;制定行业规范和惩戒规则;律师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教育,对律师的执业活动进行考核;组织管理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的实习活动,对实习人员进行考核;对律师、律师事务所实施奖励和惩戒;受理对律师的投资或者举报,调解律师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纷,受理律师的申诉;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律师协会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责。
文书写作大概的格式:(1)原告(自诉人)被告(2)案由和请求事项(3)事实与理由(4)法律依据或证据
(5)结尾:此致+法院名称+起诉人名字
不一定会考这些,只作参考
律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下列情况中,律师的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CD A.在庭审中出具了委托人提供的包含有商业秘密的董事会会议记录作为证据 B.将十年来办结的案例汇编出版,其中包含了客户的商业秘密资料 C.发现委托人正在进行的行为将会发生致人伤亡的严重犯罪,立即将此情况向有关单位反映 D.代理海关关税事务时发现委托人的行为属于走私犯罪,确信自己将被无辜地牵涉其中,遂将情况向有关单位反映
《律师法》和《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试行)》规定,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执业不得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业务竞争,下列哪些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ABCD A.甲律师以明显低于同行业其它律师收费的方式招揽业务 B.乙律师在解答咨询时告诉当事人其已委托的代理人水平太次
C.丙律师事务所在某人民法院大门旁边50米处设立本律师事务所广告牌(200米附近)D.丁律师事务所在春节期间向某人民法院民庭全体人员赠送外包装印有本所名称的礼品
以下哪些律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收费方式和具体做法是不正确的? ABC A.律师甲接受一朋友委托,帮其打官司,并声称:咱们关系那么好,我帮你打官司,你愿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事后律师甲私下收了其朋友20万元诉讼费
B.乙律师帮陈经理打赢了一个标的额非常大的经济官司,为陈经理挽回了巨额的经济损失,陈经理为了感谢乙律师送给他一辆轿车。乙律师认为自己在办案的过程中比较辛苦,并且陈经理也非常有诚意,于是他就接受了这辆轿车
C.程大妈的儿子不孝顺,平时对程大妈不闻不问,并且长达数年的拖欠赡养费。为此,程大妈找到丙律师,丙律师提出,自己一向喜欢按照诉讼结果收取费用,所以在这个案件中也要求以诉讼结果收取律师费,程大妈表示同意
D.根据委托人的委托,丁律师帮其代交律师费至律师事务所
下列不违反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的行为是: A A.律师申某主动向当事人出具意见,论证一审判决错误应予改判
B.律师潘某向多个法院的院长、庭长写信,承诺介绍案件将提供中介费 C.律师刘某明知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是编造的,仍向法院提交 D.律师韩某的名片上印有“某法院经济庭前庭长”
法律文书的主要写作特点是(C)
A.主旨的鲜明性,材料的客观性,内容的规范性,形式的程式性,解释的单一性
B.主旨的鲜明性,材料的丰富性,内容的法定性,形式的统一性,语言的规范性
C.主旨的鲜明性,材料的客观性,内容的法定性,形式的程式性,解释的单一性
D.主旨的突出性,材料的多样性,内容的法定性,形式的固定性,语言的精确性
第四篇:乡镇司法局重点司法工作总结
乡镇司法局重点司法工作总结
2015年,xx县司法行政系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各级政法、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法制宣传职能作用,采取措施,扎实工作,较好完成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为xx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xx县司法行政工作2015年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法律服务等工作。
1.积极参与全县重点工作。引导法律服务机构主动参与县九景衢铁路建设、东淤一期拆迁、“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等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为其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参与、协助办理涉及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程的案件8起,现场监督9次,涉及金额达400多万元,解答群众咨询1500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0件。组建了由律师、法律工作者为成员的法律服务团,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全年在现场进行法律风险评估23次,发现法律风险3处,出具法律意见书2件,帮助解决法律问题12件。
2.积极做好企业法律服务工作。一是成立法律服务团,向企业发放法律服务卡,设立法律咨询电话;二是组织资深律师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开展《劳动合同法》等法制讲座2次,同时开展了5期企业法律知识问答活动;三是开展“法律服务进民营企业”,帮助企业修订公司文件、审查合同协议100余件,解决各类问题近40个;四是深化企业法律体检活动,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到顾问企业开展法律体检49次,对法律体检中发现的30个问题,分别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五是开展普法短信平台服务,以一问一答形式向企业主发送普法手机短信,全年发送普法手机短信1万余条。
3.积极开展法律顾问进乡村(社区)活动。全县16名法律服务人员担任了180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法律顾问,实现了村(社区)聘请法律顾问全覆盖。
4.充分发挥公证沟通、服务、监督、证明的职能作用,为我县企业证据保全、招投标以及群众所关注的热点事项提供公证服务。共办理公证案件589件,其中经济类12件,民事类577件(其中为企业证据保全、委托等公证90件)。
二、采取措施,深化人民调解工作,把矛盾纠纷消除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努力维护基层稳定。
1.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活动”。今年全县共发生纠纷5378起,调处成功5348起,调处成功率达99%。在全县“四边三化”工作期间,组织基层司法所和基层调委会的骨干力量集中开展专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共排查出民间纠纷400件,调处成功368件,调解成功率92%。
2.逐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在行政机关和行业部门及企业单位成立15个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健全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工作机制。县医调会共受理医疗纠纷18件,调解成功16件,其中重大涉亡案件7件,患方要求赔偿金额294万元,经调解实际赔付金额86万元。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警调对接”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建设,在芳村镇建立“驻点制”人民调解工作室,有效化解治安民事类纠纷,防止矛盾激化。3.加强司法所建设,推动基层基础工作的全面落实。严格按照省厅市局的要求,统一了司法所标识。对司法所的业务文书进行规范,印制统一的人民调解卷宗卷封面。指导白石司法所、芳村司法所创建申报四星级规范化司法所,目前已经在后期考评阶段。
4.认真开展“人民调解协议书和优秀人民调解员”评比活动。根据市局的安排部署,10月份,我局制定出台了活动实施方案,并对全县各乡镇街道调委会、医调会、警调调解室的调解卷宗进行了认真评比,对优秀规范的卷宗组织观摩学习,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有效地推动了调解档案的规范化。同时,对全县724名调解员严格审查筛选,最终确定推荐5名优秀人民调解员,加入全省人民调解员智库。5.加强调解干部培训,提高业务水平。邀请优秀法官和优秀人民调解员对全县各调委会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法》和调解技巧专题培训,共举办培训班22场,参与培训人员380人次,进一步提高了调解干部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对社区矫正和刑释人员的管理服务,严防再犯罪和重新犯罪。2015年,全县新接收矫正对象174人,解矫285人,累计接收矫正对象2112人,期满解矫1793名,现有在册矫正对象319人,其中缓刑259人,假释54人,暂予监外执行6人,全年累计警告处罚40人次,撤销缓刑13人,撤销假释1人,提请治安处罚1人次,全年无脱、漏管和再犯新罪。办理社区矫正审前社会调查案件201件。1.精心部署,出色完成全国人大关于特赦部分罪犯的决定。
按照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部署,我局迅速成立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社区矫正科室、法制科室人员组成的特赦工作领导小组和特赦工作评审委员会。组织司法所两次摸底排查、调查取证,共排查出11名基本符合特赦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其中1名符合2类特赦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予以排除,10名符合4类特赦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中,有7名经XX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予以特赦,1名社区服刑人员正常解矫,1名社区服刑人员经公安机关调查,现实危险性高,按规定未上报法院进行裁决,还有1名社区服刑人员因违反监管规定已被裁定撤销缓刑。2.结合人大司法监督,深入开展社区矫正清理清查专项行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最高检通报的4起脱管漏管又犯罪典型案例和12种造成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的具体情况,积极展开清理清查专项行动,重点对2011年1月1日以来的9个执法环节进行了排查,共计排查了886个调查评估案件、8个居住地变更执行案件、7个医学司法鉴定案件、61个警告处罚案件、2个提请治安处罚案件、27个撤销缓刑案件、1个撤销假释案件、3个收监执行案件。通过专项行动,发现安全隐患,如社区服刑人员外出数量较多、档案制作不完善、信息录入不完全等问题。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制定了一对一的整改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3.充分发挥“技防”优势,加强日常监管和重点排查。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结合“指纹+面部”考勤系统投入使用,充分发挥“技防”优势,每日组织司法所进行信息化核查,执法大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督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每日通报。通过“技防”手段,掌握每位社区矫正行动轨迹及每月报到情况,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位服刑人员因为违反信息化核查规定三次以上收到警告处罚,并有多位服刑人员被司法所利用“技防”手段查出不假外出,从而被给予警告处罚,大大提升了社区矫正的威慑力。今年以来,县司法局对服刑人员的定位监控已经达到95%以上,也确保了“技防”手段得以充分运用。同时,坚持每季和重要节点必排查,重点对象必访,有违法违规苗头对象由县司法局训诫谈话等措施,有效地落实了矫正措施。
4.加强督查,进一步落实“双八考核”。根据社区矫正相关规定,社区服刑人员每月接受教育学习不少于八小时,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八小时。今年6月份,县司法局引进社会资源参与共同建立的社区矫正劳动教育中心正式启用,部分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劳动教育中心接受集中教育、社区服务,到10月底,已有600余人次在劳动教育中心接受集中教育、社区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自行组织集中教育、社区服务乡镇(街道)的督查,要求除老、病、残之外的所有服刑人员必须参加。到年底,全县组织集中教育能达到2300人次,组织社区服务能达到2100人次,“双八考核”的落实情况明显改善。
5.加强执法规范化督查,提升执法公信力。社区矫正执法大队成立后,坚持督查执法规范化问题。从搜集证据、合议、评议到分管领导审批,都注重案件证据是否充足、程序是否到位、法律文书使用是否规范,宁可多花时间、精力去调查取证,不办模棱两可的案件。今年以来共办理13件撤销缓刑案件、1件撤销假释案件、1件提请治安处罚的案件都得到法院、公安机关的认可,40件警告处罚案件也无服刑人员提出申诉,逐步提高了社区矫正执法的公信力。
6.加强社区矫正组织队伍建设。今年社区矫正业务培训采取了分期分批方式进行,每次业务培训组织4-5个司法所工作人员进行“小班化”培训,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同时,积极与乡镇(街道)领导沟通,调整司法助理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今年东案乡司法所、大桥头乡司法所增加了年轻力量,逐步完善司法助理员队伍的年龄结构。
7.加强刑释人员的管理服务。2015年全县回籍的归正人员数为419人,五年内累计回籍的归正人员数为2038人,帮教率为99.6%,安置率为99.2%;到现在为止已建有10家安置帮教基地,累计安置13人;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的有15人,重新犯罪率为0.74%。
四、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更好地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1.做好法律援助中心和“148”法律援助热线的日常接待工作。认真贯彻上级“能援尽援”的原则,把微笑服务贯穿到法律援助的全过程。投资20余万元对司法局一楼进行装修,建立规范的接待大厅,配备了有专业知识的接待人员,提升了窗口的接待质量,更加方便人民群众申请法律服务。制定了“148”法律援助热线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首问责任制,实现十年接待零投诉。截止10月底,中心共接待来电来访群众1645人次,其中来电622人次,来访1023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08件,其中刑事100件,民事案件708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720万元,较好地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
2.组织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成立了农民工讨薪工作领导小组,开通了农民工讨薪绿色通道。凡提出讨薪要求的一律不审查经济条件,实行窗口当时受理、领导当时审批、案件当时指派、律师当时介入的“四当时”工作制度。讨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接待欠薪及劳动纠纷农民工426人次,受理欠薪及劳动纠纷案件426件,已办结426件,受援人数426人次,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及劳动纠纷款项1380余万元。特别是遇到群体性的案件,特事特办,简化一切手续,先援助,后补办手续,并做到亲自介入,全程监督,确保办案质量。
3.开展工伤职工帮扶专项行动。简化工伤职工申请法律援助的审批手续,对材料基本齐全的工伤职工申请法律援助,做到当时审查、当时指派。对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实行上门服务。今年共接待来电来访工伤职工34人次,受理工伤职工法律援助申请34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件,为工伤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24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4.认真抓好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规范化建设。今年在芳村镇、白石镇重点抓好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投资10余万元帮助建立沿街规范化接待窗口,有力的促进了法律援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统一制作了规范化卷宗样本发放到各工作站,供办案时借鉴,促进办案质量的提升。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础较薄弱的乡镇,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较好的提升了基层工作站人员的整体素质。
5.充分利用部门联动平台提高法律援助效率。今年来法律援助中心注重与法院、劳动、工会等职能部门密切协作,最大限度的放大法律援助工作的效果。通过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妥善处理了金旭工艺礼盒、木艺佳工艺品、米合电器、华夏专用汽车、鸿发砖厂、江山万夏建筑公司等欠薪案,涉案总人数190人,涉案金额超过450万,大大提高了法律援助的工作效率。
6.对2014年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进行认真的审查。把好办案质量关,对资料不全或装订不合格的卷宗退回补充或重新装订,回访了60位案件当事人,亲自参加开庭40人次,对合格案件发放办理补贴,今年共发放办案补贴14.34万元,较好的调动办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7.坚持维权与维稳相结合。一是积极介入信访工作,为党委政府领导交办的一些涉法信访案件提供法律援助,较好的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二是定期综合分析接待咨询情况,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和难点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三是积极参与群体性纷纷的调处,截止目前,参与调处的群体性纠纷十余起,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多措并举,推进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1.制定下发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根据上级的部署和我县实际,县普治办印发了《xx县2015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对全县重点学法内容、重点对象、法治文化建设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要求。2.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充分发挥法治宣传的作用,全力助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专项活动。一是开通xx县普法手机报、村民每月学法简报、普法微信等形式,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二是组织法律工作者和法律志愿者服务队,组织16名普法讲师团和法律工作者深入镇村、厂矿企业和百姓家中,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积极配合和支持各类专项活动,全年共开展送法下乡12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3万余份。
3.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1月27日,县司法局、县教育局XX县普治办联合发文在全县中小学组织开展”法制进校园“宣传活动,45位法制副校长分赴各自所属学校开展法制讲座。刻录了60张《宪法》宣传视频,赠送给每所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观看《宪法》宣传视频。在活动期间,还组织了道路交通安全、禁毒、消防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反邪教方面的法制宣传图片18块巡回到各学校开展图片展,让青少年学生在课余时间及时阅读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4.开展“平安和谐“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2月份,组织部分律师走访县内20多家中小企业。针对春节前夕劳资纠纷多、工作压力大的特点,大力宣传与企业管理者或职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时有效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春节期间,采用印发宣传册、发放宣传单、赠送宣传品、出动宣传车、举办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专题法制宣传活动,通过赠送4000余册普法宣传资料,1500份普法宣传品等方式进行集中宣传。
5.积极开展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专题法制宣传活动。春节期间,采用印发宣传册、发放宣传单、赠送宣传品、出动宣传车、举办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专题法制宣传活动,通过赠送2000余册普法宣传资料,500多份普法宣传品等方式进行集中宣传。
6.顺利通过省市“六五”普法总结考核验收。4月初制定全县“六五”普法工作检查标准和验收方案,召开了全县普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扩大)会议,对我县“六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进行了部署,并举办了全县“六五”普法联络员暨普法骨干培训班,指导各乡镇部门开展自查工作。专门成立“六五”普法考核验收组,5月6日由县人大领导带队对各地、各部门单位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认真对照省考核标准进行查漏补缺。
6、7月份我县顺利通过省、市“六五”普法考核验收组的考核验收,“六五”普法圆满收官。
7.加强阵地建设,凝聚法治文化氛围。积极运用xx县司法行政网站、普法短信、普法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开展法制宣传;充分利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数字电视和公交车等交通工具的移动电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今日xx》开辟“以案释法”普法专栏,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宣讲。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先后建成了文峰社区“法治文化广场”、紫港社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东明社区和青石镇大塘后村法治文化长廊等法治文化阵地,形成“多点化”普法,有效提升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实效性。
六、加强法律服务队伍管理,夯实法律服务事业发展基础。
1.突出队伍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律师事务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人员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优秀主任、合伙人队伍。将各所管理层做为培训重点,采取定期召开主任例会、座谈调研等形式,就我县法律服务队伍管理问题、业务拓展问题、青年法律服务从业人员扶持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在学习活动中注重加强对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倡导热情服务、诚实守信的行业风尚,有效提高各所主任、合伙人的管理责任意识,促进各所自律管理水平。
2.突出执业整顿,规范服务秩序。一是规范从业人员执业范围。今年,县司法局通过召开律师、法律工作者座谈会,走访企业、乡镇、法院、人保局等单位,发现有个别社会人员以当事人亲戚名义代理法律事务,扰乱法律服务市场,败坏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形象,即与县法院、劳动仲裁机构沟通协调,约定对有涉嫌“黑律师”“土律师”代理的案件,法院和劳动仲裁机构不予受理。目前,已基本上杜绝了经常以亲戚名义代理案件的代理行为。二是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行为。实行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统一接受委托、统一收取费用等制度。制定律师、法律工作者提供乡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考核办法并严格考核奖惩。三是加大投诉查处力度,对群众投诉律师及法律工作者的问题有专门的投诉处理登记表,有工作制度,建立了违纪违规查处机制,今年未接到群众对律师及法律工作者的投诉。
3.突出特色工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为发挥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全县开展“蒲公英”公共法律服务活动。一是党员结对促共建。成立“蒲公英”党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志愿服务团,组织律师事务所党支部和法律服务所党支部、11名党员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结对14个乡镇,以“法律顾问”身份每月开展一次以上走访、接待群众服务。二是服务居民惠民生。组建由局机关党员干部和党员律师组成的“蒲公英”公益服务团,服务团每名党员结对1名以上联系片区内的困难居民,发放“联系服务卡”,定期开展送温暖、谈心交流活动并提供就业指导、案件代理、法律援助申请等公益服务。三是融入大局助发展。专门成立党员律师“五水共治”公益服务团,进行专题普法宣传,围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组织党员律师组成专业服务小分队,到涉信涉法一线,提供法律咨询。四是社区普法强氛围。各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党组织协助社区完善“一支普法宣传队、一套法律书籍、一所法制学校、一个宣传窗口、一个普法广场”等“五个一”普法宣传载体,并定期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制知识竞赛、法律文化晚会、法律专题讲座等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活动,推进“法律进社区”工作。
4.组织开展法律服务机构年检注册工作。积极配合市局律管处、基层处做好注册工作,坚持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在各律师事务所自查自评的基础上,成立考核小组,对照标准逐项一一打分,并着重对律所和律师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法定职责、实行自律管理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完成了3家律师事务所、2家法律服务所及11名执业律师和14名法律工作者的考核注册工作。
七、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过硬司法行政队伍。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信仰法治、守护公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党章、守纪律、讲规矩”教育活动,进一步坚定全体工作人员的理想信念、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增强广大司法行政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
2.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各项纪律规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队伍日常监督管理,制定出台《xx县司法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接待的通知》(常司2015]20号文件),严格按照公务接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开展财务内部审计,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顺利通过省财政厅、司法厅的专项资金审计。认真开展信访接待工作,办结信访案件1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1件。
3.加强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制定法制工作要点,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工作,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及时完成网上政务公开。加强司法行政队伍的教育培训,有计划地选派干部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组织基层司法行政人员培训19人次,提升司法行政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4.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部署,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切实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加强司法行政宣传报道,编发司法行政简报10期,被省级采用6篇、市级采用38篇、县级采用26篇,提升了司法行政社会影响力。加强档案管理,顺利完成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的创建工作。
第五篇:什么是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这一节课主要教授的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教学知识感到难于理解,掌握起来有困难的部分。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掌握教学知识。
所谓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意义、性质、法则、计算等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摸索。通过自己十多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对此问题有如下点滴体会和做法。
一、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是突破重难点的前提
小学数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做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感到,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唯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重点和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蕴新,又不断化新为旧,不仅纵的有这样的联系,还有横的联系,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汇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正因如此,自己在教学中运用了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某一个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中则要突出“演变点”,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2.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的,教学中则通过突出“连接点”这一途径,从而突破重点难点;
3.若一个新知识可以看作与某一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教学时则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点难点:
三、依据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选择板书内容,并以板书设计为突破口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揭示教学重点难点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点、难点的辐射源,板书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要求、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把提纲性、艺术性、直观性融为一体,既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又收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自己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认真选择突出重点的板书内容,精心设计板书,并力求做到板书的形式新颖、布局合理、有层次、别具一格,突出重点。例如:在备“正反比例应用题对比练习课”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把突破口放在板书设计上.四、强化感知,突破重点、难点
几何部分中的概念及有关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接受,要突破这些难点,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突破难点
五、以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为学生是通过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知识的,也必须通过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谓精心设计练习,关键在于“精”,精就是指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重点——新知识点。围绕知识重点多层次一套一套地让学生练习。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每备一节课,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