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改的不断进步,培养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已成为当前教育界共识了,同时也是每一位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努力的方向。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小学美术老师要更新其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主导或辅助其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学理念的一种表现,直接影响着教学具体环节的实施和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与效果。鉴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特殊性,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采用科学的教学评价价值取向对于提高小学美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科学的教学评价价值取向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色,即:有利于学生心智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美术能力,并有利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本文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具体而系统的阐释。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价值取向
【引言】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尹少淳曾近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术时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有综合性质的活动之一。每个孩子都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术的先知。作为一个健全的孩子,无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其最初对涂鸦的兴趣都可以给他带来无比的乐趣,焕发生命的激情。如何在美术课堂上焕发孩子们对美术的追求,是值得每位美术老师去探讨的。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未能针对美术特点和培养重点,过于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美术知识的培养,轻视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思维的培养,且安排给学生的作业限制的过死,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作能力。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发挥其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考虑因素。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的指导下,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作为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以及课程评价。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并服务于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是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下构建的,而正确的价值取向应该符合下文将要论述的几个特点。
1价值取向之一: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
美术作为一门兼具艺术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能有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别能力、艺术修养、创作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2]。小学美术老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与学生共同探索美术的魅力,提高对美术中作为艺术语言的色彩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提高其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因此,美术教学必须适应小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1.1从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方面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俗话说,观念决定成败,而教学理念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环节的具体是实际实施的效果,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换句话说,教学理念事实上的具体体现就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上意识到教学活动与学生心智发展,并以这个科学理念指导进教学活动,在教学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心智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较为迅速,且体现出一定的规律性[3]。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主要地停留在想象性思维阶段,他们认为其所能感知到的外在的世界具有与人一样的思想,因此他们的绘制的画作虽稍显拙笨稚嫩,但体现着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与世界人为化和谐性[1]
构想。低年级的小学生画的太阳会有笑脸,小草和山坡也能说话,在整体上给人以温暖与和谐的感觉。而叫高年级的小学生则对美术的理解想象性思维而并具有一定的写实倾向。小学老师有针对性地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地,在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环节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老师的教学活动是否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发展。
1.2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来评价美术教育的科学性
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中的,因此,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对美术教育进行评价,不仅非常有必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衡量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时,应该从宏观上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尤其是心智发展状况,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的整体美术水平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同时也能使评价手段更为科学合理,发挥教学评价手段应有的积极效益。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发展人。因此,小学美术老师再实施美术教育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根据其心智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学生不断深化和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水平。
2价值取向之二: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著名文学家歌德也曾说过,理念是灰色的,只有生命之树常青。美术正式一门表现生命和生活的艺术。整个世界中无处不存在美术,无处不存在色彩。对于美术的理解与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世界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促进小学生心智的发展;同时还能培养血红色呢个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操[5]。但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还不够高,必须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才能充分提高其审美感受能力。因此,早对小学没事老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从价值观念上考虑其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老师是否有效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加深对没得感受,提高其审美情操。
3价值取向之三:有利于学生美术能力的提升
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这不仅包括对美术的欣赏能力,同时也包括美术创作能力。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在于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运用能力即创作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对美术的认知欣赏能力。美术对于专业性要求较高,因此,小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需要经验丰富和专业知识水平较高的美术教师的科学有效的指导和传授。美术教育活动的成功与否和美术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美术教学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因此,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评价必然应该将其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
4价值取向之四:有利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
虽然如今的素质教育提倡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然而教师毕竟是学生的引导者,其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美术课的学习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因此,美术老师的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其作为艺术性学科的特点,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结合起来,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并把探究转为持久的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要学,愿意学、乐学[6]。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按部就班,而应该创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活动时,要考虑其是否满足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
【小结】鉴于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评价对于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在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过程中,形成更加完善的美术教育体系,针对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制定的美术课程标准,将作为素质教育重点关注对象和重要组成部分的小学美术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型学生的培养,就必须[4]
探索出更为科学的小学美术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法是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心智发展,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且有利于培养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能力。此外,科学合理的美术评价价值取向应该满足教育改革与优化的要求,并在新时期科学的教学理念下,不断发展进步的。
【参考文献】
[1]许锦文.当好课堂“主持人”,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美术课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278-279.[2]董蔚蔚.唤经验 善合作 重情感 巧评价——小学美术新教材使用的点滴体会[J].科学大众.2009(06):235-236.[3]]焦永清.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J].科技信息.2009(10):145-146.[4]林骞.浅议美术教育对儿童(9—11岁)实现人与社会统整的作用[J].科技信息.2009(04):156-157.[5]黄福会,黄福先.记录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对教学“反思点”的探寻[J].中国科技信息.2008(14):245-246.[6] 杨夏婧;人人都是艺术家: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
[J] 文教资.2011(24):167-168.
第二篇:论美术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论美术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该文发表于08年第2期国家核心期刊《当代教育论坛》杂志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
仲跻止
摘要:美术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指导美术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其价值取向可以从遵循系统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紧密联系生活、构建开放性教学、体现美术学特性等方面去探索和体现。多元的价值取向,不但能帮助美术教师更准确地理解、把握美术新课程,而且能避免无效设计的发生。
关键词: 美术; 教学设计; 价值取向
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从课程与教学设计理念与范式的层面展开。理念是一种“指向性的理性认识”,能“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具有时代性、前瞻性。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课改,融会、渗透课程理念的先行举措,所以,进行美术教学设计必须很好地领悟美术新课程理念,特别是要透视基本理念中所蕴含的延伸性理念,明确其“指向性要求”,在此指导下进行的美术教学设计才具有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
当前的美术学科教学设计层面无效设计较多,原因之一是教师对新旧课程观转换不适应,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美术新课程下美术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不明,导致美术教学设计又回到传统老路上,滞后了美术课程改革的步伐。笔者通过对美术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认为美术教学设计应体现以下多元价值取向。
一、遵循系统性原则的价值取向
“教学设计必须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2](p.59),因为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的复合体”。系统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作为各种各样的系统而存在的,系统结构合理则功能优良。系统理论把教学设计也视为一个系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系统分析方法论。
美术课堂教学是由美术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媒体和教学反馈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复合系统。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着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
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应用系统科学的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能有效整合教学因素,使教学系统的结构、功能达到最优化,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也要能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设计教学过程既要合乎美术学科本身内在的逻辑序列,又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序、心理发展的序。如美术感性知识是美术理性知识基础,陈述性知识是程序性知识掌握的前提等,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序。任何系统只有进行反馈才能实现有效控制,只有注意教学中的反馈设计,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取向
美术新课标强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1](P.28),因此他所制定的每一条标准都是针对学生这个主体而言的,一切行为动词、教学建议、活动建议都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认为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地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对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的过程。
在进行美术教学设计时,要着眼于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育享有绝对的“参与性”、“选择性”,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者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首先,要创设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环境,为学生有条理地梳理美术知识结构和激活原有认知结构、创设新知识的生长点提供各种可能的有利条件;其次,在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经历、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美术知识;再次,通过提供各种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习材料和活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和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从而达到学习者主体性的最大发挥。
三、尊重个体差异的价值取向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人至少有八种智能,每种智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起作用,但作用比例并不均衡,大多数人只是擅长某一种智能并可将其发展到满意的水平。多元智能理论揭示了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并倡导尊重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的学校里也没有‘差生’的存在,只有各有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的人才。”美术新课标强调“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1](p.3)、“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1](p.4),正是对多元智能理论的响应。正视学生的多元差异性应成为我们当今教育关注的焦点。
传统教学设计将学生智力整齐划一,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相同的评价标准、相同的教学目标,结果导致“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在于多维地看待每一个个体。在进行美术教学设计时,要透彻地分析学生不同的起点能力、不同的经验背景、不同的认知成熟程度、学习动机、焦虑程度、学习风格等,既考虑到不同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又要考虑同一个体身上的智力优势,根据不同美术主题和知识属性,设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工艺制作、绘画创作、作品分析、室外写生、参观访问等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分别凸显不同智力优势的学生的人际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言语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对课堂教学中的即时教学评价可设计反映多元智能的评价指标,进行多元主体评价、多种方式评价、多样工具评价,一方面提升不同个体内省智能,另一方面使差异个体看到自身的优势,激发美术学习的动机;在教学目标上采取差异目标水平设计,如梯度式目标设计、激励式目标设计等。使学习上暂有困难者在较强的成就动机作用下,能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学有余力者超越“基线”,更上一层楼。总之,通过反映个体差异设计给予每个学生最大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发展。
四、紧密联系生活的价值取向
美术旧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内容“繁、难、偏、旧”,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美术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使美术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美术新课标强调“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1](p.1),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教育要回归生活,要追求艺术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尤其倡导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促进学生发展。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美术”,“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美术”,这些都昭示了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设计应当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应适当渗透STS教育思想,让学生懂得艺术、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教学设计要体现情境性原则,在情境化的背景中,让学习者认识知识的实践效用和利用知识去解释、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的需要。因此,在美术教学设计中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真实、复杂的学习情境,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而源自于真实生活的美术学习素材、美术学科知识及社会普遍关注的美术问题及案例等,促使知识的有效传递,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操作”、“实践”、“参观”、“考察”、“写生”等活动中去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生活中的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
五、构建开放性教学的价值取向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是开放的。
首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导者、咨询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心态是不受压抑的,是自由开放的。
其次,美术课程内容是开放的。表现在美术课堂教学素材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来源于发展中的艺术、社会生活和学生自身经验及美术学习活动本身。
第三,美术课程目标是开放的。不再以掌握知识为唯一目标,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的掌握,完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每一个目标提出了最基本要求,即最低要求,老师在此基础上,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进行再开发设计。
第四,美术课程实施是开放的。美术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与校内,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拓展到社会、家庭、大自然中。
第五,美术课程资源是开放的。“构建开放式美术课程”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课程美术教学要求充分开发利用美术课程人力资源,包括有关的学生、教师、家长等等;充分开发美术课程的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充分开发美术课程的社会资源,如各类与美术有关的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作坊、艺术家工作室等。
第六,美术教学结果是开放的。美术新课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课本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不再圈定标准答案,提倡尊重学生不同观点,鼓励学生奇思妙想。
因而,在美术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把握以上开放性内容,分析师生互动、分析课标、分析资源、分析和确立开放目标,要善于设计开放的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情境和开放的教学过程,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努力保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六、体现美术学特性的价值取向
美术学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两大特性,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综合性体现在美术由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域性则阐明美术学不仅研究美术事物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美术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美术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美术现象和美术形成过程的综合影响。
美术教学设计应当始终以“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1](p.1)作为主线,体现美术学两大特性,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美术现象和美术问题,掌握和运用美术表现方法。
美术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指导美术教学实践的一门教育实用技术。有效的美术教学设计,起着“导学、导教、导测评”的多种功能。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智力,建构美术知识,优化美术学习方式,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美术教师的科研能力、专业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改进美术课堂教学。在具体美术教学设计中,正确认识和体现以上多元价值取向,可以帮助美术教师更
准确地理解、把握美术新课程,避免无效设计的发生,早日实现美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马建富、朱爱胜、包兴华.教学艺术引轮 [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
仲跻止,1952年生,男,江苏海安人,江苏省美术特级教师,南通市美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海安县城南中学,江苏省海安县曙光西路8号,邮编226600,电话***,E-mail hazjz@126.com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
颍上县六十铺镇马桥小学:刘伟
[摘要]。我们把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而选择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叫做“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有多种,有以获取知识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有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有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目标上。
[关键词]数学 教学设计 价值取向
哲学上:“价值就是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或者人的相互关系中,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例如,食品可以使人充饥,食品对人有食用价值;电灯可以给人照明,电灯对人有使用价值;图画可以供人欣赏,图画对人有审美价值等等。”所谓价值取向,即价值标准所取的方向,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我们把价值取向叫做价值的指向性。从数学上看,价值如同一个点,具有终结性;价值取向如同一个坐标,具有方向性。
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是新课程价值的总体描述。回想以前教学大纲的价值取向,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做题、会考试”,出现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大学生。纵观当今小学数学教坛,新课程走进校园,走进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已经是眼下基础教育的一大亮点。当今的数学教学,登上了中国教育历史上最深刻、最全面、最有冲击力的教育改革。新教育改革不止于课程、教材的改革。而是引起了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价值取向、人才标准等一系列的深刻变革。现在教学的价值取向发生着根本的变化,变成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敢于创新的的标准。那么我们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即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具体落实到每个学段、每个学期、每个课时、课程的总目标都要进行具体化、个性化的处理。就是同一课程内容,不同教师的处理也是不尽相同的。“人有前面,课有万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把根据学生的状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而选择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叫做“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有多种,有以获取知识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有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有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目标上。但要把价值取向细化到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上,又该如何把握和处理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案例:
(一)《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引发联想
欣赏了两首悠扬的歌曲,同学们高兴吗?不仅我们高兴小强和小丽也被吸引来了。你瞧!幻灯演示:(AB)
A:小强每分钟走65米,照这样的速度,4分钟能行多少米?
B:小丽每分钟走70米,照这样的速度,4分钟能行多少米?
(片刻后)师:相信这两道题难不倒大家,谁能说说,你从这两道题中获得了那些信息?知道了什么?
生a:这两道题都是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生b:我觉得小强和小丽所用的时间相同,只不过二人的速度不同。生c:如果把两人所行的路程求出来,小丽一定比小强行的多。
生d:我还知道小丽比小强多行4×5米。
(价值取向:通过复习能过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下面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2.学生表演理解概念。
好极了,看来同学们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牢固!今天,我们就要在理解速度、时间、路程关系的基础上,研究稍微复杂的行程问题。在学习新课之前,有四个词需要同学们先理解一下。可以自己独立思考,也可以两人配合表演。(幻灯演示)
屏幕上依次、闪动出现:相对、同时、相遇、相距
师:同学可以用你们的动作和语言把这几个词的意思表演出来? 相对:两人或物面对面站着
同时:两人或物一起行动
相遇:两人或物的距离很近,有接触
相距:两人或物的中间有距离
师:这两位同学表演的很好,同学们是不是要给他们鼓励以下?(掌声)刚才两位学生表演的很好,通过亲自演示不仅自己对这几个词透彻的理解,还帮助了大家对新内容的理解。同时,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的到了训练,所以同学们要抓住机会哦!下面还有一个机会那两位同学愿意表演,举手!师:两位同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而行,5分钟时,两人相遇。
师问:生a相遇时你走了几分钟?
生答:5分钟呀!
师问:生b相遇时你走了几分钟? 生答:5分钟呀!
师面向大家问:从出发到相遇,两位同学同时走了几分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10分钟。这时老师并不急于解释而是话锋一转:若一节课是40分钟,难道全班50个同学要同时上完这节课要用2000分钟吗?
“生这时才茅舍盾开:相遇时两人同时用了5分钟”这个意见马上得到同学们认可。
师: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同学们对以上内容是否理解了?那么我们能不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呢?(多媒体出示前面没解决的题。)
(价值取向:通过学生亲自表演、操作、验证、观察,并通过课件演示,已达到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在本课时起到“桥梁”的作用,教学时用10分钟完成,且大胆尝试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我只适时引导,只要学生的讨论不偏离主题都可。教学时希望形成:生与生的交流,生与师的交流。)
二、尝试探索
1.出示例题(幻灯演示)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提出问题:
A:两人是按什么方向行走的?
B:两人1小时行走多少米?2小时呢?3小时呢?
C:当两人行走4小时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D:两人相遇时,小强和小丽所走的路程与他们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生讨论交流
3.列式讨论
请同学们用算式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出现不同的列式)
甲:65×4+70×4 师:为什么要这样列式?请接受同学们对你的提问。(班里可能会出现冷场,没人举手)教师要打破僵局,我来问问你,65×4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们纷纷发言:70×4表示什么意思??? 乙:(65+70)×4 教师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 讨论完后,大屏幕上出现了相应的画面演示验证了65×4+70×4和(65+70)×4是正确的。
(价值取向: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发现:本题与刚才学的新词、重叠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应用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时我努力做到使学生处在主体位置上,尽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A、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B、设计问题尽量让学生多动起来、交流起来。
C、问题衔接设计尽量严密,逻辑性强。
D、自己与学生交流是鼓励性的语言多用。)
三、练习把练习溶入到游戏之中。(幻灯演示)
游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幻灯中
第二部分:教师叙述,学生演示。
第三部分:教师叙述,学生演示。
(价值取向:通过学生喜爱的游戏练习,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加深、拓展,形成知识网。在教学时,我把“练习题”溶入‘智力闯关’的游戏中,并有学生参与其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中还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在游戏第2、3关中体现了知识的拓展。当学生完成游戏第三关时,可能时间不够,但学生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很想做完游戏。这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因为学习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 学生学习兴趣的可持续,不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吗?)
(二)、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看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
一、情境引入:1.机器人足球比赛即将举行。会展中心扩建了比赛场地。
如图:
2.入场式上的两队机器人列成方阵。如图:
3.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扩建后的比赛场地面积有多大?
生:两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个机器人?
生:蓝队的机器人比红队多多少个?
?
二、解决问题。
1.任选一个问题,用两种方法解答。
2.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
①关于“扩建后的比赛场地有多大”:
(60+20)×90 60×90+20×90 =7200 =720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0+20是扩建后长方形场地的新长。新长×宽=总面积。
生:60×90表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20×90表示扩建出来的长方形面积。②关于“两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个机器人”:
4×8+6×8(4+6)×8 =80 =80 师:这样算是怎样想的?
生: 4×8表示红队人数,6×8表示蓝队人数,合起来就是总人数。
生:4+6表示一横排有几个机器人。8表示有几个横排,也就是有几列。(4+6)×8表示排数×列数=总人数。
师:这两道题都有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两个算式结果一样。
生:都是拆开来又组合在一起。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0+20)×90=60×90+20×90(4+6)×8=4×8+6×8 师:你能结合面积图和点子图,说说上面这两个等式的“=”两边为什么相等?
生:(60+20)×90=60×90+20×90,等号两边的算式都是在求总面积。师:这两个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宽都是90m。
生:(4+6)×8=4×8+6×8,等号两边的算式都是在求总人数。生:两个方阵的排数相同。
3.师:说说等式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略)
4.活动:写一写这样的等式。要求如下:
①写出三个这样的等式; ②计算等号两边两个算式的值,看看两边是否相等;
③把算式用点子图或面积图画出来,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
5.请一位学生先报一个等式的后半部分,其他学生把前半部分写在草稿本上。
如:5×9+6×9=(5+6)×9 师:这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各表示什么意思?
生:左边表示5个9+6个9,右边表示(5+6)个9,都表示15个9。
6.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归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结果不变。师:能用一个算式表达出所有的算式吗?
引导得出字母表达式:(a+b)×c=a×c+b×c。
三、应用和拓展。
1.老师为班级运动员购买服装。背心每件15元,短裤每件20元。买5套运动服要多少元?
① 用两种方法解答。
②
图上应标什么数据?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图如下)
2.班级啦啦队在三元货店选一些喇叭和彩条。买5个小喇叭和8个彩条要多少元?
你能用图表示吗?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接下去,你最想学什么?(学生回答略)。
【思考:】
价值取向:通过一系列的情景让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历程,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一、“情境设计”促进对算理的理解,对算理起支撑作用。
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认识计算的作用。
《标准》特别强调了计算与情境的关系。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众多的情境设计,教师过多考虑的是情境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恰恰忽视数学学习中,情境的设计要能促进对算理的理解,体现对算理的支撑作用。(在计算的教学设计中,教学情境一定得促进对算理的理解,否则可以说你的教学情境是失败的)
如:对于理解(60+20)×90为什么等于60×90+20×90。本设计结合实际问题 “扩建后的比赛场地有多大”的两种不同解决方法来理解:
60+20是扩建后长方形场地的新长,新长×宽=总面积。
60×90表示原来长方形的面积,20×90表示扩建出来的长方形面积,60×90+20×90表示总面积。
二、数形结合,渗透建模思想。
(一)从面积图和点子图引入,学生通过观察、探索、计算、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的一般形式:(a+b)×c=a×c+b×c。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停留在对乘法分配律的文字归纳上,而是进一步让学生用点子图或面积图来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如活动:“写一写这样的等式。要求如下:
①写出三个这样的等式;
②计算等号两边两个算式的值,看看两边是否相等;
③把算式用点子图或面积图画出来,并说说它所表示的意思。”
从具体的形出发,抽象出数的运算,又回到形来解释运算的含义。通过对乘法分配律几何意义的理解,数形结合,循环往复,对运算算理理解的广度、深度、贯通度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将有助于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
(二)对于新课程来说,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
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乘法分配律这一具体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来进行。值得一提的是练习中最后出现的图:
这是一个渗透着初步函数思想的坐标图。随着横轴(单价)、纵轴(数量)的变化,面积(总价)也在发生变化。学生初步感受到这样一个变化过程的变化规律。
这样一个刻画实际问题中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实际上也是数与运算以及等式的变形。而通过具体问题的数学建模活动,又反过来促进学生数感的形成。
这一节《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设计,细细咀嚼,回味无穷。
总体而言,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运算教学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了很大的变化,重要的已不再是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而是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而注重计算技能的训练与注重计算算理的理解,不同的目标侧重点正体现了不同的人文价值,后者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后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教学设计基本价值取向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理论依据,也是衡量一篇教学设计好坏的重要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我们的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荐荐小初学二
数数
学学
教教
案案案
[1000(800 [1000
字字
])荐生活中的数学教字] 荐人教版初一上数学教案(全册)[1500字] 荐工程数学教案(500字)
第四篇:《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调整》教学设计
《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调整》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课前系统部分
一、设计思想
《职业生涯规划》是教育部关于德育课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新推出的一门德育课,我校在全部09级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并按照要求使用新的国家规划教材,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特点是要求记忆的知识点不多,内容的学习主要依靠学生自我的体验感受和探究式的学习。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全部按照新大纲的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学生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与学习兴趣,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故事表演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在思考中体验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选择的过程中的影响,并引发学生对自己价值取向的分析,深入浅出的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调整》是本《职业生涯规划》第二章第二课《发展职业生涯要立足本人实际》的第四个框题,是教材中“个人实际”的第四个方面。职业价值取向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决定人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行为。对于刚进入职校的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是以后择业、就业的前提条件。
三、学情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对于刚从初中升入职高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想过自己以后希望从事什么职业,但是具体的职业规划却从来未曾接触过。在教学中,也遇到过很多次学生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学生,教材的内容对于他们而言太遥远的情况。因此在处理本书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出发点,教学方法中多使用体验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让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引发共鸣,否则很难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对于第二课中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和职业能力的学生,本框题的内容更抽象。很多学生一看到“职业价值取向”这样的词语,会觉得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产生厌学情绪。实际上,价值观等知识学生在小学、初中的教学中有所接触,只是没有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因此,教学可以从每个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入手,通过实际案例和贴近学生的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价值观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从而引发对职业价值取向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并根据社会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职业价值取向的含义及其对个人职业的影响
能力目标:了解职业价值取向的种类;联系实际,理解一个人职业价值取向是多种多样并且可以改变的。
情感目标:立足本人和社会实际情况,分析目前我们的职业价值取向中哪些价值取向可以为我们的职业发展起到帮助,哪些价值取向需要调整。
五、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理解“职业价值取向对个人发展的作用”。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通过社会名人的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职业价值取向对个人职业选择和工作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重点是“从实际出发调整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这不但是重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重点,教师组织部分学生提前准备一个情景剧,设计几种职业选择中的矛盾冲突,让学生自己选择,并体会职业价值取向在解决矛盾冲突中的作用以及调整职业价值取向的方法。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景教学法是本节课使用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其次还有案例教学法。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部分学生准备一个情景剧的编排。
2.教师的教学准备:发动学生准备情景剧,设计情景剧中环节,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二部分、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部分
多媒体展示图片:
1、公务员考试热
2、选秀热: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去考公务员和参加选秀?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人们在选择职业时的目的,并深入思考:一味的追求工作收入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1、职业价值取向的含义:
职业价值取向是人们谋取一份职业的社会行为目的。
一个人可能具有多种不同职业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在每个人的心目中排列次序各有不同。
2、职业价值取向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小资料:
本.拉登其人
徐本禹支教——价值取向对于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生目标的确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 职业价值取向决定人的职业方向和职业行为 • 职业价值取向影响人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驱动力。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与自己职业选择一致,你就获得了一种即将快乐和成功的信号。
因此,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取向是我们职业生涯成功的前提条件。那么,职业价值取向有哪些种类,作为中职生的我们应该如何调整之间的关系呢?
3、职场AB剧——职业价值取向的种类: 学生情景剧表演1:
刘美是一所职业学校设计专业的高三就业班的学生。她学习刻苦,品学兼优,在校期间是学生社团活动的灵魂人物,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面临就业,父亲帮她在叔叔的公司找了一个财务的工作。父亲和叔叔都认为,虽然刘美没有学习这个专业,但是叔叔愿意教她,而且女孩子做财务既稳定又有一定的发展前途,公司月薪3000元,做好以后还有提高。同时,在学校的推荐下,一所广告公司也愿意接受刘美到公司做平面设计员的工作,月薪1800元。
• 刘美应该如何选择?说出自己的理由
A、到叔叔的公司工作
B、做广告公司的设计员
在第一小节的表演中,刘美的选择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职业价值取向:
•• 收入与财富:所从事职业能有效地增加自己的收入,重视收入的不断增自我实现:不考虑收入、地位,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本领,长。
并视此为有意义的生活。学生情景剧表演2:
刘美说服了父亲和叔叔,到了广告公司做与自己专业相同的平面设计。刘美谦虚好学,努力肯干的态度很快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认同,转为正式员工后,刘美月薪涨到了2800元。在一次为饮料公司设计的平面广告中,刘美发现公司通过的一项设计是抄袭国外一个著名设计师的设计。这时刘美很犹豫,跟公司说明真相,否则一旦刊登出来有可能引发官司;装作不知道听天由命,因为这个设计是自己在公司的好朋友陈丽的,说出去也许这个朋友就没有了。
• 刘美应该怎样?说出自己的理由
A、对老板说出真相
B、保护陈丽,装作不知道
在这个小节的表演中,刘美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难题,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影响我们的选择主要是以下两个价值观:
•• 家庭和人际关系:重视自己的职业对家庭的影响。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道德感:是人依据一定的道德需要和规范评价自己和他人在职业中的行为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如同情、集体主义、诚信。学生情景剧表演3 刘美左思右想以后,主动找了陈丽,在一番劝说下陈丽自己同公司说明了设计的真实出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公司换下了陈丽的设计。刘美也保护了自己和陈丽的友情。
转眼工作了三年,刘美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客户源。一家猎头公司找到刘美,告诉她有一家著名的广告公司请她做平面设计部主管,月薪8000外加提成。刘美的朋友陈丽也找到她和她提议他们两个人自己利用现有的资源开一家广告公司,自己做老板。
• 刘美应该如何选择?说出自己的理由
A、跳槽去月薪8000的公司
B、自己创业做老板
现在社会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让更多的青年想到创业。但是创业的风险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刘美的这次选择,也体现了两种职业价值观:
•• 安全感:希望不管自己能力怎样,在工作中要有一个安稳的局面,不会因挑战感:能有机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困难,能突破传统方式,用创为奖金、加资、调动工作或领导训斥等而经常提心吊胆、心烦意乱。
新的方法处理事务。
学生情景剧表演完结篇:
刘美征求了叔叔的意见以后,决定还是自己创业。于是便和陈丽注册了一家美丽平面设计室,两个人又拉业务又做设计,虽然辛苦但是快乐,公司慢慢走上正轨。二年以后,刘美已经从一个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转变成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人生面临很多选择,作为人生重要部分的职业生涯也是如此。刘美的成功在于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并且为之奋斗。根据刘美的成长故事,思考: 1)故事中出现的几种职业价值取向你更看重那种?除此之外你还有别的价值取向吗?
2)现阶段的社会条件下,我们中职生就业应该具有怎样的价值取向?
4、职业价值取向调整
某些从个人意愿出发的职业价值取向不容易满足,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第一,脱离本人实际;第二,脱离环境实际。因此适当的调整职业价值取向,是我们成功就业,愉快工作的前提。我们在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之后,应注重: ••••
脚踏实地,切忌这山望着那山高 看重发展,切忌急功近利。立足实际,切忌好高骛远。
端正职业动机,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四、小结
我们中职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确定自己在职业中最看重的什么,这样既能减少求职中的困难。
第三部分 教学效果预测
学生情景剧表演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乐趣,同时学生也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特长。教师在表演准备阶段与表演时应注意控制表演时间与内容,让表演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而不是让表演成为重点。
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跟随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逐步把课本的知识逐步内化,变成自己的切身体验,主动分析自身价值取向。
价值观的树立不可能是一节课可以完成的工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教学目标定的过高,应侧重学生个人切身体验的感悟与成长,否则整个教学会变成满堂灌。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应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寻找能引发学生共鸣的案例与情景,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表达自己的机会,以学生为主进行课堂教学。
第五篇: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
丰城中学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
——做科研型优秀教师
一、丰中青年教师是丰中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应有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价值承担者,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也是新知识新文化的创生者、开发者,还是开启智慧灵魂的播种者。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本教材,一只粉笔,教师教,学生学”,更何况现在又兴起了多媒体教学,只要鼠标点点就是一节课,不就这么简单吗?我们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也不承认这就是教育。也许有两种人会说这样的话:一是没有从事过教育、不了解教育的那些人;二是从事者教育事业,却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去做的教师,在他们的眼中教育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陷入了所谓功利的境地。身为新教师,我们必须了解:教育真的不简单!教育是一门培育人的伟大的艺术,而教师是培育人,甚至影响人一生的伟大职业。自古及今,教师是最值得永远尊敬之职业。教师受人尊敬源于教师之贤,贤者贤能,贤者贤明,贤者贤品。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受世人尊敬,是因为他们作为师者,集智慧、美德、勇气于一身,为真理而奋斗一生。
身为新教师,我们必须知道:教育,真的不简单!教育是充满智慧和高尚的事业,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高尚的品格,不只是“传道授业”,更多的是“启智、陶情、冶性”,要“坐而论道,起而躬行”。那么,今天如何做教师?如何成为智慧的、高品格的教师?我认为,必须做好三修:修身、修心、修研。
(一)教师修身,在于学养和教养。
学养,是指人之学识、人格精神和气质风范,是生命个体自然流露出的道德境界和书卷气息。有学养则自成高格,无气度则难为大家。教养,即教师的教学素养。一名有良好“教养”的优秀教师,须是一个对教育教学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懂得教学规律、深知学生学习心理、巧于驾驭教学过程、善于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活动的人。教师修身,在于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精神生活也有此日臻完善。
(二)教师修心,在于修教育之心灵。
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三种伟大,第一种是成就功业的伟大,第二种是思想的伟大,然而不管是第一种伟大还是第二种伟大,都比不上第三种伟大,那就是心灵的伟大。心灵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也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源泉,它从根本上改变并影响着人一生的行为。因此,教师修心,就是要修认识教育、顿悟教育的能力,修提升自我、创造自我的教育境界,修积淀幸福自我、快乐自我的教育情怀,砥砺我们的心灵。
(三)教师修研,在于修研究之功力。教师教学就是一门研究的艺术: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功也是研究的过程,谁研究得好,谁的教育就有特色;谁研究得好,谁的教育就出成效;谁研究得好,谁的教育就成功。教师修研,是教师工作之必需,也是教师成长、成功必然之选,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二、新教师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当下我们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育思想不正确,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全面性。
1、在指导思想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为分数而分数,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智能是教育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全部。片面的教育带给学生不均衡的发展,最终也影响了成绩。
2、在培养目标上,重知识型,轻创造型;重智轻德,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普遍存在把表现“听话”、“老实”当做学生思想好的片面看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视野狭窄,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教育方法不恰当,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创造性。
1、对学生进行单纯的书本知识的灌输,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缺乏社会责任感,无生存意识、竞争意识,缺少感恩之心,造成学生思想狭隘,自已为是,性格孤僻。
2、对学生进行被动的管制,把学生完全定位成一个被管理者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工作完全由班主任做主,学生只是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压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产生群体的离心作用,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3、对学生只注重个体的学习,学生的合作学习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在多数情况下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对学生不够公正,尤其在使用激励策略时,“看人下菜”“激优贬劣”,造成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失衡,进而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在班级中形成“小帮派”、“小集团”,使班级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5、对学生学习忽视个体差异性,学生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记忆储存器”,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
6、对学生不能利用各种隐性媒介从心理上管理学生,缺少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7、面对新世纪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不能利用网络资源为班级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使管理工作偏“堵”少“引”。
(三)教育理论不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会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使得教育实践没有明确的方向。
(四)教育观念亟待更新。
新教师在履行职责时存在诸多错误观念:
1、传统师生关系。错把家庭关系中的父子关系迁移过来,即所谓的“师徒如父子”,这种关系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二者不是平等关系。
2、传统的师道尊严。维护师道尊严,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要求学生绝对服从,硬管硬,是搞不好教学工作的。
3、“精英教育”不能正确对待发展存在差异的学生。
4、教育工作是“良心活”。把教育看成是给予学生的一种恩赐,教育教学工作混日子。这种观念影响广泛,危害极大。
(五)教育工作的计划性不强。
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计划,预设好计划,教育工作才不会盲目。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特点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学生在什么阶段犯什么错误,作为教师应该有先见之明。在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在这一阶段会出现问题。无论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计划性强了,才不会盲目,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智慧的主阵地。
当前,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尤其是这两年推出了翻转课堂、慕课、个性化小班课堂、电子书包课堂,但我们的条件还不能实现这些尝试,不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大有可为之处。在构建主义学习观下,教师要创设学习环境,即教师要能够设计有助于学生探究的一系列任务情景或活动。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最重要的并不是学生是否完成了指定的任务,而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任务完成所需的认识、理解、分析、综合、思维判断等思想方法的反省及在这种反省或讨论过程中的再认识和再综合。
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需要学会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观察和模拟现象,开展实验或探究,对结果进行种种猜测、解释或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又体验和学会了学科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方式,还发展了因自由的探索、失败的沮丧、意外发现的惊喜等而激发的强烈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通过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构建式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有机结合。
更重要的是,建构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将学科知识视为确定性真理和结论的窠3 臼,让学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和解释证据、论证和交流解释的过程体验中,理解学科知识形成、论证和发展的过程。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知识观,而且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到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成为能够自我反省,具有学会学习能力的个体。
按照这种理解,建构主义的课堂评价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重新思考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能够深刻理解在特定问题或任务情境下,学生建构式学习的表现特征,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或疑惑以及不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等,能够随时发现或甄别,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二、关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和质量。建构主义学习通常以开放性的现实问题或任务情境为依托。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讨论就变得非常重要。小组学习的方式不仅让个体学会如何和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观点的互动、讨论或辩论,扩展自己相对狭隘的经验,产生新的认知。在建构主义课堂评价中,对小组合作或讨论质量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小组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合理的分工。教师在课堂任务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不同小组成员构成及任务分配的可能性,要确保每个成员独有参与的可能性和参与的能力。从评价的角度来看,需要关注不同小组是否根据成员的特征进行了合理分工,每个成员能否切实参与到小组建构学习的进程中并承担相应的任务。
考查小组讨论质量,需要关注小组是否形成一种安全、宽松和鼓励性的氛围。,每个成员都表现积极参与的意愿和行为,小组讨论是否民主和公平,是否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的证据和形成的解释,自由表达个人在建构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小组成员之间是否关注讨论的焦点,围绕当前的议题贡献观点,观察或质疑,共同开展对各种观点或论据的辨析、讨论、反思和论证,促进新的论据、解释和主张的不断生成。
三、采取各种方式收集学生的表现证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协商式对话、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和比较等方式,引导不同学生或小组开展真实意义上的建构学习。
四、充分运用我校“348高效课堂”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