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

时间:2019-05-12 22:0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

第一篇: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

金立义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发挥诊断、反馈和激激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此看来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试题要给学生生命舒展、个性发展留下空间,从内容到形式都要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变革,这样的试卷才具有效度和信度。

一、基础知识考查要巧设语境 【问题诊断】 1.看拼音写词语。pán xuán tuǒ tiē()()shãn yùn xiã tiáo()()2.成语填空。

坚韧不()惊慌失()身临其()张牙舞()3.课文填空。

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由,渐渐地变成了,变成了。

以上这组试题是当下小学语文试卷中经常看见的试题。应该说这样的试题考点单纯,强调基础,导向是好的,但是缺少语境,学生做起来单调乏味,如果整张试卷都是这样的试题,试卷就显得零碎繁杂,缺乏重点;试题孤立单一,缺少融合;题目偏重记 tZ,,考的是死知识,没有灵活性。这样的试题很难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无法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突围之路】

学生学习语文是一种言语综合实践活动。而考试的过程就是把各种语文知识、技能、能力进行相互交叉渗透,以衡量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语文命题要加强整合,改变以往一道题只考查一种知识或能力的单一功能,在试题中注人多元考查,促进学生多项发展。

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命题时应多创设语境,考查学生在具 体的语境中调动知识积累及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样的试题能唤醒学生 已有的经验储备,又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力,展现自己的潜能 和创造力,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试题革新】 1.看拼音写词语。【试题列举1】(苏教版五上)xǐng yǐn xiàn □睡按时,□食□制,duàn liàn zāo zāi □□身体,不□病□; miǎn lì yì 互相□ □,□手同行,biān câ yì □□自己,友□长存; dã shànɡ mào 品□高□,礼□待人,bó zūn 知识广□,值得□敬。

【评析:把本册课文中学到的生字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语境。每组四 个短语,力求浅近通俗,意思关联,朗朗上口。这样的试题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不难。同时试题既是考查,又是育人。】

【试题列举2】(苏教版六下)在句子的括号里写出不同的“ ɡōnɡ shì”词语:(1)我们在数学课中学到了很多()。

(2)中国拳击运动员一上场()凶猛,一下子就击败了对方,获得了冠军。

(3)学校星期一把十位大队委候选人的材料都()了,供同学们了解。

(4)坚持原则,()公办,这是每位执法者必须做到的。

【评析: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同音词的考查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一方面考查学生词汇的积累量,另一方面考查学生词语辨析能力,提 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培养学生言语智慧。】 2.语言积累。

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了不少成语、古诗句、名言警句、歇 后语、对联等,对于这些语言积累的考核,命题者要巧设语境,给这些语言提供存活的空间,再激活学生的存储,把消极的语言变成积极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试题列举3】(苏教版四上)根据要求写词句:

(1)节日的天安门广场犹如一个 的大花园。(填成语)(2)学了《九色鹿》,我想对调达说:。(填诚信的俗语)(3)叔叔喜欢买彩票,总幻想哪天中大奖,但每次结果都是。(填歇后语)(4)为了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可以写这样的一副春联:。

(5)人们放鞭炮、喝酒庆祝新年的到来,由此你想到的诗句是:。

【评析:积累词句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运用。把语言积累和生活情 景对接起来,不仅考查了学生词句的积累,还考查了词句灵活运用的 能力。而学生搜索、调集和运用词句的过程,正是分析、比较、提取等较高层次思维活动的过程,这样的试题有利于思维的培养。】 3.课文填空。

课文内容填空是小学语文试卷上不可缺少的题型。而目前课文内 容填空命题形式单一,考纯记忆的试题较多,视角狭窄,缺少思维的含金量,对学生的发展没有益处。命题者应研究、发现、寻找课文之间内在的联系,重组教材,巧妙整合,形成新的阅读语场,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促进阅读能力发展。【试题列举4】

1.《微笑着承受一切》告诉我们要像桑兰一样做个 的人;《大作家的小老师》告诉我们对人要平等相待,做个 的人;《 》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做个自信的人;《 》告诉我们,要做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苏教版第6册)2.爱是心语: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爱是力量:海伦因为对生活无比热爱,尽管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但她,一生写了14部著作,其中她的自传《 》家喻户晓。爱是情怀:彭总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所以忍痛下令枪杀了大黑骡子。(苏教版第10册)3.有的课文是借物抒情,如作者喜欢夹竹桃是因为它不仅有韧性,还能 ;有的是借物言志,如诗句“,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于谦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有的是借物喻理:如《山谷中的谜底》让你明白了。(苏教版第12册)【评析:这三道试题最大的特点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主题,对课文进行了梳理归类,重组教材,巧设语境,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理解、拓展。试题主题鲜明,视角新颖,考点丰富,综合性强。既有内容的理解,也有学法的指导,还有育人的功能。】

二、阅读理解考查要着眼能力 【问题诊断】

阅读《穷人的自尊》,完成题目(六年级):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顺便来瞅瞅老师(chǒu qiǔ)留下抹不去的记忆(mǒ mā)2.用“/ ”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拘谨()诧异()惊恐()4.文中表示“看”的词有:、、,除文中出现的,请你再写两个:、。

5.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6.你认为女学生的父亲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六道考题存在两大问题:① 真正考查阅读能力的只有第5、6两道题,前面4道题目都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核,这样的题目和文章关联不大,学生甚至可以不读文章照样做题。② 两道阅读题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过于简单,造成学生“浅读”文章,认识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不能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类似这样的试题在小学语文试卷中不是个别现象,带有普遍性质,它偏离了阅读考查的价值取向,降低了语文考评的信度和效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突围之路】 阅读试题的内容及类型只有指向阅读能力,且和年段学生阅读实 际能力匹配,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阅读水平。

其实围绕阅读能力来命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语文课标没有具体说明,专家也没有定论,大部分老师在命题时只是跟着感觉走,凭着经验在出题,这样的试题就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偶尔性。

如何科学合理地拟定阅读考题? 首先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可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查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

其次要借鉴“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简称PISA)的理念。PISA把阅读能力要素界定为三类: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获取信息” 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包括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的理解;“解释文本” 是指整合并加工文本信息,结合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反思与评价”则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对文本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评价。

如果把语文课标的阅读考查目标和“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提出的三类阅读能力结合起来考虑,笔者认为,阅读考试命题不凡从以下方面着手: 1.提取信息的能力。

① 找出中心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② 整体感知文章,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 能理出文章的写作顺序或人物的情感变化。

④ 根据要求,能准确地从一段或多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指定题目。

2.解释文本的能力。

①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文章中关键词的意思,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② 对文章中的关键句子,有一定的感悟和理解,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③ 直接利用或整合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对一些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④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把握事物特点,了解基本说明方法。

⑤ 初步了解环境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等基本表达方法。3.反思与评价的能力。

① 感受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对人物进行简单评价。② 对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判断及理由。③ 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和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试题革新】

(一)草原(片断)(苏教版六上)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作者通过对、、、等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草原的美丽。

2.作者总想高歌一曲的原因是 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作者借骏马和大牛的表现想说明

第一道题目是提取信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道题目是解释文本,要求学生利用文本有关信息,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第三道题目是让学生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其实是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三道题目紧扣文本,层次清楚,都是指向阅读能力的考核,且符合六年级学情。

(二)玩滑梯的小星星(三年级)小刺猬坐在田埂上。他仰面朝天,看着满天繁星— — 他看到天边有两颗星星一亮一亮地闪烁着。他知道,那是两颗星星小不点儿在聊天。他还看到,银河里有那么多的小星星在洗澡。小刺猬仿佛听到了星星们的笑声、歌声和流水的哗哗声。

小刺猬可开心了,不禁也扭动着身体跳起舞来。

突然。一颗流星划过天空。小刺猬呜呜地哭了起来。刺猬妈妈问:

“孩子,刚才还好好的,怎么啦?”小刺猬难过地说:“有一颗星星小弟弟掉了下来,他会摔痛的。”“哦,”刺猬妈妈看了一下夜空,微笑着说,“傻孩子,哪里是星星掉下来,那是顽皮的星星小弟弟在玩滑梯呢,他一下子滑得好远好远,你没有听到他的笑声吗? ”

“是吗?真的是他在玩滑梯吗?”小刺猬挂满泪珠的脸上又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就像他自己也在玩滑梯一样。

星光依然闪耀,田野里还是那么美好。

1.这篇短文先写了小刺猬在田埂上,再写小刺猬因 为看到 哭了起来,最后写小刺猬听了妈妈的解释后脸上。

2.小刺猬最后笑了,是因为(),把序号写在括号里。① 星星小弟弟好好的,并没有摔痛。② 妈妈告诉他,没有星星从天上掉下来。③ 小刺猬相信了妈妈的话,希望星星玩得快乐。④ 小刺猬知道了星星在天上玩滑梯,滑得好远。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反映了小刺猬什么样的心情,把想到 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 小刺猬可开心了,不禁也扭动着身体跳起舞来。()② 小刺猬呜呜地哭了起来。()③ 小刺猬挂满泪珠的脸上又露出了欣喜的笑容。()4.你喜欢这只小刺猬吗? 为什么? 四道题目是紧扣“课标”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目标来命题的。第一道题目用填空的方式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体现“课标”提出的“对文章大意的把握”这一要求,实质是考查学生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二道题目考查学生利用文中多种信息对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能力,采用选择题的方式符合三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第三道题目是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考查的是学生评价的能力;第四道题目检测学生对小刺猬这一形象的感受能力,这也切合了“课标”的要求: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

三、习作表达命题要回归儿童 【问题诊断】

从幼儿到小学生,这是一个台阶;从小学生到中学生,这又是一个台阶;从不会写作文到会写作文,这也是一个台阶。我们都是踏着台阶前行的。请以“台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六年级)这样的习作命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台阶”是指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而成长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是沿着一级级台阶前行的,更何况小学生还没有经历过中学的生活,无法体验到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区别,这样的命题和小学生的生活脱轨,思路无法开启,无从下手,很难选择到合适的材料,很有可能就陷入假大空的泥潭之中,更谈不上表达真情实感了。

言为心声。学生写作应该做到“我-y-写我心,自说自话”。可现实是学生写作只能按照命题者指定的内容去写,“你手须写我心”,而命题者指定的写作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往往又没有完全对接,甚至和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但学生为了完成考试,只好搜肠刮肚,无病呻吟,学生成了命题者的“代言人”。

【突围之路】

小学生习作是什么?是学生用儿童的思维,从儿童的视角表达儿 童的生活及情感。因此习作命题理应要从儿童立场出发,回归儿童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考场习作和平时训练的习作有着一定的区别。它有时间的限制和特定的要求,相对平时训练的习作显得不够“粗放”,从立意到选材,甚至题目的确定,都有规定,一定程度上来讲缩小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如何给习作命题,让学生考出真实的语文水平,为学生的成长给 力?对于命题者来说是一次考验和挑战。

首先,命题的表述语言要清晰,简洁明了。学生读了之后,很快明白本次习作写什么,有哪些具体要求。要避免人为干扰,影响学生审题,甚至误导学生。

其次,习作的命题要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要充分考虑到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尽量和学生的生活实现无缝对接。要减少对学生 写作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力求让话题成为学生 倾吐的兴奋点。鼓励他们说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要仔细斟酌提示语。除了话题的确定,还要注意提示语的推敲。不论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还是自由作文,都要对提示语仔细斟酌,要让提示语帮助学生快速提取素材,触动情思,开启思维打开话匣子。

【试题革新】 1.题目:小事不小

提示:小事往往包含着智慧、道理;小事也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真可谓“小事不小”。你在生活中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小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一篇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六年级)【评析:学生身上或身边天天发生着不少小事,这些小事给学生启发,让学生感动。这样的小事处处可见,学生可以信手拈来。提示语的表 述也能启情激趣,开启源头,唤醒积累,激活经验,打开思路,拓宽言路,让学生明白本次习作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就行。】

2.在现实生活中,“让”随处可见。在家庭里,让出了浓浓的亲情;在校园里,让出了深深的友谊;在社会中,让出了和谐的天地„„请以“让”为主题写一件你亲身经历的或看到的或听到的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题目自定。(五年级)【评析:这篇习作题目和生活紧紧相连。学生选材的空间较大,不仅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还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所选的事情可以发生在家里、学校,还可以发生在社会上。学生拥有广阔的表达空间,自由表达的背后,一定会催生出个性鲜明的习作来。】

考试评价仅仅是一种手段,不仅要考察学生学了什么,更要考查 学生是怎么学的;不仅要关注学生当下的能力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未 来的发展。这才是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要想达到这样的要 求,关键在于命题者对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准确理解,对语文考试评 价目标的准确把握,对年段学情的准确了解,唯有这样,考试评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助推器,成为引导小学语文教学的航标。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第二篇:当代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

吴小钢:谈谈当代语文的价值选择

生活在当代的师生们有着比前辈们更多的语文生活空间和语文生活内容,这是社会财富积累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当代社会生活在给我们师生提供丰富语文资源的同时,选择的丰富性、价值的多元性、判断的复杂性却给当代语文带来了更大的困惑,使得我们很难快捷、有效和正确地选择师生阅读浏览的对象,更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在价值选择上往往没有统一标准,价值选择的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语文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当代语文的价值选择,将直接影响当代语文的品质。

一、在网络充斥时代,坚守当代语文阅读经典的价值选择

在网络充斥时代,网络阅读已成为当代语文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阅读与传统的书籍阅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网络阅读更具即时性的信息阅读。人们往往花去大量的时间阅读到的是发生在当下的许多光陆怪离夺人眼球的新闻,我们对这些新闻阅读的实际有效意义很难作比较快捷和准确的价值判断。我们在上网的时候,还常常会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本该到“甲”网站上去选择“A”信息阅读浏览,但是当我们到了“甲”网站时,却被一些非常养眼的“B、C、D”信息所吸引,于是,我们有可能进入了“乙、丙、丁„„”网站,了解到了更多的E、F、G„„信息,此时,我们也许早忘记了我们上网阅读浏览的初衷,而被这些过眼云烟所误导,所困扰。静下心来反思我们上网浏览所花费的时间和我们实际的收获是否成正比?读者往往在毫不相干的当下离奇怪异的、无事生非的、琳琅满目的、纷纷扰扰的诸多事件中来回穿行,就如同一个馋嘴的小姑娘进了食品杂货市场,很难找到可以放心安全的食品;名不副实的虚假广告词,大而无当的过度包装,假货比真货还理直气壮的混乱市场,让购物的小姑娘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师生必须清醒地认识网络阅读浏览给我们当代语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朝当代许多浮躁横向信息的无效和无价值地阅读干扰着今天的师生静下心来进行有效的和有价值的纵向阅读。纵向阅读材料往往是经过历史检验、沉淀、筛选和证明了的经典,而当朝当代即时性的横向信息却缺少历史的检验、沉淀、筛选和证明。网络时代,我们的师生花去了太多的时间进行着即时性的信息阅读,这种阅读无情地占用了我们进行经典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当然,还不仅于此,长期的网络阅读会使我们养成某种信息依赖,不愿采用传统的阅读方式来识记一些非常必要的有生发价值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过度的网络阅读浏

览会使我们消解阅读经典书籍的兴趣和习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曾说:“学会阅读经典,是我的生命中发生过的最重要的事,即使在7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阅读向我展示的魔力,通过这种魔力,书中的词句化为图象,丰富了我的生活,令我得以冲破时空的限制,自由自在地畅游书本中的世界„„”可见阅读经典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的重要。

经典阅读和知识储备,还是不是语文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如果我们当代语文不做正确的价值选择,网络时代将有可能吞噬我们阅读经典的时间和精力,信息依赖有可能掠夺我们必要的知识储备。贫乏的经典阅读和储备会使我们变得思想浮躁肤浅,精神萎靡不振,思维凝涩不畅、情感冷漠麻木、灵魂飘忽游荡。作为语文工作者必须从小培养同学们阅读和记诵储备经典的语文学习兴趣和习惯,让他们从小就与语文的经典同行,与大师们对话,与高贵的灵魂相约,让他们从小就形成准确规范的语感、奇异多彩的想象、敏捷灵动的感悟、智慧缜密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纵横隽永的表达;在一缕书香中让经典的阅读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形成同学们深刻厚重的思想、纯洁高贵的灵魂,构筑大气的精神殿堂。因此,我们必须坚守当代语文阅读经典的价值选择,永葆当代语文的品质。

二、在形象充斥时代,坚守当代语文符号系统的价值选择

在形象充斥时代,形象阅读已成为当代语文生活另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发达的视频媒体传输使得今天的师生有更加便利的条件通过形象阅读浏览到大千世界的变化,文字符号系统越来越多地被形象系统所替代。“新浪”逼得“搜狐”的掌门人再度出山,在很大程度上是“新浪”的视频新闻吸引了更多网民的眼球,视频信息点击率远高于文字信息的点击率。出版物往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更多的卡通读物充斥着我们的阅读生活,整版整版的文字阅读浏览很难受到青少年们的青睐。

回顾历史,原始人类除了能面对面的用声音和手势进行直接的交流外,顶多用结绳记事的方式进行间接交流,除此之外,无更好的办法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自从人类发明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文字符号系统,人类就从原始的形象系统中解放出来,使得人类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进行自由、便捷和准确地交流。人们从粗略和浮泛的形象交流中走出来,符号系统使人们的思维变得更为缜密和深刻,也使得人类的文明有了质的飞跃。人类文明通过文字符号系统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在这一点上,语文发挥着重要的文明传播和传承功能。

当今,人类又一次走到了以形象系统为重要交流和传播的时代,2008年的

上海世博会唱主角的是各国的平面、3D、4D的形象视频。这些形象视频给我们展示着美轮美奂的各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字符号系统由于各国的语言不同,似乎成为了交流沟通的障碍,因此,形象系统在大唱主角的同时,似乎给了我们一种信号,形象系统将逐步替代文字符号系统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工具。这种挑战的确是存在的,过去的“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主要是靠文字符号系统来作为支撑的,今天的人们坐地便知天下事,更多的是依靠形象视频。

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出现由形象系统代替文字符号系统的教学现象。一位老师在上《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课文之前,就用视频展示了真实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的语文教学本意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文字的阅读掌握;通过作者惟妙惟肖的描绘;通过小读者的想象来获得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认识和了解,进而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语言文字魅力的独特感悟。采用视频先入为主的方式,显然剥夺了语文学习这样一个重要的过程,无异于是对语文教学的釜底抽薪。无独有偶,有一位教师在进行《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教学时,不惜花费近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相关片段。也许这样可以加深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不是靠语文自身不可替代的阅读来完成的,这节课中,形象系统的作用显然大于符号系统的作用,成了一节无语文教学的语文课。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电视剧视频的介入,其实已经成为了小读者与课文原作者之间的障碍和干扰,使得小读者无法与作者直接进行深度接触和对话。电视剧的再创造固然很可贵,但它替代不了小读者对文本的个性化研读和感悟。

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文字符号系统的学习,熟练掌握这样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进而在这一工具的帮助下,形成良好和深刻的思维想象品质,对所阅读的作品有较准确和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感悟,进而在较高品质的阅读基础上,养成准确、娴熟、丰富和深刻的语文表达。但是,目前在不少的语文课上,形象系统过分地介入使得语文教学丢掉了符号系统学习的根本,因此,在多媒体高度渗透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慎用形象系统。

在当代生活中,过分地依赖形象系统,会影响承载了几千年的民族文明的符号系统进一步发挥其积累和传承的功能。我们需要认真面对过分依赖形象系统的倾向,坚守当代语文符号系统的价值选择。形象系统往往会使人变得肤浅,图文并茂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使人不知不觉地专注于形象而忽略文字符号系统的

细致揣摩和深刻思考,文字符号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和情感风致是形象系统所无法替代的,形象系统介入得越多文字符号系统就有可能越被轻视和忽视。文字符号系统严肃的、深刻的、独特的魅力会消解在大众化的、娱乐化的、肤浅化的、媚俗化的形象系统中,进而影响当代语文的品质。

三、在价值多元时代,坚守当代语文主流文化的价值选择

在多元价值充斥的时代,价值选择越来越成为当代师生的最大困惑。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困惑实在太多,笔者仅就义务教育教材和教学所面临的价值选择谈一点个人看法。

“文以载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性质。载什么“道”,人文性的主流价值是什么?这是语文必须关注的问题。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国家课程必须体现国家意志,语文教材更应该体现以国家意志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但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过去一些很能体现国家意志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篇目被一些新教材出版社删除。就拿抗日战争题材文章被删除为例,我们来看看国家意志和主流价值观是如何被消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之精神的重大事件之一,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就涌现在这一时期,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非常重要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当代中国人“毋忘国耻”的长鸣警钟。不解的是我们一方面在反对和抗议日本文部省篡改教科书,一方面我们又将抗日战争题材的课文从国家课程的教材中删除,这又如何全面地体现国家意志呢?我们的主流文化难道不应该包括和珍惜抗战精神吗?

在语文教学中,也常常出现主流价值观的缺位。我们总会看到一些所谓的个性化阅读,见诸于一些教学杂志。这些个性阅读远离课文创作者和选编者的本意,离奇地、“创新性”地阅读,无意中冲淡了主流价值观,使国家意志在国家课程中的实现大打折扣。如:对《愚公移山》课文的所谓创新性解读,认为愚公的确很“愚”,挖山不止远不如搬家来的聪明便捷。试问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用《愚公移山》的寓言鼓舞全党全军和全民坚持抗战,难道可以变成聪明者的逃逸吗?《愚公移山》的寓意是非常明显的,是不能被曲解的;主流价值观的解读是不能随便被篡改的。还有一些教学观摩中教师追求创新,“亲情测试”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我们不否定老师在习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

写出真情实感所作的创新设计,但是,作为教育者应该认识到孩子对生命和亲情的理解有非常不成熟和脆弱的一面,用孩子们的不成熟和脆弱来做测 试,的确有某种“残忍”的味道。教学方法的创新应该遵循教育 的大原则,遵

循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即:不违背教育者尊重和呵护儿童心理安全的大前提,这是教育主流价值的底线。

在课改过程中,的确有不少的理念创新,但是理念还远不是真理,它们能否正确指导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能否纳入到我们当代语文主流文化中,都是值得警惕和思考的问题。记得课改初期,有一个语文教学课例登载在权威教育杂志上。某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准备给同学们上《小山羊》这一课,她刚走上讲台,只听教室窗外传来消防车的警笛声,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警笛声所吸引,呼啦啦离开座位,趴在临街的窗户上,好奇地观看消防车,边看还边议论。按常理老师应加以制止,让同学们回到课堂,认真地学《小山羊》这一课,可是老师没有这样做。她意识到此时的“消防车”可能更适合作为一种绝好的课程资源来加以利用,于是,她因势利导,让同学们围绕着“消防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听说读写训练课。这个课例应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以学定教”的理念,但是,这种教改(其实是随意性)的极端做法是否值得普遍提倡和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可以真正成为当代语文主流文化的价值选择?语文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监控和有评价标准的严谨的严肃的教育行为,我们必须摒弃让幼稚的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所谓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坚守目标明确、计划周密、组织有序、监控到位、有评价标准的当代语文主流文化的价值选择,确保在课改的过程中不迷失当代语文的品质。

在网络、形象、价值多元充斥的时代,如何坚守当代语文阅读经典的价值选择、如何坚守符号系统的价值选择、如何坚守主流文化的价值选择,是摆在我们师生面前,尤其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回避的新课题,笔者只想通过这点肤浅的思考,抛砖引玉,使更加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我们当代语文的价值选择。

第三篇: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

丰城中学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

——做科研型优秀教师

一、丰中青年教师是丰中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开拓者,应有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价值承担者,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也是新知识新文化的创生者、开发者,还是开启智慧灵魂的播种者。

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本教材,一只粉笔,教师教,学生学”,更何况现在又兴起了多媒体教学,只要鼠标点点就是一节课,不就这么简单吗?我们不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但也不承认这就是教育。也许有两种人会说这样的话:一是没有从事过教育、不了解教育的那些人;二是从事者教育事业,却没有把教育当成事业去做的教师,在他们的眼中教育不过是一种谋生的手段,陷入了所谓功利的境地。身为新教师,我们必须了解:教育真的不简单!教育是一门培育人的伟大的艺术,而教师是培育人,甚至影响人一生的伟大职业。自古及今,教师是最值得永远尊敬之职业。教师受人尊敬源于教师之贤,贤者贤能,贤者贤明,贤者贤品。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受世人尊敬,是因为他们作为师者,集智慧、美德、勇气于一身,为真理而奋斗一生。

身为新教师,我们必须知道:教育,真的不简单!教育是充满智慧和高尚的事业,而作为教师,就需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和高尚的品格,不只是“传道授业”,更多的是“启智、陶情、冶性”,要“坐而论道,起而躬行”。那么,今天如何做教师?如何成为智慧的、高品格的教师?我认为,必须做好三修:修身、修心、修研。

(一)教师修身,在于学养和教养。

学养,是指人之学识、人格精神和气质风范,是生命个体自然流露出的道德境界和书卷气息。有学养则自成高格,无气度则难为大家。教养,即教师的教学素养。一名有良好“教养”的优秀教师,须是一个对教育教学有着较为透彻的理解和领悟、懂得教学规律、深知学生学习心理、巧于驾驭教学过程、善于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活动的人。教师修身,在于自身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的精神生活也有此日臻完善。

(二)教师修心,在于修教育之心灵。

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三种伟大,第一种是成就功业的伟大,第二种是思想的伟大,然而不管是第一种伟大还是第二种伟大,都比不上第三种伟大,那就是心灵的伟大。心灵是一个人力量的源泉,也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源泉,它从根本上改变并影响着人一生的行为。因此,教师修心,就是要修认识教育、顿悟教育的能力,修提升自我、创造自我的教育境界,修积淀幸福自我、快乐自我的教育情怀,砥砺我们的心灵。

(三)教师修研,在于修研究之功力。教师教学就是一门研究的艺术: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成功也是研究的过程,谁研究得好,谁的教育就有特色;谁研究得好,谁的教育就出成效;谁研究得好,谁的教育就成功。教师修研,是教师工作之必需,也是教师成长、成功必然之选,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二、新教师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

教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当下我们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育思想不正确,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全面性。

1、在指导思想上,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为分数而分数,忽略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智能是教育的一个目标,而不是全部。片面的教育带给学生不均衡的发展,最终也影响了成绩。

2、在培养目标上,重知识型,轻创造型;重智轻德,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普遍存在把表现“听话”、“老实”当做学生思想好的片面看法,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安于现状、因循守旧、视野狭窄,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教育方法不恰当,无法体现其工作的创造性。

1、对学生进行单纯的书本知识的灌输,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缺乏社会责任感,无生存意识、竞争意识,缺少感恩之心,造成学生思想狭隘,自已为是,性格孤僻。

2、对学生进行被动的管制,把学生完全定位成一个被管理者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班级工作完全由班主任做主,学生只是无条件地服从和执行,压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从而产生群体的离心作用,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3、对学生只注重个体的学习,学生的合作学习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在多数情况下使合作仅仅流于形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4、对学生不够公正,尤其在使用激励策略时,“看人下菜”“激优贬劣”,造成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失衡,进而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在班级中形成“小帮派”、“小集团”,使班级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5、对学生学习忽视个体差异性,学生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记忆储存器”,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阻碍。

6、对学生不能利用各种隐性媒介从心理上管理学生,缺少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7、面对新世纪对人才高标准的要求,不能利用网络资源为班级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使管理工作偏“堵”少“引”。

(三)教育理论不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也不会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使得教育实践没有明确的方向。

(四)教育观念亟待更新。

新教师在履行职责时存在诸多错误观念:

1、传统师生关系。错把家庭关系中的父子关系迁移过来,即所谓的“师徒如父子”,这种关系是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二者不是平等关系。

2、传统的师道尊严。维护师道尊严,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要求学生绝对服从,硬管硬,是搞不好教学工作的。

3、“精英教育”不能正确对待发展存在差异的学生。

4、教育工作是“良心活”。把教育看成是给予学生的一种恩赐,教育教学工作混日子。这种观念影响广泛,危害极大。

(五)教育工作的计划性不强。

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计划,预设好计划,教育工作才不会盲目。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特点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学生在什么阶段犯什么错误,作为教师应该有先见之明。在制订教育工作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在这一阶段会出现问题。无论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计划性强了,才不会盲目,工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智慧的主阵地。

当前,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尤其是这两年推出了翻转课堂、慕课、个性化小班课堂、电子书包课堂,但我们的条件还不能实现这些尝试,不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大有可为之处。在构建主义学习观下,教师要创设学习环境,即教师要能够设计有助于学生探究的一系列任务情景或活动。

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要认识到,“最重要的并不是学生是否完成了指定的任务,而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任务完成所需的认识、理解、分析、综合、思维判断等思想方法的反省及在这种反省或讨论过程中的再认识和再综合。

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需要学会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解决问题,观察和模拟现象,开展实验或探究,对结果进行种种猜测、解释或论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又体验和学会了学科独特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方式,还发展了因自由的探索、失败的沮丧、意外发现的惊喜等而激发的强烈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通过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构建式学习,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有机结合。

更重要的是,建构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将学科知识视为确定性真理和结论的窠3 臼,让学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收集和解释证据、论证和交流解释的过程体验中,理解学科知识形成、论证和发展的过程。不仅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知识观,而且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到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成为能够自我反省,具有学会学习能力的个体。

按照这种理解,建构主义的课堂评价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重新思考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能够深刻理解在特定问题或任务情境下,学生建构式学习的表现特征,可能存在的各种障碍或疑惑以及不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等,能够随时发现或甄别,并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二、关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和质量。建构主义学习通常以开放性的现实问题或任务情境为依托。在这种情况下,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讨论就变得非常重要。小组学习的方式不仅让个体学会如何和他人开展有效的合作,还可以通过与他人观点的互动、讨论或辩论,扩展自己相对狭隘的经验,产生新的认知。在建构主义课堂评价中,对小组合作或讨论质量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小组合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合理的分工。教师在课堂任务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不同小组成员构成及任务分配的可能性,要确保每个成员独有参与的可能性和参与的能力。从评价的角度来看,需要关注不同小组是否根据成员的特征进行了合理分工,每个成员能否切实参与到小组建构学习的进程中并承担相应的任务。

考查小组讨论质量,需要关注小组是否形成一种安全、宽松和鼓励性的氛围。,每个成员都表现积极参与的意愿和行为,小组讨论是否民主和公平,是否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观察、思考、发现的证据和形成的解释,自由表达个人在建构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小组成员之间是否关注讨论的焦点,围绕当前的议题贡献观点,观察或质疑,共同开展对各种观点或论据的辨析、讨论、反思和论证,促进新的论据、解释和主张的不断生成。

三、采取各种方式收集学生的表现证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协商式对话、启发式提问、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和比较等方式,引导不同学生或小组开展真实意义上的建构学习。

四、充分运用我校“348高效课堂”平台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一、课题名称: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人员:

顾问:邬春芹

组长:陈凡凡

组员:蒋静敏郭 丹戴玥张洪 韩 梅凌芝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界定:

1.价值取向: 指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的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意向或倾向,它以一种外在行为的形式体现着人们的价值意识、价值理想、价值追求等。

2.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就大学生就业意向和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就研究工具的开发和应用作了很多的尝试。如方俐洛和凌文辁等就中国职业兴趣量表的建构作了很大的贡献。梁龙娟和佘贤君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标准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就业标准主要涉及工作发展前景、工资收入、个人潜能的发挥、住房、工作单位所在地、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工作量以及个体兴趣等。在郑伦仁和窦继平所作的研究中,将职业价值观概括为进取心、自主性、经济价值、声望和工作安定性等5 种尺度,其中,进取心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显然,在对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研究中,虽然国内研究者较多采用了量表测量的方法,但在研究工具上并不统一,不同的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工具。同时,在对价值观区分的标准方面也不尽相同,而在不同价值观理论指导下所编制的问卷也会不同。例如,Holland 首次从个体特质维度

提出“职业选择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编制了职业兴趣调查问卷,而Lofquist 和Dawis 则提出了工作调整理论,开发了满意度问卷和职业需求满意量表等研究工具。上述问题对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择业标准、择业地区意向、择业单位性质意向、择业薪酬期望、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等六个方面,综合考察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并进行分析,得出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引导的若干思路。

五、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就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其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模式从“国家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以及就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就业价值取向也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调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把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可以为大学生就业与就业政策的实施及教育实践提供重要的参数,对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就业观的教育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择业价值取向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择业过程中对择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它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选择与追求。

对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取向:第一,个人取向,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来探讨职业行为,重视个人的需要、能力、兴趣和人格等内在因素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特性2因素论(t rait2factor theory)、需要论(need theory)和职业选择发展理论等均从个体角度出发,探讨职业决策者的价值取向;第二,社会取向,倾向于研究作用于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强调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社会经济学

理。在参照有关问卷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了《江苏教育学院本科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选择、择业标准、择业地区意向、择业单位性质意向、择业薪酬期望、对择业影响因素的评价等六个方面,并于2005~2008年连续3年对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六、研究方法和手段: 1.调查法

通过观察、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测量题目的确定及量表结构、因素分析、二阶探索性因素分析、项目分析、信度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分析。

2.文献研究法

著作中可供我们参考的有价值的东西很多,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可让我们的研究工作少走弯路,早出成果。

七、研究的具体步骤及安排: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 制定研究方案,建立

课题组。

2.实施阶段 :2009年10月—2009年11月 研究实施,分步骤

有重点地推进研究工作,进行问卷调查。

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分析问卷,总结课题。

3.总结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月 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完成结题工作。

八、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对我校届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显著的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既注重个人事业的发展,又兼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既能正视就业压力,又存在消极心态;既偏重个人兴趣,又追求理想化的薪酬待遇;既看重经济因素,又存在急功近利心态;就业意向城市化趋向加重,社会奉献意识淡化。注重个体价值,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看重物质利益,过于追求经济价值的实现;择业观念较为传统,缺乏艰苦奋斗的品质与创业精神、竞争意识。尽管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总体上是积极健康的,但同时存在不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念、消极的就业意识以及盲目的择业行为,应引起

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国家、高校和家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九、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加强就业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国家、社会、高校等各个层面既要转变观念,又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控,完善与优化大学生的就业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制定出引导毕业生创业和面向基层就业的鼓励政策;要推进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奉献意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与创业意识教育,要积极营造大学生就业的社会舆论氛围,转变家庭的传统就业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当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与存在的问题,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合理择业和顺利就业,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组织人员保证,成立课题组。

顾问:邬春芹

组长:陈凡凡

组员:蒋静敏郭 丹戴玥张洪 韩 梅凌芝

2.制度保证:学校建立可以研究责任制;建立课题组活动研讨制度。

3.经费保证:学校每年投入课题研究经费千元左右。

4.资料设备:学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订阅相关杂志。

第五篇:2011小学语文六年级考试命题思路

2011小学语文六年级考试命题思路

一、命题依据及范围:

1.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人教版)第12册教材为主。

二、命题思路

1.遵循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要求,依据教材的教学内容,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查,考查内容力求全面,覆盖面广,重在考查能力。

2.试题在基础和阅读方面,强调积累,重在运用,并在运用中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积累情况;对学生的读写能力,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在语境中理解字词的能力、积累语言的能力、领悟作者表达方法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体会中心思想的能力等,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积累情况,有利于激励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和更好地促进我校的课程改革。

3.口语交际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在交流中是否能尊重对方,能否讲清自己的意思,表达是否有条理。命题将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表达兴趣的主题。

4..关于习作部分:试题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人文精神,给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能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范围、内容和要求力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修订教学大纲提出的“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且“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的要求。

三、试题总体框架及分值设定:

试题总分值100分。,共设十一个大题[分值4:3:3,即积累与运用(42分)、阅读与理解(28分)、口语交际和习作(30分)]。

下载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考试命题的价值取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与“多元理解” [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加强对语言文字的教学外,还要加强人文素养渗透,加强阅读教学中课文的思想价值取向与文本理......

    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分析

    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分析 专业: 学号: 班级编号: 姓名: 有关人士预计,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劳动力就业问题,而21世纪失业大军的主体将是大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世......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报告 院系:四川外语学院专业:英语(国际经贸方向)班级:组员:赵德纯 应用外语学院17班 201009290057 余廷红 201009290061 王新新 201009290066 胥果 201......

    调查报告——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范文——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调查报告 调查的背景和目的: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影响到高校......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处在急剧的变化之中,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同时大......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求教师成为决策者而不是执行者,要求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创造出某种学习环境、设计相应教学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

    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

    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 摘要: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价值取向作为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指引着人类的思想与行动。基于价值观的社会依附性,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朱聪200810197303艺设3班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高等教育的各......